第一篇:免职辞职与撤职
免职、辞职和撤职(2008-09-23 17:19:16)
标签:免职 辞职 撤职 杂谈
9月22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免去吴显国同志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职务;同意接受李长江同志引咎辞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职务的请求。
同一天,据河南省纪委、省监察厅有关负责人通报,河南省已对登封市广贸工贸有限公司新丰二矿“9·21”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作出初步处理意见,免去吴福民同志登封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职务,建议免去其登封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建议免去张宏伟同志登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
细心的人们可能已注意到,有关责任人不是辞职,就是被免职,没有一个被撤职。
辞职、免职和撤职,貌似都失去了官职,其实大不一样。
免职是一项法律程序,免去旧职,才能担任新职务,或者异地任职,或者升迁新职。如果是因为对某事负有责任,被免去职务,只是意味着他不再担任这一职务,并非行政处罚。
辞职,分主动辞职、引咎辞职、勒令辞职三种。主动辞职,一般是官员因年龄等原因主动提出辞职请求,这与行政处罚无关;引咎辞职,一般是官员因某事负有责任,主动向上级或人大申请对其免职,以应对舆论问责;勒令辞职,是官员因某事负有责任,但死皮赖脸不辞职,组织部门或事故处理机构只好向上级或人大提议免去其职务。引咎辞职和勒令辞职,其实就是免职。
无论辞职还是免职,一般来说,官员的职务级别待遇不变,而且有可能另任同级别的新职,甚至有可能高升。当年铁道部丁部长因事故频发而辞职,不久便东山再起当上了另一部门的部长,而且升任政治局委员。此次山西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南方周末》的报道说,其“省部级的待遇不会取消”,“孟现在仍是中央委员”。
只有撤职,才象征着因责任事故受到行政处理。撤职,意味着官员已失去上级的信任,很难再被重用,但仍保留公务员身份,生活有保障。比撤职更严重的处理,是开除公职。
所以说,辞职和免职,不是行政处罚,只是一种委任方式。官员辞职或被免职后,完全可能东山再起。或者平级调动,或者升迁新职,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当年孟学农先生因处理非典不力而引咎辞职,不久便出任新职,之后又担任山西省长;最近又因襄汾县重大溃坝事故而引咎辞职。他两度辞职,让好多人顿生同情,有人还写过《向孟
学农先生慰问并致敬》、《悲情孟学农》之类的文章。其实善良的人们不必过份担心,辞职和免职是不会影响官员仕途的。
撤职和免职、撤职和降职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
回答人:周璐璐(1)撤职与免职的区别。第一,性质不同。撤职是处分的一种,即撤销现任职务;而免职是干部管理与任免的一种方式,是工作人员的职务变迁和调整,不是处分。第二,适用条件不同。撤职适用于严重违反行政机关公务员纪律,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已不能担任现任职务的行政机关公务员;而免职则是依据《公务员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根据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职务发生变化、不再担任公职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任免职务的,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任免其职务。第三,法律后果不同。受撤职处分的,不仅应当撤销其现任职务,而且应当按照规定降低其职务、级别。而免职的,按照身体、年龄和德、能、勤、绩等情况,有的不再安排工作,有的安排平级或者较低职务,有的晋升职务。但除晋升职务的以及一些特殊情况外,一般原职级待遇不变。第四,决定机关不同。撤职是根据受处分人的错误事实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作出处分决定;而免职一般由有关部门提出免职报告或者本人申请,由任免机关下达免职令或者通知。(2)撤职与降职的区别。第一,性质不同。撤职是一种处分;而降职是行政处理的一种方式。我国对降职的使用有一个变化过程。《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中是把降职作为行政处分的一个种类来使用的,l993年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后,降职不再作为行政处分的一个种类,而被规定为一种与行政处分、免职、辞退并列的行政处理的手段。第二,适用条件不同。撤职适用于严重违反行政纪律,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已不能担任现任职务的;而降职根据《公务员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适用于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公务员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第三,决定机关不同。撤职是根据违法违纪人的错误事实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作出处分决定;而降职决定则只能由任免机关决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学习问答》人民出版社)
第二篇:中文系团学干部辞职、免职、撤职管理办法
中文系团学干部辞职、免职、撤职管理办法 为加强团学内部纪律观念,实现团学干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团学干部素质和服务质量,使团学朝着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现拟订办法如下:
一、辞职
1、辞职条件
(1)、任职期间,有两门(含两门)以上课程不及格者。
(2)、不能胜任所任职务,经调整后仍不能胜任者。
(3)、有违反校规校纪,受到系级以上通报批评者。
(4)、犯有严重疾病而不能继续工作者。
2、辞职程序
(1)、符合辞职条件的团学干部自己主动向第一副书记或者主席提出书面辞职申请,经调查核实情况后,由第一副书记或主席召开会常委会研究讨论决定,报上级部门批准后,在全体团学大会上宣布决定。在期末的综合评分能力栏不能相应加分,并取消当年评优评选发展入党资格当。因犯病辞职者经常委会讨论后酌情加分。
3、其它
未达辞职条件而提出辞职申请,并经过上级部门多次劝告后仍坚持辞职的干部,经调查核实情况后,由第一副书记或主席召开会常委会研究讨论决定,视情况严重程度,分别给予系通报批评并在能力栏扣5分、系通报批评并在能力栏扣3分、团学内部通报批评并在能力栏扣1分。
二、免职和撤职
1、学生干部有以下情况者,必须免职或撤职。情况严重者将受到纪律处分或追究相关法 责任:
(1)、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校规校纪行为、受到纪律处分者。
(2)、借工作之便谋取私利、营私舞弊,并经调查属实者。
(3)、个人素质及道德水准低下,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者。
(4)、参与与学生干部身份不符的活动,严重损害集体声誉及利益者。
(5)、一学期无故迟到、缺席工作会议三次者、(6)、对工作敷衍了事,工作不到位、有问题不及时处理,造成严重后果者。
(7)、不按规定完成工作任务,经多次劝告后仍犯者。
(8)、达到辞职条件而未主动辞职者。
(9)、多次受到其它干部或者同学投诉,经调查属实并经劝告后仍无改正者。
2、免职和撤职程序
(1)、对副部长的免职或撤职由该部部长或分管副主席向第一副书记或主席提出书面申请,经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经调查确认属实,报上级部门批准、备案后,给予免职处分,并向全系公布,在期末的综合评分能力栏扣5分。
(2)、受副部长和分管副主席多次投诉或提出书面免职、撤职申请的部长,经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经调查确认属实后,报上级部门批准、备案后,给予免职处分,并向全系公布,在期末的综合评分能力栏扣5分。
(3)、受分管部门干部或其它干部多次投诉的常委,由投诉者上交书面意见至系团总之书记,经调查核实属实后,直接给予处分。
(4)、对受处分的团学干部,在处分正式公布的一个星期前会将处发决定正式通知当事人,并在一周内接受当事人的申辩。
(5)、对处分没有异议或经申辩仍维持原处分决定的,则正式实施处分规定。
3、其它
在调查中发现借机诬陷、诽谤等恶劣行为的,将立即给予撤职处分,全系通报批评并视情况严重程度在期末综合评分能力栏扣8、9或10分,同时在一个学年内不得担任系里任何学生干部。
三、本办法自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一起执行。
第三篇:干部被免职后的待遇,免职和撤职的区别
人大常委会既有撤职权,也有免职权,但撤职与免职的性质不同,撤职是一种惩罚性行为,表明被撤职人员有重大过错,如违纪工作严重失误,甚至是有违法行为等。撤职与撤销党内职务、撤销行政职务的党纪政纪处分有所不同;人大及其常委会集体行使权利,一旦撤销某官员的职务,没有复议、申诉、诉讼等救济途径,只能当一般公务员。因此,撤职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人事任免权的一种最严厉的监督手段。免职则一般不具有惩罚性,其适用于包括因调任其他工作、轮岗交流、任职期满、退休等因素而引起的免除其所任职务的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免职也适用于有过错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但相对于撤职而言,其过错程序要轻一些,或者其行为的性质还有待进一步查清核实,只是现在已不适于继续任职而先行免职。
免职和撤职的区别:
撤职和免职是有原则区别的。撤职,是对于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的一种纪律处分。免职,属于干部任用的一种组织措施,不是纪律处分。在某种情况下,有的党员犯了错误作了处理后,党的组织认为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时,也可以免去其现职务,这是正常的干部任免,不能视为纪律处分。提出主体不同
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撤职案的主体有三类:一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提出。应由本级人民政府正职首长、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代表本机关签署,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二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对于由常委会决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发现有违法违纪、失职渎职等情况而需要撤销其职务的,可采取会议的方式决定问题。主任会议提出撤职案应由主任会议成员讨论,以少数服从多数通过;三是常委会组成人员五分之一以上联名提出。常委会组成人员在集体行使监督职权的过程中,发出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撤职情形的,可以联名提出撤职案,联名提出撤职案的法定人数是常委会组成人数的五分之一,而且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联名提出撤职案,应当认真研究领衔人提出的撤职理由是否成立,相关材料是否充分,经慎重考虑后决定是否参予联名。“免职”与“撤职”不同。免职与任职是对等的,一般情况下,由常委会任命的“一府两院”人员需要免职,由“一府两院”“三长”提出免职案。如果属于人代会选举的人员辞职或需要免职的,由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免职案。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九项明确规定了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闭会期间有决定本级政府副职的个别任免。
内容要件不同
根据监督法的规定,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对象和理由,即提出撤职案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这种理由大体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以为有违纪违法行为的;二是认为有失职渎职行为的。提出撤职案还应当提供有关材料,也就是提出撤职案所依据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以支持撤职理由,主要是有关违法违纪、失职渎职的事实和依据等。而在免职案中一般只需简单说明免职理由,如工作调动、退休离休等。
处理程序不同
撤职案提出后,其处理程序有两种:一是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由“一府两院”和主任会议直接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二是对于撤职案指控的事实是否成立,证据尚不清楚的,由主任会议决定暂不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而是向常委会提议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此后的常委会议根据调查结果报告审议决定。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撤职案,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可以就撤职案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理由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处理是否得当发表意见和看法。在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委会会议上申辩。就撤职案所提出的事实,证据和理由等提出反驳意见,为自己申辩和辩护,然后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将撤职案提请常委会会议采用无记名票的方式进行表决。相比之下,免职案的处理程序相对简单,一般直接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后即予表决。
干部被免职后的待遇:
国内的官员是有级别待遇的,正如股级干部和科级干部、县处级干部等等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均有不同!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同级别的官员从事他相应的级别职位,如被免职并保留级别,只是调离原职位重新安排另一个同级的职位而已,可能其职位还没选定,在等待的做法!因为免职不同于撤职,免职一般是不一定有问题,要升迁前也免职,这是正常的干部使用程序。而撤职就不同了,他是肯定有问题,而且是问题严重的,才采用的比较严厉的做法。一般来说,一般升职的话都是先免去旧职,再宣布任命新职(这是官场的程序),如果只是说免职没有任命新职的话,可能就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了,1、还没定好安排的职位,但新任人选已到位;
2、原岗位在工作中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上级领导还没安排去处;
3、有问题需要查明,但先调离原岗位,但在问题没有查明前不能妄下结论等等。一个局长免职后未保留级别待遇,也没有另外安排职务,但他仍然还是是要上班的啊,那他的待遇是会变成普通公务员待遇的。
广东徐闻14名官员被免职后仍享受待遇:
前后两次考评产生很大反响;
有下马官员质疑考评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羊城晚报徐闻讯记者袁增伟报道:“自去年以来,我们县人大常委会联合县委组织部,先后两次对县有实权部门的领导进行考评,摘掉14名不称职官员的‘乌纱帽’,这项工作对政府官员震动很大,计划今年继续搞下去。”昨天,徐闻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林青对羊城晚报记者如是说。
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机关作风的根本好转,去年,徐闻县人大常委会分别举行了针对公安系统的25个派出所和乡镇的七站八所的考评,结果,两个派出所所长和六个站所“一把手”因考评不称职丢了“乌纱帽”,此举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反响。
今年,徐闻县人大常委会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考评方案,考评对象从派出所所长等转向县政府组成部门等更有实权部门的领导。今年4月23日,徐闻县人大常委会联合县委组织部对县政府组成部门、公安系统六个大队及其下属中队等实权部门的领导进行考评,考评的结果有六人不称职,徐闻县委及时做出决定给予免职处理,被免职的官员是: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教育局副局长、发改局副局长、林业局副局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巡警二中队中队长。
目前,这些被免职的官员都已离开其领导岗位,但仍享受其相应的待遇。如原来属正科级的享受主任科员待遇,副科级的则享受副主任科员待遇。
据了解,徐闻县人大常委会和县委组织部是根据《宪法》、《监督法》和有关干部管理考核工作意见等规定制定考评方案的。考评小组先后深入到县政府的24个组成部门中了解情况,走访上万名干部群众,对105名考评对象从依法行政、廉洁自律等16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在对县政府组成部门进行考评时,参加投票的人员,除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组织部正副部长及考评组成员外,还有驻徐闻的各级人大代表、乡镇党政领导及各界代表共100多人。考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
不过,也有在考评中被摘掉“乌纱帽”的个别官员对这次考评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表示质疑。昨天下午,其中一名被摘掉“乌纱帽”的官员在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称:“在4月份进行了两次考评,一次是本单位对去年个人的工作进行考评,我被评为称职,其中还有优秀票;但在人大举行的这次考评中,我被评为不称职。谁对我的工作最了解?是本单位的人,还是其他单位的人?”
第四篇:行政撤职与行政降级
行政撤职与行政降级
卓姗姗
作为较为严厉的惩戒方式,行政撤职与行政降级有着诸多共同点,如:影响期限均为24个月,处分影响期内,都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解除处分后,都不视为恢复原职务、级别,以后职务、级别、工资档次可以晋升,不受原处分影响。
共性之余,二者也存在较大不同。首先,行政撤职和行政降级作用的客体不同。撤职处分撤销的是公务员的行政职务。降级处分降低的是公务员的职务级别。根据《公务员法》相关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共分12个层级,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每一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国务院在2006年公布实施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将公务员的级别由15个调整为27个。每一职务层次对应若干个级别,如副处级对应17、18级,每一级别设若干个工资档次。
其次,撤职处分包含降级。根据《公务员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给予撤职处分,其职务撤销重新确定,因职务对应相应级别,级别随之降低,按照“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相应降低两个级别”确定新的级别,最低降为27级,即撤职处分包含了降级的结果。而降级处分则一般不会带来职务层次的变动。另外,受撤职处分的,在处分影响期内不得担任领导职务,降级处分则无此项要求。
最后,行政撤职与行政降级幅度不同。根据《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受降级处分的,自处分的下个月起降低一个级别,级别为国家公务员最低级别的,给予记大过处分。受撤职处分的,自处分的下个月起按降低一个以上的职务等级重新确定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科员受撤职处分的,按降低一个职务等级处理。办事员应当给予撤职处分的,给予降级处分。”可见,降级处分,一次只降一级,已是最低级的,给予记大过处分。而作为开除处分前一格的惩戒方式,撤职处分具有很大幅度的包容性,根据错误行为的事实、性质和情节,可以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也可以一降到底,重新确定为最低层次的办事员职务。例如,调研员被撤职后,可以重新确定为副调研员,也可以确定为办事员。这也体现出对开除处分适用的审慎态度。
有同志认为,行政撤职只能给予有领导职务的违纪人员,对于不担任领导职务的违纪人员,只能适用于行政降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方面没能将撤职和降级的客体分清楚。行政撤职是对公务员职务的撤销,公务员职务包括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不具有领导职务,同样可以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如撤销副主任科员职务,重新确定为科员或办事员职务; 另一方面此观点割裂了惩戒措施的整体性,想当然的将行政处分种类划分不同对象适用,有领导职务就用撤职处分,非领导职务就用降级处分,进而背离了根据错误行为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给予纪律处分的原则。
第五篇:关于县局级党政领导干部免职辞职降职规定
关于县局级党政领导干部
免职辞职降职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党政领导干部管理,促进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和整体效能的增强,更好地解决党政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市委决定在全市县局领导干部中实行免职、辞职、降职制度。
第一条 免职
县局级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免去现职:
一、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的;
二、在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 超过三分之
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有下列表现之一者,为不称职干部:
1.思想政治素质差,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严重问题的;
2.组织领导能力差,完不成工作任务。缺乏进取精神,工作敷衍塞责,分管工作比较落后的;
3.在领导班子中闹无原则纠纷,严重影响班子团结或工作作风存在严重问题的;
4.自身要求差,有以权谋私行为,存在严重不廉洁问题,群众威信低,民主测评不信任票(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相加)达到50%的;
5.因工作渎职造成较大损失或影响,不适宜担任现职工作的。
三、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市委认为应当免去现职的。
第二条 辞职
市委管理的县局级领导干部可根据本人意愿或组织上的要求提出申请,经市委常委会或任免机关批准,辞去所担任的职务。
辞职有五种形式:
一、因公辞职。县局级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依照法律或者政协章程的规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协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二、自愿辞职。县局级领导干部因个人或其他原因,自行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自愿辞职应履行必要的程序,辞职者必须写出书面申请,报市委组织部或任免机关,未经批准,不得擅离职守。
三、引咎辞职。县局级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四、责令辞职。市委根据考核或者县局级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表现,确认其不胜任现职,可责令其辞去现任领导职务。拒不辞职的,予以免职。有下列表现之一者为不胜任现职干部:
1.政治素质和个人思想道德品质无问题,但组织领导能力较差,决策水平低,决策失误多。工作指导不上去,力不从心的;
2.基本素质较好,有能力、有水平,但所学专业或个人专长与所从事工作不对口,虽经个人努力,短时间无法提高的;
3.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精神不振,思想保守,不思
进取,出工不出力的;
4.身体状况不好,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五、因失信辞职。权力机关通过质询或对领导干部的述职报告(工作报告)投不信任票,使其述职报告(工作报告)未获得通过,述职人应向权力机关辞职。
第三条 降职
县局级领导干部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降职使用。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应降职使用:
1.在系统或同一个班子中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修养与其它领导干部相比有明显差距的;
2.组织领导能力与班子其它成员相比有明显差距,不顶楞、不扛硬,不能较好解决复杂矛盾和处理棘手问题的;
3.与班子成员团结共事有障碍,配合不好,而责任主要不在其他人的;
4.分管工作上不去,与班子其它成员相比在工作目标完成的质量上、效率上有明显差距,而同一工作别人分管却抓的很出色的。
第四条领导干部自愿辞职申请书递交后二个月内,市委组织部或任免机关应予以明确答复,答复应以书面的形式告知申请者。
县(局)级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提出辞职:
1.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任职且不满解密期限的;
2.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须由本人进行处理的;
3.有其他特殊原因的。
第五条市委组织部根据换届、届中和考核结果及平时掌握的情况,对需要免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降职的县(局)级领导干部提出初步调整意见,报书记办公会和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任免干部程序进行。决定调整后,组织部要同干部本人谈话,说明调整原因,提出希望和要求。
第六条免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的县(局)级领导干部由市委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安排。原则上安排什么职务享受什么待遇。
第七条降职使用干部的待遇,按新任职务的标准执行。
第八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降职的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再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第九条
第十条
本规定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中共XX市委组织部20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