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收获与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之——亮点、收获与问题
11月12日,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从开始的猜测和期待到为期4天的全会圆满结束,我的心态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而这转变来自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此次会议中向全国人民表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深切感受到了党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以人为本,尽心尽力为人民谋福祉,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努力。在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对我们下阶段要走的路,要做的事有了切实的认识。下面谈一下我个人对此次全会的一些理解。首先,此次全会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我注意到了一些引人入胜的亮点:
1、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深刻剖析,解读了市场角色的全新定位。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政府和法制的高度强调。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方向。
3、对于城乡二元结构弊端进行了坦率表述。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4、提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5、直面党内腐败问题,提出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当然,还有许多看点,比如提出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这对当今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一种与时俱进。但以上五点是我个人对新改变的发现。此外,我认为作为历史传承着重经济改革的三中全会,此次却在非经济改革上提出了更多喜闻乐见的改革亮点。当然,对市场作用的进一步确定和强调,还是突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主导作用。人们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对民生问题的着重关注,也是党积极关注惠民政策的原因。
然后,我想说这次全会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有哪些收获。
1、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与监督落实。
2、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3、准生二胎;延迟退休;废除劳教;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高考不再分文理科;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等等。
最后,我想说,目前是改革的攻坚期,深水期,国家推进改革有许多的阻力和压力,也面对着重重问题。这些改革举措,看起来都很令人振奋,但更让人振奋的是老百姓能实实在在地看到它们落实到实处,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的好政策对自己生活产生的好的改变。所以,行动很重要,由点及面的落实很重要,这些都是在之后的5到10年,党中央领导班子在努力推行这些改革
会遇到的问题。
总之,通过此次全会,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感到内心的澎湃,和马上能为改善人民付出自己的兴奋。让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第二篇: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解读
我眼中的“决定”亮点 王旭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共六十条,条条有深意,更待来落实。粗读一遍,让我这个身处江湖之远的人眼前为之一亮的有以下:
1、《决定》指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办法。”亮!支持、坚持、废除、消除和制定这几个动词用得好,尤其是废除一词坚决果断的表达了党中央对去除歧视非公有制经济不合理规定的决心和勇气。我以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之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可以享受优质服务之时。所谓油老大、铁老大、电老大、通信老大等等吃专权饭的国企们,如果再不改革、再不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恐怕更具活力的非公有制经济要立潮头了。
2、《决定》指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亮!每次我看到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院士们出席各种会议并口齿不清地说着各种不疼不痒的话时,我既心疼又想不通:心疼的是耄耋之年还掺合世事,多可怜;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没有一项制度保证院士们安度晚年,头上顶着虚妄的光环还苦撑着。这下好了,大家都解脱,到时退休不必勉强,尤其是当了院士又犯了各种事儿的人,用退出的办法让他们也获得一种解脱。总之,退休和退出不仅解救了老院士,更重要的是让青年才俊得以展露头脚并占据位置,多好啊。
3、《决定》指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亮!大约在一年多前,我就不断呼吁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取消、取消、取消。今天,终于在党的文件里看到了回应,你说能不高兴?那些不爱教育、不爱科研、不爱医院,只爱当校长、所长、院长的人要是能管得好学校、科研院所和医院才怪呢!我尤其高兴学校取消行政级别,让只愿、只会、只想当官的人去管学校,毁掉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且还是一代或几代人啊,真是造孽!取消行政级别后,那些官场人只在官场混,不再搅和学校,学校一定会办得比现在强。
4、《决定》指出:“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亮!三严格一减少,切中要害,脉号得准,药方开得好!多年来,增加一件事就要配备几个机构和一班人马的现象相当普遍,财政供养人员总量越来越多,有的地方甚至一个组织配几十个主席、副主席,虽然部分是兼职,影响也十分恶劣。还有因各种原因无法安排的干部就随意家上一个头衔,让纳税人买单,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执政能力和公众认可。
5、《决定》指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亮!我曾一直不解,为什么要限制购房套数,并曾提出放开购房高收房产税的想法。有人说我不懂房产和税收政策,我不服气,这不是常识吗,还用什么懂不懂。这下好了,《决定》里把它列为完善税收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一条,我当然高兴。对于占有多套房地产的人一定要通过增加税收的办法控制其占房欲。多拥有房产,必须加大税收,而征收的税赋用于建房和平民的需要,岂不是两全皆美。支持房地产税立法。
6、《决定》指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亮!这也是我和许多人多年来不断呼吁的内容,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如果不控制人口规模和发展,带来的后患不可想象,而控制人口规模的唯一途径就是分散资源和停止大跨越似的疯狂发展。相信《决定》公布后有关特大城市会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且科学理性的论证人口控制并提出有效的办法,而不是一味的发展,更不能无限制的刺激GDP了。
7、《决定》指出:“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亮!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决定、发布、贯彻执行”,忽视和不与理睬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和公众是什么态度,即使关注到了社会关切,也不积极回应或缺乏必要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去回应。这下好了,决定不仅规定必须回应,而且还给出了手段、方法和途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是文明社会、文明执政的重要一环。
8、《决定》指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亮!虽然劳动教养制度是早就该废止的一项制度,但终于等到废止时,还是抑制不住内心激动。向长期以来为废止这项制度积极建言献策的法律学者和专家们致敬!
9、《决定》指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亮!短短的几十个字用了六次公开一词,可见公开之重!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的书名是《为了公开——我当新闻发言人》,如今,五年过去了,看到党的文件上不仅肯定而且反复强调公开,不仅要求决策公开,还要求管理、服务和结果都公开,这不是对我个人的肯定,而是对一个文明事物和执政理念的肯定。好!
10、《决定》指出:“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亮!反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早已听说过,但对于不作为、乱作为还要着力解决,在这么高规格的文件中似第一次听说。当下,有不少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官员,比如大拆大挖的市长和混吃等死的市长,还比如乱发言的发言人和不发言的发言人等等,治理这些人可以焕发出执政活力,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也使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和增加道路自信。
11、《决定》指出:“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亮!我虽然是国有文化企业一员,但是深感没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参与,那样一种冷清、缺少发展动力和没有竞争伙伴的刺激是多么可悲,国有文化企业也因此发展缓慢。有了这样一项好政策,我期待更多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到出版队伍中来,为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带来活力、带来动力、带来生命力。
12、《决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亮!说说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吧。这段话关键词是改革、公平和多样化。联系起来理解就是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平,公平的呈现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每个人都绝对相同,而是每个人都各取所需,即多样化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这样的思考路径和观念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这里尤其是多样化一词值得深思,我们一定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鼓励每一个人的个性,真正做到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
13、《决定》指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贯彻落实并体现在教材里、课堂上和考试中。我在微博上每日一呼的“强化国学教育、深化语文教育改革”正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体现。毫无疑问,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中小学生强化国学教育不仅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解决多年困扰教育工作者许多问题的金钥匙。
14、《决定》指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亮!这里既有教育工作长期坚持的原则,又有命中要害的关键举措,比如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在党中央的文件里似首次提出。我等着瞧那些巧立名目的各种重点初中、重点小学和重点班向何处走,尤其是校长局长们再舍不得把自己身上的肥肉割下去,就要成为教育改革的阻力和绊脚石了。这个顽疾有望因此治愈,期待着!
15、《决定》指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亮!对中国教育起着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的高考终于有望在2020年之前进行部分改革了,虽然还是探索,虽然仅仅不分文理科,虽然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等还远远不够,但我们终于要迈出这一步了。我特别希望有更多的教育界人士能够真心实意的积极探索,而不是敷衍塞责;真心实意的拿出办法而不是虚情假意的毫无作为,如此,高考这块坚冰就一定能够融化。
16、《决定》指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制轨道解决,建立设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亮!看了这一条,想起日前一位负责信访的朋友告他每年围追堵截信访的情况,我问为何不让信访者去法院呢?他无语。现在好了,决定已经明确指出,涉法涉诉信访必须通过法院解决,以法院判决为终审裁决,这不仅使了依法治国理念得以实实在在的落实,而且也使纠结在不少人心头的信访无休无止有了光明出路。
17、《决定》在谈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时指出,要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亮!这段说得太好了,领导干部不得做老好人,必须有推动改革的能力。但是,领导干部推动改革就有可能得罪利益集团和既得利益者,如果唯分和唯票怎么能让真正的改革者脱颖而出?《决定》不仅纠正了一个时期以来干部选拔工作中的唯票唯分现象,而且为推动改革提供保障,《决定》还特别强调要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这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人才成长成才和奋斗的保障和希望。虽然做到这一点还需要付出艰苦的、艰巨的、艰难的努力,但为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了推动中国发展,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迈出这一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六十条亮点多多,明灯闪闪,难以述尽,但贵在实施,贵在实现。来,一起干吧-------
第三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大亮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十大亮点
昨日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公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等,记者从中梳理出了十大看点。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3.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6.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7.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8.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9.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0.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据新华社电
第四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亮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亮点、要点和新提法(摘要)三中全会公报要点提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提出要深化财税改革和军队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方向、时间表等,并对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先行公开的三中全会公报勾勒了怎样的改革路线图?诸多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背后,释放出哪些重要改革信号?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参与《决定》起草组工作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亮点一
“一个主题六条主线”锁定改革大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杨伟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确定这样的主题,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适应,也与当前改革形势相适应,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会提出了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着6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经济领域改革为例,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味着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土地制度、宏观调控等所有经济领域的改革,都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来展开和推进。全会提出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亮点二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火车头”牵引作用,近一半改革任务与经济有关
杨伟民:虽然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但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这也是《决定》起草过程中非常注意把握的重要原则。《决定》确定的15个方面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1个是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生态文明体制,占了所有改革任务的近一半。
之所以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是因为当前我国存在的最突出最根本问题还是发展问题。我国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下一步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风险,过去支撑快速增长的条件也在变化,只有加快经济领域改革才能释放更多发展动力。
亮点三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时间表”,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杨伟民:此次全会通过一些有力举措向外界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改革的决心,狠抓落实确保改革“不放空炮”。
一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当前改革已到调整利益格局的攻坚期,需要一个高层次机构来把握大局做决策,统筹协调各方面,落实监督检查,防止改革“放空炮”。二是鲜明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这意味着剩下的7年时间必须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表明这些改革任务是可检查、可评估、可落实的。
历经半年多时间起草,千锤百炼后的《决定》可谓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大约2万字篇幅、15个领域60项具体任务,每一句话都是改革,或者是一个改
革方向、或者一个改革目标、或者一个改革举措,落实下去都会对该领域发展和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影响,有些甚至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参与《决定》的起草和修改,记忆深刻的是两点重要原则:一是起草时只写改革,特别是写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二是修改时,但凡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的,一般不修改。增加的改革任务只要有最大公约数的、有一定共识的都写上。听到很多参会人员说没想到,很意外,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改革决心和勇气。
亮点四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意义十分重大
杨伟民:公报将过去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最大的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也是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
为什么要改?一是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过去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但都不能最大限度提高市场效率。此次两字之变,抓住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问题,意味着在配置资源问题上,其他力量如政府,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只能是市场。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未来所有经济领域改革都要以是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标尺。
三是抓住了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根。目前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很不完善,核心问题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干预太多。产能过剩、城市病严重、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环境保护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干预多有关。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是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
亮点五
清楚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杨伟民: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但作用的内涵不同。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作用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
同时,只有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责越位、缺位、不到位并存的问题。《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可概括为5项职能、20个字: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此外,相对于党的十六大,此次全会没有提经济调节,因为这一概念过于宽泛,给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留下空间较大,也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相矛盾。亮点六
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体现主体多元化
杨伟民:全会公报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和提法。过去我们说建设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的,而新目标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
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比较完善、比较定型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报以“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体现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府、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的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这是民主的一种表现。公报提出的“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一个成熟的社会制度必须依靠法律。公报在不同领域列举了需要完善的制度,表明未来国家治理方式将是法治的,不再是简单命令式或单纯靠行政手段进行。
亮点七
界定中央和地方事权成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根据事权确定大体支出责任,实现财力和事权关系的总体平衡
杨伟民: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点明财税体制作为国家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历经近20年分税制改革,财税体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如稀缺资源缺乏税制保护、税制不能更好发挥调节收入差距作用、地方缺乏税源只能靠卖地方式筹资……要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对财税体制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
外界关注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关系问题,中央是收事权还是放财权,全会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意味着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将会更加明确界定,并根据事权确定大体支出责任,实现财力和事权关系的总体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今后应减少任意设置专项转移支付。
亮点八
“不分老大、老二”,更加公平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公平、公正、统一
杨伟民: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障碍、“玻璃门”,根子在于我们从思想上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地位。全会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一大突破和创新,就是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
一是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我们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作为补充,后来承认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大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没有与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讲。这次放在一起讲,表明二者没有老大、老二之分。
二是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市场准入等各方面,都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公平、公正、统一等关键词。
三是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不是新概念,但有新的内涵。今后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此外,《决定》在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革方面也有很多新思路、新任务,下一步必将掀起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二波高潮。
亮点九
首次系统阐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源头、过程、后果的全过程,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杨伟民: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背后有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的深层面制度原因。在这一问题上,政府不是干预太多了,而是干预太少了,不是政府越位而是远没有到位。
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源头、过程、后果的全过程,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源头严防的制度,就是在源头上防止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等若干制度;
过程严管的制度,就是在发展和开发过程中,建立一套制度约束地方和企业行为,包括划定生态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充分发挥税收和价格的杠杆作用;
后果严惩的制度,就是要建立严格损害责任赔偿制度。今后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地方领导要终身追究责任,对企业要严厉惩罚,让地方大员付出丢“乌纱帽”的代价,让企业付出真金白银,使之今后不敢再破坏生态环境。
亮点十
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最终要让全体人民受益
杨伟民:全会明确提出,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指导思想表明,全面深化改革,最终必须让全体人民受益。目前《决定》关于深化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改革举措并没有全文公布,很多人都在期盼。我国现行体制中确实有一些不公平、不平等的制度,如自然垄断行业,需要调整利益关系,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其他领域的资本进入。对于如何分好发展的蛋糕,公报已经明确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改革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一届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和进军号角。当前形势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引领国家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克服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据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第五篇:详解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 2
详解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届、中 背景介绍: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办一次,如07年17大02年16大97年15大。。
1、“届”:因为一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换届选举中央委员,大会完毕也就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所以几届几中的届是第几届委员的届,而非第几次会议。比如十七届一中全会,并不是因为十七大才叫十七届,而是因为十七大产生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的全体会议才叫十七届。可能有人要说,这有什么区别?当然,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这并不代表没区别。假设一种不太可能的情况,由于某种原因,某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换届流产,那么会后老一届中央委员的全体会议只能延续上一届的“届”。例:党的19999届中央委员已经开了5次全会(19999届五中全会),而在第20000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没能换届成功,中央委员还是第19999届的,那么他们在此后召开的全体会议只能叫19999届六中全会,而不能叫20000届一中全会。
2、“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
有的同志对几届的六中全会,七中全会感到困惑???认为每年开一次会议,最多应该到五中全会就结束了。。特此,我们说明一下:
每届中央委员会在五年里开七次会,并不是每年一次!其中,一中、二中和七中不是常规会议。一中全会决定党中央领导,二中全会在第二年的人大开幕之前,决定国家领导人人选,七中全会则在下次党代会前夕召开,筹备党代会的各项事宜。例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十七届二中全会:于2008年2月25日至27日召开,主题是《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召开,主题是:《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召开,主题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将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十七届七中全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全会连着开,2012年10月)
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一届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进军号角。对于《决定》的特点和蕴含的思想,主要有五点:
亮点1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
一是主题全面。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二是主线清晰。《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如第一个主线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说,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宏观调控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展开和推进。提出每个领域各自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三是重点明确。《决定》的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15个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占了所有改革任务近一半。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下一步发展面临众多难题和风险,过去支撑快速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我国已到了必须主要依靠改革红利释放活力、实现发展的阶段。这次把改革的时间目标定位在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相一致,也是这个道理。
四是力度空前。《决定》2万字左右,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每一句话的内涵十分丰富,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有两个原则让我记忆深刻,一是只写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二是修改时,对于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弱化改革举措的,除非理由特别充足,一般不接受。而增加的改革内容,只要有最大公约数的、有一定共识的都写上。我听到很多参会人员说,没想到,很意外,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胆有识、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气魄。
五是行动扎实。通过一个好的《决定》固然重要,但要把改革任务落实下去,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变为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抓好落实。这次《决定》的落实是有保证的,体现在:组织落实,明确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时间落实,鲜明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改革进程是可检查、可评估的。这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抓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
亮点2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治理主体多元,方式法治化,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过去我们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角度提出的。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这样,发展的目标与制度的目标就衔接起来了。这个新目标分几层理解:第一,内涵是全面的,是整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治理体制;第二,制度是成熟的,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社会制度是否完善、定型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要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制度体制,而不是缺乏定势、变来变去的体制机制;第三,主体是多元的,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府、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因而也是民主的一种表现,这次提出的协商民主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一环;第四,方式是法治的,依法治国,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治理方式是法治化的,而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亮点3市场的作用从“基础”变为“决定”。这一论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改革有了原则和检验尺度
从“基础”到“决定”,2个字的改变,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最大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
与1992年所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这一论断具有同等历史地位,将发挥同样的巨大作用。1992年的重大理论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论断,会同样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给我国再争取一个20年的改革红利期,助推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这一论断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遵循。基础性作用,给人的理解是在市场之上还有一个力量在配置资源,那只能是政府。另外,过去对宏观调控也有扩大化理解,似乎宏观调控就是政府配置资源。1992年以来,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虽然在表述上有所调整,但主要是对市场作用“量”的调整、程度的加强,没有质的变化。《决定》2个字的改动,抓住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问题。“决定性”的意思是,其他力量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不是别的,只有市场。
这一论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前一段时间,大家对改革的突破口、重点等有很多讨论,有的认为是财税体制,有的认为是金融体制,有的认为是土地制度等。这些改革无疑都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在理论上停留在原来的认识水平上,据此设计出各领域的经济体制也不可能有质的变化。提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都要以此为标尺,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也有了原则和检验尺度。
这一论断抓住了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核心问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的干预太多。产能过剩、城市病、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环境破坏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干预过多有关。比如产能过剩,除了市场本身的盲目性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干预,是地方政府推动下的盲目投资。现在产能过剩严重的钢铁、水泥、玻璃、造船以及风电、太阳能,都是政府关照较多的行业,而市场化程度高的轻纺、电器、轻工等产能过剩并不严重。
既然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又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内涵、一般规律,就要解放思想,破除理论障碍,在理论上承认这一规律,在实践上遵循这一规律。
亮点4 清晰界定政府职能和作用。5项职能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那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之后,政府应该做些什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该如何理解?
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没有市场或没有政府,经济发展都会孤掌难鸣。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行,没有政府的作用也不行。但是,要认识到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内涵的不同。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
只有界定好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不到位并存的问题。《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我认为可以概括为5项职能,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与以前对政府职能的界定相比,《决定》没有提经济调节,因为这个概念过于宽泛。调节什么,怎么调节,并不明确,给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留下的空间较大,也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相矛盾。《决定》还强化了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针对性。理论上说公共服务可以包括环境保护,但在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有必要单独列出。在这一问题上,政府干预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不是越位,而是远没有到位。
亮点5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都是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老大、老二之分了,深化国企改革有许多新思路、新任务
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这方面有什么突破和创新?
我们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深化的。过去,我们认为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后来承认是组成部分,但加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这个前提,似乎总有一部分是违法的。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障碍,“玻璃门”、“旋转门”等,根子在于思想上,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与公有制经济同等地位上。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决定》有很多新的突破和创新,我的学习体会是,主要体现了一个基本精神和理念,就是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
一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也讲过“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但从来没有与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讲,而这次放在一起,十分鲜明,没有老大、老二之分了。
二是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市场监管、依法监管等各方面,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公平、公正、统一等关键词。
三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不是新概念,但有新的内涵和定位。今后,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此外,《决定》在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革方面有许多新思路、新任务。国有企业第一波改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有效实施《决定》关于国企改革的任务和举措,必将掀起国有企业的第二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