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联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供科局级)

时间:2019-05-12 16:5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联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供科局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联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供科局级)》。

第一篇:2011年联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供科局级)

县扶贫办2011年

联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我办坚持以党中央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特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全方位地开展扶贫工作,努力提高定点扶贫工作实效。通过深入基层摸实情,结合实际定措施,真情帮扶促发展,圆满完成了今年的联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我办2011年定点联系村继续是xx乡xx村。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70户,780人,耕地面积1072亩,其中田350亩,全村海拔在970米至1500米之间,距乡政府10公里,距县城6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边远村。经过政府持续多年的扶持,xx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改变,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水平超过了全县增长速度,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47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全村仍然还有39户163人年均纯收入在1196元的贫困线以下。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我办将新农村指导员工作列为本办工作的重要日程,制定了联村工作方案,安排了专人负责驻村工作,领导班子经常过问指导员工作情况,并全面支持指导员工作。

(二)深入调查研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交走进xx村开展调研工作,与村两委班子、村(组)部分党员及群众代表座谈,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走访调查,听取群众的呼声、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基本摸清了村情和民意,为制定工作规划,确立帮扶工作目标,为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依据。

(三)强化扶贫项目,加大资金扶贫力度。我办今年对xx提供了12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支持该村发展高山西红柿、辣椒和南山萝卜种植。今年全村种植西红柿150亩、辣椒60亩、萝卜800多亩,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强化扶持活动,突出扶志和扶头。扶物,可以增强造血功能,但仅有物质扶助,其造血功能是不会强大的。持志,能增强他们发展的信心;扶头,让村干部自身富,带民富,重点提升村集体班子的能力。只有将持物与扶志和扶头有机结合,才能使xx村无论环境还是人都焕然一新。现村支书aaa是xx的厚朴、西红柿等农产品的种植大户和土专家,成为群众的种植参谋。原村支书nnn不仅自家带头种厚

朴,还专门开办农资店,跑xx的农产品销售。xx群众决定变高山偏远不利因素为发展高山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两委”班子提出了“抓住国家政策,大力种植厚朴药材,努力打造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的发展思路。全村党员和群众骨干带领乡亲们在莽莽小南山中营造出厚朴药材生产基地,并广泛打开厚朴销路,使厚朴药材生产,及西红柿、南山萝卜等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成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五)继续搞好牵手致富、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今年我们将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创新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开展了“六一”对儿童节慰问、“七一”对贫困党员慰问、“九十”对教师慰问活动。

(六)壮产业保增收,努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变高

山偏远不利因素为发展高山特色产业的有利条件,围绕“三个转变”抓宣传发动(努力使群众思想观念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从重分散到重规模的转变、从重传统到重更新的转变),把好服务指导“三个环节”(产前大力奖励扶持、产中精心跟踪指导、产后积极拓宽销路),推行一个党员带一户、一个党支部带一片、一个党总支带一个村帮带活动,并充分利用“互助资金”和贷款贴息等扶贫政策,扶持困难群众启动增收产业开发,不断激发全村群众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情,全村产业发展实现了结构调优、规模调大、质量调

高、特色调明的目标,产业布局实现了短有高山蔬菜、中有畜牧养殖、长期三木药材的有机结合,增收渠道实现了从低效单一到高效多元的转变。

2011年,我们在定点帮扶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距且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驻村群众的发展需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ls各族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2011年联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供科局级)

县扶贫办2011年

联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我办坚持以党中央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特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全方位地开展扶贫工作,努力提高定点扶贫工作实效。通过深入基层摸实情,结合实际定措施,真情帮扶促发展,圆满完成了今年的联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我办2011年定点联系村继续是xx乡xx村。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70户,780人,耕地面积1072亩,其中田350亩,全村海拔在970米至1500米之间,距乡政府10公里,距县城6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边远村。经过政府持续多年的扶持,xx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改变,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水平超过了全县增长速度,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47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全村仍然还有39户163人年均纯收入在1196元的贫困线以下。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我办将新农村指导员工作列为本办工作的重要日程,制定了联村工作方案,安排了专人负责驻村工作,领导班子经常过问指导员工作情况,并全面支持指导员工作。

(二)深入调查研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交走进xx村开展调研工作,与村两委班子、村(组)部分党员及群众代表座谈,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走访调查,听取群众的呼声、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基本摸清了村情和民意,为制定工作规划,确立帮扶工作目标,为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依据。

(三)强化扶贫项目,加大资金扶贫力度。我办今年对xx提供了12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支持该村发展高山西红柿、辣椒和南山萝卜种植。今年全村种植西红柿150亩、辣椒60亩、萝卜800多亩,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强化扶持活动,突出扶志和扶头。扶物,可以增强造血功能,但仅有物质扶助,其造血功能是不会强大的。持志,能增强他们发展的信心;扶头,让村干部自身富,带民富,重点提升村集体班子的能力。只有将持物与扶志和扶头有机结合,才能使xx村无论环境还是人都焕然一新。现村支书aaa是xx的厚朴、西红柿等农产品的种植大户和土专家,成为群众的种植参谋。原村支书nnn不仅自家带头种厚

朴,还专门开办农资店,跑xx的农产品销售。xx群众决定变高山偏远不利因素为发展高山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两委”班子提出了“抓住国家政策,大力种植厚朴药材,努力打造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的发展思路。全村党员和群众骨干带领乡亲们在莽莽小南山中营造出厚朴药材生产基地,并广泛打开厚朴销路,使厚朴药材生产,及西红柿、南山萝卜等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成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五)继续搞好牵手致富、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今年我们将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创新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开展了“六一”对儿童节慰问、“七一”对贫困党员慰问、“九十”对教师慰问活动。

(六)壮产业保增收,努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变高山偏远不利因素为发展高山特色产业的有利条件,围绕“三个转变”抓宣传发动(努力使群众思想观念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从重分散到重规模的转变、从重传统到重更新的转变),把好服务指导“三个环节”(产前大力奖励扶持、产中精心跟踪指导、产后积极拓宽销路),推行一个党员带一户、一个党支部带一片、一个党总支带一个村帮带活动,并充分利用“互助资金”和贷款贴息等扶贫政策,扶持困难群众启动增收产业开发,不断激发全村群众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情,全村产业发展实现了结构调优、规模调大、质量调

高、特色调明的目标,产业布局实现了短有高山蔬菜、中有畜牧养殖、长期三木药材的有机结合,增收渠道实现了从低效单一到高效多元的转变。

2011年,我们在定点帮扶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距且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驻村群众的发展需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ls各族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进程,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有序发展。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现将我村建设情况作如下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状况

XX村属于平原老区,现有x个自然屯,x个村民组,农村户数xx户,人口xxxx人(外出人口有xxxx人),其中劳动力xxxx人(已转移出劳动力xxxx人),现有耕地xxxx亩。大中型农机具xx台xx台四轮车,到目前为止,奶牛存栏xxxx头。

(二)社会经济状况

XX村主要产业是耕地植种业为主,以养奶牛、猪、养鸡、养羊为畜牧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二、四星级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按照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具体要求标准,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征求百姓意见,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全村共修筑通屯硬化路面16.6公里;全村620户群众都看上了有线电视,吃上了自来水;改造泥草房118户,建三位一体沼气池80个,露天沼气池23个。全村规划道路5400延长米,扩宽道路4400延长米,缩回水泥结构大墙3200延长米,掉掉仓房26个,扒掉猪圈54个,拆除厕所130多个,搬走柴草垛200多处,散粪集中堆放1千多立方米,为两个中心屯农户焊铁艺栅栏3820延长米,修建进户桥126个,建公厕4处,落成1个207平方米的洗浴中心,完成16户群众的泥草房改造。建奶站1处306平方米,建牧场1处700平方米,改造牧场600平方米,建牧场化验室等设备150平方米,打一眼小机井供奶站牧场使用,建一个大沼气池能带50户,风烛残年奶站牧场打水泥硬化道路300延长米,修建中心屯2条巷道、建U型槽路边沟2200延长米,完善休闲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

为有效增加农民群众收入,村党支部多措并举:积极响应上级号如,大力发展奶牛生产,村干部带头,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全村奶牛存栏260多头,为造应农业生产发展要求,XX村大力堆行土地规经营,现规模经营面积已达到3400多亩;2008年组建了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具有党员身份的村委会主任梁树森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吸纳16户农户入社。涉及土地1700亩,用八统一模式(机耕、资金、物资、技术、管理、收获、分配、销售)对入社耕地进行管理。

在向外转移全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村党支部还借助海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本村的优势,积极和海昌公司协调,输送本村20余名劳动力到公司工作,现在这些人每个月有1400多元的稳定收入。仅三组整组推进1700多亩地外,一个组的劳力在外一年挣回80多万元,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8100多元。

三、主要做法

1、种植业生产:继续推广绿色大豆种植面积及连片粘玉米和直播玉米种植面积,达到规模经营1.1万亩,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大机械作用,适当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经济作物,大力发展水稻产业,改低洼地变水田,利用废弃地、沼泽地改造成水田,扩大水稻面积,扶持水田机械大户,使水田整地、喷药、收获使用大型机械,改善耕作条件,增加效益,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总产值达到979万元。

2、畜牧业生产:继续鼓励扩大奶牛养殖量,增加生猪及家禽的养殖,总产值达到870万元。

3、二、三产业及劳转收入达到435万元。

4、基础设施建设 一、二组泥草房改造18户,共计1800平方米;美化环境修建花池10个,提高村民生活环境卫生;修建四组垃圾投放池8个,修建进户小桥50座;安装四组铁艺栅栏800米。

四、保证措施

为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XX村两委班子本着“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原则,积极做好发动工作,充分调动本村群众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开展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XX村特成立了组织领导: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第四篇:村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木河乡下庞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木河乡下庞村地处张家川县城西部,距县城1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张蔡公路从村中穿过,属张家川县浅山地区,境内海拔1650米,年降雨量600毫米,年平均气温7.5摄氏度,无霜期168天,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92户,1460人,其中劳动力584人,耕地面积2272亩,粮田面积1686亩,人工牧草面积400亩,全村共存栏大家畜牛1146头,羊876只,2007年,人均占有粮食320千克,人均纯收入1900元。

2006年,下庞村被列入县级新农村示范村,2008年,被列为市级新农村示范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五大新任务”要求,乡、村两级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规划,依托资源优势,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产业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益事业等为主,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下,下庞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年,累计投资达460.35万元,其中市上投资6万元,县上投资118万元,部门投资45.65万元,招商引资150万元,群众自筹140.7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规模养殖,招商引资,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经过一年努力,全面完成了投资项目的落实,为把新农村建设推进更高一步奠定了基础,总结以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围绕持续发展,在科学规划上下工夫。

下庞村在新农村建设,以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过充分论证,对新农村建设内容进行认真科学规划,分步建设。第一步,规划产业,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即抓三个产业:一,抓种植业,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扩大规模经营,形成小麦、冬油菜良种繁殖培育基地;二,抓畜牧养殖业,从引进改善饲草料入手,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收入效益;三,抓招商引资,培育劳务输出基地。第二步,加强基础设施,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第三步,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第四步,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

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是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期盼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是大力抓农田基建工作,使梯田达到80%以上;二是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完成38公里的农机路修建;三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实施退耕还林186亩,这些不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为推进建立现代农业提供了保障;四,针对行路难问题,投资7.5万元,完成大庄阳2.5公里硬化及下风营、下庞1030米道路拓宽;五是结合今年灾后重建,投资236万元(县财政投资118万元,群众自筹118万元),完成59户灾民建房;六是结合“三清五改”工作,于2007年完成150口沼气池建设,并建立垃圾点3处,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种植观念结构单一,是制约农民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走粮食、经济并举的发展路子,今年投资10万元,实施100亩架豆王种植示范点,200亩蔬菜及500亩地膜玉米套种西葫芦,亩均增收300元;二是建立种子培育基地,增加农业效益,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加大农业投资,今年良种投资7万元,建立1050亩优质小麦,200亩冬油菜籽种繁育基地,亩均可增收200元;三是按自然条件合理布局,现已形成山顶油菜加洋芋,半山腰种小麦,川区玉米加蔬菜的产业带;四是依托整村推进项目与农村互助协会发展基金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全村2008年出栏大家畜牛705头,羊626只,畜牧业收入达263万元,占全村经济收入的37%,从而使粮食、经济、畜牧达到了1;1;1的平衡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建立创造了可持续协调的发展,也为解决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四,积极开展劳务输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人多地少是制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充分发挥劳务站作用,广泛提供劳务信息,今年,累计输出劳动力300人(次),同时,积极开展照商引资项目,与山东客商签约投资150万元的永锋建材厂已落户下庞村,并已开机生产,可解决150余人的就业问题,统计今年劳务收入达320万元,劳务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极大比重,成为我村的又一大产业支柱。

五,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大力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因此,我们从“执政为民”的高度政治观念出发,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按照农村建设“八通六有”的要求,实施了人饮工程,农网改造工程,通电话工程,并建立远程教育点,并不断改善村小学条件,今年又投资8万元新建村卫生所一处,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制,极大方便了群众能够用水、用电、行路、上学、就医难等问题。村文化室的建立,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村多种民营合作社、农村互助发展协会也开展了多项便民服务措施。

六,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把农民培养成为一支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素质高的队伍,是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民的根本要求,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一是利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东风,在全村开展了学理论,学政策的大活动,使广大群众对国家方针政策有了了解,对发展吃了定心丸;二是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和送文化、送科技、送医三下乡活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科技、医疗卫生、致富信息等活动,使群众掌握了致富信息,获取了致富门路,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三是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制订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管理,开展和谐家庭、环境卫生等评议活动,增强了群众法制意识与大局意识,形成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大好局面。

七,加强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指导在县,主抓在乡,落实在村,农民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为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工作顺利开展,村上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实行强化领导,分工负责,协调运作的机制,并积极发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形成了齐抓共建的局面,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定的组织保障,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结以来,我们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仍存在很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容整洁工作做的不到位,下风营、下庞主干道未硬化,小巷道硬化没有开展,庭院美化不够;二是对新型能源开发力度不够;三是旱作农作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四是信息服务跟不上;五是个别项目超计划实施,致使项目已建成,但资金没有着落。

下一步主要打算抓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完成下风营、下庞主干道及三个自然村小巷道的硬化;二是从整洁村容村貌入手,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加强绿化工作;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实施下庞塬、风营梁的旱作滴灌工程;四是争取项目,配套一池三改成果,开发太阳能资源;五是充分发挥综合协会功能,在信息服务上方便群众,做好产、销一体化;六是在市上验收基础上,做好申报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工作。

总之,我们将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下,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知道方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下庞村的新农村建设推向新高峰。

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严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突出“两大重点”,坚持“四个结合”,推动“四大创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全市的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突出两大重点:一是突出示范村建设。从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每个示范村培育了2一3个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达到13%以上。建立了以产业协会为主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市场流通体系,提高了促进示范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18个示范村着力设施了村村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公路、通自来水、农村电网改造、“一池三改”和村庄绿化的“五通两改一化”工程,各示范村基本实现了“五通(通油路或等级砂砾路、通自来水和班次车、80%的农户通电话、100%的农户通广播电视)和“两化”(生活环境净化、村庄绿化)。二是突出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完成县(区)、乡、村三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强了村庄布局规划,重点完成了18个示范村的村庄布局规划,明确了各示范村的居民居住区和主要街道布局等,绘制了发展蓝图。

始终做到“四大结合”:一是把新农村建设与实施重点项目相结合。采取项目捆绑、资金捆投的措施,对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效益示范、畜牧改良、农田水利、饮水解困及公共事业等建设项目,实施“政府统筹、捆绑使用、定向投放”,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与开展村企互动活动相结合。按照自治区关于开展“村企互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马铃薯、草畜产业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鼓励、引导、动员和支持市内外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综合带动效应,在企业与行政村或基地所在村之间,建立有组织、长期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村企互动、优势互补,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标。三是与农村危房危窑改造项目相结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的原则,以示范村为重点,集中安排危房改造项目资金,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村。三是与发展设施农业相结合。以清水河、葫芦河、渝河、泾河、红茹河等流域为重点,按照培育“辣椒村”、“西红柿村”、“韭菜村”等“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和“抓川、进山”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使之成为全市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着力推动四大创新:一是创新对农民的培训方式。首先,分层次培训农民。加强对村干部和农村“能人”的培训,通过村干部和“能人”的带动,一带十,十带百,让更多的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其次,根据农民普遍存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心理,按照“县(区)有科技示范园区、乡有示范点、村有示范户”的总体要求,结合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建立县(区)、乡、村三级科技示范推广体系。让农民通过示范区(点),亲自感受科技效果,再通过示范户的实践操作和示范引导,掌握运用农业科技知识。建立农村技术服务体系。第三,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示范基地+农户”、“农业科技人员+农户”的模式,建立服务农民的长效机制。二是创新建设机制。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五补一免”和“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巩固和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村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土地经营权有偿、有序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发展二、三产业方面,引导农民采取入股集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经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对水利设施和荒沟荒滩等公共资源,按照“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经营管理,让其更好地发挥效益。三是创新融资手段。对于示范村主干道的硬化、亮化、绿化等一些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农民集资、社会捐资、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对文化娱乐室、自来水、农田灌溉设施等公用性基础设施项目,按照“谁建设、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量挖掘和充分利用民间资金进行建设。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和机构,在最大限度降低贷款风险系数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农民在兴办企业和第三产业方面贷款支持力度,同时给予利率和还贷期限等方面的优惠照顾。四是创新考核方式。市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列入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每季一通报、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的考核机制,每年底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市直相关单位进行考核,并实现严格的奖惩制度,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第五篇:园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南园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南园子村位于县城所在地,在县城南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张同公路横贯东西,天走公路纵穿南北,北依京包铁路,南园子村全村共670户2061口人,耕地面积1275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255亩。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园子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准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综合实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

该村主导产业有蔬菜种植户200多户,个体运输业80户,个体建筑业15户,个体工商户50户,劳动输出3000多人。预计今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8078万元,人均纯收入2329元,粮食总产达260吨,比上年增长10.2%。

一、新农村建设主要措施

(一)抓长远规划,建立持续机制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重大决策,我村是全省首批划定的85个新农村重点示范村之一,为此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新农村建

设领导组,并制定了2008年新农村建设规划,确立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户办工程等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克服了工作盲目性,增强了工作指导性。

(二)抓好宣传工作,谋求群众支持

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惠及到全村每一个人,由于此项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取得群众支持和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我村采取印发宣传单、标语、墙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政府的优惠政策,群众自筹50余万元,掀起了群众自愿出资参与建设的热潮,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抓好质量监督,强化干部责任

新农村建设是民心工程,为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做好,让群众满意,首先我们明确示范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成立质量监理领导组,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杜绝干部在建设过程中徇私舞弊,让具备建筑资质的企业承担建设任务,有效地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四)抓好建设标准,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好新农村建设成果。首先着眼与长远在建设标准上一是起步要高,二是要适应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求,不搞重复建设,不搞垃圾工程,坚持示范村建设高标准起步,该村建成了“新农村体育文化广场”一处,起到了较大示范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成果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民增产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该村结合实际,发挥区位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基本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和移动大棚蔬菜种植两大特色产业的“一村一品”,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1、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产业快速发展。该村现有耕地1275亩,人均0.6亩,发展高效高产农业势在必行,今年在镇村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园子村通过农民自筹,政府协调贷款等形式,投资1223.2万元,占地300亩,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200栋,项目分两期完成,2009年完成60栋,2010年完成140栋,修建蔬菜大棚通道6条4000米,铺设节水管道2000米,架设照明线路1000米,栽植各类风景树2600株,并邀请县里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3期,现场指导讲解及发放蔬菜种植技术书籍受训群众达800人次。专门成立了蔬菜种植业协会,协会负责协调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等,为农民增收做好了基础工作,同时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新发展了“南园子富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覆盖带动农户面积达80%,起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作用,大力推动了该村蔬菜产业的发展,该项目的建成是一处高标准现代化农业园区,建成了蔬菜“一村一品”示范村,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奠定了基础。预计该村就此一项全年可实现纯收入达320万元,人均增加纯

收入1600元。

2、发展可移动蔬菜大棚,促进白色革命。

可移动蔬菜大棚是近年来新发展以来的一项新型产业,它的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风险小、可移动。近几年镇党委、镇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多次带领干部及部分群众跑山东寿光参观学习,汲取人家先进蔬菜种植经验,到附近阳高县实地参观移动大棚蔬菜种植模式,在全镇进行了积极推广,镇里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农民发展移动大棚给农户每棚补贴1000元,协调信用社给农户每棚贷款3000元,该村今年发展移动蔬菜大棚45个,每棚每年收入6000多元,当年可收回全部投资,仅此项全村当年可增加收入27万元。

(二)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近几年来,该村通过自筹和部门帮扶以及镇政府等多种形式筹集400多万元建设资金,巩固和加强村级的基础改造建设。

1、村委阵地建设和体育文化广场建设。

2004年到2008年,共投资80多万元对村两委阵地进行改善和新建、修缮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等共16间,新建农业科技图书阅览室2间,办公设施配套齐全,硬化村委会大院800多平方米,栽植风景树50株,安装照明灯5盏。2007年至2009年共投资100万元建设占地20亩 的农民体育文化广场一处,主要是为村民提供健身、休闲、娱乐运动的场所,新建农村大戏台一个,新建电教室、图书室5间,新建篮球场一个,新建健身运动场地500平方米,并配套健身器材10套,建设凉亭一个,长廓20米,步行道320米,栽植各类风景树3000多株,种植花草1800平方米。可以说这两项工程是全镇形象工程,新农民建设的样板工程,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2、村庄道路,水利和庭院建设

近年来,镇村两级加大了村庄道路建设,通过多方筹资硬化该村主干街道13条6.5公里,安装路灯80盏,栽植各类风景树500多株。农田、水利工程不断加强,新打机井3眼,铺设节水管道1000米,受益耕地面积500亩,整理工地300亩,目前全村农业基础设施运转良好,已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雏形,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旱涝保收的能力。庭院建设,新建沼气池35座,建垃圾池10个,设圈50户,实现了人畜分离,庭院栽植各类经济林3000株,自来水覆盖面增大,农村安全饮水率达100%,实现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目标。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1、农村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100%。2007年,由南园大队和教委投资10万余元重修学校,对40间房全部进行了修缮,2008年投资1.5万元为学校配置电脑,成立了电教室。进一步改善了南园子小学的办学条件,今年又成立了

关心下一代领导组,教育、关心帮助下一代健康成长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材。

2、农村卫生事业及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巩固和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和基本保证制度,到2009年,南园子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共有“五保户”32户,供养率达95%,保障了群众“看病难”和基本生活。

3、新型农民培养。2006年,新建二间文化室,添置农村适用技术书籍1000余册,配备了电视、电脑及卫星接收设备,组织村民接受远程知识教育,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2008年,组织农民工培训,电焊、瓦工、驾驶等技术培训,在全村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1、党的建设得到纵深推进,南园子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强化班子战斗力,提高办公效率,提升班子综合形象。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民主生活会,村务工作班子成员互相通气,集体决策。

2、民主建设进一步增强。南园子村扎实开展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实行一事一议制,重大事项实行村民议事会制,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法制建设持久开展,南园子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强化了村民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营造了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的良好氛围,提高了依法治村水平。

4、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农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公平正义在南园子村得到弘扬,“好媳妇、好婆婆”不断涌现,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南园子村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和信访稳定制度,大事小事不出村,积极为村民调解矛盾。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南园子村重点工作之一。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南园子村给继续深入开展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南园子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下载2011年联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供科局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联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供科局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大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宜黄县棠阴镇大岚村,位于棠阴镇南部,离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辖5个村小组,175户,672人,现有党员21名,其中女党员3名。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党支部、村......

    2011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区XX镇XX村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XX村位于九龙江北溪南岸,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500亩,山地350亩,辖两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93户,2754人。全村有粮食加工企业30家,饲......

    科局级后备干部考察材料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科局级后备干部推荐工作的通知》,***同志列入了科局级后备干部考察对象,我部按照推荐考察工作规定的程序,于*年*月*日实施了考察工作,在考察中以邓小平......

    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五篇范文

    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xx村位于xx镇东南部,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辖xx个村民小组,xxx户农户,xxxx人,劳动力xxx人。全村耕地面积xxxx亩,其中水田xxx亩,林地面积xxx亩,退耕还林面积xxx亩......

    天平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5篇

    天平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天平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紧扣炎帝线生态观光产业示范带建设主题,全村上下团结一致融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取得了......

    枞岭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枞岭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枞岭村党支部、村委会 枞岭村位于涧池镇月河以南, 南接新华、民主,西与五星村相隔。全村1148人、334户,5个村民小组, 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超900余万元......

    18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

    2018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 2006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2007-12-08 18:03:3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2006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2006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2006年......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工作总结 (2010年12月14日)2010年2月,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我从××岗位被派到××乡挂职锻炼,任乡党委副书记,并兼任该乡仁义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一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