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党支部事迹--心装百姓利益,铸造民心工程
xx镇xx村党支部,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努力带领全村群众发家致富,几年来,党支部“一班人”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进行着为大多数群众谋利益的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地实践着“三个代表”。现今的崔家央子村,已成为全区第一经济强村。2000年,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1700万元,上缴税金17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人均储蓄8000元。几年来,崔家央子村先后被省委、政府授予“文明村居示范点”、“电气化先进村”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模范村”、“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在具体工作中,他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清思路,调整产业结构
崔家央子村是一个以农业和盐业为主的村,可近年来,粮食价格下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滑坡,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为 此,党支部“一班人”对本村的农业生产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鉴于本村土地东一块、西一块,零零碎碎,缺雨即旱,小雨就涝,土地瘠薄的实际情况,党支部决定首先从改造土地、改善生产条(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件入手。一是修台田。采用劳力上阵挖大沟的办法,修台田挖碱,把原来的瘠薄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由过去的单产 200多公斤,提高到现在的450多公斤,人均占有粮食达到1000公斤。二是改“羊肠路”为沙石路。去年,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以义务工的形式,搬运土石方60多万个。修建硬化道路20多条,9000多米。同时,修建大桥1座,桥涵闸27座,防渗渠道5000多米,彻底改变了“路难行”和生产条件差的状况。其次是不失时机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去年,为进一步增长农业生产后劲,在镇委、政府及上级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资近300万元,对8000亩台田进行了高标准治理,对原有的台田进行了拓宽、深(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挖,建成600多亩水面,实现了“上粮下藕”立体种养模式,并初见成效。仅此一项,年增加收入600多万元。通过综合治理,形成了路渠纵横交错、农业设施配套合理的生产格局,为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去年种桑树700亩,引种甘草40亩,引种土豆50亩,辣菜80亩,并取得可观效益。为打破单一的粮食种植,为农民增加收入又开辟了一条致富路。今年全村已留甘草地100亩,土豆地300亩,辣菜地200亩,进一步扩大高效农业的规律。同时,支部书记崔云肖打听到养黄鳝比养其他鱼价格高、易养成,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他同支部委员崔同旭同志一商量,决定自己到武汉拉鱼苗,先冒险试验,试验成功后,再在全村推广,没想到消息传开后,不少村民立即跟上来。他们说:“只要党支部的领导带头办的事,绝对没有错”,纷纷要求,引种黄鳝,仅10天的时间就深挖台田沟200多亩,现已全部放水,只等黄鳝苗运来就立即放养。至此,崔家央子村已走上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性轨道。
二、下大力气,培植支柱产业
崔家央子村共有盐田4.8万亩,盐业生产是崔家央子的支柱产业。盐业生产总值占村国民生产总值的60%,所以抓好盐业生产,就抓住了全村经济的牛鼻子,对此,崔家央子村党支部“一班人”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决定把盐业生产做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一是去年元月 份,村党支部为进一步提高盐业生产的效益,使盐业生产的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他们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在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大胆全面地进行了企业改制,他们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对村办集体盐田全部进行了叫行承包,由于措施到位,政策优惠使全村4.8万公亩盐全部承包到户,通过盐田承包,压缩管理人员和降低费用,比往年可增加纯收入100多万元,村集体每年纯收入200万元。去(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年,全村共产原盐12万吨,创产值1740,为国家提供税收170万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盐业生产注入活力。去年村党支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办法,从东北等地吸引外资200多万元,新建盐田6000多公亩,同时改造新上塑苫面积2000多公亩,至此,崔家央子的荒碱地已全部利用完毕,使荒碱地变成了聚宝盆;三是大力实施“北卤南调”为盐业生产再添后劲。今年春,镇党委、政府为改变崔家央子等村盐田卤度低的状况,决定把招商引资建起的裕源溴素厂提溴后剩的高卤废卤水,通过修建防渗渠的办法调往崔家央子等南部村庄。北部卤水卤度在14度以上,而崔家央子村的卤水度在7-8度之间,只有北部卤水的一半高,党支部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全力一赴地投入“北卤南调” 工程。整个工程干渠全长8600多米,而崔家央子一个村就承担了3000多米的任务。在完成全镇主线工程以后,党支部及时将工作重点转入本村支渠的修建上,全村经过10天的艰苦奋斗共开支渠10000米,搬运土石方7万多个,可使全村4.5公亩盐田直接受益,年增产原盐6万吨,被全村群众称为真正的“民心工程”。
三、建文明村庄,发展私营园区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不仅为经济建设攒足了后劲,而且为村级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村党支部每年都拿出4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以工补农,免费为农民实行农业生产中“耕、耙、播、浇、收、脱” “六统一”服务。同时,还高起点、高境界、高标准地搞好了村庄规划和文明新村建设。一是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村里投资23万元,把甘甜的峡水送到每家每户,家家喝上了纯净的峡山水,结束了喝咸水、喝湾水的历史。去年,村党支部还投资100多万元,对村内用电线路进行了改造,降低了线损,电价大幅度降低,一年就为村民节省电费5万元。投资45万元,安装了闭路电视接收站,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送到了群众家里,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投资10万元对学校、幼儿园进行了修缮,全部配备了新桌、凳,并在村小学建起了一座“师生情”雕像,教学设施及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子女免费入托,并免除一切学杂费,学前儿童入园率、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学生巩固率均达到100%。二是努力改善居住条件。衡量农村富裕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房屋的建设档次。过去崔家央子居住条件很差,富裕起来的村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非常强烈。村党支部下定决心,要建新房一定要新颖、舒适,改变过去的新房子老样子的状况。于是党支部做出决定:组织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城市化意识,曾先后多次到威海、蓬莱等地考察居民楼,并带回了图纸和图片,鼓励村民走进楼房,村里拿出400多万元用做村民建房补贴。目前全村建成居民楼165幢,2.6万平方米的二层楼住宅楼群,全村95%的农户住上了楼房。前年,村里又投资160万元,使全村实现了电气化,成为全省首批“电气化村”。多少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崔家央子村已变成了现实。如此同时,村党支部又投资30多万元对村里的主要交通道路铺设了柏油路,安装了路灯,进行了绿化.不但美化、净化了村容、村貌,而且为村民照明、休息、娱乐提供了方便,崔家央子村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沿海新农村。三是大力加强私营园区建设,为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崔家央子村党支部利用辛沙路和坊央路在本村前交汇的优势。以优惠的政策,划出亩的土地,做为私营园区建设,自99年以来,他们新建商品房座,吸引经营网点客户户,已安置本村剩余劳力名,已逐步形成小型商业区,去年个体私营者向国家上交万元,私营园区建设已成为央子镇第三产业的重头戏,目前在崔家央子村已是一二三产业齐发展,两个文明双丰收的现代化文明富裕新农村。
第二篇:村党支部主要事迹
华郎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6人,入党积极分子3名,中年党员占绝大比例。近年来,党支部紧紧围绕富民强民的战略,按照乡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先后召开动员大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全村上下形成了人人了解和人人参与活动,争创先进党支部和争创先进党员的良好氛围。二是紧抓学习,提高村民素质。党支部利用每月的固定时间学习先进理论知识,并以远程教育网络为平台,组织群众定期收看党的知识及各种实用技术,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帮助群众致富。三是完善各项制度,提供坚强保障。华郎村党支部为了更好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更好的为村民服务,制定了明确的党建工作目标,完善了各项制度,努力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四是结合实际,力促工作。我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全体党员模范带领下建立了全膜垄侧马铃薯示范基地和千亩饲草料种植基地,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
近年来,华郎村党支部多次受到县级和乡党委的表彰奖励,2009年3月被县委命名为“五个好”党支部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优秀党支部”的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东大滩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第三篇:村 党支部 事迹
Xx村 优秀党组织先进事迹
xx村位于001国道沿线,有xx个村民小组,xx户,xxx人;劳动力xxxx人,其中常年外出劳动力700余人,党员87人。辖区面积20平方公里,2015年人均纯收入5960元。村党支部书记,自年上任以来,真抓实干,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村支部也因此在群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
1、改善村办公场所,建立标准便民服务大厅和党员活动室。2015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筹集10 万多元率先装修村级办公楼,建成一个标准的便民服务大厅,并成为其他村办公楼改造示范点;2016年筹集7万余元建立标准化党员活动是一个,同时也解决了以往村里办公狭小拥挤的情况。
2、改善村容村貌,抓好村庄整治工作。2015年投入巨资,对xx西河流域进行治理,以往河道杂草丛生,即将呈现河水清清、岸边杨柳依依之美景。2015年又筹集8 万余元资金,对村庄进行全面整治,硬化西河通组路500米,建造垃圾池、实施了污水处理,河流疏通项目。投入3万多元,对马槽沟通组路进行扩建和道路整修。美化全村生活环境,完善了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实现了“路路通、村村明”,进一步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提高村民的生活满意度,为我村有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3、完成医保、社保、计生工作,加强“一事一议”制度。村支部加大宣传新农合、养老保险和计划生育相关政策。近年来,新农合及新开展的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育龄妇女的环检率在95%以上,切实保持了我村人口低增长率,杜绝本辖区内违反计划生育法规情况发生。支部重视“一事一议”制度,围绕xx街道办、xx党工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工作。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制度,所有支出票据要经过村书记和村主任的联签以及村民监督委员会审查。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公开,在公共场所设置财务公开栏,定期向群众公布,每季度公开一次接受群众监督。
4、净化治安环境,打造平安城关。为净化我村社会治安环境防止案件发生,村支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群防群治措施,完善防范网络,把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思想上、工作上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对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人员措施三到位。
5、积极配合重大项目建设,保障重大项目顺利进行。2015年9月火车站xxx工程启动,征我村土地320 亩,拆房 44 户,我村积极配合火车站移民筹建处拆迁征地工作,化解拆迁过程中的大小矛盾20余起,保障了火车站移民项目顺利进行;二是xx县医院尾欠工程,xx县医院占我村土地150余亩,2009年启动建设,2015年10月正式落户营业。后续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完善当中,医院段河道治理项目正在进行,在县医院建设过程中,我村积极配合县医院筹建处,化解占地用地纠纷,保障医院建设顺利进行。
6、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完成脱贫任务。我村共有贫困户110户,324人,其中2016年脱贫的有75户255人(产业脱贫55户194人,教育脱贫6户24人,移民搬迁14户37人),xx村努力创造条件,使户户有项目,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不等不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奔小康。基于此目的,村上依托xxx厂的优势,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在xx村xx沟租地20余亩,发展养殖大户,辐射带动力争将养猪打造成我村的支柱产业。
如今,xx村党支部正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走科学发展强村富民之路,带领农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村党组织引领和倡导下,崇尚文明、热爱科学、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已成为xx村人的理想和追求,一个文明、民主、美丽、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形成。坚信:团结奋进、坚强有力、开拓创新的xx村党支部和勤劳、善良的xx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创业奋斗征程中必将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第四篇:心装百姓事 真情促和谐
心装百姓事 真情促和谐
——记××镇人民调解员×××
他,一位年近60的老人;他,退休了却还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颗朴素的平常心谱写着奉献的华章。他就是被×××群众亲切称为“×××”的×××人民调解员×××。
×××,1952年出生,1976年从部队复员后到×××工作,从此踏进了人民调解行业的大门。35年来,他扎根基层,先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司法调解员、民政助理员、武装部长等职务。×××于2004年离岗待退,原本可以在家安享天伦,可他却继续不辞辛劳地做人民调解工作,忠实履行一名人民调解员的光荣职责。
×××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凭着对人民群众的一片赤诚心,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化解了无数疑难杂症,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忠实践行了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的职责。35年来,他直接或间接参与调处各类大小矛盾18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防止民转刑案件上百起。退休返回政府工作三年来,调解矛盾纠纷近百件,达成协议的纠纷达90余件,真正做到了无大型上访案件,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以情感人,愿做群众贴心人
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情感纠葛、利益纷争。农村中群众的矛盾涉及方方面面,常因田地分配、婆媳不和,甚至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以至于吵架动手。“只要一碗水端平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什么矛盾纠纷都能有效化解。”×××这样说,也这样做。
多年来,他就是抱定民间纠纷无小事,绝不能让矛盾纠纷激化,更不能让纠纷转为刑事案件的信念,凭着一张“婆婆嘴”,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凭着一股执着的敬业精神,认真化解每件矛盾纠纷。
2009年8月,已经出嫁的××姐妹与弟弟××发生土地纠纷,要求弟弟归还本属××姐妹的土地。村社多次调解无果后,××姐妹多次到县上上访,并扬言若不能妥善解决土地问题,将到省、市上访。
得悉这一情况后,×××立即找到××姐妹做好其安抚工作,并积极与派出所、财政所等部门协调查阅资料,走访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取证。经过大量的调查后,×××认为,可以确定××姐妹的土地在××户头上。
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从2010年3月28日起,×××本着摆事实、讲道理的原则,通过连续一周10余次进行调解,终于在4月4日使××姐妹与××达成一致意见。本想此次纠纷已调解完毕,结果××妻子卢某却坚决不同意让出
土地。
面对这一突发事变,×××没有放弃,决定还是从家庭亲情入手,先后找到××的大嫂、姐夫做卢某的思想工作。又经过再次耐心细致的调解,终于在4月18日达成一致。当天下午,×××即组织村、社干部及群众代表10余人现场见证为××姐妹、××夫妻丈量划分田地,具体落实调解协议。
一场拉锯战式的纠纷终于得以圆满解决。正是本着这种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以人为本,在尊重法律和事实的前提下,人性化充满爱心的调解方式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爱戴与尊重,得到了当事人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都夸:“×××是个大好人,是我们的贴心人。”
排忧解难,当好群众守护者
调解民间纠纷,关键的是要防止纠纷激化,这就要求突出一个“早”字,即“早发现、早调处”。为此,×××经常走家入户,从闲谈中了解民情,一发现苗头就采取果断措施,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待排查出的纠纷隐患,用细致入微调处方式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纠纷。
2010年7月24日,×××遭遇特大洪灾,×××在洪灾来临时坚守岗位,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抗洪救灾中
化解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特殊时期社会的和谐稳定。
灾后,××村100多名群众来到镇政府,称由于××河上段的×××电站管理不善,溢出洪水将他们的农作物大面积冲毁,要求政府帮他们讨个说法。职业的敏感使×××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该纠纷发生在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若不及时、妥善地处理,将严重影响正在进行的生产自救,甚至会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
在对群众的情绪进行安抚的同时,×××立即找到×××电站相关负责人进行协调,并到现场查看,确认由于电站管理不善,引水沟部分地段洪水溢出,导致××村6、7社农作物大面积受损。
掌握事实后,×××再次找到×××电站负责人,摆事实、讲道理,耐心细致地做说服工作。认识到所负责任后,该负责人表示:由×××和镇政府、村工作人员去丈量实际受灾面积,评估损失,再确认和进行赔付。
与×××电站就赔付事宜达成一致后,×××不辞辛劳,与村干部和受灾群众一道,深入受灾田地亲自丈量、记录、计算,并征求受灾群众关于赔付的意见。7月28日,受灾的54户农户拿到了应得的总计4万余元的赔付款。
受灾群众的损失得到了合理赔付,所有人都会心的笑了;一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纠纷消除了,“×××”的心里也乐融融的。该矛盾纠纷的化解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正
常生产生活秩序,维护了抗洪救灾特殊时期社会的安定团结。
热心调解,真情谱写和谐曲
调解纠纷,除在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外,×××更注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调解方法。在调解纠纷过程中,讲亲情、讲友情、讲乡情。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纠纷虽小,却维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多年来,×××在调解家庭纠纷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一个个家庭的和睦,为了一位位老人能安度晚年,他不知跑了多少路,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这些他已记不清楚。可在他的脑海里,仍清晰地记得谁家曾闹过纠纷、谁家有隔阂需要化解。
2009年,××村1组××老人因赡养问题与三儿子××多次发生矛盾,甚至出现儿媳丢弃老人的生活用品等过激行为,镇、村、社干部多次调解均无效。2011年,×××主动向镇党委、政府请缨,调解此疑难纠纷。
×××先分别找当事人谈话,耐心听取他们的诉求。当来到儿媳××家时,×××与她拉家常,从她的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说起,消除了××的抵触情绪。随后,×××通过讲法律,讲亲情,为其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了××的顾虑。
×××又多次找到××,从法律到伦理道德,从母亲××独自抚养××长大至成家立业的辛劳与养育儿女的亲情与孝道,经过多达20多次的依法、依理、依情的调解,××终于与××达成赡养协议,并向老人支付了2009年生活费。3月29日,××生病住院,因××已外出务工,儿媳××还专程去医院看望××老人。
纠纷解决后,××紧握着×××的手不放,激动得半晌只说出一句话:“我这条老命是你捡回来的,我这个家多亏了你呀!”从此以后,××一家和睦相处,再也没有发生过矛盾。
倾心调解工作,热爱调解工作,奉献调解工作。这就是×××——一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他情系群众,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忠诚和辛劳展示了新时代基层人民调解员的绚丽风采。
2011年5月25日
第五篇:八里村党支部事迹
农村基层先进党支部事迹材料二
靠发展凝心聚力共同致富建强村
——回东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女郎山下,绣江河畔,有一个和谐村庄建设的亮点,这就是绣惠镇回东村。该村现有510户,1792口人,村组干部5人,党员43人,其中无职党员20人。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39.7万元,人均纯收入 5802.3元。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契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紧扣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指挥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党支部是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致富的火车头。加强支部建设是搞好其他工作的关键和保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全心服务群众显得尤为重要。以村党支部书记马裕瑞为核心的党支部班子坚持高标准、选能人,用强人的工作要求,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从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中选出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具有开拓精神的后备干部进入两委,真正优化了班子结构,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注重发挥村级配套组织作用,建立和完善了以党建、维稳、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工作制度,使村干部责任明确,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
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取信于民。村委会办公室以前经常“铁将军”把门,他们拿下“铁将军”,改为村干部8小时上班工作制,这样一来群众遇到事情或难题,能够随时找村干部解决。变“一言堂”为“透明”工作法,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村内宅基地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从此,村干部围着群众“转”,事事有人管、有人问,且村中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了,群众心气顺了,上访的没有了。
该村同时健全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工作学习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逐步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章程办事”的运行机制。现在,村办公室每天都有干部值班,村民大事小情随叫随到、随找随到,回东村现任支部书记马裕瑞已在村里工作了近40年,谈及对农村工作的感受,他淡然一笑:“都是父老乡亲,大伙选咱当干部,就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不掏出心窝子去干,对不起老少爷们。”群众者高兴的说:“有这样的干部我们支持。”
二、抓调整,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回东村坚持工农并举促发展,带领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该村着眼于做大做强民营经济,规划建设了工业小区,借助外力求发展,积极走出去,内联外引,通过各种关系先后成功引进了光明肉牛养殖、惠源汽车配件等工农业项目。其中,鑫汇源汽车配件公司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运营,年产值700多万元,利税70多万元,本村150余名劳
动力在该村实现就业,成为了上班族。光明肉牛养殖项目年出栏肉牛400头,不仅有效带动了村民发展养殖业,而且可将全村的玉米秸杆实现就地转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收入。使村集体经济用在了实处,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一致好评。
回东村始终把带动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为村民广开致富门路,助农增收。该村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组织群众边学习、边实践,提高了村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目前,该村已发展大葱种植专业户100余户,养殖专业户60余户,建筑、运输、机械加工等其他专业户50余户,实现了人人有专长,家家有“专业”。“转移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该村还积极从转移劳动力入手,先后组织150余名劳动力到青岛、烟台、济南等胶东发尼龙袜地区进城务工,务工人员年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同时,家庭妇女劳动力闲暇时间在家忙搞厨帽加工,年均收入6000多元。该村通过积极拓宽致富渠道,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保障。
三、抓活动,增设施,精神生活上档次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由于没有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回东村部分群众在农闲时节常常聚在一起玩麻将、打扑克。为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去年以来,该村又投资10万元,建起了绣江河广场和回东健身广场并进行了绿化,栽植苗木500余株。广场建好了,群众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每天早晨、傍晚和闲暇时节,老人、小孩作其他群众都会“自觉”来到广场健身休闲,享受快乐。同时,该村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启动了村志续修工程,引导农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改变村里落后的生活环境。该村旧村改造以前,环境比较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摸黑走夜路”。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村两委先后召开党员会、村民议事会,并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同时,以支部书记马裕瑞为代表的党员干部多方筹措资金全民参与,广开财源,筹资50余万元,硬化了村里的主要街道,硬化面积近2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60余盏,设立了固定的垃圾存放点,并安排专人管理,定时清运,初步实现了村容整洁。
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是回东村巩固发展稳定和谐局面的又一重要举措。该村于1993年在绣惠镇率先成立了“教育奖学基金会”,对全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10多年来已有100多名学生受到资助。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倾心教育,纷纷踊跃捐资,教育基金从最初的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万多元。许多该村的在外人士都说,“我们对家乡的建设重要的不是投入资金,而是投入热爱家乡的一片真情。”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村民们在喜悦面前没有停步不前,他们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