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叶村省级“五好”申报材料
一心一意抓建设尽心尽力促发展
——关岭自治县关索镇落叶村党支部省级“五好”申报材料
关索镇落叶村位于经关岭自治县西南部8公里处,面积2.1平方公里,全村包括小寨、大寨、平寨、凉水井等4个自然村寨,分6个村民组;目前3个自然寨通组路已经硬化,通村路还有3公里未硬化;目前共有424户1653人。有农田面积810亩,旱地面积为828亩,人均占有耕地0.99亩,人均纯收入3260元,人均吃粮450公斤。落叶村办公楼约200平方米,其中:党员活动室70平方米;全村党员19人,其中女党员1人。党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5人,31—35岁2人,36—45岁2人,46—55岁8人,56—60岁1人,60岁以上2人。文化结构:大学2人,大专2人,高中1人,初中9人,小学5人。民族结构:布依族17人,黎族1人,苗族5人。相对贫困党员9人。
坚持强班子带队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近年来,在支部建设上,从建好党员阵地着手,落叶村党支部多方争取,投资10余万元新建了12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备了桌椅、书柜、远教设备等器材,使村组织建设有阵地,党员活动有场地,远教播放有设备。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制度,认真制定了《村规民约》。注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现有2名致富带头人被培养成预备党员,6名致富能手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为充分发挥无职党员的作用,设臵了政策法律宣传岗、民事纠纷调解岗、社会治安维护岗、能人带富岗、环境卫生岗等党员服务岗,凡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都尽可能列入岗位设臵范围,村党支部公示了岗位的服务内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接受群众监督。制定实施了《党员联户制度》等多项制度。村党支部围绕政治思想、组织生活、学用科技、遵纪守法等内容对全体党员开展评定活动,对评定结果及时进行公示。
落叶村党支部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坚持每星期开一次村“两委”班子会,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在村级各项重大事务的决策中全面推行“三议一表决”制度,对重要事 1
项的表决结果进行公告、对实施结果进行公示、对“两委”班子成员实行“三票评议”(群众评民意、党员评表率、组织评党性)监督体制,构筑了村民自治新机制,村级事务管理的透明度得到了提高,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了提升,激发了村民参与的热情。同时,将“两务”公开作为密切干群关系、增强村党支部威信的有效途径,设臵了标准规范的村务、党务公开栏,成立了党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公开资料归档备查,常规性的工作于每季度首月10日公布,对村财务、低保救助、特困补助、计划生育、发展党员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随时公开,提高了村务管理的水平。
坚持狠抓组织建设,全面推进规范管理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村党支部严格工作行为,注重民主自治,推进机制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一是严格规范工作行为。村党支部从“两委”的工作实际出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研究制定了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两委”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议事规章,从制度上规范工作行为;坚持村“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议村干部等,使“两委”成员目标同向,责任同担,齐心协力把村里各项事业干好。二是办事公平公正公开。对涉及全局的事务一律公正,村里的一切事情全程公开,凡补助救济、公益事业一概公平,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同时,根据村民的所需,推行村“两委”班子的服务承诺制,建立公开办事和工作激励机制,使得村务管理极大民主化。三是建好中坚队伍。大力发挥好村组干部、农村党员、农村能人、村民代表的作用,遇事多通气,多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并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将心换心,争取支持,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落到实处。如2011年,坚持每季邀请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等商谈产业发展等村内重大事项,统一了思想,聚集了合力,做到了花最少的钱,办最多最好的事。
坚持狠抓和谐构建,树立倡导文明新风
落叶村党支部因地因时制宜、抓住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注重约束,促进和谐班子建设。多种形式搞好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及党员教育、技能培训,支部成员带头落实“双带”责任,如村支书所带的2户特困户,都从发展蔬菜产业、养殖业中受益,一举脱贫。同时,实行村“两委”干部每天值班制、每半月一次工作情况沟通制,明确分工负责与合作办事细则,各班子成员分别挂村小组,面对面服务村民,并且做到工作定期点评,碰到工作难点,大家出主意、想对策,联合攻坚。日常工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二是着重互动,促进和谐村组建设。坚持村委会与村小组、村小组与村小组的工作互动,层级之间设督导员、平行之间设联络员的联动工作体系,每季一次相关人员和村民代表联谊、互通有无。同时,村“两委”自觉做到“三个凡是”,即凡是要求村民遵守的《村规民约》,带头遵守;凡是集体决定的村级事务,率先执行;凡是村内重大工作,民主确定、“阳光操作”,促使村组和谐。三是侧重教育,促进和谐家庭建设。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中,把“和谐”的“细胞”放到首位,推行村委干部、村小组干部、农村党员联包家庭纠纷户的教育工作,干部与党员连包亲戚中的家庭纠纷排解。同时,利用村党务政务公开宣传栏,举办知识讲座、召开村民会议等多种渠道宣传精神文明,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农业科技培训班,全村80%的农民得到培训,50%的农民掌握一至二门种养新技能。积极开展创评“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使家庭和邻里纠纷基本消除,文明和谐氛围浓厚。
坚持狠抓民主建设,着力解决维稳难题
扎实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突出抓好“四个严格”。一是严格导向机制,破解群众素质教育难题。把依法治村工作列入村“两委”重要议事日程,确定综治、普法、调解、帮教等工作要点。开展“法律课堂进村”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整体素质。2011年以来,共举行各类法律宣传3次,办宣传栏2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严格“民情”接待制度,破解群众诉求效果难题。村委会设立“民情接待室”,充实了场地、人员、牌子、制度、台帐,公开办事流程、服务内容、接待职责、监督电话等,重大事情,由村主要领导出面接待;一般事情,由村干部接待;日常事情,由党员入户协调,畅通信访渠道,受理群众诉求。如2011年,全村共受理群众诉求12起,解决了重要问题8件,做到解答及时、调解及时,对一时难于答复的,限时上门回复,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严格为民服务代理制度,破解群众办结事情难题。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站,代理员由村干部兼任,建立即办、诺办、联办、代办的“四办制”,为本村群众提供
无偿代理服务。2011年以来,共代理村民办外出证、医保等56件,群众非常满意。四是严格领导包案制度,破解群众的信访渠道难题。在加强群防群治网络组织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推行村“两委”干部信访包案制度,按照“六包”要求(即包情况掌握、包教育转化、包依法处理、包解决问题、包稳控管理、包停访息诉)一项项落实到位,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一切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一切纠纷不出村,确保全年无1人到镇以上政府部门上访,促使辖内社会长治久安。
坚持狠抓党建活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充分激活党建活力,根据落叶地理和气候优势,积极谋划产业布局,带动经济发展。即坚持围绕抓好党建活动带动产业发展,走一条产业发展和党组织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在搞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特点设臵工作职责,履行党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帮扶群众、推动产业发展的职能。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小麦、生姜为主。落叶村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以养猪为主,由于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为今后发展为大型养殖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旅游业本村环境优美,山水相映,农田沃土,适合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同时提供农村生活体验、农家乐等服务,吸引县内外游客。依托已有的山体绿地、庭院绿地、公共绿地,加强道路、水体、河流的绿化建设和整体规划,努力建设落叶村“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对村庄内水体进行保护,并对周围进行绿化。对于村庄内的保存较好,特色明显的老房屋,规划进行恢复原貌的维修,不得拆除破坏,部分构件破损出现安全隐患的,应用原材料进行原貌修复。邻近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和位于传统街巷的新建建筑,其高度、体量、形式、色彩和历史风貌协调统一。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篇:gp村党支部申报省级“五好”基层组织材料
强组织 增活力 协力争先创“五好”**村党支部“五好”基层组织先进事迹材料
**乡**村位**县城北部,距省城94公里,距遵义72公里,距乡人民政府4公里,所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3.31平方公里,215户,总人口779人,耕地面积800亩,其中田64.2亩平均海拔900米,属典型的季风湿气候,年降雨量在1000至1200毫升,年日照时数1141.9小时,无霜期280天,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全村电力、通讯、交通基本健全,川黔铁路,公路穿越本村左右而过,新建方养路穿越本村五个村民组,腹地交通方便,发展蔬菜种植前景可观,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寨。
组织带头有班子、困难逆境显真情。2011年是“百年罕见”的干旱年,在干旱期间,**村党支部组织全村15名党员深入到家家户户,认真了解各家各户受灾情况,并作详实的记录,及时向乡党委反映这一情况并做好妥善处理。对本支部的年老党员、病残、孤寡这一类人,**村党支部组织全村年轻劳动力在生产生活上竭尽所能地进行帮助,用村支两委人员的三轮车、摩托车给本村老弱病残人群到三公里以外的乡政府供水点给他们(她们)取水。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下,**村党支部为村里添臵了水箱,利用汽车分批分组的给群众送水,终于赢得抗旱胜利,解决了抗旱期间老百姓饮水难的问题。
组织队伍有保障,党员发展靠质量。**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3名),支部委员会由3人组成;支部书记周双林、支部委员张永春、周遵文。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保证党员发展数量的同时还要确保党员的素质和结构不断得到优化。现有**村党员廖毅,身体下肢左腿四级残疾, 可就是这样一位肢体残疾、行动缓慢的中年男子,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把群众的生命安危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千均一发之际奋勇跳下3.2米多深沼气池,将在清理猪圈、给沼气池投料时不慎堕入沼气粪池的张忠海奋力救出,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的古道热肠,还把一位英雄党员的美好品质展现在大家眼前,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在紧急危难关头奋不顾身的高贵品质,他的所作所为被当地村民赞不绝口,成为全乡党员群众学习的榜样。
理清思路重机制,发展致富强实绩。在基层组织建设年里,**村党支部拟定了2012-2015工作思路,把组织建设中心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目前**村党支部已建立支部工作制度、党员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制度、三会一课制度、重大事件决策制度。在发展致富的道路上,**村党支部得到上级党委、政府,县委统战部的大力帮助。近几年来,在公路硬化方面完成了桃子萍、杨家山、院子、硐上、姜家湾、下油房6个村民组的通组硬化路3公里左右;在饮水方面饮水方面,为本村5个组维修水池,新安装管道,新建2个水房。
精神文明长久抓,组织生活创新抓。2006年,党支部刚开始筹建阶段,**村党支部就积极动员党员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建和谐**。在**村全体党员群众的坚持与努力下,建成了**村第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并通过上门拜村内高素质、高学历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加入这一志愿者行列。在他们的影响与指导下,党员们个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都充分发挥着自身的热情,积极帮助周围的人,一种团结友爱、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氛围正在**村党支部内迅速传播,影响着**村的每一个人。同时,**村党支部在开展组织生活的过程中,积极发现一些党员们喜欢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杜绝千遍一律的组织生活模式。因此,**村党支部有自己的一套组织生活模式——“一听、二看、三聚”。一听,就是及时向党员传达市、县、乡各级的相关精神并听取党员讲述近期**发生的变化;二看,就是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收看各类专题教育片,经常组织党员走出**看各类城市发展;三聚,就是利用茶话会、聚餐等形式,让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聚感情、聚智慧、聚想法。这样的组织生活模式使得**村党员都感到很实在、很温馨、很有夯实基础强堡垒,协力争先创佳绩。**村曾获2007贵阳市先进村镇称号、2009年获得县委、县政府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2010年贵阳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三星级站点,2010年县人力资源和保障局先进集体,2010年、2011连续获得**乡人民政府目标考核二等奖,2011年获**乡创建文明村称号。过去的成绩印证的是**村党支部基础的坚实余稳固,在以后的工作中,唯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使得**村党支部在众多的基层组织中脱颖而出。下一步工作中,**村党支部将争取完成各组未完成的串户路,做到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串户路。力争上级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完成院子至大水井、杨家山至画眉湾两条机耕道,全面改善本村村容村貌,打造**村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在种植方面,针对性,很有吸引力。
争取达到采收能上车,到家能卸车的条件,早一步向小康村突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村党支部必将严格遵守乡党委政府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紧紧围绕创建“和谐**、平安**”的目标开展工作,在创建“五好”基层组织的路上稳步前进,夯实基础,再创佳绩。
2012年4月11日
中共**乡委员会
第三篇:某村申报省级环境优美村材料
xxx镇xxx村申报省级环境优美村材料
xxx镇xxx村位于xxx镇东部,全村40平方公里,575户2100口人,所辖9个自然屯,人均收入4200元以上。
近年来,在镇党委的带领下,在三个文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认真贯彻国家的环境保护国策,注重开展创建辽宁省环境优美村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
发展。我村先后被评为市增幅先进村、市百强村、省文明村。
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村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大为提高,村里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率90%以上;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95%;主要道路硬化、绿化普及率分别达到9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100%;我村90%的农户达到了环境优美户的标准。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回顾开展创建省环境优美村以来的工作,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组织健全、领导重视。我们村委会对创建工作相当重视,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做到有保证。我们健全创建管理网络,制定环保会议制度,使本村的创建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创建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xxx任组长,村委主任xxx任副组长、环保、卫生等干部任组员。由于组织健全、领导重视,使创建工作得到了落实和推进。
二、强化宣传,规范管理。根据创建标准,我们详细制订了创建“环境优美村”管理制度和村民公约,还将村民公约制成宣传牌立在村的醒目位置,使广大村民知晓。我们一方面通过宣传横幅,宣传黑板报、发放有关宣传资料等加大对村民的宣传;另一方面以村民学校为环保宣传教育基地,设置环保专题宣传画廊,每月更新宣传内容,较好地提高了村民对创建环境优美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植树节活动中,组织村民、干部在村周围种植树木。在6%26#8226;5世界环境日中,积极开展系列环保宣传活动,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清理我村卫生,对村绿地进行养绿护绿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广大群众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硬件到位,整治有效。本村现有垃圾收集点18处,垃圾清运车2辆,其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村主干道清洁率为100%,村主干道两旁无任何堆物。并积极开展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使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四、重点抓实,实效明显。村党支部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首位,大力改善村貌民风。带头清“四堆”,带头献义务工直河,带头修路。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几年来,共投资25.6万元动迁12间民房,拆除50延长米围墙,调了4.5亩菜园地,修沙石路1.5万米,修街路4千米,修砖砌边沟村路3千米,修村村通油路6公里。直河1千米,修过水桥涵两座,建占地350平方米的街心广场一个,义务植树1.2万棵,栽花1200平方米,增绿护绿养绿约1000平方左右。做到整治管理并举,创造优美环境。现在的xxx街路笔直,垂柳成行,每当夏秋季节,老人们在树下纳凉,忙了一天的村民到了晚上都悠闲地在街心广场扭秧歌、跳舞、唱卡拉ok。
五、在对违章建筑的治理上,我们努力做到村宅有序,建房合理安排。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对违章建筑露头就整,整出成效,确保村宅环境优美、秩序合理。
总之,我们决心以省环保厅和国家环保总局对我村创建工作考查验收为新的起点,更加扎实努力的工作,为不断提高我村的环保工作水平,为把我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开放的现代化优美乡村而努力奋斗!
xxx镇xxx村
第四篇:村申报省级卫生村申请
村申报省级卫生村申请
市爱卫会:乡村位于市西部山区的林山河流域,全村共有6个居民组,10个自然村,1007口人。近年来,村支村两委在上级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扎实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为组长,居民组长、育龄妇女小组长为成员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实行村两委成员包组、组干部、群众代表包场所、包路段工作责任制,为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宣传动员,提高认识。村两委多次召开村两委成员、居民组长、党员、群众代表、育龄妇女小组长、全体村民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动员会,层层宣传发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搞好环境卫生整治、消灭蚊蝇鼠害是预防各类传染病传播蔓延的有效办法,干净卫生是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具体体现。三是措施得力,强力推进。采取“拆旧村、迁小村、并大村、建新村”等措施,建成“统一门面、统一墙体颜色、统一屋顶式样、统一座向”的“四统一”的住宅小区3处、120户。抓住“百村富民工程”建设机遇,建成了村中心游园绿地和高标准文化大院,实现了“新住宅、新设施、新环境、新面貌”的“四新”目标。四是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在乡宣传、妇联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聘请乡卫生院的同志给村民授课,印发有关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学习资料,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使村民的卫生健康意识普遍提高。五是健全完善卫生工作制度。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通过卫生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道路平整,沟渠畅通,空气清新,生产生活用品摆放井然有序。为了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我们进一步健全了公共及个人卫生“五不准”、“五经常”,卫生定期评比检查,卫生区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使我村的卫生工作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根据我村实际情况,经村两委研究决定,特此申报省级卫生村。
第五篇:XX村申报省级生态村材料范文
扎实开展环境保护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XX村生态村申报材料
自然条件
甘南县中兴乡XX村地处大兴安岭脚下,是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度地带,属丘陵地区,低山漫岗是其特点。
在行政区划上,我村西邻齐齐哈尔市华安区山江省村,南接龙江县郭狄坑村,北边与我乡XX村接壤,东边是我乡的XX村。现有土地面积64000亩,耕地面积32145亩,林地面积13500亩,草原面积3000亩,荒山1500亩。
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征,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季西北风多,严寒少雪,气候干燥;春季风大雨少,易发生春旱;夏季东南季风增强,高温多雨;秋季降温急剧,大地很快封冻。历年平均气温在2.6℃,极端最高温度为39℃,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35.4℃;平均最高温度9.2℃,平均最低温度零下3.4℃;活动积温为2562.9℃,无霜期平均为132天,最短为120天;年平均日照为2791.7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13.7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平均为455毫米。
河流、泡沼等水面面积为400公顷,繁殖天然生鱼类十多种。养鱼水面达260亩,水产品产量逐年有所增长。
水利资源比较丰富,自然降水、地下水和河流容水总资源
达331.26亿立方米,年可利用水量为93.06亿立方米。
农作物品种很多,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梁、水稻以及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有甜菜、烟叶、亚麻等;油料作物有葵花籽等。此外,还有薯类、瓜果和各种蔬菜。在野生植物中,山野菜有30多种。防风、桔梗、龙胆草、黄芩、柴胡、苍术、车前子、赤芍、知母、玉竹等二百多种野生植物可以入药。小叶樟、乌拉草、羊草较多。在野生动物中,毛皮动物主要有狐、貉、獾;细皮动物有黄鼬、麝鼠、灰鼠、山兔。
土质比较肥沃。土质中草甸土、黑土、黑钙土和暗棕壤占90%以上,有机质含量在2%—8%之间,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中兴乡XX村,是甘南县建置之后开发较早的一个村。有甘南——碾子山公路经过,还有驻村客车,每天经由乡里发往县城,交通比较方便。
社会经济条件
一、社会经济概况
我村隶属黑龙江省甘南县中兴乡,现有5个自然屯。我村是中兴乡的一个大村,自建村以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改革开放后,XX村按照县“兴工强县、兴牧富民,内扶外引、提速增效,科学发展、振兴甘南”的发展思路,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目标,全力推进 “四个集中”(即推进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牧业向养殖能人集中,劳务向二、三产业集中),加快“四个换位”(即在农业内部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换位,大力发展畜牧业;在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上实现农业和工业的换位,走农产品深加工之路;在劳动力布局中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换位,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在所有制上实现单一公有制与各种经济成分换位,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经济加快发展、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崭新发展成就。2008年全村总收入28,316,528元、人均纯收入5126元、可支配收入4832元;2009年全村总收入29,148,983元、人均纯收入5587.1元、可支配收入5033元;2010年全村总收入36,951,050元、人均纯收入9238元、可支配收入8691元。
2008年第一产业1791.65万元、第三产业40万元;2009第一产业2871.39万元、第三产业43.5万元;2010年第一产业3647.01万元、第三产业48.1万元。
在种植业方面,2008年全村种植农作物面积32178.7亩、产量10331.3吨。其中玉米16275亩、产量7323.7吨;高粱510亩、产量204吨;葵花6405亩、产量960吨;黄豆3225亩、产量290.2吨;白瓜2115亩、产量158.6吨;杂粮3090亩、产量509.8吨;马铃薯525亩、产量918.7吨。2009年全村种
植农作物面积32145亩、产量10045.2吨,其中玉米18375亩、产量8268.7吨;水稻270亩、产量135吨;葵花1350亩、产量202.5吨;黄豆6750亩、产量607.5吨;杂粮1950亩、产量321.7吨;马铃薯150亩、产量262.5吨;白瓜3300亩、产量247.5吨。2010年全村种植农作物面积32145亩、产量10758.3吨。其中玉米21285亩、产量9578.2吨;水稻360亩、180吨;葵花375亩、产量56.2吨;黄豆9675亩、产量870.7吨;杂粮450亩,产量74.2吨。
改革开放后,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村广大群众,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领导下,在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带动下,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同时,大力发展了以养殖业为辅的多种经营。其中奶牛养殖,成为我村的一个支柱型产业。2008年畜禽存栏量,猪1560头、牛2620头、羊2725只、家禽12400只;年出栏量,猪1660头、牛165头、羊834只、家禽14400只。2009年畜禽存栏量,猪1594头、牛2710头、羊2862只、家禽13150只;年出栏量,猪1710头、牛196头、羊983只、家禽12800只。2010年畜禽存栏量,猪1600头、牛2833头、羊2376只、家禽13496只;年出栏量,猪1760头、牛230头、羊1050只、家禽13900只。
二、社会发展
1、人口
2008年全村辖5个自然屯,715户、人口3340人;2009年的715户、人口3324人;2010年的715户数、人口3338人。其中党员42名,预备党员2名,非党积极分子19名。村委会设在张家大沟屯,有村屯干部 10 人。
2、教育文化
原来,全村有村级完整小学3所,初级中学1所,教职工36人,近年来,由于撤点并校,现只有村委会驻地有一所小学。
3、医疗卫生
全村现有乡村医生3人,有药店3个,且100%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能够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医保,基本解决了农村看病难问题;现有兽医3人。兽药店2个,养殖户不用出村,就可以全部解决牲畜的治病问题。
三、公共设施现状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现在我村村民已经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各家各户几乎都有厨房电器,煤气灶,有个别家庭已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全村各屯在村头都设有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村安排人员定期进行运送和处理。
近年来,我村还加大了交通、通迅和绿化设施建设,通过修建村道,铺筑水泥路面,使路面宽敞平坦;通过铺设供水管
道,改善供水设施,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引到家家户户,实现了饮水自来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设计给水规模120吨/日,水井深度150米左右,供应户数三个屯500多户。通过改善农村电网,架设供电设施,使家家户户用上了照明电和路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全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效地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协调发展。为了方便与外界沟通,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开拓村民的视野,我们村与齐齐哈尔市华安乡联系,接入电话和宽带,现在电话入户率达80%,宽带入户率达4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今年,我村向上级申请草场改良,改善生态环境,预计改善草场面积3000亩;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防风防沙,我们这些年来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种植农田防护林11600亩,道路绿化200、荒山绿化600亩、村屯绿化200亩等。
我村早在2009年与碾子山区网通合作,把固定电话线路接入我村后,村里就建了一个文化信息服务网站,为村民免费提供各种农业信息的查询服务,同时利用这一网络功能,对党员和村民进行定期的党的理论知识教育和科技培训,使这一信息报务站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为了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加上创建市级文明村标兵的要求,我们还组织农民成立了秧歌队和各种业余文化组织,利用农闲时间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活跃村屯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