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实施方案(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6:5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实施方案》。

第一篇: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实施方案

博罗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全民健身直接关系到我县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为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保障市民的体育权利,进一步提高博罗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探索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博罗特点的全民健身发展模式,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以及《惠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结合我县全民健身发展特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设施、活动、组织、服务四大网络逐步健全,群众参与锻炼和健身的热情不断高涨,人民群众体质不断增强。自2006年开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来,体育局结合博罗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制定了博罗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截止2010年止,我县共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77个。目前我县共有社会体育团体组织17个,湖镇、杨桥、石湾、园洲、公庄等多个镇组建了体育行业组织,园洲镇上南村组建了村一级的体育协会,各种体育协会组织遍布全县各镇。全县各镇均成立了文化服务中心,每个乡镇相应设有专门或兼职体育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为适应我县群众体育活动人数的不断增加,农村体育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局举办了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目前全县共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近600名。培训对象主要来自各行政村村干部,体育行业协会的业务骨干等。通过参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群众体育骨干的体育健身指导意识,有效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体育强县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幸福博罗”这一工作核心,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参加体育

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为建设幸福博罗,创建省文明县城作出积极贡献。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初步建立与博罗城市发展水平相协调的覆盖城乡、组织完善、设施齐全、活动丰富、指导有力的基本满足广大市民体育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市民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体育健身行为和体育生活方式成为更多市民的选择;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1、群众健身素养普遍增强。群众健身意识、健身知识和健身能力明显提高,体质健康教育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6%。群众主要体质指标处于全市前列水平。

2.健身场地设施显著增加。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完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实现城乡公共运动场所全覆盖。各镇形成相应规模的体育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体育健身规模和功能进一步拓展。规划并逐步建设“一村一场(篮球场)、两台(乒乓球台)”。社区、村镇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和管理均质化。扎实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基本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3.组织网络体系更加健全。探索并逐步形成体育行政部门、全民健身指导中心、社区(镇)文化活动中心(站)、体育社会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构成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建立并推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机制。体育健身俱乐部或协会社区覆盖率达到50%。基层体育组织的数量不断扩大,社区健身团队达到200支。

4.青少年体质进一步改善。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每天锻炼1小时、阳光体育及中小学体育赛事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丰富多彩,深入推进校园足球等活动,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萌芽杯”比赛,每个学校有定期举行的特色校运会,做到人

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使更多的学校申报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5.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各社区、各镇、各行业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职工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经常性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在职职工每人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锻炼,每年参加一次以上体质测试,掌握一项以上科学的体育健身锻炼方式。积极组队参加全市农民运动会等重大比赛,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积极开展社区体育比赛和活动,推广“体育生活化示范社区”。大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做强做大博罗县运动会。打造“一镇一品”的全民健身主题特色活动,形成全县各镇都有一个以上的彰显地方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努力达到每个行政村有每年一次以上定期举行的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日”、“体育节”等活动广泛开展。老年人、残疾人体育进一步发展。

6.科学健身水平明显提升。健全县、镇、村(街道)三级科学健身指导网络,探索建立与县国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相结合的市民体质监测指导站。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从培训、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入手,壮大队伍,提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提高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率,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本县常住人口的1.5‰。

四、工作措施

(一)实施模式

以全民健身四个网络(设施、活动、组织、服务)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县、镇、行政村(街道)三级实施环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各实施环节行政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实行政绩考核挂钩机制,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县体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试行本计划。

(二)实施环节

1、抓好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建设

2011年全面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把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建造体育健身设施,已建造的体育健身设

施,不得挪作它用;2015年前便民、利民、惠民的社区健身点、社区公共运动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覆盖到居(村)委会,覆盖率达到100%;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有计划地逐步向社会开放,每年将本单位体育设施开放情况报县政府。力争80%的学校场地向公众开放,进一步增加开放时间。

2、抓好全民健身活动网络建设

(1)学校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纳入教育计划,每周三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深入推进校园足球等活动,每年举办富有本校特色的校运动会,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

(2)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体育建设团队,开展经常性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在职职工每人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锻炼,每年参加一次以上体质测试,掌握一项以上科学的体育健身锻炼方式。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将本单位职工健身活动情况报县政府,作为考核事项,优秀者给予奖励。

(3)各行政村、街道、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比赛和活动,每年推广“体育生活化示范村(社区、街道)”评比,并给予奖励;各村、街道、社区要根据本地情况定期开展富含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各村、街道、社区每年将群众性健身活动开展情况报县政府,作为考核事项,优秀者给予奖励。

(4)体育主管部门健全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完善群众体育竞赛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全民健身活动进行指导。

3、抓好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

(1)完善体育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县、镇、村(社区)全民健身三级组织网络,健全基层体育站点。2015年前在全县各镇、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全民健身组织机构,行政村力争设立全民健身体育站点。

(2)体育部门管理好各体育协会,加强对体育协会的监督、指导,鼓励体育协会发挥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部门每年对体育协会情况报县政府,对开展全民健身作出重要贡献的体育协会,将给予奖励。

(3)鼓励学校发展学生体育组织,重点学校力争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政府给予经营性体育俱乐部、健身房以政策优惠;县老年人体育协会应有

计划地发展老年人体育项目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组织。

4、抓好全民健身服务网络建设

(1)体育部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从培训、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入手,壮大队伍,提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每年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提高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率,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2015年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本县常住人口的1.5‰。

(2)各镇文化站应协同体育部门,力争在2015年前,各镇设立体质监测站点,具备对基层全民健身提供体质监测、运动处方、咨询等服务的能力。

(3)县政府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指导,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要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联席会议”作用,研究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将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激励机制,把全民健身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明城区、社会事业发展评价体系等各类评比、表彰活动的重要指标;重点支持农村和社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县总工会、团县委、妇联和各行业体协等社会团体各尽其能、各司其职,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执行本实施计划。

(二)确保财政投入

县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县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按照国家有关彩票公益金的分配政策,由体育主管部门分配使用的彩票公益金,要根据有关规定用于全民健身事业。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捐赠形式支持全民健身计划,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县体育局协同县财政局编制每年全民健身预算报县政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体育局)

(三)加强宣传工作

县政府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健身氛围,引导市民健身消费;县体育局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赛事)、全民健身日、开展

市民体质监测等形式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宣传;县总工会、团县委、妇联和各行业体协等社会团体有计划地宣传全民健身工作。(责任单位:县体育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各行业协会)

(四)建立督促检查考核机制

县政府与相关责任单位签订《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责任书》,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列为相关单位领导年度考核指标。县体育局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报告,并在2014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报县人民政府。县政府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为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

第二篇:湖南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方案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湖南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湘政发[1996]53号

湖南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发„1995‟14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面临的形势

(一)建国40多年来,我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双双进入全国十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持续增加,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体育,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

二、本世纪末的目标和任务

(二)动员广大群众投身各项健身活动,增强全体国民体质,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从省情出发,坚持科学可行、先易后难、逐步推开、滚动发展方针,初步建立具有湖南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四)全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1/3,成年人体质测定合格率比90年代中期增长5─8个百分点。

(五)依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满发展活力的运行机制,建立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包括组织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指导、竞赛表演、评估检测、宣传激励和物质保障等系统在内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框架。

三、对象与重点

(六)全民健身计划以全省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按规定配备足够的合格体育师资,上好体育课,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技能;认真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建设和配置完备的体育场地设施;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要认真开展课余训练,办好县市和大型企业的业余体校;建设好传统项目学校,努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骨干力量。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每所学校根据条件每学年举行1次以上全校性体育运动会。每年对学生进行1次体质检查,其合格率不低于95%。盲、聋、哑、弱智学校及其他特殊学校都要重视开展学生体育活动。

(七)积极开展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体育和社会体育。以机关、行业系统、企业体育为骨干,以社区体育为基础,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建立机关体育锻炼制度、职工体质测试制度和企业体育达标制度。建立社区健身活动基地,建设和管理好健身辅导站,积极培训社区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体育指导员,使50%的家庭、50%的职工、30%的居民达到“一二一启动工程”规定的健身要求,形成良好的健身环境。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对社区体育予以积极支持和指导。

(八)抓好农村体育,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在全省农村实施“体育下农村,健康奔小康”计划。各级政府必须把开展农村体育纳入双文明建设轨道,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基本保障。以创建体育先进县为龙头,以学校和富裕乡镇为重点,分类指导,逐步推进。

改进和完善县级体育工作条件。使县级体育做到:有管理机构,有业余体校,有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有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有国民体质检测站,有体育场地。力争本世纪末全省1/3的县市达到全国体育先进县标准,1/8的乡镇成为省级体育先进乡镇。

建立健全体育组织。做到地州市县有农民体协和老年人体协,民族自治县建有少数民族体育协会,乡镇建立体育领导小组,配备乡镇专(兼)职体育干部或文体专职干部,部分乡镇成立农民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站,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农村中小学成为农村体育的基地,体育教师成为当地体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中小学生成为农村体育的活跃因素。

广泛开展小型、多样、文明、节俭的体育活动。提倡在农村广泛开展武术、舞龙(舞狮)、龙舟、游水等形式多样的民族民间群众体育项目,把体育活动与节日、假日和墟日活动结合起来。

省级农民运动会每4年举行1次。各地州市县和乡镇根据条件举行相应规模的农民运动会。

(九)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挖掘、整理和继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重视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和知识分子的体育活动,积极为他们创造体育健身条件,适时举办不同类型人群参加的运动会或竞赛活动。

四、主要措施

(十)将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双文明建设重要内容;逐年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各级政府和行业、系统分别制订本地区和本部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办法,并予以推行。

(十一)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健身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手段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健身强国奔小康的意义,宣传科学健身的方法。每年确定1个月为全省全民健身计划宣传月。各级综合性报刊及电视、广播要设立全民健身宣传专栏、专题。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州市县和各行业要建立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和各类体育协会,充分发挥各种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十三)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全省80%的县(市、区)建立社会体育指导中心,60%的城市社区和大中型企业、30%的农村乡(镇)建立社会体育指导站;全省农村每5000人,城镇居民每1000人中至少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超过2万人。

设立湖南省社会体育培训中心,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体育骨干。

设立湖南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十四)加强群众体育的法制建设,认真执行体育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规定,有计划地制订实施社会体育督导以及群众体育、体育社团、体育经营、场地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

逐步完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制度,加强对全省工人、农民、少数民族、残疾人运动会及各类学生运动会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增强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和科学性。

(十五)加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计划,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到2000年,省辖地级市和行政公署、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要努力创造条件,建设和完善体育活动中心,包括标准运动场、游泳池、体育馆、射击场和网球场;县市逐步具备两场(标准体育运动场、带固定看台的灯光球场)、一池(游泳池)、一房(综合训练房);乡镇要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应有计划地建设农民文体活动中心;城市社区及居民住宅小区要按城市建设规划要求,规划和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公共体育馆和机关、企业、学校的体育场馆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向社会开放,实行低偿服务。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和破坏体育场地设施。因城镇建设整体规划需改变体育场地用途的,要先行择地新建。

(十六)加强体育市场的培育、开发和管理,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增强家庭体育消费观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单位和社团、个人的积极作用,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全民健身投资体系。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开发适应我国群众消费水平的体育健身、康复、娱乐等市场。研制和引进价廉物美、简便适用的体育器材,满足群众的不同健身需求。

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体育市场实施管理,保证体育市场健康发展。

(十七)推广简便易行和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与体质状况的健身方法。挖掘整理我国传统体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秀遗产,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将跑步、做操、游水、武术、棋牌等5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项目作为全省全民健身传统项目予以推行。

(十八)有效地发挥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拓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形成依托社会、组织新颖、形式活泼、易于参与的群众体育竞赛系列。

设立湖南省大众体育运动会。

(十九)发挥科技队伍的作用,加强人民体质与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要增加对群众体育科学研究的投入。体育科研单位和体育院校要以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为重点,力争取得成果。

(二十)建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激励机制。适时对各地、各部门全民健身计划推行情况进行综合鉴定和评估。定期公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将国民体质监测制度纳入劳动、人事、教育、兵役、就业管理范围。

开展创建“体育先进县”、“体育先进城市”和“武术之乡”活动,开展“健康之家”及各类体育先进单位和“最佳健身场所”、“合格健身用品”评选命名活动。

(二十一)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规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各项指标未达到基本标准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规定予以处理。

五、实施步骤

(二十二)本方案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到2010年分为两期工程。第一期工程自1995年至2000年,分为3个阶段:1995年至1996年为第一阶段,进行宣传发动和改革试点,初步掀起全民健身活动热潮;1997年至1998年为第二阶段,通过重点实施、逐步推进,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1999年至2000年为第三阶段,全面展开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工作并普遍取得成效,建立具有湖南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

湖南省人民政府

第三篇:全民健身计划(范文)

(六)“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建设健康中国的任务要求,深化体育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体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足球项目改革试点,加速职业体育发展,创新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和体育场馆运营,逐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现代体育治理体系。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群众体育发展达到新水平。《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有效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身体素质逐步提高。到2020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项目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16年里约奥运会努力保持和巩固既有运动项目优势和成绩地位。2018年平昌冬奥会在保持水平的基础上,扩大参赛规模,成绩稳中有升,追求超越。2020年东京奥运会,努力争取运动成绩领先地位。

——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体育文化在体育发展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培育运动项目文化,力争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体育文化精品工程,办好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体育文化品牌活动,把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理念融入到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力量。

(七)“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

——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推进体育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推动体育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体育发展新模式。

——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各项体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推动城乡体育均衡发展、区域体育联动发展。

——绿色发展。充分发挥体育行业绿色低碳优势,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品质。倡导体育设施建设和大型活动节能节俭,挖掘体育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潜力。

——开放发展。加强体育与社会相关领域的融合与协作,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体育发展。加强体育对外交往,积极借鉴国际体育发展先进理念与方式,增强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

——共享发展。加快完善体育共建共享机制,着力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使全体人民在体育参与中增强体育意识,享受体育乐趣,提升幸福感,做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发展依靠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 民 健 身 计 划(2016—2020年)

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过去五年,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提供更加完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今后五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

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支撑国家发展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二、主要任务

(三)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体育健身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发挥区域特色文化遗产的作用。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帆船、击剑、赛车、马术、极限运动、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激发市场活力,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发挥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立残疾人组别,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体育运动融合开展。支持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重视发挥健身骨干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

(五)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按照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积极发挥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龙头示范作用。加强各级体育总会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对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指导服务,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并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形成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局面。

(六)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

有效扩大增量资源,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建设县级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及区域特点,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乡空间的二次利用,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利用社会资金,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旅游景区和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合理利用景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七)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结合“健康中国2030”等总体发展战略,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助残等事业发展,统筹谋划全民健身重大项目工程,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和销售等体育产业规模,使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全民健身新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全民健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使体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八)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拓展全民健身理论、项目、人才、设备等国际交流渠道,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

搭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平台,加强国际间互动交流。传播和推广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理念、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标准、中国产品,发出中国声音,提升国际影响力,有效发挥全民健身在推广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九)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依法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以乡镇、农村社区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场地和锻炼时间,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使用率,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全民健身助残工程的支持力度,采取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开展职工、农民、妇女、幼儿体育,推动将外来务工人员公共体育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加大对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使其享受更多社会关爱,在融入社会方面增加获得感和满足感。

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把建设足球场地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社区、企业、部队、残疾人、中老年、五人制、沙滩足球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举办多层级足球赛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大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利用筹备和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契机,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支持各地建设和改建多功能冰场和雪场,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冰雪运动领域,推进冰雪运动进景区、进商场、进社区、进学校,扶持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等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冰雪健身休闲项目,打造品牌冰雪运动俱乐部、冰雪运动院校和一系列观赏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品牌赛事活动。积极培育冰雪设备和运动装备产业,推动其发展壮大。鼓励各地依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冰雪运动,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使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

三、保障措施

(十)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通过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政府要按照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的原则,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分配、工作监督评估和协调跨部门联动;各有关部门要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政策、目标、任务相对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智库可为有关全民健身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并在顶层设计和工作落实中发挥作用;社会组织可在日常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培训、组织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承办等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健康为主题,整合基层宣传、卫生计生、文化、教育、民政、养老、残联、旅游等部门相关工作,在街道、乡镇层面探索建设健康促进服务中心。

(十一)加大资金投入与保障。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推动落实财税等各项优惠政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安排一定比例的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设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专项投资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支持群众健身消费。依据政府购买服务总体要求和有关规定,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基层健身组织和健身赛事活动等的购买比重。完善中央转移支付方式,鼓励和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全民健身的财政投入。落实好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引导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依法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十二)建立全民健身评价体系。制定全民健身相关规范和评价标准,建立政府、社会、专家等多方力量共同组成的工作平台,采用多层级、多主体、多方位的方式对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进行立体评估,注重发挥各类媒体的监督作用。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园创建的内容,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为衡量各地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出台全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标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地方标准,推进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鼓励各地依托特色资源,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城市、体育生活化街道(乡镇)和体育生活化社区(村)。继续完善全民健身统计制度,做好体育场地普查、国民体质监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分析,结合卫生计生部门的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等,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决策。

(十三)创新全民健身激励机制。搭建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全民健身激励平台,拓展激励范围,有效调动城乡基层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颁发体育锻炼标准证书、证章,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试行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段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鼓励对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和活动等的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运用,引导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民健身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对支持和参与全民健身、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机构和个人进行表彰。

(十四)强化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制定并实施运动促进健康科技行动计划,推广“运动是良医”等理念,提高全民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科技含量。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研究制定并推广普及健身指导方案、运动处方库和中国人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开展运动风险评估,大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提高群众的科学健身意识、素养和能力水平。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建设全民健身管理资源库、服务资源库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使全民健身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精准。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体育设施利用率,进行运动健身效果综合评价,提高全民健身指导水平和全民健身设施监管效率。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创新,促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升级换代,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科学、安全、灵活、无障碍的健身场地设施。积极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品种,提升体育用品的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鼓励企业参与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平台建设,加强全民健身科学研究和科学健身指导。

(十五)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树立新型全民健身人才观,发挥人才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努力培养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研究、健康指导、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民间健身领军示范人物的发掘和扶持力度,重视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中榜样人物的培育。将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与综治、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文化、卫生计生、工会、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的人才教育培训相衔接,畅通各类人才培养渠道。加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形成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各类体育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大对社会化体育健身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

(十六)完善法律政策保障。推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的相关内容,依法保障公民的体育健身权利。推动加快地方全民健身立法,加强全民健身与精神文明、社区服务、公共文化、健康、卫生、旅游、科技、养老、助残等相关制度建设的统筹协调,完善健身消费政策,将加快全民健身相关产业与消费发展纳入体育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执法机制和执法体系,做好全民健身中的纠纷预防与化解工作,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法律服务。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开发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保险产品,为举办和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全面风险保障。

四、组织实施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各地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基层公共服务载体。

(十八)严格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做好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并在2020年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对重点目标、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形成包括媒体在内的多方监督机制。

第四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解读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部署。

《计划》指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计划》明确,到2020 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 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 亿。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 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计划》提出了7 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活力;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做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等。《计划》还围绕目标任务的完成,从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评价激励方式、科技创新引领、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计划》要求,各地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年)》,做好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并在2020 年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形成全民健身新时尚。恰逢奥林匹克日,完成今天的健身指标前,先来看看国务院为你量身定制的未来5 年健身计划吧!

计划目标

到2020 年,每周参加1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 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 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 万亿元。

第五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模版]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

国家休育总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

(体群字〔2001〕102号2001年8月14日)

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期工程预期目标已经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根据未来10年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和《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作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一)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作为根本任务。

(二)继续坚持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的道路。

(三)深刻汲取法轮功的教训,增强阵地意识、政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逐步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保障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扶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同时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不断完善居民开展健身活动的条件。

(五)继续抓好建身边场地、抓身边组织、办身边活动的“三边”工程,切实把全民健身事业的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全面部署,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推动普及。

二、目标和任务

(六)经过10年努力,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和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

(七)群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到占总人口的40%左右,国民体质普遍增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显著提高,城市社区和乡镇建有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阵地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普遍建立体育指导站(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65万人以上。

(八)群众体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国家与社会、个人共同兴办,充满生机活力的全民健身运行机制。

三、对策和措施

(九)进一步强化各有关部门共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职责。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各行业和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地方全民健身事业.(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作为工作重点,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十一)加强以学校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各类学校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十分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保证学生每天有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按照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全面性的原则,坚持寓学、寓练于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十二)加强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工作。要建立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

协为纽带的组织网络。大力开展“因地制宜、科学文明”贴近广大农民的体育活动。

(十三)加强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社区内各单位人才、资源和场地等条件,建立各类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等便于居民就近就便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社区体育要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

(十四)关注老年人、残疾人体育。要依托社区开展老年人、残疾人体育,发挥社区体育组织在老年人、残疾人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加快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体育设施的建设,公共体育场所要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十五)倡导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

(十六)重视军队体育。军队体育由军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组织,国家体育总局将继续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部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增强官兵体能,活跃部队文化生活,提高部队战斗力。

(十七)继续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工作的力度,各级体育宣传主管部门要推动和协助新闻媒体报道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情况、典型经验和典型事例,重大活动要集中报道,扩大影响。

(十八)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五个亿万人群”(即:亿万青少年儿童,亿万农民、亿万职工、亿万妇女、亿万老年人)的健身活动。抓好每年全民健身周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适合不同人群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组织引导好广场体育、公园体育以及节假日体育。

(十九)积极推进群众体育科技进步,加强全民健身研究与服务工作。在继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研究。重视群众体育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与普及工作,反对伪科学。

(二十)加强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体育指导站(中心)建设,做到“有人员、有阵地、有经费、有活动”。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社会团体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二十一)加快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步伐,不断扩大队伍,对在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从事体育组织和指导工作的人员,逐步施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十二)加快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开放。建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集中一定财力,有计划的建设社区、乡镇和居民区公共体育设施。全国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要做到全部用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做到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

(二十三)加强相关法规建设,积极制定社会体育工作、体育社会团体、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及保障不同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加强体育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的体育权利。

(二十四)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资金投入,鼓励厂矿、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资助支持全民健身事业。

(二十五)国家体育总局在继续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抓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同时,实施“雪炭计划”,扶贫帮困。从2001年开始,集中一定数量的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如三峡库区、革命老区、老少边穷地区和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援建公用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形象工程。

(二十六)施行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开展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工作,力争将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纳入国家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并定期公布国民体质状况。发挥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工作的社会效益,争取逐步使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为学校和行业招生、招工的基础指标.(二十七)实施对西部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四、实施步骤

(二十八)按照“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要求,第二期工程分为二个阶段。2001一2005年为

第一阶段,巩固完善已经建立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2006-2010年为第二阶段,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普遍提高全民健身体系各个部分的规模和水平,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下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实施方案(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实施方案(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民健身计划工作意见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面临的形势(一)建国4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群众性体育......

    全民健身游园计划

    百合社区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文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国发[1995]14号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纲要。一、面临的......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计划 (2016—2020年) 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

    全民健身计划2010-2015

    我国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2011年03月07日作者:佚名点击数: 体:大 中 小】25 【字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的通知......

    全民健身材料

    著名健身专家赵之心指出,有人把鼠标手、键盘手或手机手统一戏称为“三手病”,是城市里流行的手部疾病。引起三手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使用电脑、手机和游戏机时,手部总是得不......

    “全民健身日”活动实施方案

    “全民健身日”活动实施方案:今年8月8日是国务院设立的第个“全民健身日”,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和组织开展丰富多......

    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1-2015年)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