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时间:2019-05-12 16:1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第一篇:关于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关于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安鲁新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广大干部的基地,也在进行着本校信息化的建设。校园网是党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代表和体现。现仅仅从技术的角度上就我校校园网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发展方向,谈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我校校园网现状

党校校园网自1998年经过并网升级组建起来后,几年来经过多次整合、改造、升级,目前已初具规模。拥有含8个服务器、300余台微机,5个子网(办公、教学、电教、图书、家属院)的综合性、多功能、多媒体的校园网络。已基本满足我校教学、办公、科研、教务等工作的需要。

校园网的技术架构为复合星型拓扑结构、百兆主干的交换式以太网络。以光缆、超5类双绞线、细缆为传输媒体,覆盖学校综合办公楼、业教学院楼、学员公寓楼、家属院宿舍楼等校舍区。计算机设备采用工作组级服务器和PC客户微型机为组成,网络连接设备采用百兆或10兆以太交换机或集线器相关互连。软件系统采用微软Windows 2000 Server系统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客户机采取微软win98/XP的操作系统,采取C/S(客户/服务器)模式结构,为目前局域网中相对成熟、较为通用的一种组网方式。

我校校园网目前提供的功能:

(一)校园网内间的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二)校园网内公告通知系统;

(三)校园网内办公软件的使用;

(四)网内电教视频点播的实现;

(五)登录国际互联网(代理上网);

(六)党校网站;

(七)电子邮件E-mail系统;

(八)FTP(文件传输系统)系统;(九)远程访问功能(RAS)。

上述九大功能,为教学、办公、科研、图书、生活等应用提供基本服务。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尽管我校校园网的建设日趋完善,已经步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网络资源并没有充分整合并加以利用,缺乏一个综合型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网上办公平台。我校校园网已经建立,信息化应用的硬件平台已经实现。但是现实中的应用是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体现出来,目前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校建网5年来

了,大家打开电脑要么就是上网浏览网站,要么就是玩游戏,要么就是打字、聊天,这虽然比起没有计算机的时候,有所进步。但是计算机的真正应用和广大功能还没有体现出来。日常的办公原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老样子,没有什么变化。有人戏称我们的校园网就是个“大网吧”!

如何充分利用目前计算机、网络这些资源,实现办公的无纸化、教学的课件化、科研的数量化、考试的机器化等各种办公自动化的要求,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适合的硬件基础之上关键在于软件的支撑。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就是以共享和通信为目的软件的集成使用。设计制作出符合党校实际情况综合性的软件应用平台,是目前党校信息化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我校虽曾组织相关人员,两次开发设计过《党校信息管理系统》,虽取得一些经验和成绩,但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未能正式使用起来。笔者认为,在当前校园网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采取比较先进的网络数据库技术再次开发《党校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十分必要。原因如下:

1、校园网络已有5年,各项情况运用已相对平稳成熟,是一个开发的有利时机。

2、当前办公自动化的客观需要。

3、我校目前已经拥有一批计算机人员教师队伍,拥有相对较好的人才资源开发条件,既熟悉业务又熟悉环境,而且多数老师拥有前两次开发设计软件的经验,再次开发一定会有新的完善和提高。另外,还可以借此机会,锻炼一支既可在教学上工作也可在实践中作战的队伍,对学校对自身都是非常有益的。

4、目前相对较为成熟的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已经出现,基于Intranet(内部网)构架,采用WEB方式下的ASP+数据库的网页技术,为设计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再次开发,来实现一种真正数据共享、集中式管理、分布式维护、综合性应用的网上信息管理系统。

如果学校决定开展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学校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力的支持,做强大的后盾。组织一支队伍,设计、规划出一个相对完整、明确的设计开发应用说明书。明确设计开发的流程、技术工具要求、人员任务分配、功能要求指标等各种要求,经研究讨论通过,才能进行正式的开发。

总之,办公自动化平台系统势在必行,也是当前工作提高的需要,随着现在电子政务的普及,这项工作应该是越来越得到重视。

(二)信息化应用服务不明确,缺乏一个组织或部门来管理协调,需建立一个科学的、明确的、规范的运作流程。学校组建了校园网、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的加大,相关设备的更新、升级,软硬件应用的维护工作是现实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过去这个工作,一直是由微机中心独立承担这方面的职能。由于现实中的一些客观原因,这个问题一直不能很好的解决。而纵观别的单位部门,往往是由机器提供方的售后服务来提供应用服务。笔者认为这两种方案都有所长,也都有不足之处。前者虽能及时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对于大的,牵扯到设备更换的问题,就无能为力了。另外,长期有本单位人员来管理维护,不仅需要额外一批开支,也是对学校购买设备的一种浪费,因为学校在购买设备时,实际上已经提前支付了售后服务费,如果不用,反再组织人员进行维护,实际上是一种浪费和双备支出。不仅维护效果不好,还多投了不少资金。后者的好处,是全由供机方提供服务,节省了人力。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服务很难及时,容易受到蒙骗、数据容易泄密。如何让这个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既能让设备正常的运转,又能保证教学、办公的正常使用,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经验,想谈些建议和想法。

1.学校现在成立信息工作处,目的就是来协调和管理这些工作。笔者认为机构的成员应该定期的听取学校各个方面的意见,包括学校领导、行政人员、教学人员、教务人员、科研人员的要求,真正弄清楚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所需和实际要求。面对设备更新升级,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相关要求,提出一个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方案,为设备购置部门提供一个积极的技术参考。

2.新设备购进后,应统一交付信息工作处进行检查、验收、处理,保留相关单据、数据光盘、书面材料和联系方式。不符合要求的,信息工作处有权拒绝接收。然后根据设备使用部门的情况,提出计算机相关配置要求,协同设备提供方公司安装相应系统,进行相关配置和设置(如网络参数、IP地址等),安装完成后,制作计算机系统数据备份,存入到计算机中,并同时制作机器相应系统数据备份光盘,放入备用库,以备后期维护恢复之用。最后将机器设备运送到相关处室和部门。

3.应制订设备应用的使用说明、设备处理流程图和规章制度,发放各部门处室,设定设备负责人,责权利分明,让各部门明确设备处理情况和维护说明。

4.当某部门设备出现问题,应统一提交信息工作处,根据问题情况,建立日志记录,根据情况采取相关措施:或采取数据备份系统进行系统恢复、修复,或通知设备提供方进行设备更新维修和相关售后服务。

5.各部门如发现机器不能满足当前需要,提出设备进行更换、升级,应提交信息

工作处进行验收确认,然后为设备购置部门提供一个技术说明,为设备购置部门提供技术参考。

设备的合理应用和及时维护,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规范的使用流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该项工作的保障。

(三)党校网站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信息更新不畅通,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运作。党校网站是党校在国际互联网上的一块马克思主义阵地。借助因特网的优势,使全球各地、不同领域的人了解党和党校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我校网站最初建立是1999年,起初比较简陋,也不正规。2000年4月正式建立启用“中共济宁市委党校、济宁行政学院、济宁市社会主义学院(一校两院)”网站,并申请了政府级域名(www.xiexiebang.com)。党校网站的建设笔者在校刊2003年第2期《浅谈党校系统校园网的建设》一文中曾做过详细论述,从内容结构上详细谈了党校网站的建设情况。

我校网站虽然已经建立,目前访问量已超过10万人次,但仍存在许多问题。1.缺少一个专一的部门进行维护和更新。

2、党校信息资源获取不够畅通,缺乏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3、党校网站的数据内容和相关数据库急待更新和补充。

笔者认为,可建立一个3人为构成的网站维护小组,1人负责网站平面设计;1人负责网站网页代码书写;1人负责数据库完善更新。同时开设各相关处室的数据接口平台,建立学校办公室新闻公告平台系统,通过与党校校园网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结合,提供同步的党校自身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对外发布。

(四)信息资源合理建设和使用,缺乏一个党校系统综合型的数据信息库。(例如:学员库、教学库、考题库、科研库等电子数据仓储。)党校数据库系统的建设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字化党校的问题。通过党校数据库的建设,将党校各种资源信息,如人事、学员、办学、课件、试题等各种信息通过整理、归纳、整合建立在一个数据库中,通过计算机这个工具,将党校数字化,把党校的各种信息纳入数据库,通过《党校校园网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党校网站这两个内外接口的调用,来实现各种数据的检索、调用、汇总。这实际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制作和维护。学校可以制订一个目标,着手这项工作的准备。

(五)硬件日趋老化,逐步面临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校园网原来购置的硬件设备又会面临着淘汰和更新,尤其是IT界中设备更新速度更是18月就要更新一次的定律。如此之快的更新速度,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也很关键。不然学校总是不断投资,而却难见效果。笔者认为,在一定时期内配备什么配置的设备,就根据当前学校教学、科研的水平和要求,不定期的做一个评估。合理界定机器的相关标准。只要设备机器能够满足实际需要,设备更新不必盲目跟奔潮流,毕竟实用才是最为重要。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应用要求的进一步加大,机器自然就会随着新增的功能和需求,完成自己的更新换代。

以上是笔者单纯从技术角度谈了党校目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其实完备的管理制度,科学的机构设置都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大党校信息化的建设,为党校教学、办公、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三、发展方向

党校信息化的发展是不断进行,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实现一个能够充分满足教学、办公、科研、生活等各项工作要求的信息化环境,是党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如同社会发展的趋势一样,信息化的社会必然会带来一个信息化的党校。

第二篇:机关效能建设的相关建议和思考

机关效能建设的相关建议和思考

机关效能建设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运行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区纪委监察局行政效能监察办公室以“三集中三到位”为主题,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强化教育为抓手,以绩效考评为依据,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效能监察为保障,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提高全区机关工作效率、管理效果和社会效益。实现政府角色定位的准确化、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推动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当然,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目前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效能建设认识狭隘。归纳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识职责狭隘”,认为机关效能建设是纪委监察局管的事,“事不关己”,没有必要专门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抓,因而不认真研究落实办法,不想扎实抓,工作平平。一种是“认识作用狭隘”,认为抓机关效能建设本身就是增加机关的工作负担,使机关变得不效能;也有人认为机关效能建设仅仅是常规性或一般性的落实制度法规等,靠推行机关效能建设解决不了问题,因而不愿主动抓。

2.落实责任模糊。部分单位虽然也推行机关效能建设,实施办法的文件也相应齐全,但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多是照抄、照搬、照转。主要表现是:责任主

体不明确,部分单位存在着“人人都抓效能,人人都不负责”的现象,部分单位分管领导没有负相应的责任,即没有自己的“责任田”,存在“越级真空”现象;责任范围不具体,笼统划分,没有细化和量化。

3.措施乏力。对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环节,如宣传教育、检查督促、考评等方面,部分单位没有制定有力措施,只满足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效能建设仍流于形式,应付走过场,或仅凭印象或经验,“照葫芦画瓢”,缺乏有效的手段,削弱了效能建设的制约力度。

4.考评不够。一是就考评制度内容讲,由于量化细化不够,可操作性不强,责任权利不配套,赏罚力度不够,缺乏内在驱动力;二是从制度的实施方面讲,由于平时缺乏检查督促,制度落实流于形式,使制度未能真正起到规范、激励作用;三是从考评效果讲,有的单位忙闲不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良莠不分,奖罚不明。追究不认真,甚至忽略这个核心环节,有的虽然提出了要求,但没有配套的追究办法,难以操作。

二、机关效能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1.效能建设关键在于提高认识,领导重视。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党政机关的主要领导作用至关重要,要对于违规查处的人和事坚决做到“不说情”。始终把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改善环境,促进发展,作为机关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实际行动来统一思想认识,才能使的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十分明

显的效果。

2.树立效能监察的权威性、长期性和查处的严厉性是保证机关效能不断提高的关键。对效能投诉的查处力度大,才能真正触动了一批人,震慑了一批人,改变了一批人,使得机关干部有了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经常进行明查暗访,既处理事又查处人,通过外部的效能监察的长期性和经常性来确保机关效能的不断提高。要切实执行好“四条禁令”,实现软环境的改善,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具体地说,一要设置“带电的高压线”。对禁止的行为作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规定。二要以铁的手段严肃执纪。实行“三个一律”;群众投诉的一律追查,违反规定的一律处理,效能建设不力的一律追究领导责任。三要强化责任追究。明确机关部门处(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对效能低下问题失察、管理不力、整改不到位的等问题所应承担的责任,严格奖惩机制。

3.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监督十分必要。机关效能建设中,适时引入电视、报纸等媒介,促使机关效能建设氛围更加浓厚。对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作风浮夸、办事拖拉、不讲效率、工作推诿、纪律松驰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效能办要通过明查暗访等手段进行严肃查处,对证据确凿的违规事项查处报道,任何领导不得“说情拦阻”。使得新闻媒体的曝光报道触动大,收效明显。

第三篇:县级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县级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林其强

[摘 要] 信息化建设是党校发展的大事。本文阐述县级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探讨县级党校信息化的基本任务,对发挥远程教育作用这个重点工作提出了对策意见。

[关键词] 党校;信息化;基本任务;重点工作

人们才刚跨入新的世纪,信息时代的气息就扑面而来。人们都说:‚大有大的名胜,小有小的景致。‛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开播五年了,它强有力地推动地方党校的信息化进程,给县区党校融入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机会和经验。它对党校教育观念、教学手段提出变革要求的同时,叠现出党校信息化道路的光明前景。

一、指导思想

县级党校信息化,需要有厚实的土壤为它的实践提供伸展的平台,又要有科学的思想引领它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党校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三坚持‛: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邓小平同志带领拨乱反正,是从教育科技领域率先突破的。邓小平文章言简意赅,大多是他会见幕僚、外宾时的即席讲话、插话,一看就知道不是由秘书或其他人代笔的长篇大论,因此更真实地表现了邓小平本人的思想、气派与风格。我们今天重温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和信息思想,仍为他那深邃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所折服:一是邓小平难能可贵。他在1975年9月就开始引领我们走出 ‚姓‘社’姓‘资’‛这个传统意识形态的羁绊。他强调说:‚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体力劳动,世界上发达国家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都是走这个道路。‛二是邓小平眼界宽广。他在融入世界文明多样化方面讲了许多新话:比如在1978年3月听取有关计算机发展问题汇报时,他提出‚要建立国家计算机网,迅速建立大区的计算中心。‛1983年10月为景山学校题词中,他发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1989年3月,他在会见乌干达共和国总统穆塞韦尼时的谈话中总结说:‚不要关起门来,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否则就会信息不灵,睡大觉,而世界技术革命却在蓬勃发展。‛ 三是邓小平雄才大略。他的教育观是同人才观、科技观和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和世界化思想互为前提、互动产生和发展的。他在1984年9月为《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在1988年10月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邓小平呼吁:‚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上述重要思想,为党校教育和信息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以学员能力建设为核心。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这四个方面构成的总目标,同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统揽全国各行各业包括各级党校的大发展观。中共中央在1995年9月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中,规范地提出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职能作用。曾庆红同志今年6月在福建省委党校考察期间,对党校这个职能作了具体阐述:各级党校要在教育培训党的中高级执政骨干、不断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要在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发挥重要阵地的作用,要在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笔者学习之后体会有三:其一,我们党历来重视执政能力建设。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认真探讨过历代王朝兴亡的‚周期率‛问题,他形象地把进城执政比作‚进京赶考‛,他提出了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这‚两个务必‛思想。我们党十三大以后,学界开展提高执政水平问题研究,中共十六大后侧重于执政能力建设。实际上,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等同于政党职能与政党作用的关系:职能是作用的实质内涵,作用是职能的外在表现,二者是同一东西的两种说法。其二,党校以人为本,就是以学员能力建设为核心。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干部素质二者辨证统一,党校职能是培养跨世纪领导人才,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这是关系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战略课题。其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执政能力系统由各方面的骨干架构和运行,基础不牢大厦就不稳。因此,县级党校作用同样不可替代。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党校现代化。我们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清华大学在1979年就开始筹建远程教学,现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已具备播出8套电视、8套语音、20套以上IP数据广播的能力,并实现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高速连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网络平台。相比之下,中央党校远程教学在1999年才开通,我们福州各县区党校今年刚接入使用,党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迎头赶上。其一,深化党校教学、科研改革,有赖于教育设施、设备、手段的现代化。要用现代化的、信息化的、高科技的教学科研设施设备手段武装各级党校。信息时代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我们初级党校信息化起步晚、不配套,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势在必行。其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是一种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新的生产力。所谓党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指党校教学、科研及其他党群、行政、后勤系统工作的计算机化、网络化、自动化和现代化,主要包括系统建设、远程教学工作、校园网络建设等。党校信息化的发展潜力巨大。其三,加快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党校性质、职能的建设和发展大局,将改变多年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份讲稿、一杯茶水‛的授课方式,促进党校教学工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的转换,使党校教学方式、科研方式、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党校信息化建设意义深远。

二、基本任务

中共中央2000年6月颁发的《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提出:‚加强党校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包括积极推进各级党校信息化建设,逐步在全国党校系统建成远程教学体系。‛县级党校是地方初级党校,实际是基层党校,主要特点是:教学设施简陋、手段单一,缺乏人才缺少钱,也缺乏信息化标准和规划。从发展趋势看,县级党校的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第一步是接入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包括接收设备、多功能展示台、投影机的购臵、安装等,各校已基本实现。第二步是校园网建设,包括购臵安装微机、交换机,宽带接入,网络调试运行等,涉及教研、行政、后勤系统办公的硬件平台、安全平台和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利用。这一步,我市各校正着手做,预期2-3年可初步建成。第三步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包括图书资料数据库、特色专题数据库、学科课件库等。这一步工作预期要长些,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到那时,县区党校可以构建在同一时间对县域不同空间的受众,进行点播式、交互式和现场直播教育的远程教学网,人们普遍分享信息化的成果。

县级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三个一‛:

㈠,通过多种渠道多样整合,组建一个开放、动态、丰富和适用的县级党校教学信息资源库

有些人把党校信息化建设看成只是提高信息技术装备水平,似乎接入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就够了。结果,由于课程设臵、作息时间不同步,实时收看效果不好;而采集数据后没有录相、没有刻录,远程教学的好处就得不到长期、充分体现。县级党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多样整合教学信息资源:一是通过协议有偿使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的教学资源,采集、录相并刻录成教学光盘。二是订立协议与福建省委党校信息中心联网,有偿使用该网络的共享资源。三是从农村党员干部教育频道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等,采集适用的内容,整合成教学光盘。四是要求本校教师把自己专题授课内容制成计算机课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评课,在集体评课和充实讲稿后,整合成精品课件入库。五是参与所在县(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农业、广电、环保、科协等部门联合开发,制作适合的教学多媒体。六是向有关音像出版发行部门购买一部分适用的音象制品。七是从互联网、内域网等采集部分教学资源和素材资料。同时,要强调信息化技术积累和管理。这是党校信息化的保障和发展动力。一是把远程教学的机构、队伍建设好。要科学调配,合理分工,对远程教学网站、党校网站、校园网、电脑教室等设备使用维护落实到人,保障各网络正常运行。二是要以远程教学网、校园网建设为平台,积极开展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研究,特别是大量软件开发利用的技术研究,为应用和经营信息资源创设条件。三是制定相关职责制度。要强化岗位责任制,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建立设备添臵或故障维修申报制度,抓好检查工作。四是对教学资源库的制品进行分类建档、分类管理、协调使用,并保护知识产权。

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锻造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的师资和管理队伍 首先要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深化,县级党校缺少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党校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一些教师和行政后勤人员应用信息设施的能力跟不上需要,这是制约县级党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把教师素质作为党校教育信息化的第一要件,按照“培训先行、分级负责、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基本思路,加强全员信息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总的包括远程教学网络管理使用培训、局域网管理和维护培训、软件开发、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培训等,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项目不尽相同。培训目的是使全校职工基本掌握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远程教学技术等。通过自学和接受其它信息技术再教育的渠道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信息技术等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要提高教学信息资源应用水平。目前市、区(县)高效率的内域网(INTRANET)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县级党校应用信息资源方面的着力点在三方面:一是更新校园建设观念,想方设法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设施引入党校、引进课堂,而不能搞了‚花园式‛长廊,忘了多媒体讲坛。这是深化教学、科研改革的基本途径和前提条件。二是增强共建共享理念,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水平。现有部分教师自建教学资源的通用性和共享性较低,一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应用水平不高。要继续加快党校系统网和校园网的建设步伐,逐步完善网络和装备建设,按照课程改革和能力教育要求来完善机制,提高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层次。三是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关注软件应用,将普及应用放在教学信息化的重要位臵,扩大党校教学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在条件成熟时,从现在远程教学网接受的C级站升级为B级站或A级站。其

三、全面尝试信息化教学手段。要把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络建好、管好、用好,让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的内容进课堂、进头脑,以此作为党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的同时,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党校教育观念。要从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着手,进入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在“用”字上狠下功夫,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手段授课的学科覆盖率、教师覆盖率和课时覆盖率。现在,县级党校不要再建什么计算机教室了。要逐步建立覆盖全校基本信息的大型数据库,构建党校行政业务流程,职能科室业务管理流程,逐步实现各办公环节的网络化,开展教育管理一站式服务,提高党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㈢、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开展一项以教育信息化为基础的党校教学规律科研活动 要明确深化党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中央党校提出今年深化党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办学,从满足学员获得岗位培训学历要求为主,向满足学员能力提高需求为主转变;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学用结合为突破口,以学员为本,大力推进研究式教学和教师学员良性互动教学。党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行。因此,党校改革主要是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与此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上的改革。上述这个指导思想,还可以细化为若干个专题加以研究,以发挥科研在党校的先导和基础作用。

要研究党校教学规律性的东西。坚持以教学科研带动党校教育信息化应用,这是推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积极开展信息化网络资源、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作用和意义研究;积极开展目标教学课题研究,各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积极开展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型学习”的研究,党校教育内容与学员实践所必须的基本知识相一致的研究,教学方法与学员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的研究,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相照应的研究,党校教育过程与学员党性锻炼要求相融合的研究等。通过加强教学科研课题立项和项目管理,加大应用研究的比重,及时转化科研成果,服务于一线教学和领导机关决策,不断提高学员的系统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研究党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党校‚九五‛发展规划的检查和促进,这些年县级党校的管理方式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要建成校园宽带网(或ADSL局域网),为全体教师和员工配备微机,把学校教学、科研、办公等部门的计算机,通过网、线联结组成校园局域网,实现校内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和Internet资源共享,为实现办公自动化创造条件。要继续探索县级党校办公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信息安全保障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与对策,努力实现办公、管理工作的网络化、自动化和现代化。

三、重点工作

胡锦涛同志在1999年9月出席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暨校园信息网开通仪式上的谈话中指出:‚中央远程教学网暨校园网络是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将会有力地促进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站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是地方党校实现与中央党校资源共享传输最便捷、投入最节约、规模最大化、成效最明显的方式,既是县级党校信息化的高起点,又是推进信息化、提高学员执政能力过程的工作重点。随着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广泛运用,提高远程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选择性。今后,县级党校信息化建设最经常、最大量的工作,还是用好、用足党校远程教学网,这是实现信息化的重点工作和首要途径。要突出‚五个抓‛:

㈠抓领导到位这个关键。县级党校难的不在于‚党校姓‘党’‛,而在于‚党校姓‘校’‛。所谓领导重视,首先是主持党校领导工作的副校长要重视,特别是担任党校校长的县(区)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对党校信息化建设能否做到思想认识、资金支持、协调关系‚三个到位‛:一是校长要‚常回家看看‛,过问过问‚校计大事‛,而县级层次的党校大事又往往只是些许琐事。二是校长要加紧学习一些信息化知识,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来看待、用新的观点来表述党校信息化工作。三是校长要善于理顺关系,集中全区域的力量办党校,有很多事情需要大校长出面调停梳理才能办好。由于县区领导工作很忙、精力有限,他们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做到这‚三个到位‛。无论如何,领导重视总是党校实现信息化目标的关键因素。

㈡抓资源库建设这个保障。县级党校可以减少订阅印刷版的书报和期刊杂志,充分利用党校远程教学网和英特网教学资源库,日积月累把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建好、管好、用好,实现跨时空的资源共享。根据今年以来播放资料分析: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大约每周六天时间播送12个课:即在周末双休日,分别在1频道播送‚在职研究生课程‛和‚函授本科班课程‛各2次课,其中部分‚函授本科班课程‛内容在周二、周三下午经2频道重播;在周一至周四上午,主要在1频道播送中央党校主体班‚基本理论课程‛、‚五当代‛课程(或‚当代世界‛报告)、专题讲座、选听讲座;在周一上午和周四上午,由2频道播送以县委书记班为对象的‚地县级党校课程‛各1课。每月第一周(或第二周)周五上午,在1频道播送‚形势与任务‛1课;在周三下午由1频道播送‚党委中心学习组讲座‛1-2课;另外,每月在1频道播送‚理论前沿与热点问题专题讲座‛1-2次,播送《党校信息》2次。每天上午11时和下午17时,分别重播当天上午8:30和下午14:30开播的课程,但‚形势与任务‛报告和现场直播课程除外。在剔除近期(如1 年内)重播的课程外,其它课程都可以及时采集、录相,并刻录成VCD碟盘入库。

㈢抓课程设臵这个前提。远程教学的成功,依赖于校方精心设计和编制课程。一是坚持以学员能力建设为核心,根据科级干部、后备干部、村(社区)支部书记等主体班次办班计划,根据不同学制、不同培训目标实际要求,围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这个重心,增加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方面内容,精心搞好各个班次的课程设臵,并按设臵选用好优质的教材和资源。二是把远程教学网课程与本校教师课程结合安排,可根据课程安排播放远程网录相的课程,也可以参照课表少部分组织学员实时收看远程网课程;可尝试‚重点课程辅导制‛,以远程网播送的名师课程为轴心,由本校教师为学员作辅导、答疑,谈听课体会;也可以发挥远程网 ‚大报告‛的优势,邀请有关部门干部参加听课,以扩大远程网的影响。三是实施指令制与‚点课制‛相结合,基本理论课由校方指定设臵;‚五当代‛课程、专题讲座和选听讲座由学员选择;将远程教学网课程与本校教师课程列表公布,均按多数学员的选择设臵课程。四是及时了解和掌握的前沿及发展动态,把党校课程做新、做实、做深,提高课程设臵的实效性。凡国情战略、大政方针和基本理论课程,侧重由远程教学网进行授课,以提高权威性、准确性和说服力;本校教师主要讲授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题,并试行‚两个不能教‛的做法:没有开展地方调研的课题不能上台教;没有把调研内容与大政方针联系对照起来的也不能上台教,以此巩固科研的先行和基础地位。

㈣抓学员管理这个基础。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是党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党校远程教学带给学员一片崭新的天地,但远程教学是一种间接的、缺少表情沟通和场景交流的教学方式,需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学员,依靠学员良好的学习支援。要引导学员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认真读书。县级党校学制短,读书时间少,学员学习有无收获,读书是基础。不要太浮躁,要排除干扰、潜心读书。二是勤于思考。在读书、听课过程中,要认真做笔记,经常给自己提问题,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加强研究性学习,多思才能出智慧。三是互相学习。党校为学员相互学习提供了机会,学员之间要取长补短,教务、班部要认真组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学员论坛、班级考察等活动,发掘和应用好学员的实践资源。学员管理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学员到课出勤。出勤率低是‚老大难‛问题。远程教学要通过课前周密组织、课间认真听课、课后辅导答疑,并辅以评教评学等反馈调查和追踪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因此,对学员出勤、到课率低的问题,要做到拉下面子、公开监督、处理上一视同仁。二是学员党性锻炼。可开展学员入学闭卷测试,检查学员对党的理论、路线、纲领、经验‚四基本‛的掌握情况,并在党建课教学中解剖薄弱环节;要开展针对性党课教育,以案例式、对比式、实践式教学为主要形式,增强学员的党性修养;要发挥学员党支部在全过程的教育、管理职能,要结合学员学习总结开展党性锻炼方面的考评。三是学员学籍管理。要尽快实现学籍管理和办公的信息化,对学员试卷、论文、作业、文字表格等,都要分门别类管理、筛选,重要学籍资料应归入电子档案。

㈤抓学业检查这个保证。考试是党校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县级党校学制很短,尤其要加强学业检查,严格考试、考核。第一,把播放的远程教学网课程和本校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一起列入学员课外作业和期末考试范围,引导学员读书、听课、做作业、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罗源县委党校这个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第二,学员党性锻炼(包括出勤)要同理论考试成绩和论文成绩一起考评,引导学员全面发展。马尾区委党校今年试行三者按4:3:3比例综合评定学员成绩,对单项成绩前三名的给予口头表扬,对综合评定成绩前三名的颁发‚优秀学员‛、‚优秀班干部‛奖励证书和奖金。第三,加强学员论文指导和评审工作。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课程开通后,县级党校学员开阔了眼界,加强了重大现实问题研讨。开学初学员自报课题,学校指定指导教师,期末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有利于巩固教学科研成果,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层次和水平。

信息革命基本是和平的革命,中国在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郑必坚同志在去年底博鳌亚洲论坛的讲演中先声夺人:改革开放25年来,我们党已经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而又适合时代特征,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和平崛起的新道路。千禧年夜前他在全国党校信息网络建设现场会上同样精彩的话,至今仍时常萦绕在我们耳旁,仿佛是在那信息化胜利的彼岸亲切的召唤:‚党校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党校教育大思路的实现。我们要通过信息化促进干部适应时代潮流,保证我们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作者系马尾区委党校高讲)2004/08/02

第四篇:关于辽宁省软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关于辽宁省软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关于各级政府公职人员和各级领导的行政理念,建议从传统的管制思想转变为服务思想。目前,东北三省行政部门由于多年的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和沉积,行政管制思想已渗透到各级人员的骨子里面,因此要大力进行换脑培训和制度约束,宣传上要重塑政府服务形象!二、三角债根深蒂固,已经严重影响商业信誉和商业生态,现在很多企业家害怕政府项目,尤其是在市政工程方面,政府欠款已经成为债务根源。

三、司法和执法环境亟待整治和改善,打官司难,赢了官司执行难,已经严重破坏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打官司,维护合法权益,成为很多企业家的又一心里惧怕!所以,形成当地企业家外出发展,外地企业家不愿来发展,以前是人才东南飞,现在是企业家也东南飞。再不下大力气治理,东北经济要出现空心化!

四、尽管实行了五证合一,但是管制思想仍在,注册审批仍然不如南方便捷、顺利,总有各种所谓的不放心,总有各种手续需要提供,要规定又没有!

五、各种政策扶持资金,很难真正到达切实需要扶持的企业:一是缺少公示,政策不出门,广大企业不知道,扶持政策被束之高阁,成为政府形象摆设;二是,下发过程中反复截留,最后变成涓涓细流;三是即使拿到扶持资金,还要给出去打理人情,因此,涓涓细流又变成点点水滴,根本无法实现扶持愿望;四是由于上述原因,审批不合理,很多时候最后拿到资金的其实根本不是真正需要扶持的企业,于是真正拿到扶持资金的,又开始胡乱使用扶持资金。

于是,上级政府辛辛苦苦设立的政策性扶持资金,最后基本没有发挥什么效力,企业家们也就不再相信政府的扶持资金。人们不再相信,不再关注,不再申请,最后也就不再选择这里投资!

六、市场经济意识严重不足,市场服务意识严重不足,比如,我省对名牌还要进行评比,这就不符合市场规律和市场要求。评比出的名牌,只能是死名牌!白得政策鼓励!而真正应该得到鼓励的名牌没有得到,于是政策根本起不到引领的作用!人们也跟不关心你评出来的名牌,也没有人相信,于是也无法发挥市场消费引导的作用!

七、创新环境、创新意识严重滞后:一是各级国有企业设备更新严重不足,导致与其配套服务的民营企业也只能不更新设备,于是我们生产的很多工业产品处于供应链低端,没有竞争力;二是科研成果虚假申报,不具备可操作性,成果奖金的发放不具备市场引导性和示范性,很多时候,我们的创新无从谈起;三是创新扶持基金审批发放靠关系,假创新排斥了真创新,真创新苦苦奋斗,艰难前行,无人问津;假创新乐享其成,乱花基金。于是,恶性循环为人们根本看不起真创新,认为搞真创新的人是傻瓜!

八、组织国内顶级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举办高端论坛,倾听民间心声和意见,对比南方省份先进做法,查找不足,下大力气整改,并通过高端论坛让国外企业家看到辽宁省委、省政府打造经济软环境的决心、力度和实效!

九、软环境建设与整治,要防止碎片化、脱节化、阶段化、非制度化。为此,建议省人大、省政府深度梳理我省各项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凡是不符合软环境建设的,要么修改,要么废止,从制度上、法规上堵死漏洞。

建议加强舆论监督和媒体引导,抓典型,树新风,曝光一批,处理一批,树立一批;

建议将软环境建设纳入各级纪委监督考核和政府问责范围内,进行考核、监督、引导并用,设立举报网站,保守举报人秘密;

建议各级审批制度要公开公示,要件明确清晰,凡是规定中没有明示要求的,一律不得自行增加,擅自扩大范围。

大力宣传,重塑形象,特别是要在辽宁卫视和各个国际性媒体和网站进行宣传,扭转国际商业形象,吸引海内外企业家再返辽宁投资兴业。

辽宁省工商联中外企业家俱乐部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面貌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是我县爬坡过坎,走出拐点,迅速转型,全面提升的重要时期,新农

村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县这样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搞新农村建设,我认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基本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坚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统一;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不搞齐步走;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要解决问题,发挥优势,转变劣势,稳步推进这么几个原则。

一、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这一矛盾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各乡镇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农户住宅大部分是普通砖瓦房,还有的是年久的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村巷卫生很差,人畜杂居,人畜混居,秩序很乱,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3、劳动力素质低下。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常常有造假行骗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种状况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4、思想观念落后,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还比较差。对一些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公益事业,如修路、植树、救灾、抢险等也是斤斤计较,很不情愿,不给好处,就不干,还有些农民的职业道德观念也很淡薄,如在一些乡村农民在往外出售的棉花内渗沙子和其它杂质。给牛羊肉注水,给蔬菜乱打药等等。而且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正在逐步淡化,赌博、非法宗教、铺张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特别是在传统习俗和传统生活习惯方面,婚丧消费中的相互攀比,大操大办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乡镇男女订婚彩礼都在万元以上,结婚时更是全家举债,大摆酒席,奢侈浪费严重,致使一些刚刚富裕起来的家庭,又因昂贵的结婚费用而导致再次返贫,还有一些乡镇封建迷信活动有所蔓延,宗教狂热、赌博的恶习也死灰复燃,特别是到了冬季不少农民整天沉迷于赌桌之中,根本没有心思从事生产劳动,有的甚至引发了家庭矛盾,还来了很大的社会隐患。

5、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一是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度还不高,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二是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尽管近年来县农村居民科技和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三是社会保障难以保证。由于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大部分没有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6、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7、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

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

针对县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统

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通过增加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大幅增收为核心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状况,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把培养新型农民、构建和谐新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抓手;把深化改革、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造福全县16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具体措施和建议: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客观分析县三农工作的现状,实现农业增收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的转变,完善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努力做到由以农业增收为主转变为非农增收为主,注重农民收入多元化,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坚持“退粮还经”战略,引导农民继续强化种植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以葡萄为主的林果产业,大力发展以设施栽培为主的瓜菜产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生产模式,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按照市场需求和加工转化的要求,坚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思路,以产、加、销相互衔接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为支撑,扩大特色农作物种植,采取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按照“招商引资新建一批,改革改造巩固一批,创造条件培育一批”的思路,重点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支农支牧龙头企业培育,引进、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强化各类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强农副产品的商标注册和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域保护认证工作,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知名度,力争把“老桑”“军彩”“绿珍珠”等农产品培育成区内外知名品牌,以品牌化战略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种植业水平。县财政要逐年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科技人才下农村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鼓励科技人员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依靠科技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积极开展以设施农业栽培、葡萄鲜食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技术培训,快速提高全县农民设施农业的种植水平。从县情来看,投入多管理好的葡萄一亩地可以收入6000-8000元,而投入少管理差的只好到1000-2000元差距太大。四是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增收渠道。争取每户在房前屋后空地上建一个大棚,种植蔬菜果木等,解决自身吃菜问题。同事在养殖业上做文章,每户养羊、养牛、养鸡,发展家庭养殖种,扩大增收。五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大力实施“农民变工人”工程,努力为农民在城镇就业创造条件,让农民最终实现向城市居民的根本转变。各乡(镇)要依靠政策引导,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进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向经常性、由自发性向有组织、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农业向非农业、由农村向城镇、由打工向自主创业的战略性转移,到“十一五”末,力争完成2000名农民变成工人的任务。县如果有50农民进城,平均一月工资500元,一年可以收入6000元。城郊三乡镇也要加大农民变居民工作力度,促进农村人口向非农业转移。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大非农增收的比重,实现农民增收的多元化。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鼓励和引导他们离乡创业、离乡生财,实现“输出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标。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是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按照总体规划,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加快建设以节水为主的节约型社会。要以水权改革为重点,对全县水资源进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实行政策节水,工程节水、市场化节水、园艺节水并举措施,利用政策和市场价格杠杆,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管理,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实施土地零开发,打井零控制,压缩高耗水、低产出的种植业规模,鼓励农民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耐旱农业,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以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为着力点,大力推广滴灌、低压管道、膜下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二是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的改造及其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全力做好以二塘水库建设为重点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地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抓好坎尔其引水工程、柯柯亚-坎尔其大渠联网等在建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组织实施好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防沙治沙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葡萄、石榴、红枣、杏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建设,不断加强绿洲内部和外围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绿洲生态屏障。县环保局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继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四是加大乡村道路建设。以县城-鲁克沁镇道路以及自治区乡村公路等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五是突出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涝坝、院落畜圈的整治,开展农村沼气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改变村庄脏乱差状况。逐步实现村庄的硬化、亮化、美化。每户农民住宅应该是十分地房屋,院内有一架葡萄,留有5分地建大棚,屋后有3分地的养殖地,可以养殖20只羊,2头牛,还可以种植20棵果树,样子可以统一设计,从现在起没有规划的村不能盖房子,要求通电、通路、通水、通有线电视。要继续加大以农村为重点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加快住房改造,建设农民新居。同时,鼓励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美观实用,节约土地,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3、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县建设新农村,抓好教育是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意调动和保护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二是加大县委党校、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农科所、科协等各单位培训资源整合力度,建立职业培训中心,强化农牧民技术培训。要依靠各级培训力量,开展宣讲教育、职业教育、阵地教育、骨干培训强化对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质教育,培养“五型”(学习型、技能型、守法型、创业型、文明型)农民,重点突出民族团结、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群众的致富技能和本领。

4、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深化农村改革,是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积极为农民申办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三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着力抓好乡镇机构改革,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推进国营牧场管理体制改革。

5、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教育农村群众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诚信乡(镇)、村、户”等的创建活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像农民运动会、农民文艺节目汇演、麦西来甫等各项比赛活动,开展三下乡、六进村等活动,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氛围。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农民道德文化水平。三是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和贫困大学生入学等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大力开展联乡驻村入户“一帮一”活动和救助弱势群体帮扶工作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注重培养“双带双强”型的村级干部,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充分调动乡镇党委、村干部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工作中的积极性。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季度通报、半年初评、年终考核,每年年底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县直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三是切实把开展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把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与提高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结合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四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以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认真贯彻《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三公开”,积极推行村民理财小组制度和村民民主日活动,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6、坚持试点先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

一是建议县认真安排部署,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培训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重点在科级干部选拔,要在每个自然村培训一名科级干部,确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落实好。二是通过典型示范有序推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县农村各乡镇条件不同,发展差异很大,新农村建设不能是一个模式,要立足区域发展的实际,做好乡村建设规划。根据各级乡镇和村的实际情况和基础逐步推进,分布实施条件好的可以快一些,基础不好的可以慢一些,不能急于求成。从今年开始,在全县选择2-3个条件基础好的乡镇(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先行试点。三是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推广。试点成功后,各乡(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乡村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全县范围内逐步推开,确保建一个成一个,不断巩固建设成果,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效。

下载关于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汇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面貌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构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面貌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构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1) 2007-04-17 15:3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面貌的根......

    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思考字数:1771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

    企业文化建议和思考5篇

    试论企业文化整合的内涵企业文化管理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管理的主体,通过对具有统一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心理特性的企业群体意识的培养,和企业制度文......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和思考[大全五篇]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把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列为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提升到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自身......

    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建议和思考大全

    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新形势下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保证。多年的实践证明,我......

    拼音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拼音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耒阳市实验小学陈梅芳 汉语拼音是一年级的重头戏,它最直接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能为初学儿童打下坚实的语文启蒙教育的基础,它贯穿一年级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