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形势下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今年以来,由于受全球性经济低迷、国家土地政策以及建设用地招拍挂要求的影响,项目落实效率明显受阻。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以及招商引资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实现科学、高效和良性循环的招商引资机制,值得我们深思。结合近几年在招商一线的工作体会,提出以下建议与大家分享:
在提出建议之前,首先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投资促进的定义:投资促进指一个地区根据其资源、投资需求、经济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吸引外资的各种手段的有机结合,主要包括旨在树立地区形象的宣传手段,用来吸纳投资的承载手段,推动投资交易成功的运作手段,扩大再投资的市场手段,以及整个投资前、中、后期的科学服务手段等。下面,我就顺着投资促进的定义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投资促进需根据当地的资源、投资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来做好定位、策划及统筹。
(一)当地资源,个人认为主要指的是招商引资载体,包括土地、厂房及办公室等。建议招商部门需充分掌握本区域的招商引资载体,按照招商引资载体的具体情况进行招商引资工作。
1、目前掌握在区政府手中已完成报批的工业用地已不多,大片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出口加工区和高新产业区,另外还有零星的工业、商业和物流用地。根据土地资源,招商方面比较容易明确,就是大力吸引出口贸易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并根据零星用地的规划性质尽快落实项目。
2、区内的厂房资源和村经济发展用地资源较多,招商部门可建立资源库,收集资源的详细信息,根据资源的规划性质进行投资促进工作。这部分资源对于缓解我区目前土地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有一定的作用。
3、利用办公室资源,发展服务外包、投资性公司、区域总部等。
(二)投资需求,个人认为应是为配合工业招商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生活设施等。南沙区的各个工业集中区,周边配套都普遍比较滞后,为了更好地吸引企业落户相关的配套需不断完善。例如,为给石化基地营造良好的基础配套设施及生活设施,污水处理厂、气体厂等设施的招商引资就是符合投资需求。
(三)经济发展的需要,个人认为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围绕着七大产业基地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并不断地补充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例如,光伏和光电产业,服务外包和区域总部等,是中国招商引资的新潮流,也应成为我区招商引资的新方向。为了配合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土地的供应。为此,需提请管委会领导促使国土部门根据招商引资方向按阶段提供必需的用地。
二、为树立地区形象,需加强宣传,建立系统宣传体系。招商引资的形象问题,归根结底是区域形象问题,随着招商引资难度增大,塑造形象、宣传推介形象,给区域形象注入新鲜感、时代感,提高区域在国内外知名度和信誉,已成为人们招商引资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因此,要创新手段、广辟途径、善用媒体、把握重点、实事求是做好招商引资宣传,促使招商引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个人认为系统宣传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宣传口号
2、投资说明会、酒会等;
3、招商引资网站
4、参与会展;
5、小礼品。我区的招商宣传一直比较薄弱,需要加强。
三、以招商载体为核心,变政府招商为企业招商,建立完整的招商引资组织机构。(引进代理商销售管理模式)
招商工作的载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应是“政府作指导、部门搞服务、企业唱主角”。建立以经贸局为指导部门、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为牵头服务机构的服务体系、常驻中介机构为招商核心及其他中介机构为辅的招商引资组织机构。具体分工如下:
经贸局作为指导部门,研究招商引资方向、产业政策,宣传南沙,下达考核任务,并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必备的保障,包括土地、政策、办公条件等。
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作为投资促进服务部门,除协助经贸局落实相关工作之外,还需积极配合常驻中介公司开展具体招商引资工作(可与常驻中介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建立项目评价小组把
握项目质量,建立项目汇报制度把握项目进度,建立招商管理机制做好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建立招商激励机制调动常驻中介机构的积极性,掌握招商发展态势,优化选择、运用行之有效的招商方法和途径,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效率,并在常驻中介公司及经贸局之间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另外,与其他职能部门一起建立招商引资促进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心,为项目落户和筹建提供服务。小组成员单位享受更多外经贸分配的待遇,小组成员主动为招商引资作出贡献,还可享受其他奖励。
常驻中介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促进工作,项目来源主要为自己发掘和由中心按行业分配(为公平起见),原则上中心接触的项目都转给常驻公司跟进。向上与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保持紧密联系,及时积极向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寻求支持,汇报项目情况,沟通在具体促进工作了解到各种新动向,并可主动举办招商会、参与展会;向下发展下线,各自建立国内外招商网路,包括国外政府经济部门、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国外大公司、我驻外领事馆和驻外机构等,最大限度地拓宽招商渠道。与投资中心形成以下默契:投资中心指导协助常驻机构工作,常驻机构安排投资中心工作。各常驻公司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共同为南沙的招商引资服务。
其他中介机构如国内外中介组织、领事馆、跨国公司代表处等作为代理商,统一纳入常驻中介机构的招商网络中,由常驻中介公司为主直接对应,与常驻中介机构签订代理协议,具体条款
由常驻机构与之商定,投资中心监督。每家常驻机构必须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外商企业集中的城市至少物色一家以上的代理机构。代理公司做得好,也可升为常驻中介公司。另外,在新加坡、香港和澳门设立直接代理机构,直接与投资中心联系。
在该组织机构中,常驻中介机构是最关键的一环,公司的实力及充分调动常驻中介机构的积极性尤其重要。为此,应慎重选择常驻中介机构,给他们南沙指定招商顾问的身份,并制定灵活的进出机制;应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常驻中介机构的积极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使之更加主动地为南沙的招商引资工作作出贡献。对常驻中介机构的考核,可由经贸局下达考核任务给中心各招商部门,再由中心根据实际情况细分任务报经贸局同意后下达给常驻中介机构。对投资中心的考核,沿袭原来的办法,最好可进一步提高奖励。
第二篇: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新形势下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保证。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强、能打硬仗、党和人民信赖、能够担当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任的队伍。但面对新形式、新任务,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还存在一些与形势任务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新时期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担负着双重任务和责任。一方面,作为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努力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作为专门的监督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其次,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工作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纪检监察干部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履行职责,纪检监察工作要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第三,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增强纪检监察干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纪检监察干部处在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近年来,有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在作风和纪律方面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极少数人甚至蜕化为腐败分子,影响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声誉,损害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这说明纪检监察机关并不是天然的净土,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生的免疫力。因此,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深入,腐蚀与反腐蚀斗争更加尖锐的情况下,要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二、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照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一是个别干部在办案中有畏难情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务人员作案越来越隐蔽、复杂,一起案子往往要牵扯纪检监察干部很多精力才能结案,使得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对该项工作存有畏难情绪;另一方面,纪检监察工作是查办违纪违规人员的工作,工作中不免会遇到领导、朋友打招呼、说情等尴尬事情,这给纪检监察工作也带来了一定阻力;再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属“清水衙门”,同经济部门相比不仅待遇差,而且干部的晋升渠道也比较窄,导致一些干部心理不平衡。二是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还不高。个别干部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思考抓纪检监察工作的积极性;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有的甚至违规违纪。三是纪检监察队伍力量总体薄弱。当前,在一些乡镇(街道)和开发区纪(工)委书记一般是由同级党(工)委副书记兼任,由于他们分管的工作较多,难以有更多的精力顾及纪检监察工作。
三、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狠抓思想教育,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养 一是要突出教育的重点。要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时刻牢记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加强纪律观念的教育,引导干部自觉遵守办案纪律, 严守办案秘密,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维护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创新教育的形式。要打破纪检监察工作比较沉闷的局面,少搞说教,多搞活动,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比如,多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业务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赛事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到各个单位、各个层面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等活动,让干部走上前台,在教育别人的过程中教育自己。三是要确保教育的效果。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要持之以恒,经常化、常态化,不能搞一阵风。工作再苦再忙再累,也要坚持既定的学习制度,雷打不动。并且,调动或提拔干部要把平时学习的情况作为重要依据,严加考核,确保学习见到实效。
(二)加强管理培养,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能力 创新纪检监察干部管理机制,建议在纪检监察机关之间实行干部的横向交流、纵向交流,多岗位煅炼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建议进一步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在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的同时,对纪检监察干部实行资格准入制,严格资格考试考核和审批程序,严把进人关。建议开辟纪检监察干部挂职锻炼的新途径,在抓好干部在系统内的挂职锻炼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优秀年青干部到系统外进行挂职锻炼,既可以到经济发达地区锻炼管理能力,又可以到贫穷落后地区锻炼工作作风。建议加速筹建纪检监察干部学院,加大纪检监察干部专业能力的训练力度。
(三)强化制度执行,治理纪检监察干部的失范问题 首先,对所有管理约束纪检监察干部的现行有效的制度抓好贯彻落实。第二,针对干部容易犯错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特别是已暴露出来的干部管理监督上的薄弱点甚至空白点,从机制、制度等方面入手,及时补漏补缺,设置监督关口,增加监督措施。第三,严肃查处极少数纪检监察干部以权谋私、受贿、腐化堕落等问题,维护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四)健全奖惩机制,调动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奖惩机制,为纪检监察干部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从而把纪检监察干部的注意力引导到靠素质竞争、凭能力进步上来。通过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潜在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第三篇: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方直接利用外部资源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欠发达县,如何积极有效的吸引和利用外来资金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的课题。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各地招商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加快发展的压力,如何进一步准确把握时代特点,深入查找自身不足,强化招商措施,寻求发展机遇,对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一是国内外各类资金拥有者投资意愿降低,投资行为谨慎,投资趋势放缓,这无疑为我们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带来巨大困难。二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盈利预期的下降等因素,对已确定投资或已经在建的项目产生了不良影响,部分项目投资开始等待观望,有的项目因市场、资金等原因而停工,直接影响着项目开工建设的进度。三是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产品出口减弱,导致国内企业不景气,利润低廉,加上原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攀升,企业发展面临困难,国内发达地区企业资金转移,产业转型的大潮演变成为当下大量企业濒临生存困境的局面,针对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将很难取得实际效果。四是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屡创新低,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信心和愿望降低,大部分企业因此暂时搁置或放弃扩张的计划,这直接影响到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招商引资氛围不够浓厚。一是招商思想不够解放。部分干部缺乏对外开放意识,只看到了招商引资中给予投资者在用地、财政、规费等方面的优惠,没有从项目入驻后对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就业、产业拉动、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和后续贡献等方面去算大帐,算长远帐,算民生帐,算综合帐,一说招商引资便心生抵触,徘徊于要不要招商引资,可不可以不招商引资的思想状态。二是招商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干部对招商引资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抓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差,一些乡镇和部门片面认为招商引资工作只是招商、经信、工管委等部门的事,没有把招商引资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动思考和参与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热在上层、冷在下层”,“热在职能部门、冷在其他部门”的现象。三是招商方式不够完备。部分乡镇和部门主要沿用老的招商方法,对招商引资信息的收集大都是通过客户、朋友、亲戚或客商找上门来等方面获得,没有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来源渠道,存在得过且过,守株待兔的应付现象,全县上下关心招商、参与招商、服务招商的大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三)招商环境不够优化。一是招商引资硬环境不够“硬”。县主导和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或策划编制不够完善,产业招商缺乏方向性。工业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电、气,特别是用地等要素保障较差,项目供地的制约已经影响到了项目的引进、项目的建设进度和投资者的信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为旅游等三产招商项目落户带来了选址及审批的难度,招商的可进入性和承载力不容乐观。二是招商引资软环境不够优。近年来,在环境立县战略中,大力推行“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形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仍不同程度存在投资环境不够理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门利益难割舍,一些单位在执行招商优惠政策中,不是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重,而是过多考虑本部门、本单位利益;部门之间配合不够默契,各管一段,遇事相互推诿,招商合力不强;办理相关项目审批事项时,个别干部把外商当成唐僧肉,把投资商的到来当成一次捞取个人利益的机会,存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
(四)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一是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有的乡镇和部门编制包装项目随意性较大,没有从产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和自身实际去拟定项目布局规划,策划包装的项目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差,很多项目停留在概念上,对项目的资源情况、产业背景、市场前景、科 1 技含量、建设内容、效益分析等情况不够清晰,项目包装无特色、无卖点,很难吸引投资者眼球。二是招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招商引资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招商人员不仅要熟悉宏观经济形势,掌握县情、镇情、本地产业导向、行业规划、优惠政策等,还要立足自身发展之需,针对不同行业研究发达地区目标企业需求,分析客商心理,及时提供和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熟练运用谈判策略和技巧。而目前,县招商工作队伍在这些方面的建设现状与新的招商形势和任务需要之间尚有较大差距。三是部分产业部门和乡镇缺乏规范标准的招商项目册、投资指南、宣传画册或光碟等招商宣传资料,接待客商或外出招商推介无载体,难以让外地投资商对拟投资项目所在的区域及产业需求方向有一个直观具体的印象。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三种新观念。一是进一步树立外商内商都是客商的新服务观。对一切到县境内投资兴业的,不论是外商还是内商,不论是投资大的还是投资少的,都要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予以尊重、支持、保护,真正形成“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氛围。二是进一步树立招商引资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的新发展观。经济发展是发展的核心内容,而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对于县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技术,增加财政税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有效弥补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它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县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进一步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新经济价值评价观。外商来县投资主要的目的就是赚钱发财,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要树立“双赢”意识,不要患“红眼病”、鼠目寸光,只考虑自我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而影响外商企业的投资和发展。要以“你投资、我铺路”的胆量招商,以“你赚钱、我保护”的气量扶商,以“你困难、我帮助”的肚量安商,着力营造“八方悦来”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进一步增强招商吸引力,把握四个关键点。一是提高预期收益。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律。因此,要吸引投资者,最根本的是要有良好的市场预期收益,必须要具备与众不同的比较优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投资者最有吸引力的是资源和区位优势、低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因此,要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资源、交通区位、扶持政策等比较优势。二是优化服务环境。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在抓好园区、城区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软环境建设。一方面,要通过召开不同规模的投资环境说明会、项目推介会和工业形势分析会,有选择的拜访客商或邀请客商来县考察等形式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影响力,奠定长期招商的基础。另一方面,实优质服务,整治投资环境,完善月通报、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督查督办、挂点帮扶等各项制度,以实际行动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三是凸显地方优势。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战争法则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招商引资。我们要在了解对方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发挥县生态环境。在宣传自己优势的同时,还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定位目标时尽可能选择可以“藏拙”的目标市场。针对投资者千差万别,投资的需求也千差万别的实际,要通过调查分析,寻找出投资群体中未被充分满足的投资需求,或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的投资需求,根据本地的独特优势确定招商目标市场,以寻求新的招商合作机会。四是完善招商政策。进一步完善投资促进办法,综合考虑项目投资大小、投资强度、经济贡献、社会效益、企业业绩等情况,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用地、财政、规费、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真正让最优的投资促进政策与县自身的产业发展相适应,从而吸引优质企业投资,助推优势产业发展。
(三)适应开放新形势,强化五项举措。一是科学编制地方特色项目,强化产业导向。要进一步做好县城功能定位、产业规划,从战略上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加快制定各乡镇和行业的产业规划、产业导向,对于符合县产业规划或鼓励类项目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从而加大这类项目的引进力度,加快形成县产业特色的步伐,形成产业链。产业链形成和发展是最好的投资环境和招商手段。二是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提升招商工作能力。要选择好人 2 员,抓好培训,制定激励措施。首先,要做到“知己”。从投资者来说,其所关心的除了县的优惠政策、投资环境以外,还要看其拟投资企业与县产业的关联度、产品的配套程度以及物流状况等。因此,作为招商人员,应把吃透县情作为一项基本功,对本县现有的主导产业,哪些产品可以配套,哪些资源可供利用,哪些市场潜力有待挖掘,要烂熟于心,如数家珍,以便在招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发达地区的相关企业予以重点关注,有效地捕捉商机,找准对接点。其次,应力求做到“知彼”。认真了解目标地的经济发展动态、产业转移动向、经济社会状况,尤其是对当地的重点目标企业及其主导产品、发展状况、投资方向、机构设置、领导班子等情况了如指掌,甚至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爱好习惯等都要有所了解,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以利于尽快打开招商工作局面。三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招商引资方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必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形成政府推动,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招商引资机制。加强产业链招商。立足我县现有企业发展需要,大力招引与其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或通过企业自身技改扩能,以增强产业集聚能力。突出重点,主攻大项目。引进一批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大的项目,从而把产业生产的前端、后续企业引进来,形成以外引外的产业链招商。加强企业招商。要充分发挥我县企业和传统项目、传统产业优势,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吸引投资商与我县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兼并重组、强强联合,走以资本引资本,以企业引企业之路。加强中介招商。要选择专业的投资中介咨询机构,让他们按照县产业定位和发展需求,在国内外广泛寻求和组织客商来县考察投资,同时加强与发达地区商会、行业协会的联系,借力将成熟的招商项目推向国内外投资市场,为我县选择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加强亲情招商。各乡镇和部门要主动加强与长宁籍在外人员联系,组建异地商会、同乡会,利用他们的资源宣传长宁,推介长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四是落实好工作机制,兑现招商引资承诺。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绩效考核、项目实施代理、绿色通道服务、“一站式”办理、招商引资政策兑现等制度的落实。适时开展招商企业评部门、评乡镇活动,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投资商的信任。突出项目管理,狠抓跟踪落实。各乡镇和产业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切实履行招商引资工作责任,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项目洽谈、跟踪促进、协议会商等招商活动。对新签约的招商项目,要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督办,落实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全力配合,明确专人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投资服务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外商投诉受理工作的力度,及时兑现招商优惠政策,让客商亲身感受到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法制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实际行动塑造诚信招商形象。五是打造承接产业平台,创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加快推进园区硬件建设,切实增强园区产业发展“硬实力”。要广泛采取银企合作,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筹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努力推进产业集中,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不断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为入园企业土地征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项目备案、工程设计、融资担保等提供服务,保证入园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到“一站式”服务,促进园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使优化投资“软环境”产生硬效益。进一步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问责力度和考核力度,对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力且任务完成较差的乡镇和部门领导实行诫勉谈话和责任追究,形成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招商引资是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分配。它是从高成本的地方流向低成本的地方,从门槛高的地方流向门槛低的地方。通过招商引资可以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解决发展经济的最大瓶颈,即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问题。近几年来,xx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引进了一大批具有产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本县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力地推进了本县经济赶越进程。但也应该看到,xx县的招商引资工作也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与当前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各地对新一轮招商引资竞争更为激烈的情况很不相适应。特别是面临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如何进一步完善策略,把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作得最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目前我县招商引资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xx县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也得到来自投资者的认同和赞赏。但我们与上海、东莞等先进地区相比,在投资环境和招商力度上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所隐含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解放不够,大招商、大开放的意识还不是很强,“投资促进”理念不牢。一些部门和乡镇还没有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没有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招商引资上。“投资促进”是指一个地区根据其资源、投资需求、经济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吸引外资的各种手段的有机结合,主要包括旨在树立地区形象的宣传手 段,用来吸纳投资的承载手段,推动投资交易成功的运作手段,扩大再投资的市场手段,以及整个投资前、中、后期的科学服务手段等。这些年来,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方便外来投资的政策和措施,但法定性政策不足,未能形成有效的依法调整、规范投资活动的法制环境,就是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执行起来往往也不到位。部门与部门之间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互相推诿、扯皮和各自为政的现象,缺少互相信任与有机协调。上海市提出“信守诺言、言而有信”;苏州市信守“亲商、富商、安商”;昆山市以“打造阳光政府”,这些先进地区按照这些理念来建设各自理想的招商引资环境,相比之下,我县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招商引资尚无系统化的政策、规划、措施及科学的评价考核标准。对全县形象的宣传、产业优势的推介、项目的包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等没有明确的程序和方法;审批、收费的透明度不高,使得我们在组织招商引资工作时对县情把握不准,对外来投资者说不清:究竟上级的规定是啥,外地情况怎样,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实际上是糊涂招商。
(三)招商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不能共享。招商无门,如何找到客商,客商在哪里,是招商引资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现有的招商渠道大都是客户、朋友、亲戚或外商找上门来的,我们自己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来源。且各乡镇、各单位所得到的信息对外封闭,不能共享,使招商成本增加。
(四)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招商队伍。招商引资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招商人员不仅要清楚市情、县情,本地产业导向、特点、行业规划、优惠政策等,还要针对不同行业研究客商心理,分析客商心理,分析客商需求,收集相关资料,及时提供信息,且能熟练运用谈判策略、技巧。而目前我们恰恰缺乏这样一个招商群体。
二、当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应侧重做好以下几点:
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三种新观念
一是要树立外商内商都是客商的新服务观。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依靠于这里的资金聚集状况。因此,对一切到xx境内投资兴业的,不论是外商还是内商,不论是投资大的还是投资少的,都要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予以尊重、支持、保护,真正形成“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做到宁愿多谈一千,不可忽视一个。
二是要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招商引资也是硬道理”的新发展观。经济发展是发展的核心内容。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招商引资可以促进我县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先进的治理和技术、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有效地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因此,我们要咬住招商引资这个主题,把它作为发展xx经济的第一要务。
三是要树立“不看成分、看发展”,“不看性质、看贡献”和“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高低”的新的经济价值评价观。外商来我县投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赚钱发财,即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xx人要树立“双赢”意识,不要患“红眼病”,不要鼠目寸光,只考虑自我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而影响外商企业的发展,我们要营造xx人文环 境,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我们的地方环境;不要向外商敲杆、闹事而得到一点点利益,最后失去了xx信誉,失去了xx形象,失去了促进本县发展的机遇,要营造“八方悦来”的良好发展环境。
2、营造招商强“磁场”,把握四大要害点
一是市场效益要最大。通过合理资源配置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律。这就决定了企业投资商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第一选择。招商引资就是要通过一种最低成本实现最大效益的预期效应来吸引投资者。因此,xx要吸引投资者,最根本的是要有良好的市场预期效应,必须具备与众不同的比较优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投资者最有吸引力的是低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但又受到观念、人才、机制、市场规模等滞后因素的影响。因此,xx要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使xx成为投资者的首选。
二是服务环境要最佳。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除看合作者能否给他赚钱之外,再次最关心的是投资环境是否最佳。因为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环境包括区位优势,社会风气,服务环境,治安环境,市场秩序等诸多因素。xx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在抓好园区、城区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软环境建设。一方面,通过召开不同规模的投资环境说明会、项目推介会和工业形势分析会,有选择的拜访客商或邀请客商来xx考察等形式加强宣传推介,扩大xx影响力,为xx招商奠定长期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县内落实“四通”服务,整治投资环境,完善月通报、月调度、督查督办、挂点帮扶等各项制度。县级班子领导要深入一线,率先垂范,以实际 行动营造了浓厚的发展氛围。
三是地方优势要最特。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战争法则同样适用于当今的招商过程。我们要在了解对方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掘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所在,把政策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等等,一一找出来。在宣传自己优势的同时,还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定位目标时尽可能选择可以“藏拙”的目标市场。与珠江、长江三角洲等地的投资环境相比,xx的投资环境有一定差距。但事实上,投资者千差万别,投资者的需求也千差万别,一个投资区域再优越也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的投资者。我们要通过调查分析,寻找出投资群体中未被充分满足的投资需求,或是随着形势变化变得不充分的投资需求,根据本地的实际状况确定招商目标市场,以发掘新的招商机会。
四是招商政策要最优。传统的招商方法,如减免税收、降低地价等已广泛被采用,为吸引外商投资,一些地方争先恐后地推出优惠政策,尽管如此,却往往收效甚微。据一则报道显示:在调查我国西部投资环境时了解到,国内外许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并不非凡看重土地价格、税收等优惠政策,他们更关心的是投资综合环境,如法制环境、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综合配套能力等。一位瑞典客商欲在重庆投资,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的土地每亩25万多元,而城北一家开发区的土地仅要6万元,但外商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看到城北那家开发区的领导大惑不解,外商笑着说:“你们的政策比国家级开发区还优惠,这政策是谁给的?”这位领导回答“我给的。”外商摇 着头说:“你给的政策虽好,可我不敢要。”所以如何在招商策划中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制定出有创新意识的招商方案,取得出奇制胜的成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3、适应开放新形式,跟进五项强举措
一是要科学编制地方特色产业导向。要进一步做好县城功能定位、产业规划,至少从战略上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加快制定自己的产业规划、产业导向,对于符合县产业规划或鼓励类项目给予非凡优惠,从而加大这类项目的引进力度,加快形成我县产业特色的步伐,形成产业链。产业链形成和发展是最好的投资环境和招商手段,国内很多城市去东莞驻地招商,但对东莞的影响不大,原因就是东莞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经营资源配置相当完善。东莞政府官员满怀信心地讲,不怕台资离开东莞,离开了也会回来。因为企业离开了东莞,就象鱼儿离开了水。我县已初步形成了钨矿加工、轻工纺织、食品加工三大工业支柱产业,招商引资应注重这些产业下游产品生产企业的引进。
二是要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要在招商竞争中突出重围,首先必须要有一支出色的招商队伍。招商人员作为非凡商品的推销员,除具有一定金融治理、投资、国际经贸、法律及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吃透客地情况,找准对接点。首先应力求做到“知彼”,准确把握招商地的经济发展动态、企业投资方向、产业转移动向,深入了解、分析和研究招商地的经济社会状况,包括对其地缘文化、产业特色、发展环境、政策规定、社会动态、风土人情等,尤其是对当地的重点 企业及其主导产品、发展状况、机构设置、领导班子等情况了如指掌,甚至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爱好爱好等都有所了解,找准结合点和突破点,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其次,做到“知己”。从投资者来说,其所关心的除了本县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投资环境以外,还要看其在本地拟投资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成本,即产业关联度、产品的配套程度以及物流状况等。因此,作为外出招商人员,应把吃透县情作为一项基本功,对本县现有的主导产业,哪些产品可以配套,哪些资源可供利用,哪些市场潜力有待挖掘,烂熟于心,如数家珍,以便在招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发达地区的相关产业予以重点关注,有效地捕捉商机,找准对接点。
三是要继续坚持以商引商,形成“葡萄串”。要真心对待客商,真情打动客商,真诚吸引客商,真心实意地与客商交朋友,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增进与客商的感情与友谊。要通过优化对客商的服务,认认真真地帮助客商解决难题,实实在在地为落户项目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使客商真正感到在xx投资兴业顺心、舒心、安心,从而增强其投资的信心,激发其创业的激情,使他们自觉成为本县扩大对外影响的宣传员、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的解说员、以外引外形成产业集聚的招商员,实现“以商引商”、“以外引外”,努力形成葡萄串效应。
四是要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要坚持“四看”的标准,强化招商,即地方和单位的发展看招商引资成果,干部本领强弱看招商引资效果,干部工作实绩看招商引资业绩,干部的考核看招商引资成效。同时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 制。实行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县级领导挂点制,全程负责重点项目引进和实施。
五是要全身心融入投资商的“商圈”。招商工作的根本突破是要突破“商圈”。要想吸引较高层次的投资商,首先必须进入他们的“商圈”,增加与他们的接触与了解。在“珠海与世界握手”研讨会上,美国未来趋势国际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华赞先生提出要“以内观内”而不是“以外观内”,要提高招商成功率,就要突破“无形的隔墙”。他对此作了通俗的表述:“就是说我有中餐,我邀请你来吃,不是提供给你我喜欢的,而是尽可能地,我穿你的鞋,坐在你的位置,了解你大概的口味是什么,了解你的心态,思维定式,你的习惯。”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投资者的想法,学会用他们的习惯来思考问题,并以此来作出正确有效的招商策划,才能够扩大招商范围,提高招商成功率。
第五篇:新形势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 副本
对惠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几点思考
摘要: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要性。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In our countr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is increasingly acerb today, according to the land in land use structure and the layout is not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land is extensive, low rate of land utilization, the reserve less resources, shortage of land development space, the quantity of cultivated land every year, gradually reduce the problems, we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aving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And through the regulatory role of planning, plan, make full use of idle land, improve the land reserve system, do a good job in the work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o fully implement the responsibility of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make everyone aware of the need to save and intensive use of land, to adhere to the 1800000000 mu of arable land not waver.Keywords: land resources;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measures;
土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市人多地少,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业用地求需求与日俱增,严格土地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用地显得极端重要。虽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人心,但到具体的落实上还仍然存在差距,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房地产用地的结构性矛盾、工业用地的铺张浪费以及“经营城市”理念理解的偏差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观念的推进。结合我市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节约集约用地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城区、惠阳区两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常住人口321万。
1.节约集约用地的概念及内涵 我市人多地少,人均土地尤其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另外,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许多郊区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同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带来耕地的减少,这都将给城市土地以及实现我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带来很大压力,仅靠新增用地发展城市建设难度很大。因此,需要改变土地粗放的开发经营及管理模式,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由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在新形势下,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解决我市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及土地供应不足之间矛盾的基本途径,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1节约集约用地的概念
土地集约经营最早是对农业土地利用的研究,是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先提出的。所谓农业土地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示在较小的面积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经营方式。最直接研究土地合理集约度的经典理论是土地报酬递减理论。著名的剑桥学派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适用于各行业中为了生产和生活而对土地的利用,显然该规律所阐述的就是土地合理投入问题,研究的是土地的合理集约度。土地集约经营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构成不同,分为资金集约型、劳动集约型和技术集约型。
土地节约集约是相对于粗放而言的,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途径,是缓解我市目前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1.2 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
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使人们改造世界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土地的各种承载能力在投入资金技术进行改造后也会增强,这就会使得我们利用土地的效率不断提高。结合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把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理解为:以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存量土地的投入,改善土地的经营和管理,使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和土地利用的效率不断得到提高。按这一概念,用地的合理布局、结构的优化完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缺乏上述条件,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就要落空。集约利用土地的科学内涵,不是在寻找最高的土地利用强度,而是要寻找最优集约度或最佳集约度,即如何使土地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能够同时得到提高,而不是此消彼长,顾此失彼。不能单纯地为了高密度和高强度进行见缝插针地开发建设,那样就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不经济的。那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即使强度再高,也不能说是集约的。
2、集约利用土地的现实意义
我市土地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其他一般国家所能够想象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土地资源总量庞大与人均占有量不足同时存在,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在我们中国,再小的事情乘以13亿都是个很大很大的事,再大的数目除以13亿都是个很小很小的数字。”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多项规定把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政策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2.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耕地保护。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人们集约利用土地的直接动力。城市建设和保护耕地既有矛盾又互相支持,城市发展必然要占用一 定数量的耕地, 耕地又是人口生存的基本保证,是确保城市化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建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城市土地利用基本上属于粗放型的利用模式,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闲置和浪费。深入研究和挖掘现有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可以节约用地,有效地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对耕地的占用,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节省城市建设投资。
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土地投入,提高城市用地布局和人口分布的集聚程度。而集聚所产生的规模效益,是社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前提。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对城市用地的增长加以适当的控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基础设施运行费用,提高大城市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功能。城市建设应当尽量集中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以减少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提高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加强土地管理。
首先,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当地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从而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的指导方针和对策,正确引导城市土地的使用方向。其次,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土地利用的有关法律法规,推动土地管理法制化的进程。三是有助于了解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地利用的布局和利用强度,有利于土地管理部门加强低度利用土地的管理和规划部门调整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
2.4、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经济建设与土地功能的有机结合。在土地管理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如何把握好突破指标限制、布局限制和调整限制,使建设用地保障能够在经济建设方面发挥“龙头”作用,关键在于把握好 经济建设与土地功能的有机组合,抓住“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土地的聚合优化、园区功能化,使土地利用从“松散型”、“粗放型”走向“节约集约化”的管理模式,高度科学地推进土地使用的“变迁”价值。土地的经济价值的提升,凝聚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综合竞争力。
2.5、土地节约、集约有利用促进经济建设与土地再生资源的潜力提升。在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实施全方位的总体规划,不重复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策略因素。通过合理的布局,互为补合的整体优势,使土地资源的拓展、用地潜力的挖掘、可持续发展的土地配置,构成一个土地利用提升的运作体系。“土地潜力的评价”正是土地作为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再生资源主要表现有:规划科学性的体现和集约化功能的展示。
2.6、土地节约、集约有利用促进经济建设与土地市场的内在关系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土地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土地品位拉动了土地价值的提升,突出了“土地经济评价”的重要问题,由此助动了土地市场的运作。土地资源在分级、类型、结构和用途方面,往往构成了土地品位的综合指数,优质的环境带来了土地价值的再生、升级。土地经济建立在合理的土地功能配置与和谐的环保生态环境,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土地优化配置原则,有效抑制了因盲目性、随意性而造成作为失当的负面现象,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整体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3、当前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节约、高效利用土地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中,土地的供需和合理化使用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3.1、房地产用地的结构性矛盾影响土地资源的公平配置 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形势的严峻,结构性矛盾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普通百姓所需要的住宅很少,而占地面积大、容积率小、绿化率高、单套面积超大的别墅或高档住宅却在市场上屡屡出现,使得有限的土地资源为少数有钱人提供服务,不但导致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公,也使市场炒作的气氛更加浓烈。
3.2、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程度还不高,工业用地粗放利用状况仍需改善。
很明显,经营性项目用地市场化程度较高,其利用就比较集约;而目前工业用地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其利用就比较粗放。部分地区工业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率一直以来不甚理想,容积率低,一层厂房普遍存在,厂区内绿地比例偏大,单位面积投资金额不高,投资强度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3.3、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招商引资中对土地利用状况不够重视。当前全市各地都在加快经济发展,而土地作为基本保障资源在经过近几年的“大开发、大建设、大提高”之后,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大量土地被占用,建设用地的存量空间已十分有限。部分地区为片面追求招商引资目标,将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部分土地服从项目、服从外商。存在“只要招商引资进来,完成考核目标就好”的思想,并对用地单位的后续开发缺少约束,导致了一部分用地单位的投机行为,土地利用效率很低。
3.4、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制约粗放用地、鼓励节约集约用地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实施调控用地总量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缺乏严肃性,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的全程监督尚需进一步加强。对闲置浪费土地行为,习惯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光荣、粗放浪费土地可耻”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3.5、农村建房没有统一规划,布局散乱,土地利用率低。
龙门、惠东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比较分散,住房建新不拆旧,空心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另外,占用耕地建房、少批多占和“一户多宅”的现象也没有得到完全控制。此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交通、林业、水利等部门的专项规划衔接不紧密,不能很好的控制和引导用地。
3.6.节约集约用地观念不强。
一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还未能完全深入人心,原因是一些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淡薄,经常多用地、用好地,少批多用、占而不用,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等低效用地的现象存在。二是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部分企业规划宏大,但资金有限,寄希望于以地招商或者银行贷款,想借鸡下蛋,一旦招商失败,即造成土地闲置;有的企业资金链断裂,建设一半被迫停工,造成征多用少。三是土地违法现象有禁难止。尽管相关法规对土地违法行为明确了处置办法,但可操作性不强,往往是清理容易处置难。虽然在供地环节上对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进行了审查,但企业取得土地后,达不到报批时的标准,国土、规划等部门往往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监管实际上到不了位。
3.7.节约集约用地效率不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用地大幅增加。但在城市规划的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贪大求洋的趋势,忽略城市建设的实用性。尤其是在乡镇建设中,不能立足当地实际,以外延扩张为政绩,造成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浪费的严重现象。
4、思考与建议
笔者认为,在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房地产用地的结构性矛盾和工业用地还存在铺张浪费的新形势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应当遵循4个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 则、以人为本原则、技术进步原则和因地、因时制宜原则。
4.1、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突出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地尽其力、优地优生。从单独的规模控制转向规模控制与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度控制并重,重点抓好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科学确定各分区和地块用途,提出控制指标和限制条件。建议各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必须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实行产业分工和功能定位。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的衔接,力求在规划的期限、规模、区域范围、发展方向、功能指标等方面取得一致。
4.2、整合闲置、空闲与低效利用的土地。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大力推进以迁村腾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工程。目前“空心村”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地方“空心村”高达15%左右。建议各地政府应有计划地实施迁村腾地,加大对农村废弃地、工矿废弃地的整治力度,盘活乡镇七站八所、村小学等在机构改革中撤并留下的闲置土地。积极引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通过建设用地置换政策,逐步引导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挖掘建设用地潜力。对低效利用的城镇土地要进行详细规划用地,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4.3、实行“有保有压、从严从紧”的土地供应政策。从严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限制城镇、村庄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采取疏堵并举的方针,加大对农村住宅用地的管理力度;加强各类开发区(园)用地管理,对不符合规划的开发区和已经批准撤销的开发区,不得批准用地;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不得批准新建禁止类项目,从严控制限制类项目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规定,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 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建设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否则,不得批准用地。发挥政府的计划调控作用,按照保重点外资项目、重点企业技改项目、效益好就业多的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急需的社会公益性项目的“五保要求”安排用地计划指标,确保重点区域建设和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4.4、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与考评机制。建议制定如下考评内容:各级政府的主要责任、基本农田的保护、土地出让金的收缴、土地出让方式的规范、农地转用计划的使用、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以及用地项目的投资强度、产出率等。考评的重点放在县、乡两级政府。要将土地集约利用的考评机制,与各级政府耕地保护、土地市场建设的责任目标、政绩考核等结合起来实施
4.5、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根据农村税费改革的新情况,确定迁村腾地、整理土地的经费来源。建议从土地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迁村腾地农民搬迁的补偿、土地复垦的补助,以鼓励村庄集并、旧宅还耕工作。把高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探索建立建设用地指标折抵制度结合起来,努力缓解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矛盾。对旧城改造、企业搬迁、使用地下空间、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的工业用地,可适当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调整土地契税、土地有偿使用费、容积率的额度与标准,鼓励工业用地实行租赁制度。
4.6、加强研究,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要在实行正确的财税、金融、投资政策的同时,制定并实行正确的土地政策,正确的土地政策应当体现有保有压,既要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要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要加快推进改革,着眼于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反应土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抓紧研究和推进土地产权、土地价格、土地税收、土地金融改革、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要采用航空、航天遥感监测等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信 息系统等科技手段,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日常监测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和制止闲置和浪费土地的现象。要研究和探索通过产权和价格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机制。
4.7坚持多措并举,保障土地利用需求。按照“管住总量、扩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的原则,多途径挖掘土地资源,保障土地有效供给。一方面,力求扩大增量。在用好、用活计划指标的同时,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围绕“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及中心村集中”的思路,做好土地置换工作,为城市开发和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同时对新投入的建设用地一律采取招拍挂公开出让,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另一方面,注重盘活存量。全面清查,摸清底数,对闲置、抛荒的土地,按国家规定一律予以收回,缓解土地要素制约。对新批项目督促其尽快开工,重点抓好到位率,无特殊情况不再办理延期手续;对已办土地证但未开工的项目限期要求开工,在规定期限内未开工的项目,依法收回土地;对征而未用、征而少用,土地闲置超过规定期限的征收土地闲置费或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对尚不构成收回条件的闲置土地,通过整合、调剂、置换等各种手段加以盘活,深度挖掘现有土地资源潜力,做到“寸土必尽其用”。同时,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引导、鼓励企业通过平房改楼房,建造多层厂房,向空中要土地,“多增资、少增地”,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
4.8.加强执法检查,健全土地利用监管。进一步推进土地资源执法管理工作,整顿和规范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执法管理长效机制,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是着力推动执法联动。完善部门执法联动机制,持续开展用地情况执法检查,以清理闲置土地和治理违规用地为切入点,严肃查处土地出让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实效。二是不断加大执法 巡查。探索建立国土资源违法违规举报奖励和村级土地执法协查员和信息员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执法巡查,确保对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有效地预防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生。三是积极开展执法创建。扎实开展创建执法模范乡(镇)活动,抓住“按时告知”和“按期答复”两个重点,积极稳妥地处理土地信访问题,落实首问负责、责任追究和领导包案制,形成“统一领导、部门配合、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土地信访新格局,促进用地秩序不断规范。同时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矿产资源法颁布日”、“全国土地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多渠道的宣传,使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深入了解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相关理念和工作要求,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珍惜和节约每一寸土地的良好风尚,形成保护资源、合理使用集约用地的强大合力。
但存方寸土,留予子孙耕。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们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节约集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并通过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供可靠的土地保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和谐、美好、可持续发展的家园。
黄衍才
致谢词:本文是在葛守仁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到选到课题的研究和论证,再到本毕业设计的编写、修改,每一步都有葛老师的细心指导和认真的解析。在宋老师的指导下,我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老师以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了我,给我巨大的启迪,鼓舞和鞭策,并成为我人生路上值得学习的榜样。使我的知识层次又有所提高。同时感谢所有教育过我的专业老师,你们传授的专业知识是我不断成长的源泉也是完成本论文的基础。也感谢我同一组的组员和班里的同学是你们在我遇到难题 是帮我找到大量资料,解决难题。再次真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由于经验匮乏,能力有限,论文中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参考文献:
1、张 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之我见》
2、学位论文平原地区中小城镇建设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魅力中国-2011(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