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党委政府三年来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乡镇党委政府三年来工作总结
2003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住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施“三大工程”,发展“五大产业”,实现了长轩岭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坚持依法行政,通过规范政府行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社会管理,倡导文明新风,关注弱势群体,及时处置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了长轩岭镇社会的和谐进步,为进一步建设富裕长岭、和谐长岭、生态长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新的基础,为黄陂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立足于长轩岭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着眼于长轩岭镇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针对长轩岭镇经济社会发展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打基础的工作做起,从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做起,逐步探索出适应长轩岭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新路子。在经济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并认真实践了“实施三大工程,发展五大产业”的新思路;在社会发展方面,积极参与了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累了新经验;在提高行政效能方面,积极探索并认真实践了“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政府行为”的新方式;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并认真实践了干部作风建设和依法行政的新方法;在乡镇党委统筹“三个文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方面,积极探索并认真实践了“把握三条原则保发展,强化六条措施促发展”的新理念。
二、求真务实,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打折扣,坚持把政策给予农民的好处,原原本本地落实到农民身上,转化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幸福生活积极性、创造性的强大动力。以最大的决心,用约一个月的时间,在推倒重来的情况下,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在省、市、区组织的多次考核验收和检查中获得好评;举全镇之力,用近一年的时间,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推进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在市、区考核验收和多次检查中获得好评,即将迎接省级考核验收;自加压力,针对政策变化后出现的新情况,对全镇1.6万亩退耕还林进行全面自查整改,将政策的实惠,落实到退耕还林农户。与此同时,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对“两免一补”、粮食直补、扶贫开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改一建”等凡是应该给予农民的政策实惠,全部落实到相关农户和项目建设上。
三、以人为本,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珍惜机遇,努力工作,把国家支持农村社会进步的一系列工程项目做好、做实,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在道路建设方面,全镇新建并硬化了三条14公里长的旅游环线公路,硬化了31条共80余公里长的通村公路,硬化了72条共49.5公里长的通湾公路,新建了27公里长的湾内出行路。到目前为止,除区公路局列养的“鄢—竹公路”硬化工程即将动工建设外,全镇所有的主干线、通村路和部分通湾路都实现了硬化,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全镇铺设光纤80公里,新建移动通讯塔6座。到目前为止,全镇31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和宽带网,全部农户都接通过了有线电视,能够收看到30多个电视频道,部分村和农户还安装了电脑,并实现了上网;除黄门冲外,全镇所有的区域都能接收到手机信号。在水利水务设施方面,全镇脱险加固小型水库6座,新建当家塘30余口,恢复抽水机站7座,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而且还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与此同时,投资改造了两个集镇的自来水设施,在农村新建大口井40余口,资助农户开挖小型水井1100口,绝大部分农民饮上了卫生水;通过改厕1300余个,改圈1000余个,部分村湾面貌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推广“三改一建”工程项目,全镇近两千农户用上了自主、安全、洁净的沼汽新能源;通过开展和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相关10个行政村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四、找准优势,五业并举推动经济增长。以生态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合理配置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筑业、采矿业、小城镇商贸服务业,构筑具有长轩岭镇特色的产业群,强力推进经济增长。着力于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培植实力、壮大龙头,充分发挥出产业群应有的增长潜能,五大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在生态旅游业方面,相继推出了木兰天池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和木兰天池景区二期、三期开发建设项目,使木兰天池景区较之2002年试运行时期有了质的飞跃,木兰天池景区也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全省“十大景区”排名中多次名列前茅。到目前为止,官田畈800亩花卉苗木基地、龙池堰湾明清街、棉花洼湾农家
第二篇:乡镇党委政府三年来工作总结(模版)
文章标题:乡镇党委政府三年来工作总结
2003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住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施“三大工程”,发展“五大产业”,实现了长轩岭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坚持依
法行政,通过规范政府行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社会管理,倡导文明新风,关注弱势群体,及时处置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了长轩岭镇社会的和谐进步,为进一步建设富裕长岭、和谐长岭、生态长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新的基础,为黄陂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立足于长轩岭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着眼于长轩岭镇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针对长轩岭镇经济社会发展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打基础的工作做起,从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做起,逐步探索出适应长轩岭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新路子。在经济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并认真实践了“实施三大工程,发展五大产业”的新思路;在社会发展方面,积极参与了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累了新经验;在提高行政效能方面,积极探索并认真实践了“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政府行为”的新方式;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并认真实践了干部作风建设和依法行政的新方法;在乡镇党委统筹“三个文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方面,积极探索并认真实践了“把握三条原则保发展,强化六条措施促发展”的新理念。
二、求真务实,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打折扣,坚持把政策给予农民的好处,原原本本地落实到农民身上,转化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幸福生活积极性、创造性的强大动力。以最大的决心,用约一个月的时间,在推倒重来的情况下,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在省、市、区组织的多次考核验收和检查中获得好评;举全镇之力,用近一年的时间,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推进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在市、区考核验收和多次检查中获得好评,即将迎接省级考核验收;自加压力,针对政策变化后出现的新情况,对全镇1.6万亩退耕还林进行全面自查整改,将政策的实惠,落实到退耕还林农户。与此同时,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对“两免一补”、粮食直补、扶贫开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改一建”等凡是应该给予农民的政策实惠,全部落实到相关农户和项目建设上。
三、以人为本,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珍惜机遇,努力工作,把国家支持农村社会进步的一系列工程项目做好、做实,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在道路建设方面,全镇新建并硬化了三条14公里长的旅游环线公路,硬化了31条共80余公里长的通村公路,硬化了72条共49.5公里长的通湾公路,新建了27公里长的湾内出行路。到目前为止,除区公路局列养的“鄢—竹公路”硬化工程即将动工建设外,全镇所有的主干线、通村路和部分通湾路都实现了硬化,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全镇铺设光纤80公里,新建移动通讯塔6座。到目前为止,全镇31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和宽带网,全部农户都接通过了有线电视,能够收看到30多个电视频道,部分村和农户还安装了电脑,并实现了上网;除黄门冲外,全镇所有的区域都能接收到手机信号。在水利水务设施方面,全镇脱险加固小型水库6座,新建当家塘30余口,恢复抽水机站7座,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而且还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与此同时,投资改造了两个集镇的自来水设施,在农村新建大口井40余口,资助农户开挖小型水井1100口,绝大部分农民饮上了卫生水;通过改厕1300余个,改圈1000余个,部分村湾面貌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推广“三改一建”工程项目,全镇近两千农户用上了自主、安全、洁净的沼汽新能源;通过开展和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相关10个行政村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四、找准优势,五业并举推动经济增长。以生态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合理配置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筑业、采矿业、小城镇商贸服务业,构筑具有长轩岭镇特色的产业群,强力推进经济增长。着力于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培植实力、壮大龙头,充分发挥出产业群应有的增长潜能,五大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在生态旅游业方面,相继推出了木兰天池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和木兰天池景区二期、三期开发建设项目,使木兰天池景区较之2002年试运行时期有了质的飞跃,木兰天池景区也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全省“十大景区”排名中多次名列前茅。到目前为止,官田畈800亩花卉苗木基地、龙池堰湾明清街、棉花洼湾农家乐
等建设项目均已完成,木兰天池景区二期、三期开发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全镇发展“农家乐”60余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农家乐”已经成为周边群众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和致富门路,受到省、市、区的广泛推介。在特色农业方面,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业主全面提升了石门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的装备水平和系列产品开发能力,开发了20亩品种选育园、200亩种苗繁育基地和近3000亩葛根种植基地;同时,巩固板栗3.5万亩,巩固油茶近3万亩,通过动态管理,发展花卉苗木近万亩,各类林果近3000亩。在建筑业方面,通过支持企业加强管理、提升装备水平,使木兰建筑公司在改制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由三级资质一跃成为二级资质,成为一支活跃在武汉市城乡建筑业界的生力军。在采矿业方面,从保护当地生态资源出发,坚决关停了石门矿区。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证了采石行业、采沙行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强化规划意识,在全区率先完成并顺利通过了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同时,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吸引城乡居民定居长轩岭镇明清街,城镇规模稳步扩大;通过完善教育、卫生、金融等服务功能,加强市场管理,繁荣了市场流通;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一个“经营小城镇,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理念和“以市立城、以城促市”的发展格局正在快速形成。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五、保持先进性,全面加强乡镇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在谋划全局方面,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在谋划发展方面,坚持“执行政策是前提、保持稳定是条件、开拓创新是核心”的三大原则,全力落实好“招商引资借外力、改善环境增引力、壮大龙头尽全力、发展民营添活力、加强管理用真力、转变作风用狠力”等六大措施,通过实施包括自然环境美化工程、社会环境优化工程、基础设施大建设工程在内的基础工程建设,再造发展优势。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走过场,不搞形式,扎扎实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村两委会换届为契机,严格依法依规按政策办事,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争红旗”的工作部署,坚持“三为主”,搞好“三结合”,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当年就摘掉了“重点管理单位”的帽子,在今年的国家检查和省、市、区考核工作中获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与此同时,大力开展现代科技知识普及工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三年共开展科普活动10余次,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成果10余项,通过扶贫开发项目培训农村劳动力近千人次,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约300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和公众的科学素养。在社会管理方面,针对长轩岭镇地域版图广、采矿场点多、旅游人员流动量大的特点,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各种防控措施;针对转型期社会热点问题高发的特点,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指导思想,大力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积极主动介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持了长轩岭镇经济社会的基本稳定;同时,通过建立预案管理制度,着力加强应急反应机制,完善了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和肉类食品加工检疫体系建设,有效地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成功地打赢了“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乡镇党委政府三年来工作总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镇党委政府三年来工作总结。
第三篇:乡镇党委政府三年来工作总结
乡镇党委政府三年来工作总结
2003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住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施“三大工程”,发展“五大产业”,实现了长轩岭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坚持依法行政,通过规范政府行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社会管理,倡导文明新风,关注弱势群体,及时处置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了长轩岭镇社会的和谐进步,为进一步建设×××长岭、和谐长岭、生态长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新的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立足于长轩岭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着眼于长轩岭镇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针对长轩岭镇经济社会发展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打基础的工作做起,从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做起,逐步探索出适应长轩岭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新路子。在经济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并认真实践了“实施三大工程,发展五大产业”的新思路;在社会发展方面,积极参与了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累了新经验;在提高行政效能方面,积极探索并认真实践了“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政府行为”的新方式;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并认真实践了干部作风建设和依法行政的新方法;在乡镇党委统筹“三个文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方面,积极探索并认真实践了“把握三条原则保发展,强化六条措施促发展”的新理念。
二、求真务实,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打折扣,坚持把政策给予农民的好处,原原本本地落实到农民身上,转化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幸福生活积极性、创造性的强大动力。以最大的决心,用约一个月的时间,在推倒重来的情况下,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在省、市、区组织的多次考核验收和检查中获得好评;举全镇之力,用近一年的时间,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推进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在市、区考核验收和多次检查中获得好评,即将迎接省级考核验收;自加压力,针对政策变化后出现的新情况,对全镇1.xxxx亩退耕还林进行全面自查整改,将政策的实惠,落实到退耕还林农户。与此同时,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对“两免一补”、粮食直补、扶贫开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改一建”等凡是应该给予农民的政策实惠,全部落实到相关农户和项目建设上。
三、以人为本,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珍惜机遇,努力工作,把国家支持农村社会进步的一系列工程项目做好、做实,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在道路建设方面,全镇新建并硬化了三条14公里长的旅游环线公路,硬化了31条共8xxxx公里长的通村公路,硬化了72条共49.5公里长的通湾公路,新建了27公里长的湾内出行路。到目前为止,除区公路局列养的“鄢—竹公路”硬化工程即将动工建设外,全镇所有的主干线、通村路和部分通湾路都实现了硬化,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全镇铺设光纤80公里,新建移动通讯塔xxxx。到目前为止,全镇3xxxx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和宽带网,全部农户都接通过了有线电视,能够收看到3xxxx个电视频道,部分村和农户还安装了电脑,并实现了上网;除黄门冲外,全镇所有的区域都能接收到手机信号。在水利水务设施方面,全镇脱险加固小型水库xxxx,新建当家塘3xxxx口,恢复抽水机站xxxx,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而且还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与此同时,投资改造了两个集镇的自来水设施,在农村新建大口井4xxxx口,资助农户开挖小型水井1100口,绝大部分农民饮上了卫生水;通过改厕130xxxx个,改圈100xxxx个,部分村湾面貌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推广“三改一建”工程项目,全镇近两千农户用上了自主、安全、洁净的沼汽新能源;通过开展和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相关1xxxx行政村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四、找准优势,五业并举推动经济增长。以生态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合理配置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筑业、采矿业、小城镇商贸服务业,构筑具有长轩岭镇特色的产业群,强力推进经济增长。着力于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培植实力、壮大龙头,充分发挥出产业群应有的增长潜能,五大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在生态旅游业方面,相继推出了×××天池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和×××天池景区二期、三期开发建设项目,使×××天池景区较之2002年试运行时期有了质的飞跃,×××天池景区也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全省“十大景区”排名中多次名列前茅。到目前为止,官田畈80xxxx花卉苗木基地、龙池堰湾明清街、棉花洼湾农家
乐等建设项目均已完成,×××天池景区二期、三期开发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全镇发展“农家乐”6xxxx家,从业人员近200xxxx,“农家乐”已经成为周边群众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和致富门路,受到省、市、区的广泛推介。在特色农业方面,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业主全面提升了石门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的装备水平和系列产品开发能力,开发了2xxxx品种选育园、20xxxx种苗繁育基地和近300xxxx葛根种植基地;同时,巩固板栗3.xxxx亩,巩固油茶近xxxx亩,通过动态管理,发展花卉苗木近万亩,各类林果近300xxxx。在建筑业方面,通过支持企业加强管理、提升装备水平,使×××建筑公司在改制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由三级资质一跃成为二级资质,成为一支活跃在×××城乡建筑业界的生力军。在采矿业方面,从保护当地生态资源出发,坚决关停了石门矿区。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证了采石行业、采沙行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强化规划意识,在全区率先完成并顺利通过了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同时,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吸引城乡居民定居长轩岭镇明清街,城镇规模稳步扩大;通过完善教育、卫生、金融等服务功能,加强市场管理,繁荣了市场流通;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一个“经营小城镇,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理念和“以市立城、以城促市”的发展格局正在快速形成。
网-
五、保持先进性,全面加强乡镇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在谋划全局方面,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在谋划发展方面,坚持“执行政策是前提、保持稳定是条件、开拓创新是核心”的三大原则,全力落实好“招商引资借外力、改善环境增引力、壮大龙头尽全力、发展民营添活力、加强管理用真力、转变作风用狠力”等六大措施,通过实施包括自然环境美化工程、社会环境优化工程、基础设施大建设工程在内的基础工程建设,再造发展优势。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走过场,不搞形式,扎扎实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村两委会换届为契机,严格依法依规按政策办事,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争红旗”的工作部署,坚持“三为主”,搞好“三结合”,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当年就摘掉了“重点管理单位”的帽子,在今年的国家检查和省、市、区考核工作中获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与此同时,大力开展现代科技知识普及工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三年共开展科普活动1xxxx次,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成果1xxxx项,通过扶贫开发项目培训农村劳动力近千人次,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约300xxxx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和公众的科学素养。在社会管理方面,针对长轩岭镇地域版图广、采矿场点多、旅游人员流动量大的特点,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各种防控措施;针对转型期社会热点问题高发的特点,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指导思想,大力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积极主动介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持了长轩岭镇经济社会的基本稳定;同时,通过建立预案管理制度,着力加强应急反应机制,完善了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和肉类食品加工检疫体系建设,有效地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成功地打赢了“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第四篇: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总结
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总结
较好地完成了镇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党委、政府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党的建设,切实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在学习上,坚持每月一次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个人平时学习相结合制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以及对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力、执行力,增强了政治敏锐性,提高班子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在团结上,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重大问题班子集体讨论决策,自觉维护班了团结,保持了班子的高度团结和统一,增强了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勤政上,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公仆意识,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为职工和群众做出了榜样。在廉洁上,班子成员认真加强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正确对待和使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
2、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创建”六好”村支部、”三带”党建富民工程、”干群民主议事日制度”、”一事一议”、”农贷快车”、农村人才开发和村干部培训等工作,全镇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7个,会员涉及18个村,覆盖面达78%;建成岩桂、烤烟、蚕桑、蔬菜、生猪、肉牛、食用菌、优质粮、花木等农业产业示范基地9个,涌现出农村优秀人才28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社区居民低保、场镇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成效显着,场镇形象和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三是认真抓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目前全镇建企业支部1个,配齐了群团组织,党员在企业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四是狠抓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一年来共投入资金5万余元,使70%以上的村党支部有了较为规范的办公场所,保障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3、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年来,针对部分村级班子不协调,缺乏战斗等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整充实,共调整支部书记5人,村主任8人,村文书8人,村计生专干9人。调整后的村干部年龄相对较轻,文化水平相对提高,工作劲头加大,有力的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开展”双向”培养和”双百培养”工程,落实”双向”培养对象25名。认真落实《发展党员问责制》,积极探索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认真开展”做和谐使者,创时代先锋”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新时期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健全党员慰问帮扶机制,建立”党员救助基金”,对贫困党员实行一对一长期帮扶和临时困难补助相结合,把党的温暖送到了他们手中。三是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活动。全镇共有36个党支部、600多名党员参加了先教活动,确定重点整改问题36个,整改效果明显,达到了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活动目标。在先教期间,全镇党员捐款1万余元为困难党员建立救助金,为农村群众办好事实事40余件,帮扶困难学生15人,社会反响很好。
二、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良好氛围。
1、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群众和学生受教育面达90%以上。全镇上下呈现出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只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2、切实加强对外宣传。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党政机关和各村、各单位设有专兼职通讯员,开展了通讯员业务培训,对宣传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了通讯报道奖励制度,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3、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镇先后建立群众文艺宣传队伍6支,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方便和选择。组织开展庆”三八”、”五四”知识竞赛、三月法制宣传、”八一”慰问雷达站官兵、”九九”庆重阳老年文艺表演等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学习教育,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公示制。镇党委政府及班子成员认真开展述职述廉和廉政测试活动,查找在思想道德、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自查和互相帮助,以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均未发现领导干部有违规违纪行为。
2、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一年来,镇纪委共搜集到违纪线索4条,初核立案3件,结案3件,处分违纪党员3人,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3、狠抓警示教育工作。一是在全镇干部职工中认真传达贯彻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学习了《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以及《行政许可法》,增强了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和依法行政意识;二是针对镇村干部开会迟到早退现象,建立和完善了镇机关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推行机关财务”四单制”,并对领导干部的公务接待和用车进行了预算包干制;三是巩固和完善”村帐镇管”的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的管理秩序。
4、强化纪律监督。充分发挥镇纪委和党员干部以及社会群众的监督积极性,切实开展部门行风评议,有计划分地开展了对国土、信用社、计生、民政、工商、林业、教育、公安等部门的行风评议,促进了行风好转,加强了政务、厂务、村务公开,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重视社会稳定。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为载体,狠抓”平安创建”工作,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信访、司法具体实施,职能单位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在调解工作格局,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关注热点、难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与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不放松,教育与打击并重,做到法制教育到村入户,热点、难点及时疏导,营造了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3、开展普法教育。在全镇群众中开展了学法、用法、守法普法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群众法制观念和自觉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意识。近年来各刑事案件逐年减少,各种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4、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严格依法办事,切实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及时承办人大代表所提议案、建议和意见。
五、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1、加强武装工作。狠抓了武装工作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新时期民兵组织建设的新机制,在全镇民兵中开展”双争、双评”活动。
2、重视群团组织建设。在全镇团员青年中认真开展”建功、成才、创优”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双学双赛”“巾帼建功”等活动,增强了妇女的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信心,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农村广泛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专业技术协会7个,科技示范基地9个。成立了”上罗镇外出务工人员联合工会”,为困难职工办好事,实事,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
3、加强统战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坚持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人士和知识分子制度,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有关政治和经济待遇,积极为少数民族办好事实事。切实抓好政协工作,认真组织政协委员参政议政。通过努力,全面完成上罗镇〈〈文史资料〉〉的编撰工作。
六、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力促农民增收
1、优质粮油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全镇共实施优质粮食开发项目1.2万亩,优质油菜种植项目3500亩,推**稻旱育秧7800亩、优质稻7100亩,实施水稻、玉米规范化栽培1.6万亩;玉米育苗移栽9650亩,其中软盘育苗1800亩;化学除草1550亩,为全镇粮食稳产经济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村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岩桂、肉牛、仔猪、蚕桑、蔬菜、竹荪等农民增收的主要骨干项目,加快推进了特色农业镇建设进程。--岩桂生产上到2010年,全镇岩桂种植面积已达1.25万亩,超额实现了第四届镇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实施1000亩岩桂生产基地”的奋斗目标。全镇新增岩桂投产面积达5000多亩,新增岩桂经济收入800万元。认真开展了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地类、面积的调查核实和整改工作,对地类不符的300多亩退耕还林面积进行了补造;并按时完成兑现了以种植岩桂为主的12000多亩退耕还林政策补助1000多万元。
--蚕桑生产上大力推广科学养蚕,狠抓桑树资源管理,多渠道增加对蚕桑生产的投入,紧紧抓住”东桑西移”的契机,争取上级的支持在大坪村实施了蚕茧收入”百万元”村工程。并结合我镇实际,正在制定和完善《上罗镇2007--2010年”万担茧工程”规划》的实施方案。全年新栽桑352亩,新建蚕房79间,全镇养蚕户达1250户。全年共发种6695张,共育面达80%,产量3210担,产值288.5万元,单产达24.2公斤,户平收入达2308元。其中养蚕收入一万元以上户达50户。养蚕收入十万元以上村11个,五十万元村1个,大坪村今年养蚕收入达74万元,为实现养蚕收入百万元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烤烟生产上切实把烤烟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来抓,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根据我镇实际提出了”巩固老区、恢复发展新区、重振雄风树形象”发展烤烟生产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提高烤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2010年全镇完成种植烤烟面积2000亩,其中示范片4个,面积400亩,实施地膜烟种植面积600亩;建立健全了烤烟生产考核机制,与各种烟村联系村干部、烤烟辅导员、村主要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面积、产量与责任挂钩,促进烤烟发展。由于工作、科技、肥料投入到位,产量、产值均取得较好收成。全镇实现烟叶收购产量达2895担,产值106万元,比去年净争1300担,产值净争53万元,亩产收入由去年的758元增加到1038元,增幅26.9%,户平均收入由去年的3880元,增加到5056元,增幅23%。
--蔬菜生产上狠抓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努力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科学种菜技术和蔬菜深加工技术,目前,全镇共发展蔬菜大棚158个,大棚种植蔬菜达3500多亩,商品蔬菜种植面积350多亩,产值450万元。特别是穆家大棚蔬菜基地的建成的和引进业主投入资金50万元建成的媜圆食品加工企业,为我镇加快推进商品蔬菜基地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较好的示范作用。
--畜牧生产上2010年全镇实现了生猪出栏5.2万头,肉牛存栏5000头的奋斗目标,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到了3380万元,全镇的养殖业收入比重达38%以上,为全镇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3、农业企业经济实力显着增强。高度重视农业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农业附加值,通过努力全镇实现了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家,年产值达4500万元;扶持发展规模以下企业110家,年产值440万元,为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依法保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经营。二是进一步宣传免征农税政策和落实粮食直补政策。按时足额为种粮农民兑现了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在农村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严格按照奖励扶助政策要求对全镇符合奖励扶助政策条件的118人,兑现了奖励扶助资金近20万元。三是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组建并巩固了麻柳、代家、金中、河沿等村的粮食、岩桂、生猪、蚕茧、花木等7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四是加大农村人才开发和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力度,加强”五支队伍”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繁荣;着力提高农民工素质,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规模,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全镇预计实现农民劳务收入3000万元以上。由于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贯彻落实到位,有效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了特色农业镇的建设进程。
七、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显着提高
1、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增强。努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年来,争取上级投入,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治水、兴林、建园、修路、改土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一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平方公里,实施节水灌溉面积500亩,改造中低产田土950亩。二是在春耕前对全镇电力提灌26台/618千瓦和机灌134台/714.77千瓦进行全面维修,并新增提灌设备6台/36千瓦,保证了农业生产灌溉的正常需求。三是镇政府补助1.2万元,各村自筹1.7万元,受益农户投劳维修整治了全镇24处沟渠,确保了今年水稻的满栽满插,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2、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发展农村交通事业,争取上级立项资金21万元,已到位3万元,本级政府投入2万余元,群众集资10多万元,投工投劳2万多个,新修、维修整治村道、社级公路96公里,实现了全镇村村通公路和95%的社通公路,农民群众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明显。一是加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不断完善天然林保护的措施办法,认真落实森林防火的各项措施,加大查处和打击破坏林业资源的力度。二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在河沿、金中、龙洞、汉村、新联等村修建沼气池700多口,改炉改灶2500多户,通过项目实施,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三是加强场镇卫生管理,加强场镇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场镇卫生形象明显好转。四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争取创建省级优美环境镇和市级龙抱山自然生态示范区建设;并认真落实南**饮用水资源保护的各项措施,环境保护工作效果明显。五是加强国土综合整治和基本农田保护,完成新联村、二龙村土地整治项目300多亩,并在全镇大力开展了基本农田清理整治,杜绝了乱批、乱占基本农田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4、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镇政府高度重视户办工程建设,狠抓”六个一”为主的户办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即”每户基本建成一个稳定收入2000元以上的经济项目,一个蓄水120立方米以上的防旱水池,一眼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口沼气池,一条农户进出的硬化路,一个石板或水泥院坝。2010年分别在**、田家等村实施户办工程400户。同时,全镇安装程控电话已达3460门,修建沼气池累计达到765口,光纤电视入户累计达到1386户,完成农网改造6550户,完成草房改造户80户。5年来共争取农村建设项目资金200多万元。
5、教育基础不断夯实。2010年来共争取投入中小学危改资金23万元,分别对二龙、河沿一小的危房进行了改造,修建改造面积达360m2,基本消灭了中小学危房。特别是争取到台商投资100万元在**村新建了占地达4669m2,建筑面积达1200m2花园式的明德小学于9月19日投入使用,较好的改善了我镇的办学条件。
八、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顺利推进
2010年以来,全镇落实了农贸市场开发、农产品加工、大流水电站开发、竹荪深加工、汉村坝国土整治、农村电网改造、乡村公路建设等招商引资项目,项目规划投资金额达9800多万元。一是总投资3500万元的上罗镇大流水电站,引进业主大石盘电厂投资开发,现正在做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和电厂的项目申报审批工作;二是竹荪公司的深加工,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审核批准实施的《竹荪特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化项目》,现正积极争取外来投资,可望争取到6000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
九、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1、强化财政监督,确保财政支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机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确保财政支出;加大财政税收征管力度,做到了应收尽收;并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2、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金融部门开展存贷业务,推行农村”小额信贷信用工程”,保证了生产发展、商品流通、农副产品收购所需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
3、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切实搞好村帐镇管。认真开展政务、村务公开和涉农收费公示,加强农民负担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按照村帐镇管的要求,理顺了村级财务管理,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增强了村级财务管理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稳定。
十、社会政治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及时依法处理群众上访;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平**镇”、”平安村”、”平安单位”活动,完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全镇治安局势良好,社会稳定。
2、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教育”两法”,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两全”工作全面开展,认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法制教育,严格学校内部管理,狠抓学校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教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升学考试成绩获同类地区前列。
3、狠抓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镇政府把”科技强镇”作为镇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广泛开展了粮食、蚕桑、烤烟、养猪、蔬菜、养牛等生产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农户1万余人次,干部1000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村11个,示范社55个,示范户1000户。建立了优质水稻示范、高产玉米示范、肉牛养殖示范、蚕桑生产示范、岩桂生产示范、烤烟生产示范、蔬菜生产示范基地7个,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稳步推进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事业。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巩固省级先进文化镇工作,扩大光纤电视网络覆盖率,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认真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交新合医疗费26万元,参合率达到90.2%;认真开展灭蚊、灭鼠、整治不卫生死角等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加强对疾病监控、卫生防疫工作的领导,强化中心卫生院和村级医疗网点建设,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5、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镇政府将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严格目标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进”镇领导、村为主、社配合、民自治”的工作格局,把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落到了实处,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平均达到90.2%以上,手术及时率、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计划生育”三结合”等工作均较好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巩固了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镇工作成果,认真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
6、高度重视安全与防灾工作。安全重于泰山,镇政府高度重视安全与防灾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学校、渡口、矿山安全和山地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加强矿山安全、水上交通、公路运输、食品卫生、森林防火、公共场所安全和消防工作的管理,改善安全环境条件,切实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全镇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7、加强民兵、预备役、兵役和民政优抚工作。加强民兵整组和短期军事训练,充分发挥民兵在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狠抓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和民政福利事业,认真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一年来,共计发放各类民政定补、定救经费60多万元;严格按照低保政策要求,认真开展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2010年,全镇共落实城镇低保100户、144人,农村低保69户、158人,新解决农村五保户供养85人。重视”双关”工作,切实保护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社会群体的合法权益。
8、积极支持群团和老龄工作。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尽可能对群团、老龄组织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在我镇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9、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和送法下乡活动,加强法制培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科学决策,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及时承办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和意见,尽力保障人大工作经费,积极支持和配合人大开展各项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镇三个文明建设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村与村、单位与单位之间差距较大;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三是人才与经济发展矛盾仍很突出;四是还需不断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五是农业基础十分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六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支出刚性增强,新财源培植困难,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地方可用财力十分有限;七是经济结构与资源优势不相适应,未形成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农业企业,特色农业镇建设还需做好大量的工作;八是招商引资工作难度较大,小城镇建设吸纳外资的能力不强;九是农村”一事一议”工作的推进还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还十分有限,(m.depeat.com)部分山区村社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争取上级的项目支持。十是个别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责任心不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不到位,真心实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不浓。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2007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关键的一年,也是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头一年,如何积极、稳妥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政府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需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清晰工作思路,科学的奋斗目标,以务实的工作态度,紧紧围绕”城镇建设兴镇、特色农业富镇、科技创新强镇”的战略目标,认真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工作全局,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特色农业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示范镇建设,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更快地推进上罗镇三个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五篇: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总结
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总结
2010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带领全镇共产党员、各级干部和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团结拼搏,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坚持以“小城镇建设兴镇、特色农业富镇、科技强镇”的发展思路,一年来,全镇粮食总产达到13055吨,同口径增长0.7%;国内生产总值达8860万元,同口径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3050元;财政总收入预计实现300万元,年均增长12.7%;计划生育率达90.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78‰以内。较好地完成了镇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党委、政府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党的建设,切实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在学习上,坚持每月一次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个人平时学习相结合制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以及对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力、执行力,增强了政治敏锐性,提高班子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在团结上,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重大问题班子集体讨论决策,自觉维护班了团结,保持了班子的高度团结和统一,增强了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勤政上,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公仆意识,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为职工和群众做出了榜样。在廉洁上,班子成员认真加强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正确对待和使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
2、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创建“六好”村支部、“三带”党建富民工程、“干群民主议事日制度”、“一事一议”、“农贷快车”、农村人才开发和村干部培训等工作,全镇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7个,会员涉及18个村,覆盖面达78%;建成岩桂、烤烟、蚕桑、蔬菜、生猪、肉牛、食用菌、优质粮、花木等农业产业示范基地9个,涌现出农村优秀人才28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社区居民低保、场镇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成效显着,场镇形象和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三是认真抓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目前全镇建企业支部1个,配齐了群团组织,党员在企业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四是狠抓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一年来共投入资金5万余元,使70%以上的村党支部有了较为规范的办公场所,保障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3、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年来,针对部分村级班子不协调,缺乏战斗等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整充实,共调整支部书记5人,村主任8人,村文书8人,村计生专干9人。调整后的村干部年龄相对较轻,文化水平相对提高,工作劲头加大,有力的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开展“双向”培养和“双百培养”工程,落实“双向”培养对象25名。认真落实《发展党员问责制》,积极探索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认真开展“做和谐使者,创时代先锋”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新时期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健全党员慰问帮扶机制,建立“党员救助基金”,对贫困党员实行一对一长期帮扶和临时困难补助相结合,把党的温暖送到了他们手中。三是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活动。全镇共有36个党支部、600多名党员参加了先教活动,确定重点整改问题36个,整改效果明显,达到了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活动目标。在先教期间,全镇党员捐款1万余元为困难党员建立救助金,为农村群众办好事实事40余件,帮扶困难学生15人,社会反响很好。
二、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良好氛围。
1、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群众和学生受教育面达90%以上。全镇上下呈现出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只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2、切实加强对外宣传。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党政机关和各村、各单位设有专兼职通讯员,开展了通讯员业务培训,对宣传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了通讯报道奖励制度,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3、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镇先后建立群众文艺宣传队伍6支,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方便和选择。组织开展庆“三八”、“五四”知识竞赛、三月法制宣传、“八一”慰问雷达站官兵、“九九”庆重阳老年文艺表演等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学习教育,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公示制。镇党委政府及班子成员认真开展述职述廉和廉政测试活动,查找在思想道德、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自查和互相帮助,以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均未发现领导干部有违规违纪行为。
2、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一年来,镇纪委共搜集到违纪线索4条,初核立案3件,结案3件,处分违纪党员3人,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3、狠抓警示教育工作。一是在全镇干部职工中认真传达贯彻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学习了《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以及《行政许可法》,增强了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和依法行政意识;二是针对镇村干部开会迟到早退现象,建立和完善了镇机关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推行机关财务“四单制”,并对领导干部的公务接待和用车进行了预算包干制;三是巩固和完善“村帐镇管”的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的管理秩序。
4、强化纪律监督。充分发挥镇纪委和党员干部以及社会群众的监督积极性,切实开展部门行风评议,有计划分地开展了对国土、信用社、计生、民政、工商、林业、教育、公安等部门的行风评议,促进了行风好转,加强了政务、厂务、村务公开,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重视社会稳定。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为载体,狠抓“平安创建”工作,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信访、司法具体实施,职能单位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在调解工作格局,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关注热点、难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与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不放松,教育与打击并重,做到法制教育到村入户,热点、难点及时疏导,营造了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3、开展普法教育。在全镇群众中开展了学法、用法、守法普法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群众法制观念和自觉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意识。近年来各刑事案件逐年减少,各种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4、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严格依法办事,切实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及时承办人大代表所提议案、建议和意见。
五、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1、加强武装工作。狠抓了武装工作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新时期民兵组织建设的新机制,在全镇民兵中开展“双争、双评”活动。
2、重视群团组织建设。在全镇团员青年中认真开展“建功、成才、创优”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双学双赛”“巾帼建功”等活动,增强了妇女的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信心,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农村广泛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专业技术协会7个,科技示范基地9个。成立了“上罗镇外出务工人员联合工会”,为困难职工办好事,实事,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
3、加强统战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坚持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人士和知识分子制度,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有关政治和经济待遇,积极为少数民族办好事实事。切实抓好政协工作,认真组织政协委员参政议政。通过努力,全面完成上罗镇〈〈文史资料〉〉的编撰工作。
六、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力促农民增收
1、优质粮油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全镇共实施优质粮食开发项目1.2万亩,优质油菜种植项目3500亩,推**稻旱育秧7800亩、优质稻7100亩,实施水稻、玉米规范化栽培1.6万亩;玉米育苗移栽9650亩,其中:软盘育苗1800亩;化学除草1550亩,为全镇粮食稳产经济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村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岩桂、肉牛、仔猪、蚕桑、蔬菜、竹荪等农民增收的主要骨干项目,加快推进了特色农业镇建设进程。
--岩桂生产上:到2010年,全镇岩桂种植面积已达1.25万亩,超额实现了第四届镇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实施1000亩岩桂生产基地”的奋斗目标。全镇新增岩桂投产面积达5000多亩,新增岩桂经济收入800万元。认真开展了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地类、面积的调查核实和整改工作,对地类不符的300多亩退耕还林面积进行了补造;并按时完成兑现了以种植岩桂为主的12000多亩退耕还林政策补助1000多万元。
--蚕桑生产上:大力推广科学养蚕,狠抓桑树资源管理,多渠道增加对蚕桑生产的投入,紧紧抓住“东桑西移”的契机,争取上级的支持在大坪村实施了蚕茧收入“百万元”村工程。并结合我镇实际,正在制定和完善《上罗镇2007--2010年“万担茧工程”规划》的实施方案。全年新栽桑352亩,新建蚕房79间,全镇养蚕户达1250户。全年共发种6695张,共育面达80%,产量3210担,产值288.5万元,单产达24.2公斤,户平收入达2308元。其中:养蚕收入一万元以上户达50户。养蚕收入十万元以上村11个,五十万元村1个,大坪村今年养蚕收入达74万元,为实现养蚕收入百万元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烤烟生产上:切实把烤烟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来抓,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根据我镇实际提出了“巩固老区、恢复发展新区、重振雄风树形象”发展烤烟生产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提高烤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2010年全镇完成种植烤烟面积2000亩,其中示范片4个,面积400亩,实施地膜烟种植面积600亩;建立健全了烤烟生产考核机制,与各种烟村联系村干部、烤烟辅导员、村主要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面积、产量与责任挂钩,促进烤烟发展。由于工作、科技、肥料投入到位,产量、产值均取得较好收成。全镇实现烟叶收购产量达2895担,产值106万元,比去年净争1300担,产值净争53万元,亩产收入由去年的758元增加到1038元,增幅26.9%,户平均收入由去年的3880元,增加到5056元,增幅23%。
--蔬菜生产上:狠抓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努力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科学种菜技术和蔬菜深加工技术,目前,全镇共发展蔬菜大棚158个,大棚种植蔬菜达3500多亩,商品蔬菜种植面积350多亩,产值450万元。特别是穆家大棚蔬菜基地的建成的和引进业主投入资金50万元建成的媜圆食品加工企业,为我镇加快推进商品蔬菜基地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较好的示范作用。
--畜牧生产上:2010年全镇实现了生猪出栏5.2万头,肉牛存栏5000头的奋斗目标,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到了3380万元,全镇的养殖业收入比重达38%以上,为全镇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3、农业企业经济实力显着增强。高度重视农业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农业附加值,通过努力全镇实现了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家,年产值达4500万元;扶持发展规模以下企业110家,年产值440万元,为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依法保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经营。二是进一步宣传免征农税政策和落实粮食直补政策。按时足额为种粮农民兑现了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在农村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严格按照奖励扶助政策要求对全镇符合奖励扶助政策条件的118人,兑现了奖励扶助资金近20万元。三是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组建并巩固了麻柳、代家、金中、河沿等村的粮食、岩桂、生猪、蚕茧、花木等7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四是加大农村人才开发和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力度,加强“五支队伍”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繁荣;着力提高农民工素质,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规模,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全镇预计实现农民劳务收入3000万元以上。由于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贯彻落实到位,有效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了特色农业镇的建设进程。
七、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显着提高
1、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增强。努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年来,争取上级投入,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治水、兴林、建园、修路、改土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一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平方公里,实施节水灌溉面积500亩,改造中低产田土950亩。二是在春耕前对全镇电力提灌26台/618千瓦和机灌134台/714.77千瓦进行全面维修,并新增提灌设备6台/36千瓦,保证了农业生产灌溉的正常需求。三是镇政府补助1.2万元,各村自筹1.7万元,受益农户投劳维修整治了全镇24处沟渠,确保了今年水稻的满栽满插,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2、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发展农村交通事业,争取上级立项资金21万元,已到位3万元,本级政府投入2万余元,群众集资10多万元,投工投劳2万多个,新修、维修整治村道、社级公路96公里,实现了全镇村村通公路和95%的社通公路,农民群众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明显。一是加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不断完善天然林保护的措施办法,认真落实森林防火的各项措施,加大查处和打击破坏林业资源的力度。二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在河沿、金中、龙洞、汉村、新联等村修建沼气池700多口,改炉改灶2500多户,通过项目实施,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三是加强场镇卫生管理,加强场镇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场镇卫生形象明显好转。四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争取创建省级优美环境镇和市级龙抱山自然生态示范区建设;并认真落实南**饮用水资源保护的各项措施,环境保护工作效果明显。五是加强国土综合整治和基本农田保护,完成新联村、二龙村土地整治项目300多亩,并在全镇大力开展了基本农田清理整治,杜绝了乱批、乱占基本农田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4、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镇政府高度重视户办工程建设,狠抓“六个一”为主的户办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即“每户基本建成一个稳定收入2000元以上的经济项目,一个蓄水120立方米以上的防旱水池,一眼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口沼气池,一条农户进出的硬化路,一个石板或水泥院坝。2010年分别在**、田家等村实施户办工程400户。同时,全镇安装程控电话已达3460门,修建沼气池累计达到765口,光纤电视入户累计达到1386户,完成农网改造6550户,完成草房改造户80户。5年来共争取农村建设项目资金200多万元。
5、教育基础不断夯实。2010年来共争取投入中小学危改资金23万元,分别对二龙、河沿一小的危房进行了改造,修建改造面积达360m2,基本消灭了中小学危房。特别是争取到台商投资100万元在**村新建了占地达4669m2,建筑面积达1200m2花园式的明德小学于9月19日投入使用,较好的改善了我镇的办学条件。
八、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顺利推进
2010年以来,全镇落实了农贸市场开发、农产品加工、大流水电站开发、竹荪深加工、汉村坝国土整治、农村电网改造、乡村公路建设等招商引资项目,项目规划投资金额达9800多万元。一是总投资3500万元的上罗镇大流水电站,引进业主大石盘电厂投资开发,现正在做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和电厂的项目申报审批工作;二是竹荪公司的深加工,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审核批准实施的《竹荪特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化项目》,现正积极争取外来投资,可望争取到6000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
九、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1、强化财政监督,确保财政支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机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确保财政支出;加大财政税收征管力度,做到了应收尽收;并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2、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金融部门开展存贷业务,推行农村”小额信贷信用工程“,保证了生产发展、商品流通、农副产品收购所需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
3、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切实搞好村帐镇管。认真开展政务、村务公开和涉农收费公示,加强农民负担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按照村帐镇管的要求,理顺了村级财务管理,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增强了村级财务管理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稳定。
十、社会政治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及时依法处理群众上访;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平**镇“、”平安村“、”平安单位“活动,完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全镇治安局势良好,社会稳定。
2、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教育”两法“,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两全“工作全面开展,认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法制教育,严格学校内部管理,狠抓学校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教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升学考试成绩获同类地区前列。
3、狠抓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镇政府把”科技强镇“作为镇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广泛开展了粮食、蚕桑、烤烟、养猪、蔬菜、养牛等生产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农户1万余人次,干部1000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村11个,示范社55个,示范户1000户。建立了优质水稻示范、高产玉米示范、肉牛养殖示范、蚕桑生产示范、岩桂生产示范、烤烟生产示范、蔬菜生产示范基地7个,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稳步推进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事业。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巩固省级先进文化镇工作,扩大光纤电视网络覆盖率,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认真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交新合医疗费26万元,参合率达到90.2%;认真开展灭蚊、灭鼠、整治不卫生死角等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加强对疾病监控、卫生防疫工作的领导,强化中心卫生院和村级医疗网点建设,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5、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镇政府将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严格目标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进”镇领导、村为主、社配合、民自治“的工作格局,把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落到了实处,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平均达到90.2%以上,手术及时率、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计划生育”三结合“等工作均较好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巩固了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镇工作成果,认真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
6、高度重视安全与防灾工作。安全重于泰山,镇政府高度重视安全与防灾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学校、渡口、矿山安全和山地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加强矿山安全、水上交通、公路运输、食品卫生、森林防火、公共场所安全和消防工作的管理,改善安全环境条件,切实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全镇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7、加强民兵、预备役、兵役和民政优抚工作。加强民兵整组和短期军事训练,充分发挥民兵在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狠抓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和民政福利事业,认真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一年来,共计发放各类民政定补、定救经费60多万元;严格按照低保政策要求,认真开展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2010年,全镇共落实城镇低保100户、144人,农村低保69户、158人,新解决农村五保户供养85人。重视”双关“工作,切实保护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社会群体的合法权益。
8、积极支持群团和老龄工作。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尽可能对群团、老龄组织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在我镇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9、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和送法下乡活动,加强法制培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科学决策,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及时承办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和意见,尽力保障人大工作经费,积极支持和配合人大开展各项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镇三个文明建设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村与村、单位与单位之间差距较大;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三是人才与经济发展矛盾仍很突出;四是还需不断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五是农业基础十分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六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支出刚性增强,新财源培植困难,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地方可用财力十分有限;七是经济结构与资源优势不相适应,未形成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农业企业,特色农业镇建设还需做好大量的工作;八是招商引资工作难度较大,小城镇建设吸纳外资的能力不强;九是农村”一事一议“工作的推进还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还十分有限,部分山区村社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争取上级的项目支持。十是个别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责任心不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不到位,真心实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不浓。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2007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关键的一年,也是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头一年,如何积极、稳妥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政府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需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清晰工作思路,科学的奋斗目标,以务实的工作态度,紧紧围绕”城镇建设兴镇、特色农业富镇、科技创新强镇“的战略目标,认真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工作全局,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特色农业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示范镇建设,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更快地推进上罗镇三个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