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党委政府近三年工作总结
2003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移民、扶贫、发展、稳定”四大任务,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真抓实干,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3年来,共完成GDP22.87亿元,分别比上
年增长43.2、16、15;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13.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8、22.58、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17.8、13;粮食总产量16731吨,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781元、2059元、2219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30元、278元、16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平均达6000元。
一、全力破解移民难题
面对移民难题,全镇上下发扬“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牢固树立“移民为先、移民为重”的工作思想,按照“指挥前移,重心下沉,工作提速”的要求,锁定目标,制定方案,落实责任,以情促迁,和谐移民,圆满完成了各项移民任务。一是完成三峡库区和新城占地移民17265人,其中农村移民6452人,城镇移民1965人,占地移民8848人。集中外迁到上海市5个区、县、59个乡镇安置3473人,集中市内外迁梁平安置157人,完成三峡移民总投资2.9亿元,圆满完成建(构)筑物、卫生清理、林木清理、工业固体废物清理等清库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对我镇二、三期移民清库终验。二是完成云万高速公路、云开路、农民村殡仪服务中心等重点工程占地移民任务,228人的拆迁安置和补偿工作妥善落实,确保了重点工程顺利开工。三是完成居民销号补偿471户1965人,新建房屋5100平方米,共整治高切高边坡8859平方米,建立完善了移民销号补偿台帐,完成纯居民三级污水管网7栋。四是对688余名城乡移民进行了就业及致富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致富本领,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五是已实施和正在实施三坝村公路修建等14个后扶项目,较好地解决了移民的“五难”问题。
二、大力发展镇域经济
(一)因地制宜,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充分发挥城郊农村的区位优势,突出抓好生猪、蔬菜、果品、苗卉四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发展养猪大户15户,良种繁殖大户3户,目前,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有5户,500头以上的达12户,全镇养猪年创收3000多万元;在稻场、杨沙、复兴、道湾、爱国等村(居委)建立蔬菜基地1100亩,培养种植大户35户,年产蔬菜160万公斤;发展精品果园2个,在马沱、东风等村完成新栽植纽荷尔脐橙500亩,在建民村栽植晚熟桃200亩;在黄岭村、杨沙社区、东风村建立苗卉基地各200亩,共有苗卉基地13个,年销售收入500余万元。当前,我镇农村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走上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
(二)营造氛围,搞好招商引资。我们以招商引资为手段,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积极发展非公经济,重点打造商业、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近三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3个,引进资金5100万元,发展非公经济2549户,共安置下岗职工1500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800人。工业企业及民营经济增加值3.78亿元,实现利润5889万元。
(三)拓展渠道,抓好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全镇有劳动力资源5.7万人,下岗失业及待业人员2.4万,其中下岗失业人员0.7万人、待业人员1.7万人,我们通过开辟社区服务岗位、提供就业信息,帮助2100人实现了再就业,输出农村劳动力4200余人。
(四)严格管理,财政运行状况良好。在镇级财政管理工作上,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确保稳定和重点的原则,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审批制度,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了我镇财政工作的正常运转。三年来,共完成本级财政收入118.79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172.5055万元,收入总计8290.2995万元;完成本级支出8281.9202万元、上解支出9.3792万元,支出总计8291.2994万元,三年来收支品除后结余1元。三年政府机关新增固定资产970.0522万元,新增政府债务82.932万元;新增政府债权150万元;债权与债务抵消后净增债权67.068万元。
三、努力优化发展环境
(一)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在农村片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出了大量工作,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道路建设方面,整修了石云、东风、三坝等村的村级公路57公里;硬化了原云双路(新城至建民村)11公里;修建复兴场镇道路1.5公里(硬化0.8公里)。高等级公路云万高速、云开路、渝巴路在我镇境内通车里程达19公里,人民
第二篇: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总结
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总结
较好地完成了镇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党委、政府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党的建设,切实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在学习上,坚持每月一次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个人平时学习相结合制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以及对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力、执行力,增强了政治敏锐性,提高班子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在团结上,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重大问题班子集体讨论决策,自觉维护班了团结,保持了班子的高度团结和统一,增强了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勤政上,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公仆意识,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为职工和群众做出了榜样。在廉洁上,班子成员认真加强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正确对待和使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
2、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创建”六好”村支部、”三带”党建富民工程、”干群民主议事日制度”、”一事一议”、”农贷快车”、农村人才开发和村干部培训等工作,全镇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7个,会员涉及18个村,覆盖面达78%;建成岩桂、烤烟、蚕桑、蔬菜、生猪、肉牛、食用菌、优质粮、花木等农业产业示范基地9个,涌现出农村优秀人才28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社区居民低保、场镇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成效显着,场镇形象和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三是认真抓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目前全镇建企业支部1个,配齐了群团组织,党员在企业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四是狠抓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一年来共投入资金5万余元,使70%以上的村党支部有了较为规范的办公场所,保障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3、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年来,针对部分村级班子不协调,缺乏战斗等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整充实,共调整支部书记5人,村主任8人,村文书8人,村计生专干9人。调整后的村干部年龄相对较轻,文化水平相对提高,工作劲头加大,有力的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开展”双向”培养和”双百培养”工程,落实”双向”培养对象25名。认真落实《发展党员问责制》,积极探索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认真开展”做和谐使者,创时代先锋”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新时期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健全党员慰问帮扶机制,建立”党员救助基金”,对贫困党员实行一对一长期帮扶和临时困难补助相结合,把党的温暖送到了他们手中。三是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活动。全镇共有36个党支部、600多名党员参加了先教活动,确定重点整改问题36个,整改效果明显,达到了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活动目标。在先教期间,全镇党员捐款1万余元为困难党员建立救助金,为农村群众办好事实事40余件,帮扶困难学生15人,社会反响很好。
二、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良好氛围。
1、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群众和学生受教育面达90%以上。全镇上下呈现出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只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2、切实加强对外宣传。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党政机关和各村、各单位设有专兼职通讯员,开展了通讯员业务培训,对宣传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了通讯报道奖励制度,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3、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镇先后建立群众文艺宣传队伍6支,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方便和选择。组织开展庆”三八”、”五四”知识竞赛、三月法制宣传、”八一”慰问雷达站官兵、”九九”庆重阳老年文艺表演等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学习教育,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公示制。镇党委政府及班子成员认真开展述职述廉和廉政测试活动,查找在思想道德、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自查和互相帮助,以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均未发现领导干部有违规违纪行为。
2、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一年来,镇纪委共搜集到违纪线索4条,初核立案3件,结案3件,处分违纪党员3人,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3、狠抓警示教育工作。一是在全镇干部职工中认真传达贯彻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学习了《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以及《行政许可法》,增强了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和依法行政意识;二是针对镇村干部开会迟到早退现象,建立和完善了镇机关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推行机关财务”四单制”,并对领导干部的公务接待和用车进行了预算包干制;三是巩固和完善”村帐镇管”的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的管理秩序。
4、强化纪律监督。充分发挥镇纪委和党员干部以及社会群众的监督积极性,切实开展部门行风评议,有计划分地开展了对国土、信用社、计生、民政、工商、林业、教育、公安等部门的行风评议,促进了行风好转,加强了政务、厂务、村务公开,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重视社会稳定。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为载体,狠抓”平安创建”工作,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信访、司法具体实施,职能单位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在调解工作格局,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关注热点、难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与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不放松,教育与打击并重,做到法制教育到村入户,热点、难点及时疏导,营造了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3、开展普法教育。在全镇群众中开展了学法、用法、守法普法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群众法制观念和自觉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意识。近年来各刑事案件逐年减少,各种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4、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严格依法办事,切实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及时承办人大代表所提议案、建议和意见。
五、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1、加强武装工作。狠抓了武装工作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新时期民兵组织建设的新机制,在全镇民兵中开展”双争、双评”活动。
2、重视群团组织建设。在全镇团员青年中认真开展”建功、成才、创优”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双学双赛”“巾帼建功”等活动,增强了妇女的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信心,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农村广泛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专业技术协会7个,科技示范基地9个。成立了”上罗镇外出务工人员联合工会”,为困难职工办好事,实事,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
3、加强统战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坚持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人士和知识分子制度,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有关政治和经济待遇,积极为少数民族办好事实事。切实抓好政协工作,认真组织政协委员参政议政。通过努力,全面完成上罗镇〈〈文史资料〉〉的编撰工作。
六、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力促农民增收
1、优质粮油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全镇共实施优质粮食开发项目1.2万亩,优质油菜种植项目3500亩,推**稻旱育秧7800亩、优质稻7100亩,实施水稻、玉米规范化栽培1.6万亩;玉米育苗移栽9650亩,其中软盘育苗1800亩;化学除草1550亩,为全镇粮食稳产经济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村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岩桂、肉牛、仔猪、蚕桑、蔬菜、竹荪等农民增收的主要骨干项目,加快推进了特色农业镇建设进程。--岩桂生产上到2010年,全镇岩桂种植面积已达1.25万亩,超额实现了第四届镇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实施1000亩岩桂生产基地”的奋斗目标。全镇新增岩桂投产面积达5000多亩,新增岩桂经济收入800万元。认真开展了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地类、面积的调查核实和整改工作,对地类不符的300多亩退耕还林面积进行了补造;并按时完成兑现了以种植岩桂为主的12000多亩退耕还林政策补助1000多万元。
--蚕桑生产上大力推广科学养蚕,狠抓桑树资源管理,多渠道增加对蚕桑生产的投入,紧紧抓住”东桑西移”的契机,争取上级的支持在大坪村实施了蚕茧收入”百万元”村工程。并结合我镇实际,正在制定和完善《上罗镇2007--2010年”万担茧工程”规划》的实施方案。全年新栽桑352亩,新建蚕房79间,全镇养蚕户达1250户。全年共发种6695张,共育面达80%,产量3210担,产值288.5万元,单产达24.2公斤,户平收入达2308元。其中养蚕收入一万元以上户达50户。养蚕收入十万元以上村11个,五十万元村1个,大坪村今年养蚕收入达74万元,为实现养蚕收入百万元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烤烟生产上切实把烤烟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来抓,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根据我镇实际提出了”巩固老区、恢复发展新区、重振雄风树形象”发展烤烟生产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提高烤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2010年全镇完成种植烤烟面积2000亩,其中示范片4个,面积400亩,实施地膜烟种植面积600亩;建立健全了烤烟生产考核机制,与各种烟村联系村干部、烤烟辅导员、村主要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面积、产量与责任挂钩,促进烤烟发展。由于工作、科技、肥料投入到位,产量、产值均取得较好收成。全镇实现烟叶收购产量达2895担,产值106万元,比去年净争1300担,产值净争53万元,亩产收入由去年的758元增加到1038元,增幅26.9%,户平均收入由去年的3880元,增加到5056元,增幅23%。
--蔬菜生产上狠抓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努力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科学种菜技术和蔬菜深加工技术,目前,全镇共发展蔬菜大棚158个,大棚种植蔬菜达3500多亩,商品蔬菜种植面积350多亩,产值450万元。特别是穆家大棚蔬菜基地的建成的和引进业主投入资金50万元建成的媜圆食品加工企业,为我镇加快推进商品蔬菜基地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较好的示范作用。
--畜牧生产上2010年全镇实现了生猪出栏5.2万头,肉牛存栏5000头的奋斗目标,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到了3380万元,全镇的养殖业收入比重达38%以上,为全镇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3、农业企业经济实力显着增强。高度重视农业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农业附加值,通过努力全镇实现了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家,年产值达4500万元;扶持发展规模以下企业110家,年产值440万元,为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依法保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经营。二是进一步宣传免征农税政策和落实粮食直补政策。按时足额为种粮农民兑现了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在农村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严格按照奖励扶助政策要求对全镇符合奖励扶助政策条件的118人,兑现了奖励扶助资金近20万元。三是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组建并巩固了麻柳、代家、金中、河沿等村的粮食、岩桂、生猪、蚕茧、花木等7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四是加大农村人才开发和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力度,加强”五支队伍”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繁荣;着力提高农民工素质,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规模,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全镇预计实现农民劳务收入3000万元以上。由于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贯彻落实到位,有效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了特色农业镇的建设进程。
七、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显着提高
1、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增强。努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年来,争取上级投入,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治水、兴林、建园、修路、改土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一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平方公里,实施节水灌溉面积500亩,改造中低产田土950亩。二是在春耕前对全镇电力提灌26台/618千瓦和机灌134台/714.77千瓦进行全面维修,并新增提灌设备6台/36千瓦,保证了农业生产灌溉的正常需求。三是镇政府补助1.2万元,各村自筹1.7万元,受益农户投劳维修整治了全镇24处沟渠,确保了今年水稻的满栽满插,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2、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发展农村交通事业,争取上级立项资金21万元,已到位3万元,本级政府投入2万余元,群众集资10多万元,投工投劳2万多个,新修、维修整治村道、社级公路96公里,实现了全镇村村通公路和95%的社通公路,农民群众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明显。一是加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不断完善天然林保护的措施办法,认真落实森林防火的各项措施,加大查处和打击破坏林业资源的力度。二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在河沿、金中、龙洞、汉村、新联等村修建沼气池700多口,改炉改灶2500多户,通过项目实施,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三是加强场镇卫生管理,加强场镇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场镇卫生形象明显好转。四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争取创建省级优美环境镇和市级龙抱山自然生态示范区建设;并认真落实南**饮用水资源保护的各项措施,环境保护工作效果明显。五是加强国土综合整治和基本农田保护,完成新联村、二龙村土地整治项目300多亩,并在全镇大力开展了基本农田清理整治,杜绝了乱批、乱占基本农田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4、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镇政府高度重视户办工程建设,狠抓”六个一”为主的户办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即”每户基本建成一个稳定收入2000元以上的经济项目,一个蓄水120立方米以上的防旱水池,一眼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口沼气池,一条农户进出的硬化路,一个石板或水泥院坝。2010年分别在**、田家等村实施户办工程400户。同时,全镇安装程控电话已达3460门,修建沼气池累计达到765口,光纤电视入户累计达到1386户,完成农网改造6550户,完成草房改造户80户。5年来共争取农村建设项目资金200多万元。
5、教育基础不断夯实。2010年来共争取投入中小学危改资金23万元,分别对二龙、河沿一小的危房进行了改造,修建改造面积达360m2,基本消灭了中小学危房。特别是争取到台商投资100万元在**村新建了占地达4669m2,建筑面积达1200m2花园式的明德小学于9月19日投入使用,较好的改善了我镇的办学条件。
八、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顺利推进
2010年以来,全镇落实了农贸市场开发、农产品加工、大流水电站开发、竹荪深加工、汉村坝国土整治、农村电网改造、乡村公路建设等招商引资项目,项目规划投资金额达9800多万元。一是总投资3500万元的上罗镇大流水电站,引进业主大石盘电厂投资开发,现正在做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和电厂的项目申报审批工作;二是竹荪公司的深加工,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审核批准实施的《竹荪特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化项目》,现正积极争取外来投资,可望争取到6000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
九、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1、强化财政监督,确保财政支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机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确保财政支出;加大财政税收征管力度,做到了应收尽收;并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2、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金融部门开展存贷业务,推行农村”小额信贷信用工程”,保证了生产发展、商品流通、农副产品收购所需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
3、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切实搞好村帐镇管。认真开展政务、村务公开和涉农收费公示,加强农民负担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按照村帐镇管的要求,理顺了村级财务管理,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增强了村级财务管理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稳定。
十、社会政治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及时依法处理群众上访;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平**镇”、”平安村”、”平安单位”活动,完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全镇治安局势良好,社会稳定。
2、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教育”两法”,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两全”工作全面开展,认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法制教育,严格学校内部管理,狠抓学校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教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升学考试成绩获同类地区前列。
3、狠抓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镇政府把”科技强镇”作为镇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广泛开展了粮食、蚕桑、烤烟、养猪、蔬菜、养牛等生产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农户1万余人次,干部1000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村11个,示范社55个,示范户1000户。建立了优质水稻示范、高产玉米示范、肉牛养殖示范、蚕桑生产示范、岩桂生产示范、烤烟生产示范、蔬菜生产示范基地7个,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稳步推进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事业。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巩固省级先进文化镇工作,扩大光纤电视网络覆盖率,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认真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交新合医疗费26万元,参合率达到90.2%;认真开展灭蚊、灭鼠、整治不卫生死角等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加强对疾病监控、卫生防疫工作的领导,强化中心卫生院和村级医疗网点建设,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5、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镇政府将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严格目标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进”镇领导、村为主、社配合、民自治”的工作格局,把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落到了实处,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平均达到90.2%以上,手术及时率、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计划生育”三结合”等工作均较好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巩固了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镇工作成果,认真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
6、高度重视安全与防灾工作。安全重于泰山,镇政府高度重视安全与防灾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学校、渡口、矿山安全和山地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加强矿山安全、水上交通、公路运输、食品卫生、森林防火、公共场所安全和消防工作的管理,改善安全环境条件,切实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全镇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7、加强民兵、预备役、兵役和民政优抚工作。加强民兵整组和短期军事训练,充分发挥民兵在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狠抓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和民政福利事业,认真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一年来,共计发放各类民政定补、定救经费60多万元;严格按照低保政策要求,认真开展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2010年,全镇共落实城镇低保100户、144人,农村低保69户、158人,新解决农村五保户供养85人。重视”双关”工作,切实保护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社会群体的合法权益。
8、积极支持群团和老龄工作。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尽可能对群团、老龄组织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在我镇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9、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和送法下乡活动,加强法制培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科学决策,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及时承办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和意见,尽力保障人大工作经费,积极支持和配合人大开展各项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镇三个文明建设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村与村、单位与单位之间差距较大;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三是人才与经济发展矛盾仍很突出;四是还需不断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五是农业基础十分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六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支出刚性增强,新财源培植困难,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地方可用财力十分有限;七是经济结构与资源优势不相适应,未形成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农业企业,特色农业镇建设还需做好大量的工作;八是招商引资工作难度较大,小城镇建设吸纳外资的能力不强;九是农村”一事一议”工作的推进还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还十分有限,(m.depeat.com)部分山区村社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争取上级的项目支持。十是个别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责任心不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不到位,真心实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不浓。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2007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关键的一年,也是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头一年,如何积极、稳妥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政府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需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清晰工作思路,科学的奋斗目标,以务实的工作态度,紧紧围绕”城镇建设兴镇、特色农业富镇、科技创新强镇”的战略目标,认真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工作全局,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特色农业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示范镇建设,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更快地推进上罗镇三个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三篇: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总结
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总结
2010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带领全镇共产党员、各级干部和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团结拼搏,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坚持以“小城镇建设兴镇、特色农业富镇、科技强镇”的发展思路,一年来,全镇粮食总产达到13055吨,同口径增长0.7%;国内生产总值达8860万元,同口径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3050元;财政总收入预计实现300万元,年均增长12.7%;计划生育率达90.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78‰以内。较好地完成了镇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党委、政府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党的建设,切实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在学习上,坚持每月一次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个人平时学习相结合制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以及对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力、执行力,增强了政治敏锐性,提高班子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在团结上,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重大问题班子集体讨论决策,自觉维护班了团结,保持了班子的高度团结和统一,增强了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勤政上,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公仆意识,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为职工和群众做出了榜样。在廉洁上,班子成员认真加强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正确对待和使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
2、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创建“六好”村支部、“三带”党建富民工程、“干群民主议事日制度”、“一事一议”、“农贷快车”、农村人才开发和村干部培训等工作,全镇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7个,会员涉及18个村,覆盖面达78%;建成岩桂、烤烟、蚕桑、蔬菜、生猪、肉牛、食用菌、优质粮、花木等农业产业示范基地9个,涌现出农村优秀人才28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社区居民低保、场镇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成效显着,场镇形象和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三是认真抓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目前全镇建企业支部1个,配齐了群团组织,党员在企业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四是狠抓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一年来共投入资金5万余元,使70%以上的村党支部有了较为规范的办公场所,保障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3、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年来,针对部分村级班子不协调,缺乏战斗等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整充实,共调整支部书记5人,村主任8人,村文书8人,村计生专干9人。调整后的村干部年龄相对较轻,文化水平相对提高,工作劲头加大,有力的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开展“双向”培养和“双百培养”工程,落实“双向”培养对象25名。认真落实《发展党员问责制》,积极探索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认真开展“做和谐使者,创时代先锋”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新时期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健全党员慰问帮扶机制,建立“党员救助基金”,对贫困党员实行一对一长期帮扶和临时困难补助相结合,把党的温暖送到了他们手中。三是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活动。全镇共有36个党支部、600多名党员参加了先教活动,确定重点整改问题36个,整改效果明显,达到了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活动目标。在先教期间,全镇党员捐款1万余元为困难党员建立救助金,为农村群众办好事实事40余件,帮扶困难学生15人,社会反响很好。
二、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良好氛围。
1、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群众和学生受教育面达90%以上。全镇上下呈现出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只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2、切实加强对外宣传。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党政机关和各村、各单位设有专兼职通讯员,开展了通讯员业务培训,对宣传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了通讯报道奖励制度,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3、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镇先后建立群众文艺宣传队伍6支,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方便和选择。组织开展庆“三八”、“五四”知识竞赛、三月法制宣传、“八一”慰问雷达站官兵、“九九”庆重阳老年文艺表演等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学习教育,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公示制。镇党委政府及班子成员认真开展述职述廉和廉政测试活动,查找在思想道德、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自查和互相帮助,以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均未发现领导干部有违规违纪行为。
2、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一年来,镇纪委共搜集到违纪线索4条,初核立案3件,结案3件,处分违纪党员3人,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3、狠抓警示教育工作。一是在全镇干部职工中认真传达贯彻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学习了《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以及《行政许可法》,增强了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和依法行政意识;二是针对镇村干部开会迟到早退现象,建立和完善了镇机关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推行机关财务“四单制”,并对领导干部的公务接待和用车进行了预算包干制;三是巩固和完善“村帐镇管”的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的管理秩序。
4、强化纪律监督。充分发挥镇纪委和党员干部以及社会群众的监督积极性,切实开展部门行风评议,有计划分地开展了对国土、信用社、计生、民政、工商、林业、教育、公安等部门的行风评议,促进了行风好转,加强了政务、厂务、村务公开,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重视社会稳定。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为载体,狠抓“平安创建”工作,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信访、司法具体实施,职能单位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在调解工作格局,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关注热点、难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与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不放松,教育与打击并重,做到法制教育到村入户,热点、难点及时疏导,营造了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3、开展普法教育。在全镇群众中开展了学法、用法、守法普法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群众法制观念和自觉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意识。近年来各刑事案件逐年减少,各种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4、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严格依法办事,切实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及时承办人大代表所提议案、建议和意见。
五、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1、加强武装工作。狠抓了武装工作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新时期民兵组织建设的新机制,在全镇民兵中开展“双争、双评”活动。
2、重视群团组织建设。在全镇团员青年中认真开展“建功、成才、创优”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双学双赛”“巾帼建功”等活动,增强了妇女的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信心,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农村广泛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专业技术协会7个,科技示范基地9个。成立了“上罗镇外出务工人员联合工会”,为困难职工办好事,实事,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
3、加强统战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坚持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人士和知识分子制度,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有关政治和经济待遇,积极为少数民族办好事实事。切实抓好政协工作,认真组织政协委员参政议政。通过努力,全面完成上罗镇〈〈文史资料〉〉的编撰工作。
六、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力促农民增收
1、优质粮油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全镇共实施优质粮食开发项目1.2万亩,优质油菜种植项目3500亩,推**稻旱育秧7800亩、优质稻7100亩,实施水稻、玉米规范化栽培1.6万亩;玉米育苗移栽9650亩,其中:软盘育苗1800亩;化学除草1550亩,为全镇粮食稳产经济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村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岩桂、肉牛、仔猪、蚕桑、蔬菜、竹荪等农民增收的主要骨干项目,加快推进了特色农业镇建设进程。
--岩桂生产上:到2010年,全镇岩桂种植面积已达1.25万亩,超额实现了第四届镇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实施1000亩岩桂生产基地”的奋斗目标。全镇新增岩桂投产面积达5000多亩,新增岩桂经济收入800万元。认真开展了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地类、面积的调查核实和整改工作,对地类不符的300多亩退耕还林面积进行了补造;并按时完成兑现了以种植岩桂为主的12000多亩退耕还林政策补助1000多万元。
--蚕桑生产上:大力推广科学养蚕,狠抓桑树资源管理,多渠道增加对蚕桑生产的投入,紧紧抓住“东桑西移”的契机,争取上级的支持在大坪村实施了蚕茧收入“百万元”村工程。并结合我镇实际,正在制定和完善《上罗镇2007--2010年“万担茧工程”规划》的实施方案。全年新栽桑352亩,新建蚕房79间,全镇养蚕户达1250户。全年共发种6695张,共育面达80%,产量3210担,产值288.5万元,单产达24.2公斤,户平收入达2308元。其中:养蚕收入一万元以上户达50户。养蚕收入十万元以上村11个,五十万元村1个,大坪村今年养蚕收入达74万元,为实现养蚕收入百万元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烤烟生产上:切实把烤烟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来抓,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根据我镇实际提出了“巩固老区、恢复发展新区、重振雄风树形象”发展烤烟生产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提高烤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2010年全镇完成种植烤烟面积2000亩,其中示范片4个,面积400亩,实施地膜烟种植面积600亩;建立健全了烤烟生产考核机制,与各种烟村联系村干部、烤烟辅导员、村主要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面积、产量与责任挂钩,促进烤烟发展。由于工作、科技、肥料投入到位,产量、产值均取得较好收成。全镇实现烟叶收购产量达2895担,产值106万元,比去年净争1300担,产值净争53万元,亩产收入由去年的758元增加到1038元,增幅26.9%,户平均收入由去年的3880元,增加到5056元,增幅23%。
--蔬菜生产上:狠抓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努力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科学种菜技术和蔬菜深加工技术,目前,全镇共发展蔬菜大棚158个,大棚种植蔬菜达3500多亩,商品蔬菜种植面积350多亩,产值450万元。特别是穆家大棚蔬菜基地的建成的和引进业主投入资金50万元建成的媜圆食品加工企业,为我镇加快推进商品蔬菜基地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较好的示范作用。
--畜牧生产上:2010年全镇实现了生猪出栏5.2万头,肉牛存栏5000头的奋斗目标,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到了3380万元,全镇的养殖业收入比重达38%以上,为全镇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3、农业企业经济实力显着增强。高度重视农业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农业附加值,通过努力全镇实现了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家,年产值达4500万元;扶持发展规模以下企业110家,年产值440万元,为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依法保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经营。二是进一步宣传免征农税政策和落实粮食直补政策。按时足额为种粮农民兑现了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在农村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严格按照奖励扶助政策要求对全镇符合奖励扶助政策条件的118人,兑现了奖励扶助资金近20万元。三是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组建并巩固了麻柳、代家、金中、河沿等村的粮食、岩桂、生猪、蚕茧、花木等7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四是加大农村人才开发和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力度,加强“五支队伍”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繁荣;着力提高农民工素质,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规模,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全镇预计实现农民劳务收入3000万元以上。由于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贯彻落实到位,有效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了特色农业镇的建设进程。
七、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显着提高
1、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增强。努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年来,争取上级投入,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治水、兴林、建园、修路、改土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一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平方公里,实施节水灌溉面积500亩,改造中低产田土950亩。二是在春耕前对全镇电力提灌26台/618千瓦和机灌134台/714.77千瓦进行全面维修,并新增提灌设备6台/36千瓦,保证了农业生产灌溉的正常需求。三是镇政府补助1.2万元,各村自筹1.7万元,受益农户投劳维修整治了全镇24处沟渠,确保了今年水稻的满栽满插,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2、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发展农村交通事业,争取上级立项资金21万元,已到位3万元,本级政府投入2万余元,群众集资10多万元,投工投劳2万多个,新修、维修整治村道、社级公路96公里,实现了全镇村村通公路和95%的社通公路,农民群众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明显。一是加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不断完善天然林保护的措施办法,认真落实森林防火的各项措施,加大查处和打击破坏林业资源的力度。二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在河沿、金中、龙洞、汉村、新联等村修建沼气池700多口,改炉改灶2500多户,通过项目实施,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三是加强场镇卫生管理,加强场镇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场镇卫生形象明显好转。四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争取创建省级优美环境镇和市级龙抱山自然生态示范区建设;并认真落实南**饮用水资源保护的各项措施,环境保护工作效果明显。五是加强国土综合整治和基本农田保护,完成新联村、二龙村土地整治项目300多亩,并在全镇大力开展了基本农田清理整治,杜绝了乱批、乱占基本农田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4、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镇政府高度重视户办工程建设,狠抓“六个一”为主的户办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即“每户基本建成一个稳定收入2000元以上的经济项目,一个蓄水120立方米以上的防旱水池,一眼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口沼气池,一条农户进出的硬化路,一个石板或水泥院坝。2010年分别在**、田家等村实施户办工程400户。同时,全镇安装程控电话已达3460门,修建沼气池累计达到765口,光纤电视入户累计达到1386户,完成农网改造6550户,完成草房改造户80户。5年来共争取农村建设项目资金200多万元。
5、教育基础不断夯实。2010年来共争取投入中小学危改资金23万元,分别对二龙、河沿一小的危房进行了改造,修建改造面积达360m2,基本消灭了中小学危房。特别是争取到台商投资100万元在**村新建了占地达4669m2,建筑面积达1200m2花园式的明德小学于9月19日投入使用,较好的改善了我镇的办学条件。
八、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顺利推进
2010年以来,全镇落实了农贸市场开发、农产品加工、大流水电站开发、竹荪深加工、汉村坝国土整治、农村电网改造、乡村公路建设等招商引资项目,项目规划投资金额达9800多万元。一是总投资3500万元的上罗镇大流水电站,引进业主大石盘电厂投资开发,现正在做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和电厂的项目申报审批工作;二是竹荪公司的深加工,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审核批准实施的《竹荪特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化项目》,现正积极争取外来投资,可望争取到6000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
九、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1、强化财政监督,确保财政支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机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确保财政支出;加大财政税收征管力度,做到了应收尽收;并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2、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金融部门开展存贷业务,推行农村”小额信贷信用工程“,保证了生产发展、商品流通、农副产品收购所需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
3、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切实搞好村帐镇管。认真开展政务、村务公开和涉农收费公示,加强农民负担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按照村帐镇管的要求,理顺了村级财务管理,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增强了村级财务管理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稳定。
十、社会政治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及时依法处理群众上访;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平**镇“、”平安村“、”平安单位“活动,完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全镇治安局势良好,社会稳定。
2、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教育”两法“,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两全“工作全面开展,认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法制教育,严格学校内部管理,狠抓学校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教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升学考试成绩获同类地区前列。
3、狠抓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镇政府把”科技强镇“作为镇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广泛开展了粮食、蚕桑、烤烟、养猪、蔬菜、养牛等生产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农户1万余人次,干部1000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村11个,示范社55个,示范户1000户。建立了优质水稻示范、高产玉米示范、肉牛养殖示范、蚕桑生产示范、岩桂生产示范、烤烟生产示范、蔬菜生产示范基地7个,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稳步推进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事业。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巩固省级先进文化镇工作,扩大光纤电视网络覆盖率,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认真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交新合医疗费26万元,参合率达到90.2%;认真开展灭蚊、灭鼠、整治不卫生死角等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加强对疾病监控、卫生防疫工作的领导,强化中心卫生院和村级医疗网点建设,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5、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镇政府将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严格目标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进”镇领导、村为主、社配合、民自治“的工作格局,把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落到了实处,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平均达到90.2%以上,手术及时率、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计划生育”三结合“等工作均较好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巩固了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镇工作成果,认真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
6、高度重视安全与防灾工作。安全重于泰山,镇政府高度重视安全与防灾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学校、渡口、矿山安全和山地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加强矿山安全、水上交通、公路运输、食品卫生、森林防火、公共场所安全和消防工作的管理,改善安全环境条件,切实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全镇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7、加强民兵、预备役、兵役和民政优抚工作。加强民兵整组和短期军事训练,充分发挥民兵在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狠抓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和民政福利事业,认真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一年来,共计发放各类民政定补、定救经费60多万元;严格按照低保政策要求,认真开展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2010年,全镇共落实城镇低保100户、144人,农村低保69户、158人,新解决农村五保户供养85人。重视”双关“工作,切实保护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社会群体的合法权益。
8、积极支持群团和老龄工作。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尽可能对群团、老龄组织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在我镇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9、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和送法下乡活动,加强法制培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科学决策,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及时承办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和意见,尽力保障人大工作经费,积极支持和配合人大开展各项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镇三个文明建设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村与村、单位与单位之间差距较大;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三是人才与经济发展矛盾仍很突出;四是还需不断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五是农业基础十分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六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支出刚性增强,新财源培植困难,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地方可用财力十分有限;七是经济结构与资源优势不相适应,未形成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农业企业,特色农业镇建设还需做好大量的工作;八是招商引资工作难度较大,小城镇建设吸纳外资的能力不强;九是农村”一事一议“工作的推进还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还十分有限,部分山区村社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争取上级的项目支持。十是个别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责任心不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不到位,真心实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不浓。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2007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关键的一年,也是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头一年,如何积极、稳妥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政府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需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清晰工作思路,科学的奋斗目标,以务实的工作态度,紧紧围绕”城镇建设兴镇、特色农业富镇、科技创新强镇“的战略目标,认真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工作全局,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特色农业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示范镇建设,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更快地推进上罗镇三个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四篇:2005年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总结
2005年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总结
乡党委、政府
2005年,**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咬住发展、扭住经济、盯住项目”的工作导向,提出了“依托两港(黄骅港、天津港)、接轨天津、以工强乡、枣业富民”的工作思路和建设“两区四业”的工业重镇、底蕴深厚的文化古乡、和谐美丽的黄骅北大门的目标。狠抓“招商引资上项目、冬
枣产业发展、为民办实事、环境建设和社会稳定”五个重点,圆满完成了发展与稳定的任务。
——经济运行健康快速。全年预计完成财政收入1808万元,占任务的106,同比增长15.5;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3万元,占任务的108;引进内资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6万美元,分别占年任务的200和320,同比分别增长153.5和3455.6。
——项目建设再创佳绩。全年新上和续建超500万元项目16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个,超千万元项目10个。三星化工项目结束了**没有亿元项目的历史,代表黄骅市接受沧州市观摩。
——冬枣产业不断壮大。加强了原始冬枣林建设,圆满完成“2005中国·黄骅冬枣节”采摘任务,冬枣林和“聚馆冬枣”名满天下。全乡冬枣种植面积已达25000亩,农民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办了一批大事实事。维修公路12.7公里,新修公路7.6公里;完成大科牛、小刘庄农业开发工程;建设了一批新校舍,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基层组织建设和稳定工作扎实有效。突出了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两个环节,推进了平安创建活动,全年未发生一起群体访、越级上访事件和安全责任事故,全乡大局稳定、民风和谐。
——各项工作亮点频出。计生宣传工作受中宣部、国家计生委等12部委联合表彰;司法工作获省级优秀基层调委会称号;统计经济普查工作受省级表彰;冬枣节活动中成为唯一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乡镇。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盯项目,促招商,坚持以工强乡
在项目与招商策略上,我们把握了三点:一是区位招商。抓住濒临天津的区位优势,提出了以“关注天津、研究天津、借力天津、发展自己”为核心内容的“接轨天津”战略。建立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官方帮扶、民间为主”的多层次互动机制。既当配角,也当主角,从天津引投资、争项目。通过实施接轨天津战略,今年我乡有4个与天津有关的超千万元项目相继开工。二是产业招商。将化工和钢铁两大行业作为了招商合作的重中之重,以天津产业升级、转移为契机,着力引进这两个产业的规模项目,建设产业集群。成功使三星化工、津云化工等一批化工产业的大项目落户我乡,总投资达1.45亿元。三是以商招商。通过对到我乡投资的企业进行“保姆式”全程服务,营造投资洼地,让客户为我们宣传,企业为我们招商。目前,盛福玻璃、餐具加工为代表的一批超千万元大项目成为以商招商的典范,正在建设之中。
通过积极地招商引资,全乡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全年新上和续建超500万元项目共16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个,超千万元项目10个。投资1.25亿元的三星化工项目已经建成,年产值可达4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上缴税金500万元;投资1.02亿元的神农冬枣深加工项目在黄骅开发区征地60亩,正在建设之中,项目建成后,年产值1.5亿元,利税1000万元;投资6000万元的体育场开发项目已投入资金2300万元;投资5000万元的捷馨苑大酒店项目引进外资创下我乡历史纪录;北京永光明医疗电器厂黄骅分厂扩建、津云化工、餐具加工、盛福玻璃、正大彩印、荣茂油品储运等几个超千万元项目均进展顺利。一批储备项目已进入实质运作阶段,为全乡项目建设增添了发展后劲。
二、抓产业,建园区,优化发展环境
确定了“以产业促园区,以园区带产业”的发展思路,建设“隔墙采购”的经营格局。在“两区”建设上,今年对**工业城发展做了规划,投资40万元实施了“四通一平”。新修公路1000米,安装了路灯,新打深机井1眼,35KV变电站正在建设中。确立化工为工业城主导产业,企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环境面貌大为改观。李村印刷工业园成立了专门的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向上争取了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目前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有20余家企业达成了进园意向。在“四业”发展上,重新把脉会诊,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对化工行业采取了“龙头带动、产业辐射”的思路,不断延长产业链,建设产业集群;对务电路板行业采取了“技改扩建,企业裂变”的思路,突出科技创新,加速企业扩张;印刷企业较为集中,对此确定了“产业集聚,规范经营”的思路,重点建设李村印刷工业园;对五金产业则采取“技术升级,产业转型”的思路,扶持企业更新设备,提升产品档次。通过这些措施,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显现。航凌电路板厂生产的20多种型号、60多种产品应用于“神六”航天系统;正大平面变压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立项支持,处
于国际领先地位;滨海化工完成改制后,与美国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在优化环境上,树立“我做环境,您当老板”的意识,成立了乡项目服务中心,配强专业服务人员,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全年为企业协调解决用地200余亩,协调解决资金1000万元,办理各项手续40余项。组织召开了全乡所有职能部门参加的“服务招商”座谈会。出台了
内容明确的保护企业规定,政府职能不断优化,服务企业的理念逐步形成。
三、强基础,树品牌,完善冬枣产业
一是抓住枣林这个王牌,成功办好采摘节。本着“服务冬枣节、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路,在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原始冬枣林的包装宣传力度。今春对原始冬枣林广场实施了全方位的绿化、美化,绿化面积400平米。同时,补栽了路边树木,修砌了林间小路,在205国道设立了大型广告牌,包装了5棵古树,制作了“冬枣之源”系列展牌。成功迎接了“2005中国·黄骅冬枣节”采摘观光任务。整个采摘现场喜庆热烈、秩序井然。期间中央、省、市等多家媒体对原始冬枣林进行了报道,使其名扬海内外。原始林冬枣成为中南海特贡枣。由原始冬枣林采撷的冬枣接穗完成太空转基因变异实验,将培育出太空冬枣。今年原始林共接待中外游客超万人,对全乡冬枣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带动作用。二是突破规模这个瓶颈,扩大了种植面积。在抓好东聚馆、西聚馆、二科牛等一批冬枣专业村种植的同时,又新发展了乡良繁场、大科牛、西北、东北、同东等一批大方大片,新栽冬枣面积达6300亩,高接换头7.8万株,全乡冬枣面积已达25000亩,已经初步达到了规模化发展的要求。三是解决销售这个关键,实现农民增收。乡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种植大户、经销商召开了冬枣销售座谈会,畅通供求信息渠道,并对沈阳冬枣销售市场进行了考察。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建设了子牙新河十里冬枣销售长廊,引导周边冬枣种植户集聚起来卖枣,发挥了205国道人流、物流的宣传优势,冬枣展销渠道不断拓宽。据统计,今年全乡冬枣产量97万斤,产值近400万元。
四、保持党的先进性,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
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乡党委、政府始终坚信“先进性不体现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半点先进也没有”,并以此作为工作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顺利实施了农业开发项目。小刘庄和大科牛村农业开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扩建了坑塘,修建了桥涵、排灌站等基础设施,改良土壤面积7000亩,实现有效灌溉面积3400亩,年可为农民创收200余万元。二是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多方协调,完成了二科牛3300米、德庄700米、大麻1600米、二麻1000米公路建设。完成子牙新河北堤8.7公里、李杜路4公里的道路维修。建成了大科牛净化水站1处,杨官庄扬水站1座,刘庄、大牛新打深机井3眼,有效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用水问题。三是建设文明生态的乡村环境。以突出美化、绿化205沿线为重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乡共种植生态林30万株,成活率高达85。对205国道**段两侧的杂物、废弃房屋进行了彻底有效地清理,使小城镇整体形象明显改观。积极推进了文明生态村建设,东巨、三韩等第一批创建村投资20余万元,完成村庄环境治理。四是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123间,改善了办学条件;计划生育“民心工程”得到深入开展,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建立,计生宣传工作受到中宣部、国家计生委等12部委的联合表彰;积极救助弱势群体,建立了寒门学子救助基金,救助贫困户90户。原创
五、创建和谐乡镇,夯实队伍建设和稳定两个基础
加强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农村实际,对乡镇干部提出了“能想、能说、能干、能写”的“四能”要求;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平时工作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危急关头豁出来”的“三个出来”要求;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能了事”的“五事”要求。以此为目标,全力打造《机关报》、干部夜校、图书室三个学习的平台,切实提高机关干部整体素质;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改进了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服务于民的工作宗旨蔚然成风;人性化搞好农村干部管理,实行了村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和村级大事要事督导检查制度,激励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党员队伍建设中,着力解决个别支部多年不发展党员的问题,并实施了“组织员列席支部大会”制度,在支部会上发现班子矛盾,及时沟通,调处解决,将矛盾化解到萌芽之中。开展了“平安创建”活动。按照“抓关键人、办热点事、找着力点”的稳定工作思路,稳妥做好矛盾纠纷排调工作,今年全乡未出现矛盾激化及越级访、群体访事件。加大了取缔非法制售烟花爆竹的宣传攻势,强化特情举报和奖励政策,增强了群众参与打击取缔的积极性。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与各企业签定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接轨天津战略还需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以促进企业间的大联合、强联合;二是主导产业尚不突出,园区建设刚刚破题;三是**冬枣的品牌保护意识不强,措施还不到位;四是受体制和乡村财力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群众“三难”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以上问题,还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去克服解决,乡党委、政府也有信心克服困难,全力推进,完成明年的工作任务。
第五篇:乡镇党委政府选调生工作总结
乡镇党委政府选调生工作总结
乡镇党委政府选调生工作总结2007-12-07 18:45:0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乡镇党委政府选调生工作总结乡镇党委政府选调生工作总结(2)乡镇党委政府选调生工作总结时间飞逝,作为04届省委组织部的一名选调生,我来到大兴镇工作已经一年了。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和指导下,我坚定信念、努力实践;扎根基层、苦练本领;虚心学习、踏实工作,通过多岗位、多类别、多层次的锻炼,增强了服务本领,丰富了求实经验,加深了对农村工作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养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须要有坚实的政治素养、坚定的立场信念,要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能够保持清醒、向上的头脑,求真务实 的为人民服务。一年来,我认真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党性修养,力求做到自醒、自警、自励,更好的为基层农民服务。
(一)立足自身,加强理论学习一年来,在原有的基础上,我系统的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研读了“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认真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在把握实质、提高认识上苦下功夫,做到了认真记录学习心得和体会,及时向镇党委汇报思想,使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通过不断的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理论水平,保证了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全服从组织的领导和指挥。
(二)坚定信念,恪守为民之志基层锻炼是成长的必修课,只有坚定信念,扎根基层,苦练本领,才能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一年来,我认真学习基层党组织知识,深入了解镇情村情,努力实践镇党委发展乡村的理念。通过对“三农”问题的思考,对“两个率先”和市、区、镇有关政策的学习,对“机关效能革
命”活动的参与,坚定了我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开拓基层的信念。我深深的感到:只有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保持党性的坚不可摧,才能培养出过人的体能、坚毅的品格、坚定的信念,才能恪守为民之志,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与时俱进,提高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当前进行的保先教育活动,是我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的学习园地。活动开展以来,我严格按照组织的要求,认真听课记录,不断审视和评析自己,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和民情日记来向组织汇报学习效果。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思想上立党为公、为民所系,更体现在行动上执政为民、为民服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只有在实践中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塌实苦干,党性修养才会巩固才会加强。我深知:加强学习,提高素养仍将是我今后工作和生活中一
项主要内容,我会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扎根基层锻炼,努力提高工作水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镇是整个社会的缩影,通过乡镇工作可以了解和熟悉社会,掌握生活和发展的能力,只有在基层,切实了解百姓所思、所需、所为,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少出偏差、少有失误。一年来,我认真珍惜锻炼的机会,力求在工作中增强本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磨炼中增长才干。按照组织安排,我主要从事多种经营工作。在一年的实践锻炼中,我紧紧围绕全镇工作中心,以服务基层为宗旨,在实践中求思求变求发展,力争务实稳重高效的工作。尽心尽力,推广芦笋种植产业化。芦笋被誉为“百蔬之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2004年8月,在苏州创元集团的大力扶持下,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全镇22个村推广芦笋的种植,形成万亩芦笋产业基地,进而致富农民,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多元化、集约化。如同最初推广水稻和蚕桑一样,面对这一新兴的产业,广大农民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种植热不高,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困难。为此,在镇党委副书记李树玲的领导下,我加入了芦笋一线工作组,直接负责卢集、启宇、竹城、清高、农场、周马、条河七个村的芦笋推进工作。从芦笋的浸种育苗、苗田管理、大田移栽、防病治病、采收管理的一整套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哪里出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赶去“救火”。巨大的压力和责任,让我不敢丝毫懈怠。每天我都要骑车往返60多里路,扑到田头查看笋情,和笋农一起挥洒汗水,和村干部一起共商笋计,一起面对困难和挑战。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奔走于村民之间耐心发动他们种植芦笋,不是在酷日下丈量芦笋大田面积,不是在口干舌燥的向笋农讲解芦笋技术,而是在雨中和笋农一起紧急疏通沟渠,对芦笋进行全面防病治虫的打药工
作。在芦笋的生长中,茎枯病是最大的敌人,其传播感染的速度快,破坏力大,山东芦笋大面积的死亡正是由于茎枯病引起的。近来的连绵阴雨,我镇的芦笋出现了茎枯病,若不及时防治,后果不堪设想。周马村二组有三十六亩老芦笋感染茎枯病,程度非常严重,我和芦笋技术专家刘老师赶到现场便一头扎在田里,冒雨检查笋株,分析病因。我们发现二组笋田地势低洼,接临水田,原来的内外沟系早已消失,大雨导致田地排水不畅,芦笋受涝染病。于是,我们会同村干部立即挖沟排水,迅速制定农药配方,雨稍停我们就马上对芦笋涂药抹茎,终于保住了这块笋田
乡镇党委政府选调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