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1(模版)

时间:2019-05-12 16:2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1(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1(模版)》。

第一篇:当前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1(模版)

当前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 2006-1-20

去年以来,武胜县委高度重视村级党组织建设,探索实践了“一推一述一直选”村党组织书记,全面实施“五百工程”,建立健全“支部加协会”四级联动新机制,大规模培训村级党组织书记,打造农村党建综合示范带,全县村级党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在村级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村级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村党组织班子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有的农村党组织书记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思想保守、观念陈旧,面对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工作上顾虑较多,加之农村工作难度大,害怕干不好,思想上产生畏难情绪。

二是工作方法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形势。一些同志守业有余,创业不足,工作方法简单,习惯于等上级党委安排部署,工作没有新思路、新举措,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形势,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推进步伐,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政策理论和工作水平欠缺,一些同志缺少学习,甚至不学习,导致理论功底不牢,政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党组织书记领导和带头示范作用。

四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部分同志缺乏致富路子,家庭经济发展较慢,个人致富能力不强,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另一方面,已经富裕的同志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或者是不愿意带领群众致富。

五是坚持原则不够。一些同志在工作中不能坚持原则,甚至超出原则办事,特别是在征收社会抚养费上有不坚持标准,少收瞒报,还有部分同志存在挪用集体财产、利用公款吃喝等问题,在走访的近70 余名党员群众中,反映这类问题的占 37%。

六是作风不实。有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工作漂浮,作风不实,官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七是年龄和文化结构依然堪忧。2004 年村居换界后,村级班子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村党组织书记,据统计,我县 50 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有 172 人,占村党组织书记总数的 33.4%,初中文化程度的有 288 人,占总数的 55.9%,小学文化程度的还有 29 名,占总数的 5.6%。

(二)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阵地缺乏。据调查,全县目前尚有 87 个村没有活动阵地,有 103 个村活动阵地陈旧,条件简陋,设施不全,根本不能发挥村党组织活动阵地的作用。

二是活动阵地利用不够。健全规范的活动阵地应该是村级组织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但是,大部分活动阵地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连起码的党员学习制度都没有坚持好。据调查,能够合理利用的约占 30%,能够充分利用的不到 10%,活动室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三是制度不健全。有的村党组织有活动室,但制度不健全,2004 年新建的 100 个活动室 30% 的硬件设施缺乏,60% 的软件资料不健全。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主观原因:一是宗旨观念和政治观念不强。认为自己不是国家正式干部,政治前途渺茫;党纪党规对自己制约力度不大,就算出了什么问题,大不了不当村干部就是。二是官本位思想作祟。家族观念、家长观念太强,养成了家长、霸王习气,久而久之,工作方法就变得简单、作风就变得粗暴。三是廉洁自律意识差。抱着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不拿白不拿的心态,反正山高皇帝远,管不着。

客观原因:一是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物质条件,想干事却干不成,村级公益事业想做却做不好,无法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二是政治经济待遇差,对村干部没有吸引力。三是缺乏监督,群众的监督意识、参与意识不强,规章制度对村干部没有强有利的约束力。

三、思考及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就是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的问题,有人办事是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有钱办事是重要保障,有地方办事则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条件。

(一)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做到“有人办事”。解决有人办事,就必须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按照任人唯贤的原则,将那些有能力、有文化知识,热心为基层群众服务,致力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同志选为村党组织书记。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对村党组织书记经常进行廉正教育、形势教育和技能教育,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变领导干部为服务型、知识型、业务型干部。三是加大培训力度。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广泛开展党的理论、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并结合“村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加强村干部的学历教育。四是加强监督。深入开展廉正警示教育,完善定期述职述廉、定期汇报工作等制度。五是加强考核,逗硬奖惩。对照年初下达的工作任务、结合村党组织书记职责,加强年终考核奖惩力度。六是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可以通过合村并组,精简村干部职数,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探索试行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副乡镇长、副书记新举措,强化政治待遇激励功能。

(二)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真正做到“有钱办事”。解决有钱办事,必须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一是盘活集体资产,积极凑。大力推行集体所有的塘、库、堰、林场、山、果园、荒坡荒地的租赁和承包,拍卖经营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是创办经济实体,自己创。找准本村的优势产业,充分利用、盘活、整合资源,引进资金、技术、项目,走“产业富村,项目兴村、企业强村”的新路子。三是积极争取,多方扶。努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广泛联系在外务工经商的村友回乡创业,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难题。

(三)狠抓村党组织阵地建设,认真解决“有地方办事”问题。一是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的总体要求,继续采取“县上解决一点,乡镇补助一点,对口联系单位支持一点、村级自筹一点、社会各界和党员干部群众捐助一点、政策扶持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二是严格按照“四通八有”的标准,进一步提高村活动室建设水平,做到有场地、有设备、有制度、有标志、有挡案、有资料、有活动,狠抓管理和使用,切实提高利用率,确保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充分发挥利用。”

第二篇:当前师德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当前师德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摘要:教育改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广大人民教师的肩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以马关县古林箐乡中心学校为例。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努力增强改革意识,投身于师德建设实践中,成就于师德建设的伟业。我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师使命感;制订规范,明确师德内容;完善机制,加强保障监督;诚信治学,共创良好学风。本文就从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师德师风 教育改革 教师使命

一、师德问题

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一直以来备受社会的关注。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中专业知识最为高深的一个群体,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其在道德意识水平和道德行为规范上有更高、更严格的期望和要求。就目前古林箐乡中心学校的师德现状来看,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方面的。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而教师不同的理想目标在教育教学中会产生不同的动力。当前,在我国的学校虽然有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这个环境基本溶入于整个社会中。社会上有不少职业道德的严重失范现象,诸如干部队伍中的钱权交易、执法队伍中的贪赃枉法、新闻传媒的有偿新闻、医务工作者收受红包等,对教师队伍的冲击甚大。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弘扬“蜡烛精神”、做“春蚕”、当“人梯”,已不再是响亮的职业口号,更难化作工作的动力。而在有的老师看来,自己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违法乱纪,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那份工资就不错了,什么崇高理想、无私奉献、“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等等都过时了。因而,他们只重视业务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认为自己业务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大礼,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是小节,大礼不可不讲,小节则可以不拘。长此以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自然发生偏移。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才,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但在古林箐教师的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教师的职责: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教给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将来就业或是将来有一技之长;至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学校领导、德育处和辅导员 的事,与己无关。正因为有这样的观念,在古林箐中学有的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很少,也不愿意花力气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还有的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讲课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动不动就发牢骚;更有个别教师衣着不整,举止粗俗,脏话连篇,有的甚至沉湎于社会上的一些“低俗之风”而不能自拔。凡此种种,完全有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不仅损害了教师的群体形象,也毒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而“所谓敬业,是人们基于对一项工作、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和勤勉努力的行为倾向。”1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但这些被视为“国粹”的优良传统在当今学校的校园内甚至大学校园内却受到了挑战。据我对我们乡老师的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不热爱教师职业,没有职业的神圣感,不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本分和义务,在岗不出力,敷衍塞责,马虎从事,不改进教学方法,不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2由于他们的不思进取,才会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备课敷衍了事,上课照本宣科,对于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调查数据中发现:学生有高达50%上课不注意听讲,希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教学相长3的占61%,这要求老师要有自己的讲课方式,做好充分的提前准备;也有一些教师到是看好这个职业,但也不过是把教师工作当作一只“稳定”的“旱涝保收”的金饭碗而已。他们爱吃这碗饭,但又不满足,因而热衷于第二职业,常常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教学胡乱应付,而主要精力则花在别的营生上。这种精力投入上的隐性流失现象在学校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还有的教师则是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工作随意性强,自由散漫,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停课,对学校的纪律置若罔闻等等,这些都严重的违背了学校师德建设的宗旨。然而进入21世纪,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余暇时间的增加,人们评价一种职业优劣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其中经济收入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正变为愈来愈有分量的尺度。而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没有离开过“传道、授业和解惑”。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产学研”4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和“科研先导”的口号影响下,今天的许多学校,大部分已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荣,而是以学术成果的多少论英雄了。出现这种原因很简单,因为科研成果、科研经费在教

师评价中权重太大,可以说真正决定教师的奖励、升职、待遇、地位的已不再是书教得怎么样,而是所谓的科研成果多不多了。正因如此,教师们对自己的本职——“教书育人”并不那么关注,而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关注“有没有文章” “发了几篇文章”以及“发在了哪个刊物”上。虽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明文要求的,但是,只要是教师这个职业的有多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已至于形势所逼,为了评职称是鸭子也得上架。而且,即便千辛万苦炮制出大作,往往还要托人情,找门子,花钱买版面,真是苦不堪言,面子失尽。

二、师德的失范

社会大环境即知识向经济转型带来的不良影响。经济腾飞的中国,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需求对每个人都显得格外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所造成的某些领域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社会分配不公平以及多种经济成分和多元利益格局,使个人主义观念、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等等,这一切都使得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整个社会的功利倾向,使教师心浮气躁,“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5这真是当前很多教师心态的生动写照,学校在这方面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金钱物欲的上升,理想情操的失落和道德水准的下降等师德滑坡现象。而教学与科研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中心工作,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教研技能,是学校教师的一致共识,至于师德修养如何却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正因如此,对古林箐乡中心学校的教师而言,只要学历符合要求,教学过得硬,论文发得多,就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优秀的教师。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考核范畴。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重科研、轻师德轻修养的倾向,这是其一。其二,长期以来,我校的师德教育工作经常被视为政治教育,师德的“德”字常被归结为教师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其主要内容是让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而不是对师德观念、师德情感、师德理想、师德态度、师德法纪、师德作风、师德技能、师德良心、师德行为等一系列的师德规范建设工作的培养。同时,我校在师德教育的方法上,大多数也是以开会和学习有关文件的形式来代替师德教育,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形式主义,这就使很多教师对师德教育难以产生好感,也不可能重视。正

是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我校师德失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虽然我国学校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教学思路的拓展,但也给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由于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在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具体操作中常常出现不规范、不科学、不公平的现象,甚至教学努力的人得不到奖励,投机取巧的人反而得到肯定。而且,由于教育教学没有量化标准,而科研容易量化,因此科研指标在各学校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在这种抓教学默默无闻,搞科研名利双收的情势下,还有谁愿意去精心备课,用心教学,辛勤育人呢?在另一个方面,我校的教师超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据我调查的资料统计,我校的老师实际工作时间平均每天在十四个上时以上,其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国家的标准,而且工资与付出并不对等。这无疑给我校的广大老师带来了许多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现在学生不好管,一方面是我乡的独生子女的增加以及家长的期盼与关注;另一方面一些智力低下、心理异常的学生,家长根本不愿意也没条件送进特教学校,而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更是凤毛麟角。诸多因素(教育教学评价、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的压力)使我校的老师们不堪重负。然而升学压力之大是一般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家长、学生、社会、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值极高,一旦考不好,或学生在学校有什么问题和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所有的罪过就会集中到教师身上。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教师的职业声望相对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教师等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翻了身,国家对他们十分重视,注意发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他们在最初几年辉煌之后,又开始走入新的困境,传统的教师等广大知识分子以理性方式影响社会的情景,正由商业性的明星、歌星、体育明星和政治活动家取代。这种由历史的渐进发展与断裂造成的广大知识分子的失落并影响到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信心,使许多人处在苦闷彷徨之中。更重要的是我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太低,这也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声望。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余暇时间的增加,人们评价一种职业优劣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其中经济收入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正变为愈来愈有分量的尺度。总之,较低的职业声望挫伤了教师的职业情感,从而也在无形中使教师降低了对自身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孜孜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校的老师们都感觉到了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然而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是僧多粥少。因此我

校教师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曾参加学习进修的现象非常普遍。教育教学工作完全依靠以前的知识基础,普遍感到思维和精力的不适应,工作压力也就随之加大。加上现在的教材都是新教材,不再是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就能把问题讲得很清楚的,往往要借助现代的教育技术,比如说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另一原因是学校福利待遇低下。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加上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浓厚,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使得优秀教师的流失情况极为严重。同时学生择校、辍学、厌学现象严重,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使得老师从教的热情也遭受严重挫折。虽然大部分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希望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但是又觉得自己工作负担重,强度大,收入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不少教师对职业产生倦怠心理。在国际上,我国教师工资收入指数只是同档次发展中国家的1/4。不到印度的1/26,尽管近10年来,这种局面有了较大改善,教师工资收入连年增长,然而教师收入偏低的现实仍未扭转。这种收入的低下的状况,不仅让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而且还导致大量高素质人才不愿从事教育工作。所以许多年轻教师想跳槽的比率越来越高,而他们跳槽的首要原因就是收入偏低。由于做教师工资偏低,许多优秀人才宁可到企业上班,留在学校的也大多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第二、第三职业。

三、改变师德现状的对策思考

在一个总体道德水平不高的社会里,单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既不现实,也无法做到。当然,我们并非否认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但是,社会大环境没有得以不断改善,师德失范问题也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教师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是国家先进科技的发源地。学校教师在参与社会生产的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科技学术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每一个角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其思想素质修养的程度,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对整个社会风气、甚至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水准都有着明显或潜在的影响。如果说以前教师认真执教,“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良心”已无可厚非的话,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对师德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对当代我校教师来说,师德的要求也具有“先进性”: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展示人生的最高境界,还要做小学生们高尚的人格榜样,不仅要把具体的道德规范践行同最崇高 的人生追求相结合,还要引导小学生们确立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追求,达到塑造完美的人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教师的师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直接联系着整个社会。正因如此,我们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提出更高的标准,这样才能满足其“既重塑自己,又塑造他人”的崇高职业要求。

师德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第一,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第二,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将考核指标量化,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束后公开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对师德考核为优秀的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应撤销其教师资格,调离教学岗位;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宣传机制。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在宣传先进典型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人为地拔高,要实事求是地挖掘师德模范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使先进人物贴近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失范,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外,还在于教育界的内部,即,教育体制本身的影响。可以说,多年来我校的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基本上不成功的。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已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大力抓素质教育,报章杂志大力宣传新课程理念,而实际上我校却仍然按教育界的“潜规则”行事,而社会尤其是家长更是以分数和升学率论英雄。近年来素质教育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进,相反,“应试”教育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是中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结果,人们急于摆脱贫困,期望通过“新科举”这条急功近利的道路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甚至通往社会上层。教育的“社会稳定器”和“社会矛盾的缓冲器”的作用被夸大了。“应试”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素质教育却是长期的基础教育,而整个社会的浮躁、急功近利,使人们选择了“应试”教育的道路。正因为社会上“应试”教育的倾向,严重地影响了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少教师得了抑郁症和焦虑症。由于心理上的扭曲,影响到日常的教育行为。如有的教师往往将自己心中的抑郁和焦虑化作一腔怒火撒向

学生,于是出现了体罚、殴打、讽刺、侮辱学生等等有违师德的行为,师生关系严重恶化。另外,如我校的家教、补课为何屡禁不止?恐怕不能全怪学校和老师,体制问题难辞其咎。„„然而市场经济的道德观是建立在对人性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吕氏春秋 情欲》),“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吕氏春秋 功名》),人性如此!市场经济承认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合法权益,完全符合人的本性。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近代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经济出现不过二、三百年,但是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却超过了过去几千年,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承认个人利益,是讲道德的前提。我们提倡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但我们不能要求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实行阳光工资(严格说来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阳光工资)以来,似乎又回到吃大锅饭的年代,干多干少一个样,多干的拿不到津贴,做得好的拿不到奖励,班主任的工作付出与班主任津贴严重失调,无形中打击了我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样的现实中去大谈什么师德,那是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教育腐败要严厉惩治,但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和措施也要跟上。教师的社会地位,从理论上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际上属于弱势群体,他们需要严格要求,但更需要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更多一些各界的关注、关心、支持和帮助。当前,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和关注度很高,但对教师的实质性关心帮助却很少。教师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很大,但工作却与待遇不成正比。而这些因素是造成师德失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虽然在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从那个时候起,“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就成了广大教师梦寐以求的一个理想。在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这个目标被再次重申为“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如何实施?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义务教育实行经费保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这意味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像保障公务员待遇那样保障教师的待遇,而法律同时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也就是说,在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提供的保障方面,教师和公务员再也不能有高下之分、先后之别。这样,“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说法,以及让教师工资

亦步亦趋地向公务员看齐的做法,就显得不合时宜、不合情理法理,甚而有人为给教师施加“歧视性待遇”之嫌了。正确的做法是,将“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改为“教师工资纳入公务员工资序列,与公务员工资实行统一保障”;或者进而像法国、德国、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一样,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纳入公务员范畴。总之使教师的工资待遇具有与公务员同等的刚性保障,而再也不用以“不低于公务员”为限,不必看“公务员标准”的“脸色”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待遇弱势和权利贫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像报考公务员那样参与教师职位的角逐;才能如温家宝总理所愿,“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真正造就一大批“一辈子献身教育、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让学生永久铭记”的教师和教育家,“让尊师爱生的传统美德在全国城乡蔚然成风”。

在当今时代,中华民族的振兴有赖于教育的振兴,教育的振兴取决于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重任又历史地落到广大人民教师的肩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对每位教师提出了如何有效开展工作的崭新课题。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努力增强改革意识,投身于师德建设实践中,成就于师德建设的伟业。时时刻刻加强政治思想的学习,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一根弦。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格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德要求,结合教师的实际,我们提出师德教育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对涌现出来的师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大力予以宣传、表彰;对品德有缺陷的教职工,要加强教育、帮助,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愿师德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愿教师真正成为天下更令人崇敬、向往的神圣职业!我们可以断言,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必然也随之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也会相应地改变,得到根本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赵福庆,素质教育实施策略[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2]胡永萍.学校心理学健康教育[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3]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章致政。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J].教书育人,2004.[5]高兆明.从价值论看效率与公平[J].哲学研究,1996,(10).[6]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7]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研究中心编著.2007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分析报告[C].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贾晓波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的压力与挫折[M].中国和平出版社.[9]万福,于建福主编,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M].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10]张行涛,郭东岐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1]傅道春主编.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周俊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J].甘肃理论学刊,2006,7(4).[13]陈会昌.竞争社会文化透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刘芬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15]当代教育研究[J].2008,(01).[16] ][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注释: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出自《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 互相取长补短 4 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根本上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5 出自《墨子亲士》第43页。中山大学出版社。6 引用http://tieba.baidu.com/f?kz=408134922 网站时间:2010年4月6日。

第三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实力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着大量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而在现代企业运转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同时,党组织的运转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并在另一方面对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文章主要对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常见问题及优化对策进行分析探究。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党建工作在各行各业的运转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将群众进行团结与组织,并对中央所制定的政策方针进行充分的贯彻落实,进而加强党与人民之间的联系。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能够将党的形象向人民群众进行直观展现,逐渐夯实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与基础;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还可以借助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提高党组织内部凝聚力与战斗力,并由此而提高党对人民群众的服务能力,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二、现代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主动谋划方面的工作

当前相关人员大多采用传统经验与模式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等理念的出现,传统工作理念与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再加上相关人员自身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无法进行主动谋划等工作,极大地影响着上级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基层党组织无法有效发挥自身职能

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基层党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对相关人员日常工作过程缺乏事实有效的监管,导致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将自己与普通群众看齐,当遇到某些困难与问题时产生退缩心理,极大地影响着相关工作的有效进展,并由此导致基层党组织无法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三)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自身思想观念较为传统,对该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且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无法做到明确认知,同时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极大地影响着基层党组织正常的运转与发展。

(四)党建工作的推进水平较低

在现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建设水平的提高,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加强宣传工作的开展,以此来促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与了解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与工作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过于注重实际工作的完成,对宣传推广方面缺乏重视,由此导致人们对党建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此外,由于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务工作存在轻视现象,缺乏与有关部门之间的联合,这影响到现代党建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相关人员对党建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

为了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党建工作,以此为基础采取合理措施推进党建工作,避免工作失误等问题的出现。由于其自身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充分完成工作任务,增加了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出现的概率。

(二)党建工作缺乏有效的培训学习

由于部分党员干部自身年龄较大,对新鲜事物、思想及技术等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掌握,由此导致学习培训工作的质量较低,这极大地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并在另一方面影响着党建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三)党建工作缺乏明确定位

党建工作定位的明确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相关人员在日常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眼前工作,各个环节的分工较为混乱,无法有效保障党建工作的水平。同时,在落实上级政策与方针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仅仅走个流程,导致部分政策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地位,进而对党建工作的进步与发展造成阻碍。

(四)上级部门的帮扶督导工作不足

在现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上级部门的帮扶督导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可以借助上级部门对基层党组织的审查与考核,以此来确保上级政策能够充分得到贯彻落实。由于现代基层党组织的数量过多,上级部门无法面面俱到,导致部分党组织内部存在大量缺陷与不足,极大地影响着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并由此而影响到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

传统观念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建设的水平与效率,相關单位及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加强现代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引进外界先进理念与工作模式,遵循党与群众为一家的理念,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意识,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水平。

(二)加强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党中央制定方针等待落实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基础关键的作用,影响着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加强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以此来促进党员干部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的作用,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三)加强群众服务载体的创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党建服务工作的需求标准在逐渐提高,并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关人员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现代化工具,拓展党建工作的覆盖范围,建立起更加先进专业的党建服务团队,促使党建人员及党员干部能够与群众联系更密切,以此来推动我国党建工作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四)建设高素质党员团队

为了加强现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加强现代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学习,以此来为党建工作人员进行全面、专业、系统化的培训,强化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技术能力;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引进外界优质党务人才,进而创建出一支高素质党员团队,保障党建等工作的水平。

(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相关企业或单位需要加强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促使更多的党建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强化自身的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与道路,并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保障自身廉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更多的人参与到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来,推动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加强基层组组织建设管理机制的完善

在现代相关企业或单位日常运转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度,并结合单位内部现有的管理制度,来创建出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规范党建工作人员行为,避免某些不必要问题的出现,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运转进行,促使基层党组织向着正常化、制度化及规范化等方向发展。

(七)加强上级部门对基层党组织帮扶力度

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完善,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借助上级部门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应帮扶。为了确保帮扶的水平,上级部门首先需要加强计划指导,将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研究探讨,并督促各部门辅助。上级部门需要遴选一些特定人员作为责任人,传达上级部门所发出的指令与精神,对党组织整体及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确保党组织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转。最后,上级部门需要优化创新相应的帮扶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自身实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避免党组织自身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运转的过程中,党的基层组织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因此,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加强现代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学习,引进外界先进理念与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确保党中央所制定的发展政策与方针都能够得到贯彻落实,进而推动我国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关于对滨州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 中共滨州市委组织部研究室课题组

------------------

文章类型:理论研究 文章加入时间:2002年5月16日21:32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党,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到底是什么状况,以“三个代表”为尺子加以衡量,有哪些基本经验,存在哪些差距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市委组织部于4月19日至26日,派出三个调查组,到6个县区、19个乡镇、20多个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加快发展与保持稳定、追求民主权力与维护宗族利益、要求提供服务与不愿履行义务等,改革、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重大的理论课题和现实的严峻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任务。

1、对农村基层班子建设提出了新挑战。①广大干部群众对基层班子建设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富民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为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施展个人才能提供了广阔天地。前些年,个别村民办起了私营企业,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成为农村的“大款”;部分村民依靠自身技术或灵活的经济头脑,搞起了加工、运输、贩运等个体经营,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这些人已完成了初步的资金积累,基本上实现了“小康生活”。而绝大多数群众只是靠棉花、小麦等传统种植业,靠初步的结构调整,发展桑蚕、林果等,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价格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的打击等,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增收难度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农民普遍感到“钱越来越难挣”、“买卖越来越难做”,对如何发家致富迷茫发愁。他们渴求致富信息和技术,渴求找到一条好路子,渴求为他们提供有效服务。由于受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规划、经营规模、不良竞争、社会治安等方面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而这些只有通过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不懈努力才能逐步解决。因此基层领导班子成为他们最信任、最直接的依靠和向导,同时也对基层领导班子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②诸多现实困难,严重制约了乡镇党委“龙头”作用的发挥。一是乡镇财政拮据,牵扯了党政主要领导大量精力。财政切块管理之后,乡镇财政的调控功能明显减弱,可用财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前几年教育“双基”达标、村村通公路、乡镇企业争名升位等,使不少乡镇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有的高达1000多万元,使现任的党委政府面临“还旧帐、干新事、保饭碗”三大难题。不少乡镇工资不能足额发放,有的拖欠达半年之久,严重影响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沉重的财政压力使乡镇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忧虑重重,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二是难题积淀过多,工作负荷超重,经常使乡镇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前几年,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分配等政策性因素,导致乡镇机关人员增长过快,超编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这些人员录用渠道比较复杂,精减和压缩难度非常大。冗员过多,因人设事,不仅增加了财政和群众负担,而且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尤其是乡镇领导干部变动频繁,出现工作“短期行为”,追求“快出政绩”,导致出现了许多遗留问题。同时,由于一些职能部门工作方法还保留着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导致许多指标脱离实际,使乡镇不堪重负。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棘手的积淀难题,使乡镇党委经常处于应付状态。③受实用主义和眼前利益驱动,对村级班子建设标准有降低的倾向。不少乡镇把能否独立完成征提任务和统一安排的硬性工作作为衡量村级班子好坏的唯一标准,重使用,轻培养,重眼前,轻长远,不能真正按照“五个好”的要求搞好村级班子建设。

2、对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带来新压力。①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偏低的现状,与履行好任务的基本要求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表现:村级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据统计,全市支部书记中,大专以上的仅227名,占4%,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2912名,占55%,50岁以上的1275名,占24%,35岁以下的758名,占14%。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乡村干部普遍缺乏紧迫感和压力感。②村级后备干部严重不足,教育、管理松散,经常使班子配备面临“两难”境地。受传统思想、宗族观念和既得利益影响,在职班子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变得被动和消极。同时,由于工作指导上的缺陷,导致农村后备干部选拔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后备干部不足,使有些班子经常出现“不调整不行、调整无合适人选”的问题。③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转变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变得日益迫切。部分乡村干部在对待老办法、新办法的态度上,更加倾向、留恋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命令”的老办法,认为“简单、实用、省劲、无风险”,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新办法,认为“复杂、乏力、费时、不讨好”。分析当前群众对基层干部不满的问题和起因,除少数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外,绝大多数是由于工作方法不妥引起并激化的。“老办法不能用、硬办法不让用、新办法不会用”成为不少基层干部的借口,“主动转变”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④工作环境差,政治上进步难,致使部分乡镇干部产生惰性。乡镇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与县区直部门有一定距离。尤其是乡镇一般干部,提拔机会少,流动相当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乡镇规模调整已经结束,人员分流即将进行,因此普遍感到政治上、经济上没有多大奔头,好多干部精神状态不佳。⑤收益与付出的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村级干部管理难度。村级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多、分布广、变动频繁、构成复杂,因而给干部管理带来不少问题。当前尤其以“工作任务比较重、工作难度比较强、工资待遇比较低”最为突出。以农村支部书记为例,初步估算,他们年实际工作量平均都在250天以上,而工资待遇参差不齐,黄河以北几个县区一般每年1000元左右,多的1500元,少的只有几百元;黄河以南2个条件好一点的县,一般在1500元左右,最多的也只有3000多元,远远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收入水平。同时,征购提留、水利工程、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使村干部时刻处在收与支、催与拖的矛盾焦点上。减轻负担、要求民主、确保稳定,又使触犯农民利益的问题变得极为敏感,从而导致农村工作难度越来越强,风险越来越大。只讲义务,没有权利,只讲奉献,待遇偏低,使村干部岗位对人才失去了的吸引力。

3、对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动力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远大目标的执着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既是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也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以“三个代表”的要求衡量党员队伍的思想和工作状况,应当充分肯定成绩,看到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的先进带动作用。但是部分党员革命意志不坚定,理想信念滑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有些党员的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不强,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问题上模糊不清,有的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邪教“法轮功”的发生和蔓延就是血的教训。出现这样的问题,既有党员自身素质不高的原因,也有市场经济观念对党员思想冲击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基层党组织缺乏阵地占领意识,或长期疏于教育、疏于管理,或教育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或教育方法脱离实际等。从而导致政治思想教育逐渐弱化,给一些错误、腐朽思想提供了可乘之机。②党员先进性的体现需要有效的载体和党支部的周密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员个体来讲,存在着参与竞争与无私奉献、追求经济最大收益与坚持党的宗旨的矛盾,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仅凭党员的自觉性是不够的,党支部必须认真周密地组织,并通过开展活动,为党员提供一个乐于接受、便于考核、易于操作的载体,把党组织的整体优势更好地体现、发挥出来。

4、对发挥党组织整体效能,实施对农村工作有效领导提出了新课题。①党支部实施有效领导缺少必要的“抓手”。村党支部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富民政策,使群众得到实惠的同时,对少数政策、大局观念不强,不愿接受领导、不愿履行义务的群众,没有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对极个别无理取闹的“村霸”、“恶势力”,村支部更是顾虑重重,有的不敢管不敢问,有的委曲求全,避而远之,有的只有依靠公、检、法部门依法集中教育打击;对宗族势力的干扰,村支部难以左右,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因此,在人、财、物等各方面难以制约的情况下,对农村工作实施有效领导显得比较脆弱。②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提供到位的服务。实践证明,集体收入多的村,就能够为村里多办一些公益事业,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党支部就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相反,那些集体收入少的村,党组织就缺少提供服务的实力和手段,群众就对党支部缺乏依赖。从当前情况看,多数村集体收入只有几千元,而且是靠果园、土地、四荒承包,增加集体收入的渠道很窄。无钱办事的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党支部职能作用的发挥。③“两委”关系不协调,影响了党支部领导地位的巩固。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以来,虽然各级采取了不少措施,多数村“两委”关系得到理顺,但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据统计,全市5419个村中,“两委”关系不协调的215个,占4%。分析不协调的原因,一是有的村委会主任自身位置摆不正。与支部书记争高论低,争大比小。二是少数村委会主任个人私利主义严重,素质不高,把当村委会主任当作谋取私利的手段,成为本家族利益的代言人。三是党支部自身建设存在偏差。有的支部书记能力比较强,作风不民主;有的村弱支部、强村委,党支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从而导致工作不协调。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着眼于强化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必须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要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坚持“促强、帮弱、抓中间”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大整顿后进村力度。同时,要树立先进典型,重点培养经济强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①积极推行村干部选用制度改革,“两推一选、公开考选”村党支部成员,突出配强村党支部书记。②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管理、培养力度。县、乡都要制定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规划,拓宽选拔视野,改革选拔方式,每年从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乡村企业职工、农村优秀青年中,采取公开报名、统一考试、党委把关审定的办法确定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教育培养。条件成熟的,及时纳入到班子中来。③建立科学、合理、配套的村级干部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工作规范化。要探索与村干部任务轻重、政绩大小,工作难易等紧密联系的配套管理制度,推行任期目标管理,做到绩效挂钩,严格奖惩,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要根据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原则上不能低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要探索科学的工资、补贴发放形式,增大工资浮动系数,解决好“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同时在养老保险、退休退职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增加村干部岗位吸引力。

2、着眼于发挥“龙头”作用,必须按照“六个好”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建设。①要稳定和优化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克服“短期行为”。杜绝频繁调整,尤其是乡镇党委书记,原则上在一个乡镇至少干满二届。②切实减轻乡镇财政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要双管齐下,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对财政收支、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宏观调控能力,切实做到责、权、利三者统一。同时,抓住机构改革的机遇,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切实把机构和冗员精简下来。③要创造宽松环境,减轻工作压力。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倡导务实求实的作风;改进会风、文风,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尽量少占用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时间;减少并逐步取消各种“达标升级”活动;杜绝市直、县区直有关部门组织的过多过滥的检查评比,改变乡镇干部忙于应付、疲于接待的状况;县区要指导和帮助乡镇根治村级积淀难题,尤其对集体上访或有上访隐患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要帮助乡镇出主意,定措施,必要时可以选派驻村工作组,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对乡镇干部予以全方位关心和支持,在工作安置、子女入学和就业、家庭困难、住房等方面,尽可能予以照顾,解除后顾之忧。④加强乡镇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坚持不懈地抓好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乡镇班子的整体素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3、着眼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教育管理,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①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教育内容,增强针对性。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大力开展学历培训、岗位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搞好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政策观念和法制意识;着眼于即将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强化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教育,提高培训档次。②要努力改进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进一步规范完善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分层施教的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实效。要结合农村实际,定期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增强党性为中心内容的集中教育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要把教育向业余时间延伸,通过有线电视、电教录像等形式,开办“电视课堂”,扩大教育的辐射面、覆盖面。③要积极探索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等制度,狠抓落实,切实把党员管理纳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要研究和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根据外出或外来、集中或分散、时间长或短等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外出党员要建立“外出登记”、“思想汇报”、“跟踪联络”、“回归销号”等制度;外来党员,要通过在乡镇街居、大型商场、开发区等地方建立党的组织,纳入管理范围。流动党员较多的地方,可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站,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的办法,把流动党员管起来。做到无论党员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监督。要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疏通“出口”。

4、着眼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必须规范程序,进一步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一是村务公开抓落实。防止和杜绝“半公开”、“假公开”和“不公开”现象。二是民主管理抓质量。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三是“两委”关系抓理顺。坚决纠正排除和弱化党的领导的错误行为,巩固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5、着眼于强化整体效能,必须因村制宜,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从基础抓起,因村制宜,逐步发展。要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租则租”的路子,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同时,要从长远计议,切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第五篇:2020年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年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2018年,**县面临脱贫摘帽的严峻政治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关系到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在农村能否得到落实,以及落实的程度。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更是处于一个全新的考验环境中,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何让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让基层组织成为统领中心工作的最强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最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为此,本报告从提出当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角度出发,选取执行力较好的党组织作为调研对象,并从中提取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做了以下调研,具体如下: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不高,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本村发挥不了核心作用。在调研中发现这样一些现象问题:一是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特别是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到位;二是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尤其是市场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在具体工作中,只有致富愿望但无致富思路,工作缺乏创造性,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三是党支部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有的党员很少过组织生活,有的党员党性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淡化,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图待遇不愿奉献,在参加组织生活时向党组织索要报酬”。一些基层党支部书记反映:“现在不给报酬,党组织活动比较难开展。”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强,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减弱。

2、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较低。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能力素质、党员意识等状况,决定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有效发挥,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基层干部趋于老龄化,队伍不稳定,后继乏人。由于少数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的力度不大,不注意培养青年干部,导致村干部难选难找,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定,农村党支部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极少部分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组织协调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组织观念弱化、“双带”能力不强、对搞好农村工作缺乏信心和勇气”。

3、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相对滞后。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大批农民党员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大,导致党员集体活动难以开展、时间难以确定、人员难以到齐、思想难以沟通,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特别是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与其自身特点不相适应,农民工流动党员在流入地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农民工党员的基本权利也很难得到保障,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4、农村党组织设置的传统模式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之间缺乏协调性。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以村为单位建立党支部这种传统的村级党组织设置与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党员活动范围的变化不相适应,越来越不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提出解决问题对策的前提,农村基层党组织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其主要原因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干部队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村级党组织对农民经济生活的影响在程度上、范围上明显弱化,农民对村级党组织的经济依赖性大大减弱,而党组织建设没有适应这种变化。城乡之间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使村级党组织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后备力量匮乏;党员权利保障不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干部队伍的约束机制有所弱化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执行基本情况

1、党支部基本情况

**村总人口2638人,党员55人,村党组织设党总支一个,下设党支部2个,第一党支部党员34人,第二党支部党员21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27人,55-59岁4人,46-54岁12人,36-45岁8人,35岁以下5人;大专以上文化7人,中专文化2人,高中文化11人,初中及以下36人。

2、基层组织力执行情况

**村党总支主要以组织振兴为核心,提升基层组织力:以“五好”支部为目标,以村党总支建设为重点,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以人才振兴为基础,充分调动村民(包括青年团员、妇女、外出务工能人)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凝聚乌下发展正能量,打牢乌下发展的坚强组织基础。

一是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会、共青团、村妇联等村级组织机构健全,运转正常,具备依法、依规办事能力和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水平,村级组织力高效提升,战斗堡垒坚强可靠。

二是狠抓产业发展,完成传统产业提质改造,瓜果和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实现产出效益最大化,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体现出产业发展特色,村级经济有效快速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村民出行方便,饮水安全,用电有保障,通讯无障碍。农家书屋、村级卫生室、党员活动室和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并规范管理,公共服务全覆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四是通过弘扬党建主导作用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例如完善的党务公开栏,无职党员的设岗定责的落实,高配篮球场的投入使用,社会组织入驻办公点,农家书屋的正常高效的使用和维护,留守儿童之家,义警站,人民调解室,监控研判室,关心下一代办公室,老年人活动中心,供销惠万家办公室,扶贫攻坚站,村委法制办,农技推广室,妇女之家,人口学校计生协会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的投入使用使村的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各项工作得到及时落实,也使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思想更新解放,乡风文明社会和谐。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抓基础。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的干部队伍被认为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是村级组织的“主心骨”,是党员群众的“领头雁”,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抓住了村级班子建设,就抓住了农村工作的根本。因此要因村制宜,按照“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用人理念,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对存在“两张皮”现象的班子推行“一肩挑”;对软弱涣散、服务意识不强的班子及时进行调整,把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干部选入村级党组织班子。二是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我们党历来从细胞之于肌体的高度来看待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党内民主的发展,又从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的高度,强调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发展农村党员工作应当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禁止突击发展,反对“关门主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前提下,还要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保障好农民党员的基本权利,做好流动党员的工作,及时清除蜕化、变质党员。

2、抓关键。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两级机构,解决“谁来抓”的问题。围绕党建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设立党支部、党小组两级党建机构,村支书亲自主管,各党小组具体实施。根据各村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是方案履行“第一责任人”,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统揽全局的大事来抓,把基层党建放到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和考虑,制定基层党建工作计划,向乡镇党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调查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组织领导等方面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二是把村党支部日常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解决“抓什么”的问题。实行党支部工作专职述职制度,要求村党支部书记每年就履行“一把手负总责”落实情况向党支部全委会述职,建立问题整改、督察指导机制,强化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机制。

3、抓重点。一是建立和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是保障村党支部干部队伍稳定的基础性条件之一,能有效激发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动力。在村干部的各种报酬中,经济报酬是最有决定性的,针对当前村干部经济报酬过低的问题,必须想尽办法加以解决。二是建立和完善村级事务管理机制。村委会要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村委会决定重要问题时要经常与党支部沟通协调,听取党支部的意见,建立村“两委”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党支部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领导和支持村委会按照自己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要明确各自的权责,村党支部要改善领导方式,支持、保证村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能,协调村委会同其他组织的关系。村委会应负责村级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以及决定对村委会决策、办理的事务,属于政治方向的事要经党支部讨论同意,属于一般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事务之类的事,村委会自行决策;村委会对党支部作出的有关政治方向性的决策要认真执行;对党支部涉及村委会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听取,并按自己的章程形成村委会的决策。

4、抓管理。一是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做好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既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本领恐慌”的根本之策。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要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既要制定届、期培训规划,又要制定培训计划,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定期参加集中培训活动。二是建设服务型村级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功能调适的具体措施之一,通过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使党组织的功能重新回到建党本意上来,使基层党组织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承担起民众与国家联系的桥梁作用,也使民众在具体实践中感受到党组织是代表他们切身利益的,从而能更加密切党群关系,为党的执政奠定雄厚的群众基础。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除了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外,还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具有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客观上看,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与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

5、抓发展。一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发展了,村干部的待遇得到了充分保障,解除了他们的生活的后顾之忧,他们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参加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为村里各项事业积极出谋划策,付诸实干。二是发展优质和年轻的党员。优先发展优质和年轻的党员,包括在外务工能回乡创业创富的党员和群众。他们以身作则,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和转变党员群众的落后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农村需要加快土地流转,转变生产方式和观念。

6、聚核心。基层党组织,十九大精神就是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就是村支书,必须抓好队伍思想建设,管好两委班子队伍。党员和班子内部中,思想要能够统一;班子成员当中,内部不能出现相互拆台的现象,注重协调,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警惕性,在问题出现萌芽状态就能及时化解掉。

简而言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需要两手抓,一手抓思想教育抓队伍管理和建设,一手抓经济发展,为抓队伍管班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让基层组织由之前的短板成为村级发展核心的最强板,建成攻坚克难的最强战斗堡垒。

下载当前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1(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1(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几点问题

    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六个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偏差,往往把学习当成是完成上级安排的“软任务”,当作一种“额外负担”,把“理论武装”......

    当前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9范文网)当前,加强党支部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我院在院党组领导下,机关党支部建设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呈现......

    当前司法所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精选范文:当前司法所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共2篇)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经过20多年的拼搏,越来越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对基层司法所反响最多的是为他们解决了大量的矛盾纠......

    浅谈当前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但当前机关效能建设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概括为“三不”:......

    当前司法所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精选)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经过20多年的拼搏,越来越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对基层司法所反响最多的是为他们解决了大量的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当前在机构改革、人员精简的情况......

    当前机关效能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合集五篇)

    当前机关效能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欧阳世斌 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有效途径,是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

    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

    浅析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浅析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发布时间:2008-03-18 作者:梁旭 朱光金 张雪 访问次数:177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各地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