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
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努力实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据基层组织工作的有关要求,特制定下列工作规范。
一、组织设置规范。
严格按照《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设置党的基层组织,正式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可以成立党总支;正式党员在3人以上不足50人的可以成立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临近单位党员组成联合党支部。党员数超过7人的党支部要求设立支部委员会;党员数不足7人的不设立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出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增选副书记1人。
二、发展党员规范。
1、申请人初步培养阶段:
(1)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人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2)与申请人谈话:党支部接到申请人的申请书后,要及时安排与其谈话,教育申请人端正入党动机,接受党组织考验。
(3)初步培养:党支部要对申请人进行初步培养,组织学习党章及党的基本知识,帮助申请人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2、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阶段:
(1)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要根据党员推荐、群众推优、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推荐和申请人的条件,提出入党积极分子建议名单,提交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提交支部大会,下同)讨论决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并报上级党(工)委备案。
(2)进行公示:党支部要将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5至7天的公示。
(3)确定培养联系人:党支部要指定1至2名正式党员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4)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主要收集保存入党申请书、自传、思想汇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调查材料、政审材料、推优表、培训卡、预审表等有关材料。
(5)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培养、教育和考察:①党支部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并采取吸收其听党课、参加党内有关活动,给他们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以及定期培训等方法进行培训和教育;②培养联系人要定期找入党积极分子谈话,并将谈话考察情况填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③入党积极分子要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至少每季度递交一次书面情况汇报。
3、确定发展对象阶段:
(1)确定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在充分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讨论同意,可列为发展对象,并报上级党委审查。
(2)进行政治审查:确定为发展对象后,要进行政治审查。政审内容: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政治审查要形成综合性的政审材料。
(3)集中培训:发展对象要参加乡镇党委或区委组织部举办的集中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路线;培训时间一般为5-7天(或不少于40个学时)。
4、预备党员审批、接收阶段:
(1)党(工)委预审:党支部将拟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入党材料报上级党(工)委预审。材料包括①入党申请书;②自传、简历和思想汇报;③推优表;④《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⑤公示登记表;⑥政审材料;⑦监察、综治、信访、计生《征求意见表》;⑧培训材料;⑨党内外群众评议材料;⑩综合审查报告等。
区委组织部审查,发放《入党志愿书》、《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
(2)确定入党介绍人和填写《入党志愿书》:上级党(工)委预审通过后,党支部要确定2名正式党员作入党介绍人。入党介绍人的主要任务:①向被介绍人解释党的纲领、章程,了解其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工作表现、经历等情况,如实向党组织汇报;②指导被介绍人填写《入党志愿书》,并填写自己的意见,向支部大会负责地介绍情况。
(3)支部大会讨论:主要程序①主持人宣布议程,报告出席会议党员人数和会议是否有效;②发展对象宣读《入党志愿书》,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以及需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③介绍人介绍情况,发表意见;④支委会报告审查及征求意见情况;⑤与会党员讨论,发表意见;⑥支委会综合讨论意见;⑦党员进行票决,作出决议;⑧发展对象表态。
(4)支部报批:党支部及时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决议内容包括:①发展对象的优缺点;②应到会和实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人数;③通过决议的情况和日期。并将《入党志愿书》(党总支签署意见)连同发展对象的档案材料一并报上级党(工)委审批。
(5)进行公示:党支部要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江西省发展党员公示制办法(试行)〉的通知》的规定,对经支委会讨论同意拟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进行5-7天的公示。
(6)党(工)委审批:①党(工)委审批前,要指派专人(党(工)委委员或组织员)对《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并同发展对象谈话,作进一步的考察;谈话人将谈话情况和自己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的意见,如实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并向党(工)委汇报;②召开党(工)委会集体讨论、表决审批预备党员。党(工)委必须在3个月内审批,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审批时间,但不得超过6个月。审批意见要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注明预备期的起止时间,并下发《预备党员通知书》通知支部;③对私营企业主在接收预备党员前,党(工)委要将发展对象的有关材料报区委组织部审查。审查合格后由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党(工)委批准。对所在企业规模较大、跨地区跨
国经营或其他情况特殊的发展对象,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可以由区级或区级以上党委审批(预备党员转正的审批权限与接收预备党员的审批权限一致)。对吸收社会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主要个人出资人入党,可参照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的政策规定执行。
(7)宣布批复: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宣布党(工)委批复。介绍人指导其填写《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并对其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
5、预备党员教育、考察、转正阶段:
(1)编入党组织:党支部应及时将上级党(工)委批准的预备党员编入党支部和党小组。
(2)组织新党员宣誓:组织预备党员面对党旗宣誓,主要程序①宣布仪式开始,奏唱《国际歌》;②党组织负责人致词,宣布宣誓人的姓名及入党时间;③宣誓人列队肃立,随领誓人跟读,最后报出自己的姓名;④上级党组织代表讲话;⑤党员代表发言;⑥党组织负责人总结发言;⑦奏唱《国歌》,宣布仪式结束。
(3)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党支部要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给预备党员,在实践锻炼中考察其执行党的决议、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的情况;党支部每季度对预备党员进行一次考察;预备党员要按规定按期交纳党费,做到至少每季度向党组织书面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一次。
(4)提出转正申请:预备期届满后,预备党员要向党组织提出书面转正申请,写清在预备期的表现及今后努力方向。
(5)支部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主要程序①主持人宣布议程,报告出席会议党员人数和会议是否有效;②预备党员提出转正申请;③党小组(或介绍人)介绍情况,发表意见;④支委会介绍征求意见及考察情况,发表意见;⑤与会党员讨论,发表意见;⑥党员进行票决,作出决议;⑦报上级党(工)委审批。
(6)公示:党支部要对预备期满拟转正的党员进行5至7天的公示。
(7)党(工)委审查审批:党(工)委要进一步审查预备党员对党是否忠诚,材料、入党手续和入党程序是否齐全完备、符合党章规定;进一步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听取组织员的意见;召开党(工)委会集体讨论审批,作出决议。党(工)委对党支部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的决议,应在3个月内讨论审批。
(8)转正批复:党(工)委讨论同意预备党员转正后,要填写批复意见,并注明党龄起始时间或延长预备期的起止时间。
(9)与新党员谈话:党支部接到上级党(工)委的审批结果后,要与新党员谈话,教育其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将审批结果在支部大会上宣布。
(10)入党材料归档:预备党员转正后1个月内,应将其《入党志愿书》、入党和转正申请书、自传、政审材料、公示情况、票决结果、教育考察的有关材料归入党员档案。有人事档案的转入人事档案。
三、教育阵地规范。
(一)党组织要加强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社区党校和党员中心户等阵地建设,做到“五有五上墙”,即有牌子、有设备、有资料、有簿册、有制度,支部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社区党校还同时要将党旗、党徽、入党誓词、党员权利与义务上墙。
(二)党(工)委电教站片库电教片总数不得少于50部,各播放点不得少于30部;党(工)委电教站当年新增电教片不得少于20部,各播放点不得少于8部。及时更新电教设备,在“两机(一台彩色电视机、一台影碟机)一室”的基础上,各电教播放站(点)要逐步达到“三机(在“两机”基础增加一台微机)一室”,并努力达到“四机”(在“三机”基础上增加一台摄像机)一室”。建立健全电教片登记、借阅、保养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播前有准备、播放有记录、观后有讨论、课后有实践”。
四、“三会一课”规范。
“三会一课”即每月一次支委会、每季度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一至两次党小组会议、每季度一次党课。“三会一课”要有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出(缺)席人名单、议题、主持人、发言或讲课要点等。
五、民主生活会规范。
党支部班子每半年召开1次民主生活会。会前组织调研和征求意见,确定民主生活会主题;会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形成民主生活会综合报告,连同记录本报党(工)委审阅。党员领导干部要参加双重民主生活会。
六、支部学习规范。
年度学习有计划、每次学习有考勤、有讨论题目、有专门学习记录本。学习记录内容包括:学习时间、地点、出(缺)席人名单、学习议题、主持人、参加学习人员的发言要点等。
七、党费收缴规范。
1、基层党支部要严格执行中组部规定的标准,对党员交纳党费情况认真登记,对每个党员的姓名、月工资、交纳标准、应交数额等情况进行如实核查,认真填写党支部党费收缴一览表。有固定收入的党员工资变动时,要及时按比例相应调整党费交纳数额。党(工)委要以支部为单位建立党费收缴登记册。
2、党员必须按月按基数及时向党支部(党小组可代收)交纳党费,不得无故拖欠。如遇特殊情况,可缓交,但补交党费的时间不能超过3个月。
3、党支部每月要将所收党费及时上缴各党(工)委,各党(工)委要在每季度20日前将上一季度党费上交区委组织部。
4、党员向党支部交纳党费时,党支部要为每位党员填写好党费证,按时填写好党费收缴一览表并与上级出具的党费收缴凭证一起张榜公布;党支部向党(工)委上交党费时,党(工)委应向党支部开具党费收据,并填写好党费收缴册。
5、党支部每月在公示栏、宣传栏等醒目处公示一次党员党费交纳情况,党(工)委每季度公示一次所属支部的党费收缴情况。
6、对不按时足额交纳党费的,党支部要记录备案,作为年度考核和今后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之一;连续3个月以上不交纳党费的,党组织要及时与党员本人或其家属取得联系;超过6个月不交纳党费的,要按照《党章》规定予以处理。
八、流动党员管理规范。
(一)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3、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很需要活动。
4、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5、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二)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1、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2、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3、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4、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5、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对流出党员的基本要求
1、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3、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4、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四)完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
流动党员一般应当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五)及时将流动党员编入流入地党的基层组织。
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党组织或其他单位党组织,也可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村)、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可专门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可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党组织或委托流入地党组织进行管理,条件成熟后移交流入地党组织管理和领导。
九、党组织关系接转规范。
1、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正当职业,有固定地点、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党员所在党组织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时间在3至6个月的,应出具党员证明信,由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负责安排其参加党的有关活动。党员应及时主动与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联系,转递党员的组织关系。因原单位转制、党组织变更或其他原因将组织关系转迁原籍或居住地的党员,应提供在接收地经常居住的证明及党员本人有效联系方式。
2、党员短期外出3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无固定地点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应通过适当方式主动与原所在党组织保持联系,汇报外出活动情况,按时交党费。
3、党员3个以上集体外出、地点相对集中的,原所在党组织应在他们中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都(或临时党支部)。对外出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应同时出具有关证明,委托所去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负责管理这些党员,原所在党组织应继续同他保持联系。
4、党员要求流动应向所在单位及其党组织提出申请,凡符合人员流动有关政策规定的,党组织应予同意并及时为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所去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关系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或转到所去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
5、党员流动中,没有转来党员组织关系或没有出具党员证明信的,所去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不得承认其党员身份和安排其参加的党的组织生活。
6、凡是按照规定转来党员组织关系的,有关地方和单位党组织应予接纳,不应拒绝接收。
十、党员议事会工作规范
1、党员议事会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遇有特殊需要可随时召开。
2、党员议事会由村党(总)支部书记负责召集,于会议前一周将议事内容和会议安排通知议事会成员。
3、党员议事会由村党(总)支部书记负责主持,提出相关议题,介绍议题有关背景和相关决策草案。
4、议事实行无记名票决制,到会成员必须超过议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二,所议事项必须经过到会成员半数以上同意方能形成决议,由党(总)支部提交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对未能形成决议的议案,由村党(总)支部根据评议意见对议案进行重新修改和补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下一次议事会上评议表决。
5、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决议要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6、决议执行情况须在下一次党员议事会上予以通报,并及时进行公示。
第二篇: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规范
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规范
中共平顶山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
2013年10月
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规范
中共 第 次党员大会议程 ……………………………………(2)中共 第 次党员大会主持词 …………………………………(3)中共 第 次党员大会选举办法 ………………………………(7)关于中共 委员会党员大会选举结果的报告 ………………(10)关于召开中共 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的请示 …………………(12)
中共
第次党员大会议程
第一项:开幕词
第二项:请市直机关工委
同志讲话 第三项:听取和审议机关党委工作报告 第四项:听取和审议机关纪委工作报告 第五项: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报告 第六项:通过选举办法 第七项:选举
1、介绍两委委员候选人情况
2、提名通过总监票人、监票人、总计票人、计票人名单
3、统计实到正式党员人数
4、发选票
5、选举、投票
6、计票
7、宣布选举结果 第八项:通过大会工作报告 第九项:闭幕词
中共
第 次党员大会主持词
同志们:
经市直机关工委批准,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共
第 次党员大会。这次大会应到党员
人,实到党员
人,符合规定的开会人数。
现在我宣布:中共
第次党员大会正式开会。全体起立、奏国歌。(演奏完毕)请坐下。
大会进行第一项:请
同志致开幕词。大会进行第二项:请市直机关工委
讲话。大会进行第三项:请
向大会做机关党委工作报告。
大会进行第四项:请
向大会做机关纪委工作报告。
大会进行第五项:请
向大会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报告。
大会进行第六项:由
宣读大会选举办法。现在就大会选举办法请同志们审议,有什么意见,请发表。(稍停)
如没有意见,请表决通过。
同意的请举手(稍停),请放下。不同意的请举手(稍停),请放下。弃权的请举手(稍停),请放下。一致通过(或宣布通过)。
大会讲行第七项:选举(这一项共七个内容)
1、请
介绍两委委员候选人基本情况。
2、提名通过总监票人、监票人、总计票人、计票人名单(主持人宣布)。
现在提请大会表决。
同意的请举手(稍停),请放下。不同意的请举手(稍停),请放下。弃权的请举手(稍停),请放下。
一致通过(或宣布通过),请监票人、计票人就位。
3、请工作人员统计实到正式党员人数。(清点后报主持人)。
这次大会应到会正式党员
人,实到正式党员
人,符合规定的选举人数。
4、根据党章规定:机关党委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均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各支部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程序,充分酝酿讨论,报机关党委同意,经市直机关工委批准,提名新一届机关党委委员候选人
名(含差额
名),应选
名,纪律检查委员会候选人
名(含差额
名),应选
6789-员报告投票结果。当选人名单由会议主持人向到会党员宣布。
十三、本选举办法经党员大会通过后生效。
注:总支、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行增删
关于中共
委员会党员大会
选举结果的报告
市直工委:
中共
委员会党员大会于
****年**月**日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共
委员会。大会应到正式党员
人,实到正式党员
人,因事请假
人。
日,新一届中共
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书记、副书记,并进行了委员分工。现将党员大会和“两委”第一次会议选举结果报告如下: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暂行条例》和《中共
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采用直接差额选举方式产生。大会发出两委委员选票
张,收回
张。委员候选人得票情况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列):
姓
名:,赞成票 张,不赞成票
张,弃权票
张。
………
以下
名同志当选为中共
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名同志当选为中共
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大会结束后,召开了新当选的两委“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党委会议选举
同志为书记,同志为副书记;纪委会议选举
同志为书记,同志为副书记。
妥否,请批示。
1213-
第三篇:基层党组织生活会制度规范
基层党组织生活会制度规范
为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切实提高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增强党员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的自身建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
1.基层组织生活会应坚持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遵循“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的方针,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交换意见,沟通思想,互相帮助,达到纠正缺点、错误,消除思想和工作上的分歧,增进团结,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目的。
2.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一般每年年中、年底各召开1次,年底的应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一并开展。
3.基层组织生活会要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召开,原则上每名党员都要参加。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可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参加组织生活会。对外出流动党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参加流入地或流出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会。
二、会前准备
1.制定方案。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简要的组织生活会工作方案,确定会议时间、方式、参加人员及相关要求,报上级党组织审核把关,防止准备不充分、临阵打乱仗。
2.组织学习。围绕组织生活会主题确定学习内容,列出必读篇目。在召开组织生活会前,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以专题党课、辅导讲座、大讨论等形式,组织党支部所有党员认真学习和交流,原则上不少于1天,其中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天。学习要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着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为开展批评做好准备。
3.征求意见。通过个别谈话、集体座谈、上门走访、电话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入征求党员群众对支部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进行梳理,形成书面材料。涉及支部班子的意见和建议,要采取召开会议或书面送达等方式向支部委员通报;涉及党支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由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如实反馈给本人。征求意见务必具体明确、有的放矢,防止空对空、搞形式。
4.谈心谈话。上级党组织负责同志要与党支部书记谈心谈话,党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与每名党员都要谈心,支部委员要相互谈心,党员彼此之间也要谈心。对外出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要主动关心、听取意见。对存在问题又缺乏认识的党员,有思想疙瘩、双方曾闹过矛盾的党员,要主动约谈、上门调解。
5.撰写简要对照检查材料。区直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位党员负责同志,办事处机关及站所和学校等党员负责同志,要撰写简要对照检查材料;社区党组织及其书记要形成简要对照检查材料,条目式列出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并向群众公示;其他基层党组织及其班子成员可不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但要根据党员、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撰写发言提纲。对照检查材料,要对照党章党规等,检查剖析存在的问题,深挖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不强求统一格式,不以字数多少定优劣。基层党组织班子和负责同志的简要对照检查材料或发言提纲,要由上级党(工)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严格审核把关。
三、召开会议
1.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设支委会的党支部要先召开支委会,党支部班子每名成员都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之后召开党员大会,由党支部书记通报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情况,听取党员批评意见。不设支委会的党支部,直接召开党员大会,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支部书记要树标杆、当示范,带头查摆自己的问题,带头对支部委员提出批评,并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批评意见。自我批评要直奔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问题,对上级点明的问题,要逐一作出回应。相互批评要抹开面子,直截了当指出问题和不足,真心实意提出改进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都要坚持用事实说话,点到具体人具体事,是什么问题就摆什么问题,真正达到既红脸出汗、触动思想,又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效果。
2.组织点评。上级党组织与会指导同志应对会议情况,特别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就下一步加强支部建设、改进作风提出指导性意见。
3.会议小结。会议结束前,党支部书记要对会议进行总结,就如何落实上级与会同志的指导意见以及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表态发言。
四、会后整改
1.制定整改措施。根据组织生活会上反映的情况和民主测评以及群众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党组织和党员要认真研究分析,理清哪些是党组织要改的问题、哪些是党员个人要改的问题,明确责任主体。党组织及其负责人要形成整改措施,做到整改事项目标明确、途径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并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2.上报会议材料。组织生活会后,将会议情况报告、会议原始记录复印件、领导班子和个人征求意见汇总材料等上报上级党组织。会议情况报告的主要内容为会议的基本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情况、检查出来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3.督促整改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整改措施,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实行台账管理、跟踪管理,做到整改一件销号一件,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突出问题解决到位。
第四篇:社区基层党组织基本规范
社区党组织建设基本规范
(一)健全基本组织
1、基本组织。根据社区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建立社区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按期换届选举。
2、延伸组织。建立社区大党委;在符合条件的居民小区(网格)建立党组织;建立“两长四员”队伍;在社区群众团体中建立党组织。
(二)建强基本队伍
3、选优配强。社区“两委”成员5—9人,有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有1名大学生,符合“一好双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社会管理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标准。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
4、教育培训。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区及以上组织的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社区“两委”干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街道组织的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5、岗位管理。社区党组织书记每月至少参加一次街道党工委召开的会议,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明确任务。建立“一诺双评三考”制度,社区“两委”成员每年公开服务承诺,做好实事登记,年底公开述职,并接受党员群众民主评议和上级党组织考评。
6、党员队伍。分类管理社区党员,对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定责;及时接转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其社区表现情况。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每年至少培养3名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有1名发展对象。
(三)开展服务活动
7、服务职责。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提供服务。推进区域化党建,抓好辖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商务楼宇党组织建设。
8、服务平台。按照“五务合一”的要求,建好用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面积不少于每百户20平方米,配备便民服务、党群活动、电化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室及设施,确保场所面积充分满足群众需求,确保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9、服务项目。为党员提供党务咨询、党组织关系接转、党费收缴、流动党员管理等党群服务。开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人口计生、低保、综合治理、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组织发动社区志愿者,开展经常性服务居民群众的志愿服务。开展“三必到五必访”活动,联系帮扶困难党员、老党员、留守儿童、孤寡(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开展民情走访、谈心说事,及时化解居民矛盾。
10、服务活动。每季度组织党员进行一次集中活动。落实活动“课程表”,组织发动居民利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职能部门进社区开展服务群众活动提供必要的协调和帮助;配合街道驻社区干部开展“岗在社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
11、服务机制。建立街道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实行社区干部公开承诺、轮流值班、错时服务制度。落实社区代办服务制度。建立社区“两委”包片联户制度。
(四)完善基本制度
12、“三会一课”制度。按规定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议和党小组会议,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
13、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14、民主议事制度。对社区重大事项组织居民按照“四民工作法”的要求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15、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整改提高。
16、财务制度。实行“社区帐、街道管”,财务手续齐全,管理规范,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17、党务、居务公开制度。每季度公开社区“两委”作出的重大决策、社区重要事务,财务运行情况,群众反映的问题办理、解决的情况等。重大事项及时公开。
18、工作全程记实制度。对社区党组织召开会议、开展活动、为民服务等各项工作情况进行全程记录。
(五)落实基本保障
19、工作经费。规范使用社区工作经费和党员活动经费,社区工作运行经费不少于30元/户,党员活动经费不低于100元/人。切实用实、用好20万元惠民项目资金,用于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0、激励保障。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专职成员、其他专职工作人员报酬不低于上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并按国家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按规定缴纳公积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两委”成员报考公务员。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参加劳动模范评选。
(六)加强组织领导
21、加强对社区居委会的领导。领导和指导好社区居委会工作,支持和保障社区居委会充分行使职权。
22、发挥各类组织作用。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开展服务,形成加强基层管理和服务的合力。
第五篇: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湖北
关于印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规范》的通
知
各市、州、县党委组织部,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高校工委、省国资委党委:
现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规范》以党章和党内有关文件、制度为依据,系统总结提炼了各地务实管用的实践经验,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遵循,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广大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把贯彻落实《基本规范》与实施《2013—2017年湖北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夯实基层,打牢基础,强化服务。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
2013年10月9日
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规范
一、村党组织建设基本规范
(一)组织设置
1、基本组织。根据村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建立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
2、延伸组织。在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村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建立党小组。
(二)服务功能
3、服务职责。围绕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服务。
4、服务平台。有规范适用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配备便民服务、党群活动、远程教育、档案管理、文化娱乐等功能室及设施。根据群众需求和实际,建有村医务室和农资超市。
5、服务项目。主要为村民提供代办相关证件和行政审批手续、方便生产生活、关爱弱势群体、调解矛盾纠纷等服务。
6、服务机制。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和包组联户制度,定期走访和帮扶困难群众。
(三)队伍建设
7、选拨配备。村“两委”一般配备3—5名干部,符合“一好双强”(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标准。
二、三类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
8、教育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市、区)及以上组织的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村“两委”干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乡镇组织的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9、岗位管理。每年召开一次有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的基层党建工作会议,村党组织书记每月至少参加一次乡镇党委召开的会议,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明确任务。村“两委”成员每年底接受党员群众民主评议和上级党组织考评。
10、待遇保障。村主职干部年工作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5倍、副职干部不低于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水平,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按全省平均水平掌握。
11、后备干部。建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乡土能人基本情况台账,后备干部不少于3名。
12、党员队伍。每年至少培养3名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有1名发展对象。每半年组织党员进行一次集中活动,对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定责,定期联系流动党员。
(四)基本制度
13、“三会一课”制度。按规定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议和党小组会议,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
14、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15、“五议五公开”制度。对村级重大事项按照“五议五公开”程序,组织群众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16、“三资”管理制度。“三资”台账清楚,管理规范,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五)基础工作
17、工作经费。党组织活动经费、村办公经费每年不低于2万元。
18、档案资料。村“两委”工作档案完整规范。一般应有支部活动记录本、村“两委”工作记录本和民主管理记录本。
二、社区党组织建设基本规范
(一)组织设置
1、基本组织。根据社区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建立社区党支部(党总支、党委)。
2、延伸组织。建立社区大党委,在符合条件的居民小区(网格)建立党组织。
(二)服务功能
3、服务职责。围绕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引领社区文化,维护社区稳定,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提供服务。
4、服务平台。有规范适用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配备便民服务、党群活动、电化教育、档案管理、文化娱乐等功能室及设施。
5、服务项目。主要为居民提供办理相关证件和行政审批手续、方便日常生活、关爱弱势群体、调解矛盾纠纷、组织文体活动等服务。
6、服务机制。实行社区干部轮流值班和包片联户制度,定期走访和帮扶困难群众。
(三)队伍建设
7、选拔配备。社区“两委”成员一般配备5—9人,符合“一好双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社会管理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标准。
二、三类社区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
8、教育培训。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市、区)及以上组织的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社区“两委”干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街道组织的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9、岗位管理。每年召开一次有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的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社区党组织书记每月至少参加一次街道党工委召开的会议,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明确任务。社区“两委”成员每年底接受党员群众民主评议和上级党组织考评。
10、待遇保障。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专职成员、其他专职工作人员报酬不低于上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并按国家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
11、党员队伍。每年至少培养3名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有1名发展对象。每季度组织党员进行一次集中活动。对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定责,及时接转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四)基本制度
12、“三会一课”制度。按规定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议和党小组会议,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
13、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14、民主议事制度。对社区重大事项组织居民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15、财务制度。手续齐全,管理规范,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五)基础工作
16、工作经费。社区工作经费2000户居民以下社区不低于6万元/年,2000-3000户社区不低于7万元/年,3000户以上社区不低于8万元/年,党员活动经费每名党员每年不低于50元。
17、档案资料。社区“两委”工作档案完整规范。一般应有支部活动记录本、社区“两委”工作记录本和民主管理记录本。
三、机关党组织建设基本规范
(一)组织设置
1、组织体系。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建立机关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按期换届选举。
(二)服务功能
2、服务职责。围绕协助和监督本部门完成各项业务工作,加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思想、能力、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提供服务。
3、服务平台。有规范适用、功能完备、相对独立的机关党组织活动场所。
4、服务项目。了解、反映机关党员干部的意见和诉求,做好机关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5、服务机制。定期与党员干部交心谈心,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帮扶困难群众。
(三)队伍建设
6、选拔配备。机关党组织书记由本部门党员负责人兼任或同级党员干部专任,党员人数和直属单位较多的设专职副书记。机关内设机构党组织书记由业务负责人兼任,实行“一岗双责”。
7、教育培训。机关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全年一般不少于40学时。党员每年参加教育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
8、岗位管理。不是部门党组(党委)成员的机关党组织专职书记或副书记,列席本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部门党组(党委)以及本单位负责人召开的有关会议。结合考核对机关党组织书记履职进行评议。
9、党员队伍。组织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四)基本制度
10、“三会一课”制度。按规定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议和党小组会议,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
11、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按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经常分析党员思想状况。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12、党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布本部门党内信息。机关基层党组织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前听取党员意见。
(五)基础工作
13、工作保障。机关专职党务工作人员一般按机关干部总数1%-2%配备;机关工作人员较少或直属单位和人员较多的部门,可以适当增加比例。机关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行政经费预算,保障工作需要。
14、档案资料。机关党组织工作档案完整规范。一般应有支部学习和活动记录本。
四、高校党组织建设基本规范
(一)组织设置
1、组织体系。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建立高校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按期换届选举。同步健全学校群团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
(二)服务功能
2、服务职责。围绕引领高校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学生素质提供服务。
3、服务平台。高校党委有规范适用、功能完备、相对独立的党员活动阵地,院系一级建立党员活动室。
4、服务项目。主要是了解师生思想状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听取师生诉求表达,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扶困难师生。
5、服务机制。实行领导干部联系师生、教职工联系学生制度,开展“两访两创”活动。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三)队伍建设
6、选拔配备。教师党支部书记符合“一好双强”(思想政治素质好,党务工作能力强,学术科研能力强)标准。选拔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优,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
7、教育培训。每年对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普遍进行一次轮训。学生党员每年参加集中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
8、党员队伍。高校党委建立发展党员工作定期分析和指导检查制度。坚持政治标准,按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开展党员经常性创先争优活动。做好教师和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工作。
(四)基本制度
9、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
10、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发挥保证监督作用,领导本单位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
11、“三会一课”制度。按规定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议,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
12、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五)基础工作
13、工作保障。按照全校师生员工总数1%左右的比例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工作经费纳入高校预算,学生党组织活动经费人均不少于150元。
14、档案资料。高校党组织工作档案完整规范。一般应有支部学习和活动记录本。
五、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基本规范
(一)组织设置
1、组织体系。根据党员人数、工作需要以及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按期换届选举。同步健全企业群团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
(二)服务功能
2、服务职责。围绕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提供服务。
3、服务平台。企业党委有规范适用、功能完备、相对独立的党员活动阵地。党支部建立党员活动室。
4、服务项目。听取职工诉求表达,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织职工建言献策。
5、服务机制。定期与党员和职工谈心谈话,党组织结对帮扶困难职工。
(三)队伍建设
6、选拔配备。从企业党员管理骨干和一线岗位能手中选拔基层党组织书记。
7、教育培训。企业党委每年对本企业党支部书记组织一次轮训,每年分级对党员进行普遍培训。
8、岗位管理。把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人员业绩考核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业绩考核体系,实行同考核、同待遇、同奖惩。
9、党员队伍。企业党委建立发展党员工作定期分析和指导检查制度。坚持政治标准,重点从生产经营一线优秀职工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发展党员。强化党员管理,开展“双岗双号”(党员先锋岗、巾帼建功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联创活动。
(四)基本制度
10、民主决策制度。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企业党组织参与“三重一大”民主决策。
11、“三会一课”制度。按规定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议,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
12、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五)基础工作
13、工作保障。企业党委设立专门党务工作机构。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按照不低于企业职工总数的1%配备。党建活动经费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列入企业预算。
14、档案资料。企业党组织工作档案完整规范。一般应有支部学习和活动记录本。
六、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基本规范
(一)组织设置
1、基本组织。根据党员数量和企业规模,建立党支部(党总支、党委)。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应建立群团组织,实现党的工作覆盖。
(二)服务功能
2、服务职责。围绕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合法经营,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建设企业先进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服务。
3、服务平台。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标准,建好用好党员职工活动中心(活动室)。
4、服务项目。为促进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好党员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关爱困难职工。
5、服务机制。定期与党员和职工谈心谈话,党组织结对帮扶困难职工。
(三)队伍建设
6、选拔配备。党组织书记一般从企业内部选举产生,符合思想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会做群众工作的标准。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
7、教育培训。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3天。
8、岗位管理。党组织书记定期向上级党组织和本单位党员和职工报告工作,接受党员和职工评议。
9、党员队伍。推荐优秀职工入党、推荐优秀党员职工进入管理层。职工50人以上的企业有党员。组织党员开展示范岗、责任区创建活动。
(四)基本制度
10、参与决策管理制度。企业党组织书记参加或列席企业管理层重要会议,对企业决策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11、沟通恳谈制度。企业党组织与管理层定期沟通,反映涉及党员和职工利益的重要情况,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12、“三会一课”制度。按规定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议,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
13、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五)基础工作
14、工作保障。规模较大、党员集中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党组织工作经费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5‰,纳入企业管理费用。
15、档案资料。党组织工作档案健全,有支部活动记录本。
七、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基本规范
(一)组织设置
1、基本组织。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建立社会组织党支部(党总支、党委)。
(二)服务功能
2、服务职责。围绕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服务。
3、服务平台。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标准,建好用好党员职工活动中心(活动室)。
4、服务项目。为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好党员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关爱困难职工。
5、服务机制。定期与党员和职工谈心谈话,党组织结对帮扶困难职工。
(三)队伍建设
6、选拔配备。党组织书记一般从社会组织内部选举产生,符合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懂业务、会管理、善协调的标准。
7、教育管理。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由业务主管部门或本行业协会组织的集中培训。
8、党员队伍。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工作,组织党员开展服务承诺、示范岗创建活动。
(四)基本制度
9、参与决策管理制度。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参加或列席本单位管理层重要会议,沟通情况,建言献策。
10、“三会一课”制度。按规定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议和党小组会议,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
11、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五)基础工作
12、工作机构。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社会组织有健全的党组织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
13、工作经费。党组织工作经费按照不低于员工工资总额5‰的标准,纳入单位预算。
14、档案资料。党组织工作档案健全,有支部活动记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