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听孙东东教授讲座有感
敬爱的党组织:
今天去听了北大十佳幽默教授孙东东关于《阳春三月,阳光心灵》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大学生要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理,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觉得自己应该端正入党动机,时刻警醒自己,切实从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用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孙教授提出了健康心理的七个方面,第一是关于“能”的理解。我们都知道心理健康设计到智能的良好,而“智”是既定的,先天的,所以现今,我们要做的是对于“能”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断地听,问,培养自己的逻辑。第二是要善于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我们知道情感与情绪不同。情绪是一种本能的反映,而情感则要受到社会伦理,科学文化素养高低等因素的约束。
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文化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我们必须对情感有一定的控制力。所谓“控制”,并不是说让我们去隐瞒或可以表现情感,恰恰相反,这里的“控制”是说让我们对于情感活动要有一定的倾向性。喜,怒,哀,乐,要溢于言行,同时我们的情感活动也应有一定的深刻性,要能真实地反映我们内心的体验。再者情感活动还应有一定的效能性,对内有利于身心健康,对外有利于与人交流。
第三,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品质。在这里又要强调“意志”和“意向”的不同了。意志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主动克服困难的决心,同样受到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而意向则是动物所具有的一种本能,是被动地区克服某种困难。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我们就必须培养自己意志的目的性,自觉性,坚强性,果断性和自控性。我觉得这点队端正入党动机,从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十分重要。因为人的每一项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都是为着实现确定的目标;而目标又使人产生动力,形成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意志。目标与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的意志就构成了动机。党员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的意志就是当的战斗里的来源,入党动机是否正确,关系到当的纯洁和党组织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党*。
因此,对于要入党的人来说,必须随时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即共产党*理想,要坚定为实现共产党*理想而奋斗的意志,坚定共产党*信念。
孙教授提出的第四点是要有一个广泛的,稳定的人际交流圈,要宽以待人。我们只有先处理好自己身边人的关系,和谐共处,才能为他人服务,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第五点是能动地适应和改造客观环境,第六是人格要完整,第七是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要适应。这七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作用,才能使我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拥有一个好的心理是从思想上端正入党动机的前提。思想健康了,心理状态良好时,人才能是乐观,积极,向上的,才有前进的动力,才能切实为他人服务,为他人着想的心境。
如今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社会生活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这就难免影响某些人的入党动机。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在大学校园中,广大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的主流是好的,单在入党动机上出了一些问题。如认为“入党可以为自己今后工作打好基础”,“入党是为了荣耀和满足”,“受家庭和亲友的推动才选择入党的”等等。尽管目前我不存在那些思想,但我仍需不断警醒自己,端正入党动机,需要时刻牢记真正的入党动机是因为对社会主义的中国和人民的热爱,信仰和坚持马克思科学真理,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服务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只有时刻提醒自己,入党是为了什么,入党以后要干什么,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党员。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党。
为了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进一步从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我觉得我应该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投身社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培养自律意识,时常自我批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共产党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因此,共产党人需要加强党性修养,经常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以便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动的客观世界的规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树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如不注意人生观的改造,也是会发生变化的。
所以,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审视自己的动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不仅是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也是思想成长的基本规律。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思想改造到老”,正是共产党员不断追求进步的真实写照。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要做到学习理论,坚定信念,要勇敢地表明自己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观点,同时勇敢地同各种不良现象做斗争;要牢记宗旨,勇挑重担,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社会工作、专业学习与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解决好工作于学习之间的矛盾;严于律己,争做模范。这是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和作风要求。
大学生党员要坚决服从组织决定,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模范地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关心集体和同学,团结同学。要经常用党员标准来衡量自己。经常总结,不断进步,积极改正不足,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以上是我听了孙教授关于“阳光心灵”讲座后所想到的,希望组织批评指正,从严要求。
汇报人:xiexiebang
小编为大家分享更多的思想汇报:
第二篇:北大孙东东教授高考讲座
孙教授分别从高考如何备考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志愿等方面给予广大师生和家长以专业、科学、深入浅出的指导和分析,通过自己的专业实践、具体案例让大家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个性成长、学业成绩、选报学校、所学专业和人生就业之间的关系。
就高考备考,孙教授指出面对新的高考改革,要研究试题,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初中的初二年级和高中的高二年级是形成知识概念系统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两年恰逢初高中知识的教授完成阶段,最有利于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要抓住基础知识,从全局着眼,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扎实掌握起来,只要夯实了这些概念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才能轻松自如应对考试。在众多的学科当中,尤其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学习,因为语文是穿透一切学科的学科,是中学教育最有魅力的课程。作为语文教师,要能够把语文之中所包含的美教授出来,让学生充分体会该学科中所包含的言语之美、逻辑之美和文化之美,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孙教授指出,要通过语文学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展学生的视野。阅读量的增加不仅仅是要读得多,更要引导学生读明白,在领略故事情节的同时,参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妙、人文的内涵、哲理的深奥和逻辑的周严。要通过阅读建立起因果逻辑、数理逻辑和抽象概括逻辑这三重递进的逻辑思维。要吸收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学习对联、格律诗、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要通过观览名著改编的电影和阅读名著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日常备考教学,孙教授强调,学校要注重发挥年级组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各个学科做到教学上的相互渗透,各科教师的专业交流,从而形成学生发展的综合合力。对于文科、理科综合,要学会列知识框架表,要通过表格系统的归纳总结,形成知识树,了然于心,方能运用自如。
就如何选择志愿,孙教授指出,要做到四个字:知己知彼。知己,是指考生及其家长对考生本人各种信息的了解。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和定位,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以及高中阶段在年级的排行、所在中学教学水平在省市的排行,要依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决定所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自己适合学哪方面的学科就应选择哪个方面的专业或学科。家长、中学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本人的选择,不要盲目追风,更不应包办。知彼就是要对全国的各个大学和大学专业的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结合自己的特点做出科学准确的选择。
孙教授指出,按照学科设置培养的特色高等院校大致可分几大块:第一大块:第一大类是综合类大学,学科齐全、文理渗透,文科、理科、现代工学为主,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有11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文理渗透,办学层次很高。就这些老牌的综合大学要想学理科我建议可以首先选这些学校。第二大块:以工科类为主的综合类大学,最有代表性的清华大学,1952年以前清华大学是纯粹的综合大学。1952年院系把它变成纯工科学院,培养工程师,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些学校领导敏锐发现自己的办学模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所以开始逐渐调整,恢复理科,办了一些文科,但是实事求的说,强项还在工科上,比如说建筑,水利、机械,要想学工当然是清华,这些学校也不少比如说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第三大块:以六大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北京师范大学在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东北师范大学在长春,华中师范大学在武汉,华南师范大学在广州,陕西师范大学在陕西这六大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办学层次很高综合类大学,但因为带师字,往往产生误读。第四大块:多学科大学。都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学苏联学来的,北航、北邮这些学校。强项都是跟原来的传统专业有关。比如像北航学什么?学跟航空有关的,发动机、金属材料、陀螺仪表、导航、计算机。你说我到北航学会计,也不是不可以,但说实话那个会计不是它的强项。第五大类,专业学院。医学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
孙教授对高校专业进行了系统化的分类,指出理工类分为三大块:理科、工科和生物医学。理科是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注重的是辩证逻辑,其在于创新,培养出来的是科学家。工科学习的是工艺、手段和技术,它注重的是形式逻辑,其在于革新,培养出来的是工程师。这个特别提醒考生千万不要走错门,走错门将来是很痛苦,这点请考生跟家长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是学工还是学理。还有一块生物医学,生物医学是建立在形态学基础上的,它跟理科不一样,理科是建立在逻辑学基础上,所以要如果没有兴趣爱好是做不了的。文史类分为两大块:一块叫人文学科,一块叫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成物质和精神产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研究文化,代表学科是文、史、哲——文史类、历史类、哲学类,像刚才讲的理科里面代表是数、理、化,工科里面是技术、建筑、水利、机械。还有文科类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社会问题,代表学科是政、经、法——政治类、经济类、法律类。
就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孙教授指出,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厚基础、宽口径,首选学校,次选专业,以学校带专业。我们有一个原则,叫本科挑学校,硕士挑专业,博士挑导师。只有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好学校,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专业。学习成绩优秀的考生,应首选以理科、文科为主的名牌综合大学,在此前提下,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专业。切忌以专业定学校。如果是以专业定学校,这部分学生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发挥,特别是选择了操作性很强、专业面很窄的工科专业,当想跨学科学习或转系、转专业时,便会发现由于专业的限制,困难重重。学习成绩中等的考生,似乎可选择的学校数量较多,专业也多为操作性很强的工科,或与社会科学有关的专业,机会要多于学习成绩优秀的考生。对于这部分考生的志愿选择,也应是首选学校、兼顾专业,特别是应选择地理位置相对“不好”的名牌学校,这样可选择的余地会变得宽广、竞争会小些,也同时有益于今后的发展。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考生,选学校更为重要。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在一般本科或专科录取批次控制线上下晃荡的考生。报志愿的时候要正确处理好学校与地理位置的关系,要关注偏僻地区的重点大学。大多报志愿有一个特点,不去新、西、兰。新西兰不是澳洲的新西兰,新疆、西安、兰州。新疆不说,兰州为什么不去?西安为什么不去?西安这个城市有大学37所,在全国排第三,仅次于上海,而且都是好学校,办学层次很高。兰州大学很好,兰州那个城市很漂亮,兰州大学在全国是进前30名,办学层次很高。
就如何正确处理好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关系,孙教授指出,考生在选择志愿时,除须了解专业的分类外,还必须详细了解欲报考专业的实质性内涵、研究领域、开设课程、培养目标。就高校自身而言,所设置的专业本无“冷”“热”之分。而专业的“冷”“热”是由社会的需求所决定的,因此在报志愿时眼光应放得远一点,不要盲目追风。热门专业多是短线专业,是操作性的,跟国家经济政策联系的。比如说前几年热的金融,我估计这两个今年可能都要完,原因是金融危机都下来了。但是一些冷门专业叫长线专业,似乎当下冷门,但是它一辈子都受用,比如说理科数理化,文科文史哲、水利、建筑、机械、地质、考古,这些专业永远需要人。大家拿到大学招生简章,很多看着专业名称望文生义,如热能动力工程,听着一定是发动机,最后去了之后是锅炉系。所以报考专业之前,一定要咨询清楚。
第三篇:听宗教授讲座有感
听宗树兴教授“双有效教学”专题讲座有感
2月23日上午,有幸在馆陶宾馆聆听了宗树兴教授“双有效教学”专题讲座。
宗树兴教授是河北省教科所所长助理、研究员,著名的教育教学专家。讲座中,宗教授就双有效教学实施的背景和原因、双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特点、课程教学对双有效的落实、双有效实施的区域和学校管理的层面要求、双有效教学与三维十度的关系、实施三维十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六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宗教授的讲座思路清晰,高屋建瓴,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听完后深受启迪。邯郸市永和中学副校长张建华围绕“校长听评课”做了专题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对三维十度评课表进行了细致讲解。
两位专家的讲座内容丰富有极强的指导和实践意义,为我县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回来后我们积极组织讨论会,深入学习讲座精髓并认真落实张局长“十字”要求,总结感悟,明确方向,制定工作方案,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三维十度”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对照三维十度评课表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教师引导和课堂呈现等不同层面下功夫,使教师的课堂评价水平得以提高,教学方法与双有效教学融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提升。
魏僧寨实验小学 张庆全
2014-2-26
第四篇:听彭教授讲座有感
听彭贤智教授讲座随笔
10月31日,河北省初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彭贤智教授应邀到我校指导教育科研课题工作,并作了《爱的课堂文化构建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听了彭教授的讲座,我受益很深。
世界经济一体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着基础教育走向国际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可持续发展,由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到人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素质的发展。知识经济,教育国际化不单是指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外延形式的国际化,更是指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内涵发展的国际化,归根结底就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国际化。
一个学生在学校7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待过的,哪怕待一分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价值取向。学生每天都在呼吸着“课堂文化的空气”,这个空气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学生一生发生作用的可能并不是知识,而是价值观,包括在其影响下的思想。
我国十年课改,最大贡献就是文化影响力,带有深刻的文化诉求来的,这种文化诉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标志性的话语,一提起课改,人们马上就联想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是我国课堂文化的解放;二是学生素质的发展全面。
课改是一场文化启蒙运动,课改对基础教育界的思想影响无疑是一场大的地震。
课堂是教育最核心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恢复人的尊严,教育才能重新赢得尊严;只有在这里摆正价值取向,人的发展才能获得真实的突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学生的活动确实增加了不少,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好事,好于学生不动只听。但多数学生的行为是“被活动”,被老师预设的教案调动得团团转,尚未达到主动参与、主动发问、主动思维、主动解难、主动创新的境界。学生行为应体现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体验,在体验中生成新的认知。师生互动使传统的教学相长理念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当代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师生互动行为强调教师要走出“讲”的误区,让学生在“读、问、答、做、练、讲、结”的互动过程中,学会知识、夯实基础、增长能力。包括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互动,问答互动,情感互动,行为互动”等。
当书本知识不再压制师生的合理需求;当兴趣和自主性被解放出来;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人发展的核心价值;当每一个个体受到关怀,人就从不恰当的“工具”角色中解放出来。
作为一名教师,彭教授指出:应始终围绕如何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成长这一生命主题,其核心价值是儿童主动发展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宗旨。把学生个性化发展放到突出地位,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信任理解学生。
一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文化濡染的过程,研究课堂教学,核心要研究课堂文化,不研究课堂文化,就抓不住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内涵,就只能在教学技术层面打转转,课堂教学就不会有深层次的变革。课堂是教育发生影响力的核心地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人文关怀与温情,评价更多的指向学生生命成长,那我们的评价一定会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会引领我们的学生走向更高的目标。
构建爱的文化课堂,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知识的平台,让他们的智慧在深层次的思考和碰撞中升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直至争论。
通过教师的爱,培育学生的爱,在爱的互动中,师生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鲜活、生命的灵动、生命的创造,真正成为我们追求的生命化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加深加厚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化与思想素养。语文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的同时,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中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传递个当代中小学生。其实,语文的大部分篇目都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探索、挖掘。语文上课,最喜欢放开让学生辩论,因为“思维民主是创造力迸发的前提”。生命文化课堂是充分尊重、关爱学生的生命的课堂,是体现师生生命价值的课堂。1·课堂充满关爱、真诚。
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人,因此教学过程充满关爱、真诚,用“心”去上课,用爱和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正关注学生,做到因材施教。2·课堂要求真务实。
教师在尊重教材知识的体系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学习指导等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接受水平,与教学内容相衔接。3·要创新教学过程。4·课堂充满生命活力。5·要有情感投入。
面对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有激情,富有感染力;对教材的理解深刻,能抓住教材中的情感来点燃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有人情味、有亲合力。6·课堂要体现核心理念。
循生命之道,彰显出生命文化独特的魅力。
在教学中能体现出生命意识、生命关怀、生命责任、对生命的尊重,在课堂中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7·课堂教学要有效率。总之,听了彭教授的讲座,我受益颇多。以上就是我的几点感受。“勤读+勤写+勤思+勤行=完美教师”。今后,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努力实现这个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真理!
第五篇:听张雪龙教授讲座有感
听张教授讲座有感
何川新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邀请到上海市教育界专家,张雪龙教授为我们作了精彩的讲座。张教授堪称教育界的太斗,他介绍说:他主持研究的课题多次曾获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还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出版过著作《文化办学:造就有灵魂的教育》、《发展与成长——我的办学心路历程》、《学会参与走向未来》等。台上的张教授讲座时,语言温和亲切,把从教多年的教育思考和感悟娓娓到来,形象儒雅,学者风范十足。我由衷地觉得:听张教授一讲座,胜读十年书啊!
张教授今天讲座的主题是《让自己优秀起来——在改进教学中改变自己》。内容丰富而精彩,既有教师自身的如何发展,也有老师课堂的如何教学。这让我深受启发,学到了很多。
比如讲教师的自身发展方面,张教授从身边同事们的成长例子讲起,告诉大家如何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张教授精准地把这些策略概括成三成:成事、成人、成学问。三更:追求更好、坚持更久、目光更远。三要:深入实践要占70%、广泛交流要占20%、虚心学习要占10%。
在课堂教学方面,张教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和指导,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收获颇丰。一是如何设计教案,二是如何驾驭课堂,三是如何有效反思、四是如何布置作业、五是如何进行辅导,六是如何
组织考核。张教授讲的课堂教学方面,这些现象在我们身边真的是经常发生,而他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谓是匠心独具,听后让我恍然大悟。比如他说的备课时要目中有人、心中有谱、教中有度,先自己备课,然后参考别人的教案。这个我们平时做的都是先参考别人的教案,让别人的观点先入为主了。张教授所提出应该先自己备课才是最贴近本班学生学情,也更能培养教师解读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讲到作业,张教授不主张不交作业,作业的积极意义不能视而不见。但要防止作而不业、批而不改、订而不正的现象。这十二个字可以说对当前作业有些现象的一种写实。我想,在这些在我以后的工作中都得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专注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张教授两个小时的精彩讲座一晃而过。但讲座里却凝集了他几十年来的教育智慧,在此,我要感谢张教授的无私,感谢他把这一切分享给在场的第一位教育工作者。听了这次讲座,在场的每一位都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我想,不能光有激动啊!一切都要落实在行动上,才能起到这次邀请张教授举办这次讲座的真正目的。正如像张教授所说:让教学理念成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让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现实追求、让日常教学成为教师的成长载体、让实践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状态。
那么,让我们践行张教授的在教学中改变自己吧!让生命像花儿一样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