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江村2014年发展规划二
青江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青江驿村位于会宁县东南部,位居312国道沿线,距县城40公里。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375户1859人,劳动力1127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6%,其中外出劳动力410人);流域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50亩,退耕还林1071.1亩,退耕还草614亩,粮田面积7272亩,2013年农民纯收入达到3010元。
二、发展情况
青江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工农红军会宁会师先头部队的驻扎地,是全县最早成立苏维埃政府、全省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村,被誉为甘肃的“小岗村”。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青江的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的纯收入仍然较低。
致贫原因:全村致贫原因复杂,主要体现在:一是自然条件艰苦。年降雨量只有43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达到1200毫米左右,十年九旱,生态脆弱。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低,全村农机拥有量占总户数的20%;生活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卫生、医疗等设施落后,与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差距较大。三是产业发展缓慢。全村养殖规模户只占总户数的1%,种植业与养殖业比例不平衡,能够强力
带动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发展缓慢。四是社会致贫因素。因学、因病和缺乏技术也是导致全村贫困人口增多的主要因素。乘着“111122”产业结构调整之风,青江村目前已完成苹果树种植100亩,主要分布在下街和刘方湾,具体分布情况为:下街40.5亩,刘方湾35.5亩,马营岔4亩,五里桥1亩(主要是补苗),河对坡4亩,上街6亩,水泉湾9亩.三、发展思路
因有红军长征驻扎地和“小岗村”的美誉,当地群众深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熏陶,具有吃苦耐劳的长征精神和敢闯敢干的小岗精神,再加3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为当地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发展潜力巨大。与静宁县高界镇比邻,受高界镇发展林果业的影响,部分群众试验种植精品红富士和早酥梨,为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好头、起好步。青江村将在今后几年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特色林果种植作为发展的主方向,中药材种植和畜禽养殖相配套,力争到2020年,全村达到特色林果种植3000亩、中药材种植1000亩、人均1只羊,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第二篇:常青村三年发展规划及二〇一二年工作计划
常青村三年发展规划及二〇一二年工作计划
(2012年——2014年)
一、基本情况
常青村地处墨镫乡西北部,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40亩,耕地面积460亩,其中粮田面积385亩,经济作物面积75亩。荒山荒坡面积9500亩,宜林宜牧地6600亩。全村有90户,284人,劳动力110人。共有共产党员20名。2011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950元。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驻于辖区内,主风井横跨我村。
二、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优势:
1、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驻于村辖区内,依托地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针对适龄青壮年进行采煤业技能培训,增加村民的工资性收入比例;同时针对煤炭企业辐射带动的第三产业,大力培养扶持有能力的人员从事相关产业,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2、依托地域山大坡广的自然优势,大力扶持以黄牛、山羊为主的养殖业。
经济发展劣势:
1、村级干部队伍思想解放不够,对相关发展信息掌握的不够及时;
2、未能及时对村民进行科学致富相关技能培训;
3、依赖资源进行发展的思想依旧存在,还未能摆脱靠山吃山的老观念、老思想。
三、三年发展规划及奋斗目标
(一)、经济发展:
1、2012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04万元,每年增幅5%。
2、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年5940元,每年增幅20%。
(二)新农村建设
继续监督好移民新村工程建设,2012年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新村委办公大楼落成,争取2012年底达到入住水平。逐步完善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美化新村环境,为村民营造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
(三)、民生目标:
村庄环境整治:完成垃圾箱改造,建立定期清理的长效机制。绿化率力争达到15%。实施主要路段的亮化工程,保证村内主干道旁边有一定数量的路灯。河道清洁,对主要河道疏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线电视入户等全面推进,力争百分之百;弱势群体:对贫困人口尽量纳入低保和五保范畴,建立长期有效的帮扶机制,贫困家庭帮扶率达百分之百;调解并及时调处各类矛盾,减少信访量,确保无越级上访。多头并举创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四)、党建工作指标:
1、后备干部培养:三年培养三名年轻的后备干部进入村级主要领导岗位。增加新鲜血液,充实党支部、村委会的后备力量。
2、建立关心和帮扶困难党员的有效制度。
3、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开展党员评议村务活动。
(四)精神文明创建:
在村民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农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遵纪守法、科学知识等教育。每年评选“五好家庭”和“十星文明户标兵”各五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办好村民学校,对村民进行文化和技能培训。
(五)村务财务管理方面: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进组级财务公开的深度,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实施“四议两公开”,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对村里的重大事项进行裁决和监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法治村、以德治村。
(六)其他方面:
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到警钟长鸣,确保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在资源保护方面,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坚决取缔乱占、乱堆、乱建的现象;拥护国防建设,为军烈属排忧解难,号召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和人口的有关政策。
四、二〇一二年工作计划
(一)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新农村建设加紧完善,村委办公楼立马开工,争取国庆
节交付使用。新村前建一座门楼,立一个雕像标志,建一个草坪。
(二)农民增收,经济发展
1、发挥本村山大坡广的优势,大力发展养牛业,鼓励大家大养而特养,力争达到户均三头牛,村委负责用专人放养(每30头牛用一专人),预计2012年可增加养殖30头,可增收60000元。
2、疏通村企关系,闲散劳力分期分批进行就业安置。年轻劳力优先安排进三元煤矿就业,从事煤炭产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按每人每年收入60000元计算,力争安置3名闲散青壮年劳力从业,预计可增收180000元。
3、针对煤炭企业辐射带动的第三产业,大力培养扶持有能力的人员从事相关产业,预计可增收50000元。
(三)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1、电灯亮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健身器材配套安装完善,旧村街道巷道入户硬化。
2、60岁老人每年最少发200元过年钱,老干部、贫困户,给予优待,每考一名大学生(二本以上)奖奖学金3000元。
3、每年带村民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一次,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以便更好发展。
4、彻底解决老百姓当务之急的日常生活问题,盖三间
大瓦房,买两台现代化电磨,买一台打谷机,供老百姓免费使用。
5、积极支持中老人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小杂粮种植,只要有能机耕的粮田面积,本届村委负责,秋机耕,春旋耕。
五、意见及建议
希望乡党委、乡政府能够继续解放思想,深入走访群众,问计于民,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大潮中奋勇向前。我们相信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一定能够又好又快的继续向前发展!
常青村党支部
常青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二月八日
武乡县墨镫乡常青村
三年发展规划及二〇一二年工作计划
二〇一二年二月八日
第三篇: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2016-2020)
***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235户834人。2014年建档立卡197户769人,脱贫105户388人。2015贫困户92户381人。经过自然增减,2016年贫困户92户380人,年底脱贫2户8人。预计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耕地面积4400亩,农业生产主要以红葱、红蒜、红秃头为主,胡麻、扁豆、大豆等作物为辅。草原面积77320亩,以养羊业为主。为了促进***村经济发展,按期实现脱贫目标,经过***村“两委”开会讨论,制定本次经济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扣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的部署要求,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发挥地域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实力办事、有能力办事,着力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坚持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科学发展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建设美丽乡村
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三五”时期南部山区整体搬迁、整体脱贫摘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根据武威市保护生态的区域政策,我村要积极动员群众向黄花滩移民开发区县内生态移民,在新的地点建设新家园。
3、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目标任务
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改变2015年以前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现状。
四、发展途径
(一)充分利用村互助资金协会。2016年初,成立了***村互助资金协会,财政支撑50万元,村民自愿缴纳互助金3.75万元。2016年发展会员71人,发放贷款总计35.7万元,预计收缴占用费1.502万元。本着互助资金协会“为民、利民、惠民”的宗旨和目标,互助社会员和村“两委班子”积极动员和宣传互助资金协会相关政策,计划2018年实现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移民搬迁脱穷,下山入川致富”,只有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才能改变本村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传统农业效益低下,传统放牧模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两年内脱贫。
第四篇:xx村发展规划
xx村发展规划
长沙县田汉村发展规划
(20**-20**)
长沙县田汉村位于长沙县东北部,是老一辈艺术家田汉同志的故乡。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共有水田3368亩,林地600亩。现有33个村民小组,970户,总人口3360人。
一、主要优势
(一)人文优势。田汉村是老一辈艺术家田汉同志的诞生地,田汉故居修葺一新,历史文物保存完好。田汉村是长沙县果园镇青少年活动阵地和艺术培训中心,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二)组织优势。田汉村现有党员137人,其中女党员18人,村支两委文化层次和思想觉悟较高,搭配合理,管理能力较强,深受村民信赖。
(三)地域优势。田汉村所属果园镇,与黄花镇、星沙镇、安沙镇紧紧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二、薄弱环节
(一)基拙设施需进一步完善,村级经济需扶强拓宽。部分道路需进行硬化,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田汉故居的周边环境需进一步完善,故居需修整,人文优势有待进一步加强。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较低。“稻谷、生猪”是全村的基本劳作模式,没有优势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突破。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以劳务输出为主。
三、发展思路
(一)发展目标
1基础设施基本完善。①进村入组公路实现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100%以上,主要干道实现绿化、亮化。②完成全村主要河渠、水坝的护砌整修。③村民庭院、公共活动场所实现园林化。
2村民收入明显增加。①引进企业落户,增加本村劳动力就业机会。②开发田汉公园,建设以公园为依托,集旅游、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农家乐。③全村通过劳务输出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④重点引进3——8家企业,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培育村集体经济,同时解决部分村民单一务农问题,激励全村群众勤劳致富,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800.元以上。
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①全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将田汉小学建设成市级标准的中心学校,完善学校综合大楼,规划建设体育场地,完善学校绿化设施。②村卫生所,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O0%③基本建立养老制度,孤寡老人实现集中养老。④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村民达到80,以上,畜禽饲养全部达到人畜分离标准。
4民主管理规范有效。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作用发挥良好,达到村发展规划由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制订,村重点事项安排由村民决策监督小组决策与实施,村级重大建设项目由村民监事会进行监管,村财务支出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监督的标准要求。
5乡风村尚健康文明。村规民约健全,教育调处机制完善,村民遵纪守法无刑事案件,团结互助。计划生育合格率达到100%,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二)发展步骤:
20**年:科学制订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村容村貌。完善田汉故居修缮,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名人氛围,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着力抓好经济建设,提升村集体经济能力。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加大对田汉小学的建设力度,完成学校综合楼等设施建设;新征土地2亩,投资70万元,新建学校田径场和校园绿化。②建设“田汉公园”,并以田汉公园为依托,建成集休闲、钓鱼、会议、旅游、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星级休闲农家乐。③力争引进1-2家企业落户村工业小区,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当地村民的就业机会。④修缮田汉故居,完善故居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宣传田汉的革命精神,做好田汉同志诞辰110周年庆典活动,提升田汉村名人故里的影响力,充分挖掘村文化资源。⑤争取开通田汉村自己的网页,宣传村的文化、经济、政策、环境等。
20**年:形成主导产业,建立增收机制。
第五篇: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xxx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夯实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有关精神,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制定了集体经济发展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贯彻落实“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地域优势,充分利用资产资源,加强村集体经营项目建设,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力争在2012年村级集体经营收入达8万元,即资源发包收入4万元、集体经营收入2万元、资产租赁1万元、其他收入1万元。
三、主要途径和措施
按镇委镇政府有关要求,结合我村情况,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把困难变为动力,从增加收入和严格支出为抓手,不断增加集体实力。
1、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创办高效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创办经济实体,把农民增收与集体增利结合起来。
2、充分开发利用现有集体资产资源,为集体增加收入。积极招商引资,用土地、仓库等资产入股经营,增加集体收入。
3与有关服务部门共同经营特色项目,增加集体长远利益。
4强化资金管理,以严格的监管制度和有效地监管方法,严格“三资”管理,压缩集 体开支,达到节支增收。
5建立健全集体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制和激励机制,对能完成招商引资和创办项目的村 干部按集体所取得的年收入的5%给予奖励;没有完成的不得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