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时间:2019-05-12 16:1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一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央最近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同时,也对其中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作了准确的概括和阐述。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部分内容,对于我们全面掌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武器,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一个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前头的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不仅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学习和掌握“三个代表”中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必须首先抓住这个基本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纲要》第十四章,集中阐述和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其中,第81条,着重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的思想。第82条,集中概括了十六大修改后的党章所规定的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突出说明了两个先锋队的关系。第83条,集中阐述了党的纲领问题,强调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第84条,集中阐述了关于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问题。第85条,集中阐述了党的先进性问题,强调了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坚持先进性的要求。第86条,说明了党与青年的关系和党对青年的要求。这六条,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概括和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思想,抓住了关键,中心突出,内容丰富。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党始终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我们党的地位和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在新形势下,党中央不断思考把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个基本的问题。总结80多年来的经验,江泽民同志鲜明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做出了创造性的回答。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段集中和规范的表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建设的总目标。面向未来,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概括起来,就是要建设成为这样一个符合“一个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要求的党。

无论“一个核心”、“两个先锋队”,还是“三个代表”,其实质,都在于党的先进性。什么叫先锋队?顾名思义,先锋队,就是走在前面的意思。走在谁的前面?我们过去比较多的理解,是走在广大群众的前面。这是对的。但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上讲,是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因为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势力,其作用,其命运,都是与时代潮流和时代要求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政党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在于这个党能否始终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忠实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战争年代,我们党以正确的道路选择和英勇的献身精神,当之无愧地确立了时代先锋的地位。建国以后,我们党以执政为民的高尚品格和模范行为,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面向未来,时代在向前发展;放眼世界,时代潮流汹涌奔腾。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党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使自己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顺应时代的潮流,体现时代的风貌,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永远发展而不停滞,永远前进而不后退,永远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而不陷于保守僵化,才能经得起新的历史条件的考验,才能无愧于先锋队的称号,才能真正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重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本质的要求和最鲜明的特色,是它的先进性,是它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纲要》集中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关于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想。学习《纲要》这一部分,必须紧紧抓住这一要求。

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明确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前提下,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纲要》第十五章,集中概括和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如何适应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丰富内容。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我们党的建设豪迈地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等各个方面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对党的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不断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致力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鲜明地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坚持从严治党,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格局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了党内一系列重要条例和规定。特别是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党的建设出现了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要按照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十六大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

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党的各方面建设,都要始终坚持这个总要求。总结80多年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指导原则: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实际工作中推进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上这些原则和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

作为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必须从制度建设、执政方式、主体素质等多方面入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不断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十六大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所有这些方面,都为我们指出了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方向。学习《纲要》,需要进一步深刻理解这些要求,并落实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际工作中。

三、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江泽民同志深人分析改革开放给党的建设注入的活力和带来的复杂情况,明确提出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思想。他认为,过去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应结合新的实际加以运用和发展,但光靠老经验老办法是不够的,必须有新的创造。十六大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纲要》不仅全面展开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党的建设的内容,而且突出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要求。

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80多年来,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600多万党员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首先就要认真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深藏于这些问题背后的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和可行的办法;同时,也要按照实践标准,对已经过时或不适应新条件的做法加以改革。因此,要使党的建设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就必须发扬改革的精神,勇于在党的建设领域进行改革的试验和探索。这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也是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的需要。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纲要》全面叙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思想和要求。第88条,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突出强调最根本的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在组织建设方面,第89条,突出强调了如何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同时保持党的集中统一;第90条,突出强调了如何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求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切实解决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加强团结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第91条,突出强调了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要求。在作风建设方面,第92条,突出强调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要求充分认识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必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解决党的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紧紧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强调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所有这些方面,都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突出了改革的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为辅助材料,认真研读江泽民同志的原著、研读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全面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党的建设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党的理论创新

加强和改进党的理论创新

今天我要讨论的课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创新理论。那么,什么是党的创新理论,为什么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有什么样的魅力,党的创新理论给我们哪些启示以及思考,我们怎么样才能学好党的创新理论。这些问题我将在下面的文章中一一解答,而本文的重点在于怎么样学好党的创新理论,这个问题的探讨对于基层的群众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什么是党的创新理论

1、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含义

党的创新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党的创新理论重要性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它来源于实践、扎根于人民,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又对人民群众的实践起着根本指导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而落实好这一战略任务,要求我们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党的创新理论的魅力无穷

1、党的创新理论有怎样的魅力和活力

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充满魅力,充满活力。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党的创新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来解决中国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一种深入了解的渴望,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一种强烈认知的需求。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都值得我们跟进一步、深入一步的研究。

2、明确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性

束之高阁的理论没有生命力,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党的创新理论来自群众,需要平民化、生动的宣讲服务群众。当前,一些人错误认为党的理论高高在上,觉得党的理论常常是“两张皮”、“空对空”。(错误观点)而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在单位也不例外。在单位组织理论学习的时候,有的人民就会觉得,学这 些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甚至有的人民在私下不情愿地嘟囔:“学这些有啥用,又不能当饭吃。(错误情绪)相信这样的错”误思想在很多基层单位的人民中,多多少少都出现过。如果给年轻的人民们讲大道理,让人民们听一些,他们一知半解的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年轻的人民们不仅不容易接受,更容易让那些人民们有逆反心理。要让我们的群众了解党的创新理论,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让大家了解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性,要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我的经验是,将生活中的故事讲给人民们听,让他们从中领悟以及思考。

案例分析

我曾经给人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家庭主妇做了几十年的菜,厨艺平平,而有一个人学厨艺才几个月,出师掌勺后却能顾客盈门。主妇纳闷,决定问个究竟。厨师告诉她:你烧菜靠的是习惯,我烧菜靠的是烹饪理论指导。”

一个故事讲出一个道理,这样的教育群众乐于接受,也会让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更深入人心。扎实有效的教育,不仅消除了群众思想疑虑,还增进了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实践热情。党的创新理论的无穷魅力,基础是学习,核心是信仰,关键是践行。真理只有进入人的灵魂,引起灵魂深处的共鸣,才能产生坚定的信仰与果决的行动。

二、党的理论创新带来的思考

1、理论武装全党、全民是理论创新的最终归宿

“满棚棚生绿满架架菜,侯沟门旧貌焕新颜。泉眼眼那个有源大树树有根,科学发展让庄户人得实惠……”这是陕西省安塞县侯沟门村农民自编的一首歌谣。朴实无华的歌词,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对改革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厚感情。透过侯沟门村的变化,我们再次深刻地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一旦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改天换地的巨大威力。

有此可见,理论武装全党、全民是理论创新的最终归宿。束之高阁的理论没有生命力,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大力弘扬党的创新理论的无穷魅力,基础是学习,核心是信仰,关键是践行。真理只有进入人的灵魂,引起灵魂深处的共鸣,才能产生坚定的信仰与果决的行动。

2、让理论学习转化为生产力

案例分析

去年3月,云南的一位下士刘奎廷,回老家云南保山探亲,看到村民宁可土地荒芜也要外出打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的理论学习让他知道了,国家免除了农业税,种地还给补贴,为什么还没人愿意务农呢?刘奎廷认为是乡 亲们对政策不了解。于是,他在向村民宣讲富民惠农政策的同时,鼓励大家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在刘奎廷的动员下,乡亲们纷纷返乡务农。今年春节,村民王伟还专程从老家给刘奎廷打来电话:“多亏了你的好点子,我承包了10亩地种水稻和甘蔗,一年收入4万多,比打工强多了!”

三、政府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群众

历史的经验昭示,一个政党、一支政府,要想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群众,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单位、教育群众,在学习理解上求深入、在推动 实践上见成效,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政府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牢固确立,单位建设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经验,是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军事任务更加繁重、群众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趋于多样的形势下,我军始终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政府作为首要任务,在政治工作全局中突出出来,确保了人民政府性质宗旨不变、确保了政府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

1、政治建设的首要课题

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江泽民明确提出以科学理论武装人,指出政府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邓小平理论在群众头脑里扎根。胡主席进一步强调,把军心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政府雷厉风行地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要求,坚持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上走在前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每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在《邓小平文选》出版和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后,在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文选》出版后,在胡锦涛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政府历史使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政府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后,都采取有力举措,推动学习贯彻。

2、紧密联系政府建设实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学风。政府中,理论武装、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要体现,就是学习贯彻好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思考解决新形势下建设什么样的政府、怎样建设政府,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根本问题,形成了包括邓小平新时期政府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政府建设思想以及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政府建设重要论述在内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展开和运用。政府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 突出出来,组织政府特别是高中级干部原原本本学习钻研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国防和政府建设重要论述。

实践再次证明,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指导军事实践,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通过学习实践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广大群众进一步认清了国防和政府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的地位作用,自觉坚持服从大局、在大局下行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强大精神动力,出色完成了军事斗争准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及抗灾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

3、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理论武装要赢得青年、赢得未来,必须注重抓好基层群众这个大头。这些年来,政府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化、大众化,编写印发《基层军官理论学习读本》、《士兵理论学习读本》等一系列教材,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贯穿于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艰苦奋斗教育之中,贯穿于我军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之中,每年组织主题教育都对基层理论学习进行部署和引导,使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实践及时向基层延伸。政府院校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编写下发《邓小平理论教学要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要点》、《科学发展观教学要点》,根据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及时修订院校政治理论课教材、开设党的创新理论课程,定期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教学成果观摩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政府院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和贯彻。

坚持不懈地抓基层群众的理论武装取得明显成效:广大群众进一步认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发展、人民富裕、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进一步认清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成就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从而把政治信仰与情感认同统一起来,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把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与树立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在头脑中牢牢扎根;通过统一思想达到统一意志和行动,无论形势怎样变化,群众始终保持了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单位始终保持了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4、不断创新理论武装形式方法

学习贯彻创新理论,既要坚持我党我军理论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形式,更要适应形势和时代的发展,贯彻创新精神、运用创新方法。这些年来,政府理论武装工作采取了多种形式,有效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步步深入。组织召开了一系列政府理论研讨会、理论工作座谈会、理论学习情况汇报会和学习贯彻经验交流会。总政治部多次组织政府宣讲团、各级纷纷组织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深入单 位宣讲,极大地浓厚了理论学习贯彻的氛围。学习党的理论创新,其重点在于创新,从学习方式和方法上创新。面对基层群众价值多元、思想多变的特点,需要尝试了许多新办法:可以针对青年群众追求时尚、喜欢新生事物的特点,开展名段诵读、文艺演唱、学用演讲等活动;充分发挥灯箱、橱窗、板报、网络等载体的功能,开展军营“百家讲坛”、理论学习之星评选等具有时代气息的学习活动。而针对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坚持让问题促学习,盯住困惑解“扣子”,有什么问题就学习什么内容的方式,将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也可以更直观的,更深入的将理论知识贯彻到基层群众的思想深处。结语: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我军建设中,更应该坚持不懈地用当的新理论来武装全体群众。不断把我军建设推进到新阶段,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神圣使命,须臾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指导,须臾不能放松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注重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推动政府各项建设和工作又快又好发展。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科学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紧紧抓住确保单位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问题,紧紧抓住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紧紧抓住影 响单位建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努力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发展的具体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和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成果。

第三篇:指导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强大思想武器

指导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习近平谈

治国理政》体会)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王 毅

《 人民日报 》(2015年02月12日 07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崭新局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用5个专题的篇幅收录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工作的20多篇重要讲话、谈话,清晰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与脉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外交战线的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提供了一部很好的教材。

新形势下我国外交工作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闪耀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光芒,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是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我国外交工作的行动指南。

宽广深邃的历史视野。习近平同志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锐利目光,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我国历史方位,全面审视我国与世界的关系。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已变得空前紧密;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这些论断为我们分析形势、制定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导。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从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的纵坐标和世界力量对比变化的横坐标认清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既不超越阶段盲目冒进,也不消极等待被动应付,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坚持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和战略目标出发,积极抢抓机遇,妥善应对挑战,善于化危为机。

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习近平同志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开阔视野,观大势、谋大事,亲自运筹外交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强调中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他强调要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多边合作等各领域工作密切结合,通盘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首先实现了气势恢宏的外交开局,进而拓展为全面均衡的外交布局,为推进中长期外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能力,突出重点、应对热点、克服难点、打造亮点,确保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对外战略目标。

主动进取的创新精神。习近平同志以改革者和开拓者的巨大魄力,把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外交理论创新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是阐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这不仅激发了13亿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活力,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共鸣。二是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强调要在中国与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才能彼此和平相处。这既为我国和平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三是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求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等各个方向,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各个领域。这既是对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外交理念的丰富发展,也是对几百年来形形色色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超越,必将对今后国际关系发展演变产生积极深远影响。四是弘扬正确义利观,主张政治上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正确义利观体现了我国在国际上主持公道、追求正义、践行平等的价值理念,是我国软实力的一个鲜明标志。五是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并将这一安全理念发展成为对各国各地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指导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积极反响。这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安全稳定提供了新思路。六是提出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强调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体现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的时代特征,建设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这是对我国坚持结伴而不结盟成功实践的提炼升华。

勇于担当的大国胸怀。习近平同志以社会主义大国领导人的恢宏气度,推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大国声音、发挥大国作用。他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他还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顺应我国发展大势,契合当今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兼济天下的品格和胸怀。我们要勇于担当,积极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切实走出一条与历史上传统大国不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

高超娴熟的外交艺术。习近平同志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指导外交策略运用,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外交工作的生命,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策略运筹,树立底线思维,做好统筹兼顾,推进改革创新。这为我们加强外交战略策略运用树立了典范。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外交主动进取、积极作为,立场更加鲜明,策略更加灵活,举措更加务实,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战略主动地位。在对外交往中,习近平同志沉着自信、坦诚务实、刚柔相济、重义守信,展现了泱泱大国的领袖风范,赢得了各方普遍尊重,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从容应对国际风云激荡,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切实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有利外部环境,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展现出鲜明特色和旺盛活力。

为加强国际合作提出中国倡议。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推进对外合作的总体构想。“一带一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得到沿线近60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为欧亚大陆的振兴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新理念,呼吁各国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好评。习近平同志倡导建立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亚太梦想,推动各方一致同意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在亚太合作进程中留下深刻历史印记。

为深化全方位对外交往开展中国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共出访11次,访问31个国家,在国内外会见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243人次,参加24场重要多边外交活动,实现对五大洲、不同类型国家高层交往的全覆盖。中国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周边国家全面展开各层次、各领域交流,彼此利益融合不断深化,相互理解逐步加深。中国积极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中美达成共同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中俄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运行,中欧决定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国贯彻真实亲诚的理念,同非洲、拉美、阿拉伯和南太等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提升。

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为世界特别是亚洲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机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筹建迈出实质性步伐,中蒙、中泰铁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我同有关国家自贸谈判取得重要突破,为地区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发挥中国作用。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朗核、巴以、阿富汗、朝鲜半岛核、南苏丹等热点问题上,中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为推动有关政治解决进程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第一时间向暴发埃博拉疫情的非洲国家伸出援手,提供总计7.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派出1000多人次专家和医疗人员赶赴一线参与救援,在疫区及时援建治疗中心,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中美共同宣布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示范效应。

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我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开拓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新境界,具有深远指导意义,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把握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努力推动外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进一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自觉把外交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进一步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切实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为国内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好务,坚持开放包容、谦和大度的外交风范,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人民利益、受到国际社会欢迎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大力争取世界对中国梦的理解支持,让更多国家认识、理解、接受和欢迎中国的发展振兴。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设。以“一带一路”为统领,推动建设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认真履行外交为民使命,切实打造海外民生工程。

(作者为外交部部长)

第四篇: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1]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解决好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应成为当前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党的先进性靠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来保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

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经验的总结

重视作风建设,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和优点,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0多年来,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逐渐认识到,作风是无形的力量,党的优良作风能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培养良好的作风。从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提出“三大作风”,到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优良传统和作风,都极大地推动和保证了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20世纪末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新世纪之初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及现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

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都对党的作风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新世纪,我们党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从国际上看,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

化。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原有体制的弊端、陈旧观念的障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等还会不断地接连出现。特别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都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化。从党内看,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结构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既给党的发展带来活力,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这三个重大变化带来的三大考验,即我们党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要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作风建设中不适应这些变化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状况发生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变化,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

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我们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同党的状况的变化相符合。但是,在党的作风建设也还存在种种问题,同我们党的状况的变化不相吻合,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不相符合。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解决作风建设中与党的变化不符合的问题。

二、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作风建设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讲,一是有些部门领导干部思想滞后,求稳怕乱,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干部精神空虚,不思进取,缺乏朝气和活力;一些部门的同志

缺乏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部门和小团体利益至上。二是有的干部在学习上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刻苦精神;有的不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学用脱节、学而不思、学而不行。三是部分干部工作作风浮漂,深入基层调研不够;部分职能部门和干部特别是有一定权利的干部官气十足,宗旨意识淡薄;一些干部争先夺冠意识不强,工作方法不活,工作标准不高。四是个别领导干部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官僚主义严重,班子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五是部分干部自律意识不强,忙于应酬,相互攀比,铺张浪费。

剖析上述问题的根源,

第五篇:加强和改进新形式基层党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建设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形势下,必须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思想认识,科学规划,健全制度,精选内容,创新方法,着力构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新体系、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提高教育培训工作认识,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紧迫性

农村党员处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天天接触广大农村居民,是党在农村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工作作风和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是否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真正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紧抓实抓好。

二、优化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

要改变目前农村党员和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多头办学、资源浪费、缺乏统筹的现状,逐步合并培训机构,优化培训资源配置。要加快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党校、农广校等阵地资源优化整合,尽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形成由县一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县委党校具体协调和统筹安排、部门密切配合的教育培训新格局。坚持教育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并重,按照择优聘任一批、交流选用一批、培养提高一批的思路,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骨干师资队伍,并统一组织编写、更新、完善和使用系统、实用、新颖的教学大纲和培训教材。

三、合理设定教育培训内容,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要以培训主体为中心,立足加快发展,精选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紧贴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需求。一方面,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在普遍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根据不同党员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培训对象适得其所,各有所得。如对农村党员领导干部,要抓好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经营、村务管理、领导科学等知识的培训;对农村普通党员、乡土人才,要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村年轻党员干部要增加学历教育等培训。另一方面,要结合产业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组织部门、各级党校在统筹培训课程安排中,在抓好政治理论和政策法制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立足县情、乡(镇)情实际,结合市场需求,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抓好最新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等内容开展培训,使农村党员掌握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和经营销售管理技能,让大多数党员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真正解决他们“想富盼富不会富”和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的问题。

四、灵活选定教育培训方式,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要不断改进培训形式,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多样化、开放式、高效率的培训方式,提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成效。一要灵活选定培训方式。在组织教育培训中,灵活运用集中培训、专题研讨、社会调研、外出参观、“流动党校”、网上教学、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基地培训、项目培养等培训方式。如针对农村党员“老党员多、生活困难党员多”和党员教育“时间难统一、人员难集中”的特点,在农闲时节组织农村党员参加集中规模轮训,其他时间采取送课上门指导学、结成对子帮助学等方式组织学习教

育;针对农村党员视野不宽、思路不活等现状,积极组织党员外出考察学习,把课堂搬到先进地区,提高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二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改变农民党员教育培训中“老师讲、学员听”的现状,大力提倡以学员为主体,鼓励学员主动参与,教师与学员进行双向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把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党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现代培训的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五、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性

制度建设,是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形成持久效应的必要条件。要建立健全计划调训、申报审批、档案管理、培训登记等制度,确保各类培训按计划组织实施,避免多头重复培训。建立业务指导机制,县委党校负有对乡镇党校进行培训业务指导的职能,乡镇党校对专业协会、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负有业务指导的职责。要建立责任和考评机制,明确各有关部门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中的责任和义务,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体系进行考核。建立农村党员轮训登记制度,对农村党员参学参训情况进行归档、跟踪管理。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对学习培训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党员优先使用,将其列入村级后备干部或充实到村委班子,乃至推荐充实到公务员队伍和乡镇领导班子,形成正确的教育培训导向,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拓宽培训经费投入渠道,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保障性

在培训经费上,要广拓筹资渠道,加大各类资金整合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党员培训资金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要把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财政支持力度。整合分散的培训资金,将各部门用于开展农村技术人才培训的经费进行集中使用。在实用技术教育培训方面,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办班方式,创建由企业出资金、出技术,党校协调、部门组织、农户参与的“党校+部门+公司+农户”的培训模式,达到公司发展、农民增收和党校、部门“少花钱、不花钱”搞培训“多赢”的目的。支持村级支部加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从集体经济收入中解决部分培训经费。要完善经费监管制度,强化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监管,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党的建设工作,有力推进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改进学风,坚持学以致用,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抓好学习。突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自学,着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党员领导干部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组织开展送理论下基层、送党课下基层、党委书记讲党课等活动,把理论教育

延伸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抓好理论武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抓好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的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党员思想和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强化宣传思想工作措施和手段,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网上论坛等形式,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深入挖掘和利用我省优秀的精神文化资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培育和弘扬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为代表的黑龙江时代精神,推动全省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振奋精神、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加强舆论引导,壮大主流舆论,健全舆情分析研判机制,突出敏感问题和敏感事件舆情研究,形成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舆论导向。

3、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在全省党员和领导干部中进一步开展思想解放活动,巩固和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破除阻碍、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一切落后、僵化的意识和观念,树立起进步的、有活力的、推动科学发展的新观念。鼓励支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认真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清理、修改、废止不利于发展的政策和文件规定,营造支持探索、善待失误、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在全省形成思想解放、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强大思想导向,充分发挥全省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制定和实施创建活动三年规划,培养和推广不同层次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任务抓紧抓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培养和选拔理论骨干,组建宣讲队伍,为推进创建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干校和国民教育体系的作用,加强

党员、干部的系统理论培训教育。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完善和落实学习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学习考核等制度,把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团结统一和创新活力

5、积极推进党务公开。除涉及保密的事项外,党组织的决策、决议及执行情况,党内重要活动、重要工作部署及党组织自身建设情况,党员群众普遍关心关注问题的解决情况等,及时向党内或社会公开。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党建网站及其它党务公开平台的作用,畅通党内信息互通渠道。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统筹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不断增强党的工作透明度。

6、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改进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制度,积极推行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发展党员和党费收缴管理使用情况公示等制度。定期开展评议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成员活动,健全完善党员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措施。改进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和办法,完善候选人提名程序,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和介绍方式。推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范围。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

7、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党内重大决策事项调查研究、民主征询、专家咨询、公示听证等民主程序。实行重大决策报告制度、效果评估反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决策实施的跟踪调查、信息反馈、失误纠正和责任追究。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票决制。强化党委全委会功能,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健全和规范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8、充分发挥党代表大会代表作用。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明确代表的责任和权利。建立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探索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建立代表联络机构,做好代表联络工作,切实保障代表行使权利。

9、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和制度建设。切实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不断加强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民主集中制意识,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能力。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既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又要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和政令畅通。

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10、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强化学习实践,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努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强化战略思维,不断提高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根本症结,注重研究把握国际国内重大发展机遇,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预见性和创造性。

11、提高转变发展方式的能力。不断更新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发挥本地优势的途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引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抓好技术攻关,改造传统产业,创立自主名牌,提高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学会用市场手段激活发展主体,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社会组织力。推进企业调整重组,提高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和资源环境保护能力,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12、提高抓项目建设的能力。增强项目建设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发展的根本之策,充分利用民间和省外、国外资本,推进项目建设。实行领导干部项目建设责任制,建立完善抓项目建设有效机制,保筹划、保招商、保开工、保进度、保投产、保环境,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注意按项目建设需要调整配备班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抓项目建设的工作水平。

13、提高改善发展环境的能力。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着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规范、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精简、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减少行政审批环节,降低行政审批成本。提高用制度机制净化发展环境

能力,全面推行联合审批、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和服务承诺等制度,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坚决防止“中梗阻”和利用部门权力谋取个人及小团体利益现象发生,对利用职权刁难投资者的人和事,严肃查处。

14、提高解决矛盾的能力。认真研究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矛盾演化规律和特点,强化重大决策风险评估,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组织各级领导班子认真学习、领会、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提高法制观念、政策观念和全局观念,善于用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法律手段化解矛盾、凝聚人心。

积极探索矛盾调处的有效形式,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协会调解、群团组织调解和中介组织调解“六调联动”机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调访一体化网络,构建起调、防、访新格局,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等制度,提高信访办结率、息诉率和满意率。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多岗位锻炼,提高在困难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驾驭全局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新形势下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机制,做好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和处理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重大安全事件。

下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践行初心使命的强大思想武器范文五篇(精选合集)

    理论学习是一个寓理于事、查漏补缺、不断同化内化的过程。为人民而学习,勤于思、践于行、持于恒,如此学习定有收获。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党委党建的范文,希望对大家......

    党理论

    入党积极分子中国共产党理论基础知识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9分) 1. 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论公司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作风在党的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十六届四中全......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思考中共焦作市山阳区委组织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当前和今后......

    浅论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浅论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六大报告按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就是: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

    全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现状与德育创新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素质教育,培育一代新人的客观要求,是历史赋予我......

    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合集5篇)

    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袁贵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一......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加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