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思考
中共焦作市山阳区委组织部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和十六大精神,准确把握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应成为当前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强作风建设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各级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讲,一是有些部门领导干部思想滞后,求稳怕乱,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干部精神空虚,不思进取,缺乏朝气和活力;一些部门的同志缺乏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部门和小团体利益至上。二是有的干部在学习上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刻苦精神;有的不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学用脱节、学而不思、学而不行。三是部分干部工作作风浮漂,深入基层调研不够;部分职能部门和干部特别是有一定权利的干部官气十足,宗旨意识淡薄;一些干部争先夺冠意识不强,工作方法不活,工作标准不高。四是个别领导干部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官僚主义严重,班子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五是部分干部自律意识不强,忙于应酬,相互攀比,铺张浪费。剖析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上的模糊。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为,作风建设是虚的,经济建设才是实的。因此,对于作风建设没有从思想深处重视起来,部署了、要求了就抓一抓,应付了事;上面不紧了,就把作风建设抛在脑后。二是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作风建设制度的制定缺乏稳定性、规范性。有些制度定得很原则,只有必须怎么怎么样,要坚持什么什么,很不具体;有些制度弹性过大,对不执行制度或违反了制度怎么办,缺乏具体强制性的约束机制。三是机制不健全、不得力。没有将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公开选拔和干部交流力度不够,能上能下的机制不够健全,奖优罚劣的机制不够健全,目标制定不够科学,奖罚机制不够合理,存在目标过高或过低、凭印象打分;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没有从根本上建立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致使集中整顿和常抓不懈脱节,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四是狠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就作风建设抓作风建设,浮在面上。一搞作风整顿就是学学文件、谈谈体会、查查纪委、剖析剖析问题、办几件实事等。没有建立一个长期的作风建设督查机构和一整套完善的督查落实机制,致使一些工作落实不到位,干部作风不扎实。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健全督查落实机制,明确作风建设检验标尺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突出发展这个主题,牢固确立工作落实力度是检验干部作风主要标准的思想,这样,作风建设才有方向、才有重点、才有动力。
1、建立常设督查机构和长效督查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应分别成立专门督查科,全面负责重要工作部署和作风建设的督促检查,改变过去有机构无专门人员,有人员无责任落实的情况,对党委政府确定的重要工作或临时中心工作每周或每天督查一次,对常规性工作每月督查一次,并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和干部作风表现,使党委政府领导能在工作落实中准确识别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干部的作风扎实不扎实、思想解放不解放、创新能力强不强。
2、建立老干部督查机制。各级党委应发挥老干部优势,从离退休干部中选择经验丰富、精力充沛、关心全局发展的老同志,组成老干部督查组。每季度组织他们对党委政府所确定的重点项目等,开展一次集中督查,及时向党委政府领导提出建议,对那些重点工作进展不力的单位和干部提出批评意见。
3、建立领导班子成员督查机制。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月都要对所分包的重点工作进行一次督查调研,避免因指导不到而影响工作落实。主要领导应每月召开一次班子会议,集中听取班子成员的汇报,以便全面掌握重点项目进展和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4、建立民主人士督查机制。各级党委可从各民主人士选派优秀代表组成督查组,围绕
中心工作,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集中督查,既可以起到宣传党委政府工作的作用,又可以从民主人士中汲取有利于发展的好建议,切实营造出“齐心协力抓落实、真抓实干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和考评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确定各党委各部门目标时必须科学合理。目标过高易于导致浮夸之风,过低不利于激发创造性。因此,在确定目标时,既要注重发展速度,又要注意承受能力,既要讲究显性政绩,又要重视潜在政绩,既要硬化标准,又要留有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具体来讲,在目标签订时可以分设为基础性工作、重点工作和创新性工作三部分。
1、基础性工作:主要指经济指标和常规任务。目标要略高一点,促使干部解放思想、勇争一流;规定细一些,促使干部夯实作风、实事求是。
2、重点工作:主要指围绕本党委政府所确定的重点工作项目、三产项目以及其他重要部署等。重点工作要突出,促使干部统筹兼顾、抓住关键。
3、创新性工作:主要指除以上必须完成的工作目标外,各党委各部门在工作机制、政策制定、招商引资、项目引进、人才战略等方面一些“自为”的创新和探索性工作。创新性工作要有弹性,促使干部联系实际、改革创新。
考评办法也要改变凭印象打分现象,应在制定考评细则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民意测评、走访座谈等形式,考评时进度应服从质量,坚决克服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真正把各单位的真实工作情况、真实作风考评出来。
三、改革创新奖惩机制,大力弘扬优良作风
1、变奖励主要领导为奖励全体“有功”人员。要改革过去年度奖励时,只表彰奖励各单位主要领导的奖励办法,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应给予所涉人员相应奖励,比如:全体人员多发一月工资作为奖金等,如果第二年不能保持先进,则予以扣除,从而激发更广泛的积极性。
2、变单纯经济奖励为政治、经济奖励相结合。改革过去只注重物质和经济奖励,不注重政治和精神奖励的弊端,将年度奖励与干部使用、政治荣誉挂起钩来,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大胆提拔,并在政治荣誉方面予以倾斜,增强广大干部改进作风、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变单位的奖励为奖励与处罚并重。过去年度表彰只奖先进不罚后进,干不好工作的人毫发不伤、安然无恙,这样,容易在干部中滋生出侥幸心理和应付思想。应突出抓好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对那些真正踏踏实实干工作,与时俱进求创新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张旗鼓予
以表彰,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坐失良机、脱离群众的单位和个人也要坚决予以相应的惩罚。
四、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有思想方面的,有管理方面的,但从内因来讲,都是素质问题。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紧紧围绕十六大精神,把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启发作风建设内动力的有效方法,紧扣服务经济建设和中心工作来科学确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学习重点和形式。一是实施“人才双赢”战略。着眼于冲破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因循守旧,发展办法不多、思路不宽等问题,积极实施“人才双赢”战略,通过与先进地区直辖市,采取外派、内引两种方式,加强人才培训。二是设立“专家讲坛”。针对解决本本主义,缺乏创新精神和发展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高层专家讲坛活动。要围绕经济发展和中心工作对各级干部提出的素质要求和知识需求,从高校、研究所、先进地区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及战略研讨,引入新理念、新思路。三是抓好党风党纪教育。要针对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由纪检部门牵头,大力开展经常性的党风党纪党规学习教育活动并在学习中紧密联系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五、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激活作风建设动力
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选出作风好的人,就能带动和形成好的作风。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选人用人机制。一是坚持逢进必考,公开招考公务员。面向社会招录机关工作人员,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营造外部环境。二是加大公开选拔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拿出部分干部空缺岗位面向社会进行公开选拔,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三是改革用人决策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实行干部推荐责任制、干部考察责任制、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和全委会票决制,解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第二篇: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1]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解决好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应成为当前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党的先进性靠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来保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
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经验的总结
重视作风建设,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和优点,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0多年来,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逐渐认识到,作风是无形的力量,党的优良作风能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培养良好的作风。从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提出“三大作风”,到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优良传统和作风,都极大地推动和保证了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20世纪末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新世纪之初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及现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
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都对党的作风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新世纪,我们党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从国际上看,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
化。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原有体制的弊端、陈旧观念的障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等还会不断地接连出现。特别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都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化。从党内看,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结构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既给党的发展带来活力,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这三个重大变化带来的三大考验,即我们党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要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作风建设中不适应这些变化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状况发生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变化,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
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我们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同党的状况的变化相符合。但是,在党的作风建设也还存在种种问题,同我们党的状况的变化不相吻合,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不相符合。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解决作风建设中与党的变化不符合的问题。
二、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作风建设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讲,一是有些部门领导干部思想滞后,求稳怕乱,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干部精神空虚,不思进取,缺乏朝气和活力;一些部门的同志
缺乏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部门和小团体利益至上。二是有的干部在学习上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刻苦精神;有的不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学用脱节、学而不思、学而不行。三是部分干部工作作风浮漂,深入基层调研不够;部分职能部门和干部特别是有一定权利的干部官气十足,宗旨意识淡薄;一些干部争先夺冠意识不强,工作方法不活,工作标准不高。四是个别领导干部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官僚主义严重,班子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五是部分干部自律意识不强,忙于应酬,相互攀比,铺张浪费。
剖析上述问题的根源,
第三篇: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论公司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作风在党的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再次强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此,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深思。
党的作风,简称党风,是指一定政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方法、行为风格、道德状况。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
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在更为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的,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历史性考验。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形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了新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背景下,我们能否在同世界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历史进程中驾驭好中国改革的航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推进中国的发展,这是我们党正在面临的国际重大考验。
从国内情况看,进入在新世纪,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繁重而艰巨;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难度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能否积极稳妥地推进党的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我们党正在面临的国内大局发展的重大考验。
从党的状况来看,经过了80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而党的队伍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党员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既带来了活力,又使教育和管理党员、干部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在这种情况下,能否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我们党正在面临的自身状况变化带来的重大考验。
党要完成新时期以上的三大任务,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而使党一以贯之地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永远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永葆党的先进性,必须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其实质是党的世界观和党的性质的综合体现,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它广泛涉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政权建设乃至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管理方法等方面。所以,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因此,我们必须从党的作风的本质属性上,从其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上,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极端紧迫性。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迫切需要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又要有好的作风加以维护。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
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今天,我们要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也迫切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核心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以,我们作为执政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党才能正确认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党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战胜发展生产力过程中的一切困难和压力;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党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体制创新,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根本的保证。然而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不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注意汲取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尊重客观规律,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有的习惯于凭老方式、老方法想问题、做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有的习惯于凭主观意志办事,盲目蛮干,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有这种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怎么可能正确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此外,要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其最终是需要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良好社会风气,而党的作风对于社会风气的形成又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党的作风本身,而且要从党风对社会风气的重要影响上,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对于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极端必要性。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政党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都难以维系政权。可以说赢得一定数量的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政党执政的基础条件。无产阶级政党作为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代表,要巩固其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更加需要不断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其群众基础。
能否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从根本上说是由党的性质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然而,直接的因素则取决于党的作风。这是因为党的作风反映着党的外在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是有形的、可见的,人民群众普遍的是通过党的作风即通过自己身边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来了解一个党、认识一个党,进而决定自己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如果一个党的党员特别是其领导干部能处处严格要求、脚踏实地、公而忘私、甘于奉献、执政为民、清正廉洁、谦虚谨慎、品德高尚,人们就会由衷地认同、拥护和支持党。反之,如果得过且过、作风漂浮、私欲膨胀、以权谋私、主观武断、人格卑下,人们必然会否定、唾弃这样的党。人们在观察判断党的形象后,便会从思想感情上决定取舍,党的形象好,就会追随党、心向党、与党同心同德;反之,则人心涣散、离心离德,党就会失去起码的支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必须从党的作风对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密切关系上,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对于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极端重要性。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特点和一大优势。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原因。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已成为全党的共识,成为了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甚至在一定条件下成为了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
必须看到,目前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健康发展的良好趋势。但我们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内有一些人脱离群众、固步自封;在市场经济面前贪污腐败、不思进取,搞形式、官僚主义;还有地方和部门治党不严、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抓得不紧,管理和监督不力,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等。这些问题主要是党的作风问题,这些不正之风的存在和蔓延,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肌体,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已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锐意改革、致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等新的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通过对党风现状的正确认识,既坚定信心,又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迫切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才始终拥有激励人心、感召人群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而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第四篇:持续改进作风建设思考建议
持续改进作风建设思考建议
X.教育引导的经常化。教育是先导,通过不同形式、各种载体,不断强化对干部的群众路线、“X”和作风养成等专题教育,经常性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三学三强”活动等,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清醒认识“四大危险”,努力经受“四大考验”,带头反对“四风问题”。深入推进“三百实践”、“党员义工X”等活动,进一步纯洁思想、坚定信念、规范行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意识,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做到警钟长鸣、木鱼常敲、晨钟暮鼓,随着个人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
X.率先垂范的引领化。榜样是力量,实现改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关键要看各级领导干部是否自觉践行“X”,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有领导干部时时处处为群众作示范、当模范,让群众跟着来、一起干,才能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等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带头改、带头抓,走前头、作表率,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按照群众意愿改进工作,实现干部联系群众的常态化。能带头改、带头抓。
X.监督察访的公开化。监督是手段,通过“网上民调”、社会评议、专项督查、问卷调查、监督察访等形式,较好地构建了一整套监督体系,通过常抓常督、常抓不懈,乱作为不作为、门难进脸难看等作风问题得到了较好遏制,使敢于面对监督,勇于接受监督的氛围越来越浓,对照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要求,还将进一步开放监督之门,主动邀请各级参与监督,通过群众的挑刺、找茬等,不断规范行为、增强能力、严格标准、提升效能。
X.密切群众的常态化。群众是根基,密切联系群众除了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外,还要坚持少坐沙发多坐板凳,少穿皮鞋多穿雨鞋,少讲官话多拉家常,做到常到群众家看看。持续深化新一轮茅山老区“百千万”帮扶工程,按照“部门挂村、企业联村、干部驻村”活动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把群众装进心里、挂在嘴边,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标尺,最终得到群众的信任和信赖。
X.制度落实的规范化。制度是保障,优良作风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改进作风,不仅是一场思想洗礼,也是一次制度机制变革,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实现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深化“一把手”抓作风建设机制,全面推行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双联系”制度,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善专项治理机制,明确治理责任主体、规范治理工作措施、设定整改落实时限等,确保流程规范、查处有力、整改到位。真正为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X.评议考核的科学化。考评是抓手,探索建立“网上民评、专项测评、组织考评,工作提质、服务提效、形象提升” “三评三提”作风效能建设机制。“三评”,即针对涉企涉民窗口服务单位开展网上民评,结合全市重点工程推进情况督查开展专项测评,依托作风建设综合考核开展组织考评;“三提”,即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综合评议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党组织晋位升级、党员评先评优相挂钩等办法,引导机关部门聚焦中心、服务重点,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推动工作提质、服务提效、形象提升。
第五篇:如何改进作风建设
如何改进作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为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基本遵偱。我们要充分认识“三严三实”的科学内涵及要求,切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内涵丰富。“三严”中,严以修身指的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指的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指的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三实”中,谋事要实指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指的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指的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三严”和“三实”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密切相联的,相互促进。“三严”是内在要求,指向是主观世界的改造,有了“三严”,“三实”就有了基础。只要真正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就能经得起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诱惑,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三实”是行为取向,指向是客观世界的改造,有了“三实”,“三严”的实际价值才得以体现。只要真正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就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具体而言:
所谓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接触面广,在群众中影响面大,务必要树立起“党员是公仆,干部是服务,领导是责任”的理念,时刻约束自身言行,勤于修身、勤政廉洁。保持这一份清醒的认识,才能始终管住自己,把住小节,真正做到“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
所谓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每一名党员干部在对待权力的问题上,都要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按规则、按制度、按法制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所谓严以律己,就是要规范自身言行。一是要慎始、慎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荣誉和地位,小心谨慎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二是要慎言、慎行。要严禁反党、反国家、反民族立场言论,严守保密纪律,做忠诚于党、表里如一的好干部。三是要慎欲、慎交。党员干
部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择善而交。四是要慎独、慎微。无论何时要谨言慎行、重视小事、注重细节。
所谓谋事要实,就是要求真务实。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具体来说,一是察实情。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吃透上情,摸准下情。二是出实招。履行好各项职责,注重在促进发展、深化改革、依法监督、防范风险上出实招。三是鼓实劲。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鼓足精气神,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带动广大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当中。四是办实事。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五是求实效。只要布置了就要有落实,不落实就不布置。创业要实就是要敢于担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阶段,各级党员干部理应具有直面矛盾的勇气、化解矛盾的能力、敢于担当的品格。自觉学习并善于用创新思维和法治办法推动工作,抓住机遇,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在协调推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敢于开拓、敢抓敢管、敢担责任。所谓做人要实,就是要始终踏实做人。一是要对党对组织忠诚老实。各级干部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党中央看齐,做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二是要对同志对人民公道正派。无论对上级还是对下级、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做事都要公公正正,光明磊落。三是对工作认
真踏实。做工作,要认真扎实、高度负责,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去做。
总之,作风建设是一项持久战,必须常抓不懈。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立德之本、立言之本、立功之本。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持之以恒转变作风,切实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