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时间:2019-05-12 16:5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第一篇: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光荣传统教育:第一课

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广大民兵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充分发挥在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踊跃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一、充分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站在时代的高度作出的英明决策,必将对我国的历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广大民兵必须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即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21世纪开始,我们党对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施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规划和安排,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必将对振奋民族精神、焕发民族斗志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现了这个奋斗目标,能够促进国家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更直接地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正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英明决策。对我国来说,20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把握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历史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将在曲折中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步伐加快,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有广阔的经济增长空间,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丰富的改革和建设的经验积累。我们党正是在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个战略机遇期的基础上,才果断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正确决策。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途径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民主法制、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内的宏大工程,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全体人民有统一的行动纲领,共同的发展任务和正确的前进方向。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经济是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体目标是,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继续高扬改革开放的旗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具体讲,就是对于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都要坚决破除,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在本世纪头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必将是全面进步、更加稳定与和谐的社会。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使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权力和生存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的目标,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所有的行动,都要向实现这个目标去努力。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进程。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现在所达到的小康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将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各地都要从实际出发加快建设步伐,发达地区要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最终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广大民兵要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民兵分布广、人数多、年纪轻、有组织、素质高,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广大民兵要自觉站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农村民兵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做贡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的关键。今年初,党中央下发一号文件,突出强调解决“三农”问题,充分反映了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农”问题最为突出的仍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广大农村民兵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投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带头参加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开创农业和农村建设新局面。

(二)城市民兵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改革,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城市民兵的主体是企业民兵。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体制僵化、效率不高、效益低下,迫切需要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企业民兵的切身利益。对此,广大企业民兵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把自身的利益同企业的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坚定信心,以主人翁精神为企业改革多做贡献。

(三)西部地区民兵要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步骤。西部地区广大民兵要积极行动起来,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有组织、成建制地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中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教育和扩大改革开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东北地区民兵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们党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针对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当地民兵首先要正确对待暂时出现的挫折和困难,相信党和国家完全有能力有办法克服面临的困难。与此同时,要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发展生产,为改革和建设进言献策,以实际行动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贡献。

(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民兵要带头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当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就是如何加快经济发展,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广大民兵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头参加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在边疆的开发和建设中有所作为;;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在帮助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中有所作为;大力倡导先进思想文化,在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中有所作为;模范遵守党的民族政策,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中有所作为;积极参加军警民联防联治,在确保边疆安宁和社会稳定中有所作为。

第二篇:第三课: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2011民兵政治教育提纲

第三课: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

贡献

广大民兵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充分发挥在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踊跃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

一、充分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站在时代的高度作出的英明决策,必将对我国的历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广大民兵必须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即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21世纪开始,我们党对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施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规划和安排,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必将对振奋民族精神、焕发民族斗志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现了这个奋斗目标,能够促进国家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更直接地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正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英明决策。对我国来说,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把握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历史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将在曲折中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步伐加快,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有广阔的经济增长空间,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丰富的改革和建设的经验积累。我们党正是在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个战略机遇期的基础上,才果断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正确决策。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途径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民主法制、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内的宏大工程,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全体人民有统一的行动纲领,共同的发展任务和正确的前进方向。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经济是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体目标是,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继续高扬改革开放的旗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具体讲,就是对于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都要坚决破除,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必将是全面进步、更加稳定与和谐的社会。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使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权力和生存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的目标,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所有的行动,都要向实现这个目标去努力。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进程。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现在所达到的小康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将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各地都要从实际出发加快建设步伐,发达地区要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最终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广大民兵要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民兵分布广,人数多,年纪轻,有组织,素质高,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广大民兵要自觉站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农村民兵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的关键。每年党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都突出强调解决“三农”问题,充分反映了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农”问题最为突出的仍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广大农村

民兵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投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带头参加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开创农业和农村建设新局面。

(二)城区民兵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改革,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城市民兵的主体是企业民兵。当前,我国企业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体制僵化、效率不高、效益低下,迫切需要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企业民兵的切身利益。对此,广大企业民兵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把自身的利益同企业的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坚定信心,以主人翁精神为企业改革多做贡献。

第三篇:如何发挥学生党员作用为学院建设做贡献

如何发挥学生党员作用为学院建设做贡献

------之学风建设

经过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和学习,使我对党的感性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之际,能够参加党校举办的党员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学习和讨论,悉心聆听了党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彩报告,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八大通过的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完整体系,认真学习了关于加强党性学风和密切联系研究生科研实际的辅导报告,就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入党动机等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实际的讨论,这些都让我受益非浅。

关于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实际行动,我们组织了关于十八大精神的研讨会,进行了深刻地讨论。在学校的学风问题上,目前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极端实际主义。

一是有小部分同学甚至学生干部、老师甚至领导采取的是不学主义,思想倒也很解放,想得也开,什么也不相信,什么也不学,事不关已,得过且过,这是实际主义的一种表现,而且比较普遍。

二是有些同学只凭经验学习,凭个人的经验或凭别人的经验学习,不是理论联系实际,而是用自己的经验或人家的经验联系本专业或者实验室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就实际而实际,从过去的实际或人家的实际到自己的实际,这种人也善于学习,但学的不是理论和政策,而是模仿人家的经验,比如搞课题研究。做课题的确需要向周边同学甚至周边专业甚至具有很强专业水准的学院学习,借鉴人家的经验,参考人家的经验,但向别人学习有个学什么的问题,是学人家上了什么项目呢,还是学人家如何上项目呢?如果人家上了什么项目,也跟着上什么项目,这不叫创新,而是尾随在人家后面。三是一种极端的实际主义,极个别同学既不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理论,不读书,也没有个人经验,又不愿意学习人家的经验,只好就实际而实际,个人的实际与本专业或者实验室的课题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学术腐败现象正是这种极端实际主义的表现。

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正像这种主要群体特征突出鲜明一样,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经历旁移等一直是老抱怨的问题外,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党员,据我观察,当前大学生学风表现的特点:

(1)涉及面比较宽。现在学习懈怠的面更宽,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

(2)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学生留级甚至退学;

(3)干扰热点转移。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的增多;

(4)干扰前移。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无心向学;

(5)师生双向不满。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在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

(6)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由弱。这些是学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学风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分析为四点:

(1)学习动机水平低。

(2)学习方式不适应。

(3)自控能力弱。

(4)心理素质差。

根据以往的经验观察或者媒体建议,没有根本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对于学校而言,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加强基础,健全学风状况观测制度。学风培育离不开养成管理,要紧紧抓住日常管理中的上课出勤率、自习率、作业上交率、不及格率做好学风监测工作。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必须在整体的学风建设中起到带头的模范作用。从点滴小事做起,保证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不能偷懒或者拖累他人,为大学生挣得一份荣誉。

二、热爱所学专业,专业思想巩固。专业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基础,专业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未来和对社会的贡献能力。

三、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考风考纪。坚持在真理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不作弊而且更要教育和引导他人诚实考试。

四、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具有高效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五、勤于思考,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的人才,不能仅限于专业书本知识,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更多的文化素养。

六、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要经常进行阶段总结,体会一段时间的学习成败,并且为以后的积累提供有力的经验。

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实践能力。积极参加素质培训,增强创新能力。

通过学风建设,建立浓厚的学习、学术氛围和生动活泼、健康上进的校园风气,有助于积极迎接对我校的本科教学评估,同时有助于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科学的学习观念,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使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一定的科研能力、素质全面的大学生。

作为大学生党员,我认为除了认真学习,扎实工作,在学风建设中带好模范作用以外,还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人改变不科学的学习习惯和不良的学习风气,同时还要不间断的同学院和班级党部保持沟通,对学风建设提供更好的建议,这样才能使学风建设取得更大的可喜的成果。

第四篇:充分发挥乡镇图书馆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充分发挥乡镇图书馆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作者:党宝吉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2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的正确决策,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的第五次改革。与前四次改革不同的是,这次改革非常全面,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乡镇图书馆和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使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乡镇图书馆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农村文明的建设只能靠农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因此,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图书馆在新的历史时期拓宽服务范围的重大举措。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引导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村主人,文化部门责任重大,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部门的重要力量之一,更是责无旁贷。乡镇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中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门户,乡镇图书馆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时代的农民,促进农民知识结构的更新,为农民提供所需竞争情报和对称信息,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和乡镇和谐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乡镇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图书馆的发展理念联系起来,则新农村建设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因为图书馆的宗旨就是通过为群众提供各种形式的知识信息与文化服务,来满足他们在终身教育、自主决策、文化发展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乡镇图书馆既是最基层的公共图书馆,又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它面向基层无偿或者有偿地服务于社会大众,可能影响到每个社会成员及其整个人生历程。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是农村的一个知识宝库。通过书刊流通,可以逐步培养一大批喜欢读书的群众,进而在农村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发挥社会教育、情报服务和文化娱乐职能,开发读者的智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文化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哪个地方最繁荣最富裕,就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设施,为当地人们提高文化素质提供服务。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农村,农民需要学文化和科技,了解信息。因此,乡镇图书馆要为农村营造健康的社会风气,提供新的理论和观念;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技常识;提供多层次的农村商品生产信息和市场经营方法。让新一代农民找到自学成才和全面奔小康的方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一种新型文化阵地。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农村的年轻一代基本上都达到了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广大农民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现代社会人们的新观念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缩短了城乡之间的差别,精神文化开始走进新农村,广大农民渴望知识,渴望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也需得到满足,但是如果没有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精神生活就要走向错误的方向,而乡镇图书馆恰恰是能给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提供“精神食粮”的宝库。

三、乡镇图书馆大力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为农民提供信息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要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人,参与市场竞争,就需要丰富的产品信息、技术信息和加工信息。乡镇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如报刊、图书及农业技术信息资料,举办科技讲座,开展定题定点跟踪服务,解答信息咨询,让农民群众广泛地接受信息,开拓视野,增长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使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生活观念逐步得到改善和更新,让广大农民生产有方、销售有路、致富有门。科技兴农是发展我国农业的长期战略,农民是发展农业的主体,又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载体,乡镇图书馆能够积极引导农民主动地学科学,用科学。通过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用现代科学文明打破农民的传统心理,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强烈的科技意识和商品生产意识。

2.通过对馆藏资源的深加工来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图书馆培养了一代有文化、有理想、有智慧、有创造性的新型农民,但城市社区的继续教育之风尚难以吹到乡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乡镇不够强大,众多已经毕业的初、高中生,其所学的书本知识随着繁杂的农事劳作不断退化,创新能力难以发展。乡镇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由传统手工提供浅层次服务转向文献的深加工领域,开展有序、主动的跟踪服务,提供科技查新服务,二、三次文献加工服务等等。根据农民的个性和学习特点,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广开思路,活跃思维,发展个性,拓宽视野,促进创新思想的发展。引导农民利用电子文献,采集和输送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帮助农民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3.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倡导的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种重大的公益性文化传播方式,其可行性在于信息来源广、内容新、传播快,能够满足广大求知者的需求。乡镇图书馆仍然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服务水平,信息提供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业务逐渐萎缩。要让信息资源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出台自上而下地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方案,对设备配套、资金筹措、分布点设置层层督导落实;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对整个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保障工作的延续性;加大针对农民的宣传力度,让农民积极参与到享受文化先进成果的队伍中来。

4.加强乡镇图书馆(室)业务辅导

强化基层图书馆(室)业务辅导工作,发掘利用基层网络的前沿知识信息资源。包括设立基层图书流通点,培养先进典型,举行农村经济建设研讨会,建立读书示范户档案,开展读书用书活动,发布科技致富信息……图书馆可以举办现代科技、生命科学、人与自然、环境保护等专题展览,通过推荐新书、征文、智力竞赛、讲座、报告会、夏令营等活动,向包括青少年等在内的农村广大读者展示图书馆的博大精深,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

5.为农民读者服务的几种方式

(1)借阅法:乡镇图书馆把农民需要的图书、信息、文献资料,直接借给他们使用。

(2)编辑二次文献法:乡镇图书馆工作人员针对农村的需求,利用馆藏信息资源,通过摘录、摘要、汇编等方式,编印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特点的科技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农民和专业户。

(3)代译查新法:现代科学信息有的是外文资料,有的是专业术语、技术数据。农民在使用技术文献时,有的看不懂,有的不理解,需要请人翻译或讲解。

(4)举办培训班法:乡镇图书馆不仅要为农民送图书、送科技、送信息,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倡导科学种田、科技致富,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5)图书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包含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农业发展提供网络信息和文献信息。计算机是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网络帮助农民查找有用信息,检索有关文献,解答咨询,当好农民的参谋。

(6)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让农民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更新观念,学到致富本领。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大新寨镇政府)

第五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11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711961480015 代士杰

摘要:本文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目标的确立,进一步阐述小康社会对我国人民的深远影响,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现实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康社会

目标

经济

发展

富强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结合20实际中后期世界的发展状态及其趋势,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子的基础上,根据“三步走”战略和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验等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进一步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蓝图,并且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前进方向。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正确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小康”。所谓“小康”,是与“大同”对应的社会发展状态,意味着居民生活无忧,安居乐业。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中国特色,并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易而举,特别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家而言就更加困难,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上、体制方面的特色主要是:公有制为主体多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民主等基本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与全民共享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些特殊存在于小康社会的全过程,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这些制度和体制也随之日臻完善,达到成熟。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目前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和发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质上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从而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并取得胜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体现了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总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思想新世纪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下载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人们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

    20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 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一论断用八个字概括“举世瞩目,意义深远”。 首先,这一论断直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为我们国家未来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我国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3、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Bocker20号 内容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㈠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2、教学目标 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㈡学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