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镇党委书记X同志先进事迹
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XX镇党委书记XXX同志先进事迹
XX镇地处XXX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有国土面积248平方公里,居住有6.2万汉、壮、苗、彝等10余种民族,全镇共辖4个社区10个村民委201个村小组,距离国境线的直线距离仅10余公里,是XX乃至全省全国面向越南的一道重要门户。近年来,镇党委书记XXX同志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XX镇先后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和“云南省‘十五’扶贫开发先进集体”。XXX同时也荣获“XX州‘扶贫三项工程大会战’先进个人”、“XX州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如今在XX镇,提起镇党委书记XXX同志,群众都纷纷翘起大拇指,称他是“群众的知心人、一心为民的好领导”
动真情、扶真贫,努力改善群众生产条件
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XX镇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这种情况,XXX同志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扶贫三项工程建设大会战、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历史机遇,群策群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夯实基础设施。2002年以来,全镇坚持“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路子,加大以老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先后改造和建成大小街道10余条,市政设施逐步完善,县城面积由2001年的3.2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积极立项上报,争取实施了XXX和XXX两个小集市建设,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修建并提升乡村公路等级,全镇201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了通乡村公路,乡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50公里,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累计新修水利工程53件,新增灌溉面积360亩,有效改善灌溉面积1200亩,新解决了3620人,1755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突出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易地开发等重点,先后建成小水窖(水浇池)1225口,沼气池1820口,改造茅草房1间,历史性地消除了茅草房,建成小康示范村11个,养殖示范村3个,易地搬迁项目3个,使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此外,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全镇自然村通电率达100%,农村电网运行质量明显改善,通广播电视率达84%,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四年来,全镇累计共有5720人解决温饱问题,逐步向小康生活迈进。
抓基础、调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几年来,XXX同志深入各村委会、社区、田间地头,搞调研,订规划,围绕思路抓发展,全镇农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成绩。全镇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畜牧业、烤烟产业、果蔬产业等齐头并进,全镇共扶持发展养殖大户1420户,建立养殖协会23个,建成养殖基地和示范村5个,基本形成了“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的畜牧业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科技兴烟措施,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烤烟种植,每年全镇的烤烟种植面积都达到5000亩左右,使烤烟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地处县城的区位优势,引导城郊结合部和有条件的村寨发展经济林果和蔬菜种植,培育增收亮点,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9000余亩,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9300亩,XXX已建成全镇规模效益最好的蔬菜生产基地,XXX科技综合示范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杨梅、樱桃、台湾椪柑等新兴产业的引种示种取得了成功并逐步形成了规模,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新亮点。
抓治安、保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XX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边境,流动人口较为复杂,社会治安形势十分严峻。2000年前的XXX村委会XXX村是当时全镇社会治安形势的一个缩影,村内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现象猖獗,偷牛盗马现象时有发生,社会治安秩序非常混乱,村内邻里关系紧张、人心惶惶。为营造安全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切实维护社会稳定,XXX同志和党政一班人痛下决心,将社会治安秩序最不好的“阿黑村”定为重点整治的对象,以点促面狠抓全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从2000年起,XX镇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下,在有196户农户的XXX村创造性地建立了“户户联防”的防控网络,由全村群众每家抽一名人员组成村治安巡防队,全天候轮流在村里进行巡逻防范,唱响了“我为别人守一日,别人为我守一月”、“我为人人站岗,人人为我放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题歌。这一防范网络建立后,不仅有效地遏制了该村治安案件的发生,而且协助公安部门破获了多起外村发生的案件。与此同时,XX镇还在城区组建了一支35人的治安联防队伍,设立了7个治安岗亭,对城区进行24小时巡逻防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2005年,镇党委经上级批准,对XX镇辖区内的省、州驻马单位、县直部门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属地管理,严格目标量化考核,细化和落实了创安工作,确保乡镇、社区、单位、村寨、校园等多层次多系统的创安工作同步开展。在各种措施的推动下,创建“平安XX”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镇呈现出了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
强改革、促公开,农村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在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中,XXX同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充当起了改革的排头兵。2003年至2004年,在XXX同志的组织和领导下,全镇顺利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全镇4万多农民历史性地告别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累计减负70.7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减负增收。为了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强化农村村务公开,XX镇还率先在全县推行了村账镇代管工作。在镇政府设立了村账镇代管办公室,清理、移交代管了10个村委会、4个社区、135个村小组的集体资金。通过对辖区的社区、村委会、村小组的集体财务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使农村财务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村委会、社区的资金开支由镇村账镇代管办公室每季度向群众公开一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各村(社区)均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每年由民主理财小组对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和开支情况进行审核、监督,并将结果张榜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防止了贪污挪用、滥支乱花、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现象发生。
改陋习、树新风,社会主义新风尚进村入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思想新、观念新、致富路子新的新型农民。XXX同志把怎样才能把政治文化中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抓起来,良好风气树起来,作为镇党委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他带领一班人从提高干部职工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改变乡村环境面貌入手,在农村,广泛开展了“文明进村、科技进村、生活新风进村”的三进村活动以及“组织领村、产业富村、科技兴村、文明进村、依法治村”的“五村创建”活动,使全镇的三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健康、协调发展。从2000年以来的短短几年间,全镇就涌现出省级文明村1个,州级文明村5个,县级文明村12个,州级文明单位5个,县级文明单位10个,州级文明社区1个,全镇目前有各类文艺队伍72支共1000余人,全镇8938户农户参与了“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参评率达100%,76户农户被评为“五好家庭”,所有村民委都建起了图书室和科技活动室,建成了电教化网络。
同时,针对部分村寨存在群众习惯利用红、白事之机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为了引导群众改陋习、树新风,XXX同志决心将其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派出驻村工作队做深入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并引导群众率先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突出的XXX村成立了全镇、全县乃至全州的第一家农村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真正做到了群众自己管自己、自己约束自己,民主管理意识逐步提高。目前,全镇成立的红白理事会已达到10余个,有效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农民群众改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抓基层、促党建,发挥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
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村官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关键,XXX同志深刻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意义重大。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镇党委以实施“云岭先锋 ”工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狠抓农村党建工作。扎实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便被动吸收为主动吸纳,将思想好、有文化、想干事、会干事、群众信任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全镇14个村委会(社区)的“两委”班子中共有“能人”152人,占“两委”班子中总人数的90%。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强化农村党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使农村党员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呈现出蓬勃生机。
在这片边疆的红土地上,XXX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带领着全镇干部群众,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劲东风,驾驭着希望之舟破浪远航。他深深地相信,今天付出一腔辛劳播下一片希望,明天必定会收获一个沉甸甸的秋天!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记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村党支部书记于博
四月。惠风和畅,春意盎然。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新村,处处生机勃勃。
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村民们说,俺们后陈村村容村貌靓起来了,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了,小日子也殷实起来了——多亏了于博这位好支书啊!
生在后陈,长在后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建设家乡出一把力
后陈新村是宁陵县阳驿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宁陵县城西4公里,全村242户,900多人,1200亩耕地。
‚院里臭、路上脏,晴天土、雨天泥,蚊蝇咬、牲口跑……‛这句顺口溜是后陈村前些年的真实写照。长久以来,尽管当地的农民年复一年辛勤地劳作,但一直没有摆脱贫困。
穷则思变。生在后陈村、长在后陈村的于博,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建设家乡出一把力,让自己的家乡变个样。打铁还需自身硬。于博当兵退伍后,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横下一条心,带着到都市‚淘金‛的梦想,毅然决然离开了家乡。农村人质朴、勤劳,于博很快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生存了下来。心若在,梦就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于博终于亲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北京红日大化国际贸易进出口公司。经过十年积累,于博目前已拥有资产千万元。
走的地方多了,视野也开阔了。每年春节回老家,于博常和于斌、于磊等同村几个从小一块长大的好友聚在一起,谈论家乡的发展问题。
‚一年没变样,十年老模样‛。如何让自己的家乡富起来,让乡亲们也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这些想法在于博内心深处思虑了很长时间。
2006年年初,于博从漯河南街村考察回来后,更坚定了建设家乡的信念。他多么想亲自动手描绘后陈村的规划蓝图啊。
阳驿乡党委领导获悉于博希望回来建设家乡的心愿后,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乡村贫穷面貌的大好机会。乡党委领导多次与于博促膝长谈,更使于博下定决定回乡支援家乡建设。2006年3月,在阳驿乡党委主持下,后陈村党支部换届选举顺利进行。于博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能吃亏,才能与群众打成堆;要奉献,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
既不图名,也不要利,就是想实实在在地为村里的建设做点儿贡献——于博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能吃亏,才能与群众打成堆;要奉献,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2006年3月,从于博被推举公选为村党支书的那一刻起,他就把这句话作为担任‚村官‛的一大信条。
于博首先组织于斌、于磊等本村几个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的‚能人‛负责起草具体方案,经过多方考察、商讨,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后陈新村十五年建设三步走计划》很快诞生了。
想致富,先修路。其实,后陈村村北1公里便是贯穿东西的S325省道,只因没有一条路连接,村民出行,也只好沿着田间小路拐弯抹角再绕道邻村才能到达省道。于博走马上任后不久,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修一条把该村与省道连接起来的乡间公路,这样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美化了乡村环境。
修路——仅仅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一个‚钱‛字上。
有人给于博出主意,能不能发动村里的富裕户、在外工作和务工人员,让他们捐助一部分修路款。
要想让别人捐,自己就必须一马当先。于博在没有跟家里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就向村里捐助20万元修路款。在他的感召下,村里的富裕户和在外工作、务工人员纷纷慷慨解囊,很快几十万元的缺口就补齐了。
接下来,于博又做了一桩让全村老少都瞠目结舌的‚大 事‛。为了支持村庄的统一建设规划,于博首先带头把自家祖坟给迁了——这在全村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他的带动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村规划区域内的87座坟地全部迁完。与此同时,于博还带领群众拆迁旧房屋522间;改造废旧坑塘2处;兴建占地18亩的小型水库一座;村内、村外整理出闲置空地350.34亩;硬化道路11条8.6公里;植树3万多株;新打机井18眼,埋地埋线长6700米,埋地埋管长6500米……完成这些工作,于博拿出了自己的积蓄200多万元。接着,于博又马不停蹄地着手建设村室。
今年58岁的李凤林说,当初于博找他商量能否用他家的老宅基地建村室时,自己的第一反应就是,村里那么多地,为啥非要在我家的坑洼不平的宅基地上建?全村近千口人,只有俺一家姓李,这不明显地欺负人吗?
第一次找李凤林碰了钉子,于博不死心,三番五次地往李凤林家里跑。有时谈心到了深夜,他就干脆钻进李凤林的被窝里……
李凤林的‚思想疙瘩‛终于被解开了,不但心甘情愿让了地,还分文不要主动帮助村委干部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谈到自己的转变,李凤林动情地说:‚我是真心服了于支书。为修路,他一下子捐款几十万元;为了村里整体规划,他顶着所有亲人的反对,竟把自家的祖坟给迁了。于支书肯吃亏,能吃亏,我不服他服谁?我不支持他支持谁? 看着于博是真心为大家办事,全村老百姓就像吃了定心丸,他们说:‚有这样的好干部带头,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儿。‛
开眼界,绘蓝图,后陈村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我是一名复员军人,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军人的品质就是能吃苦、能奉献,共产党员就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我不能辱没军人和党员的称号!‛于博掷地有声。
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于博知道,要带领群众致富,必须先把村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村民们致富的热情调动起来。
于博自己掏腰包,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山东、海南等地参观学习。这两趟他们没白跑,村民们在耳濡目染中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增强了信心。回村后,于博和村‚两委‛班子畅谈感受,寻找出路。村民们也主动找上门来,纷纷建言献策。
按照‚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在优秀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思路,于博抓班子带队伍。凡事从‚两委‛班子成员做起,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于博做到思想上‚扶志‛、生产上‚扶技‛、生活上‚扶困‛,帮他们出点子、跑路子。同时,该村还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好、思想好、工作好、纪律好、作风好‛ 的‚五好‛党员活动,发挥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全村每一名党员都始终保持先进性,对评选出的‚好党员、好村民、好公婆、好儿媳、好妯娌‛大张旗鼓地表彰。
‚以前,真不敢想在俺这儿还会装路灯、修公路、办企业、建礼堂……建设新农村就是好!俺村的规划蓝图就是鼓舞人心,这一切都缘于俺们有个好支书,村里有个好班子!‛4月22日,记者在后陈村采访时,村民顾春霞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村室大门口西侧,记者老远便看到了这张被顾春霞称之为鼓舞人心的《后陈新村十五年建设三步走计划》蓝图。15年建设计划是从2006年到2020年的这15年,分三步,每5年走一步。其中,前5年为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计划实现路灯照明,修通与S325省道相通的公路;铺设贯穿村内东西5条、南北6条的柏油路;利用村内空地、废地建一处约10多亩的村民娱乐广场;为繁荣本村经济建一处集贸市场,建3处面积有8亩的鱼塘。此外,还准备建公墓、村卫生医疗室、村办股份制企业、百人礼堂、老人公寓、幼儿园以及农贸交易市场等。中间的5年为继续发展阶段,逐步建成两个村办不成农副产品深加工股份制企业。后5年主要为巩固发展阶段,继续完善基本建设配套,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后陈新村。
为倡导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新村,后陈村里还成立了红 白理事会,要求红白事招待四菜一汤,一律吃份饭,仅此一项一年可节省资金10多万元。村室建成后,他们还专门抽出两间房作为图书阅览室,在这里,群众既能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能学习农业技术知识。
如今,村里读书看报的多了、勤劳致富的多了,遵纪守法的多了……一种健康文明、融洽和谐的新风尚在后陈村已经悄然兴起。
成绩的取得是有目共睹的。去年,后陈村被定为‚商丘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商丘市综合治理先进村‛,村党支部先后获得了省、市、县‚‘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全市‚五老‛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全市平安建设现场会先后在后陈村召开;于博本人也获得了‚省劳动致富能手‛、‚商丘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吃亏书记”带领村班子和群众一起奔富路
父亲说,于博虽然是个好儿子,可他却很‚傻‛。这年头,谁还肯把辛辛苦苦挣来的票子往‚外头‛扔?到底图啥?
妻子说,于博的确是个好丈夫,就是让人感到太不‚省心‛。自打于博任村支书以来,家就成了‚旅店‛,人也成了‚稀客‛,偶尔回来一趟,匆匆让上几句话,也几乎全是村里的那些事。每每看他因口腔溃疡,只能喝几口米粥……做妻子的就心疼得不得了!可村民们都说,没有于博,就没有今天的后陈村。俺这位‚吃亏书记‛身上有一股带着大家致富的干劲,他是带领全村共同致富的领头雁,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后陈村人有养鸽的传统。于博意识到,让农民上规模地养肉鸽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生财门路。不久,在于博的带领下,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成立了后陈村肉鸽养殖股份有限公司。为提高养鸽农民的技术,于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另一方面聘请有关专家来村传经送宝,公司统一提供鸽苗、饲料,同和养殖户签订‚保值收购订单‛,统一回收鸽产品,统一提供服务,全村80%的农户都积极入了股,养殖户年均收入万元以上。
采访中,记者来到了养鸽大户于以祥的养殖场,看到一排排标准的场房喂养着一群群活泼可爱的鸽子。于以祥告诉记者,目前他家有肉鸽5千余对,现在市场行情每对能卖50元,养肉鸽比种地强得太多了!
后陈村有20多年种植花生的历史,每年全村种有花生500多亩,不少农民都是种花生的能手。当看到许多村民为了卖花生,起早贪黑到县城或其他集市,于博就想,能不能在家门口也搞一个农贸市场。?
为建农贸市场,于博可真没少费心思。他自己出钱,请戏班子唱18天的戏,大造声势。为了鼓励商贩们来后陈村进行贸易,他还按照每个摊位的大小发10元到20元不等的 ‚差旅费‛。这些招数还真有效,不久,后陈村终于在自己家门口建成了一个农贸市场。
‚村里有了集市,我们再也不用到城里卖花生了,不出家门就能赚大钱。‛说起这农贸市场,于新芳别提有多高兴了。
‚于博在北京、江苏等地都有自己的公司。他承诺,今年要在俺们村建一个分公司呢,这下我们村可是大门朝外了。‛面对记者的采访,于以昌脸上溢满着幸福。
谈起下一步的发展,于博坚定地说,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今后,我们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带领广大村民发展高效农业、养殖业和民营企业,努力把我们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温馨、和谐、花园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篇: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村是乡的一个偏远山村,位于乡政府东南方向,坐落在海拔750米的半山腰。早在20世纪80年代,“老、少、边、远、穷”一直是该村的真实写照。1986年,XX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下定决心要将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工作,村的村容面貌焕然一新,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很大进步。
为了方便村民生产、生活,提高村民生活水平,XX向上争取项目,多方求援,争取资金支持,架设了全长8公里的供电路线,解决了全村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问题,为全村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电力保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一个自来水站,家家户户连接水管,使全村40户、近100人饮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道路通了,村庄美了,环境好了,如何发展经济、带领山区群众致富成为村新的课题。XX结合本村的气候、地理等因素,因地制宜,打算在“山”字上做文章,发展绿色旅游、特色农家乐。村山青林秀,怪石嶙峋,景色迷人,村村通公路沿着山脉蜿蜒而上,道路两边风景秀丽,村中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内石乐园以石奇、石多著称,有沟就有石,在太行山区实属罕见。初步统计,石乐园各类奇石10000多块,颜色各异,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令人流连忘返。再加上村中有抗日将领杨彦峰带领部队战斗时的指挥部遗址,还有个光绪年间的大碾盘,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今天的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村民的新农合参保费用全部由村委会统一缴纳,考上重点大学的还有现金奖励。该村多次被评为县级生态文明村、优秀党支部,XX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今年也是XX连续任职的第三十个年头。他说,“村能有今天的变化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村全体干部和村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以后不管我在不在支书的岗位上,只要村需要我,只要村民需要我,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新农村建设的领
路人
村是乡的一个偏远山村,位于乡政府东南方向,坐落在海拔750米的半山腰。早在20世纪80年代,“老、少、边、远、穷”一直是该村的真实写照。1986年,xx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下定决心要将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工作,村的村容面貌焕然一新,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很大进步。
上任初期,xx意识到交通不便不仅影响着村民生产、生活,更严重制约了村的经济发展。要致富,先修路,于是他召集两委班子,结合村实际,认真分析、仔细研究、统筹规划。同时,多方奔走,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共修建了36华里的水泥路,解决了行路难问题,村清秀的面容也得以向世人展示。
为了方便村民生产、生活,提高村民生活水平,xx向上争取项目,多方求援,争取资金支持,架设了全长8公里的供电路线,解决了全村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问题,为全村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电力保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一个自来水站,家家户户连接水管,使全村40户、近100人饮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为引导群众树立卫生、文明的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真正实现村庄整洁、环境优美的目标,xx多次往返于县城与村之间,设计图纸,订制展板,购买苗木花卉,那辆陪伴多年的摩托车见证了他的奔波与辛苦。在村两委干部及广大群众的大力配合下,在村修建文化小广场一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盏,新建垃圾池8个,填埋场1处。清运各种垃圾1000多方,动用拖拉机35台次,党员干部义务出工250个,投入人力800人次。植树500余棵,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道路通了,村庄美了,环境好了,如何发展经济、带领山区群众致富成为村新的课题。xx结合本村的气候、地理等因素,因地制宜,打算在“山”字上做文章,发展绿色旅游、特色农家乐。村山青林秀,怪石嶙峋,景色迷人,村村通公路沿着山脉蜿蜒而上,道路两边风景秀丽,村中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内石乐园以石奇、石多著称,有沟就有石,在太行山区实属罕见。初步统计,石乐园各类奇石10000多块,颜色各异,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令人流连忘返。再加上村中有抗日将领杨彦峰带领部队战斗时的指挥部遗址,还有个光绪年间的大碾盘,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村是县地质灾害村,每年主汛期,确保全村乡亲安全渡汛成了xx心中的头等大事。为了整个村庄村民的安全考虑,他下决心要将全村父老乡亲从村整体搬迁出来。在县乡两级的关心支持下,新址选定在七里河原和庄乡政府旧址,新建包括三栋单元楼的住宅小区,解决所有村民的住房问题,彻底解决地质隐患。为此,xx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不分昼夜,盯在工地,严把进料、施工等重点环节,保证了项目正常进行。目前,楼房主体已建设完毕,预计今年年底村群众就可以住上漂亮、安全的楼房。
今天的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村民的新农合参保费用全部由村委会统一缴纳,考上重点大学的还有现金奖励。该村多次被评为县级生态文明村、优秀党支部,xx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今年也是xx连续任职的第三十个年头。他说,“村能有今天的变化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村全体干部和村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以后不管我在不在支书的岗位上,只要村需要我,只要村民需要我,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
文章标题: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
——用党性和爱心,扶助农民走上幸福之路
**镇党委书记***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汇报工作。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用党性和爱心扶助农民走上幸福之路》。
我自*年*月任镇党委书记,*年*月调任**镇党委书记。多年来,我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积极投身改革,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当好人民公仆的思想,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经常深入村内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的心声,急群众所急,从群众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尤其在关注、扶助贫困户致富方面,我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情感。任党委书记十几年来,我始终对弱势群体、危困家庭付出了无私的爱。
一、立足党性和稳定的高度,为贫困群众送去温暖
任党委书记十几年来,我始终把关心弱势群体、扶贫济困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我清醒地知道:生活贫困的群众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更加需要党和政府的扶助和关怀。我经常教育领导班子成员说:“关心弱者、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工作就是为民谋福利,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我们要时刻站在党性和稳定的高度,关心扶助贫困农户,从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为了坚守这个信念,多年来,我始终密切关注贫困家庭的生活,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他们以最大程度的支持和扶助,看到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走向富足的生活,我常常感到满足,感到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004年春天,我在**村调研设施果树生产时,无意中发现两个坍塌荒废杂草丛生的大棚。通过向村干部询问,初步了解到是村民**因无力经营造成的,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回来后,我一直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并责成专人了解详细情况,决定伸出援助之手进行帮扶。
经过深入了解,**妻子**患有风湿、骨质增生病,常年卧床不起,妻子治病和两个孩子上学欠下许多外债;一个孩子毕业后无正式职业……家中经济困难,生活状况异常艰辛。2002年时,**村进行农业产业调整,规划了设施果菜小区,**承包到耕地1.2亩,建起两个蔬菜暖棚种植西红柿,当年每棚收效3000元。**尝到了甜头,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希望。但是第二年,由于给妻子治病、孩子上学花费过大,种植西红柿的收益并没有给他解决太多的问题,甚至又举债两万多元,无法再投资经营菜棚,导致棚室坍塌荒废,无法种植作物,闲置起来,想转手又没有人要。两座大棚孤零零却又很刺眼的沉寂在那里。**本人也存有畏难情绪,考虑到自己已经没有资金再投入了,也不相信真的会有人帮他们,丧失了恢复生产的信心。
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后,我感觉心里沉甸甸的,为他痛心,为他惋惜,同时又感到深深的自责:——“群众有困难就是自己工作的失职!”
我决心把帮助**做为一个工作重点来抓。为此,我召开了主管镇长,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参加的“帮扶**专题研讨会”。会上,我带领大家深入研讨,逐渐明确了帮扶**的整体思路:先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首先消除他的畏难情绪,教育他解放思想,树立信心。为了使**能够接受这些想法,消除他的顾虑,我先后多次入村,亲亲切切的和他谈心,拉家常,以疏通他心中的顾虑。
多次交谈之后,我敏锐的感觉到他的一大症结就是视野不开阔,信心不足,缺技术少门路。“这也是许多菜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此,我决定带他外出参观学习,并为他解决外出资金300元。在我的安排下,他同村里其他人先后到**、**等地进行了考察,开阔了眼界,转变了他的思想观念,使他看到“农业也可以有出路”,进而使他理顺了思路,增强了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他满怀深情地对我说:“孙书记,只有你才是真正扶危旧难的亲人啊,我从心里感谢你!”就这样,**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焕发了莫大的积极性,并表示愿意接受帮扶,从基本农业做起,搞好生产,转变自己贫困的面貌。
二、用科技兴农的理念,扶助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随着**思想观念转变了,我决定在**的两个坍塌暖棚上做文章。2004年,**村里搞设施果树建设,菜棚大多改成了设施果树,且效益比种植蔬菜要好的多,而**这时已经没了资金和精力再上温室。为此,要帮助**,必须还要让他看到希望。于是我再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帮他垫付2000元钱做为他的启动资金,用自己的存折通过信用社抵押贷款3000元。帮助他买来了建棚用的棚膜、竹竿、木材和水泥支柱等材料,将坍塌的棚室重新给建了起来,把原来两个菜暖棚改建成两个日光温室,搞大棚油桃种植。
栽植设施果树是收效最快的农业产业,基本上一年就可以见效益,而选择品种是关键。为了让**一家及时种上果树新品种,我多次找林业部门咨询选择果树品种,最后在**选
择了一个温室桃树新品种——甜油1号,帮他购进685株,栽到了两个棚室。
为了保证年内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初我不仅给他提供了10多本果树方面的书籍,还亲自聘请了果树管理方面的技术人员,给他的果树进行了修剪,并随时对**进行专业指导,使得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由于**村设施果树起步晚,规模
小,知名度不高,果品销路还存在一定困难,有时候是有价格没市场,有时候是有市场没价格,许多人都是自己跑外销售,而**不具备外销条件,外销的渠道不通,果品销售难度很大。为了帮助他们解决果品销路问题,我联系了果树大村柳行村果品经纪人,全部收购了他的果品。2005年果品产量达到6000多斤,收效12000多元。
经过一年多的帮扶,**的经济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他妻子的病也得到了再次治疗,现在能够帮助干地里的活,儿子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女儿也到外地打工,家庭气氛非常和谐。虽然这样,我心中仍然时常惦记着这家人,还曾多次到他家中、地里询问情况,对他提出的生产、生活上的问题都给予了及时解决。
**脱贫脱困的过程,又让我更加明确了这样一个道理:帮钱帮物不如帮条致富路,只有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全面扶助、指引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一对一扶贫济困”活动落到实处,而这也恰恰是我们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理想境界之一。
三、党员干部广泛参与,群众生活和谐稳定
由于我自己坚持把扶贫济困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我所任职镇乡的党员干部都受到很大的鼓舞。也正因为如此,我镇的一对一扶贫济困活动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展得有声有色。几年来,我率先关心弱势群体、扶贫济困的作法和事迹更是促使全镇党员干部纷纷加入到一对一活动中来。扶贫济困、助人为乐蔚然成风,“一助一”活动深入、扎实、有效。镇党委班子成员纷纷深入到帮扶户送去种子、化肥、农药,送去科学种植养殖的材料和技术,更是送去了党和政府无比深厚的关爱和温暖。仅2005年以来,就资助贫困家庭、贫困学生28户(名),捐款捐物10000多元。
在我们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形势下,我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努力奋斗,创造了一个个振兴区域经济的奇迹,我们全镇人民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实现大幅度提高。更可贵的是,我镇党委开展的一对一扶贫济困活动使大量危困家庭摆脱了窘境,走上了舒心、富足的幸福之路,全镇人民生活呈现出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这是最令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的。
多年来扶贫济困的工作实践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真正站在党性和稳定的高度,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开展工作,才能把扶贫济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也才能尽可能的扶助贫困、弱势群体走上幸福的生活道路。也只有如此,我们党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才会真正得以实现。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我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但我深深的知道:我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汇入建设事业的洪流才拥有了生命和未来;我只是朝阳中的一缕霞光,依托于党的喷薄红日才迸发了热力和理想。在未来更加漫长的道路上,我将更加一如既往的投身于党的各项工作之中,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战斗力,领导全镇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用党性和爱心去工作,为镇域乃至县域经济的振兴,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理想不遗余力,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