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六复查年审的自查报告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今年以来,县人民政府始终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扫除青壮年文盲,一手抓巩固“普六”成果、推进“普九”进程,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自查,“普六”的各项指标已达年审要求,现将具体情况报告于下:
一、基本县情
彝良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东
邻镇雄、威信,西连昭阳、大关,北与盐津和四川省筠连县接壤,南与贵州省威宁、赫章县相连。国土面积2804平方公里。全县辖18个乡(镇),135个村(居)委,2921个村民小组。2003年全县总人口52.4万,居住着汉、彝、苗、回等17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16万,占总人口数的13.68。200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67734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2582万元,财政对教育的拨款7073.4万元,教育经费总支出7863.1万元。
全县有完全小学178所,初小244所。2004年秋季学期,有小学专任教师2472人,顶编代课教师908人,在校学生78936人,上学年初在校学生79940人,学年末在校学生79307人,辍学633人,辍学率为0.79,适龄儿童66360人,入学65700人,入学率为99,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及文盲率分别为98.3和0.44。
二、“普六”巩固提高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的力度,进一步认真落实《云南省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按照《彝良县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直各有关部门及乡(镇)实施义务教育职责的通知》的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使“普六”成果的巩固、提高工作责任落实。继续推行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分别对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中心学校实行义务教育“双向”目标责任管理,强化政府行为和落实法律责任,使“普六”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大教育“一纲”、“四法”的宣传力度,保证“普六”成果的巩固。一是在全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教育法律、法规,在《彝良新刊》上开辟教育专栏,使教育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二是利用今年全县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接受省、市评估验收之机,教育局及各乡镇广泛书写标语,大力宣传“一纲四法”及教育新体制实施内容;三是组织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学习《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讲解巩固提高“普六”成果、推进“普九”进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辍保学”。要做好“普六”验收后的巩固提高工作,“控辍保学”至关重要,县政府出台文件,将控制学生流失工作与乡、村干部、教育部门负责人工作政绩挂钩,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一是认真指导和督促各半寄宿制校点使用和管理好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巩固提高“普六”成果发挥作用;二是积极争取香港苗圃行动助学工程和省、市助学基金22.592万元解决学生书杂费;三是干部、职工、教师广献爱心,每年拿出100元结对帮助面临辍学的贫困生;四是各扶贫挂钩单位职工为挂钩贫困家庭儿童少年支付部分或全部书杂费,使挂钩村未出现儿童少年失学现象;五是动员个体工商户和有识之士解囊助学,为面临失学的儿童提供上学的机会;六是山区教师无私奉献,为贫困户子女入学垫支书杂费,有的已累计逾千元;七是认真管理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发放,使其充分发挥效益;八是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酌情减免困难学生杂费;九是严格执行农村中小学“一费制”收费标准,学校实行亮证收费,杜绝学校乱收费和搭车收费现象;十是及时兑现农业人口独生子女或双女“两免一补”政策。通过以上措施,使一大批濒临辍学的学生继续完成学历,既提高了入学率,也为我县巩固“普六”成果,加快“普九”步伐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树立教育良好形象。一是从队伍的建设抓起,突出抓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使学校党、政、工、团共同配合,相互协调;二是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突出教师的师德形象;三是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抓起,突出抓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四是加强学校常规管理,认真落实“建设一个坚强的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校校风、建设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一个高尚的校园文化”的目标要求,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切实贯彻县教育局提出的“向管理要质量,向教师要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加强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想学、愿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因厌学、课业负担过重而辍学。五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学
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及省地实施意见,制定了《中共彝良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设立教育督导机构,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使《义务教育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得到有效落实。
(五)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继续加强和完善学校配套设施建设,使学校校舍和占地面积、教学办公用房基本满足
初等义务教育的需要,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的排危和解决校舍紧缺问题,在积极争取上级投入的同时,从今年起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征收个人工资总额的2作为人民教育基金,用于解决学校排危配套资金和完善“六配套”建设。县教育局在校长会上重申,仍按《关于做好勤工俭学工作的意见》(彝教字〔2001〕10号)要求,发动学校开展勤工俭学,为解决部分贫困生书杂费筹措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项目,已争取到林口村中心小学、发达乡梁子小学等8校列入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债项目修建学校,县一中和职高共争取国债项目贷款540万元,项目已完工投入使用。还积极争取香港苗圃助学行动的资助,有4校2923m2拆除重建,有3300名贫困中小学生得到资助。
(六)继续抓好师资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抓好校长培训,提高管理水平,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工作,也是“普六”工作的客观需要。我县及时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求,撤消了乡镇教委,由乡镇中心学校管理乡镇内各小学,小学校长仍做到持证上岗,并积极组织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今年,《世贸组织读本》等学习的专题已经考核全面结束,合格率达98,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三沟通”、离职进修、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2.52,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普六”成果和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奠定了师资基础。
(七)继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按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及省、市有关文件的精神,就改革和完善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更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向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各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通知》就县、乡人民政府在实施义务教育工作中的主要职责进行了明确,并要求各级要认真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增强振兴我县基础教育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八)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2—2004年间,全县共撤并了44个教学点,完小数由2000年的170所扩大到178所,所合并学校的663名学生分散到其它学校就读。
在有条件的乡镇学校,鼓励举办农村学前班,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让更多的儿童提前一年接受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幼儿教育规模,扩大幼儿招生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
(九)在稳步发展现有高中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十)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按照人事制度改革要求,教育局根据我县实际,不断补充完善《彝良县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彝良县教师管理实施细则》、《彝良县教育局关于全县教师结构比例实施意见(试行)》,这些方案、细则、意见等已在全县教职工中深入人心,教育教学管理及激励机制健全,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从教已形成气候。
(十一)安全工作。为维护我县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学校师生安全,从县教育局到各中小学、都调整充实了以局长、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组及办事机构。遇有人事变动就及时调整充实,做到有组织、有领导。2004年,县教育局根据3月份与县政府签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在中、小学开展反邪教教育的通知》精神,要求在师生中开展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抵制邪教的活动。为健全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县乡教育部门指导各学校对实验室、图书室、门岗、食堂、配电室、师生宿舍等部位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各级学校的职责,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的人”,使学校安全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2004年度教育局学校安全领导组分别与机关各股(室)、各乡镇中小学和县直各学校(园)等49个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作为年终对学校领导政绩及学校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考评。由于将安全工作纳入各级工作议事日程,措施过硬,责任落实,有章可循,检查到位,从源头上消除了各种安全事故隐患,各学校未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
三、“普六”指标巩固提高情况
(一)普及程度
1、适龄儿童入学率
2004—2005学年全县有正常适龄儿童66360人,已入学65700人,入学率99。
2、在校学生辍学率
2003—2004学年初在校学生79940人,学年末在校学生79307人,辍学633人,辍学率为0.79。
3、残疾儿童入学率
2004学年度全县有7-15周岁残疾适龄儿童(视残、听残、智力)234人,已入学202人,入学率为86.3。
4、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
2004学年度全县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8.3。
5、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
2003年末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44。
(二)教师、校长
6、全县有小学在校生78936人,现有小学公办教师2472人,学历合格率为92.52;代课教师908人,学历合格率为88.77。教师配备率为100。
7、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
1990年以来新补充教师2127人,学历合格2127人,合格率为100。
8、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
全县有小学校长178人,符合任职条件的178人,合格率为100。与验收年持平。
9、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
全县有小学校长178人,经岗位培训合格178人,合格率为100。
(三)教育质量
10、按国家和省的课程计划开设课程
全县178所完全小学,按计划开设课程的178所,开设率为100。
11、在校学生品德评定合格率
2003—2004学年末在校学生79307人,品德评定合格79307人,合格率为100。
12、毕业班学生毕业率
2003—2004学年度毕业班学生14108人,实际毕业14009人,毕业率为99.3。
13、毕业班学生体育合格率
2003—2004学年毕业班学生14108人,体育考试合格13995人,合格率为99.2。
(四)办学条件
14、生均占地面积达标率
全县完全小学178所,生均占地合格学校152所,合格校数占85.39,生均占地面积9.92m2。
15、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率
全县小学校舍建筑面积为242697m2,合格学校161所,合格学校占90.45,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07m2。
16、教学用房达标率
全县完全小学178所,基本达到要求的162所,达标率为91.0。
17、“六配套”达标率
全县完全小学178所,有院墙162所,达标率为91.01;有大门161所,达标率为90.45;运动场地175所,达标率为98.31;有厕所164所,达标率为92.13;有水源175所,达标率为98.31;有旗杆178所,达标率为100。六配套比验收年略有上升。
18、危房率
全县小学校舍总面积242697m2,其中危房面积为55863m2,危房率为23.02,我县危房面积比例较大且有所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因我县连年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水和泥石流的冲击,造成大量危房。二是原来学校的房屋情况由各乡(镇)作鉴定,对危房的定性不准,后经县质监站核实,认定了许多原属重损房的都属危房;三是我县石木结构的校舍承载的负荷较大且又年久失修,因而成为了危房。
19、课桌椅配备率
全县现有小学在校学生78936人,有课桌椅78936单人套(含少部分不规范的课桌凳),配备率为100。
20、图书配备率
全县完全小学178所,图书配备合格161所,合格率为90.45,总生均有图书6.86册。
21、教学仪器配备率
全县完全小学178所,仪器配备合格176所,配备率为98.8。
22、文体器材配备率
全县完全小学178所,配备合格校数165所,配备率为92.7。
23、劳动课设施配备率
全县完全小学178所,配备合格172所,配备率为96.6324、实验教学普及率
验收年有完小170所,合格21所,合格率为12.35;本学年有完小178所,合格51所,合格率为28.68。
25、信息技术课设备配备率
2002年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占0.5,人机比例为40:1,2004年分别为13.5和351:1。
(五)教育经费
26、财政对教育的拨款
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长,2004年其增长比例略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具体情况见下表)
27、小学年生均教育事业费
验收年生均354.30元,上学年生均682元,本学年生均621.65元。
28、财政拨发的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
验收年生均16.8元,上学年生均18.8元,本学年20.9元。
29、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情况
每年全面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并从2003年起,县财政供养人员每人每年拿出年工资总额的2,主要用于救助贫困学生和改善办学条件。
30、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
四、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农村贫困面较大,贫、特困生数居高不下,给“控辍保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当年低水平,“软件从严、硬件从实”式的“普六”,加之验收后投入大幅度减少,致使目前生均面积特别是建筑面积严重不足,危房比例高,其中D级危房占危房总面积的94,硬件不但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而且给师生造成安全隐患,一些学校只能租民房上课,逐年增加了欠帐量。
(三)“普六”后学生数增加,而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补充教师数量极为有限,代课教师因待遇低也不稳定。同时,随着“普九”的推进,初中学生逐年增长,小学教师被选拔到中学任教,导致小学教师紧缺的现象日趋突出,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下步工作打算及有关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把教育摆在全县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在全县各级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认真宣传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云南省振兴教育行动计划》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振兴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和各级领导有关讲话精神,切实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绩观,充分认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以及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促进全县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加大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进一步加强宣传的基础上,加大执行力度,依法处理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或监护人,严厉打击县内雇用童工的现象。同时,坚决扫除当年新增15周岁文盲。
(三)继续加大多方筹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和救助贫困学生。一是坚持县内挂钩、结对帮扶学生入学制度,征收和使用好城市教育费附加,足额划拨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后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二是积极向上级争取排危、“贫义工程”项目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四)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教育系统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真正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有关建议:
1、建议把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由生均12元提高到24元。
2、随着“普九”进程的加快,初中学生大量增加,但“控辍保学”工作难度随之加大,建议省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昭通市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实行初中生寄宿制生活补助,以提高其完学率。
3、建议按我县“普九”规划,分年度划拨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专款,才能实现逐年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普九”进程。
4、按照“合理布局,宜增则增,宜减则减”的办学原则,整合中学教育资源,巩固和调整好初小教学点设置,不宜再进行大规模减少,才能确保分散小区儿童就学,杜绝新文盲产生。
第二篇:“普六”复查年审的自我检查报告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今年以来,县人民政府始终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扫除青壮年文盲,一手抓巩固“普六”成果、推进“普九”进程,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自查,“普六”的各项指标已达年审要求,现将具体情况报告于下:
一、基本县情
彝良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东邻镇雄、威信,西连昭阳、大关,北与盐津和四川省筠连县接壤,南与贵州省威宁、赫章县相连。国土面积2804平方公里。全县辖18个乡(镇),135个村(居)委,2921个村民小组。2003年全县总人口52.4万,居住着汉、彝、苗、回等17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16万,占总人口数的13.68%。200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67734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2582万元,财政对教育的拨款7073.4万元,教育经费总支出7863.1万元。
全县有完全小学178所,初小244所。2004年秋季学期,有小学专任教师2472人,顶编代课教师908人,在校学生78936人,上学年初在校学生79940人,学年末在校学生79307人,辍学633人,辍学率为0.79%,适龄儿童66360人,入学65700人,入学率为99%,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及文盲率分别为98.3%和0.44%。
二、“普六”巩固提高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的力度,进一步认真落实《云南省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按照《彝良县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直各有关部门及乡(镇)实施义务教育职责的通知》的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使“普六”成果的巩固、提高工作责任落实。继续推行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分别对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中心学校实行义务教育“双向”目标责任管理,强化政府行为和落实法律责任,使“普六”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大教育“一纲”、“四法”的宣传力度,保证“普六”成果的巩固。一是在全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教育法律、法规,在《彝良新刊》上开辟教育专栏,使教育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二是利用今年全县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接受省、市评估验收之机,教育局及各乡镇广泛书写标语,大力宣传“一纲四法”及教育新体制实施内容;三是组织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学习《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讲解巩固提高“普六”成果、推进“普九”进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辍保学”。要做好“普六”验收后的巩固提高工作,“控辍保学”至关重要,县政府出台文件,将控制学生流失工作与乡、村干部、教育部门负责人工作政绩挂钩,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一是认真指导和督促各半寄宿制校点使用和管理好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巩固提高“普六”成果发挥作用;二是积极争取香港苗圃行动助学工程和省、市助学基金22.592万元解决学生书杂费;三是干部、职工、教师广献爱心,每年拿出100元结对帮助面临辍学的贫困生;四是各扶贫挂钩单位职工为挂钩贫困家庭儿童少年支付部分或全部书杂费,使挂钩村未出现儿童少年失学现象;五是动员个体工商户和有识之士解囊助学,为面临失学的儿童提供上学的机会;六是山区教师无私奉献,为贫困户子女入学垫支书杂费,有的已累计逾千元;七是认真管理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发放,使其充分发挥效益;八是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酌情减免困难学生杂费;九是严格执行农村中小学“一费制”收费标准,学校实行亮证收费,杜绝学校乱收费和搭车收费现象;十是及时兑现农业人口独生子女或双女“两免一补”政策。通过以上措施,使一大批濒临辍学的学生继续完成学历,既提高了入学率,也为我县巩固“普六”成果,加快“普九”步伐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树立教育良好形象。一是从队伍的建设抓起,突出抓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使学校党、政、工、团共同配合,相互协调;二是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突出教师的师德形象;三是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抓起,突出抓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四是加强学校常规管理,认真落实“建设一个坚强的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校校风、建设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一个高尚的校园文化”的目标要求,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切实贯彻县教育局提出的“向管理要质量,向教师要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加强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想学、愿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因厌学、课业负担过重而辍学。五是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推进素质教育 调整中小学教学内容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及省地实施意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彝良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深
“普六”复查年审的自我检查报告来自范文搜-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三篇:乡州级两基、普实复查年审汇报材料
州检查组各位领导:
我乡“两基”、“普实”工作分别从1997年和20xx年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以来,继续加大“两基”“普实”合力攻坚力度,切实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年来,经过全乡各级干部、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家长的通力合作,我乡“两基”“普实”巩固提高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成绩,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永兴傣族乡位于永仁县北部,是楚雄州的北大门,属于全省506个,全州42个扶贫攻坚乡,也是全州四个民族乡之一,距永仁县城128千米,离攀枝花市50千米,东与四川省攀枝花市接壤,南与永仁县的维的乡接壤,西与永仁县中和镇相连,北与丽江地区华坪县隔江相望,省界线长达97千米,最高海拔2796米,最低海拔1010米,海拔落差大,箐深坡陡,立体气候明显,自然环境恶劣。我乡是一个傣、彝、回、汉等多民族大杂居的民族乡,少数民族比例占百分之七十以上。20xx年,通过撤乡并镇后,全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1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663人,农村经济纯收入186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39元,全乡财政总收入276万元,其中自收收入34.9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241.1万元,比上年增长30.9万元。我乡有初级中学一所,从附设初中班至今36年,为各条战线输送2734名初中生,今年有7个教学班,在校生294人,教职工30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校舍等教学设施符合普九标准。小学设中心小学,下有1个中心完小,8所村完小,办有10个学生食堂,65个教学班,9个小学教学点,学生1033人(含学前班121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后勤人员2人,专任教师76人。全乡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的体系已经形成,使傣乡的“两基”工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二、“两基”工作
(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1、“普六”情况
入学率:7-12周岁适龄儿童总数909人,实际入学908人,入学率99.9,适龄儿童少年中残疾儿童4人,已经入学4人,入学率100;辍学率:上学年初在校生750人(其中学前班120人),本学年初在校生1033人(其中学前班121人),辍学2人,入学率99.99,辍学率0.48;毕业率:全乡有15周岁人口177人,读完小学以上的177人,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文盲率0。
2、“普九”情况
入学率:本13-15周岁适龄儿童总数500人,初中阶段入学499人(含借出),入学率99.8;辍学率:初一至初三年级上学年初在校学生348人,本学年在校学生294人,辍学2人,辍学率0.57。完学率:17周岁人口238人,受完初等教育237人,初级中等完成率98.6。13——15周岁残疾儿童1人,未入学率0人,在初中1人,初中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100。
(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情况。
1、中学(1)、公用经费及预算外20xx年8月至20xx年8月总拨入32017元。(2)、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0xx年8月至20xx年8月总拨入28396.80元。(3)、初中生学生各种补助经费:20xx年8月至20xx年8月总拨入102788.90元。
2、小学(1)、公用经费及预算外20xx年8月至20xx年8月总拨入128864元。(2)、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0xx年8月至20xx年8月总拨入96023.26元。(3)、小学生寄宿制经费:20xx年8月至20xx年8月总拨入280340元。(4)、贫困学生补助:总收入113899.60元。
(三)、成人初等教育及科技培训情况。
1、扫盲程度(1)我乡有青壮年人口10094人,在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人口10076人,非文盲率99.8,文盲人口中丧失学习能力的18人,15——24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2)近三年脱盲23人,全部进入巩固提高班学习,经过参加自检考试15人,参考率65,及格率100,复盲0人,复盲率0。(3)上15周岁人口177人,无全半文盲,文盲率0。
(四)、新《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情况。自新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后,我乡中、小学校均通过不同的手段,多渠道、全方位地组织各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了新的《义务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进行了分组讨论。中、小学共召开专题学习会20余场次,出专题黑板报26期。
三、“普实”巩固提高情况1、实验用房(1)中学有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间,合计141平方米,有物理、化学、生物保管室各一间,合计65平方米,实验室,保管室合计使用面积206平方米。
第四篇:乡镇2006年两基、普实复查年审汇报材料
州检查组各位领导:
我乡“两基”、“普实”工作分别从1997年和2000年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以来,继续加“两基”“普实”合力攻坚力度,切实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年来,经过全乡各级干部、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广学生家长的通力合作,我乡“两基”“普实”巩固提高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成绩,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永兴傣族乡位于永仁县北部,是楚雄州的北门,属于全省506个,全州42个扶贫攻坚乡,也是全州四个民族乡之一,距永仁县城128千米,离攀枝花市50千米,东与四川省攀枝花市接壤,南与永仁县的维的乡接壤,西与永仁县中和镇相连,北与丽江地区华坪县隔江相望,省界线长达97千米,最高海拔2796米,最低海拔1010米,海拔落差,箐深坡陡,立体气候明显,自然环境恶劣。我乡是一个傣、彝、回、汉等多民族杂居的民族乡,少数民族比例占百分之七十以上。2006年,通过撤乡并镇后,全乡辖12个村民委员会,1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663人,农村经济纯收入186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39元,全乡财政总收入276万元,其中自收收入34.9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241.1万元,比上年增长30.9万元。
我乡有初级中学一所,从附设初中班至今36年,为各条战线输送2734名初中生,今年有7个教学班,在校生294人,教职工30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校舍等教学设施符合普九标准。小学设中心小学,下有1个中心完小,8所村完小,办有10个学生食堂,65个教学班,9个小学教学点,学生1033人(含学前班121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后勤人员2人,专任教师76人。全乡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的体系已经形成,使傣乡的“两基”工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二、“两基”工作
(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1、“普六”情况
入学率:7-12周岁适龄儿童总数909人,实际入学908人,入学率99.9%,适龄儿童少年中残疾儿童4人,已经入学4人,入学率100%;辍学率:上学年初在校生750人(其中学前班120人),本学年初在校生1033人(其中学前班121人),辍学2人,入学率99.99%,辍学率0.48%;毕业率:全乡有15周岁人口177人,读完小学以上的177人,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文盲率0。
2、“普九”情况
入学率:本13-15周岁适龄儿童总数500人,初中阶段入学499人(含借出),入学率99.8%;辍学率:初一至初三年级上学年初在校学生348人,本学年在校学生294人,辍学2人,辍学率0.57%。完学率:17周岁人口238人,受完初等教育237人,初级中等完成率98.6%。13——15周岁残疾儿童1人,未入学率0人,在初中1人,初中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100%。
(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情况。
1、中学
(1)、公用经费及预算外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32017元。
(2)、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28396.80元。
(3)、初中生学生各种补助经费: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102788.90元。
2、小学
(1)、公用经费及预算外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128864元。
(2)、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96023.26元。
(3)、小学生寄宿制经费: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总拨入280340元。
(4)、贫困学生补助:总收入113899.60元。
(三)、成人初等教育及科技培训情况。
1、扫盲程度
(1)我乡有青壮年人口10094人,在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人口10076人,非文盲率99.8%,文盲人口中丧失学习能力的18人,15——24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
(2)近三年脱盲23人,全部进入巩固提高班学习,经过参加自检考试15人,参考率65%,及格率100%,复盲0人,复盲率0。
(3)上15周岁人口177人,无全半文盲,文盲率0。
(四)、新《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情况。
自新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后,我乡中、小学校均通过不同的手段,多渠道、全方位地组织各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了新的《义务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进行了分组讨论。中、小学共召开专题学习会20余场次,出专题黑板报26期。
三、“普实”巩固提高情况
1、实验用房
(1)中学有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间,合计141平方米,有物理、化学、生物保管室各一间,合计65平方米,实验室,保管室合计使用面积206平方米。
(2)永兴完小,小庄完小,立溪冬完小各有一间实验室,保管室和准备室合并使用一格,那软完小,灰坝完小三室合并使用。全乡实验室,保管室,准备室合计使用面积160平方米。
(3)中小学三室使用面积根据学校规模和班额三室符合普实标准。
2、室内设施
(1)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有实验桌26套,演示台各一张,永兴完小有实验桌20套,各村完小都有10至15套。
(2)仪器均按教学仪器的配备全部入柜,小学合计19个,中学合计20个。
(3)演示台均按时配备。
(4)水电设施供到室内。
(5)安全设施虽无灭火器,但备有水桶,沙袋都能达到灭火要求。
3、教学仪器设备
中小学按省定基本配备标准,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的演示仪器,药品按二类标准配齐,小学中心完小按二类标准配齐,其余四个村完小,按三类标准配齐。中小学现有实验器材药品基本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4、实验室人员
(1)中学配有物理,化学,生物兼职实验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共4人。
(2)小学8个完小都配有实验管理人员共8人。
(3)我乡中小学实验人员做到相对稳定,学历合格,都具有初级职称,部分参加过培训,能熟悉实验,能较好的掌握实验业务。
5、实验室管理
(1)中小学都网(.)-站 由校长主管实验室工作,教导主任办理实验室业务,村完小有校长抓实验室工作,教研组长具体办理实验室业务。中心小学校班子成员还经常到各村完小检查和指导实验室工作。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仪器保管规则》,《实验人员岗位职责》,和《学生实验规则》张挂墙上。
(3)中小学都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帐,教学仪器数量帐和教学仪器档案卡,帐物相符。
(4)实验室环境整洁,张贴实验规则、名人名言及画像,育人气氛浓。
6、实验教学
(1)中小学各年级都有实验教学计划,也有实验教学记录。
(2)演示实验有记录表,而且开出率90%以上。
(3)学生分组实验平均开出率达90%以上,都有实验计划,通知,记录,统计。
(4)各校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今年中学上示范课6节,小学5节,各实验教师自制教具投入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补充了实验器具的不足。
四、教育目标管理工作
每学年县教育局都要与全乡中小学校签定《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一年以来我乡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着,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责任管理任务,基本实现了各校在学年初确定的总目标,在教育目标管理工作中主要做到了:
1、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2、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学校管理工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4、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6、重视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意识
7、加强校风校貌建设,创建特色学校
五、州级“文明学校”的创建、管理情况
永兴中学在上级主管部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2002年被楚雄州教育局评定为“文明学校”以来,全校师生员工勤奋工作,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一定成绩,根据《云南省文明学校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的“八有十无”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三年来永兴中学在巩固州级“文明学校”中取得的主要工作经验是:
1、学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班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强调全体教职工都要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德育放本篇文章*网址为 站 首位,向管理要质量,切实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档案管理,把质量的优劣与个人奖惩评优等挂钩,激发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以教学为中心,实行“三个倾斜”的办法,突出重点,保证质量。
3、学校根据本地实际,特别是在生源文化基础较差的情况下,在反复的对比中,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注意尖子生、特长生的培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加强质量的监督。
4、校园建设注意总体规划,布局搭配较为合理,因地制宜,优美雅致,突出育人功能。
5、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年订有《人民日报》、《云南日报》、《楚雄日报》、《党建》、《求是》,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并每周要求每班出一期黑板报,每天上晚自习前都必须唱一首歌,将其列入评比内容,学校还有娱乐室、图室、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等。
6、每学年对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费投入均在2500元以上。
7、根据乡党委、政府工作安排,乡级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都积极参与并取得了好的成绩。
8、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发动教职工捐资助学,努力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做好“两基”巩固工作。
9、不断建立健全校内政治学习、考勤奖励、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卫生检查等制度,并由相关部门督促检查评比。
10、学校文化技术主要由团总支、工会宣传委员负责,要求各班级按照“班级刊黑板报的要求”办法实施。
11、环境卫生要求每周一扫,每天一小扫制执行,努力做到校园整洁、干净、卫生、美观,教室均张贴有名人名言录。
12、严格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多年来师生中无违法违纪行为出现。
13、学校一直坚持周一、六升、降国旗、唱国歌仪式,并作为制度坚持不懈。
14、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每年开展一次团队组织的 “五四”青年联欢活动,工会组织的“五一”歌咏比赛,党支部组织的国庆征文比赛等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
15、全校各班均有一块学习园地专栏,开展情况由学生会文艺宣传部进行检查评比,校园内有永久性的标语、校训激发师生勤奋工作和学习。
16、各班每周都保证一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陶冶他们的情趣。
六、学校安全工作
学校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做到学校安全工作的安全意识,做到学校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保证了校园平安,多年来在学校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在强化学校安全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了: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全方位设防
学校领导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在学校每周一次例会上,“安全工作”基本上已成为了一项永恒的主题。全乡各学校均成立了校长挂帅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自“4.02”特交通事故发生以来,学校领导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再次重温了“永兴乡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永兴乡学校班级安全工作责任制”、“永兴乡学校学生宿舍管理规定”、“永兴乡学校摩托车驾驶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
2、狠抓落实,不留漏洞,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为了把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不留漏洞,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注重检查,从严要求。二是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不断改进安全工作。当安全工作与学校其它工作有冲突时无条件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三是努力拓宽宣传的空间和渠道,认真作好安全工作的教育、宣传。
3、积极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重点是:(1)、开展“五个一”森林放火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不玩火、不放火;(2)、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节假日往返途中注意乘车安全,不乘坐无证驾驶车辆,不乘坐车况不好的车辆,不乘坐不准载客的车辆,不乘坐超载的车辆,宣讲对车辆的识别知识;(3)、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正面引导学生不食用无证、不卫生的食品、食物等;(4)、进行防溺水教育,教育学生不私自到校外游泳、洗澡;(5)、开展防疾病宣传教育,教育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严防疾病感染;(6)、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师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和睦相处,严防恶性纠纷事件的发生。
我乡学校安全工作的扎实开展,为师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总之,我乡在过去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完成了“两基”、“普实”、“教育目标责任状”的各项目标,州级“文明学校”的创建和巩固也有了一定的成效,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今后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很多,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即将全面推开,新的局面,需要我们去开创。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有全乡人民的理解支持,全乡师生员工的团结协作,我乡的教育一定会迈向新的征程,实现新的目标。
第五篇:年审自查报告
2007工作报告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
2008年4月26日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2007
工 作 报 告
2007,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将本校2007的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1、加强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1)扩大管理者视野,提高管理者素质,培养管理者能力,造就一支办事公道、作风扎实、为人诚实、业务能力强的精干的管理者队伍。
(2)从严治校、依法治校。通过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事事有规范、时时讲规范”的要求。
(3)明确各类岗位的职责规范,充分发挥学校教学骨干及管理骨干的作用,细化管理流程,分清各类岗位的责任,建立快速的反馈机制和纠错机制。
(4)管理工作以人为本,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注意工作方法。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用优质的师资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1)对现有教师加大培训、培养的力度。
在校内开展两次优质课评比活动,教研组还举行公开课、示范课、开展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学。
(2)尊重教师的创造力,为优秀教师提供完善自己的舞台,制订教师选拔、考核、聘用、奖惩制度。
3、落实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建设优良的校风。
(1)从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达到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变为自觉的行为,转化为良好的习惯。实现教学楼内安静,校园整洁,学生行为规范,教学秩序井然。
(2)在教职工中培养“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严谨治学,讲求实 效”的教风。
(3)在学生中培养“健康、文明、勤奋、创新”的学风。教给学生“视野开阔、志向高远、学习勤奋、善于钻研、处事踏实、身心健康”。
4、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1)以高分高能为目标,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师生互动,讲练结合,学生主体全员参与教学过程”为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作业与辅导解决教学中问题,实现“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
(2)扎扎实实地贯彻执行“教学工作常规要求”,并制订教学常规细则,要求教师认真遵守,注重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确保教师因材施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以指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以帮助。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3)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活跃校内课余生活,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特长。
(1)在小学开设英语、外教口语、计算机、乒乓球、形体、篮球、电子琴、管弦乐队、合唱、书法、国画、水粉、素描、儿童画、舞蹈、围棋、武术、奥数等活动课、特长课。
(2)在初中开设英语听、说、读、写活动课,外教口语、信息技术活动课,奥数、篮球、排球、科学制作等活动课、特长课。
6、建设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1)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创造怡人的育人环境。(2)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做好学校内外的形象设计,使校园处处都具有教育性。
7、做好教师的聘任与考核评价工作。
(1)在期中、期末进行学生评教活动,通过教学互动,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提高。(2)在学期中组织家长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3)在学期末聘请专家对教师教学工作状况进行评价。教职工考评工作遵循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的目的、原则、内容与评价的程序要公开,评价的结果做为聘用教师的重要依据。
8、建立新型的学校——家长关系,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1)每月发放一次学校——家长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不断改进学校的各项工作,满足家长合理的要求。
(2)教师与家长加强面对面的思想沟通,达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3)学校各职能部门、服务部门主动为学生家长着想,做好服务工作。
9、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数字化校园。
培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使各学科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工作。
10、扎扎实实地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1)安全工作首先明确责任,建立岗位安全责任目标,教职工人人都有保证学生安全的责任。
(2)预防为主,教育为主。对所有的工作都做到事先有安全问题的评估,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
(3)加强重点环节、薄弱环节的巡查工作和例行检查制度。(4)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问题要迅速。
11、加强财务管理。建立有符合规定的财务、会计和财产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具备财会专业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取得有会计资格证书,会计、出纳分设。
信息公开与服务承诺 学校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告。
按规定办理收费许可证,按许可证规定的标准收费,使用国家规定的收费票据。
学校在每个会计结束时,从净资产增加额或净收益中提取发展基金的比例不低于25%,提取的发展基金用于学校的建设,维修和教学设备的添置更新。
能依法保管和使用学校财产,无抽逃资金或挪用办学经费现象。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学校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召开的会议及组织的各项活动。没有不经批准擅自变更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现象。
学校发布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能及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无发布虚假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现象。
学校章程内容规范,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要求。经理事会、董事会同意修改后的章程能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学校切实保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无上访、信访事件。
自学校成立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确保安全,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搞好服务”的办学方针,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使我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得到提高,受到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的普遍肯定。多次被市教育局评为“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把学校逐步办成名师成长的沃土,英才辈出的摇篮,教育科研的基地,文化传播的中心。
平顶山市韦伦双语学校
2008.4.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