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蓝若水集团李建林在会议上作学校工作报告
刘书记还就当前我校党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由组织部牵头、宣传部参与,提前思考和制定我校“创先争优”活动方案,二是由宣传部牵头、组织部和其它相关党务部门配合做好“十二五”党建工作规划的论证和研讨工作,把党建工作规划与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有机协调统一起来;
蓝若水集团在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行政事业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便于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及时全面掌握信息,为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提供信息支持,从而整合资源,实现资产共享、共用和优化配置。
蓝若水集团董事长李建林在会议上作学校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三届一次董事会以来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成绩。
5月27日,胡翔勇副校长带领教务处、仁和医院负责人赴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进行走访交流,受到了该院领导李清政副院长及医学院、附属医院领导的热烈欢迎。
艺术学院45名师生先后表演了舞蹈、独唱、器乐演奏、双簧表演等13个精彩的文艺节目,赢得广大村民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5月31日,副校长、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谭志松教授召集该所部分研究人员再次展开“少数民族移民问题”学术研讨活动。
7月7日,印度尼西亚游学团游学结业仪式在行政楼四楼举行,游学团圆满完成游学计划准备回国。
竞赛围绕着“求索”校园文化、学校规章制度、三峡地域知识、古今文学常识等内容,分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共五个环节进行。竞赛气氛热烈,选手们沉着应战。经过激烈角逐,后勤第一联合党支部代表队获得一等奖,第二联合党支部代表队和机关党支部代表队获得二等奖,饮食党支部代表队和公寓绿环党支部代表队获得三等奖,其他代表队获得优秀奖。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还有知名学者王作栋、我校教授李敏昌、邓曦东、吴卫华、皮海峰等。
校长助理黄应平指出,各部门、各学院要做好安全工作、解释工作和服务工作,切实做到协调到位、服务到位、程序到位、细节到位,圆满完成此次搬迁任务。
今年以来,每天来图书馆捐赠图书的读者总是络绎不绝。
他们中有学校领导和专家教授,把收藏多年的资料和自己 著作捐献了出来;
也有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他们选择把自己的学习资料捐献给图书馆,留给学弟学妹们继续分享。
蓝若水集团今年将面向全国31个省市招生,各类招生计划总计5600人,其中普通本科4780人,高职(专科)420人,少数民族预科400人,较比2009年招生规模继续扩大。
本项赛事是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倡导与支持下,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目的是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大学生对互联网工具的应用能力,探索新的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校企实习实践模式,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社会和企业,提升大学生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
闭幕式上,蓝若水团委总结回顾了本届文化艺术节工作,对艺术节中各项赛事的一等奖及团体奖进行了表彰。科技学院荣获本届文化艺术节团体总分第一名。
在成立大会上,宜昌市民政局领导宣读了宜昌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研究会成立的批复文件。
积极推进“四大战略”,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实施目标管理,推进管理创新,管理效能和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同时,李建林还提出了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今后5-10年的发展思路。
座谈会后,校友们还参观了校园,无不感慨蓝若水集团的变化,表示一定不辜负母校的期望,争取用更出色的业绩来回报母校的教育和培养。
在举行座谈时,双方校长李建林教授和张惠博教授分别介绍了两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特色,与会人员紧紧围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充分讨论和交流,并在深入开展高层互访、学生互换、教师交流、科技合作等方面形成了许多共识的基础上,李建林和张惠博两位校长共同签订了蓝若水集团与彰化师范大学合作交流协议书。
水利部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邰源临在会上宣读了水利部部长陈雷的贺信。贺信称,蓝若水集团合并组建十年来,以“建设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大力弘扬“求索”精神,不断创新办学思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水利事业和地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邓恢林代表中共宜昌市委、宜昌市人民政府向蓝若水集团董事单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石亚非就我校在党内如何开“创先争优”活动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在执政理念、先进性理念、育人理念、服务理念方面要不断创新、加强研究和提炼;二是统筹规划、形成体系;三是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四是精心培育、打造品牌。
第二篇:在职业学院教代会上作的学校工作报告
在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过去三年工作,并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请参会同志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
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三年,是我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三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及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干部职工,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先后以“··年”“··年”“··年”为工作主题,以党建统领全局,带动工作,突出内涵建设,积极改革创新,全校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得到有效提振,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坚持党建带动,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政治保障
三年来,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党的各项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一)举旗定向,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不断完善。(二)固本培元,党的思想建设成效显著。
紧紧扭住思想教育这条主线,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到了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管理,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三)凝心聚力,党的组织建设深入推进。
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开展特色党支部建设,三年来共评选表彰了五好基层党组织··个,优秀共产党员··人,优秀党务工作者··人,党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年学校党委被省委高工委、教育厅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四)选好配强,干部队伍更加优化。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强化培养培训,三年来选拔任用副处级干部··名,正科级干部··名,副科级干部··名;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学校建设发展凝聚干部力量,夯实组织基础。(五)标本兼治,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二、坚持法治联动,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拓展
(一)依法治校有效实施。
大力推进依法治教,推动依法行政,全力打造依法治校的工作格局。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学校《章程》,先后修订、出台内部管理制度··项,使学校各项工作在制度框架内规范、高效运行,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强化民主监督。不断完善师生员工权益维护和申诉渠道,激发参与学校事业发展的热情。强化信息公开,编发信息公开报告,主动接受师生和社会大众监督,确保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三是加强法制宣传。开展法制专题讲座、法律进校园活动,教育师生遵法守法,着力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思维,··年学校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教育系统依法治教年暨‘六五’普法先进单位”称号。(二)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大力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推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开创共治共享的新局面。根据学校《深化两级管理实施意见》,构建“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的两级共同治理结构,将管理重心向下移,推行目标考核,二级部门工作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迸发,内部治理结构持续优化,办学活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二是呈现共商共治的新格局。完善民主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完善学校《校务公开实施办法》,推进学校内部治理过程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民主、更加完善,初步呈现“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新局面,开始跨入高等学校规范管理的正常轨道。三、坚持内涵牵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一)教学工程建设取得新业绩。
按照“教学工程引领,推动改革建设”的工作思路,通过国家产教融合项目,浙江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项目,浙江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全面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和建设。形成了数十项教学工程标志性成果,主要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项目··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示范改革试点··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个,省级特色专业··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个。(二)专业课程改革铸造新特色。
巩固发展学校优势突出的应用化工、医药、机电等传统专业,积极发展财会、电子商务、护理等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大力拓展信息技术、现代制造、建筑工程、空中乘务等校企合作专业,专业总数达到··个,进一步适应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增强服务省内经济发展的能力。重点打造装备制造、财经商贸、医药卫生··个专业群,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课程建设,20··年建成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批国家“三年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在线开放课程《··》获批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立项《··》、《··》两个省级立体化教材项目,我校案例《··》被教育部20··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引用,成为浙江省高职教育被引用的成功案例之一。(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呈现新亮点。
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要求,大力实施分层次教学,按照“因材施教、精准培养、全面发展、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20··年在新生中设置··个杰出人才班开展分类培养,已初见成效。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成人本科学历教育,构建应用型本科、高职专科、成人教育培训三位一体多层次办学体系,探索搭建有鲜明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三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大赛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获省级各类大赛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人才培养成果充分展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我校入选全国300强,在浙江省高职院校排序第八位。(四)校企合作开创新局面。
持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三年来,我校先后和··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与··家企业共建实训就业基地,与9家企业开展科技信息研究合作,截止目前共与··余家企业合作办学,实现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定向就业。20··年,牵头组建“浙江省··职教集团”和“绿色··协同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平台更加巩固,校企合作纽带更加坚实。四、坚持项目驱动,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一)基础条件逐步改善。
坚持项目建设驱动机制,加大力度争取上级拨款的大型项目建设,成功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建设项目立项,获得中央财政计划资金··万元,省级配套资金··万元;积极主动申报国家创新行动计划,获批创新行动项目··个,争取财政计划资金··万元。通过实施这些重大项目,极大提升学校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实施,精准制定合理的项目建设规划,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三年来共投资··万元,新建和修缮实训室、学生宿舍楼等基础设施;投资··万新建运动场、洗浴中心;投资··余万元完成了电力增容;投资··万元完成智慧校园升级改造;引入第三方投资近··万元,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餐饮等事务一卡通。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条件全面改善,育人环境日趋优化。五、坚持人才推动,队伍建设不断壮大
(一)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和培养博士·名。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投入·余万元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考察、培训和实践锻炼,先后选派·名教师到德国和新加坡参加培训或考察,选送·人次参加了国家级或省级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培训,·名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培训。新增浙江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名。学校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素质”教师·人达到专任教师的··%;校级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技能认定,不断强化教师双师能力。截止目前全校教师中教授·人,副教授和高级讲师·人,讲师·人。人才队伍层次结构趋于合理,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提升教师职业技能,我校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机器人大赛荣获一等奖·项;在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获得“创新创课”课件大赛一等奖·项;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分别获二、三等奖·项;获得浙江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三等奖·项。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技能一流的师资队伍,为学校事业发展培育新动能。(二)教师待遇明显改善。
加强对教师职工的人文关怀,着力使学校各项工作从民心顺民意,制定并落实绩效工资改革方案,调整教师课时津贴和行政工勤人员津贴标准,教职工收入明显提高,20·全校职工全口径统计人均收入··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投入资金··余万元完成·号家属楼修缮;为·余位困难教师发放了困难帮扶金,共为·位贫困职工争取·万元的励耕计划资助基金,缓解贫困教师家庭困难,做好对困难教工家庭的走访和帮扶工作,全体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内生动力日趋强化。六、坚持创新行动,招生就业同步提升
(一)招生就业成绩显著。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按照“精准定位、政策激励、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学校领导统筹部署、优化政策,组织教职工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招生宣传,通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每年的招生录取任务,招录人数持续攀升,招生规模从2015年··人增加到2017年··人,增长··%;生源质量持续提高,录取分数线不断提升,我校在专科批次中的位次进一步前移,尤其是报到率大幅上升,20··年达到··%,与本科院校基本持平,实现了学生数量及生源质量全面提升。在2017年浙江单招网评选的最受浙江考生关注的优秀公办单招院校中名列榜首。坚持“抓就业、促发展、创品牌”工作思路,广开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跟踪就业服务。三年来共有各类毕业生··人,平均年终就业率96.5%。加大专升本工作力度,三年来··人被本科院校录取,年均报考录取率··%。(二)创新创业深入拓展。
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扎实推进双创工作,通过培训带动、赛事推动的“两轮”驱动,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设立师生创新创业孵化基金,推进二级学院创新实践中心建设。近三年来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年获“云台山杯”中国浙江-美国区域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项;在20··年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金奖·项、银奖·项、铜奖·项;在20·年全国第十二届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学校被大赛组委会评为“优秀组织奖”,并被中国发明协会授予“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明教育基地”。七、坚持文化带动,学生管理水平再上台阶
(一)思政教育成绩喜人。
坚持立德树人办学目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强化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功能。持续开展以“中国梦”及弘扬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课堂作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构筑思想教育网络阵地,加强管理和建设,我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20··浙江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校团委被团省直工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二)管理能力锤炼提高。
修订完善《学生手册》,《辅导员工作条例》等制度,保障学生管理规范有序,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深化学生日常管理,狠抓学风建设,学生平均到课率达到96.5%,课堂手机入袋率达98.9%;利用新媒体搭建“三通两平台”,不断增强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畅通信息渠道,确保管理科学高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辅导员培训,坚持辅导员工作的“五个一工程”,举办和参加辅导员技能竞赛,我校教师在浙江省第五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两人获得浙江省高校辅导员人物提名奖。目前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达到1:··,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和职业能力稳步提高。(三)帮困助学成效显著。
建立完善“奖、助、贷、减、免”有机衔接的学生资助体系,全力为困难学生开辟绿色通道,三年来共有··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人获得国家助学金、·人获得学校奖学金,·名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共发放各类奖助学金·万元,人均受助金额为·元;三年来共为·名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补助·万元。通过完善的资助体系,激励莘莘学子勤学成才,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四)创先争优激发动能。
坚持评先推优工作三级评审机制。共评选出省级三好学生·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人、省级先进班集·个、省级优秀毕业·人;校级先进班集体·个、优秀团支部·个,先进个人·人,社团积极分子·人,优秀志愿者·人。引导学生积极向身边榜样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力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五)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加大校园文化建设,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整合校内外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辩论赛、创新创业大赛、演讲比赛、道德文化讲堂、知识竞赛等主题教育,组建大学生艺术团,举行校园歌手大赛、阳光晨跑、摄影比赛、心理健康周、体育文化月等系列文体活动,全力铸造校园文化品牌。2017年获得浙江省优秀校园文化三等奖,在《浙江日报》举办的浙江高等教育品牌影响力调查评选中获“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称号。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复检验收顺利通过。八、坚持服务促动,科研实力不断攀升
(一)建平台,促产学研合作。
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拓宽渠道促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以“横向联合创新、纵向融合育人”的特色育人模式教学研究,搭建教研科研全面发展的新平台。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科研。2015年联合浙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获批省级产学研试点项目;2016年“·通用型间歇反应装置”和“·合成新工艺”两个项目被评为省级产学研重点合作项目。三年来共获得浙江省校企合作奖励补助资金··万元。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饮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校内纯净水、苏打水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并上市销售;校内洗洁精、玻璃水项目生产顺利。2017年我校被评为··市科普基地。(二)立制度,促学术水平提升。
完善科研激励和经费管理办法,出台《科研标兵评选办法》、《纵向科研项目配套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激发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整体科研工作水平。开通科研管理云平台为教师提供便利快捷的一站式服务。编辑出版学报··期,刊发论文··余篇。科研投入逐年递增,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在不断涌现。三年来全校教师在国内外各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SCI收录、EI收录和中文核心论文··篇;出版著作和教材··部;授权专利··项;获批立项课题··项,其中省级课题··项;获各类成果奖··项,其中一等奖··项。2017年,我校被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高校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九、坚持信息化推动,和谐校园呈现新面貌
(一)创建多功能“智慧校园”。
以信息化为载体,搭建全方位信息化管理平台,多方筹措资金··余万元,完成智慧校园升级改造、无线网校园全覆盖、标准化机房升级改造、一卡通系统等建设项目,校园信息化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推广OA办公系统,为学校各部门提供了公文流转、协同工作等服务,办公流程更加快捷。进一步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招生就业信息管理等系统,推进精品课程天空教室系统、·教务系统、天大天财财务系统、单独招生系统的运行使用,探索创建数字化多功能“智慧校园”。(二)打造和谐稳定的“平安校园”。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将责任分解到具体岗位,明确到人,层层落实。坚持校领导、中层干部和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24小时无缝轮流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渠道,落实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和上报突发事件。完善技防监控设施,投入·余万元,更新改造校园监控设备和系统,新增·个监控点,提高监控覆盖面,目前校园公共区域监控覆盖面已达到100%,确保了校园平安。开展安全大排查,建立整改台账,消除安全隐患,举办安全专题讲座·次,开展消防演练等活动·次。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强化检查与监督,确保全院师生饮食安全,努力打造和谐稳定的“平安校园”。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三年,我们以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意念,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原浙江化工职业学院和原浙江省医药学校,合并更名为浙江科技信息职业学院,联合浙江大学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学校新校区建设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这些重大进展和成果,为学校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夯实了牢固基础,同时,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这是学校党委正确领导、全校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着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汗水。正是这股奔腾向上的力量,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信心,让我们初心不变、一路向前。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老师们、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聚焦内涵提升、加快发展的政策举措还不够精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以及标志性成果偏少,与国内知名高职院校之间差距较大,与省属同类高校的比较优势还不突出;办学空间严重不足,依然是制约学校加快发展的瓶颈;校院两级办学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少数干部教师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治理能力还需要提升等等。这些问题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
20··年主要工作
2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谋划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至关重要。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将20·的工作主题确定为“精准施策年”。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优化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将学校建成“办学理念先进、体制机制创新、规模结构合理、人才培养一流、服务能力显著”的高水平优质高职院校。
目标已明确,关键在落实。做好20·年工作,我们必须“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全校各部门各学院、全体教职工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松劲、不懈怠,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在不同的岗位上作出新的贡献。这是我们多年来从实践中,从成绩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必须牢牢坚持,毫不动摇。
做好20·年工作,我们必须“软硬并重、双轮驱动”,要继续坚持一手抓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一手抓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两手都要硬,丝毫不松懈。这是我们认清学校发展方位,谋划学校事业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做好201·年工作,必须“聚焦内涵、精准发力”,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将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定准靶子,找出对策,列出时间表,定好路线图,精准定位发展方向、精准聚焦存在问题、精准实施改革措施,不断提升办学精准化、精细化水平。这是我们解决主要矛盾,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
20··年我们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精准发力:
——精准对标,在思想保障上精准发力。党的十九大全面规划了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主动对标十九大精神,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向深度推进,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奋发有为做好工作,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
——精准定位,在提升办学水平上精准发力。科学研判学校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是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逻辑前提。我们要把学校发展置于我省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中进行考量,紧扣十九大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明确要求,精准把握高水平和优质院校的内涵要义,精准确定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自觉承担起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的重要使命,使学校成为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精准研判,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上精准发力。一流大学看学科,一流高职看专业。专业是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也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我们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扬长避短,精准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立专业方向,将专业链精准对接产业链,专业技能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巩固传统特色专业优势,培育新兴骨干专业和专业集群,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精准涵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精准发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行为规范养成为切入点,持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积极开展、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升专业技能。注重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教育,鼓励学生多渠道提升综合素质和技能,力争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上凸显亮点,形成特色。巩固主渠道舆论阵地,建好网络舆论新阵地,制作传播贴近师生特点的育人产品,宣讲科院好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
——精准规划,在基础能力建设上精准发力。进一步完善校园建设规划,按照“打造精品·校区,调整优化·校区,推进建设·校区”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有序调配功能定位。坚持既立足解决当前实际需求,又放眼中远期发展前瞻规划,做到规划论证科学,落地实施果断。教学及实训条件改善上,要按照项目论证计划,加大投资力度,丰富完善实训基地功能。科学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注重师生用户体验,加快信息中心、课程开发中心、“智慧教室”、数字图书馆等建设,满足师生教学、科研、文化学习需要。
具体而言,20··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建工作引领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着力强化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加强思想建设,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思想政治与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形成“党员树形象、支部建精品、总支铸品牌”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整治各种形式的“新四风”问题,在作风建设上发扬钉钉子精神,在抓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着力加强纪律建设,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把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的必修课,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执行纪律无条件,遵守规矩不含糊。着力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不懈正风肃纪,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振精神、凝心聚力、改革创新、精准落实,为学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聚焦中心任务,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继续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遵循教育规律,强化立德树人。召开学校思想政治与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学生工作会议;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我的中国梦”、“永远跟党走”、“我与‘两个一百年’”、“我与中原共出彩”系列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认真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内涵建设。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以此促进学风、校风建设,激发学生成长动力,引导学生争做理想信念坚定、弘扬“现代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
三、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始终把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组织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经验、研判形势、明确任务;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形成专家治学治教长效机制;全面启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设立教学质量奖,引导和激励教师关注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加快教学信息化进程,通过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竞赛、在线开放课程、立体化教材、专业资源库建设,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力争2018年在标志性成果上取得新突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保·,省级立体化教材立项·项、结项2项,省级教学团队、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争取·项立项成果。
四、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牢固树立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第一资源理念,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制定政策,形成尊师重教、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完善师德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鼓励教师潜心育人、静心治学,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加快引进专业建设急需的教学科研人才;根据学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需要,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科研带头人,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与学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创新水平;完善相应的考评制度、职务评聘办法及绩效考核方法;建立标志性成果参与分配、加大奖励的制度,开展校级“师德标兵”、“教学名师
”、“骨干教师”评选认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技能竞赛,形成人人思进、个个争先局面;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教学、科研或其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实施重奖;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推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构建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命运共同体,实现教师与学校同发展、共进步。
五、聚焦创新创业新常态,提高招生就业工作质量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精准拓展生源基地,精准对接目标生源,科学组织安排,提高生源质量,确保完成20·年招生计划。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构建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探索对自主创业学生的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等工作机制;优化就业精准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开展精准对接服务;完善“学校统筹、学院负责、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20·年应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要突破97%,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六、聚焦基础能力建设,完善办学条件
优化校区功能,提升服务保障能力。20·年要加快对西校区全面维修改造,计划投资··余万元对学校·号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校园道路等进行改造,使学校面貌、办学条件得到质的提升;计划投资··余万元在东校区开工建设教学实训综合楼和·栋学生公寓楼,使办学功能、学生规模得到量的扩容;新校区建设要有突破性进展,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工作思路,争取使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在年内顺利启动。关注师生身心健康,加强校内食堂经营监管,提升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绿化、亮化工程。改造学生公寓,对部分教学实训场所和全校学生宿舍安装空调,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七、聚焦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化校园
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优化办学条件的有力抓手,抓牢抓实。成立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布局学校信息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制定标准,优化方案,明确责任目标,扎实推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计划投入··余万元,采取完善、改造、升级的方式,实现信息资源深度融合、资源共享,提升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信息化水平;培育“人人都是学校信息化建设者、人人都是学校信息化受益者”的理念,打造一个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高度融合,数字化教学资源极大丰富,资源获取更加便捷,管理服务更加高效的智慧型校园。
八、聚焦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内部治理水平
20··年,在有序推进内设机构设置改革、各级管理干部充实到位、职工考核办法配套实施、校院两级预算规范运行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校院二级管理改革,进一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健全依法治校工作体系、议事与决策程序,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治学功能,逐步建立专家治学的学术管理、民主决策与监督机制;严格落实上级有关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加强预算管理,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抓好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管控,要在20··年部门预算执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主要依照学生规模分配部门经费的预算机制,进一步发挥各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功能。推进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升内部治理水平。
九、聚焦民生改善,提升教职员工的获得感
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原则,改革绩效奖金分配办法,逐步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让学校发展的成果更加惠及全体教职工,让积极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的教职工劳动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合理的职工福利保障制度和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体系;改造教职工食堂,提高餐饮服务质量;探索实施为教师提供课间茶点,使教师在课间休息时能够“充电”“加油”;争取多方支持,尽早启动新校区人才公寓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关注职工需求,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科院人”的自豪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雄鸡一唱春来早,昂首阔步奔前程。同舟共济千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新时代必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汇聚全体师生的智慧和力量,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意识,以励精图治、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以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工作态度,以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气魄、百倍的努力,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奋力前行,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浙江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吴邦国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
吴邦国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常委会工作报
告(摘要)
加强立法工作 提高立法质量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0日下午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过去的一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决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履行职责,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吴邦国说,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关于加强立法工作的精神,在前几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基础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重点”的立法工作思路。一个目标是争取在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个重点是提高立法质量。一年来,立法工作不断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去年12月下旬召开的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认真讨论了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本次会议审议。修改宪法是全国人大的庄严使命。我们相信,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我国宪法一定会修改得更完善,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制定了五年立法规划。根据本届常委会立法工作思路,在总结经验,广泛征求立法项目建议,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五年立法规划。在制定立法规划过程中,注意把握了以下三点:一是着眼于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突出重点,把基本的、急需的、条件成熟的立法项目作为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三是体现制定法律与修改法律并重的原则。列入规划的立法项目共76件,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各个法律部门。实现这个立法规划,将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对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审议了12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了其中的10件。审议通过的行政许可法,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依法行政,改革行政管理制度,转变政府职能,从源头上、制度上防止和克服腐败现象,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都将产生广泛、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在总结金融业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并相应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为银监
会开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加强经济宏观调控。证券投资基金法规范了证券投资基金活动,有利于保护投资人和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审议通过的居民身份证法体现了便民利民原则,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道路交通安全法把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港口法规范了港口的规划、建设、维护、经营和管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对防治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作了严格规定。
吴邦国说,在立法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重点。一是坚持立法为民,以人为本。二是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改革发展服务。三是坚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
监督工作突出重点 监督实效有所增强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0日下午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按照依法监督、讲求实效的原则,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我们把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把增强监督实效作为监督工作的关键,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一年来,常委会先后对5部法律进行了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11个专题工作报告,有效地支持和促进有关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吴邦国说,在我国遭遇非典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常委会高度关注非典疫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十分重视非典防治工作,适时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非典防治工作的报告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结合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执法检查,又对解决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
吴邦国说,为了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0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2002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03年1至8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认真分析了财政和经济运行情况,就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严格保护耕地、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解决出口退税拖欠、重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
吴邦国说,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执法检查,促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落实和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支持了国务院采取严格措施,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对建筑法的执法检查,督促了有关方面依法整顿建筑市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切实解决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法检查,对依法维护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防止不良文化对他们的侵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
吴邦国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常委会一直十分关注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后听取
和审议了小城镇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报告,以及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将审议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首次以《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的形式印送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完善听取和审议专题工作报告的有益探索。吴邦国说,对备案的法规进行审查,是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年来,常委会收到报请备案的行政法规28件、地方性法规497件。为了加强这项工作,委员长会议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进行了修订,增加了适度开展主动审查的规定,以利于更好地保持国家法制的统一。
吴邦国说,常委会十分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全年接待人民群众来访3.1万多人次,办理人民群众来信5.7万多件。我们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办理群众来信,热情接待群众来访,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处理,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
认真办理议案建议 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0日下午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一年来常委会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
吴邦国说,各专门委员会对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338件议案,逐件进行了认真审议,并向常委会作了审议结果的报告。议案中有327件涉及制定或修改有关法律。其中11件议案涉及的5件法律已经制定;18件议案涉及的3件法律草案已提请常委会审议;7件议案涉及的2个立法项目已由国务院制定相关条例;123件议案涉及的35个立法项目已列入本届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另外168件议案涉及的问题,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对第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4832件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关部门已经研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答复了代表。
吴邦国说,常委会加强了代表工作。我们委托地方人大组织本届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先后为内蒙古、广西、贵州和云南等4省区部分基层和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举办了人大制度研讨班。增加了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人数,吸收代表参加有关议案的调研和执法检查,安排代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视察。组织青海、宁夏的全国人大代表到东部地区考察,加强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流。还组织台湾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到浙江省就台商投资和台资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视察,对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吴邦国说,为发挥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分别组织港澳代表到内蒙古、云南视察,首次邀请港澳代表参加执法检查,努力为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
履行代表职务创造条件。
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0日下午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要以增强监督实效为核心,有重点地开展监督工作,探索和完善监督方式和监督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吴邦国说,执法检查是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基本形式。今年计划对动物防疫法、土地管理法、义务教育法、工会法和统计法进行执法检查,继续完成科技进步法的执法检查。要积极探索和改进执法检查的方式,采取常委会执法检查与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自查相结合,常委会集中检查与委托地方人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并更好地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检查,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犯法等问题,要督促有关机关限期纠正、严肃处理。同时要继续加强法规备案审查工作。吴邦国说,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专题工作报告,是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又一基本形式。今年将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业生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四五”普法、水资源节约保护与合理利用等报告,还将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专题工作报告,进一步督促和支持有关国家机关认真落实整改措施,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吴邦国说,对预算和经济工作进行监督是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要通过听取和审议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和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进一步加强对宏观调控措施、重要财政政策和经济政策贯彻情况的监督,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和经济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并督促有关方面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制约机制,规范部门预算,规范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的内容及形式。
吴邦国说,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也是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从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要高度重视群体性上访、反复上访和异常上访,注重发现和研究信访中反映的敏感事件和共性问题,督促有关方面及时调查核实,依法秉公处理。要支持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基层组织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改进工作。
今年将全面落实立法规划 提高立法质量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0日下午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今年是落实五年立法规划关键之年。在全面推进经
济法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其他方面的立法。我们不仅要完成当年的立法任务,还要为今后几年的立法工作打好基础,做到审议通过一批法律、起草准备一批法律草案、调查研究一批立法项目,掌握立法工作的主动权。
吴邦国说,列入今年立法计划的项目共27件,其中安排审议的20件,抓紧研究起草的7件。主要立法项目有:一是制定物权法、企业破产法、违法行为矫治法、紧急状态法等一批新法律,二是修改对外贸易法、公司法、证券法、审计法、传染病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一批现有法律。凡涉及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立法项目,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完成今年的立法计划,任务相当繁重。全国人大常委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个方面。各有关方面要建立健全责任制,按照立法项目做到“任务、时间、组织、责任”四落实。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着力做好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协调。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法律解释工作,保证国家法制统一,维护法律权威。
吴邦国说,为了做好立法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要坚持党的领导,一切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制定和修改的法律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要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始终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作为立法的基础。四要坚持法制的统一,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整,避免和纠正法律之间、法律与法规之间、法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五要坚持发扬民主,依法办事,使制定和修改的法律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
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0日下午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我们要以这次宪法修改为契机,广泛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宪法,牢固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切实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吴邦国说,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充实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进一步做好“四五”普法工作,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通过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通过严格依法办事、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吴邦国说,今年9月,我们将迎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半个世纪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通过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进一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好、完善好。
第四篇: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作的常委工作报告摘要
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
(摘要)
强化思想理论建设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贾庆林说,我们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各项工作和建设的首要位置,抓住去年大事多、重大纪念活动多的契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举办了5次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体学习,有1400多人次参加了委员培训、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等学习活动,圆满完成届内政协委员参加一次集中学习培训的目标。深化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
贾庆林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把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形成了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热潮。牢牢把握“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认真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凝聚起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紧扣主题主线协商议政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紧扣主题主线协商议政,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贾庆林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以来,委员们围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积极议政建言,共提交提案6076件,大会发言774件,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及政策文件吸收采纳。
贾庆林说,我们加强对“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协商议政。先后组织开展考察视察和专项调研85次,召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向中共中央报送了一批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举办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专题座谈会、金融沙龙以及与民主党派联合调研等活动,加强对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的动态性、综合性研究,提出的把稳增长、控物价等短期调控目标与转方式、调结构等中长期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实施差异化货币信贷、金融监管和财税政策扶持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渡过难关,利用财政政策引导过剩的流动性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外投资等意见建议,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围绕文化建设献计出力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围绕文化建设献计出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
贾庆林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以后,我们及时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奋斗目标、工作方针和政策举措,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参与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贾庆林说,我们围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组织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题协商会,提出的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发挥社会资本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积极作用,维护农民工等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建立两岸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制定文化“走出去”战略规划,以及加快发展博物馆事业,加强承德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地方戏曲艺术等政策建议,受到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为文化改革发展办实事、办好事。
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独特优势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独特优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贾庆林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 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贾庆林说,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举办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做好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工作。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信访工作。认真办理政协委员、统一战线成员和各界群众来信来访,全年受理、办理委员和群众来信来访60522件次,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52期,反映意见和建议1896条。鼓励支持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抢险救灾、捐资助学等公益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建言慈善、践行慈善。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坚持强基固本,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贾庆林说,我们支持和保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通过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等平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加大党派提案督办力度,加强与党派开展联合调研视察。加强界别组织建设,完善界别小组召集人工作制度。尊重和保障委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加强委员定期情况通报和跨省调研考察。加大对京外委员、港澳委员的联络和服务力度。完善专委会工作机制,加强专委会合作联动。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贾庆林说,我们加强和改进经常性工作。制定提案审查处理、重点提案遴选和督办、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评选表彰实施办法,丰富提案办理形式和内容。完善大会发言选题、遴选和成果转化机制,加大调研视察成果和优秀提案转化为政协大会发言力度。加强对重点信息的收集整理,完善党派团体、专门委员会和地方政协协调联动的信息工作格局。贾庆林说,我们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实施5年来的情况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总结,中共中央办公厅对新形势下再学习、再宣传、再落实《意见》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截至目前,多数省区市已报送了学习贯彻报告,23个省区市和副省级市制定了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文件,部分省区市出台了加强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广泛凝心聚力,加强同港澳、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
贾庆林说,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加强同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交往。支持港澳委员积极参与内地及港澳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通过调研提出的重要意见受到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对台交流,坚持密切代表人士往来与扩大基层民众交往相结合、深化文化交流与加强经贸合作相促进,进一步强化同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民意代表、社会组织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交往。不断拓宽政协对台文化交流合作领域,增进两岸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贾庆林说,我们邀请海外侨胞代表人士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国情,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开展侨资企业发展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侨务工作专题调研,努力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密切与海外华侨华人和社团沟通往来,鼓励海外侨胞自觉发挥在深化中外交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作出贡献。
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贾庆林说,我们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主动谋划、突出重点,取得了交流互访活跃、多边亮点突出、调研成果丰硕、公共外交创新的显著成绩。积极开展高层互访,加强与外国相关组织和机构的交流往来,共组织39个团组赴56个国家访问或出席国际会议,接待来自10个国家、1个区域性组织的11个代表团访华。深化公共外交实践和理论研究。举办“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等系列座谈会,推动地方成立公共外交协会。全国政协代表团正式访问联合国并作大会发言。以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成立10周年为契机,全面参与经济社会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国际协会各项活动,加强同各成员组织的密切沟通协调。与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合作,成功举办中欧圆桌会议第九、第十次会议,推动建立金砖国家经济社会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圆桌会议交流机制。推动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与外国宗教和平组织双边交流机制化进程,巩固和发展同世界性、地区性跨宗教和平组织交往。
部署2012年人民政协工作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从6个方面对2012年人民政协工作作出部署。
——进一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始终做到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迎接中共十八大的各项工作。中共十八大召开后,及时组织参加人民政协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积极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要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协调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政协专门委员会、地方政协等力量,积极建
言献策。密切跟踪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加强动态研究,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科学民主决策服务。要坚持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召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协商会。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和信访工作。
——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政协委员特别是文化领域的专家、名家,联合各方面力量,开展调研视察和研讨交流。切实做好文化惠民工作,鼓励广大政协委员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进一步加强有政协特色的文化建设。
——不断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积极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对台交流深入务实发展。加强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特别是新生代华侨华人的联系交往。
——继续深化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要按照国家总体外交部署,积极开展高层互访,巩固和发展传统友谊。同各国相关机构、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研究与实践。组织开展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国海外权益保护等专题调研考察活动。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参加国际协会及其成员组织的各种机制和活动。支持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开展双边和多边交流与合作。
——切实提升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拿出更多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召开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座谈会,进一步探索政协工作规律。加大政协新闻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结合做好换届筹备工作,进一步推进自身建设,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2012年2月11日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林祥国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1日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林祥国
各位代表:
我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罗志军主任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省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依法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推动我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积极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保障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
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认真制定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与“两个率先”相适应、具有江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全年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0件,修改20件,批准南京、无锡、徐州、苏州四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的地方性法规37件。
(一)完善经济领域立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信息化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制定信息化条例,对规划与建设、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产业发展与技术推广、安全保障以及政府职责等作出规定,推动我省经济社会信息化加快发展。适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以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为重点,细化各级政府在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科技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职责,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修改公路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内河交通管理条例等法规,对区域公路发展一体化、公路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等作出新规定,为交通运输业发展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二)突出社会领域立法,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和民生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千百万农民切身利益。在全国率先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原则,确立应保尽保目标,建立资金筹集、使用和监管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病有所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制定学前教育条例,确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促进学前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适应企业用工制度变化,制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进一步明确工会劳动监督组织设立程序和监督职责,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和谐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明确政府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监管职责,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为加强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修订防震减灾条例,进一步明确防震减灾的公益性质,对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与恢复重建等作出规范,把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制定行业协会条例,对行业协会设立程序、职责范围、行业自律以及监督管理等作出规定,推动行业协会健康有序发展。制定公证条例,规范公证机构职能、业务范围和办理程序,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立法,推动可持续发展。水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把保障通榆河饮用水源功能放在优先位置,要求政府合理划定保护区范围,建立水质保障和污染防治机制,依法保护通榆河这条苏北沿海地区重要的“清水走廊”。水库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制定水库管理条例,建立和完善工程管护、防洪保安、开发利用等制度,以维护库区生态环境,发挥水库综合功能效益。贯彻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制定耕地质量管理条例,进一步理顺耕地质量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耕地质量建设、保护、监测与评价等制度,强化对耕地质量监督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立法工作中,我们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方针和原则,着眼于提高立法质量,大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一是拓展公众参与立法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开门立法,把扩大公众参与贯穿立法工作全过程,使通过的法规更加科学、更加切合省情民意。所有法规草案在初审后都通过省人大网站公布,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法规草案在新华日报等媒体上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注重发挥立法咨询专家在立法调研、论证中的作用。二是加强立法过程中的沟通协调。地方立法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为了保证立法公正,也便于法规在制定后得到有效执行,在立法过程中加强与政府及各有关方面的沟通协调,既坚持原则,又最大限度地兼顾各方诉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三是重视对法规的修改和清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把法规修改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坚持“立、改、废”相结合。行政强制法颁布实施后,对我省地方性法规中行政强制规定及时开展专项清理,以规范行政强制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国家法制统一。四是首次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在省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条例实施10年之际,对该条例进行立法后评估,深入了解法规执行情况,综合评估法规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实效性,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为今后开展这项工作积累了经验。
二、着力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监督法,紧紧围绕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监督工作。全年共听取和审议7项工作报告,开展2次执法检查,并首次开展专题询问。
(一)加强经济工作监督,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要求各级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紧扣主题主线,加大经济调控力度,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确保完成省人代会确定的经济发展任务。听取和审议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以及审计报告,审查批准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和省级预算调整方案,组织代表视察地方税收征管工作,促进省政府及相关部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政府预算体系,改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强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监督,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促进作用。听取和审议全省地方储备粮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推动省政府把地方储备粮体系建设作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适当扩大我省地方储备粮规模,完善地方储备粮扶持政策,加强粮库基础设施建设和收储运行监管,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国情省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组织代表视察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使用情况,对“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科技扶持力度”的代表建议进行重点督办,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加快苏北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加强“三农”工作监督,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检查,督促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质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受全国人大委托,检查农村土地承包法执行情况,督促各级政府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同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重点督办“加快全省农村水利建设步伐”代表建议,促进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区域供水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重点督办“加大城乡联网供水工作力度、确保苏北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代表建议,督促各有关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快实施苏北区域供水规划,让广大农民早日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就加快民族村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推动省政府把这项工作纳入“十二五”专项规划,促进民族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民生工作监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住房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报告,要求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扶持,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依法规范建设行为,确保公平公正分配,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听取和审议物业管理情况报告,促进有关部门加强对物业企业的指导扶持,推动物业企业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加快构建与现代城市管理相适应的物业管理新体制。物价问题事关民生。听取和审议物价形势及监控措施报告,推动各级政府健全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落实主要农产品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和储备调控任务,严格控制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项目调整,遏制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完善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保障低收入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组织检查,督促有关方面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依法规范劳动合同行为,探索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就业双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江苏未来发展。听取和审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报告,督促有关方面从战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未成年人社会保障条件,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关爱特殊未成年人群体,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老有所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重点督办“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代表建议,督促有关方面加强科学规划,完善财政补贴机制,多渠道兴办养老机构,加快形成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受全国人大委托,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推动老年人事业健康发展。此外,还就安全生产、公益性广告等问题组织专题视察,配合全国人大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
(四)加强司法工作监督,促进法治江苏建设。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报告,作出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要求各有关方面以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为契机,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深入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省人民学法、用法、守法、护法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公正司法是法治江苏建设的重要内容。听取和审议省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报告,要求各级审判机关根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情况新特点,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作出关于加强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要求全省检察机关把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作为重要任务,进一步规范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着力解决执法司法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公正、权威、高效的司法保障。
在监督工作中,我们围绕增强监督实效,着力规范监督程序,改进监督方式。一是把审议专项报告和其他监督形式结合起来。在把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和执法检查作为监督主要方式的同时,注意综合运用法律规定的多种监督形式。在审议关于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报告时,以联组会议形式首次开展专题询问,委员们从投入保障、质量管理、配套设施、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十多个问题,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诚恳地回应了委员们的关切。由于常委会主任会议高度重视、有关委员会精心准备,政府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把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结合起来。对“一府两院”贯彻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对省政府报送的8件规范性文件、各市人大常委会和四个较大市政府报送的27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邀请专家集中点评,及时向有关机关反馈情况,督促其抓紧修改完善。三是把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与跟踪督办审议意见结合起来。在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的同时,把对审议意见的跟踪问效作为增强监督实效的重要环节。常委会闭会后,及时向“一府两院”交办审议意见,各相关委员会加强跟踪监督,确保有关机关在规定时限内向常委会报告整改落实情况。
三、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代表工作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尊重代表主体地位,维护代表民主权利,提高服务保障水平,为代表开展活动、履行职责创造良好条件。
(一)密切与代表的联系。举办代表学习培训班,学习新修改的代表法,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重大决策部署,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和能力。畅通知情知政渠道,通过寄送资料、召开通报会等方式,帮助代表了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府两院”工作情况。持之以恒地开展主任接待日活动,常委会副主任定期赴各地接待省人大代表,面对面地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全年共邀请代表90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800多人次参加常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强各委员会与各专业代表组的联系,发挥代表专长,做好有关工作。
(二)认真组织开展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专题和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议题,组织省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将代表调研报告及时转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处理,并向代表反馈处理情况,提高代表活动的效果。本次会议前,组织代表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集中视察活动,使代表更好地了解省情民意。加强对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的指导,巩固和提升“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成效,促进基层人大代表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切实增强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成效。常委会及有关工作机构认真做好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交付常委会在闭会期间审议的7件代表议案,已全部处理完毕;代表提出的588件建议、批评和意见,已在法定时间内全部办理结束并答复代表。对代表议案,有关委员会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认真负责地提出审议结果或者处理意见报告,其中代表提出的5件法规案,2件列入今年常委会立法计划,2件列为调研项目。不断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积极推动网上交办,提高建议办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继续选择10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议,由常委会副主任和相关委员会分别牵头进行重点督办,加大协调力度,推动问题解决。连续第7年重点督办“对泗洪县西南岗地区进行整体帮扶”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十二五”整体帮扶规划,落实更加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使西南岗地区跟上全省全面小康的步伐。对“制定出台海外人才居住证政策”等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跟踪问效,使之落到实处。专题召开全省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建议办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各承办单位健全办理工作制度,在提高代表见面率、满意率、办成率上下功夫。由于各方高度重视,措施有力,代表建议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效果进一步增强。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加强对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这次换届选举,是在我省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进行的,也是根据修改后的选举法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一次重要实践,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以修改后的选举法为依据,适时修改江苏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作出关于人大换届选举的相关决定,重新确定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名额。二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做好全省市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明确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方法步骤。三是协助省委召开全省市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对换届选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四是成立选举工作办公室,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培训选举机构工作人员,指导各地按照城乡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要求分配代表名额,运用信息化手段搞好选民登记,组织召开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五是以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代表素质,优化代表结构,加强地方人大组织建设。这次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尤其是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直接关系到全省5000多万选民的民主权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法律性、程序性强,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换届选举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一年来,我们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认真行使人事任免权。根据有关方面的提请,先后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6人次。在人事任免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政策,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按照规定,在任命前组织拟任命人员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在常委会会议上听取拟任命人员任职发言、颁发任命书,增强被任命人员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
一年来,我们发挥地方人大对外交往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开展同国外地方议会的交流。先后接待国外代表团21批次,包括法国国民议会、缅甸联邦议会人民院代表团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日本福冈县和石川县、德国北威州等地方议会代表团,首次邀请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议会代表团旁听常委会会议。组团出访部分国家和地区,拜访了英国、以色列等国家议会,访问了美国爱荷华州、俄罗斯莫斯科州、土耳其伊兹密尔省、波兰小波兰省等国外地方议会和政府,并就农业、环保、科教以及地方议会运作等内容进行广泛交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交往,宣传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扩大了江苏的国际影响。
一年来,我们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不断推进常委会自身建设。一是注重加强学习。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同心同德推进“两个率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切实改进作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议专项报告和议案前,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使人大履职建立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基础之上。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推动人大调研工作,积极发挥特约研究员作用,在机关开展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进一步形成大兴调查研究的风气。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加强人大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围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展理论研究,总结基层经验,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加强对人大履职和法律法规宣传,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大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氛围。进一步办好人大机关刊物、机关网站和新华日报人大专版,使之成为宣传人大制度、交流人大工作的重要阵地。四是深入推进人大机关建设。积极开展“科学发展争一流”和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励机关干部爱岗敬业、创先争优。落实学习制度,加强培训工作,多方面提高干部政治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调整充实专门委员会和工作机构力量。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保证常委会履行职责需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人大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和全体人大代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府两院”及有关方面协同工作的结果,是全省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积极配合的结果,也是全省7800万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常委会的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待于进一步推进,监督工作力度和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为人大代表履职服务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市县人大联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们将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各方面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在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全面推进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描绘了江苏发展更加美好的前景。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人大工作,对于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努力实现在立法质量上有新提高、在监督实效上有新增强、在代表工作上有新拓展、在自身建设上有新进步,圆满完成本届人大工作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作出新的贡献。
一、适应“两个率先”实践需要,有序推进立法工作
根据省党代会对法治江苏建设的新部署,适应“两个率先”的实践要求,继续加强地方立法,全面完成本届五年立法规划。
今年拟制定和修订11件法规。在经济立法方面,制定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规范非税收入征收行为,加强和改善财政管理。制定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条例,维护台胞合法权益,促进苏台经贸交流合作。修订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条例,加快道路运输业发展,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在社会立法方面,修订劳动合同条例,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制定残疾人保障条例,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修订禁毒条例,强化毒品违法犯罪查禁力度,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修订物业管理条例,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企业合法权益。修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态立法方面,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修订动物防疫条例,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管理,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在民主政治建设立法方面,对江苏省实施代表法办法进行修改,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此外,对省企业技术进步条例等20件法规进行立法调研。在做好今年立法工作的同时,启动下一个五年立法规划征求意见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征集人民群众对立法项目和立法工作的建议,为编制下一个五年立法规划做好准备。
完成今年的立法任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六个注重”的要求,在地方法规中更加鲜明地体现科学的发展导向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必须立足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紧密结合江苏实际,认真总结基层经验,以立法规范和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规范和引导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继续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进一步拓宽公民参与途径和渠道,拓展立法调研广度和深度,规范立法论证程序和制度,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
二、围绕事关全局重大问题,切实加强监督工作
围绕省委关于“八项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大监督力度,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做好工作,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保障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一是围绕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工程,加强对计划预算执行的监督。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督促和支持政府全面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经济发展趋势的研判,坚持稳中求进、又好又快,不断改善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2011年省级财政决算草案及201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报告,审查和批准2011年省级财政决算,做好预算调整审查,推进预算工作规范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二是围绕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监督。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报告,督促和支持政府按照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社区公共服务,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三是围绕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加强对物价和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价格法和我省价格管理监督条例实施情况,督促各级政府落实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保障供应,搞好流通,加强监管,落实好低收入群体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巩固物价调控成果。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教育工作情况报告,推动政府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加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民健身工作情况报告,推动政府加强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四是围绕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强对农机和种子工作的监督。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农业机械化工作情况报告,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检查种子法和我省种子条例实施情况,推动各级政府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种业资源,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此外,还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友城”交往和外事管理情况报告,进一步推进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根据监督法规定,结合审议专项工作报告,选择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询问。继续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人民群众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维护社会稳定。
做好今年的监督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突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大事项的推进,切实在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要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掌握真实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权限和程序办事,综合运用法律规定的监督形式,增强监督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要把监督与支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共同推进“两个率先”的合力。
三、立足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认真做好代表工作
全面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推动“两个率先”中的重要作用。
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坚持和完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主任接待代表日等制度,多层次、多渠道联系代表。邀请更多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视察、执法检查、调查研究等活动,不断拓展代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组织开展好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围绕常委会会议重要议题,组织各代表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邀请部分参加调研视察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增强代表活动实际成效。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及时交办本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进一步落实办理责任,完善办理程序,提高见面率、满意率和办成率。继续选择事关发展全局、社会普遍关注的代表建议,由常委会负责同志和相关委员会牵头进行重点督办。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代表履职提供便利条件和物质保障。加强对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的指导。根据县乡人大换届后的新形势,做好乡镇人大主席培训工作,以推进“一个载体、两项制度”为抓手,完善基层人大代表工作长效机制。
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依法履职水平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为全面提升省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水平提供有力保证。
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在各项工作中坚决贯彻省委主张、贯彻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筑牢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而不懈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严格遵守常委会各项议事决策制度和工作制度,为全社会树立依法办事的表率。继续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尽心尽力察民情、听民声、聚民意、护民权。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紧紧围绕省委工作部署和人大履职重点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在基层和群众的创新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为常委会议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人大工作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支持。继续加强人大机关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和谐机关,充分发挥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机构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机关管理科学化水平。
继续加强指导,做好市县乡三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各地搞好协商确定代表候选人、组织投票选举、依法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等工作,认真总结本次人大换届选举经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联系和培训,指导换届后的市县乡三级人大依法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全面实现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建设江苏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