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样例5)

时间:2019-05-12 16:5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作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5年6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无产阶级纲领,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1925年5月 上海爆发五洲运动,发帝爱国运动 第一次大革命

1926年7月-1927年7月 国共合作 北洋军阀战争的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集团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7日至5月10日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8月1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8月7日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82年6月至7月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争取群众路线,制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十大政纲,走上了农村保卫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31年1月 召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左倾的错误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

专题一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

一、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年——1923年)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1.中共“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四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最重要的成果)③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三步走战略部署。

6.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与两次分裂)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北伐战争时期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1927-分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导致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内

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裂 压人民 战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合作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新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分裂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为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三、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三农问题)

1、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8年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2006年实行免除农业税政策)

考试链接注意:①党和国家每次调整都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根本出发点(着眼点):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民着想,急人民所急,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

3、在新时期下实行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合理性的建议有:a、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b、调整产业结构;c、实施“科技兴农”战略;d、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e、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结论(启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党课)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党课讲稿

在上课之前呢,我想考一考大家——“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

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建立已有93年。如果作为一个人来说,我们要说他老了,九十几岁的人了能不老吗?但作为一个政党,他仍然保持着青春和活力,仍然具有小伙子的魅力,小姑娘的靓丽和成年人的稳重。否则,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的青年都想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包括在座的你们,对不对?今天,无论我们是抱着什么目的来参加党校培训,既来之则安,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执政地位是怎样来的,一路走来,我们的党经历了哪些挫折又积累了哪些基本经验和教训。这些问题我都希望能一一给以解答,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侧重;再加上我资历尚浅,积累有限,讲得不好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包涵!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党是如何成为执政党的。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为什么这样说,从社会性质上来讲,我们都知道,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双半社会,哪双半?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的社会性质就决定了我国在近代史上,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解决前一个任务,中国近代史上的各个阶级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无论是洋务运动的自强也好、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运动(维新变法)也好、旧式的农民战争(义和团运动)也好、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暴力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也好,虽然慷慨激烈,却由于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方案,却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历史雄辩地证明,时代变了,国情不同,欧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在近代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以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就提到了重要日程上来。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党是在怎样诞生的。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大会,即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名称,通过了党的纲领即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3名党员,时隔93年,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拥有8571万党员的世界大党,生命力之旺盛可见一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一大召开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上海法租界,一个是浙江嘉兴。为什么会有两个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中共一大是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的住所内。7月30日晚上8时许,会议开始不久,一个穿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李住所,朝室内的各位代表扫视了一周,然后就含含糊糊地说要找王主席,找错了地方,然后转身就匆忙离开了。这一男子的突然闯入引起了代表们的注意,具有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到这个人一定是巡捕房的密探,当机立断建议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赶快离开,只留下李汉俊、陈公博两人。果不其然,代表们撤离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房开来两辆警车,巡警迅速包围了李汉俊的住宅,并对李宅进行了搜查。由 于代表们警惕性高、撤离及时,巡捕房的这次搜捕无果,但是他们依然在房子四周布下了暗探,继续对这所房子内的情况进行监视。可见当时的局势有多紧张。

当晚12时左右,大部分一大代表集中在李达的住处,商讨下一步代表大会如何进行的事宜。大家一致认为,上海的风声太紧了,不能再在上海继续进行。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议,会议可以转移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继续召开。因为嘉兴南湖游人不多,环境幽静,而且距离上海又不远。这个意见立即被代表们采纳,并且确定会议要抓紧进行,不宜拖延。于是,第二天代表们就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也就是说,要不是因为这条船,我们的党从诞生之时就夭折了。可见,我们的党并不是历史的宠儿,她从诞生那天起就是经历了波折的。在她成立后的几十年之中,更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磨难和考验,仅大的就有三次。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性会议,看看我们的党在革命的危机关头是如何让转危为安的。这三次转折性会议依次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接下来要讲的三次转折性会议中,我都是从会议背景及原因、会议内容、意义这三个视角来加以阐述的。首先,我们就来看一看八七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一)第一次转折性会议:八七会议

1、召开背景及原因:

○从组织上看,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机构。在汪精卫分共后,瞿秋白和鲍罗廷去了江西(鲍由于蒋等人的清共,被召回苏联),周恩来、李立

三、张国焘又先后奔赴南昌,策划南昌起义,这就使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成了一个空架子,需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另外一方面,国民革命中的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血腥镇压共产党人,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活动,而且党的许多基层组织或遭到破坏,或陷于瘫痪,很显然,要恢复这些组织,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机构。○从思想上看,在国民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对国民党妥协退让,走了右倾机会主义的路线,国民革命的失败证明这种路线是错误的,而且大革命失败后,党内一些人对革命开始悲观失望,表现出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同时,这也是共产党幼稚和不成熟的表现,缺乏革命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这些都表明共产党需要及时制定新的革命路线,才能领导革命继续进行。

○从外部环境来看,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也主张尽快召开会议。

2、转折的标志: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这是在革命遭受失败的关头,为审查和纠正过去的错误,确定新的革命方针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八七”会议前夕,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必须确定在新的形势下所应采取的方针、路线、政策,必须对过去的斗争进行总结,以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这是关系到一个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

3、会议主要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系统地批判并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

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成立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选出了由翟秋白、李维汉、苏兆征(当时为了强调工人在共产党中的成分,苏兆征加入了领导层)等组成的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毛泽东、周恩来等 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会议指出,“现在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必须领导农民来解决土地问题。会议规定“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土地”,“没收一切所谓公产的族祠庙宇土地”,“对小田主则减租减息”并吸收了大量的贫农雇农、破产农民到队伍中来。会议强调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批判了右倾机会主义者在武装问题上的错误,提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会议通过了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的计划,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就是在这个时候,毛泽东提出了非常著名的一个论断,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简言之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了解了八七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原因及内容,再来分析它召开的历史意义就非常容易了,简单来说就两点:

4、意义: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 挫折后,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①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②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认为这时期革命不能取得成功了;并且意志消沉)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八七会议还是我党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第二次转折性会议:遵义会议

1、会议背景及原因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与前四次相比,同样是敌强我弱,敌大我小,为什么这次不能取得胜利?主要是更换了领导人,在错误的领导、错误的方针、错误的政策指导下,使其失败。怎么理解?

其一,是因为这次更换了领导人,第五次反围剿毛泽东被排斥在外,失去了兵权,同样,周恩来和朱德也被排斥在外。而掌握兵权并进行指挥的是一个不懂中国情况的外国人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就像农村的俗语:赶面棒当吹火筒,一窍不通。李德自称是总司令,而总政委博古又是对李德言听计从,所以,这次“反围剿”战争怎么不失败。

其二,错误的方针政策:一是采纳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前4次反围剿我们都是把敌人引进我们的根据地,我们是人熟地熟,同时当时还有地下党员传递情报,里外呼应,我们必然会打胜战。而第5次围剿是敌人分几路进攻我们,我们就分几路进行正面阻击,这样的战术不利于我们打游击,是一种冒险主义。二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敌人分六路进攻,我们就分六路把守打阵地战,阵地战不是 红军的强项,而我们的强项是游击式的运动战,这样肯定守不住,最后只得撤回江西瑞金,进行逃跑。三是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中央红军总共86000多人,全都表现出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转移时除了坛坛罐罐外都让农民担走,连印刷报纸的机器都一并抬走。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红军虽然突破了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前三道封锁线,但那都是蒋介石的杂牌军,很多与中共有一定关系,并鸣枪配合我们,所以我们能够成功突围。但蒋介石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而组建的第四道封锁线对红军来说却很难突破,我们的队伍损失很大,尤其是湘江战役,它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具体说来,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由红一军团过湘江阻击敌人,红八军团扫尾,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掩护中央机关过湘江,当时正好遇到日军的飞机在天上,对我们是实行了狂轰滥炸,炸得我们的士兵成批地死在湘江,那叫一个血染湘江啊!由于敌强我弱,再加上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致使红军突破湘江时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在此次战役中的损失大概在三万人以上,中央红军由8.6万人锐减为4万余人,董振堂、陈云的红五军团损失过半,刘少奇、罗荣桓的红八军团和少共国际师在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红军的鲜血染红了整个湘江。

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于是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这就使会议召开有了群众基础。

其次,领导层的分化。中央有几个领导人在经过这几次战役之后,开始从左倾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尤其明显地是张闻天和王稼祥。王稼祥(政治部主任),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也觉悟起来了。他当时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腹部中弹,在第五次“反围剿”时被收在收容所(专门收留伤病员)成为收容队员,而毛泽东也因得痢疾拉肚子成为了收容队队员,在长征的时候两人都只能睡在担架上,毛泽东就使趁这个机会给王稼祥做思想工作(俗称洗脑)。毛泽东将自己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详详细细地给王主任讲了个遍,苦口婆心地指出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王主任听后觉得毛泽东分析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站在了毛泽东这边,反对博古、李德的错误方针。同时,周恩来、朱德与博古、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也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湘江战役后,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只有博古、李德等少数顽固派坚持“左”倾错误。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中央红军攻占遵义,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取得了进行短期休整的机会,也为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必要条件。

3、会议内容: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 “围剿”的经验教训。

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 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军事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组织上,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后又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指挥军事的“三人团”。

这里有一个笑话:前面我们都提到了,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也就是说是个外来汉,听不懂中国话。李德在参加遵义会议时,就坐在房间门口的矮板凳上,由于与会的大部分领导人都反对李德的军事路线,站在毛泽东一边,所以会议开始后大家也都没咋搭理他。当时他就坐在矮板凳上眼巴巴地看到大桌子上坐的领导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甚至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他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不晓得他们争的究竟是什么,就像丈二的和尚,完全摸不着头脑。于是要求他的翻译伍修权帮他翻译,伍修权也是站在毛泽东那一边的人,对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和红军战略转移途中所作出的错误军事指挥很是不满,于是死活都不给他翻译。气得李德是咬牙切齿,但气归气,气半天还是听不懂他们究竟讲的是啥子。于是只能在那儿抽闷烟耍,他一杆接一杆地抽,会议结束后,只见他面前的烟头像银河的星星一样密密麻麻地铺了一地。气了半天不打紧,结果会后他还被告知取销了他在中央红军的军事指挥权,你说他与不郁闷?!

4、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最后,我们在来了解一下中共历史上的第三次转折性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会议背景

1、政治上: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并沿袭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2、思想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当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最后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6年10月6日,毛泽东接班人,时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联同中共元老叶剑英、李先念及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所支持下,在中南海怀仁堂拘捕了四人帮,四人帮被隔离审查,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10月7日,华国锋被选举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但华国锋还是觉得地位不稳。为了巩固自己毛泽东接班人的地位及稳定局势,提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很显然这个方针是错误的,因为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要不然就不会出现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并且,华国锋并没有从文革中吸取教训,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意图延续毛泽东时代的方针路线,并欲藉“两个凡是”阻止老一辈政治家复出。后期华提出要继续进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及展开批判四人帮运动,但批邓运动不得人心。1977 年,邓小平在“永不翻案”保证下和部分中共元老支持下复出,同年7月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并恢复四五天安门事件后被撤销的一切职务。邓小平复出后,对于平反冤假错案有了进一步进展。但由于受到两个凡是限制,大量案件未得到解决,例如震惊中外的四五天安门事件。// 1978年,局势开始转变,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后期新华社亦转发了这篇文章,《实践》一文在全国各地产生巨大影响,全国展开一系列讨论,令长期受到蒙蔽、愚弄、迷信的人们思想解放,导致“两个凡是”开始被人们怀疑攻击。在此背景下,需要召开一次讨论,谋求解决办法,于是,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二、主要内容

● 思想上: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的观点。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在会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其中,会议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三、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我们知道,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所以,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当然,会议还是肯定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我国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但是着重强调了要从科学体系上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不能一切照搬照抄,不能搞“两个凡是”。否则,党和国家就会失去生机,就要亡党亡国。

第二,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全会讨论并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全会针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遭到破坏的情况,指出: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在人民内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实行民主方法,不能采取压制、打击手段。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决定对现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第三,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全会还讨论了农业问题,认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等文件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这个文件在经过修改和充实之后正式发布,接着一些重要的农业方面的文件相继制定和发布施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改革的进程。

第四,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全会认真地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前遗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肯定了1975年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各方面工作取得的很大成绩,肯定了他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对“四人帮”干扰破坏进行的斗争,肯定了1976年4月5日天安门事件的革命性质,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天安门事件的文件”。会议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结论,肯定了他们对党和人民的贡献。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中共历次会议(重点放在内容,地位,影响)◆中共自身建设(思想建设,政权建设等)◆中共领导经济建设(农村政策,经济结构等)

◆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革命,改造和建设道路探索)◆ 中共历次会议(重点放在内容,地位,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返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 2,中共“二大” 3,中共“三大” 4,八七会议 5,遵义会议 6,瓦窑堡会议 7,洛川会议 8,中共“七大” 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返回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返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中共“八大” 4,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3,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5,七千人大会 返回

“文化大革命”时期

(1)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2)八届十二中全会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造成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返回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共十二大 3,中共十三大 4,中共十四大 5,中共十五大 返回

◆ 中共历次会议(重点放在内容,地位,影响)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浙江嘉兴

①内容: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 导工人运动.②意义和影响: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 然一新.返回

(2)“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

①内容: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 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决定中共加入共产国际, 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②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 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中共三大”:1923年 广州

①内容: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 共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②意义: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但没有提出党对民 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返回

①内容: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秋收举行起义;毛泽东提出 “政权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②意义:为中共指明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贡献.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 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 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4)八七会议:1927.8.7 汉口

返回

①内容: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 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和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②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 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遵义会议:1935年1月 遵义

返回

①内容: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意义: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 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 了政治路线问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6)瓦窑堡会议:1935.12(7)洛川会议:1937年秋 陕北洛川

①内容: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②意义:指出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纲领和基本政策,为 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返回

①内容:毛泽东做《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党的任务:放 手发送人民打败日本,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确立毛泽东思想 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②意义: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 准备.(8)中共七大:1945.4—6,延安

返回

①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党的工作中心是 恢复和发展生产;规定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 面的基本政策;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 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戒;两个“务必”.②意义: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 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 论和路线,方针准备,开创了建设新中国的伟业.(9)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 河北省西柏坡

返回

◆ 中共历次会议(重点放在内容,地位,影响)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1949年9月 北平

①内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并通过了《共同纲领》,进行了选举,决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②意义:新中国成立;《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返回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秋,北京

①内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②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返回

(1)中共八大:1956年秋,北京召开

①内容:正确分析国内形势的变法,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规定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并提出经济建 设方针.②意义: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对我国自己的建 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返回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3)1958年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4)1959年八届八大会议,之后,在全国开展“反右倾”斗争(5)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 北京

①内容:初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为“反右倾”运动中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②意义: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返回

3,“文化大革命” 时期

(1)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2)八届十二中全会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造成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返回

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1.12.18—22 北京

①内容: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拨乱反正,审查解决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②意义: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返回

(2)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三步走的战略部署.(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5)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返回

◆中共自身建设(思想建设,政权建设等)一,思想建设(党风建设)1,党的历史上两次整风运动

2,党的指导思想的建设及拨乱反正 3,党的历史上纠正“左”倾和右倾错误 5,认识

4,党风建设,廉政建设

1,党的历史上两次整风运动(背景,内容,影响)(1)1942年根据地整风运动

①背景:1941—1942年,抗战相持阶段,日军残酷“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局面.②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③影响: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2)1957年整风运动

①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1957年毛泽东根据国内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了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党开展整风运动.②内容: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主观主义.③影响:有利于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由于当时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导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成为后来党犯错误的根源.返回

(1)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 第一,1922年,中共二大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及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第三,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第四,1936年,中共又根据国情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和原因 返回

(2)逐渐走向成熟的原因: 第一,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第二,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第三,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返回

2,党的指导思想的建设及拨乱反正

(1)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党的历史上纠正“左”倾和右倾错误

(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3)1942年整风运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4)1960年:党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5)1962年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为“反右倾”运动中错误批判的人平反.(6)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系统纠正“文革”错误(7)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返回

4,党风建设,廉正建设(1)两次整风运动;(2)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要共产党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3)新时期的党风建设就是要发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就是要把反腐倡廉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返回

5,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风建设的认识(1)必须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要反“右”,又要防“左”,当前主要是防止“左”的错误.(4)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及党的执政能力.(5)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返回

◆中共自身建设(思想建设,政权建设等)二,政权建设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先后建立过哪几类政权 各有何显著特点 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具有上述特点的原因及每一政权所起的作用.(1)政权及特点: ①苏维埃政权是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②抗日根据地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③解放区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2)原因及作用: ①苏维埃政权:大革命失败,一方面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离开革命阵营,只有工农继续革命.形成国共对峙,推动了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及革命的深人.②抗日根据地:民族矛盾上升,挽救民族危亡成为共同目标,中共根据“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巩固了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③解放区政权: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民主党派与蒋介石决裂,拥护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国后恢复经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共领导经济建设(农村政策,经济结构等)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2)特点:革命性和空想性;(3)意义(或评价):反映农民要求土地的愿望,但 它是空想,根本无法实行.2,资产阶级革命派:民生主义(1)内容:(2)特点:进步性和不彻底性

(3)意义(或评价):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但不是彻底的 土地革命纲领,不彻底.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1,国民革命时期:领导农民组织农会,达到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政权,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2,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土地革命.3,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双减双交”政策.4,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1,建国初期:1950年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2,过渡时期:三大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年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认识

A,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的依据是国内主要矛盾.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C,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D,稳定和完善党的农村各项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还要增加对农业投入,推行优化的经营方式.△ 建国以来,中共制定过哪三条经济建设路线 每一条路线制定的主要背景,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 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1)三条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⑵背景,核心内容,结果: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背景: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为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内容: 结果: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实施三大改造,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为适应形势, 中共制定该路线;内容: 结果:总路线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 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使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片面 追求高速度,轻率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 经济造成极大困难.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87年)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 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共十三大提出此路线.内容: 结果: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 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⑶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使生产关系变革有 利于生产力发展.返回

8,中国共产党在80年代的奋斗历程中,依据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先后探索出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请回答: ⑴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分别是什么 依据的最基本国情分别是什么

⑵两次探索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各自主要成果是什么 对此你有何认识 ⑶两次探索有何异同点

⑴民主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据的最基本国情是: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 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 发展水平落后;⑵成果: 第一次探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新 中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探索,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局面,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无论革命 和建设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共两次探索都反映了人民 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说明中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两次探 索都遇到重大的挫折和失误,但中共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⑶相同点: ①都曾照搬苏联经验,走了弯路;②“左”的错误都曾造成过重大损失;③都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④都跟杰出领导人的重要作用分不开;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第一次探索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 情况下进行的;第二次探索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情况下进行的;②共产党所处的地位不同:第一次探索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 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第二次探索共产党已经成熟,处 于执政党的地位;

第五篇:回顾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

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与时俱进

回顾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她的确如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中所总结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的文化。使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走向社会主义逐渐繁荣昌盛的今天,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跨进。

既然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在本人周围的许多党员并不是工人阶级。通过学习和谈话是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由工人阶级中的 先进分子所组成,并不是说其他阶级出身的人不能入党,也不是说那些人入党就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党员的出身,并不是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列宁 指出“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 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无产阶级的政党。”也就是说只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工人阶级的立场,一切从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 符合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纲领和路线,即使党内的工人成分不占多数,也可以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在党员中农民 出身的党员较多,但党的指导思想、纲领和路线,都是忠实地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所以党始终保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党在民主革命 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了不少非工人阶级出身的同志入党,由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抛弃了原来的阶级立场,拥护党的纲领和路线,具备了工人 阶级先进分子的条件,并且经过了严格的考察和考验,所以党并没有改变它的先进性。

党与时俱进的迅速发展给我们指清方向,我们在思想认识上也应该与是俱进,勇于跳出束缚,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这是党对我们在新时期的要求。与时俱进要求我 们关注形势,了解大局。如今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需要把这种精神体现在学习生活各个角落。“三个代表”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准则。

一切事实说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她才能有感召力,有战斗力,才能克服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全体党员去维护,那么,怎样去做呢?

一是党要管党。党的各级组织要层层抓、认真抓,从严治党。尤其是党的高层组织,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基层党组保持监督、指导。使党员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提升道德品质修养,坚持履行职责,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二是要严肃党纪。全体党员要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始终做到懂法、遵法,规范自身的行为。党的各级组织要充分行 使其权力,每个党员要自觉的接受党组织的监管。对存在的苗头,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加以分析,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加以杜绝,对发生的不良问题要严肃对待,不能姑息纵容。

三是作为党员,必须时刻注意保持党的形象。党员要讲政治,讲思想,讲学习。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不论是经济时代或是其它什么时代,政治思想是指明前进方向的指针,失去政治思想就会迷失方向,我们的事业就会半途而废。

我们每个党员的政治思想到位了,党的路线方针才会落实到实处,党的各种决议才能够得到充分执行。每个党员抗病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加强。

四是全体党员要坚持立党为公。做一名党员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我做为一名从事基层生产工作的普通党员,我认识并体会到,做为党员应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警觉,始终清醒地认识 到自己是党员,党员在工作面前怎样去想,怎样去说,怎样去做,要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力、义务,在本职工作中冲锋在前,吃苦在先,去教育和影响周围的群众,只 有这样,工作才会出成效,党员的形象才能树的起。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遵章、守纪,廉洁自律,时刻保持自身的纯洁,这样才能把握自己,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下载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共产党军队历程(范文模版)

    ①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我们党决定以革命的暴力反对反革命暴力,决定进行南昌起义,当时我们打出的旗号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周恩来任书记,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

    中国共产党建党历程

    中国共产党建党历程 大事列表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沈心如&郝郝乙霖)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

    中国共产党伟大历程.

    (伟大历程)共同理想铸民魂——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华网北京7月2日电(记者李兴文)以往提到青岛,人们只会想到迷人的海滩、清爽的啤酒。如今,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又多了一张......

    读《奋斗的足迹——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有感(精选)

    读《奋斗的足迹——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有感一个人,既然活着,就必定有他活在世上的使命,然而这个人必须为他的使命而努力而拼搏…… 是的,抗日的勇士们的使命,是不得不完成......

    《奋斗的足迹——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读后感 (五篇材料)

    《奋斗的足迹——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读后感《奋斗的足迹——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奋斗的足迹——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这本书,我深深地体......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93年:征途漫漫,功昭日月。 93年——征途漫漫。 有过低谷、有过曲折,走过弯路、绕过远路;风雨沧桑,风险考验,坚忍不拔,奋力向前。 93年——功昭日月。 重整列强环伺、......

    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 姓名:刘琴韵 班级:计设0911 学号:0901114103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产物,它的出现有着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