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806党支部参观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策划书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0806党支部
参观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
策
划
书
公路学院0806党支部2011-4-8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0806党支部参观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
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新年伊始,新计划、新风貌让2011年的春天充满了活力,随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展,中国的发展又掀开了新的一页。2011年,不寻常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90年的岁月。回首往昔,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社会。在国际社会中,中国的地位大大提升,在全球化中展示着独有的风采。
为迎接建党90周年,公路学院0806党支部组织党员及预备党员参观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追溯历史,感受中国革命的艰辛,坚定信念,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二、活动时间
2011年4月10日
三、活动地点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
具体位置:
四、参与人员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0806党支部全体成员
五、活动具体内容
1.自由参观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
亲临老党员工作环境,感受老一辈革命工作者的艰辛。
2.跟随导游作更深一步的了解
了解文物的来历,感知八路军工作者背后的故事,做好笔记。
体会他们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以及强烈的责任心。
3.重温入党誓词
在党旗下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学习老党员的精神品质,提
高自身意识,坚定信念,争做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4.自由参观
深化意识,整理参观笔记。
六、活动总结
感知革命先烈的艰辛,学习他们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以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荣誉感与责任感,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写一篇观后感。
七、结语
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事实胜于雄辩的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走出校园,切身感受老一辈革命工作者的艰辛,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是每一名共产党员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做四有新人;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保持先进性,严格要求自己,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篇:参观八路军驻兰办事处
作为一名积极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积极份子,2015年3月18号,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兰州市酒泉路互助巷的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活动。
刚踏进纪念馆,崇敬和感动就从心中油然升起,纪念馆中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让我瞬间臵身于我党革命先驱那种无畏精神以及对职责的敬守、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当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军和无数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风采。
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多年前只是一座普通的旧式四合院,1937年的8月开始,当初这里是中共中央和红军在兰州的联络处,主要任务是营救流落在河西走廊的红军西路军将士,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联络处更名为“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设在兰州的公开办事机构,是领导甘肃抗日救亡、进行后方发动、实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基地。兰州离中苏军境较近,所以许多革命志士从延安取道新疆去苏联,往返都要经过这里。1939年夏到1940年春,周恩来去苏联治病时途经兰州,和邓颖超、孙维世都住在这里。这里被周恩来亲切地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从1939年开始,办事处处境日益恶化,“皖南事变”后,1943年11月,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被迫撤销。在这六年零三个月里,办事处主要职责是宣传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输送进步人士到延安,指导和创建了一大批进步团体,向西北人民宣传解放思想和全民抗战的思想。
跟随讲解员走进纪念馆的陈列室,聆听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瞻仰革命历史遗物,深深感受到抗战时期,甘肃虽地处大后方,远离前线,但全省各族各界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积极奋勇投入到了抗击日寇、保卫国家的民族解放战争,陇原大地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浓浓气息。同时更让我谨记了这段屈辱的历史,鞭策我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和技能,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念,不断丰富和提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本领。
这次的参观让我认识到,变革的时代留下了点点滴滴坚实的历史印记,而这些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我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能感受到今天中国的强大。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也认识到我们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参观历史事迹,教育我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大力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创新精神,学以致用,用以为民;坚持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激励我要以更饱满的精神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沿,学习党的优良作风,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了,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活动结束了,我又一次的回顾了我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作为一个想要积极入党的普通工作人员,这要求我从自身做起,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实和未来。历史虽不会重复,却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实质并没有过时,至今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此次参观带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回顾中华民族走过的不平坦道路后,我们更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爱国主义都永远是中华民族排除万难、不屈不饶的精神源泉。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时时刻刻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工作生活当中,将对民族、国家的热爱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感谢组织给了我这次感受革命先驱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矢志不渝,浴血奋战精神的机会,能让我深切体会到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解,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思想的升华,更加坚定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先进组织的决心。
第三篇:参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有感
参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有感
在乌鲁木齐市胜利路二巷,坐落着一幢两层楼的小洋房。周围绿树掩映,花团紧簇;院内绿草如茵,洁净如洗。大门外一侧挂着一块铜制牌子,上面镌刻着1974年董必武亲笔题写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原址”11个大字。该建筑为一幢中西合璧,青砖砌腰压檐,土木结构的二层黄色楼房。楼顶南侧有一座凉亭。登上凉亭,可以鸟瞰市区风光。院内耸立着数十棵参天白杨和四季长青的松柏。每年春季,迎春最早的杏花,点缀着满院春色;夏秋季节,园中的各色鲜花,争妍夺目。纪念馆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建于1933年,原是一所私人住宅。1937年至1942年搞战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疆领导抗战的办事机构所在地。
2011年6月,我们在公司的组织下集体参观了“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这次的参观学习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真得是我人生道路中与历史一次有意义的对话,也是一次全面的,精彩的,富有哲理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参观情况和心得体会!
简介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胜利路392号,建筑面积503.6平方米,占地1100平方米。1962年旧址被市政府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革命烈士纪念馆”,1965年10月更名为“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该旧址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团中央列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
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民众抗日救国的办事机构所在地,再现的是1937年—1942年以陈云、邓发、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和不屈不挠狱中斗争的历史全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历史见证。建馆至今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达70万人次。曾先后接待过邓颖超、董必武、杨尚昆、陈慕华、伍修权、**额尔德尼、乌兰夫、黄火青、毛岸青、宋平、乔石、姜春云、唐家璇、罗干、回良玉等国家领导人。2004年12月,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重点建设规划”之一。
历史
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赵德寿任塔城行政长,这里原是他一处私人住宅。这幢楼房是他亲自设计并雇人建筑的,始建于1928年,落成于1933年。1937年盛世才逮捕赵德寿,此楼以逆产没收,改为新疆边防督办公署第二招待所。1938年,交中国共产党驻新疆代表专用(对外沿用第三招待所名称)。原于1937年9月设在新房子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遂迁此办公。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办事机构,陈云、邓发及陈潭秋等三任党代表先后在这里主持工作。同时又是党的工作人员来往于延安、苏联途中在乌鲁木齐停留时的招待所。周恩来、邓颖超、任弼时、王稼祥、蔡畅、刘亚楼、杨芝华、孔原等同志均曾在这里留宿过。1942年被迫关闭。1962年更名为“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纪念馆”,1965年改为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文革”中曾一度停止开放,1975年纪念馆以旧址复原开放。馆内有革命烈士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等同志的革命事迹展览。
其中馆内藏有的陈潭秋生前穿过的皮大衣、皮帽都是珍贵的革命烈士遗物。陈潭秋烈士(1896~1943年),湖北省黄岗县人,中共中央委员,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 书记、湖北省组织部部长、江西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秘书长、中央组织部秘书、中央驻顺直省委代表、满洲省委书记、福建省委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粮食人民委员等职。1939年任中共驻新疆代表。1942年被盛世才逮捕入狱,1943年9月光荣牺牲,时年47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国内外形势发生骤变。同年8月20日,蒋介石发表全面抗战演讲,表示愿意与中共一道共同抗击日寇侵略。这时,新疆督办盛世才一改反共立场,奉行亲苏政策,发电邀请中共派员协助其政府工作。1937年10月,党中央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抽调50余名得力干部,从延安奔赴新疆。他们到达迪化市(今乌鲁木齐市)后,恰逢陈云从苏联回国抵达新疆,于是党中央委任他担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不久,红军西路军在徐向前、王树声等人的率领下也抵达新疆。这支由红一、四方面军共同派出的西路军,起初有2万多人,此后辗转数千里,经历过大小数百战,到达迪化时仅剩下400余人了。
后来办事处一成立后就积极投入运作,其中毛泽东的胞弟毛泽民还担任新疆民政厅长(后改任财政厅长)。滕代远、马明方、陈潭秋等一批重要人物先后担任过办事处主任。之后的日子里,同志们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及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等,先后创办了《新疆日报》、《阿克苏日报》、《喀什日报》等,还针对新疆教育十分落后的状况,筹建了多所小学和中学。此外还协助盛世才创办了坦克学校、炮兵学校和飞行学校,聘请苏联军事专家担任教员。由于中共人员热心帮助,勤奋工作,短短几年,贫困落后的新疆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但民族矛盾趋于缓和,而且抗日统一战线更是红红火火。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盟军在欧洲战场陷入被动紧张的局面;苏联也面临着德国法西斯们的重大压力;而在中国,日寇正采取碉堡政策,进行梳篦式大扫荡,气焰十分嚣张。蒋介石此时感到全国形势不容乐观,有机可乘,遂秘密下令让盛世才抓捕共产党人。盛世才因而突然变脸,下令逮捕了著名共产党员陈潭秋(时任办事处主任)、毛泽民、林基路等131人。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杜重远等10位优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惨遭杀害,成为当时解放新疆任务的重大损失。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国共和平谈判。经过严正交涉,艰苦努力,我军在新疆被关押人员终于获释,并与办事处其他留守同志于1946年一道返回延安。
心得体会
国家旅游局将200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这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九周年。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作为全国百佳红色旅游点和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了包括我们在内的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各族人民群众来此缅怀先烈,激发革命干劲,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进步、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校统一组织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课不仅是对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讴歌和发扬,而且是一次具有时代精神和深刻含义的“本体感受学习经历”。尤其对于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红色旅游”堪称特殊的课堂和鲜活的教材。
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的展厅分为四部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传播马列主义、支援抗日前线;忠贞不屈的革命战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里展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疆进行革命的活动的文物和文献1500余种。通过这次参观,我意识到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虽然只存在短短9年,却在中共党史上写下了重要而光辉的一页。原来新疆在很早的时候就与我国其他地区一道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抗战艰苦年代,一批优秀的中共党员、进步人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不畏艰险,奔赴西北边陲。他们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新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工作,并受到当地军阀盛世才的迫害,度过了四年之久的铁窗生涯,舍生忘死、忠贞不屈、正义凛然。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革命先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我们明白了我们不仅要学习民族团结的伟大精神,更应该学习八路军精忠报国,坚韧不屈的革命精神。我们在与革命先烈心灵的对话中,更加坚定在科研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信心,树立了勇做时代先锋,直面人生挑战,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远大理想,革命先烈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更加认真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才可以告慰英烈,才不会愧对生活!
第四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导游词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导游词
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来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参观游览。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是全国15个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办事机构。【背景介绍】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外景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也称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古城内西七路北新街七贤庄1号,取魏晋时代“竹林七贤”的“七贤”二字,院落坐北朝南,共十所,现在建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办事处前身为红军驻西安联络处,“七七”事变后更为现名,为全国15个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办事机构,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6年至1946年,中共中央在此相继设立秘密的交通站、半公开的“红军联络站”和公开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纪念馆建于1959年,共有5道院,内有接待室、会客室、办公室、重要领导人的住房、库房、厨房、电台室、译电室、机要室、救亡室等。馆内收藏有文物460多件、资料525年、回忆录623篇、照片3000余张。
【历史沿革】
1936年初,中国共产党在七贤庄一号院建立秘密联络处。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中国共产党为了便于与国民党商讨共同抗日事宜,在七贤庄一号设立了合法机构红军驻西安联络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根据国共两党合作的决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红军驻西安联络处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办公地点也从一号院扩大到三、四、七号院,叶剑英、林伯渠和董必武先后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博古、吴玉章等多次在此工作、居住,白求恩、柯棣华和巴苏大夫、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也在此居住过。在抗日期间办事处的主要工作是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方针,扩大统一战线,组织抗日救亡运动,并输送进步青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培养并逐步壮大革命的力量,同时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领取、采购、转运战争物资、支援抗战,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设立的合法机关,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9月办事处奉命从西安撤回延安。
秘密交通站建立后,开始为红军采买、转运医疗器械、药品和通讯器材。为了将设在陕北保安的“红色中华”的广播转播到全国各地,刘鼎请地下工作人员涂作朝在“七贤庄”1号院地下室安装了一台100瓦的电台。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这一事变和平解决后,秘密交通站成为半公开的“红军联络处”,由叶剑英主持工作,秘书长先后由李克农、张文彬、李涛担任。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三位一体”的联络团结工作,促进以国共两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早日建立。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是1937年至1946年期间,我党我军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个公开的合法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招收和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壮大革命力量;为陕甘宁边区和抗日前线领取、转运和采购战争物资。今天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位于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安市七贤庄一号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联络处”也改名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先后由林伯渠、董必武同志任党代表。
【建筑现状】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包括七贤庄第一、三、四、七号院,建于1936年,共有10所坐北向南的院落,均为四合院式建筑。其中一号院是主要办公地点,南北长82米,东西宽17米,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由南北两个大小、结构相同的两进院落组成,建筑为砖木结构会议室内景平房,硬山顶,土坯心表砖墙壁。南、西、北各设1门。两院的主体建筑呈横“工”字形,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深六间,屋内地面高出地表80厘米,下设地下室。三、四、七号院隔二、五、六号院依次向东排列,结构与一号院基本相同。
二、四号院为办事处下属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居室,七号院为招待所。
1959年一号院经恢复修整,建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如今一、三、四、七号院以及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居住、办公的地方和外国友人居住的地方均已复原开放,还开辟了陈列室,收藏陈列当年使用过的文件、证章、电台设备、新闻图片、书刊和烈士手稿、照片等革命文物,为人们了解革命传统提供了直观的资料。馆存文物907件,照片3327张,回忆录500篇,其中包括周恩来遗物,朱德、林伯渠书信,中央给“八办”指示电,“八办”日志等。纪念馆还曾举办过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图片展览。1984年对一号院主要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并加固、维修了三、四号院内的部分建筑。
七贤庄一号院
七贤庄一号院坐北朝南,西临西新街,前后共有四幢平房,形成三个相连的四合院,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进门后,东侧接待室当年用来接待来访的各界人士和各地奔赴延安的进步爱国青年;西侧汽车房,陈列当年办事处使用的美国造“雪弗莱”卧车,办事处曾用它为延安转送重要物资。第二幢平房内有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即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旧居。从这幢房子向北,绕过厨房、理发室和水井,第三幢房子有当年的机要室、救亡室、译电室、电台、地下室、处长室、党支部办公室以及白求恩大夫、彭德怀同志旧居。第四幢平房室当年办事处工作人员的住宅。
第五篇:参观八路军办事处观后感
参观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纪念馆有感
产业经营部:杨万芳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又称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其前身为红军联络处,成立于1937年8月,是党中央为营救被俘流落的红军而设立的对外称“彭公馆”。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日,红军驻兰办事处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并挂出牌子。谢觉哉任党中央代表,彭加伦任处长,工作人员10人左右。时任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党代表的谢觉哉,处长彭加伦等人在此主持工作。周恩来、邓颖超等一
批我党重要领导人曾在此暂住工作或学习过。
旧址于解放后被兰州市政府保护至今。目前,该旧址已成为兰州市各界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下午的微风中中仿佛还夹杂着那已逝去的冲锋号声。
正式的参观活动于3:00开始,在专业解说员的带领下分
别参观了七个单元的展室。在参观中,当同志们看到周恩来、邓颖超、谢觉哉、武修权等领导同志曾生活工作过的简陋而狭小的房间时,被这些在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仍能积极革命,不畏艰辛的革命先烈的精神所深深打动。紧接着同学们又参观了会议室、接待室、厨房等原状陈列馆,望着那些简陋的设备,我们今天生活在优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学生似乎很难想象我们的前辈们所曾经经历过的一切艰苦的历程。然而我们的新中国的缔造者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为我们开辟着今天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同学们详细的了解了十年内战、八年抗战期间红西路军在甘肃折转斗争的始末。1937年彭加伦写给中共中央的《兰州工作报告》中有这样的话“兰州群众生活极苦,捐税很重,货价比西安要贵一倍,苛捐杂税无奇不有,地方军队买东西公开出半价,加上派粮、派草、派工修马路,群众痛苦是不堪言状了。”“只有6所中学,1所大学,连小学生在内共有三四千人。教员校长都是老人,思想非常落后,精神非常萎靡。”当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之时,兰州还是铁板一块,密不透风。必须要开创一个新局面。谢觉哉诗以明志“血凝万里碧,日现一轮红,容留暮齿在,行见九州同。”1937年10月,中共甘肃工委诞生在“八办”的小院里。此后,在“八办”和甘肃工委的领导下,“青年抗战团”、“省外留学生抗战团”等组织相继建立,《西北青年》、《妇女旬刊》等进步刊物相继创办。通过“八办”引导,新鲜的空气开始流动,新的精神开始启蒙。1937年的八路军办事处,就像点燃的一把火。此后,陇原大地上风起云涌。作为新中国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在重温这段历史的时候,深刻的感受到了红西路军那段英勇悲愤的征程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页。广大指战员对党忠诚,顾全大局,牺牲自我,英勇顽强的奉献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巍巍的祁连山上,铭记在广大人民的心中。
今天,我们用理性的思索来解决这段历史沉重的内涵更激励着我这一代青年党员去奋斗。屹立于东方的共和国是千百万革命先烈用血肉筑成,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我们宏伟的明天。
通过本次参观,使大家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革命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科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