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考研政治复习题

时间:2019-05-12 16:4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考研政治复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八届三中全会考研政治复习题》。

第一篇:十八届三中全会考研政治复习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考研政治复习题

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今后将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

A 基础性作用B 关键性作用

C 决定性作用D 一般性作用【C】

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主要职能有()

A 改革总体设局B 统筹协调各方面政策

C 整体推进改革D 职能落实改革步骤【ABCD】

3、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 形成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D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D】

4、三中全会强调今后的改革更加强调()

A 公平性B 系统性

C 整体性D 协调性【ABC】

5、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还要()

A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B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C 推动经济更有效、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D 更好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ABC】

6、文化方面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到()

A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B 建设健全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C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D 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ABC】

7、生态建设方面,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到()

A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

B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C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D 形成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关系【ABC】

8、政治方面,围绕民主政治建设根本方针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做到()

A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B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D 使网络民主政治更加健康发展【ABC】

9、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

A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B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D 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关系【B】

10、到2020年,改革的目标是()

A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B 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C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D 政治体制改革初见成效【ABC】

11、三中全会对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是()A 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 B 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C 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D 政府发挥关键调控作用【ABC】

12、全会提出,科学的客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为此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做到()A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B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C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D 切实转变和正确履行政府职能【ABCD】

13、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为此,改革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必须做到()A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B 加快构建“四化同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C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D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ABCD】

14、建设法治中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做到()A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 B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举权 C 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D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ABCD】

15、三中全会在权力运用机制上提出()A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B 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C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D 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ABCD】

16、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根本之策是()A 让人民监督权力 B 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C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D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C】

17、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指导方针是,必须坚持()A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 中国特色社会助于文化发展道路 C 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D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BC】

18、文化体制改革要做到()A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B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C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D 加强意识形态渗透的体制机制【ABC】

19、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还要()

A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B 维护国家安全

C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D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ABCD】 20、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举措是()A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B 完善国家安全体制 C 制定国家安全战略

D 确保国家安全【ABC】

21、全会要求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具体是A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主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 B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C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D 改革生态保护管理体制

22、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军目标是军队要做到A 听党指挥 B 能打胜仗 C 作风优良

D纪律严明

23、为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全会要求全党增强的三大意识是A 危机意识 B 进取意识 C 机遇意识

D 责任意识

24、全会关于稳定与发展的方针是坚持A 稳中求变 B 稳中求进 C 稳中有为

D 稳中有变

25、全会提出会后工作的总基调是A稳中有为 B稳中求变 C 稳中求进

D 稳中有变

26、稳中求进主要是指A 着力稳增长 B 调结构 C 促改革

D 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27、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福祉 B 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C 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D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发展)ABCD】)【ABC】)【BCD】)【BC】)【C】)ABCD】)【A】

(【(((((【(28、全会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A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B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D 确保劳动人民当家作主【ABC】

29、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改革的要求是()A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B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C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创造力 D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ABCD】 30、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重要作用是()A 优化资源配置 B 维护市场统一 C 促进社会公平

D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ABCD】

31、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完善立法、明确产权、改革税制、除此还有()A 稳定税负 B 透明预算 C 提高效率

D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ABCD】

十八届三中全会与“毛中特”相结合的分析题

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解题思路】

(1)为什么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怎样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怎样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答案要点】

(1)第一,十八大以后,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十年,深化改革、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国际上也面临各种挑战和风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第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新的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坚持发展才能加以解决。

(2)30年改革开放为深化改革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必须长期保持。更重要的是,第一,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的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民发展;第四,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反战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总之,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开上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4)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让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更加强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凡是能有市

(5)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在水电油气等领域放开竞争性环

节的价格。

国际时政与“当代”重点题

1、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网络监控与网络自由、网络安全;

3、俄美叙利亚协议;

4、中东剧变;

5、美国财政悬崖,中国提出“去美国化”;

6、上合组织;

7、钓鱼岛争端与中国核心利益外交。

国内时政重点题

1、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4、加强党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5、批判“唯GDP指标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6、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正确认识“两个30年”的相互关系;

7、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镇发展一体化;

8、网络立法与网络道德;

9、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复习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复习题(含答案)

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今后将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A 基础性作用 B 关键性作用 C 决定性作用 D 一般性作用 【C】

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主要职能有()A 改革总体设局 B 统筹协调各方面政策

C 整体推进改革 D 职能落实改革步骤 【ABCD】

3、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 形成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D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D】

4、三中全会强调今后的改革更加强调()A 公平性 B 系统性

C 整体性 D 协调性 【ABC】

5、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还要()A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B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C 推动经济更有效、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D 更好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ABC】

6、文化方面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到()

A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B 建设健全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C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D 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ABC】

7、生态建设方面,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到()A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

B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C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D 形成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关系 【ABC】

8、政治方面,围绕民主政治建设根本方针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做到()A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B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D 使网络民主政治更加健康发展 【ABC】

9、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A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B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D 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关系 【B】

10、到2020年,改革的目标是()A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B 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C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D 政治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ABC】

11、三中全会对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是()A 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

B 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C 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D 政府发挥关键调控作用 【ABC】

12、全会提出,科学的客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为此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做到()A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B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C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D 切实转变和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ABCD】

13、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为此,改革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必须做到()

A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B 加快构建“四化同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C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D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ABCD】

14、建设法治中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做到()A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 B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举权 C 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D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ABCD】

15、三中全会在权力运用机制上提出()A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B 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C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D 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ABCD】

16、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根本之策是()A 让人民监督权力 B 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C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D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C】

17、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指导方针是,必须坚持()A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 中国特色社会助于文化发展道路 C 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D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BC】

18、文化体制改革要做到()A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B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C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D 加强意识形态渗透的体制机制 【ABC】

19、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还要()A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B 维护国家安全

C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D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ABCD】 20、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举措是()A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B 完善国家安全体制 C 制定国家安全战略 D 确保国家安全 【ABC】

21、全会要求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具体是()A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主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 B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C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D 改革生态保护管理体制 【ABCD】

22、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军目标是军队要做到()A 听党指挥 B 能打胜仗 C 作风优良

D纪律严明 【ABC】

23、为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全会要求全党增强的三大意识是A 危机意识 B 进取意识 C 机遇意识

D 责任意识 【BCD】

24、全会关于稳定与发展的方针是坚持()A 稳中求变)(B 稳中求进 C 稳中有为 D 稳中有变 【BC】

25、全会提出会后工作的总基调是()A稳中有为 B稳中求变 C 稳中求进 D 稳中有变 【C】

26、稳中求进主要是指()A 着力稳增长 B 调结构 C 促改革

D 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ABCD】

27、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福祉 B 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C 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D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发展 【A】

28、全会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A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B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D 确保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ABC】

29、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改革的要求是()A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B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C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创造力 D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ABCD】

30、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重要作用是()A 优化资源配置 B 维护市场统一 C 促进社会公平

D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ABCD】

31、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完善立法、明确产权、改革税制、除此还有()A 稳定税负 B 透明预算 C 提高效率

D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ABCD】

第三篇:十八届三中全会考研政治的考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考研政治的考点

【正文】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闭幕,对于本次会议,有哪些会成为考研政治的考点,小编初步梳理出以下十个相关问题,或可管窥三中全会之要津。

——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赋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使命,也是本次会议的最大看点。从12日发布的公报看,本次会议针对经济、政治、社会等6大领域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其中多领域的改革力度及深度有望突破以往。与此同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呼应了此前舆论呼声,使人们对即将发布的改革决定全文充满期待。

——总目标

公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上述提法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总目标作出了明确定位。

“治理体系关乎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和与时俱进,治理能力则是指执政党和政府如何在保持较小成本的同时跟上时代要求。”汪玉凯指出,这对新时期执政者提出了更为宏大的命题。

——决定性作用

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这不同于此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表述,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看来,这彰显出决策者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市场化”导向的坚决态度。

——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的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不仅涉及“做蛋糕”,更关乎如何更好地“分蛋糕”。这就要求执政党及政府如何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同时,通过全面深化的改革,使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生根开花。

——党的领导

全会重申,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期推行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前提”。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会议决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决定性成果

全会要求,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说我们再过30年可能制度上就要定型,实际上老人家说,比如到2020年,我们可能要有一个现代的体制、现代的国家,所以这次会议也说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有一个定型的制度。”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表示。

——国有经济主导

针对各界热议的国企改革,全会明确,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周天勇指出,“正是因为活力不足影响了国企控制力和影响了的增强,下一步,将在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着力提升。”

——现代财政制度

会议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意味着,继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之后,新一轮大规模财税改革呼之欲出。

——社会治理

与此前多用创新社会管理相比,此次会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在国家行政学院社会管理学部副主任马庆钰看来,相较于管理,治理倾向于强调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公共事务,一字之差,代表执政党一种执政理念的转变。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会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联系到全会提出的“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表述及此前相关环保政策执行中遭遇的困境,分析指出,下一步,相关环保政策执行力度有望加强。

第四篇:2014 考研 十八届三中全会 出题

毛中特部分: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国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己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4 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的全面性

(一)改革的全面性

邓小平说:“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出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工业和整个

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因为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二)“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它归结为生产力标准,即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关系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社会意识划分为①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②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③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它们从各自不同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形态,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意识形态并不是全部的上层建筑,而只是上层建筑中的观念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同时也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在哲学上,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其基本要素包括: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者。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

产率。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生产关系作为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物,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它体现着人们之间的物质经济利益,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要求。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变革。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继续发展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适合的还是不适合的,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是: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的核心。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从服务的效果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况,它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首先,社会形态的内容是全面的,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

其次,社会形态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现实存在的社会形态是复杂的,同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国家、民族中,由于历史条件和具体环境不同,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每一社会形态内部既有这个社会自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又有旧社会的残余和新社会的萌芽。“纯粹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因此,社会形态的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要做具体的分析。最后,社会形态是历史的,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与自然界相似的过程(自然历史过程),即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这就为我们科学地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提供了基本思路。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过程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它表现在两方面:纵向看,表现为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横向看,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社会形态依欢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也就是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五、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它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中两对基本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鉴于此,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出了“生产力标准”的思想。

(2)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物质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不同时代的阶级斗争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无产阶级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一切阶级,它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是最有前途、最富有革命彻底性的阶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以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为最终目的的斗争,其历史进步作用是其他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

(3)革命。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同时也不否认改良作为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为争取劳动者境况的改善所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

(4)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改革是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5)科技。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又说: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其一,它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质的变革;其二,它使人们的劳动形式产生质的提升;其三,它使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其次,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最后,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

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和人是不可分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的。所谓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种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只有把人看做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

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三个原则:①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③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人与历史的关系具有类与历史、群体与历史、个体与历史三层关系。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①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②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③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④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主义建设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第一项要求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五篇:十八届三中全会论文考试考研

十八届三中全会论文 考试考研写作

2013年11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自1978年以来,迄今为止的七个三中全会,均在中国命运转折的关键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11月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改革开放进入新的三十年”的中国规划怎样的前进路线,不仅关系中国命运,也将影响整个世界,我们有着高度的期待。我们期待,这是一场真正触及灵魂的变革的开始。“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突破,突破,再突破”,中央释放的改革信号与人们的改革期盼基本合拍。尽管李克强总理讲“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我们仍然期待这是一场真正触及灵魂的变革的开始。

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全面系统总结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会议将对中国经济政策,特别是对出 口型经济发展模式作出重大修正,这将涉及土地的自由流通,以及允许私人 资本从事银行金融业务等。这些举措将大大激发国内市场,而13亿人口的 国内市场又将带动国家经济发展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与会者将讨论解决经 济不平衡和社会不稳定问题,他们将向中国人民和世界证明,他们有足够的 意志和能力推动这个第二大经济体继续向前发展。

这次会议成功召开,将使 中国朝着更好满足人民需要的方向前进,而且将令其他国家获益。这次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到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将在政府职能转 变、城镇化、金融开放、财政税收、资源定价等领域作出重要决策,就中国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

改革方向及目标如下: 一:收入分配及户籍制度改革 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实施细则,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收入;限制垄断性 国企高管权力和薪酬的膨胀,缩小贫富差距; 由于户籍制度造成 “城乡分化”,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农村城市化进程。应放宽大城市落户条 件,消除在教育就业医疗城乡间的福利差异。实现人口自由流动;

二: 推进城镇化——农村土地确权政策应先行一步,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民可选择行业,城镇化就起来了。——破除土地财政,不改变现行土地管 理制度,切断地方政府卖地生财动力机制,人的城镇化就永远赶不上土地的 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一环,应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城 市落户限制。

三:土地制度改革。——征地遵循“公平补偿”原则,补偿标准将随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而动态调整;——土地自由流转,确保农民工权益; ——土地私有化,农民最终拥有自己的土地;——扩大农地进入市场流通试 点,这将利好

地产及其投资产业链。

四:财税改革 ——“营改增”从交通运输和若干现代服务业扩大到电讯、铁路运输和建筑安装业并推广到全国。——启动个税向综合税改革试点,稳 步扩大房产税试点——大幅度提高资源税税率和环保收费的标准。——显著 提高医疗、社保、环保、新能源等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降低三公消费的 比重。

五:打破国有企业垄断——打破中央企业垄断,放宽进入市场限制,国 企逐步退出,减少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重;——目前国资监管的责任主 体不够明确,存在国资管理的“空白点”。应实现政企分开,改变国有资产管 理模式;——放宽入行门槛,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为我们新时期的专卖队伍建设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要求我们按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学习准备、落实贯彻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目标、任务、思路,强化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从思想上改变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中共十八大召开,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们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秉承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自身实际,不但追求进步。在这一

特殊的年份里,我们应该更积极努力、开拓进取,不但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十八大献礼。

下载十八届三中全会考研政治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八届三中全会考研政治复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训练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基本情况 1.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2.全会的纲领性文件(公报)是什么? 3、本次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4. 什么是“三中全会”现象? 5.......

    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科学会打了全面深化改革......

    2016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6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6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6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唐任伍:我国民生领域处在由民生保障向民生改善过渡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唐任伍做客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1月5日电 (万鹏)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新时期、新阶段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感悟 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

    十八届三中全会整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班级:赵悦航姓名:赵悦航学号:1101080516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这一段时间一直都在接受党的教育,并高度关注党的动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本年度党的大事......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举国瞩目的第于本月九号在北京召开,仿佛三十多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还历历在目,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正是自此拉开大幕。如今,三十几年已经过去,“改革开放”再次被提到新的日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