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时间:2019-05-12 16:5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宗明义,标题就点明了全报告的两大要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明了我党前进的方向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指明了新时期我党奋斗的核心任务。报告围绕两大要义,深刻论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等重要思想;系统阐述了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重要内容;阐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基础、目标任务和保障条件。十七大报告是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十七大报告阐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明确前进方向、确立指导思想、形成发展动力,需要统一意志,万众一心,构筑共同的思想基础。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等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必须共同遵循的思想原则。这些重大思想原则,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实效性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十七大报告自始至终反复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重要的思想原则,又是庄严的政治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长期坚持和发展的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是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寻找到的一条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发展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中产生的,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指导思想。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对解决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实践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十七大报告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真正弄懂弄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加大贯彻落实力度,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衡量我们的一切工作,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勇开发展新路,在科学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新的辉煌。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十七大报告强调:‚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生机盎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所以不断取得新胜利,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就在于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放思想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相生相伴,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先导和基础,没有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就没有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改革开放的效果,而改革开放又会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十七大报告回顾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所要阐明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和魂,我们要积极投身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十七大报告阐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明确基本目标、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明确了关键点和突破口。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进经济建设。十七大报告对经济建设的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推进经济建设,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强调快速发展,到强调又快又好发展,再到今天强调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发展理念、发展政策的科学精神。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要转变重物轻人、把增长简单等同于发展、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等发展观念。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摒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增长的实现方式上,要依靠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依靠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协同带动,依靠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管理创新作支撑。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要深化财税、计划等方面的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要积极培育和完善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进政治建设。十七大报告对政治建设的要求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的政治保障。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制度框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政治体制改革要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科学界定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职能。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进文化建设。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建设的要求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相协调、相匹配,创造丰盛、优秀的文化产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进社会建设。十七大报告对社会建设的要求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乃人民之生计,与‚国计‛并重,不可偏废,必须兼顾。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住房、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等问题,都是直接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推进社会建设,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是我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直接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推进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好诸多民生问题,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这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良性互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主管理相统一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就是要在党委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等主体基于公正公平、公共利益和公共认同等原则,共同担负社会管理的职能。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七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为全党理论的高度,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我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理念的升华,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科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更加丰富。

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树立绿色经济和在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等理念,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推进强势环保、铁律拒污、铁腕治污,以‚效益指标‛、‚环境指标‛等为指挥棒,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小康社会。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十七大报告阐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条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十七大报告深刻论述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两个重要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条件。创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良好的保障条件,就是要加强党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就坚强的领导核心;就是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的领导地位,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十七大报告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既符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的改革创新精神,又增强了党的建设本身的力度和新意。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就是要在思想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基层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创新举措,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使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也就是要有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十七大报告强调‚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中国的利益和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

同世界的利益和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形成良好的外部保障。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强调,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中国又以自己不断发展的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发展自己,同时又坚持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交流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作者系深圳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第二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11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711961480015 代士杰

摘要:本文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目标的确立,进一步阐述小康社会对我国人民的深远影响,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现实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康社会

目标

经济

发展

富强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结合20实际中后期世界的发展状态及其趋势,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子的基础上,根据“三步走”战略和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验等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进一步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蓝图,并且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前进方向。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正确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小康”。所谓“小康”,是与“大同”对应的社会发展状态,意味着居民生活无忧,安居乐业。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中国特色,并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易而举,特别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家而言就更加困难,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上、体制方面的特色主要是:公有制为主体多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民主等基本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与全民共享的国民教育体系。这些特殊存在于小康社会的全过程,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这些制度和体制也随之日臻完善,达到成熟。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目前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和发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质上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从而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并取得胜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体现了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总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思想新世纪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第三篇: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人们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现实,让亿万人民为之无比自豪和骄傲。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邓小平同志在继承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赋予了小康社会概念新的内涵。他指出小康社会思想是同“中国式的现代化”相联系的,并用“小康水平、小康状态、小康生活、小康之家、小康社会、小康的中国”等概念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在21世纪前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它的表现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小康社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基本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处于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小康社会的高级阶段,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它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更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是人的全面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 1

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其目标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0年,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个小康是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较高标准的小康是指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共同富裕的小康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在消除城乡差距方面,农村劳动力比重将从2002年的50%下降到30%。精神文明的小康特别注重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说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指标。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5个方面。

党的十七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党和政府更重视民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沛县位于江苏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面积1576平方公里,人口127万,是刘邦故里、煤电之都、肉鸭之乡、园林县城、文

明城市,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以大汉之源著称四海。因此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社会是沛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全县120多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也是历史赋予全县人民的光荣使命。近几年来,沛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结合沛县的实际描绘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带领全县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拓创新,努力拼搏,使得我县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2010年成功跨入全国百强县之列。

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1.6亿元、增长14.8%;实现财政总收入43.7亿元、增长43.8%,全面进入小康进社会进程加快,江苏省定25项指标22项提前达标,2010年首次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列第84位。2011年1~6月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5亿元,增长14.3%;实现财政总收入31.25亿元、增长38.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89亿元,增长4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7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075元,增长19.6%。围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3个转化50%”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突出“壮大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着力实施支柱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倍增、创新型经济突破、特色园区成长“四大推进计划”,全力打造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一是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生态肉鸭、特色蔬菜、优质稻米三大农业特色产业日益壮大,高效农业面积达到89.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9%;特色蔬菜面积突破10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6万亩;生态肉鸭年孵化、饲养、加工量

均超过2亿羽,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形成了集规模养殖、精深加工、饲料禽药于一体、10万人从业的百亿元产业。建成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江苏省首家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被授予中国生态肉鸭之乡称号。二是特色文化旅游业快速突破。依托汉刘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独特优势,大力实施汉文化景区、沿湖生态旅游带、大沙河农业观光带“一区两带”开发工程,微山湖开发实现重大突破。投资15亿元的千岛湿地景区及旅游配套项目启动建设;投资25亿元的“中华汉城”及生态园项目与夏岩集团成功签约。微山湖千岛湿地景区被批准为江苏微山湖湖滨省级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四是特色园区快速提升。县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被评为中国十大诚信开发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完成汉之源公园、滨湖路、沿河生态整治等绿化工程建设,城区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1%。实施沿湖开发战略,打造沿湖文化旅游产业带。依托汉刘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独特优势,大力实施汉文化景区、沿湖生态旅游带、大沙河农业观光带“一区两带”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工程,为旅游注入文化内涵,为文化插上旅游翅膀,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加快建设千万吨级港口和临港产业园,加大千岛湿地开发和微山湖度假区建设力度,拓展大旅游,发展大物流,集聚大产业,带动大商贸,着力打造沿微山湖文化旅游产业带。沛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打造

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龙城水乡新沛县”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全面小康徐州当先、综合实力苏北领先、文化旅游业江北创先、农业现代化江苏率先、基本竞争力全国争先“五先”奋斗目标。只要全县上下同心协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全县人民共谋发展,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20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

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的战略机遇期作出判断的基本依据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发展的持续性与阶段性

新世纪的发展前景

2.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

尽管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还在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所面临的国家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主要体现在:

第一,大国关系相对和缓,“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二,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国际经济结构重组加速进行。

第三,当今世界日趋复杂,矛盾交织,我们具有比较广阔的战略回旋余地。• 改革开放以来的良好发展基础主要表现在:

第一,我国经济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第二,经济发展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三,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第四,具备了支持经济发展的广泛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

第五,已经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一整套被实践证明的富民强国的正确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目标 1.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依据是:

第一,至20世纪末,人民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第二,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第三,根据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主要任务。

2.提出全面建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是:

•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个基本视角

• 之所以称为全面,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范围”的全面,即不仅有东部地区的发展,而且有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仅有沿海地区的发展,而且有内陆地区的发展;不仅有城市地区的发展,而且有农村地区的发展。

4.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个基本视角

二是“内涵”的全面,即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体为:

1.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2.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3.第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4.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第五篇: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一论断用八个字概括“举世瞩目,意义深远”。

首先,这一论断直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为我们国家未来20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展现了令人信服的光明前景,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实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豪迈意志。

其次,这一论断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第三,这一论断为稳步实现中国人民盼望了一个半世纪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谱写了又一曲壮美的华章,使中国共产党人早在半个世纪前勾画的辉煌航程越来越有希望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

党的十七大报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新要求。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站在新的起点上,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上努力争先。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步伐,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道路、水、电和工业园区等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大项目落地,形成具有实力的工业产业,切实推动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

愈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第二,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最根本的要靠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好保障人民权益,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第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任务。公平正义不论是作为价值、原则,还是作为制度、规则,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的要求。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和民族综合素质的竞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才大国,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顺利实现,这也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觉悟,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扩大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把扩大就业作为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结合点,形成经济发展与就业岗位和劳务输出同步增长的机制,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发展。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和监督体系,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以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

业保险为重点,扩大保险的社会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保护妇女、儿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坚持治穷与治愚并举,大力推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异地扶贫开发、小额信贷、对口帮扶、结对帮扶、劳务输出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创新扶贫机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影响市场主体行为。

1、绿色税收。要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纳税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

2、环境收费。提高排污收费水平,在资源价格改革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价格和收费手段推动节能减排。

3、绿色资本市场。在间接融资渠道,推行“绿色贷款”,对环境友好型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利率。

4、生态补偿。要完善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城市对乡村、富裕人群对贫困人群、下游对上游、受益方对受损方、“两高”产业对环保产业进行以财政转移支付手段为主的生态补偿政策。

5、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力量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降低污染控制的总成本,调动污染者治污的积极性。

6、绿色贸易。必须改变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忽视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的发展模式,平衡好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外环保的利益关系。

7、绿色保险。其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最具代表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下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我国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3、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Bocker20号 内容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㈠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2、教学目标 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㈡学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 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使 中国 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而也会对人的思想、心理和信仰等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新的 历史 时期社会 发展 给我们高校学生思想 政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高举旗帜明使命、推进转变当先锋”主题教育(七) 教 案 题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单位: 姓名: 一、授课地点: 二、参加人员: 三、教育目的: 深入领会党的要根本宗旨,正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