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以德树人”的号召,号召广大青年学子,注重自身德育培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社会实践。而当下,“树新风,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的良好风气也正在大学校园中飘香。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一直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校也高度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人民父母,为社会做贡献;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加深社会阅历和社会责任感。
调查对象和方式:
通过采取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和网上查找资料的方式,对广西大学本部和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大学生开展了此次调查。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是否有过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的时间,最想参加何种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次数和主要活动形式,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及参加公益活动对自身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参加公益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的事情。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个人社会实践能力、了解和提高社会(体验阅历)都有了很大的帮助。无偿献血、爱心助教、社会活动志愿者、敬老慰老等活动是大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的。但因为公益活动的开展不具有定时、定点性的特点,所以不少大学 1
生都表示愿意会经常与公益组织联系,组织身边的同学多多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挤出一点时间,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去回报社会。
调查报告显示:92%的大学生都有参加过一次以上的公益活动的经历,在他们参与的公益活动中,无偿献血占48%,其次是社会活动志愿者占30%,爱心助教12%,敬老慰老占10%;剩下的8%未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表示平时很少会了解和接触公益活动的信息,但表示如果自己有合适的时间和喜欢的公益活动,会考虑参加。80%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参加公益活动:自身对社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就通过如何更好的展示自身素质和才能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同时,如何把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各种活动中,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社会成员的责任,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心灵上得到了较大的慰藉,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2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参加公益活动,多是为了陪伴同学或者打发时间,目的性很不明确,这样一来,他们参加活动的效果就不明显,收获很少。95%的同学表示会利用周末或者其它空余的时间参加公益活动,除非是大型公益活动,否则很少会利用到学习时间,从而影响个人学业;5%的同学表示,因为他们参加的公益活动多为大型社会活动的志愿者工作,所以经常会挤占上课时间,对学习有较大的影响。98%的学生表示,公益活动是一种比较好的社会活动,值得参加;2%的学生表示,公益活动范围太小,可参加可不参加。75%的学生表示对当前的公益活动性质和活动内容感到比较满意,认可公益组织的策划与安排;25%的同学表示,当前的公益活动形式和内容还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开展活动一次过,没有后续性;帮扶性很小;组织结构不够完善等,有待改善。
另外,没有同学表示不应该开展和参加公益性活动,大家都认为,只要时间合适和活动内容和质量较好,在不影响学习时间的前提下,都会考虑是否参加。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所选择参加的公益活动,多为大中型、群体性较高、服务时间短的一类;以个体为主,长时间连续性、定点开展的一类较少。对于公益活动的组织者而言,如何将公益活动的开展,能与时代相挂钩,改变传统的内
容和形式,增加新意和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是吸引更多大学生投身公益活动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科学的、高尚的公益服务观念,不能以索取为参加公益活动的目的,公益活动本质上的无偿性、公益性、奉献性应该为我们所熟知,但当前还有不少大学生没有彻底弄清好公益活动的性质,以至于活动的效果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没有较好的效果。
结论与建议: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在任何时期都永恒不变的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去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所以,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件非常值得和有意义的事情!
报告撰写人:
2012年12月16日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公益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呢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它的实质应该说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的素质得到提高,我国逐渐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为响应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以其微薄之力,不断地宣传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但是现实中又存在着对公益活动的另一种质疑之声。
调查目的:通过对广东各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了解当前广东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做法,和产生这些态度做法的原因,以及参加活动的目的和对未来中国的公益事业的期望。
调查对象:广东各高校在校大学生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1了解对待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视程度
2.分析当今大学生对公益事业重视度的原因
3.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目的4.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途径
5.指出当前的社会公益事业的不足及弊端
6.对中国未来公益事业发展的期望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中坚力量,所作所为都代表着新一代社会主义参与者的形象,展现的都是新一代的风采。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公益活动的行为以及对当前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审视和期望,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的体现,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展现,是践行中国梦,奉献我当先的呼应。
那么大学生是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呢?当前的社会公益状况又是如何?大学生对未来的公益事业又有什么期待呢?
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的参与对象来自广东各大高校在校的大学生,地域跨度比较大,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随机性。在“践行中国梦,奉献我当先”的号召下,主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的看法和实际行动以及对未来的公益活动的建议展开。
一. 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视程度
从问卷结果看,100%的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必要的,大约有85%的大学生较重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但程度不高。在调查的大学生中,选 1
择课余时间首先考虑看书、泡图书馆的占25%,选择打工、兼职的占20%,选择实习,将自己的知识专业化的占10%,选择上网,娱乐的占40%,选择参与公益活动的仅占5%。大家愿意去参加,但由于自身学业个人生活,家庭实际情况限制,外界压力大的社会因素,以及对相关的慈善机构的不信任等的原因,表现为普遍的热情度不高,只是愿意偶尔参加的占90%。在对社会公益活动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地位的调查中,5%的人很排斥这种活动,认为参不参与都不重要,80%的人表示自己偶尔会考虑参与一下,毕竟这类活动还是有一定的意义,10%的人认为参加这类活动是自己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5%的学生把参与公益事业看成是自己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可或缺。从这些结果看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大学生对于公益活动,大部分会参与,但在积极性上仍显不足,公益观薄弱,对公益活动热情度不足,并未能把这些公益活动看成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未能形成一种真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 分析当今大学生对公益事业重视度的原因
以上分析得出现在大学生的公益观薄弱,公益事业的参与积极性不太高,在对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调查显示:29%的大学生认为是参与社会公益渠道的单一,不利于他们以多种形式参与。97%的认为是社会诚信度的下降,人们对当今的慈善机构,如中国红十字会等丧失信心,公益组织的透明度不高,对于捐款捐物的使用情况、流动方向不明,导致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诚信度的缺失、对公信力的下降。22%的人认为当前的公益事业发展缓慢,机构不多,质量也不高,内部的制度建设,基础建设也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大学生无法真正投身到公益队伍中。78%的学生认为政府的重视程度也不足,我国的公益事业发展起步晚,相关的监管政策、完善政策不足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然而市场经济体制过分强调“竞争”,无情的市场竞争原则打破了以往熟人交往的温情纽带,社会人际关系更多表现为功利取向和社会契约关系。再者,现代城市建设越开越呈现出高楼单元化的居住格局,邻里之间彼此被一堵堵冷冰冰的墙壁隔离,社区成员形成了强烈的陌生感和疏远感,人们之间真诚友好的感情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这一切都破坏了慈善意识和公益发展意识发展的土壤。公益性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不完善的管理公益事业的法律法规已成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桎梏。
三.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目的从调查中,100%的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98%的学生解释参与公益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5%的学生认为自己参加这些公益活动并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目的,完全是受他人引导、劝说、跟风,78%的同学则表示参与公益活动可以更多地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97%的同学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活动的宝贵经验,一直想要尝试,从中得到不一样的生活感悟,69%的人认为参与的原因不排除带有想多拿实践证明,为以后评奖学金和找工作赢得的机会。从以上可以看出虽然一部分的人参加公益活动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大绝大部分的人任务公益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他人,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够做到以助人为乐,这是对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弘扬,响应国家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
四.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15%的学生是通过捐款、捐物的途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50%的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组织,15%的人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20%的学生是通过其他方式参与的,如暑期的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100%的同学所在的学校都有相关的公益类的机构组织,但其中只有70%的组织有较多的公益活动,并会积极地宣传鼓动学生参加,其他的活动不多,有时更只是注重与形式,并不实在。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便是暑期的支教活动。通过去边远落后地区,将我们的知识传播,虽然往往只有一个月,但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他们踏出大山的一份份希望,一份份绝不轻易放弃理想的信念,一颗颗关爱他们的最诚挚的心,这也是公益活动必须体现的爱的关怀。
五. 指出当前的社会事业的不足及弊端
调查显示:10%的人认为公益活动太少,84%的学生认为有些公益活动本身意义不大,觉得自己没有真正地为需要帮助的人帮上什么,只是徒有形式而已,2%认为活动本身不错,但宣传力度不够,86%的人表示公益组织所举办的活动缺少比较吸引大学生的点,比如实践证明,65%的学生认为活动的组织上不够完善,组织者需要改进,完善活动准备。这表明当前的公益机构只注重外方向的积极宣传,而不注重内在活动质量的提升,无论是对外形象,还是实在的活动质量,组织上筹备上都有待提高。同时,当前的大学生的功利心太强,思想觉悟还有待提高。在对同学们对现今的公益机构活动参加的风气调查时,表明风气很好的占12%,58%的学生认为活动参加的风气不太好,认为风气比较好的大学生占17%,认为风气很差的占13%。其中表明大学生对当今的公益活动的看法偏向消极,大部分的对公益现状存在着不满,并希望能够改变现状。公民的公益观念淡薄,缺少参与热情,.公益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公益组织独立性不强,难以发展这是当前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三大弊端。
六. 对中国未来公益事业发展的期望
首先要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力,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免地受到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污染,“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等观念不断侵蚀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人无信而不立”,公益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要秉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发展公益事业;弘扬公益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将公益文化纳入道德教育体系中,从小培养孩子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增强他们对投入公益的责任感,将公益文化也企业文化相结合,强化企业的服务精神,将公益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扩大公益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加强公益立法,确保在公益机构的一切行为都有法可依;增强公益行为的透明性,使公益机构更具有社会公信力,让人们安心放心地捐款捐物等;再者,应该改变中国应试教育的形式,大学应重点在个人能力与个人的素质修养的提高方面,多关心国内国外的时政大事,而不仅仅将“不挂科”当作最高标准,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地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附:《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表》
社会公益活动是大学生课余时间可以选择的活动之一。本问卷旨在调查大学生对于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状况及看法。希望从中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真实状况和真实感受,从而为公益事业和社会和谐带来一点点的启示。问卷不记名,希望大家
积极参与!
1.如果你一有课余时间,那么以下活动中,你会首先考虑()
A.看书、泡图书馆
B.打工、兼职
C.实习,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化
D.参与公益活动
E.上网、娱乐
2.你和你的朋友是否经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A.是,有时间尽量参与
B.会参与,但算不上经常
C.从未参与过
3.你参加的公益活动主要以那种方式()
A.捐款,捐物
B.志愿服务
C.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
D.其他
4.你所在的学校有关于公益的社团吗()
A.有,但活动不多
B.有,并且有较多的公益活动、会宣传鼓动大家参加
C.没有
5.你觉得公益社团的各项公益活动是否存在什么缺陷()多选题
A.活动太少
B.有些活动意义不大,觉得自己没有真正地为需要帮助的人帮上什么,知识徒有形式
C.活动本身不错,但宣传力度不够
D.他们举办的公益活动缺少比较吸引大学生的点,比如实践证明
E.活动的组织上不够完善,组织者需要改进,完善活动准备
F.其它
6.你觉得现今的公益机构活动参加的风气怎样()
A.风起很好
B.风气不太好
C.比较好
D.风气很差
7.你认为你和你的同学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大多出于什么目的()多选题
A.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B.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C.受他人引导、劝说,跟风,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目的D.通过这类有益的活动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E.觉得这是个不同于其他活动的宝贵的经验,一直想要尝试,从中的到不一样的生活感悟
F.不排除带有多拿实践证明,为以后评奖学金和找工作赢的机会的目的 G.其他
8.你认为什么因素阻碍了你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多选题
A.参与社会公益渠道单一
B.社会诚信度缺失
C.公益事业发展缓慢
D.政府重视程度不足
9.社会公益活动在你心中处于以下哪种地位()
A.很排斥这种活动
B.参不参与都不重要
C.偶尔会考虑参与一下,毕竟这类活动还是有一些意义的D.是自己课余、业余的一部分,可以体现自身的价值
E.这是自己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10.对于你所了解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现状,总的来说,你觉得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实质意义大吗?()
A.很大
B.一般
C.有一些
D.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11.你认为当前中国的社会公益事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
A.政府态度B.企业观念
C.组织的可信度D.公民认识
12.你对中国未来公益事业的期望:
谢谢大家的参与!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大学生公益行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的调查提纲
(1)调查目的: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社会效果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了解同学们对公益事业的态度和做法,从中分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由此寻求改变这一原因的措施。
(2)调查对象:红河学院抽样调查
(3)调查形式: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谈话为辅。
(4)调查内容:①了解公益事业的渠道和程度。
②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途径。
③影响参与公益事业的因素。
④对周围公益行为、氛围的认识。
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总体评价。
通过以上调查,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写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
大学生参与公益行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
捐赠及其他公益公益行动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公益象征的是爱心、公益与社会责任。作为在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阶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公益捐赠的主要群体。
他们对目前周边的公益行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如何评价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到他们进行公益活动?又是通过哪些渠道、方式参与到公益中?为此,笔者通过对红河学院100多位各领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来了解当代社会公益观念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及提出建议,这对于促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益事业,加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红河学院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观念行为
1.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度
笔者在对100位红河学院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支持参加公益活
动的同学有90%,表示不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则有2%,表示无所谓的占8﹪。另外,在对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每周参与公益活动的占60﹪,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公益活动的占51﹪,节假日参与公益活动的占30﹪,而只要需要,任何时间都参与的占11﹪。在对表示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调查以后是否会参加公益活动的问题中发现,43%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积极参加,53%左右的同学表示遇到有价值的公益活动会参加,4%左右的同学表示对公益活动不感兴趣。在调查如果学校组织公益募捐活动,或者街上有公益募捐活动的问题上,有79.2%的同学表示会参与,有20.8%的同学则表示不会参与。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红河学院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对公益活动不热衷。但是,从关注公益活动的积极度上看,现今的红河学院大学生仍缺乏热情,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经常关注公益活动,积极找机会参加。这一点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公益观薄弱,对公益活动的热情度不足。
2.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能力
笔者在对上述100位同学的调查中还发现:红河学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调查中男生占43 ﹪,女生占57﹪,而且大多数女生对公益活动更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调查中按照年级来比较,大一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占4﹪,大二参与公益调查的占28﹪,大三占公益调查的41﹪,大四占公益调查27﹪。其中大部分同学参加过现场捐资和捐物活动,其数量和捐款金额只在同学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3.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渠道
调查发现,对于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有71.5%的表示曾经通过由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组织参加,有27.7%的通过同辈群体及其他志愿者参与活动。,有13.8%的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50%的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7.7%的则表示通过其他途径参加。而在对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只有26%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现场捐赠或者通过手机、银行、网络等方式捐款,高达90%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愿意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也有50%左右的同学表示愿意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
在询问参与公益活动遇到的阻碍因素时,76.9%的同学表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是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表示主要是经济因素,参加志愿服务还要花钱的占53%,而有35.4%的同学以社会因素,多数人对志愿者有偏见为主要因素,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压力造成的。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捐赠和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而从大学生选择公益方式的考虑因素也看出了当今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能够以接受帮助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选择最优公益形式帮助他人,但也仍存在不少同学是为了个人的方便或受外界影响而选择的方式,不能够做到真切帮
助他人。
在调查能让大学生最便捷地参与到公益中的渠道——校园组织公益活动,发现: 22.3%的同学表示学校里经常举办公益活动,75.4%的同学表示学校有时或很少举办,而有2.3%的同学则表示学校从没举办过公益活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方面做得不足够,让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渠道少。
4.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认识与态度
笔者在调查中又发现:多达38%的同学参与公益活动的风气很一般,少部分同学,占5%认为参与公益机构活动风气很好,而16%的同学觉得不太好,认为公益机构活动风气比较好的同学只有16%,觉得风气很差的占4%。这说明了大部分同学对公益事业的风气和现状存在着不满。
问卷调查中发现,过半同学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对需要帮助者和积极参加公益者都产生了怀疑的心理。在对大学生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作用的观点上41﹪的人认为有重大作用,55﹪认为有一定作用,但大部分靠社会其他力量,4﹪的人则觉得不太清楚。在对参与公益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上当作锻炼自己,更加振奋的同学占43﹪。接受教训,继续训练的占53﹪,受到打击退出活动的占3﹪。感到委屈,再不参加活动1﹪。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社会公益事业态度很好,具有很大的热情。
二、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个人因素
(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这与家庭经济来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红河学院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费的,都是消费一族,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到参与公益事业的行为与观念,有稳定充裕生活费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捐赠的方式帮助别人,因为这种方式比较方便且能给予接受者最为实际的帮助;相反,生活费来自打工兼职的大学生,相对比较少参与公益捐赠,但他们也愿意通过当志愿者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接受者提供实际的帮助。
(2)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了解甚小,直接影响到其参与行为与观念。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现状、参与途径等信息了解甚小,并且极少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他们通常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公益活动才会参加,对不了解不感兴趣的则完全不理会,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观念。
2.社会影响
(1)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渠道单一。目前社会上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比较少,只有捐款、志愿者等,无法调动公众参与到公益活动的热情。特别是在学校的大学生,学校只是偶然有组织参与公益的活动,校园宣传不足,缺少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2)社会的诚信度缺失。当今社会出现许多“伪”穷人,他们原本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帮助的,但却欺骗公众捐款,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捐款持怀疑态度。公益透明度不高,对捐款的使用情况、流向不明确,导致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诚信度的缺失、对公信力的下降。
(3)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社会上的公益机构数量不多、质量不好,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效率低下,缺少有效的管理,导致大学生不敢投身到此类的公益事业中。
(4)政府重视程度不足。现代意义上的公益事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监管程度上存在不足,政府对此缺少足够的关注、宣传。因此,关于公益事业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无法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
三、对发展红河学院高校学生公益事业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逐步增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的公益观念意识,使大学生投身于公益事业中来:
1.学生自身角度;
大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公益意识,积极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校大学生的经济实力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多余的经济物资收入来援助他人,但是大学生需要提升公益意识,积极主动的发掘身边可以进行的较为实际的参与公益方式,并投身其中帮助他人。
大学生进行公益的方式不止捐款一种,例如参加网上公益机构,进行义演义卖活动,加入社会志愿者团体等等,都是每个大学生可以做到的较为便捷可行的公益方式。另外,大学生作为现在中国社会上一个大开销群体,并没有想象中的贫困。大学生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做到节俭,学会理财,并把其中一部分投入到帮助他人的公益事业中,相信人间真爱,以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尽早背负社会责任心。
2.学校角度:
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公益的平台,做好宣传,给予当代大学生充分的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调动大学生参与公益的积极性。
目前大学生公益现状并不乐观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平台给其发展,学校及校内的社团组织应在全校倡导人道主义精神,鼓励党员及学生干部带头参加红十字会、公益总会等组织开展的公益公益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围,促进公益事业在校园中的发展。
同时,在校内形成公益光荣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采用标语,海报等鼓励形式,在校内传媒大力宣传,营造公益公益氛围;或定期邀请一些公益或公益组织的创始人来校做演讲,宣传公益的本质意义,塑造大学生对公益的正确理解。使同学们形成一种多多参与公益的心理,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3.社会角度:
社会上的公益机构应该努力吸收大学生这一阶层,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做贡献。
当今社会诚信度缺失是一大问题,公益结构应首先提高自身质量和诚信度,让民众特别是大学生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信心,如做到捐款使用、流向情况公开透明化等。
同时,政府应该提高对公益机构的重视程度,在监管上加大力度,并积极开展各类社区、大学公益活动,以求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公益活动中来。
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社会和其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着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发展。社会和学校应该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氛围,让当代大学生继续发扬公益公益事业,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公益的火把温暖世界。
附一:调查问卷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学生参与慈善公益调查报告
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专家在某所学校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同学有90%,表示不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则有2%,表示无所谓的占8﹪。而43%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积极参加慈善公益活动,53%左右的同学表示遇到有价值的公益活动会参加,4%左右的同学表示对公益活动不感兴趣。从这些资料中说明了大部分学生支持公益活动,但少部分的同学却对公益活动并不热衷.在调查中还发现22.3%的同学表示学校里经常举办公益活动,75.4%的同学表示学校有时或很少举办,而有2.3%的同学则表示学校从没举办过公益活动。说明部分学校没有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更多的接触慈善.另一份数据表明多达38%的同学参与公益活动的风气很一般,少部分同学占5%认为参与公益机构活动风气很好,而16%的同学觉得不太好,认为公益机构活动风气比较好的同学只有16%,觉得风气很差的占4%。这说明社会上部分公益机构没有健全的体系,让学生不能相信自己捐出的钱是真正用在公益上,这也是造成部分人不热衷于慈善的原因。
通过调查,认为学生对公益事业产生这种观念和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个人因素
(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这与家庭经济来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们还是处于消费的阶段,所以没有太多的金钱作慈善。学生们认为资助金钱是最能直接帮助接收者的。但有些靠自己打工赚钱的学生并没有多余的资金捐助别人。
(2)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了解甚小,直接影响到其参与行为与观念。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不了解,关注的也较少。只有学校带来的慈善信息,学生们机械性的参与。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途径可以让学生接触慈善,了解慈善。
2.社会影响
(1)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管道单一。现在社会上参与慈善的方式较少,只有捐钱捐物和当志愿者。而且学生们在学校,接触社会的时间也少,只有学校偶然有组织参与公益,学校对慈善的宣传也不够。学生们没有简便的方式支持慈善,导致学生们对慈善渐渐失去热情甚至越来越来麻木冷淡。
(2)社会的诚信度缺失。目前社会上出现许多“伪”穷人和慈善机构负责人炫富之类的事件,导致学生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而许多慈善机构也无法明确的给出资料来证明所捐出的钱用到了慈善上。所以许多人对慈善机构抱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
(3)政府重视程度不足。这也是导致许多慈善机构弄虚作假,从中获利的原因之一,慈善基金得不到保障。没有健全的体制法律来约束管理各种慈善机构,使慈善活动没有走向正式,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支持慈善公益活动,帮助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同一片天空的弱势群体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实现他们的梦想。希望政治名人和娱乐名流能以身作则,充分利用自己社会影响力,在 健全的法律保障下,带动大家投身于慈善公益。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得到社会的关注,幸福的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
第五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证明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证明
兹证明德州市第五中学初二四班李天甜、姜浩冉、李梦寒、方佳春、李若冰、许子恺、刘晓艺、赵星辰、李瑞鑫、赵一诺共十名同学于2015年2月12日参加德州市义工协会开展的社会公益服务项目中的慈善物资集中整理活动,参加时间为一天。
特此证明
德州市义工协会 201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