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合作银行行务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农村合作银行行务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本行)行务公开保密审查工作,促进行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保守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结合辖内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保密审查,是指对拟公开的事项或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或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进行的审查。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辖内各级行务公开的保密审查。
第四条 保密审查应遵循“谁公开、谁审查,谁审查、谁负责,先审查、后公开”的原则,做到依法、合规、及时和准确,既确保行务事项或信息的安全,又有利于提高工作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促进依法经营。
第五条 保密审查的范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规定的以任何方式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行务事项或信息。
未经保密审查的行务事项或信息不得公开。
第六条 保密审查的内容包括:
(一)行务事项或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
(二)行务事项或信息是否涉及工作秘密,即是否涉及除国家秘密以外的,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公开扩散的事项或一旦泄露会给本单位工作造成被动或损失的事项;
(三)行务事项或信息是否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四)行务事项或信息公开后是否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或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
第七条 保密审查的依据包括: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中涉及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条款;
(六)国家保密工作主管部门、行务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或上级制定的相关规定。
第八条 各单位行务事项或信息生成部门、行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合规部、综合部)是行务公开保密审查机构。
第九条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行务事项或信息保密审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条 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行务事项或信息,应由行务事项或信息生成部门会同行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合规部、综合部)进行保密审查;对于重要的行务事项或信息,报行领导审批。审查通过的,方可对外发布或答复申请人。
第十一条 各级各部门不得公开下列行务事项或信息:
(一)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识为“秘密”、“机密”、“绝密”的信息;
(二)虽未标识,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三)公开后会可能影响检查、调查或者会威胁个人、单位安全的信息;
(四)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信息,但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务事项或信息。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公开的其他行务事项或信息。第十二条 已确定为国家秘密但已超过保密期限并拟公开的事项或信息,应在保密审查确认能够公开后,按保密规定办理解密手续,再予以公开。
第十三条 拟公开的事项或信息中含有不应公开内容的事项或信息,认为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应作区分处理,删除不应公开的内容后可以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区分处理,应由同级保密工作部门审核确认。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或者上级单位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建立行务公开保密审查机制的;
(二)未以保密审查程序而公开行务事项或信息的;
(三)不按本制度规定进行保密审查,致使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的;
(四)未履行保密审查义务或保密审查程序不规范,经督促整改仍不改正的;
(五)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十五条 本制度由**农村合作银行行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ABV农村合作银行行务公开实施细则
ABC农村合作银行行务公开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不断加强和推进ABC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合行)民主政治建设,增强民主管理的透明度,落实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落实职工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促进改革发展;增强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根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社务公开的指导意见(试行)》,结合合行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
实行行务公开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维护合行整体利益和员工具体利益的根本体现;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促进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是进一步激发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改革,办好现代金融企业的重要途径;是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保证人财物资源合理配置,增强经营效益的必要手段。
第三条
实行行务公开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领导班子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运作的原则;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依法规范,稳步推进的原则;
(三)坚持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保证和推进合行业务经营健康顺利进行的原则;
(五)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实现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领导及职责
第四条 组织领导。合行成立行务公开领导小组:
组 长:董事长 副组长:监事长
成 员:行 长,副行长,综合部、财务部、业务部、风险部、监审部经理
第五条
领导小组职责:
(一)全面负责行务公开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及督促落实;
(二)决定行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方法;
(三)研究解决行务公开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
(四)协调处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五)组织对行务公开效果的检查、评估和讲评。
第六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部。
第七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承担需提交股东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和日常公开事宜的计划、安排;
(二)管理各部门重大行务公开事宜的立项、呈报、督办;
(三)做好行务公开结果的搜集、总结与反馈等工作。第八条 行务公开的日常管理共走由各部门具体负责,实行分工负责制。具体是:信贷管理公开由业务部负责;财务管理公开由财务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服务公开由综合部负责。
第九条 行务公开实行责任制考核管理,列入各部门、各网点考核内容。按照公开的内容,各相关部门谁主管、谁负责,层层落实,工作到位。对于需要公开的内容和事项,每年由相关部门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立项,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按规定形式、范围、时间认真做好准备,并适时予以公开。
第三章 公开内容
第十条
实行行务公开,主要是将群众关心的热点、经营管理的难点、企业改革发展的焦点、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点,以及与职工切身利益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些问题,向全辖职工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具体公开内容主要包括:
(一)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情况:合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内部重要改革方案和措施;制定的重要规章制度等。
(二)业务经营情况:经营目标、主要指标、工作重点及完成情况;市场份额、同业排序、信贷管理、资产质量对比,重要业务经营数据的对比等情况;贷款授信、不良贷款核销处置等情况。
(三)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全年财务收支、损益情况,合行机关费用总额、会议费、差旅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重大投资招投标和大宗物资采购、固定资产维修、网点维修等情况。
(四)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干部选拔任用、晋职、晋级、评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员工录用的程序及结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补充保险、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等提取、使用情况;工资收入分配、调整方案及绩效挂钩、考核兑现执行情况;员工培训计划及执行情况;对违规违纪员工的处理情况。
(五)重大案件通报,特别是涉及领导或金额比较大的一些重要案件发生及处理情况。
(六)其他与职工切身利益联系紧密的情况:集体福利使用分配方案;公积金和公益金的使用方案。
(七)领导干部廉政、勤政情况: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情况;干部任期责任目标考核情况;民主评议领导人员情况;按规定必须公开的个人重大事项等。
(八)办事程序:包括部门职责、办事依据、标准、时限、程序、结果等。
(九)其它需要公开的事项。
第四章 公开形式
第十一条
以召开股东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为行务公开的主要载体和形式,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股东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对合行需要公开的内容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落实好职工的知情权、审议权、通过去、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
第十二条 召开各种会议公开。
第十三条 利用各种文件、通报公开。如文字材料、工作简报、情况通报、各类报表、各类公示公告等。
第十四条 其它形式公开。如开设固定公布栏、编制墙板报,发布内部网络信息,设置公开意见箱等进行公开。
第十五条 各支行、分理处、营业部均要设立行务公开栏。
第五章 公开程序
第十六条 提报。由各相关部门提供需要公开的具体内容,由综合部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负责汇总、整理和归纳,向领导小组提报。
第十七条
审核。行务公开领导小组根据承办部门的提报,集体研究审核确定。对既定内容,明确一定的形式进行公布。
第十八条
公开。承办部门根据领导小组审定的内容、形式和时间,进行公开内容的制作和准备,并由行务公开工作主要负责人签字认可后,进行公开。
第十九条
反馈。由承办部门收集整理员工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合理要求的办理结果予以反馈。第二十条 建档。按行务公开程序办理完毕后形成的资料,建立专夹归档保管。
第六章 监督制约
第二十一条 监审部负责对行务公开的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并向领导小组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或措施。
第二十二条 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三条 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对该公开而不公开、搞假公开等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公开曝光。
第七章 考核评定
第二十四条 行务公开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先由各部门、各网点自查自评,再与考核相结合,采取听取汇报、现场考察、职工评议、打分测评等方式进行。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方案由ABC农村合作银行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第三篇: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促进信息公开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内蒙古青山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子公司对拟公开信息的保密审查。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保密审查,是指内蒙古青山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包括党务公开和企务公开)对本公司拟公开的信息在公开前,对其内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公开作出审查结论或者提出处理意见的行为。
第四条 保密审查应当遵循“谁公开、谁审查、谁负责”
和“一事一审”的原则,既要保障应当公开的信息能够顺利公开,又要确保涉密信息不公开、公开信息不涉密,切实加强保密防范。
第五条 公司党务(或企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组织管理。公司保密委员会是保密审查的责任主体,负责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第六条 审查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还应依据行政机关与权利人的有关约定或者权利人的事先声明;认为需要公开的,应征求权利人的意见。
第七条 保密审查应按要求填写《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表》并妥善保存。应当载明被审查信息的标题、内容摘要、不公开信息的依据或理由、保密审查的结论或者处理意见、保密审查责任人的签章和日期等。
第八条 保密审查应当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由信息产生的部门经办人员提出是否公开的初步意见,并注明其依据和理由;
(二)由信息产生部门的负责人提出是否公开的审查意见,信息内容涉及其它部门的,应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三)公司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会同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包括党务公开和企务公开)提出审查意见;
(四)公司分管领导审查批准。
涉及到重大问题、敏感性信息等内容须经公司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信息产生部门的负责人是拟公开信息保密审查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保密审查的责任和义务。
第九条 经保密审查的公开信息,由公司相关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外公开。
第十条 在保密审查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息不得公开或暂缓公开:
(一)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识为“秘密”“机密”“绝密”的;
(二)虽未标识,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三)依照规定需经国家和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公开,而未获批准的;
(四)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其他信息。
对于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在保密审查过程中应当征求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信息所有权人的意见。第十一条 对主要内容需要公众广泛知晓参与,但其中部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应当经法定程序解密或删除涉密内容,经保密审查后可以予以公开。
第十二条 各部门在保密审查过程中,对是否公开不明确或有争议的信息,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按规定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或同级保密工作部门审定。
在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时,应当提供申请确定信息的文本、不明确或争议事项的文字说明。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给予处分:
(一)各部门执行保密审查制度不力的;
(二)未经保密审查程序而公开信息的;
(三)未履行保密审查义务或保密审查程序不规范的;
(四)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其他行为。
违反前款规定,致使国家秘密泄露或公开了不宜公开的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四条 本制度由综合办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1、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是指在以不同方式或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
信息之前,对拟公开的信息是否涉密以及能否公开发布所进行的内容甄别、确认和许可工作。
2、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当贯彻“既推动信息及时有效公开,又确
保秘密信息安全”的方针,遵循“未经保密审查的信息不得公开、未经解密并准予公开的信息不得公开、公开与保密界限不清的信息不得公开”的原则。
3、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
组织协调,责任部门和保密审查员具体实施,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导监督的管理体制。
4、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员,具体负责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日常工
作;对相关网站(页)或以其他形式公开的信息进行审查。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员必须取得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资格,并经授权后履行保密审查职责。
5、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当依据《保密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以及《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制定涉密事项一览表,作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依据,并明确告知单位所有人员。
6、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实行“自审”和“送审”相结合的逐级审查制。
提供信息的部门应当对所提供的信息是否涉密和能否公开进行初步审查,登记《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表》,再交保密审查员进行复审,最终由分管领导终审并签发;其中涉及重要内容的信息应当由保密审查员呈报分管领导审核确定。
7、对拟公开的信息,本单位不能确定其能否公开时,应当报有关
主管部门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审查和确定。
8、送审信息或其载体,应当先行按照国家秘密载体的相关管理规
定进行传递送审。
第五篇: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附件1
****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局机关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承担以下职责:
(一)制定本机关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并负责督促落实;
(二)对本机关拟公开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三)对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等不确定事项的申报;
(四)对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的统计、分析和报告等;
(五)对已泄密或可能泄密的政府信息采取补救措施;
(六)负责查处本机关或督促查处本系统发生的泄密事件,协助保密工作部门查处重大泄密事件;
(七)对直属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和培训,指导和督促各单位建立、落实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
(八)受理直属单位提出的政府信息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事项的申请;
(九)开展保密检查,督促有关单位查处信息公开过程中泄密事件,直接查处或组织查处重大泄密事件。
附件2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 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真实、及时、有效、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在公开前,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保密审查。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保密审查,是指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对本机关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在公开前,对其内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公开作出审查结论或者提出处理意见的行为。
第四条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先审查、后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 保密审查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相关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规定》、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信息载体上的国家秘密标志和其他相关标志。审查涉及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还应依据本单位与权利人的有关约定或者权利人的事先声明;认为需要公开的,应征求权利人的意见。
第六条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
第七条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保密审查程序规范,明确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相关业务科室、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审查责任。
第八条本单位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审查该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确定不予公开的,应当注明理由。相关业务科室应当提出政府信息是否公开的意见以及相应理由,经市总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同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领导小组组长确定。
第九条 对制作过程中的公文,应当同步审查该公文属于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或者不予公开的属性。同步审查意见由公文制作部门提出,经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同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领导小组组长确定。
第十条 保密审查必须有文字记载并妥善保存。文字记载应当载明被审查信息的标题及文号或者内容摘要、不公开政府信息的依据或理由、保密审查的结论或者处理意见、保密审查责任人的签章和日期等。公文类政府信息保密审查的文字记载可体现在公文处理单上。
第十一条 对主要内容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但其中部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应经法定程序解密并
删除涉密内容后,予以公开。
第十二条 下列政府信息,免予公开: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或者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
(二)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
(三)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可能对个人隐私造成不当侵害的。
第十三条 本单位不能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的、是否属于国家秘密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十四条 本单位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本单位不能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公开后是否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进行确定。发现违反国家保密规定的应当予以纠正。对本单位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应报相关部门和市保密工作部门进行确定。
第十五条 需要报相关部门或者市保密工作部门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政府信息的,本单位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确定的政府信息文本;
(二)说明不能确定原因的申请公文;
(三)相关部门或者市保密工作部门认为需要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已经移交档案馆及档案工作机构的政府信息的管理,依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