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医改学习心得
新医改学习心得
本次通过对新医改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众所周知,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这是老百姓害怕生病的真实写照。
当前,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一个不小的群体:他们有病不能及时看,该住院不能及时住院,病未痊愈便要离开医院,生怕承担不了高昂的医药费用。
国家大计,民生为重。医疗问题一根敏感的“社会神经”,牵动着千家万户。
“看病难”,难在哪里?“看病贵”,贵在何处?医疗卫生改革路在何方?面对这一个个问号,人们在思考、在追问、在求解„„
然而“看病难”、“看病贵”,症结何在?
现状告诉我们,它的症结体现在:
一、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并且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多数农村医疗点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老三件”水平;
二、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近年来,全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但筹资力度小,保障力度还不大。据调查显示,目前有60%以上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我国医疗服务机构90%以上是公立。
三、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加之监管不力,使相当多的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倾向于市场化,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有些医院盲目追求高收入,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近8年来,公立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
四、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有资料显示,全国共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老百姓形象地说,“卖药的比吃药的多”。由于这些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加之监管不到位,其中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肆意加价、以次充好、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等现象严重。
此外,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而现在,经过两年多的“阵痛”,新医改方案 “呱呱坠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寓意着我们长期以来的难题有望解决。
新医改有三个实惠:
实惠一:全民医保让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新医改提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建立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小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
据了解,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1/3的县级以下卫生机构处于瘫痪状态。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看病自掏腰包,高额的医药费让病人“身心俱痛”。医疗保障是医改的核心。按照新医改的规定,新医改方案实施后,我国居民将全部纳入医保体系,卫生资源分布将更加均衡,老百姓不受年龄、地域、职业等限制均等享受公共卫生服务。这非常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实惠二: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让医患双受益
新医改提出: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同时明确,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体,但面临着经费不足、自谋生路的压力。据了解,目前政府每年的投入约占公立医院经费的15%,其余部分都得靠挣钱自筹。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出现一些“趋利”行为,“公益性”被弱化。新医改方案提出公立医院改革必须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方向,同时加大政府投入,是个很好的方向。如果新医改能够如此实行,不少一直饱受诟病的问题如以药养医、大处方、医患关系紧
张等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医院不用再费尽心思从患者身上“榨钱”,患者也不用再怀疑医生。
实惠三: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减轻群众医药负担
新医改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生产环节的混乱无序和使用环节的不规范是导致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如果新医改方案实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这将规范药品的生产,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同时还将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有利于挤掉药价中的水分,从而降低老百姓的药费负担。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面临重重矛盾,处于“破冰期”、“爬坡期”。实践证明,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难,不改革更难。惟有改革,才能冲破难关。
“事危则志远,情迫则思深”。历史航船总是在一次次破冰中前行。我们既不能有畏难情绪,也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医疗卫生改革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之中,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毅力推进改革,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让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第二篇:新医改方案学习心得
新医改方案学习心得
期待已久的新医改方案终于面世,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也已出台,社会各界对此给予积极肯定。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在疾病预防、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并大力推广中医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同时新医改提倡预防为主,“防御胜于治疗”,从当初的非典直到今天的手足口病,板蓝根等中药成为热门药品就充分证明了中药在保健和治疗领域的卓越功效,因此,中医药行业的崛起正是众望所归。
中医药以“简、便、验、廉”为特点,在看病贵方面,中医的优势体现在检查费用以及药费上,中医不需要利用大型的检查设备,通过中医辨证看病,这样降低了药费,使老百姓受益。针对老龄化,保健、亚健康治疗是中医特长,在预防、医疗、康复方面也可以拓展中医药的阵地。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推广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
新医改方案明确要求“要不断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医药进一步分开后,能否真正给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将是我们药师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鼓励积极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切实改善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药学
服务上一定要成为真正的强项,惟有如此,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温总理讲话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医改的各项工作并发挥药师的重要作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开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
李彩芸
第三篇:新医改的学习心得
新医改的学习心得
自从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报告称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之后,新一轮医改怎么改始终牵动着国人之心。
这些年来,关于新医改的讨论、谋划和组织已是中国社会的一大景观。
关系公民生老病死的医疗事业,将秉承何种价值理念,操以何种技术手段,获得多少资金支持,无时不牵动着社会舆论。
新医改之难,难在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所针对的“不成功”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总体上”的“不成功”。
新医改关系重大利益的调整,它能否成功运作,需要政治家的智慧。但是它更需要社会良心的引领。因为,与生命尊严高度关联的这项改革,最能显示一国文明的生存状态。
新医改将给弱者带去多少生命之爱?在方案即将公布前,人们在不停的追问。因为我们相信,一种文明的素质,最为真实地体现在对待弱者的态度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新医改的历史使命,关乎社会价值的充实与构建。这正是新医改万总瞩目、一盼再盼的理由。
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医改方案出炉,其中医疗卫生投入机制的下一步走向尤受关注。这事关卫生事业运行和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财力保障,既涉及政府投入,也涉及社会和个人投入,其内容的复杂和关联利益层众多。卫生投入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一直是各方面热议的焦点问题。
新的医改方案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其中有七点创新:
一、理念创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成为公共产品
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从“基本制度”的高度保障人民健康,对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作为公共产品的制度,必然覆盖全民、公平享有。
二、全民医保:缓解“看病贵”顽疾的良药
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国家还将把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范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葛延风表示,“如果人人都有医疗
保障,个人付费比例大幅度降低或者不付,就没有人会喊‘贵’。
三、首次确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
从今年开始,国家“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
四、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遏制虚高药价
推进这一制度旨在降低费用,是保证老百姓有药可用,用得起药,能合理用药的手段。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医保药物将实行统一招标、配送,将规范药品流通。
五、增设药事服务费推行医药分开
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对于看病就医的患者来说,虽然增加了几元钱的药事费支出,但却大大减轻了医院以往多开药、开高价药带来的负担。而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使其真正反映医疗服务成本。
六、管办分开转换政府职能
管办分开有多种具体实现形式,主要有在卫生部门内或外设立专门监管公立医院的机构,从行政职能上分开。也有“社会办医,政府管医”,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等。
七、多点执业改革破冰
“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这意味着我国医师制度的重大变革,有助于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虽然卫生投入是卫生事业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但是卫生投入的多少及资源的配置是依托于特定的体制和机制的。从近些年来的卫生发展实践看,卫生投入的规模总是与卫生体制、机制的改革密切相关,卫生投入的方向总是与卫生改革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
因此,卫生体制、机制的合理设计和卫生改革政策的落实,是增加卫生投入的基础和前提,不能脱离卫生改革政策而去片面地强调卫生投入,否则只能是无效的投入。实际上,前些年出台的一些卫生改革政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也是造成政府卫生投入总体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卫生投入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在加大投入、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在增强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在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公平性的同时,要进一步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没有效率作保证的公平只会是低水平、不可持
续的公平。
卫生改革要按照供需分离的既定路径推进,这既是政府主导解决市场失灵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加政府卫生投入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在卫生医疗领域一直实行供方和需方分离的模式。改革前,我国在城市实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筹资方是分离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城镇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单位和个人共同付费筹集资金,从而取代了原来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
在此后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准备试点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均是按照保险的模式进行制度设计的,且上述制度均是以大病统筹为主,适当兼顾小病。从制度运行效果看,上述制度模式不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另一方面,总的来看,实现一定目标的卫生改革尽管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并不是每一种选择都具备可操作性和社会适应性,而进一步完善创新现有的制度框架却能够有效避免制度转轨带来的高额成本和可能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因此,下一步的改革应坚持这一既定改革路径努力推进,政府卫生投入也要以此为基本前提。制度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管解决。
第四篇:新医改学习心得
基层医疗机构医改工作培训学习
心 得 体 会
---水城县发耳乡卫生院 夏祥洪
本人参加了市卫生局举办的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医改培训班学习,使我体会到当前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不足,并了解了新医改政策的方向和重点,具体体会如下:
一、新的医改是要改革当前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弊端。多年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直存在政事不分、管办不分、医药不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不分等问题,这些弊端不彻底革除,政府的有限投入则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从我国国情出发,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并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比较满意的服务。
二、了解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并为此做好门诊的工作。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门诊工作涉及面广,工作质量的高低,环境的好坏,流程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病人就医,影响着医院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医药卫生事业的认同。因此,做好门诊的本职工作,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医务人员服务落实在行动中,坚持医疗、护理质量控制,不断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让病人满意在门诊、感动在门诊。
2、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
3、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目前,门诊的现状是:病人多,地方小。为此,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尽量疏散病人,减少聚集;尽量减少病人排队的次数和时间,减少焦虑;尽可能地让病人坐着等候,减少不适。”
三、了解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曾要求:“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按照总书记的描述,政府要完善和建设覆盖城乡的“四大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这些既全面又具体的规划和要求,完全照顾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尤其考虑到了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日常食品药品安全、生活卫生、身体保健等需要。
总书记指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我们衷心希望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切实把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利益保障好、维护好、发展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五篇:新医改
浅析新医改政策
一、“两票制”和药品零差价
所谓“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目的:压缩流通环节、减少中间加价,降低虚高药价。
药品零差价:取消医院药品加成,药品价格平进平出,杜绝医生乱开处方、开大处方,赚取中间回扣的行为。
弊端:药品价格降低了,但是医院其他服务价格提升了比如:诊疗费、护理费、床位费等,老百姓实际的花费并没有降低,反而有可能提高。
二、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模式: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首先,分级诊疗要对疾病进行细致分类,譬如急病就近治,慢性病根据轻重缓急给出不同的医疗指导;其次,要通过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打破医院间的信息孤岛,医联体的上级医院可以看到下级医院的病历和病人资料,反之亦然,为会诊与双向转诊提供保障。互联网+医疗”的最大功用在于直接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分级诊疗的落实:
一是医联体的建设,把基层强起来,让老百姓放心去,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一家三甲医院、一批基层医院,加上互联网手段,是医联体通用的模式。二是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基层首诊,就是要把健康责任实行连续性的、责任式的管理。这种服务模式必须建立。现在医患关系是短暂的关系,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关系,它是不连续的,没有责任制的关系。实际上,真正整合型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国际改革趋势,就是要变短暂关系为连续性的、责任制的关系,就是签约。
三、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主要包括五大内容
1、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实行多元复合支付方式
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的特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
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可按床日付费;
对基层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将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
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
2、重点推行按病种付费
原则上对诊疗方案和出入院标准比较明确、诊疗技术比较成熟的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逐步将日间手术以及符合条件的中西医病种门诊治疗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
建立谈判协商机制,合理确定中西医病种付费标准。
3、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
按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复杂程度和实际资源消耗水平等进行病种分组,坚持分组公开、分组逻辑公开、基础费率公开。
4、完善按人头、按床日等付费方式
推进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可从治疗方案标准、评估指标明确的慢性病入手。
对于精神病、安宁疗护、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可采取按床日付费。
5、强化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
完善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全面推开医保智能监控,将医保监管从医疗机构延伸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实现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新医改政策下的应对办法:
一、医院运营
根据新医改的政策要求,公立医院的营运饼图应当是:药占比30%,这一块都是零差率,医院没有运营收益;卫生材料5%-10%,这一块医院运营收益只有1%左右,几乎也可忽略不计;医院检验检查收入20%以内,这一块的收益率约为15%;而医疗收入则要达到40%-50%,才能构成这个饼图。
1、医院运营结构好的科室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药占比加卫生材料的收入结构可控在40%以内;二是医疗收入结构要达到40%左右为好;三是检验检查收入结构在20%左右。这些科室也是未来医院要注重发展的重点专科。
2、医院运营结构中等的专科,医疗收入结构一般可达30%-40%左右,药品与耗材的零差率收入结构一般可控在35%-40%左右。这些科室大多可保本运营,通过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还能有所提升其管理绩效。
3、医院运营结构中的问题科室:一是耗材大户,二是药品使用大户,三是药剂科。药品零差率后,他们存在着难以维持和运营的问题。一个医院的药剂部门如果在全部实行零差率后,应当享受公共卫生全额拨款卫生政策待遇,否则单靠医院是养活不了的。如何申请政府公共卫生扶持,资金如何到位,是解决的必要问题。
4、医院的辅助科室和护理部门等,需要寻找到人员配置与降低成本的科学的、合理的平衡点。
二、医院管理发展的探索
医改涉及多的北京所有公立医疗机构:3600多所医疗机构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所有药品实行阳光招标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医院管理做到基本的几点:一是保证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病源,二是合理诊疗,减少医保拒付,三是精细化管理,控制运营成本,四是应用大数据,优化服务流程,五是培训药剂科人员,让其从拿药人员变成技术人员。
1、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便民健康服务平台,完成实名预约,备案处理,就诊转诊记录工作。(健康四川: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项制度)。
2、规范药品价格
药品实行阳光招标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并适时公开招标信息和药品价格,扩大影响力和取得居民信任。
3、创新服务
提供个性化服务(近期);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意味着将健康的关口前移到生病之前,不仅要治疗已经生病的人,还要关心未有症状的人。涉及预防,公共卫生,宣传教育,以社区辐射产生效果(长远)。(调查分析需求)
4、加强员工培训
加强医技人员的培训,加强医药卫生人才的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