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苏北农村公路建设的调研看存在问题与对策
自从二00三年开始至目前为止,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已有三年时间,在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建成了4万多公里的农村公路,基本实现了镇至行政村通等级路的目标,成为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通等级路的省份之一。到今年年底县至镇也基本实现通二级,镇与镇通三级以上公路的目标。农村公路的建成给全省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农民兄弟偿到了建设农村公路的甜头,同时,交通部门也积累了农路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不断前三年农村公路建设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看到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存在问题尤为明显。只有不断经验和查找问题,“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才能顺利开展。为此,笔者结合基层实际,就苏北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谈一孔之见。
一、存在问题
1、目前现状只通未联
虽然全省93行政村实现通等级路的目标,但是,存在着“断头路”、“鸡爪路”现象。行政村与行政村、行政村到居民集中居住点,到国省干线公路还没有连接。还有镇际之间、县际之间、市际之间、省际之间的行政村都没能联,还没能真正形成干支线联网畅通。因历史的原因,村镇规模小、集聚密度低,使真正受益人口还不太多,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难问题,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交通的要求还相差很多,路网结构还需要很长时间进行优化和完善,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2、建设资金靠补筹少
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核心问题,从三年建设资金运转来看,在苏北大部分地区存在着靠省补资金,筹集配套资金很有限。几年来,虽然按照省政府要求,农村公路建设按序时进度完成,但在资金上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一般建设里程在300公里左右的县,缺口资金就达3000万元左右,个别的县甚至更多。资金缺口在哪里?主要是“三角债”,即:建设单位欠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欠材料供应商。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但影响今后农村公路建设,还会影响社会稳定。苏北有的市级政府在三年农路建设中没有一点资金投入,甚至有的地方连县级政府都没有投入,镇到行政村公路建设资金光靠省政府每公里补助15万元和乡(镇)配套。由于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参建单位越来越少,直接影响了农村公路建设速度和质量。
3、建成线路缺少管养
建成的农村公路全部已经投入使用,不少线路已经通上了班车。但是,管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重建轻养思想。夏秋两季打谷晒场严重,存在乱堆乱放现象,路产路权得不到维护。雨后路肩积水,路面泥泞较多,混凝土板块各种缝没有及时养护。这种重建轻养的现象,不仅使农村公路达不到“畅、洁、绿、美”,而且会缩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还带来的一定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农村公路建设的初衷。
4、建设计划调整频繁
农村公路建设刚开始,各地对2003-2008年制定了一整套的建设计划,对五年计划进行分步实施,对线路的走向和起讫点进行了定位。可是,在前几年实施过程中,不断变更线路的走向和调整计划,有相当一部分项目是新增或者是替换的,缺少项目实施的严肃性。还有不少地方出现哪个地方有配套资金就把建设计划给谁的现象,使计划调整过度频繁,造成在一个地方范围内农村公路规划不合理,密度不一,使应该建的项目因缺配套资金而未能建成。
5、路桥建设未能同步
全省建成通车的400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中,大多数线路与桥梁未能同步实施。就拿苏北一个县来说,通车几十条线路中,有不少桥梁建于七八十年代,这些桥梁一是未能与路同宽,二是带有一定的病害,与新建线路很不配套。以前没有对线路改造时,重型车辆无法通行,现在已通车,将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根本原因
第一,财力不足。从客观上讲,苏北各级财政相当困难,特别是县、乡(镇)两级财政属吃饭财政,没有过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再加上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既需要一定的人力,更需要相当的财力。第二,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把农路建设提升到政治高度,没有真正理解农村公路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没有真正认识到建设农村公路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没有摆正农村公路建设与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之间的关系。也许有些人认为,建国省干线公路能反映出一个地方政府的实绩,可是农路建设的特点是项目小、点多、面广、战线长不能从直观上看出一个地方政府的实绩,这自然就不把它当成一项形象工程。第三,机制不够完善。三年各级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都是临时性机构,并且都是由交通部门牵头,人员的组成都是从交通各单位抽调和借用,甚至还有从行业外的单位借用,这些人员的工资发放都在原单位,无法对这些人员进行考核,农村公路建设的正常开展也有一定的难度,面对新的形势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笔者认为地方政府,特
别是交通主管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前几年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主要对策
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指标。在“十五”期间为农民办五件实事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又制定了五大工程,而且把通达工程放在五大工程之首。这就说明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军”。同样,农村公路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建设的“先行军”。前几年,仅仅局限于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而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去实施。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非常重视,并且投入了巨资。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把农路建设与国省干线建设放在同等位置。只有认识上到位,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农路建设在“十一五”期间还要建设4万公路,尤其今年的任务十分繁重,是第一轮农村公路建设的扫尾之年,虽然建设里程少于前几年。但是,今年的二、三级路的建设里程占计划数一定的比例,在质量和速度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为第一轮扫好尾,为“十一五”开好头。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要明确目标,在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制度应进一步完善,在管理模式上可进一步创新。可成立永久性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机构,此机构可以作为交通下属单位,人员组成可以从交通下属事业单位中进行调配。
2、建设资金各级承担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省政府给予苏北和矛山老区较大的补助,占了总建设资金的一半,像镇至行政村3.5m宽的水泥路省政府补助一半还要多,剩余的配套应由市、县、乡(镇)共同承担,不能单靠一级政府承担,这三级政府如果有一级政府配套资金不到位的话,其余的两级政府是无法承受的。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农村公路建设重视如何,关键要看是否多渠道筹措资金。省委、省政府的补助资金也是多渠道筹集的,高速公路收费上筹集一点、省财政拿一点等。那么市级以下政府也应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像盱眙县利用资源优势弥补资金上的不足,邳州市是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点,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应值得学习和推广,一定要拓宽筹资渠道。只要思想上重视,办法总比困难多。二要实行责任捆绑制。建议在今后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问题上,省政府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把配套资金的筹措任务进行层层分解。省政府再与市级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时,根据各市建设里程将市一级财政应配套的数额签到目标责任状中去,作为一项硬指标考核。市级与县级、县级与乡(镇)级也用同样的方法加以制定筹资措施,否则,就会有等、靠、要的思想。三要统筹考虑。省政府的补助资金给苏北进行了倾斜。市级以下地方政府也应对财政比较困难的县(区)进行重点扶持,要根据各县(区)经济实力,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3、结合实际合理规划
今年实施的镇至行政村计划,大多数项目为第一轮规划时遗漏增补项目。各地对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编报时,规划既要符合科学性,又要达到实用性,计划要周密细致,对不该建的路坚决不建,一定要建的项目一个不能少,再不能出现谁拿配套资金就把计划给谁的现象,要做到项目的严肃性,特别是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全盘考虑,统筹规划。同时,要加强与规划部门联系,结合新农村的规划,把居民集中居住点要搞清楚,才能编报计划,决不能盲目编报,另外,要考虑镇与镇、县与县、市与市、省与省交界处的行政村和集中居住点要相连,不能在交界处形成“断头路”,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再不能出现漏报或者实施过程中计划变更频繁的现象。每个项目要多调研,多论证。
4、巩固成果边建边养
每个人都要知道农村公路的养护比建设更重要,要想农村公路长期保持良好的公路环境和技术状态,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今后几年要做的事很多:首先,认真学习贯彻交通部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即将实施的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其次,尽快建立健全养护管理机制。应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养护队伍,专门的养护经费,巩固前几年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三是,对没有及时改造的危桥,除今后分步进行改建外,还要有限载标志,确保行车安全;四是,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管考核力度,确保农村公路真正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达到畅、洁、绿、美、安、优的公路环境,把建设和养护放在同等的位置,克服重建轻管轻养现象。
5、扎实推进好中求快
前几年不少地方本来配套资金就很紧张,在完成当年建设计划时,将下年建设计划提前实施,这样造成一些地方配套资金就更加紧张,提前实施这出发点是好的,这种做法不提倡,也不反对,一定要坚持“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的理念,从地方的财力出发,实行好中求快,确保建成一条农村公路各类附属工程诸如桥梁、标志、标牌等均应完善,在结构上更不能随意变更,随意降低建设标准。我们知道,建设时抓标准、抓质量,不但使公路的使用周期长,而且减少以后的养护成本,更符合当前交通人走节约型之路。今后几年的目标任务已确定,我们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交通人带来的新要求,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坚持统筹发展,科学规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使农村公路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能够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各地规划相协调、与区域干线公路网相衔接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
第二篇:对苏北农村公路建设的调研看存在问题与对策
自从二00三年开始至目前为止,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已有三年时间,在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建成了4万多公里的农村公路,基本实现了镇至行政村通等级路的目标,成为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通等级路的省份之一。到今年年底县至镇也基本实现通二级,镇与镇通三级以上公路的目标。农村公路的建成给全省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农民兄弟偿到了建设农村公路的甜头,同时,交通部门也积累了农路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不断总结前三年农村公路建设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看到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存在问题尤为明显。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和查找问题,“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才能顺利开展。为此,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就苏北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谈一孔之见。
一、存在问题
1、目前现状只通未联
虽然全省93行政村实现通等级路的目标,但是,存在着“断头路”、“鸡爪路”现象。行政村与行政村、行政村到居民集中居住点,到国省干线公路还没有连接。还有镇际之间、县际之间、市际之间、省际之间的行政村都没能联,还没能真正形成干支线联网畅通。因历史的原因,村镇规模小、集聚密度低,使真正受益人口还不太多,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难问题,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交通的要求还相差很多,路网结构还需要很长时间进行优化和完善,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2、建设资金靠补筹少
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核心问题,从三年建设资金运转来看,在苏北大部分地区存在着靠省补资金,筹集配套资金很有限。几年来,虽然按照省政府要求,农村公路建设按序时进度完成,但在资金上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一般建设里程在300公里左右的县,缺口资金就达3000万元左右,个别的县甚至更多。资金缺口在哪里?主要是“三角债”,即:建设单位欠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欠材料供应商。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但影响今后农村公路建设,还会影响社会稳定。苏北有的市级政府在三年农路建设中没有一点资金投入,甚至有的地方连县级政府都没有投入,镇到行政村公路建设资金光靠省政府每公里补助15万元和乡(镇)配套。由于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参建单位越来越少,直接影响了农村公路建设速度和质量。
3、建成线路缺少管养
建成的农村公路全部已经投入使用,不少线路已经通上了班车。但是,管养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重建轻养思想。夏秋两季打谷晒场严重,存在乱堆乱放现象,路产路权得不到维护。雨后路肩积水,路面泥泞较多,混凝土板块各种缝没有及时养护。这种重建轻养的现象,不仅使农村公路达不到“畅、洁、绿、美”,而且会缩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还带来的一定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农村公路建设的初衷。
4、建设计划调整频繁
农村公路建设刚开始,各地对2003-2008年制定了一整套的建设计划,对五年计划进行分步实施,对线路的走向和起讫点进行了定位。可是,在前几年实施过程中,不断变更线路的走向和调整计划,有相当一部分项目是新增或者是替换的,缺少项目实施的严肃性。还有不少地方出现哪个地方有配套资金就把建设计划给谁的现象,使计划调整过度频繁,造成在一个地方范围内农村公路规划不合理,密度不一,使应该建的项目因缺配套资金而未能建成。
5、路桥建设未能同步
全省建成通车的400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中,大多数线路与桥梁未能同步实施。就拿苏北一个县来说,通车几十条线路中,有不少桥梁建于七八十年代,这些桥梁一是未能与路同宽,二是带有一定的病害,与新建线路很不配套。以前没有对线路改造时,重型车辆无法通行,现在已通车,将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根本原因
第一,财力不足。从客观上讲,苏北各级财政相当困难,特别是县、乡(镇)两级财政属吃饭财政,没有过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再加上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既需要一定的人力,更需要相当的财力。第二,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把农路建设提升到政治高度,没有真正理解农村公路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没有真正认识到建设农村公路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没有摆正农村公路建设与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之间的关系。也许有些人认为,建国省干线公路能反映出一个地方政府的实绩,可是农路建设的特点是项目小、点多、面广、战线长不能从直观上看出一个地方政府的实绩,这自然就不把它当成一项形象工程。第三,机制不够完善。三年各级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都是临时性机构,并且都是由交通部门牵头,人员的组成都是从交通各单位抽调和借用,甚至还有从行业外的单位借用,这些人员的工资发放都在原单位,无法对这些人员进行考核,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有一定的难度,面对新的形势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笔者认为地方政府,特
第三篇:浅谈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公路建设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本文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问题;对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用新视角、新思路,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的新格局。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公路建设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问题一:计划编制不科学。近几年来,交通厅、交通计划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编制做了大量工作,使农村公路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量小、标准低、施工期短,一般为当年开工、当年竣工,而计划编制中存在跨或下半年下达,造成计划编制时间与实际工程施工不协调、不科学等情况出现,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问题二:技术标准低、寿命短。农村公路建设上级补助资金标准统一,不同地区执行标准不尽一致。对于平原地区缺砂少石、修路成本偏高,在有限的资金投入情况下,使得农村公路建设基层强度标准较低(大都为18~20厘米石灰稳定土),防水及抗冻性较差,公路使用寿命非常短,很难发挥长期效益。问题三:建设及养护资金不足。农村公路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主要反映在资金不足方面。由于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靠国家及省补助(每公里20万~30万元),县道养护资金主要以拖养费返成为主,而国家及省切块补助建设资金还有很大资金缺口(实际每公里15万元),乡财政配套很难。拖养费额有限,并呈减少趋势,拖养费返成的县道养护资金如杯水车薪,只能保证收费及管理人员工资,根本谈不上用于县道养护。超期服役的乡村道路没有资金及时改造和养护,使得乡村道路处于“失养”状态,路况急剧下降,许多路段甚至出现了断行现象。以前,农村公路建设主要资金来源是农民集资和“两工两费”。税费改革后,农民集资被禁止,“两工”及“一事一议”制度也被逐步取消,使县乡财政收入急剧减少,大多数县乡政府需通过转移支付才可勉强维持运转,对投资修路也无能为力。
问题四:公路养护处于“四无”状况。在费改税政策实施前,各乡镇、村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养护农村公路。但费改税政策实施后,农民集资被停止、“一事一议”制度被取消,养护资金无着落,农村公路处于“四无”状况,即无养护机构、无固定养护人员、无养护经费、无养护机具,造成农村公路路况急剧下降的局面。笔者认为,要推进和加快农村公路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
1.“十一五”期间,应科学合理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对每年实施科的项目要在年底或3月份之前完成项目的前期工作,应在每年的7月份以前完成实施工作。这样,就抓住了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能在下半年提前完成验收及制定来年计划,使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更加规范、科学。
2.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标准偏低是近年来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公路建设的发展滞后于汽车运输业的发展是事实。各种汽车及大吨位运输车辆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与公路建设的发展远远不相协调。当然,这也是公路使用寿命缩短的原因。针对此情况,笔者认为,在加强农村公路管制的同时,应该适当提高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及强度标准。对于县、乡道路不需太宽(一般路面5.0~6.0米即可)、只需畅通,一定要提高基层标准,增加一层水泥稳定碎石,路面结构采取强基薄面结构。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防护工程,确保路基、桥梁稳定。
3.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拓宽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渠道,建立有效稳定的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来源体系。资金问题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提高养护水平的根本。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拟采取建设资金全部由国家和省投入,养护资金由省从汽车养路费及通行费中调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发挥农村公路在县域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4.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促进农村公路快速、健康发展。坚持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为主”的方针,加强行业管理,改革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实行“中央指导,省市监管,县、乡级负责”的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力度,并以县为基础,建立一体化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加强专业化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第五,制定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农村公路健康、有序地发展,杜绝在建设、管理和养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违纪、不作为等情况,使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建议国家、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以规定、规章或办法等形式明确以下方面的事项:明确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养护技术规范(包括养护范围、养护定额、养护质量标准等)、地方配套资金渠道及标准、养护资金来源及养护体制、管理办法等。规范建设市场主体,切实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后期养护费用,提高使用质量。明确建设、养护市场的准入条件,确保农村公路质量。
第四篇:浅谈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县农村(村组)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目前,许多有条件的乡镇,正在掀起修建通组水泥路热潮。村、组公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解决了全县40万人民的出行难问题,但是,笔者通过走访调研,也发现了一些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修筑成本较高
我县处于**中腹部,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密集度低,山高路陡,沟壑纵横,且坚石岩等硬质地貌分布广泛,增加了修路难度,加大了修筑成本。另由于经济及地形地貌问题,修筑的农村村、组公路通常技术等级较低,宽度仅为3.5—4米不等,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2.建设资金筹集困难
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公路建设筹措的资金难度越来越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地方自筹资金的投入和农村老百姓“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投入,这两项投入占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总量的80%以上。其次还有少量来自县级交通部门投入的补助资金和专项资金,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及社会集资、捐助资金等。“一事一议”制度的确立和执行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县大部分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资金投入较为困难。就组级公路建设而言,目前,由于我县的政策只是每公里补助8万元,全县全年补助指标为150公里,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就以我们田头乡为例,全乡182个村民小组,组级公路最低也有182条,公路全长达200多公里,2013年、2014年全乡老百姓多方筹措资金修通30多公里,然而县安排的我乡的补助指标每年仅为5.3公里,这离群众的要求相差太远。
3.相关建设未考虑后续发展需求
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使规划思想在实际建设中无法得到应有体现。农村公路的主要功能是解决农民出行和生产便捷问题。但受自然条件制约,村民和田土很难集中分布,特别是山区的农户一般都是散居在各个山湾僻处,土地大部分分布在不同的地形地貌上,也很少集结在某一区段内,公路的服务功能难以得到体现。而地方在进行农村公路建设时,很少经过相关公路交通科研部门科学规划,建设的农村公路往往不能考虑后续未来发展需求。
4.建设质量不容乐观
多数农村公路未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设计和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水平不高,个体户承包施工的现象普遍;施工队伍不专业,不熟悉施工程序和技术规范,操作简单,不能按照规范施工。监理责任心不强或无现场监管,施工随意性强,影响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竣工验收工作草率,达不到公路建设验收的要求,村、组公路建成以后,一般由乡政府或村委会邀请上级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粗略地查看现场,对工程实体质量很少进行检测,也很少查阅和收集施工资料。使得部分已建成的农村公路路基宽度窄,缺桥少涵,晴通雨阻,抗灾能力弱,普遍缺乏交通标志、标线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二、农村公路建设对策
1.提高认识,加快农村公路的发展步伐
农村公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是我县公路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城乡交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结构,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是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公路交通建设中,坚持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美好乡村建设战略相结合,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扶贫开发的山、水、林、田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业、矿产资源开发相结合,提高领导服务质量、加强技术指导工作,注重科技进步,注重生态环境,确保农村公路网、建设均衡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建设。
2.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拓展多渠道筹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关键在政策的调控,由于我县地方财力薄弱,农村公路又缺乏市场融资能力,因此,解决资金的办法应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而且要加大边远乡镇有关农村公路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在补助指标上要向边远乡镇倾斜。同时,也要拓展多种渠道筹资,依靠省、市、县适当配套解决一部分,农民自筹资金解决一部分,社会捐助解决一部分,还可以通过山场流转、招商引资等吸引社会贤达人士积极对农村公路建设捐款捐物。
3.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研究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方案。从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的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扶贫和旅游资源开发等要素,重点应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以及连接省县干线的“出口路”建设,抓好资源利用、贫困地区联片开发的“经济路”建设,抓好通往交通闭塞乡镇、行政村“通达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要与村镇整体发展规划结合,与所在建制村的地形地貌结合,与扶贫开发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结合,最大限度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从单纯的总量计划控制到工程项目、公路网络布局合理规划的转变,达到优化网路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协调发展。4.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高,但质量要求决不能降低。县交通主管部门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扎扎实实地抓好工程建设的质量,建设“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实施工程建设时,做到“一个坚持,三个绝不能”。“一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绝不能”即一是绝不能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二是绝不能搞经不起考验的劣质工程;三是绝不能搞权钱交易的腐败工程。
农村公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公路建设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顺利进行,事关广大农村人口能否快捷方便出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十分必要,在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我们要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走群众路线,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我们不懈的努力。所以把握现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就显得尤其重要。
第五篇: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邱慧马波
铜山县公路管理站221009
摘要: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建设与管护方面存在的不足也随之凸显出来。由于铜山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针对铜山县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问题分析对策
1.引言铜山县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环绕徐州,虽然地材丰富,但工程建设受高速公路和高铁建设影响大,地方环境复杂;管养道路成发射状分布,车流量大,重载车辆多,污染严重,管养难度大。2003年以来,随着党中央建设新农村政策出台,农村公路成为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和最重要的基础设施。08年底铜山县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435公里,改造农村危桥85座,完成投资4.23亿元。实现了县到镇通二级公路,镇到镇通三级公路,在苏北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同时,列入农村公路管养范围县道360.738公里,乡道1001公里。全县范围内按照以县道为重点、乡道并举的原则,采取“分级负责、分层推进”的办法,开展农村公路综合整治,全面掀起了农路管养的热潮,全县21个镇的管养办公室全部挂牌办公,管养人员全部到位。同时,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方面存在的不足也随之凸显出来。
2.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通达深度低,农路网连接不畅。受省农村公路规划政策所限,很多道路只修到村口,形成的“断头路”较多,四级路仅通达到行政村,很多大的自然村还没有通水泥路,两镇相接之间行政村水泥路还没有连接上,导致部分农村公路不能网化,部分群众对此很不满意。
2.2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受土地限制,往往过多的考虑了农田、村庄的限制,我县农村公路绝大多数顺着原有沙石路或土路修建,因此,在项目建设方案的选择上,一些技术指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部分线路线型较差,“丁字”路口、急弯、陡坡到处可见。同时,道路上还存在一些危桥险涵未能得到同步改造,宽路窄桥或者桥头变线等情况,直接影响建设标准。
2.3配套设施不完善。个别镇对实施路肩等配套设施的认识不高,措施不力,一些路
段的路肩未达到标准要求、局部宽度不足,有的甚至未上路肩土方。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及横断面发生变化等特殊路段,缺少相关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部分路段绿化缺株,路树砍伐后不能及时补栽,绿化品种单一。道路两侧边沟等农田水利配套跟不上,集镇段没有排水设施。
2.4公路环境差,马路市场严重。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差,安全意识淡薄,道路上堆放着粪堆、渣土、柴草堆、建筑材料;厕所、猪圈、大棚等违法建筑物侵占路面。集镇段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影响车辆通行。
2.5养护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养护技术水平低下,缺少专业性养护。各镇管养办人员均非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应有的养护知识;一线养护工人由于工资低,年青人不愿意承担该项工作,道路养护责任都落到了道路附近不能外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的五六十岁老年人或中年以上妇女身上。由于知识接受能力低,培训难度大,不能很好地进行预防性养护。
2.6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急待加强。农村公路里程增多,公路设施逐步齐全,需要加强对路产路权的使用管理,超限运输急需治理。一是建筑红线难控制,由于现行《公路法》对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没有具体规定,公路路政执法部门难以依法控制乡村道改造过程中公路红线范围,难以依法处理乡村公路两侧违规乱搭乱建和损坏公路等行为。二是超载、超限车辆严重损坏农村公路。由于我县特殊的地理环境,煤炭、建筑材料运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施工、特别是躲避收费站,导致大量超载、超限车辆涌入农村公路,造成路面长期超负荷工作,加速了路面损坏。而乡村公路又不在公路部门路政管理范围,无法对其进行处理。
2.7道路修复困难。由于大量超载、超限车辆涌入农村公路,使农村公路损坏严重,但修复资金无可靠来源,目前,省按照农村公路网规划拨付的管养资金,仅能维持正常日常管养,对道路严重损坏的情况,无力进行修复,近年来,主要精力放在了农村公路的建设上,对道路的维修倾注精力不足,导致了道路在使用期间出现局部损坏严重、病害蔓延的情况,给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2.8建设、养护资金难筹集。根据县交通部门统计,目前我县还需新建灰黑化农村公路2000多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00座,老百姓出行才能更加便捷,但需配套资金3.5亿元。360.738公里县道,1001公里乡道,村道800公里,除省按公里定额补助外,每年缺口养护资金1000万元以上。随着费税改革,“五小养路费”停收,建设、养护资金更加难以筹集。
3.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问题的一些建议
农村公路建设要紧密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总体要求,坚持规划主导,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衔接和协调。要在确保完成 “通达”、“通
畅”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公路建设实际,从农民迫切需要而又有条件做好的入手,分阶段、有重点地稳步进行,把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好,使他们真正得到实惠。
3.1统筹规划,实事求是,合理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方案。
3.1.1 做好“十一五”后期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调整及项目储备等前期工作,加强联系、搞好沟通,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
3.1.2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断头路”、通往贫困村的扶贫路等,使农村公路真正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3.1.3 合理选择建设标准。虽然水泥路面厚度已由省规定的15厘米提高到18~20厘米,将路面宽度由3.5米提高到4米,结合实际情况,可采用“以地换地”的方式优化线型结构,提高路面结厚度,或在排水设施较好的道路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3.1.4 目前我县农村公路桥梁基本上建于五六十年代,承载力低,年久失修,以涉及人身安全,建议今后加大危桥改造投资力度,优先考虑危桥;完善已建道路缺失的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对新建道路,危桥险涵改造、路肩、农田水利、绿化、标志标线和交通安全设施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3.1.5 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每年从省补及财政配套资金中预留一定的资金按排大中修工程,并要逐年滚动累积,作为公路塌方、水毁、大中修费用,逐步解决大中修和中大水毁经费,确保道路顺畅、设施齐全。
3.2 多措并举,部门联动,加强道路综合整治,提升农村公路环境。
3.2.1采取“分级负责、分层推进”的办法,结合地方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建议政府牵头,交通、公安、城管、工商、环卫、农业、水利等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对公路两侧所有破旧房屋、围墙、厕所、猪舍、大棚等有碍观瞻、影响公路环境的违章建筑物、地面构筑物给于彻底拆除。清除道路上的粪堆、渣土、柴草堆、建筑材料、非标、招幌、摊点,彻底根治公路集镇化、街道化现象和“马路市场”,保持公路两侧良好环境。
3.2.2 强化路政管理。由于目前对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上级还没有明确说法,因此建议现阶段参照《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将公路路政管辖范围延伸至乡村道,尝试建立乡镇协管员、村路政监督员制度。建立健全乡镇责任追究制,增强乡村干部的责任心,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优化整合养护资源,提高养护管理效率。
3.2.3 加大治超力度。公安、交通要加大治超力度,必要时可联合行动,以确保道路使用寿命。
3.2.4 通过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十无”。既无公路打谷晒场,无违法搭建,无违法占用公路,无擅自搭接路口,无违规挖掘道路,无超限超载车辆行驶,无未经批准的非公路标志,无未经批准的穿越公路设施,无在公路规划红线范围内新增镇村建设规划点和新增违法建筑物,无存在安全隐患的桥梁构造物。使农村公路达到“畅、洁、绿、美、安”的标准。
3.3努力提高乡村道养护的技术水平。针对养护队伍总体素质偏低,人员老龄化,养护知识缺乏等因素,非常有必要建立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养护队伍,需逐步增加资金投入,以吸引更多的人,包括年轻人加入公路管理养护队伍。同时,县交通局和公路站应加强对乡村道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采取定期办培训班,主动派工程技术人员送技术下乡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乡村道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敬业意识,逐步建立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乡村公路养护队伍,使有限的养护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和作用。尽量实现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专业、半专业化,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沿线村民的养护积极性,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
3.4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县政府为了彻底减轻农民负担,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工程建设由县交通局负责组织,缺口资金,政府进行统一筹集,没有向农民群众收取一分钱。随着费税改革,仅靠省补资金和县财政,无法满足道路建设和管护需要,为了使“省给补助、地方自筹”的农村公路工作体制得到更有效地运行。今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除省补助、财政拿一点外,要采取镇、村经济里支付一点,一事一议筹集一点,厂矿企业赞助一点,农民自愿捐献一点等多渠道筹集。养护资金除省定额补助外,建议县财政列入预算资金要在08年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各镇配套资金按要求及时到位。只有构建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资金筹措机制,资金有稳定的来源和保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难的问题。
4.交通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力度。交通主管部门要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认真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监督管理,确保全县农村公路“又好又快”的发展。
4.1严肃执行计划,认真履行建设程序,严把农村公路建设市场准入关。严格履行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过程)和交竣工验收等各项管理程序;严把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关;严格控制市场准入关,加强资格预审,继续推行“广泛参与、底价中标、垫资施工、验收付款”的模式。
4.2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是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包括材料试验检测、工序交接交验,监理、施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等。通过不定期对重点部位、问题部位的监督
检查,把好工艺质量关。同时,为基层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好质量关。
4.4 严格履行交竣工验收程序。未达到交竣工标准的工程不做验收,不许交付使用,把好验收关。
4.5强化农村公路管养,加大考核力度,使农村公路管养逐步规范化、专业化。结束语总之,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特别是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是一项全新的、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农村公路建设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稳定的发展,只要各级政府部门领导重视、大力支持,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基层乡镇和行政村尽职尽责,大力推广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就一定能解开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难这把“锁”,促进农村公路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