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政策下西部妇幼保健工作的思路)

时间:2019-05-12 17:0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医改政策下西部妇幼保健工作的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医改政策下西部妇幼保健工作的思路)》。

第一篇:新医改政策下西部妇幼保健工作的思路)

新医改政策下西部妇幼保健工作的思路与创新

林全明邮编 653100联系电话 0877-2017953

【摘要】目的:探讨新医改政策下的西部妇幼保健工作,完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项目的实施。方法:围绕妇幼保健的基础工作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展开思考与探讨。结果:新医改政策明确了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可及性及非营利性等特点和公共卫生性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10大类41项,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占有7个;健康管理包含着疾病防治和保健服务二个方面,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组成部分意味着孕产妇与儿童系统保健有着更广阔的前景;新医改对西部妇幼保健是挑战同时又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妇幼保健机构要充分运用政策优势,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积极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西部妇幼保健思路创新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是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致力于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立足国情,我国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创新。对作为卫生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共卫生重要体系的妇幼卫生工作,在接受挑战地同时又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在经历2009年至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践,新近出台更趋于完善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确定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覆盖人群、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其中一是将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象由0-3岁扩大到0-6岁,每年新增服务人群约4800万人。二是增加孕产妇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提高疾病早期筛查水平。三是增加健康教育服务内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频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继续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等这些妇幼保健的基础工作纳入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它意味着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已提升至新的高度。提示了健康管理不仅是保健而且必须与治疗有机结合,才能提高保健质量,才能创新和扩展保健服务项目。同时还要清楚保健手册已上升为医疗文书,是保健医生记录个体保健服务及观察诊疗的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又是能体现医生的专业特点、学术发展水平和医疗内涵质量的法律凭证。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和势在必行。

2、定位明确,履行公共卫生职责

新医改政策明确了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机构,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实施者,进一步巩固了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可及性及非营利性等特点和公共卫生性质。明确了妇幼保健机构应以妇幼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职能。

因此,要把握好妇幼卫生工作的大环境、大政策、大趋势,正视而临的问题与困难,化挑战为 ——1——

机遇,要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公共卫生职能,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坚持“一法两纲”,采取综合措施,保障母婴安全;着力抓好群体保健,促进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3、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9类22项增至10大类41项,和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密切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7个: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因此对基础薄弱的西部妇幼保健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制度安排。这给西部发妇幼保健机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妇幼保健机构要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创新和发展,按项目需求规范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各项业务服务,继续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贯彻落实“一法两纲”为核心,以实施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为重点。依法开展妇幼保健、提供健康教育、基本医疗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与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公共卫生服务,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服务细节管理。在执业范围、内部科室设置、人员安排、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要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职责要求,突出母婴保健服务功能。

4、调整医疗保健资源,确保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西部人多地广,随着城镇建设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特点,人口的布局发生了变化,因此很有必要整合调整原有的医疗资源,使之适应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适应的卫生资源,建设和强化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为主体,大中型综合医疗机构和相关的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补充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也可建立由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区域医疗联合体,以加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通过双向转诊、先进医疗设施共享、互为确认检查项目、促进整合协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效率、为群众提供方便价廉、质优、便捷、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服务。

同时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和项目的准入管理。要按照《母婴保健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规定,加大打击非法执业行为的力度。依法加强对服务行为的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5、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包含着疾病防治和保健服务二个方面,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组成部分意味着孕产妇与儿童系统保健有着更广阔的前景,在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下,要用流行病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为工作方法实施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一规范服务对象、档案内容、建档方式、服务流程、档案保管和使用等。建立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保健技术指导组负责项目工作的技术指导、业务培

训、项目督导和技术考核等。

孕产妇健康管理:

以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为突破口,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结合,提高早孕建卡率、系统管理率。严格落实高危孕产妇筛查管理、住院分娩、贫困求助制度,建立医院-区县-市级三级联动的危重孕产妇报告制度和科学安全的转诊、会诊运行管理工作机制,开展孕情监测和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和干预,开通危急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产前筛查与诊断以及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产后开展乳腺癌、宫颈癌检查为重点的妇女病筛查防治工作。

同时建立“孕产妇孕期风险评估系统”,提升高危孕产妇管理水平,预防出生缺陷发生,实施婚检、孕前、孕期、分娩、产褥期、哺乳期一体化管理,一条龙服务;分类干预,改善孕育行为,保障母婴安全。

儿童健康管理:

树立新型的服务理念,建立以家庭与医院、社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现新生儿期一产后访视一儿童系统管理一体化服务,按照卫生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实施健康管理,在社区开展以0~3岁婴幼儿为主要对象的营养保健指导、新生儿疾病筛查、早期干预、智力开发及健康教育等项目的儿童系统管理,保健服务由单纯的体格检查、预防接种延伸为集生长发育监测、膳食营养指导、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常见病防治、新生儿疾病筛查、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延伸健康服务,建立以健康体检为基础的体检后风险因素的跟踪与干预的社区群防群治形式。

6、婚前医学检查

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和婚前医学检查三个部分。作为预防出生缺陷第一道防线的婚前保健以免费婚检被西部纳入各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由政府买单提供免费婚检,但效果不一,探讨原因主要是现行的婚检多是传统的基础婚检,而基础婚检对新人欠缺吸引力,与新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婚前保健要创新、要与时俱进,从生理、心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提供、提高婚检服务及质量,使其吸引新人积极主动和乐于接受,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近几年离婚人数呈现增加趋势,虽然家庭暴力、婚外情、社会变革给婚姻的稳定带来巨大冲击,但这些原因都与社会适应性、当事人的个性性格和心理健康有关,因此在提供基础婚检的同时开展“心理婚检”,对于个体的人来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并重的,是婚姻牢固的基础。传统的国际人格测量已经我国标准化已基本适合国情(例MMPI是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世界上最常引证的人格自陈量表,可用于医疗诊断和正常人的个性评定),我国研究研发的人格、个性测量也已趋向成熟,已可进入婚检服务,并可延伸到两性及婚后关系、人际交往、性格特征、沟通技巧,以及

对待工作、生活、家人以及孩子的观念。把脉双方优缺点,为新人提供一个彼此磨合和辅导的过程。使新人彼此了解双方的性格特点、社会适应程度,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态,理性地提前认识婚姻中可能潜藏的问题,从而做到性格互补、为提高婚姻质量和今后婚姻的牢固打下基础。值得指出的是心理婚检并非契合度检测,也不是预言婚姻美满与否。但也可进行婚姻后心理健康服务。

在婚前保健的同时,开展优生优育指导,通过对准备怀孕的育龄夫妇的家族史、遗传史、既往生育史、影响生育健康的遗传、疾病、用药、工作生活环境、营养、生活习惯等资料的收集,为“孕产妇孕期风险评估系统” 实施评估前准备,从而做出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估和个性化孕前指导。

7、健康教育

结合妇幼保健工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一是把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化、简单化、通俗化,使农村、社区妇女和孕产妇实用易接受,及时收益。例★生孩子到医院、住院分娩安全;★母乳喂养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贫困救助政策;★告知县产科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等危急呼救电话等作为基本内容;二是利用影视播放★孕期保健知识 ;★传播婚前医学检查知识;★传播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知识;★优生优育基本知识;★儿童保健知识;★个人卫生及妇女保健知识等健康教育内容;三是当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及疾病爆发流行时,配合疾控部门开展应急性健康教育,普及防病及安全防护知识,进行行为干预,提高妇女儿童人群的自我保护能力。四是建立督导、考核与评估制度。

8、强化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质量,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实施,使妇幼卫生信息面临艰巨的工作,在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科室,落实专职人员,攻坚克难,加强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信息人员要树立统计法律意识和政策风险意识,确保数据质量。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开展分析利用、提高数据真伪识别能力、提高分析利用能力,保障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并将居民健康档案、出生医学证明等作为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充实台帐。狠抓台帐和表、卡、册的管理,确实提高台帐质量;建立社区联动数据线索报告、县乡村原始数据定期核对、数据现场质量控制和逐级审核等管理机制,减少数据漏报,严格杜绝虚报和瞒报。完善和扩大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和使用范围,提高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水平,促进基本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妇幼保健机构在新医改中要充分运用政策优势,抓住机遇,明确任务、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从偏重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从注重个体服务对象向家庭和社会群体转变,服务内容由专科向更加注重全科转变,建立起涵盖每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连续性服务模式。加强和提升医疗保健质量,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按

照中央的方针政策,按照中央的医改方针政策,全力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健康发展。在新医改舞台上,为妇女儿童健康建功勋,创奇迹。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

2、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2011年5月

第二篇:新医改政策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农合覆盖面持续稳固扩大,60%以上的统筹地区实行门诊统筹。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比前一年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有序开展,安徽、江西、湖南、内蒙古等地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心病的补偿比已超过70%,符合民政医疗救助条件的家庭可再获20%的补助。新农合管理运行水平不断提高。近90%的统筹地区实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即时结报,一半以上统筹地区实现了与域外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稳步推进。一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基本药物规范采购、控制价格、组织配送、合理使用以及落实零差率销售等政策,并在基层综合改革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据最新监测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7.2%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各地积极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确保临床合理使用。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了门诊和住院费用下降、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上升的可喜现象,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制度实施效果初步显现。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2010年,中央继续安排专项投资200亿元,支持891个县级医院、162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12万个村卫生室和12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普遍提高基础上,着力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加快落实。

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取得新进展。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最近监测数据显示,城镇、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率分别为48.7%、38.1%,提前完成任务指标。上海、杭州等地结合本地实际,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2010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达到17.4元。湖北、吉林、四川、河南、河北、重庆等地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程序、奖罚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疗服务安全质量进一步提升。16个国家级联系试点城市和31个省级试点城市陆续开展试点工作,辽宁鞍山、山东潍坊等试点城市在公立医院规划布局、管理体制、补偿运行机制、支付制度、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支持基层和鼓励社会办医方面开展全面探索,试点已经取得了初步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以强化服务为抓手,推行一批见效快、易操作的改革和管理措施。全国1200所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3828所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1300多所医院开展10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试点,22个省(区、市)近100所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5个省(市)开展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各地改革探索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全面落实新医改政策

全面落实新医改政策 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地区发展差异大,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提高群众获得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保证群众基本用药需求;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改变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体现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有利于规范药品生产流通使用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群众负担。

我县基本药物制度什么时侯实施?

我县自2011年6月20日零时起,在全县所有乡镇(中心)卫生院正式实施。基本药物的概念是什么?

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目前我县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有多少种?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5个品种,中成药102个品种,共307个品种,省新增补198种,总计505种。

基本药物是否全部纳入了我县新农合报销目录?我县新农合如何提高基本药物报销比例?

根据有关规定,我县将国家307种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198种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参合农民在开展门诊统筹和住院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其发生的基本药物费用报销比例要高于非基本药物10个百分点以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卫生院销售的基本药物价格有哪些具体规定?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卫生院库存药和新购入基本药物一律取消药品加成,按实际购进价格销售,并不得超过省物价部门公布的基本药物最高采购限价,实行价格“双低控制”。即现行实际采购价格低于最高采购限价的,按现行实际采购价格执行,不得提高实际采购价格;现行实际采购价格高于最高采购限价的,按不高于最高采购限价执行。

村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吗?

目前,我省和市暂未出台在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规定。我县将根据上级要求,适时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卫生室中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卫生院药品价格检查的重点有哪些?

检查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基层卫生院是否取消药品价格加价;二是基本药物销售价格是否突破价格主管部门公布的最高采购限价;三是基层卫生院对库存药品在销售过程中是否实行零差率政策。

湖口中心卫生院2011年6月20日

第四篇:新医改背景下

新医改背景下“看病难、看病贵”探讨

郭金有

【摘要】放眼看中国,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和成因,重点探讨“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局面是否在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下改善,提出现代医改政策与民生改善工程能否真正切切落到实处,推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等举措是否能从微观上得到理想的治理。首先必须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凸显政府职能,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经济活动,让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后,提出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性的主要矛盾在新的政策实施后能否进一步遏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探索。

【论文关键词】看病难 看病责 医疗体制改革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大学生下基层 药品零差率 中医适宜技术

展望当代中国,随着国家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因人口众多,贫富领域不均等客观原因,当代中国“缺医少药”的现象还待进一步完善,“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格局随着现代医改政策的实施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医”、“药”、“专业技术”等等科学领域的发展也逐步走向了标准化、国际化,古往今来,人类的健康问题始终摆在首位。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分析:

1.1首先“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正如字面上所表达的那样应该分为“看病难”与“看病贵”两个问题来看待:要分析这两个问题必须搞清主体与对象,即谁在喊看病贵和难、难和贵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看病难”在城市中主要体现在优质医疗资源缺少,医术水平高且可以信任的医生难找。但是反过来讲,不管什么病谁都想看高级医生、住高级医院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法满足的。在农村主要表现在一般医疗资源缺乏,医务人员人数偏少、总体医疗技术水平偏低,所以对病人应进行合理分流,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小病到基层,大病才上大医院。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对于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慢性病等病人的信任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只讲看病难,而是要作具体分析。“看病贵”指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超过了患者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其中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覆盖的广度和强度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我国在于医疗保险方面的覆盖面很窄,据统计约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患者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一卫生系统:改善绩效》得出的结论是,在被评估的19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公平性位居188位,倒数第四。

1.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在新旧体制更换等原因长期积累造成的,为此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18次连续药品降价,涉及品种规格多达万余种,2007年对医药卫生系统的商业贿赂问题也重拳出击。尽管如此,问题的解决不能期待一蹴而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要有长期努力的思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先是从病人的方面来剖析:中国病人中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农民,约占37%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他们缺乏有关医疗保险的法律和法规,没有对医疗保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预见,所以一去到医院,就总觉得看病难、看病贵,那些病人就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吓倒,同时心理为这笔昂贵的医药费用而产生崩溃,所以像这种情况也就犹然而产生了。

1.3从国家的方面来看,不但有政策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国家和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严格和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政策方面,我国关于医疗立法还存在很多的缺陷,立法还很不健全,法律监测也很不完善,所以当病人在上医院看病接受治疗时只能是心理感觉价格高而无法用法律来得到根本的保障,况且,医院以及一些卫生院或诊所是属于事业单位,也是具有赢利性质的,所以患者就更加受蒙蔽了。同时,国家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严,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人,所以这就大大地助长了看病难看病贵的不良状况。此外,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只占世界的2%,但是我国的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左右,用2%的医疗费用去解决22%的人口健康问题肯定会觉得看病难,看病贵。1.4关于医疗保险方面,目前中国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特别的窄,从结构上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农民、城镇非正式就业人员、弱势群体还没有被保险制度所覆盖,医疗保险制度应有的公平性和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在农村,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非常的多,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没充分凸现出来时,我们可以经常从电机屏幕中看到农民工因工伤或意外伤害而没有钱治病,就算给农民保险,但仍还是不够充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首先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随着基层社区集体经济力量的下降向农民集资成为建立合作医疗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向农民投资的难度,重要取于农民对医疗的满意程度。但是国家对医疗事业的投入甚少,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不稳定,因为国家对医疗合作大多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但是地方政府行政官员为了各自的利益,使得他们对执行政策的主动性大大降低,没有足够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落实。

1.5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要求不相同,这给建立统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即农村保障的主体、方向、管理方面都构成了障碍,会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农村的行政区域设置的医疗卫生网点业务不足,不少地方的农民基本可以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直接去县或乡级医院。因此县或乡的医疗布局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二是卫生机构人员的分布非常不协调,总之这些都是产生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不足之后自然就产生病人看病难看病贵。

1.6药品与医用材料价格虚高:关于药品、医用材料价格虚高的报道已经很多,几乎人人皆知,很多药品包括一些政府定价药品从出厂到零售,中间差价为一倍甚至几倍,医疗材料价格管理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以药补医”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药品销售成为医院利润的主要来源;药品生产领域无序竞争,流通领域环节多,交易成本高,药品价格虚高。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合理: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僧多粥少”导致公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城市占有80%的医疗资源而农村只有20%,因此,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尤为突出。1.7 服务质量、态度差,就医流程不合理: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部门,面对患病的脆弱群体,该群体面临经济和精神双重的负担,如果遇到不满意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其反应肯定比一般服务群体要来得强烈。加上目前医疗服务人员普遍超负荷工作,待遇也不高,难免出现询问病史时间过短和回答病人问题不耐心等现象。另外,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排队时间过长,挂号、就诊、交费、检验(检查)和取药等往往都需花费较长等待时间。如果有些大医院布局不合理,标识不清晰,需要在不同建筑或楼层之间来回奔波,病人肯定产生强烈不满。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途径

对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象,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尤为严重,但是近几年我们国家正逐步实施了一些新型的医改政策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1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

2.2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根据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更大程度地承担起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责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超收倾向。关键是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片面创收的机制。

2.3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坚持教育与监管有机结合,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督促医疗机构坚持合理检查,严格执行疾病诊疗规范,明确基本检查和基本用药,防止因常规药物滥用和不合理检查而增加病人负担。物价部门应加大医药价格的专项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防止乱设收费项目、重复收费、多收费现象发生,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负担。

2.4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范,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老百姓的用药需求。根据国家、社会、个人承受能力,又保证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品价格监管,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名义把药品的价格太高。

2.5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让医务工作者真正的明白群众看病的需求,方便群众就医。

2.6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辅助弱势群体。由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积极落实,结合社会扶持体系建设,多方面筹集资金,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基金,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及“三无”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同时明确指定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卫生医疗机构,对下岗失业人员和五包户、孤寡老人实行免收挂号费和诊查费、减收床位费。切实降低弱势群体的用药负担,加大投入举办惠民医院、平价医院等,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群众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医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2.7当前要建立医务人员定期到基层的制度,推广医疗卫生、中医、中药适宜技术,建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巡回医疗制度。同时,借鉴国外做法,制定政策,要求大学医学毕业生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工作3到5年,充实乡镇医院人才队伍,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质的原则,对社区卫生资源重新布局,积极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卫生服务网络。

3“看病难、看病贵”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3.1农村医疗建设中,医、患角色的再认识

患者去医院看病不象去一般的市场上消费,医疗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患者对自己病情往往知道很少,更不要谈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到医院看病是把自己尽快康复的愿望寄托给了医生,希望医生能够对自己的利益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医生出于自身利益出发,还有外部压力等要求,往往使这种本应百分之百对病人忠诚的委托关系异化。开大处方、乱用药、多用药等现象十分普遍,医疗乱收费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医疗机构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自定项目、分解项目收费现象比较突出。就医时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应该是疾病,而现实生活中医患之间的互信可以说到了历史的最低点,甚至矛盾与冲突也屡见不鲜。

3.2诊疗行为不规范,医保工作不到位

在医疗领域中除了医生、患者外,绝大部分场合存在第三方,即医疗保险者。医疗保险者除了提供疾病风险经济分摊的重要功能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是代表患者监督提供方医生的诊疗行为是否合理,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保障病人合法利益。但大多数医疗保险公司往往只注重自身利益,主要检查“过度医疗”问题,但作为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的我国,医疗保险部门除了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关注病人的利益是否受损,代表患者的根本利益监督检查医生的医疗服务行为。

3.3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改革目标不明确

在进行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人享有健康,而不是只让一部分人病有所医,医疗卫生改革应该始终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如果仅仅为少数人服务,那么社会的整体宏观效率很低,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强化政府职能和政府责任,政府应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打破城乡与体制界限,平等地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4、我乡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及解决策略探讨

松树乡地处武威市凉州区西南方,近莲花山、祁连山脉,总人口达1500多户,本人认为,在像我乡这种底子薄、财力十分有限的农村,要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只有在认真分析并抓住我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惠民政策,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的标准,提出有的放矢的措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1 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分析,看病难、看病贵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其本质是什么?其主要矛盾是什么?必须通过认真分析,抓住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主要矛盾,才有可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一困扰政府、社会和医院3方的社会问题。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与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相比较,现在的社会有了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改革开放前是整齐同一的社会,其医疗服务需求也基本同一,这种情况下,只需供给无差别的医疗服务,就能满足全社会的医疗服务需求。在这种单一的“需求-供给”模式下,其医疗服务的价格是以社会平均承受水平来制定的,因而在社会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加之社会的均衡同一,就不会出现无法承受的社会阶层,也就不会酿成社会问题。

4.2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探讨: 针对我乡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及主要矛盾,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对策。比如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加大政府投入,构建“金字塔”型医疗卫生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卫生资源配置方向,向农村、基层、预防倾斜等。这些对策都属于基础性对策,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部分原因问题。但由于没有针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象的主要矛盾,因而,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仍将继续存在,只是程度会有所缓解而已。我认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理想模式应当是“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该模式是在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实事求是,针对不同的人群,为其提供来自经济上能承受的医疗服务,从而达到消除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的目的。

4.3 据本乡十个村摸底调查,截止2010年12月份,本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为74%,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其主要的原因是群众的思想转变落后,响应这一重大的医改政策的出台,我们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为就是要搞好宣传,做好本质的工作,让他们尽快的转变思想,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紧抓住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在最低的社会公正性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用理性政府的理性约束来对待非理性医疗机构的非理性医疗服务供给(表现为过度医疗服务)和非理性病人的非理性医疗服务需求(表现为小病、常见病等均到大医院求治),保障群众的健康,从而改变全乡经济落后的新局面。

4.4 卫生部门及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

(1)物价部门要认真把好“最低成本”定价关。

(2)法院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对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人群的诉讼,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下,只能按“两低”(最低限检查+最低注档药物和治疗)标准来要求医方举证。即举证要求标准应与实践中的“两低”标准相一致,不能搞“双重标准”(医疗时实行“两低”标准,诉讼时实行“普通”标准),那样医院将无所适从。

(3)信访部门在处理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的医疗信访案件时,也只能用“两低”标准对医院的服务进行对照检查,而不能用其他任何高于“两低”标准的标准来评判医院的工作。

(4)水、电、气、电信、交通等公用事业部门对医院供给的一切服务,应当以最低价格收费。这应当是全社会对社会弱势人群医疗保障问题关心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5)应当有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来负责社会人群的阶层划分和标记工作,其划分和标记工作一年一定,实行“阳光工程”,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6)卫生行政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要共同配合,对医院执行“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坚决予以处罚。同时设置举报电话,接受社会、新闻治”,这是否会导致新的医疗服务不公平,还有待观察。同时,由于病人所得到的医疗服务主要取决于其支付能力,因此,对社会弱势人群来说,尽管医院已经用自己所能提供的最低价的服务来履行社会公益职责了,但仍将出现一部分社会弱势人群(主要是一些重病人)连这最微薄的医疗费用也支付不起的情况。这时,问题由谁来解决?是体现无限的社会正义,由政府提供医疗费保障以继续医治、直至治愈(或死亡)?还是按照自然正义原则(政府履行有限社会正义职责),无奈结束医治(目前的现实情况中,是后一种处理情形)?这将是又一个易受社会攻击的地方,也应当是一个政治问题。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乡实行状况:

5.1、我乡经济处于不发达区域,人口稀少,人均占有量少,地处资源不丰富,经济收入普遍低,主要以农作物为主。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如果让个人独立承担疾病风险,终其一生的积累可能都会觉得“看病贵”,甚至无法承担和抵御。在农村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职能是疾病经济风险分摊,是将个人一时的疾病风险分摊到一生,是将一人的疾病风险分摊到全社会。如果没有广覆盖的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个人主要承担疾病风险的医疗体制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可以说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我们需要以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平台,用一生积累的财富来抵御一时的疾病经济风险,更需要调动全民的财富来分摊与帮助某个人的医疗负担。

5.2、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需要各级政府下很大决心,政府财政也必须投入很大的财力才能完成,必须提高到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这样一个政治高度才能完成。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各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这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要认真总结试点单位的好做法,积极进行农民个人缴费方式的探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

5.3、在对松树乡卫生院展开进一步的调研后,据统计2011年松树乡人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每日门诊接待人次达100多人,日均补偿金额达1000多元,住院比例根据相关规定内设25张病床,并建立健全既方便农民又便于监管的合作医疗审核和报销办法,实行基金使用管理的卫生院、村卫生室公示制度,把合作医疗报销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探索农民参与监督和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和使用的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重点解决好本乡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的问题。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给予适当补助。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

6、使用药品零差率、地产中药及相关医改策略解决看病贵探讨

6.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如火如涂进行的同时,国家又出台了新的医改政策即使用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的施行,这一新政策的出台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本人认为患者就医感觉医院不好进的根本原因是其昂贵的药品使他们望而却步,国家出台这样的新政策应该能解决这一本质问题。再不会是真正真需要救治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推行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省上确定的基本药物有关规定。基本药物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招标、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实行零差率销售。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步进行,具体进度为:2010年5月31日前,在28个县市区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先期试点,完善方案;自6月起,在不少于60%的县市区开始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综合改革;年底前在全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6.2推进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政府补助及医保基金等多渠道补偿。政府补助标准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办法核定。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当地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支出,由同级财政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困难地方予以专项补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或财政专户统一管理。政府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

6.3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业务、药品、器械等方面的管理。

6.4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依据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在合理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确定岗位设置,核定人员比例。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按照人社部门核准的设岗方案,所有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富余人员分流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6.5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根据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近三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收入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特殊因素核定。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评价体系。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财政、人社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对职工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定岗竞聘完成后,按照国家规定实施绩效工资。

6.6推进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城乡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阶段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保健,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病管理等9大类。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随着政府投入的逐步提高将不断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本地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中的报销比例。

7、必须进行微观上的综合治理

7.1我们必须调整微观卫生经济政策,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比如改革目前传统的按项目付费的方式而采取按病种付费的方式,继续采取药品集中招标等综合措施降低药品的虚高定价,治理医院不合理医药收费行为和按规范进行的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单靠卫生经济手段远远不够,同时要大力推崇循证医学,建立合理的诊疗规范,寻找成本效果好的标准治疗方案,积极推广各种适宜技术,达到提高医疗质量前提下的控制不合理费用这样一个终极目标。当前,医学科技发展非常迅速,我们的优先重点应该引进、吸收、消化那些成本效果好的技术并予以推广。同时,对原有广泛应用的临床技术或治疗方案应该进行全面的成本效果评价,比如对终末期肾病病人移植和透析两种方案成本效果(效用)进行全面权威性的比较。又如,为了减轻过度用药现象,对临床抗生素应用范围、适应征及不适应使用范围的合理界定都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提高药品生产流通的准入标准,大力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的教育。制定一系列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用药指南,用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和用药行为。严肃处理乱用药、乱检查的医院和医生。

7.2必须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已经形成共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行确保。第一,必须弱化医院的趋利动机,但又要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院运行的技术效率。要建立与完善医疗业务工作数量、质量与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比如,医院在核定合理的支出项目与标准的前提下,如果仍然有结余应该按一定比例上交卫生主管部门,用于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调整与布局、用于医学科技的发展和适宜技术的推广等。第二,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必须加大,政府财政要投入到疾病治疗成本效果好的医院或科室。因为对医院而言,病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即是自己的收入,如果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医院自身收入必将减少,而这减少的收入如果没有合理的补偿,相信实际上没有一个医院真正愿意朝这样一个非常合理的方向努力。这就是医疗领域非常明显的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财政补助必须正确发挥导向作用,校正市场失灵,专助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的医院或科室。目前撒胡椒面式的财政补助方式,不但没有很好的校正市场失灵,而且可能起了与期望相反的“逆向补助”。

7.3政府责任必须到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财政应逐年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在政府财政支出中要明确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比例,明确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助项目和标准。比如人员经费、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完全由财政全额拨款,日常运行经费通过低收费予以补偿,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托底”以弱化医院的趋利动机。此外,政府要加大对医疗领域的监管力度,看病贵往往与乱收费和过度医疗密切相关,通过加强政府监管,消除乱收费和过度医疗对克服看病贵问题往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7.4必须建立梯度医疗体系,三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疗门庭冷落是医疗系统的一个普遍现象。病人流向必须合理。三级医院的定位决定其主要是负担疑难杂症的诊治,而社区卫生服务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及诊断明确疾病的治疗。要采取行政的、制度的、经济的手段调整各类病人的合理流向,比如制定合理的定点医疗和转诊制度,发挥价格和自负比例的调节作用。7.5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让医务工作者真正的明白群众看病的需求,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总之,我相信,在我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乡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乡实情的路子,很好地解决我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我乡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 》卫农卫发2006]13号

[2]胡善联.上海市“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和对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6,2: 21-23.[3]邱 童,顾 海.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析及解决建议[J].卫生软科学.2006, 20(6): 536-537.[4]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甘政发[2009]97号 [5]何志高.“看病难、看病贵”之我见[J].中国药房,2007,18(13):961-963.[6]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 甘政发[2010]23号 [7]光明日报:用医改的办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12

第五篇:医改政策111

医改政策(50题)

1.2016年,湘潭市被确定为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

2.湘潭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范围为全市所有城市公立医院。

3.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坚持“三医”联动,指同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

4.湘潭市从2016年10月1日开始,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利率销售。

5. 药品零差率销售是指医疗机构在销售药品(中药饮片除外)的过程中,以购入价卖给患者,即“原价进、原价出”的销售方式。

6.医院因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及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7.医疗技术服务价格的调整根据省发改委“总量控制、有升有降、结构调整”原则进行调控,调整后的费用按规定纳入报销范围。

8.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调整的主要内容: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适当降低核磁共振扫描(MRI)、X线计算机体层(CT)扫描等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在现行基础上下降不低于10%。

9.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提高部分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适当提高诊查、手术、护理、床位、中医服务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10.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对群众就医负担的影响:此次价格改革是补偿机制的改革,注重医院、患者、政府三者之间负担的平衡。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收入差额,根据“价格平移”的原则,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部分医院自行消化来解决,同时,要求医院加强管理、主动控费。改革后,将有效控制患者就医负担不合理增长。从个体就医来看,将出现费用有降有升的情况,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次均费用有所减少;少部分患者因治疗方式差异、个性化需求、药占比低等原因,个人负担可能略有增加。

11.湘潭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到2017年,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费控制在20元以内,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8%以下。

12.湘潭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到2020年,符合湘潭市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医药卫生服务管理新机制全面运行。

13.《湘潭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明确的改革任务包括:

1)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2)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3)建立医疗价格调整机制; 4)完善财政补偿机制; 5)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6)改革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 7)构建协同发展服务体系; 8)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9)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 10)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改革。

14.湘潭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任务中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实行政事分开,合理界定政府作为出资人的举办监督职责和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自主运营管理权限。二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四是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五是强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能,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管理体制。

15.城市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性亏损,除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外,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由原投入保障渠道补偿。

16.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药分开采取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强化激素类药物、抗肿瘤类药物、辅助类用药的临床使用干预。

17.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预算管理、月预结算、决算”为结算方式的总额控制付费模式。

18.到2016年底,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达到出院病例数的30%,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不少于100个。

19.改革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新机制。

20.改革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对医院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可在按规定程序履行编制核准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采取直接考核方式公开招聘。

21.完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绩效考核结果与医院管理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

22.绩效工作由医院自主合理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以及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23.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24.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构建协同发展服务体系任务包括:1)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2)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3)提升中医服务能力,完善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专科的规划,积极推进中医综合区建设。4)在统一质量控制标准前提下,逐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下级医疗机构认可上级医疗机构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制度。5)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积极扩大全科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的培训规模。6)加强医学重点专(学)科建设。

25.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指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26.湖南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含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药品可由乡镇卫生院代购)药品采购全面实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实行“两票制”。

27.药品采购“两票制”,2017年9月30日前为过渡期,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28.药品采购“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

29.在发生自然灾害、重大疫情、重大突发事件和病人急(抢)救等特殊情况所实施的药品紧急调拨、采购国家或本省省级医药储备药品,可特殊处理。

30.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仍按国家现行规定采购。

31.公立医疗机构在药品验收入库时,应当要求流通企业出具加盖印章的由生产企业提供的该批药品进货发票复印件或电子扫描件,并纳入专项档案管理。

32.各级卫生计生、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对公立医疗机构执行“两票制”的监督检查,对索票(证)不严、“两票制”落实不到位、拖欠货款、有令不行的医疗机构要通报批评,直到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3.《湖南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指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34.家庭医生为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伍以全科医生为主体。

3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由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提供,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和医师个人、退休执业医师、医生合伙人等执业者(团队)在城乡社区(行政村)设置家庭医生(全科)诊所,提供签约服务,并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行业管理范围,享受同样的收付费政策。

36.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采取团队服务的形式,由家庭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有条件的地区可吸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加入团队,经过培训后开展相关工作。

37.鼓励组合式签约。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38.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等。

39.未来5年,湖南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方式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将慢性病防治重点从“疾病治疗”转移到“危险因素控制”,从医院下沉到基层。

40.未来5年,湖南省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率将达到50%以上,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65%。将建立脑卒中省、市州防控基地,力争脑卒中死亡率下降5%。

41.《湖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指出公立医院改革下一步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把政府对公立医院管理的重点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规划、管评价上来,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由“以药补医”转变为“以医强医”,医务人员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薪酬分配由“朦胧薪酬”转变成“阳光薪酬”。

42.《湖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指出,到2020年,将力争实现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下降10%。群众《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达到92%以上,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2600万,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43.《湖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指出,要推进实施中医药“五名”工程指名医、名药、名院、名校、名方。

44.《湖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25”工程,即到2020年,在全省卫生计生队伍中选拔20名医学学科领军人才、200名医学学科带头人、500名中青年医学学科骨干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动态管理和定期考核。每年选送100名医学人才(重点为“225”工程培养对象)赴国(境)外进修学习。

45.《湖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25”工程,即紧缺卫生人才开发“531”工程。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到2020年,完成5000名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及临床执业医师的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完成3000名临床专科护士和康复治疗人员培训,完成10000名药师培训。

46.《湖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25”工程,即中医药人才培养“522”工程。到2020年,培养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00名优秀中青年高级中医临床人才、2000名基层中医技术骨干。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到2020年,中医及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达到50个。

47.《湖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25”工程,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实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四证合一”培养。2017年,三级乙等及以上医院和二级医疗机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率分别达到100%和70%;2020年,全省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48.《湖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25”工程,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三个1工程”。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1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

49.《湖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的健康产业项目包括湖南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健康服务业发展;区域医学影像和检验中心建设;健康医疗旅游;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发展中医药养老服务。

50.国卫办体改函„2016‟645号指出,力争到2017年底,全国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降到10%以下。

下载新医改政策下西部妇幼保健工作的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医改政策下西部妇幼保健工作的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9新医改政策解析论坛

    2009新医改政策解析论坛——暨基本药物目录解读及药品招标导向一、论坛背景2009年4月6日,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作为其五项重点工作之一的“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立刻成为制药......

    新医改

    浅析新医改政策 一、“两票制”和药品零差价 所谓“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目的:压缩流通环节、减少中间加价,降低虚高......

    新医改

    在12月26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受国务院委托,作了题为《国务院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了......

    新医改

    中国医改计划的出台会为我们实现保民生这个目标提供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个医疗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原则做工作,必须逐步地进行更多制度的改革,能够在近期内完成......

    新医改

    医改要咬定公益不放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医改始终伴随着不同观点的争论。医疗卫生是公益事业还是产业?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是什么关系?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在哪里?能......

    新医改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对新医改有更多的了解与认知。通过大学生在新医改方面的了解程度,我们对其作出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当代大学生对新医改......

    新医改

    有关新医改的几点思考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方案最终稿)。《意见》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

    新医改

    2012年,新医改重点推进几项内容:1.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拓展深化公立医疗机构改革;3.深入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4.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培训;5.继续提升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