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总工会“三公”经费管理公开公示制度
县总工会“三公”经费管理公开公示制度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用三项。“三公”经费公开,成为当下构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的有力抓手,也是建设廉洁政府、廉价政府、效能政府的重要内容。为加大治奢力度,严格落实“三公”经费支出控制数,县总工会推行“三公”经费公开公示制度。
1、因公出国(境)费用主要用于县总工会参与国际工会领域事务讨论,履行工会对外宣传职能。开支范围包括公务出国(境)的差旅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是指县总工会公务用车的购置及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支出。要深化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抓好对违规车辆的纠正处理,坚决减少公务用车总量。规范执法工作用车,加强对越野车使用的管理。
3、公务接待费是县总工会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主要包括对上级业务部门公务接待支出和其他公务接待支出。要精简会议规模和次数,严格履行节庆活动邀请领导报批制度。以严格审批程序和经费管理为重点,加强对召开会议次数、举办节庆活动、公祭类纪念活动的管理,完善制度规定,坚决制止和取消那些增加基层负担、形式重于内
容的活动。对邀请上级领导出席大型活动的,要严格报批程序。对经过批准举办的活动要严格控制规模,厉行节约。
第二篇:“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及公开制度
“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及公开制度
第一条 为有效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做好“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第三条 “三公”经费预算原则上应保持相对稳定。如遇不同之间预算变动较大、同一中预决算差额较大等情况,应妥善做好解释说明。
第四条 “三公”经费预算根据省财政厅相关预算定额、因公出国计划,并结合以前实际支出情况综合编制,报局长办公会批准。
第五条 “三公”经费预算随部门预算同时编制、单独反映。
第六条 “三公”经费预算应当接受县财政局审核,经县人大批复后下达执行。
第七条 “三公”经费预算批复后20个工作日内,经我单位主要负责人审定,在网上向社会公开。
第八条 “三公”经费预算公开主体是泸溪县供销联社,构成单位包括我所属机关和直属预算单位。
第九条 公开内容包括“三公”经费总额,以及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等分项数额。
第十条 “三公”经费支出,依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公示制度
“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公示制度
一、我单位“三公”经费开支实行公示制。“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和决算要结合各单位预、决算向社会公开,并附详细说明,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公开明细到具体项目、部门、车辆和个人。
二、“三公”经费公开内容包括“三公”经费总额,以及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费等分项数额。
三、“三公”经费公开口径是“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即当年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预计追加预算安排的一般预算数,不包括政府性基金和专户管理的事业资金和其他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数。
四、公开的时限和形式
(一)各单位部门预算“三公”经费公开的时限,按照省财政规定,在省财政批复部门预算后20个工作日内,由各单位上报主管部门汇总后,集中统一公开。各单位日常支出“三公”经费,由各单位通过我单位财务股,由财务股汇总后,每季度公开,公开时限为下季度初十天内。
(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的形式,以我单位门户网站和机关大厅张贴公示为主要形式。
第四篇:2017年总工会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
2017年县总工会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说明
宽甸满族自治县总工会决算
(2017年)
目录
第一部分 县总工会主要职责
第二部分 县总工会2017年部门决算表
一、收支决算总表
二、支出决算表
三、公共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
四、“三公”经费决算表
第三部分 县总工会2017年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县总工会主要职责
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总工会工作方针政策
(二)是宽甸县政府的组成部门
(三)负责主管全县工会领域中组织服务管理工作。
(四)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二部分 县总工会决算公开表
第三部分 县总工会2017年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关于总工会2017年收支决算的总体说明 按照综合决算的原则,总工会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部门决算管理。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群众团体事务的一般行政管理事务、其他群众团体事务支出、行政单位离退休、死亡抚恤。县总工会2017年收入决算152万元,支出决算79万元,年末结转73万元。
二、关于县总工会2017年“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 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等有关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压减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因2017年“三公”经费预算财政未核批,所以此项报表无数据。
三、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情况说明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支出。
四、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
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随需要安排追加。
五、政府采购安排情况说明 本无政府采购。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县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2.基本支出:指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3.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4.“三公”经费: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应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5.一般公共服务(类)群众团体事务(款)一般行政管
理事务(项):反映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未单独设置项级科目的其他项目支出。
6.一般公共服务(类)群众团体事务(款)其他群众团体事务支出(项):反映其他用于群众团体事务方面的支出。
7.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事业单位离退休(项):反映实行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开支的离退休经费。
8.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抚恤(款)死亡抚恤(项):反映按规定用于烈士和牺牲、病故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和定期抚恤金以及丧葬补助费。
第五篇:中央公开三公经费
中央公开三公”经费意义何在?——
记者就财政预算公开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展开对话
发布机构: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1-07-08 点击数:130 无障碍浏览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这也是首次公开中央单位“三公”经费。
自2009年起,我国正式拉开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大幕,然而,作为群众高度关注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仍然在相关的预算报告中难觅踪影。作为财政预算公开中群众高度关注的项目,此次中央公开“三公”经费的意义何在?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乃至整个法治政府建设将产生哪些影响?《法制日报》记者就此与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敬波展开对话。
记者:近日,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公开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中央单位公开“三公”消费预算有何积极意义? 王敬波:首先,这是一个积极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行为,非常值得肯定。其次,从中央的角度来讲,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是顺应世界趋势的一种现象。从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上来看,公开透明是政府的一个发展方向。中央人民政府现在能够进一步部署财政公开,同时公布“三公”经费的做法,说明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要顺应世界开放的趋势,意识到中国政府不能置身事外。再次,这次公开是对社会公众要求的积极回应。实际上,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之初,社会公众就已经对“三公”经费包括预算、决算的公开提出了很高的期望,这次中央人民政府积极主动地作出公开“三公”经费的部署,是对社会公众的一种回应。
记者: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公开“三公”经费存在哪些问题? 王敬波:一方面,预算本身的科目设计和公众对“三公”经费公开的预期不一致,这需要对预算管理进行改革。在预算当中要想找到“三公”经费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预算管理设计的标准和公众对政府开支所希望获悉的信息,通常无法对应。政府部门有时会说预算当中没有“三公”经费这一科目,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实际上在预算当中可以找到公众关注的“三公”经费内容。只不过预算管理中的科目与公众普遍理解的“三公”经费有一定差距,需要找一些细目进行核算才能够得到相关数据。这样就容易出现政府部门和公众在交流沟通上互不理解的情况,但这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它不能成为阻碍公开“三公”经费公开的理由,也不能影响公开的趋势。
另一方面,关于“三公”经费,政府部门在公开方面还存在不够主动的情况,推三阻四或者找各种借口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中央人民政府和温总理曾向社会承诺有一个公开“三公”经费的日程表,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关键是要在实践当中得到正确的贯彻和落实,尤其是地方政府在落实上不能打折扣。
记者:按照此次人大会议要求,中央各部门不仅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
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具体来说,这一要求在执行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王敬波:这一工作在执行当中实际上是没有特别多的困难。对于预算和决算的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一直就有特别的要求,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到目前为止已经执行3年了,从严格执行法律的角度来说,3年的法律执行期已经算比较长的时间了。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预算和决算都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是面临要向社会公开的问题。我认为在制度上不存在障碍,在执行的过程中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尤其是行政首长的意愿。如果说地方政府和行政首长有意愿贯彻条例和全国人大的一些要求,那么在实践当中就不存在执行上的障碍。唯一的障碍即是地方政府的意愿和贯彻法律法规的主动性。
很多基层政府不愿意公开预决算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担心受到公众的质疑。政府部门应该接受公众的质疑,如果回避和隐瞒,只会增加公众的不满,影响政府部门形象。实际上,公开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既可以保证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也可以促进政府部门的自我转变、自我改革。
有些基层政府在公开过程中也会有轻内容、重形式,甚至出现隐形处理、数字游戏,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处理的情况,这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我想,作为地方行政首长来说,不公开本身就是对法律的一种漠视,如果迫于公开的压力进行公开,但在公开过程中不真实地公开,事实上也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违反了我国预算和决算方面的法律规定。
记者: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已经3年,在政府信息公开尤其是类似于“三公”经费这样的敏感信息的公开方面,还有哪些规定是需要进一步细化的? 王敬波: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本身已经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我认为现在不是法律制度的问题,而是执行法律的愿望问题。影响执行的不是法律本身的问题,因为法律已经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就是要进行公开,这实际上是世界通例。
我不赞成因为没有明确的程序、没有具体的规则而回避公开的行为。现在不是欠缺程序和技术手段的问题,而是应该把政府部门每年都正常制定的预算、决算向社会公开,社会公众自然会有各种反应,然后根据公众反应再讨论已有的预算、决算是否科学,然后进行相应调整,这是正常的程序。我觉得关键问题还是观念和意愿的问题,技术上、运行方式上、程序上都不存在障碍。
记者:此次中央督促地方政府进行更深入地信息公开工作传达出哪些信号? 王敬波:首先,中央人民政府有一个以身作则的表率态度。其次,中央政府贯彻落实这个条例的决心是很明显的。再就是,中央人民政府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