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三八妇女节发言稿(于亚楠)
省服装协会三八节庆祝会发言内容
(2010、3、6)
于亚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及在座的业界同仁: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够代表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领这个奖,我感到万分的惊喜与荣幸!
这次,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能被评为“维护女职工权益示范单位”,是得益于省服装协会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是得益于公司长期以来重视和关注女职工的努力结果,更是得益于公司各位同事的支持与默契配合!
这两年多来,我公司在省服装协会、市总女工委的指导下,大力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权益维护、爱心帮扶活动。特别是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地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下面将我公司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嘉宾、业界同仁汇报一下,以此共勉:
首先是我公司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努力营造了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的社会氛围。
公司工会女工部定期组织学习《工会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劳
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活动。根据女职工心理、生理特征,开办女职工健康知识讲座累计达32课时。对于刚入职的新员工,不断举行新老员工交心座谈会,畅谈入职感想和工作经验,让新员工尽快缩短与老员工技术、工作、心理方面的差距,加深新老员工的感情,使新入职员工都能尽快适应公司工作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公司工会积极动员、组织广大女职工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设立的《重大疾病互助保障计划》、《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和《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险计划》,其中参加《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的女职工参险率为100%。公司内部还设立贫困职工救助基金。2009年慰问贫困患病职工12人次,发放慰问救助金26,500元,其中帮助困难女职工看病,解除职工后顾之忧13,200元。
在劳动保护方面,公司制定了女工劳动保护制度,采取强硬的劳动保护措施。女职工保证每月至少2天的带薪休假权利。行政部门定期发放劳保用品,不断开展劳动保护活动,加强劳动保护监督。特别是在女职工病假期间,公司专门派人派车24小时跟踪救治,努力为员工创建平安、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2009年节后开工期间,公司专门编制了一套《卫生保健操》对一线女工实施培训推广。公司要求日常工作中每隔2个小时由各车间主管带领全员做操,目的是用于预防车间女工长期劳作,降低颈椎病、腰椎病的发生。在“五一”活动期间,还特意添置1343套颈椎保健枕发放一线职工。在天气转冷,员工不能外出购买防寒用品时,由工会积极联系
棉衣、棉被等防寒用品的厂家送货到公司,便于广大职工采购,保障员工及时防寒保暖。
公司在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同时,还注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了职工精神文化的需要。
2009年元旦,公司成功组织一场由全体职工自己编排、自己演出的大型文艺节目汇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振奋了士气。在五一假期期间,公司组织了少林寺一日游活动。七月份,还组织生产基地车间优秀员工到青岛、日照开展为期4日的“大海体验之旅”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受到广大员工的欢迎和好评。
平时,公司工会利用公司的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组织女子篮球队和羽毛球队,工作之余举办了多次趣味运动会、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羽毛球赛等。在每年的7、8月份生产淡季期间,公司夜间组织播放电影、举办歌唱比赛、举行小型舞会等活动来丰富职工的生活。
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使整个厂区文化气氛活跃起来,职工们在比赛活动中增进了友谊,促进了相互了解,摒弃了庸俗的人际关系,使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增强了女职工的凝聚力,提高了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以上是我公司在过去的一些日常做法,没想到却得到服装协会授予予了这么高的荣誉。在此,我代表公司感谢服装界的各位领导对郑州领秀公司的认可和给予这么高的评价!谢谢!
领秀公司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离真正意义上的“维护女职工权益示范单位” 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但是相信领秀公司全体员工的紧密配合、在公司领导及上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在其他部门的支持下,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将会不断的成长壮大,锻炼成为更加优秀的企业!
最后 祝大家工作顺心如意,身体健康,祝所有的业界妇女同志们三八节快乐!
谢谢大家!
第二篇:于亚楠读书心得
陪学生一起成长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语文组 于亚楠 看到书名《静悄悄的革命》我脑海中马上冒出了几个问题“革命”?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为什么又是静悄悄的?利用课余时间我大致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我感觉它像一股清泉从我的心灵流过,如此真切、动情,细细想想,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不正是这样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而这些正是我们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思考的问题。
文中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作为一名今年才上任的普通一线教师,我更多的把我自己定义为这场革命的主体,尽管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书中有如下问题给我了比较大的触动。一、一个好的工作习惯
“小林老师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教师,变成每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佳肴的教师;他决心把那种期待学生会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变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是的,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细致的持续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希望一两次耐心的谈话,几次认真的辅导,就把一个特殊儿童变成我们所希望的好孩子,而忽视了他在过去养成的习惯不是在短短的时间就可以改变的。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常认为好的活动是上给观摩者看的,也只有他们评价好的活动才是好活动,只要认真准备了我们的水平也就上升了,于是在接到开课任务后会精心准备“法国大餐”款待客人,他们走了,法国大餐也不再做在普通的家常教学中,事实上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平时教学的积累,而不是在单单的一次公开课钻研,听听别人的评价就可以提高的,学生的营养也决不是一次法国大餐就可以猛补上来。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同样如此,平时要求不一致,一会紧、一会松,但是在学校的各项活动评比中,又是那么奢望自己的班级能出类拔萃。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静悄悄地,默默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去,并且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它应当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不是简单的一次几次孤立的活动,当厚积而薄发。
二、要坚持交响乐团式教学
所谓交响乐团式教学就是让各种学生的看法和想法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的活动。佐藤学先生认为,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以学生的应对为轴心,教师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与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认识相互激荡碰撞和回响共鸣。这时的课堂,好像不同乐器的声音相互协调的鸣响而产生了交响乐一般的教学。那么在教室里,如何让各种各样的意见、想法相互呼应,来产生如同交响乐一般的教学呢?首先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引起幼儿群体争论、探究的思维点,接好孩子的“每一个球”。活动是变化的,活动中的孩子是有各自思想的独立的个体,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学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活动并不一定照着你预期的目标走,有时可能会偏离了轨道。其次需要教师用心地倾听“异向交往”。人与人的交往决不是预成的、调和的、平平静静的。教室里的“交响乐团”也是如此,不可能总是和谐的声音,常有不和谐的声音伴随着,才是自然的。教师对不同思路的话语不敏感、不喜欢,千方百计的牵着孩子顺着预定的教学思路走,不允许发生一点点意外,这样的交往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陷入肤浅和单薄了。这时,仁慈的宽容、连接性的询问和耐心的等待,往往能使孩子把自己的独特想法完整的表达,完美的呈现,使教学中的交往丰富而深刻的展开,形成一个妙趣横生甚至是震撼人心的交响高潮。我觉得在教学活动中:对孩子而言,无论什么样的发言和行动,都有其自身的“逻辑世界”;对教师而言,让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头脑中的表象都相互碰撞、呼应起来的“交响乐”本身,乃是教学的最大妙趣。三、一个好的学校——学习共同体
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走向“学习共同体”的改革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要把学校建成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而且也要成为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门互相学习成长的地方,成为家长和市民参与学校教育、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首先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其次教师间要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开放自己的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最后在教学活动中要大力开发利用家长的资源、社区的资源,学生、教师、家长、教育委员会、使学校成为大家的学校,都热心于教育和学习,共同参与,真正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静悄悄的革命”是对教师“心灵的革命”,虽然来势并不凶猛,却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革命的力量,正如该书最本质的阐述 “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第三篇:陈亚楠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生活部
陈亚楠
在自管会生活服务部工作已经有大半个学期了,在这些日子里让我受益颇多.在起初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主要有查食堂和查宿舍两大部分,后来设立了宿管部,我们部的工作也因此少了很多,所以更需要我们把食堂这一块做的更到位,把细节都处理好。平时我们部也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因为大家都是自管会的一分子,都是禀着同样的宗旨为同学服务的。
进入生活部这个部门让我感到非常的幸运,认识了很多同学,大家不仅是工作上的伙伴,更是生活上学习上都可以交流的朋友。每一次工作大家都非常积极,很有热情,让我感受到一种团队的力量和一种家庭的温暖。
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所以对食堂卫生的检查是为了让他们做的更好,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也及时地反馈给了校饮食中心,希望在我们的监督下给同学们提供最好的用餐环境。刚开始由于工作方式的不佳和经验的不足,在活动中总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也正是让我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进步。在一学期的工作中,自己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很多的事上还停留在被动接受的阶段,用一种固有的思维,没有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有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每件事有没有更好的途径去更好的完成,这都是之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去完成每一件工作,做一名优秀的生活部委员。同时,作为一名自管会的成员,我始终提醒着自己我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一个集体,是整个自管会的风貌。尽管一学期的时间很短,但我在很多方面都有提高自己。让我学到最多的就是责任两个字。无论是平时开例会还是日常工作,或者是临时通知要做的事,因为你是这个部门的一员你就有责任去把你的工作做好,抱怨是没有理由的。我想责任意识也是作为一个将近二十岁的人身上最起码应该有的东西。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后在我们生活部有更好的发展,把每次大大小小的工作都做到最好。
第四篇:李亚楠新闻稿
感悟青马培训
【据楼委会七号楼李雅楠来稿】2011年12月5日,周一2点,楼委会全体干事在3408教室召开例会,楼委会主任鲁伟正、各楼楼长干事及各系负责人参加本次例会。正常的工作结束后,鲁伟正主任总结本次会议,并提及昌吉学院本青马培训班近况,并由楼委会派出的代表李思强做培训后感悟。
本次接受培训是为深入学习贯彻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会议,团十五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一次团代会的有关要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各族大学生头脑,培养一批在维护校园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团结加强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的优秀学生骨干,进一步坚定他们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德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更好地团结带领各族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我区社会经济建设。主要学习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自治区第十一次团体会工作报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十七大政策解读与大学生成才;国际政局形式与社会热点分析;新疆民族宗教及反分裂教育及新疆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团的基本知识。这次培训还组织去石河子参观军事博物馆及周恩来纪念碑,对本次青马培训进行社会实践。
听了这次简单的感悟评述,让我们明白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旺则国家兴旺。
第五篇:名著选读 李亚楠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我怀着对雨果先生的作品慕名已久的心情,地一口气读完了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小说讲述了一位吉普塞少女(爱斯美拉达)遭圣母院教堂副主教陷害致死,丑怪卡西莫多因失去心中的偶像而绝望摔死。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愿走进15世纪的法国巴黎。去看看巴黎温馨的风情、优雅的建筑、精妙的雕刻,体会一下玲珑透剔的金属镂刻所体现的迷人趣味,领略一下文艺复兴时的哥特式风格。最重要的是去看看小说中的副教主、爱斯美拉达等人的人生历程。
虽然小说中的副教主显得很可恶,但在学习方面,在青少年时代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如此旺盛的求知欲令人惊叹,吞下一本接一本的教规汇编。对于他来说,人生的目标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知识。他的最大的冲力投入学问的怀抱,几乎踏遍了学问,这是对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大的,令我最感动的一点。
《悲惨世界》读后感
花了一个多月看完悲惨世界,虽然感觉小说有些地方是冗长了,但故事情节的巧妙设置,以及对人物入木三分的描写,我还是很喜欢这部名著,也给主人公冉阿让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深深所感动了。
雨果在小说里透露了人人生来平等这个思想。通过冉阿让的遭遇,我们可以知道,人一开始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应该始终带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一个人做过坏事并不代表他这辈子就只能是坏人了。我记得在一次心理课上听老师讲过,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爱心池,在小时候的教育中,别人给了我们爱,善,就会慢慢把这个爱心池填满。爱心池满了,就会溢出,于是我们就会去对别人传递爱,影响更多的人。一些人做坏事,并不说明他这个人本质就是坏的,只是因为他小时候缺乏爱,感受不到爱,所以长大了也不相信爱。我想冉阿让属于后一种人吧,但主教的无私的举动,足以深深震憾冉阿让。于是冉阿让也相信人间有爱了,转而自觉成为一个爱心传播者。
书中很多地方描写了法国大革命,也看到雨果是倾向共和的,要求自由、博爱、平等。在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那些共和派的先驱者,就以建立一个自由、博爱、平等的国家为已任,并在必要时献出生命。
看到书的最后,冉阿让的高尚行为已经深深震憾了我。一个人可以做很多好事,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从不提起,也不求回报?在我看来,冉阿让已经是神了,因为他做到了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悲惨世界的确是一部好书,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它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历史会过去,但思想却是永恒的。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彼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不过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彼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与安德烈的故事平行发展的另一主人公彼埃尔是个热血冲动、善良真诚的年青人,凭着继承一笔可观的遗产,他成了上流社会的瞩目人物。势利库拉金公爵便把放荡堕落的女儿爱伦嫁给了他。意志薄弱但又向往理想的道德生活的彼埃尔在荒淫的贵族群中屡次受挫。自卫战争中,彼埃尔组织民团并经受了战火考验。后被法军逮捕。在战俘营,士兵中的宿命论和不抗恶思想使他深受感动。在俄国人民的打击下,法军溃败。彼埃尔被游击队救出,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婚后,他参加了十二月党人的秘密组织,而那塔莎则成为一个贤妻良母
真正读懂《战争与和平》的人,最终会发现,这是一部思想的结晶,却非文学。而小说的作者托尔斯泰,则纯然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了。难怪著名作家高尔斯华绥说,如果要举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个定义的小说,我就要选择《战争与和平》。
《飘》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读了《飘》这本书,的确令我醍醐灌顶、受益菲浅。全书不论是华美流畅的语言描写,还是个性鲜活的人物塑造,都达到的登峰造极的地步。真不愧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使我感受颇深。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是我喜爱的书之一。我喜欢文中斯佳丽的勇敢坚强,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喜欢玫兰妮的外柔内刚。
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我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美丽而任性,并不是一个被大家欢迎的人。她会耍手段,但很坚强,很热情,是个活泼可爱的女人。她喜欢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爱。但命运不那么简单。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欲望,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欲望会成为我们的一种动力。这种欲望会促成文化、技术的发展,也会导致犯罪和战争。欲望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会追求自己的幸福,虽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纠纷,但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欲望和追求。正像赫思嘉所说的:“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我们可以休息,但我们决不能放弃。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作者在于连得知德·雷纳尔夫人写揭发信到枪杀她这段情节上仅用了三页,而与玛蒂尔德的爱情却花了上百页的篇幅细致描写.德·雷纳尔夫人堕入情网时的那种喜悦,痛苦,忏悔而又不甘放弃幸福的复杂心理的展现,也令人拍案叫绝.读
《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作为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红与黑》并没有从概念出发,将主人公于连图解成一个追求功利的符号。相反,作者却给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过人对欲念的执着追求与追求不到的痛苦来批判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现实,这也是《红与黑》流传至今魅力长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