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塘村环境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7:4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塘村环境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塘村环境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绿塘村环境的调查报告

有关绿塘村环境的调查报告

组长:李杏梅﹙原高一二十一班﹚

组员【:陈康生、陈小君、简小程、苏若欣、肖晓静﹙前五原高一二十一班﹚】、陈小盈﹙原高一二十班﹚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愈发严重,故在当今社会,环境如何是我们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都市的污染严重,那乡村的环境又会怎样呢?因此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进一步地了解乡村的环境。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了解乡村的环境情况。

2、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总体计划:

本活动主要是实地走访询问当地的百姓和游客,从而进一步地研究绿塘环境

四、时间安排:

(1)七月底进行调查讨论,经过全组成员的讨论,我们制定了调查范围,并设定调查范围。(2)暑假期间到绿塘进行走访调查。(3)八月中旬开始进行结果分析,将调查所得到的内容进行归类并总结走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4)八月下旬开始写活动总结,并进行整理。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收集资料。

(1)绿塘的风景如何

(2)绿塘的卫生状况

(3)绿塘的文化状况

2、实地调查

(1)对村民进行采访

(2)采用拍照,进行实情记录

3、总结整理

(1)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六、活动的具体过程:

1.制定活动内容:由于我们所研究的是绿塘环境,因此我们的访问主体是当地村民。基本方案设定后,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1)当地以前和现在地环境对比(2)大家对环境保护的了解程度及态度2.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将通过访问当地村民对环境的认知与态度的数据统一起来,再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出我们所要的信息。

七、研究结果和分析:

1、绿塘村的生活环境:绿塘村拥有广东省第一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以自然河流和大面积水塘湿地为主,依河道自然形态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全长3.3公里,总面积511.5亩,其中水域湿地面积267亩。公园兼有淡水水域和咸水水域,能满足海上和陆地不同动植

1生存,现有可记录的大型野生动物15目46

科106种。根据不同协定和名录,公园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共有40种被列为保护动物。这里

最大的特色就是原生态环境保持得非常好,保留了当地大量野生植物,如水草、茅草、野芋、荷花等,这在市区中非常难得,是繁华闹市的一片绿洲,绿塘河公园从人民大

道沿绿华路到海滨路,全长大约三公里,这里水草茂盛,小桥流水,凉亭曲径,彩蝶

纷飞。绿塘河公园依河而建,因河而得名,建筑颇具特色,地方风情浓郁。占地特少。

绿塘河与周边的大道落差大,坡度陡,已不适应再搞其他建筑。兴建公园,沿斜坡搞

好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在河的周边种植奇花异卉,也为市民奉呈美景。公园内

亭台楼阁,小道凉棚,秀竹名木,错落有致,简约、明快,大方,得体,设计匠心独

具,令游人心旷神怡。狭长的绿塘河内侧之堤坝,两旁种植了农村庭院常栽的海麻树,古朴纯真,大智惹拙,乡野情调颇浓。

公园内休息的亭子是被树环绕着的,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不过这样也别具一般风味。让

人在休息的时候仍可以欣赏植物而且可以缓解眼睛疲劳,一举三得啊!但我们心中却生出疑

惑,美景为何无人赏。于是我们采访了一些当地的村民,据了解到,他们很少到公园散步,原因是他们很忙和路程太远。正直暑假,很多小孩宁愿呆在家里玩电脑或者出去玩也不愿意

到公园去。《图一为实拍、图二为活动留影》

2、绿塘村的卫生:

(1)好的方面:

总着来说,绿塘村的卫生还算不错。在路上随处可以看到小型的绿塘特有的垃圾桶。垃圾桶

周围没有什么垃圾,说明菉塘的村民在有垃圾桶的地方都能将垃圾扔进垃圾桶。

(2)好的原因:

绿塘村有一份对卫生较为详细的《卫生公约》,该公约是村干部制定的各户人家签字的绿塘

村民均需遵守的。而且加上绿塘村民的环保意识不错,所以绿塘的卫生能处理得较好。

(3)不足之处:

虽然说总体情况不错,但是细节上做的还是不够好的。例如,在没有垃圾桶的地方还是能看

到有不少垃圾扔在地上,正在建房的地方建筑垃圾没有及时处理等等。这些现象都说明有些

村民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公约的执行还没落实到位。

3、绿塘河的整治:

一条浊带园中飘,原是泥河入海流。绿塘河公园近日又现泥浆水,站在小桥的中间,看着浑

浊的泥浆水顺河而下,令人触目惊心。

河里原本清澈的水变得像泥浆一样污浊,这究竟是为何呢?顺着河水查找污水源头,原来是公园旁的一个楼盘在转地桩时排出的黄泥水。政府对该事件非常重视,马上对绿塘河污染整治作出部署。不久以后,污染得到了初步控制,河中间流动的河水已不再有黄泥水,而且也没有往日的黑臭味,但河两边还沉积着厚厚的泥浆痕迹。绿塘河被泥浆污染一事被网友曝光后,11月3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有关会议,要求从次日起至明年1月3日,对绿塘河湿地公园受污染问题进行彻底的专项整治。

4、绿塘的文化环境:绿塘的居民会讲粤语与雷州话,绿塘拥有许多神庙,经过近几年来的装修整点,神庙变得焕然一新,全都变成红砖绿瓦,前来拜神祈福的人络绎不绝,与其说是迷信,不如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绿塘每年都会在剧院里开展演雷剧的活动,还会举

行大型的游神活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该村还修建了大量的历史名点。原是林氏宗祠,1939

年办世基小学。林氏宗祠的东北

向,砖木混凝土,四合院式布局,总面积430平方米。前厅面宽

进深各三间,砖柱抬梁硬山顶。

两侧厢廊,原为教室。后厅原为

课堂兼会堂,左侧厢房为中共广

州湾支部旧址,右侧厢房为中共

绿塘支部旧址。1985年重修。

现布置有绿塘革命斗争史展览。

旧址前方左侧约100米是烈士

陵园,为纪念在1945~1949年为革命牺牲的绿塘村林美齐、林华明、林桂、林同、林矮、林公希、林追、林华廉、林毓精、林普中、林连就、林美花等12位烈士而建。

31986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

单位。《图四为绿塘烈士林园正门、图五为林氏宗祠》

5、管理问题:

从湛江农垦局至农垦中心医院南门的这条两公里左右的城中村道路上不时见到乱停放的车辆,乱摆卖的摊档,乱搭竖的建筑棚架,乱堆放的建筑材料,乱扔弃的垃圾,乱冲乱鸣喇叭的各种营运车辆,而整条路灰尘滚滚、秩序较乱,加上各种声音嘈杂不断,使狭窄的村道秩序混乱,过往的司机和行人都说很不方便,不少村民和路人还说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因而都希望能尽快治理这种扰民的路况,还周边顺畅、清新、安详的环境。

水草茂盛,小桥流水,凉亭曲径,彩蝶纷飞。作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绿塘河湿地公园本是广大市民游玩的好去处。但近年来,湿地公园南侧却成了违法建设的“高温区”。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炮楼”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

公交车站少,行人出入不方便,连出租车都很难拦到,更多时候是坐摩托车,这为行人的安全带来隐患,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完善交通机制,并对摩托车横行加以监管。

治安不是很到位,听住户说绿塘路口常有飞车党抢劫。

6、建议:

1、要继续保持优美的风景,避免它们再遭破坏,建设环境优美型家园。

2、要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和环保教育,以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自觉爱护家园环境。

3、村干部要完善《卫生公约》,并积极落实到位。

4、对绿塘河的整治要认真落实到位,民众也要认真监督,确保绿塘河的河水重现清澈。

八、活动心得:

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这样的任务。刚接这次任务时我们都无从下手,而且我们遇到的困难重重,但在我们的成员的协力合作,我们圆满的完成了工作。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更加有团队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同时也更加有责任心。因为我们努力,付出真诚的汗水,所以我们能屡次从失败中从新站起来!反思:所谓有苦有乐,虽然说我们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又不能否认我们也获得许多收获。在此次过程中,让我们懂得如何去合作,如何避免分歧的出现。这不仅是一次挑战,也是一场认识社会的活动。呼吁人们去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建设美好幸的明天。

第二篇:长沙县黄花镇东塘村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长沙县黄花镇东塘村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一、导言

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以牺牲农业和农村为代价,利用工农业价格的剪刀差积累资金,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我国工业化的建设,并初步完成建立起现在的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农村农民为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政策重点主要在解决将近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而改革开放后到最近几年则不断的出台强农惠农政策,从实施粮食保护价,取消农业税,到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等,坚持统筹城乡,并贯以“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达到以工补农、城镇带乡村的新时期。本次调查主要目的也是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城市周边的农村到底发展的如何,以及农村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做个大概的了解。

二、调查对象及工具

1、调查对象

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原计划对长沙县随机选择2-3个生产大队进行问卷调查,但没有实现,目前只对黄花镇东塘村进行了访谈,并填写了几份问卷。长沙县黄花镇东塘村,人口约3千多,离长沙市约30公里,目前有县级公路可以到达,交通十分便利,经济在长沙县算中等水平。而长沙县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耕地面积7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8万亩。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既是工业大县,也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农机强县。

2、调查工具

(1)编写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主要内容,个人及家庭基本特征、农业机械化情况、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情况、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农村水利建设情况、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以及被调查人对农村问题的看法,通过以上问题,来初步了解农村的生产与生活现状。

(2)访谈

通过和访谈对象的交流,听取他们对农村发展的一些看法,从而可以了解到他们现在比较关心的农村问题。

三、调查分析

1、劳动力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1)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提高不明显

从问卷的了解到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提高并不明显,由过去的小学文化程度,提高到了初中文化程度,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人,也基本没有留在农村,这种情况并不利于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2)土地荒废,劳动力短缺

耕种面积的减少,部分土地已荒废,有的耕地虽然有耕种,但也只种单季,一方面反映农村劳动力的短缺无人耕种,另一方面反映在国家对种粮有补贴的情况下,农民

对种粮的积极性仍然不高。

(3)农民收入提高

农村的收入明显提高,但从收入的结构来看,粮食的收入仍然偏低,这是影响农村种粮积极性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农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是外出打工,或者农村服务(如农机服务),农村养殖业也占了收入相当大的比例。

(4)农村目前的消费

农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由于外出打工的比较多,农村居住的条件还是比较宽敞,如果家庭以前修建过房屋,现在基本上不用再重新建房屋,而农村的教育成本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悄悄占据了日常开支的一定比例;

2、机械化现状分析

农业要发展必须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主要解决了农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了粮食生产效益低的问题。目前长沙县雇用人工种田(犁田120元、插秧120元、收割150元)的费用平均为每亩390元左右,加上雇工吃饭的费用,实际每亩能达到500元左右。而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机耕90元、机插60元、机收80元)平均每亩为230元,亩降低成本为270元,并且用机械种田技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作业质量也能得到保证。二是解决了耕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低的问题。通过全程机械化服务,耕地复种指数和生产效益大为提高。由于青壮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这些家庭中一部分因缺少劳动力只种单季稻,有些田地甚至荒废。三是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稳定的问题,让农户从原来半务工半务农中解放出来,全身心投入非农产业,既消除了农村企业的季节性民工荒,又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但根据统计长沙县农机的使用率来看:机耕率在75%左右,机插率不到1%,机收率在55%左右。在三机作业中机插率偏低,严重阻碍农村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而实际的访谈中也体现了机插率偏低的现象。

3、金融产品及服务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虽然经过不断的调整,但仍没有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反而导致了一些金融机构大量退出,由于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金融机构采用布设网点的形式很难解决中国农村金融问题。一方面人们常将农村金融等同于农业金融,农村经济中的其他金融需求被忽视,农村金融理论和政策变成了单一的农业金融理论和政策。另一方面又常常将农村金融等同于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功能和农村金融机构相互混淆,把农村金融发展等同于单纯的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村金融职能被人为地限制在只有“农村”身份,致使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按地域来划分,金融机构间的市场竞争有失公平。结果是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农村金融市场出现“逆向选择”,农村金融机构非农化倾向和农村金融资源外流严重,农村金融功能被弱化。

目前我国在农村也正在试点小额贷款,在一些国家小额贷款运行的很成功,这对我国一些贫困地区还是值得大力推广的。而对于稍微发达一点的农村,比如长沙县小额贷款是否有用武之地就很难说了,从此次访谈来看,农民对小额贷款兴趣也不是很大。

与银行业务相比,保险进入农业要晚的多,农业保险出现以来一直具有政策性特点的“准公共产品”,国外的农业保险模式也可归纳为四种形式:一是政府主导下市场运营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专门保险机构为主导,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有健全完善的农作物保险法律体系;政府补贴较高,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强制与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投保方式。二是民营保险相互会社模式。以日本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政策性强,通过立法对主要的关系国计民生和对农民收入影响

较大的农作物和畜种实行法定保险;经营组织具有互助性和民间性特点;中央政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保费和管理费进行补贴。三是政策优惠模式。以西欧国家为代表,主要特点为没有全国统一的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农业保险主要由私营公司,部分保险相互合作经营,政府不直接参与农业保险的经营。投保为自愿的发展,法律、税收、会计和审计制度,资金、信息和技术支持以及监管体系等。四是国家重点选择性扶持模式。主要特点是农业保险主要由政府专门农业保险机构或国家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具有强制性。政府负责保费补贴和保险公司的业务费用补贴,政府金融机构通过贷款资金进行支持,将保险与金融机构贷款结合。

从问卷的的回答来看,农民保险意识淡薄,而在我国也经历了农业保险业务处于萎缩的状态,要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就要不断的扩大农业保险产品的内涵,将农业保险扩大到农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与此相适应,农业风险也就不仅仅体现为种养殖业所面临的自然风险,还广泛存在于为传统农业提供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包括了资源风险、资产风险、责任风险、健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其他人力不可抗拒的灾害等等风险做保价护航的作用。

4、信息化分析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往往有建全作物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植物资源样品信息,并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方式存取,同时提供在全国范围内向病虫测报、病虫害实况、药残毒预报和农药评价等等服务。而我国农业信息化落后表现在: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少;二缺乏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和资源共享的机制;三农业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农民用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四农业信息化专门人才缺乏,且研究力量分散、水平低;五农业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无法满足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根据统计我国2010年互联网上网人数为4.57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农村上网的人数也在逐年步增加,但这并没有给农村信息化带来多大变化,通过调查,农村获取农业信息仍然是传统的方式,电视、广播、和听别人说,通过互联网农民可以利用的农业资源相当少。

要想农业发展必须加强农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本人认为建设重点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资源、环境等的信息资料库

土地、大气、水、农业生物品种等都是农业的资源与环境。建立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信息网络,就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以便政府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

(2)、建立农村社会信息库

农业人口变化、教育、科技普及程度、农民收入水平、农村道路、能源、卫生情况等都是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内容,并将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的一部分。

(3)、建立生产与管理系统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与栽培技术信息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天气与病害,形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农业生产常因对天气与病虫的变化了解不及时,掌握不准确,或不能采取正确对策,而造成重大损失;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可以减少市场存在的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用薄膜等各种生产资料的供需矛盾;农业管理信息化可使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技管理、农业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从而加速农业的发展。

(4)、建立农业科技教育平台

当前,国外农业科技发展相当迅速,但由于信息交流不畅,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因此必须借助计算机,建立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加快科技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应用。21世纪的农业教育,将出现的一个新的变化,就是农业教育的信息化。一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与农技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学习各种农业知识,以加快农业科技的普及,提高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

(5)、建立农业物流与市场信息流系统

农产品市场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使各地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建立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是一项关键性的措施。21世纪初,我国必须要紧抓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需求网络系统,搞活农产品流通市场。

5、水利建设分析

中国历来水旱灾害非常频繁国家,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防洪、灌溉、排水等水利工作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和环境保护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三十年实际投入小型水利设施的资金越来越少,原因与我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关,对于农民来讲,水利工程属于公共的事业,要求单个家庭投入到公共水利工程上是没有内在的动力,而政府的资金又往往投入到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中,对小型水力工程不重视,这就导致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处在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界,而农业需要将大型水库与小型水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水利体系,这样才能将水利设置功能完全发挥出来。

长沙县地处丘陵地带,小型水库较多,而干旱与洪涝对长沙县的影响都不大,农民对水利建设重要性与积极性认识不够,并没有意识到如果较大的自然灾害来了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对于排涝的方法也仅仅是顺其自然排涝的方法。

6、土地流转

国家一直希望以土地流转的形式作为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放宽农民对承包土地的转让权、出租权、入股权及抵押权,农民可用土地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更可以把零散的土地合并,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农业产出。这样农民即可在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享有土地增值的最大利益,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收入。同时通过土地的流转,可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到达刺激内部需求,改变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出口贸易的外向型经济结构,而更多地转向于内需型经济发展模式。而实际情况是土地的流转率并不高,这与农民以地为本,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思想有关,很难让土地为农民带来高收益。土地改革就是要赋予农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以及转让权,一方面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让农民能从土地上获得更多利益。只要土地能合法地流转,农民无论是承包大块土地规模化经营,还是以土地入股获取分红,又或者以土地为抵押获得创业贷款,都将直接为其创造利润,从而提高收入。通过访谈来看,黄花镇东塘村很少进行土地流转,这也就意味着放弃了通过土地流转来创造收益的机会。

7、当地人比较关心的问题

通过访谈,目前农村最关心的仍然是农产品的价格问题,农村家庭抵抗价格风险的能力还很弱,农村只有组建自己农村合作社,合理的安排农产品的耕作,才能规避市场风险。

四、建议

1、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不高,但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远程教育,如农村广播电视栏目、农村互联网培训网站等来提高农民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农民的创收能力。

2、由政府牵头或者投资建立一些公益的农业资源、环境、农村信息库,同时政府出台

鼓励和扶持农业科技企业建设农业科技教育平台以及地区为特点农业市场信息平台。

3、农业机械化应成立农机合作社的模式,在商业保险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可建立农机合作保险,并成立农机专业服务机构。

4、在没有的灾害来临之前,应抓住国家对水利支持的政策,提早建成立体的水利系统,以防备大的灾害对农业的打击。

五、总结

通过调查,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村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的收入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生活质量,医疗保障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农村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建设我国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长沙县农业局 毛光辉,“长沙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及建议”,《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互联网,http:///show.jsp?src_id=8292、洛佳,“国外农业保险概况”,《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3)

3、柯常松,“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与政策探讨”,《计算机与农业》,2002(2)

附近一:

《农村经济情况调查问卷》

第三篇:绿锦园环境

居住区环境调查

——唐山宏达绿锦园小区

一、概述

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居住区的建设,居住区是市民日常生活、使用时间最长、也是城市建设占地面积最多的场所。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已逐步从基本的物质、能量和空间需要到更丰富的精神、信息、文化需求,从追求多样性的人工环境到追求与大自然的贴近和交流。因此,建设一个安全、舒适、高质量的生活居住区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突出问题。

以家庭居住地为中心的居住区环境,是每个人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环境。从居住区的整体自然、人工环境到小区内的光照、水源、空气、生物群落、噪声等方面,可以综合反映出环境质量,并可由此对居住区环境做出初步评价。

针对居住区环境特对唐山宏达绿锦园小区进行调查,根据结果分析居住区整体环境舒适性和居住区环境因子舒适性。

宏达绿锦园是唐山宏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唐山河湾地区开发建设的中高档小高层住宅群。绿锦园北临裕华道,西侧沿龙泽路624米展开,南抵朝阳道,东西宽约170米。规划实用地面积约7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0余平方米。整个园区由14栋急剧现代感的点式小高层组成。错落有致的排布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实验原理

居住区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环境的优良程度可以反映部分城市环境质量的优良程度。从居住区的整体自然、人工环境到居住区内的光照、水源、空气、生物群落、噪声等方面,可以综合反映出居住区环境质量,最终理解城市环境质量的状况和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

三、仪器和用具

调查问卷表、采访记录本、实地采集调查记录本等。

四、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1.居住区生态因子舒适性调查,包括居住社区绿色植被丰富度、居住社区鸟类丰富度和自然风景优美程度等。

2.居住区人工景观环境舒适性调查,包括寺庙和古迹等历史人文景观、公园、广场等人工景观、儿童嬉戏场所、街景优美整洁等。

3.居住区环境因子舒适性调查,包括水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和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等。

(二)调查方法

1.在进行调查之前,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项目、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等,使调查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2.居住社区调查的渠道和途径。通过某社区所属的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区的派出所、社区的物业管理公司通过问卷、采访等调查等获取数据。

3.对所调查社区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进行调查和实地考察,并在调查考察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

4.根据居住环境调查表的要求调查有关项目,并作好记录。5.开展如下的问卷调查。(1)居住区整体环境舒适性

表1-3-1居住区自然环境舒适性调查表

周围的自然环境 居住社区绿色植被丰富 附近的绿色植被丰富

临近水环境 自然风景优美 居住社区鸟类丰富 周围的自然环境综合评价

满意度评价

重视度评价

不满意稍不满

普通

较满意

满意

不重视

稍重视

普通

较重视

重视

表1-3-2居住区人工景观环境舒适性调查表

周围的人工景观 寺庙和古迹等历史人文景观 公园、广场等人工景观

儿童嬉戏场所 街景优美整洁 周围的人工景观综合评价

满意度评价

重视度评价

(2)居住区环境因子舒适性

表1-3-3居住区生态因子环境舒适性调查表生态因子环境

水环境 声环境 空气环境 生活垃圾

废水、污水的处理 饮用水的卫生情况 没有附近生活噪音干扰 没有机动车噪音干扰

没有施工、生产活动或其他振动干扰

通风良好

周围空气良好、无臭气或有害气体来源

生活垃圾转动站位置合理程度

生活垃圾运输与处理 生态因子环境综合评价

满意度评价

重视度评价

不满意

稍不满

普通

较满意

满意

不重视

稍重视

普通

较重视

重视

不满意

稍不满

普通

较满意

满意

不重视

稍重视

普通

较重视

重视

五、结果统计与分析

1.居住区整体环境舒适性分析

一方面,自然环境:绿色植被丰富,风景优美。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避免种类单调,配置形式雷同。树种选择和配置方式适合不同绿地的要求。在主次干道和街道以乔木为主,选用花灌木为陪衬;在道路交叉口,道路边配置色彩鲜艳的花坛;在公共绿地的入口处和重点地方,种植体形优美、季节变化强的植物因庭院绿地中以草坪为基调,适当点缀些生长速度慢,树冠遮幅小,观赏价值高的低矮灌木。该居住区无临近水环境,在居住区内为使绿化更加亲切特人工制造各种水池和水系来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一方面,人工景观: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园。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居住区公园的绿地结构上的视野开阔、树种搭配多样、空间变化丰富,能够较好地展现自然之美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

2.居住区环境因子舒适性分析

水环境:废水、污水处理采用 污水→调节池→混凝沉淀→过滤→出水流程,处理后达到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

声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与建筑噪声和交通噪声,但对居民影响不大。

生活垃圾:垃圾箱主要分布在人流量大的公园、房屋建筑附近,同时在人行道旁也有配置。生活垃圾清运方式实行袋装收集采用密闭、压缩运输,每日定时清运,清运后的垃圾容器清洁卫生,周围无臭味;生活垃圾分收分运,不同类型的垃圾运送到不同处理场所。

六、结论与建议

1.根据调查表分析、评价居住区整体环境状况。

根据调查绿锦园小区整体环境良好绿,锦园园区景观特色实用主义,与园林景观零距离接触绿锦园的园林讲求功能的实用性,使居民真正的能够在至美的园林中享受生活,风情各异,处处的中心景观以植物为景观主体的“盛”:樱花、海棠、银杏、椿楂、柿等丰富的植物构成的森林浴场,成为绿锦园的造氧雅地。以水为景观主题的“柔”:绿锦园在环境设置中点到为止的巧妙布置,漫溢的水池、缠绵的水系,在郁郁葱葱的绿化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以石为景观主题的“刚”:层次分明的,赋予大地质感的石头有序的排列在绿锦园的园区内。“月”主题广场、“承天亭”景区、多个树阵广场……绿锦园让孩子尽情的游戏,让老人惬意地休闲,让我们有交流和运动的空间,注重园林景观的实用型、功能性是绿锦园缔造园林的宗旨。绿锦园以贴近人性、贴近生活为立意主旨,规划出“春之颂、夏之歌、秋之舞、冬之恋”四大主题。

2.根据调查表分析、评价小区居民对环境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评价居民的环境意识。一方面,该小区居民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不断增强,据调查得知很多一部分居民是因为该小区环境状况很好才入住的。另一反面,居民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3.依据你的调查分析结果,提出如何加强社区环境的建设。

一、居住区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采。一是空间层次: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各类主题花园都应做到层次分明,各有特色。除了特大型住区外,一般应少建大公园,多建小花园、组团花园,使居民就近享用绿化带来的好处。二是植物品种层次:草地、花卉、灌木、乔木,喜阳植物、喜阴植物,不同季季的植物,都应合理布局。切忌跟风,过多地、过大地营建大型草坪,大种棕榈科植物。应因地制宜,讲究科学。草坪生态效益和造氧功能都比树木低很多,而它的养护费却比树木高3-5倍。而且它的耗水量大,遮阴功能差,尤其是亚热带地区更不宜把大草坪作为主要绿化途径。应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多种园林当家树、乡土树。适当选用一些外来的、能在本地生长良好的树种来调剂也是可行的。

二、居住区园林应与方便人际交往相结合。在住区环境建设中,应注重营造人际交往空间,除文化娱乐场所外,组团绿化空间是理想的方便的人际交往空间,应作为住区园林建设的重点,把它建成既有观赏景观又有交往设施(亭台、桌椅、器具等),又便于居民就近享用的绿化空间。城市人住在各自的单元住宅中,老死不相往来,楼上楼下互不相识。在住宅围合组团、庭院中营造优美的环境空间,必然会吸引大量居民,尤其是老人、儿童到此休息、游玩,进而互相交往谈心,对克服“城市病”,尤其是减少老人的孤独感是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的,应该提倡。

三、居住区绿化与体育活动场地结合。根据住区居民对体育活动的需求,除建硬地运动场外,还可兴建一些草地运动场,如微型高尔夫球场、草地滚球场。这种既增大绿化面积,又增加居民体育活动场所的做法是一举两得的,值得积极提倡。

四、住宅绿化应合理控制成本,减轻居民负担。住区应对过大规模的、过高档次的和过大成本的绿化项目,加以控制。要根据社会和居民的经济水平营造景观环境和服务环境。设计过宽的草坪,种植名贵的树种和百年老树,建造过大的会所及超豪华的装修,都会明显增加商品房成本和物业管理费开支,应从减轻居民经济负担出发,合理设计景观和设施。

第四篇:《塘村老人》读书笔记[范文]

《塘村老人》读书笔记

总体概述:本文主要是对杨晋涛先生所著的《塘村老人》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然后是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在《塘村老人》这本书中得到的一些东西。

一、书本简介

《塘村老人》,杨晋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塘村老人》是厦门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成果,这也是一本很新的书,因为这本书研究的主要是2000年代以来四川塘村的一些生活上的改变。这本书所介绍的一些东西,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也是具有高度研究价值的领域。社会学就是需要关注身边事情最新发展,然后试着去探索发现。

杨晋涛,四川成都人,1967年7月出生,厦门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系助理教授。2002年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人类学方向博士学位。多年从事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和海外华人研究,发表有《川西农村的“称粮”习俗及亲子关系探访》、《西方人类学关于衰老和老年问题研究述论》等十余篇论文,现从事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和东南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教育科研工作。

二、内容简介

该书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门包括导论、第一、二章;第二部分老年人和家庭的研究,包括第三、第四、第五章;第三部分老年人与村落和跨村落社区的研究,主要包括第六、第七、第八章和结论部分。

导论部分作者最先指出本书的缘起和意义,作者把这本书定义为“老年人类学”,即“关于衰老和老年人的人类学研究”。全世界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老龄化是所有国家必须重视的巨大问题。萨德鲁丁·阿加汗曾说道:老年人是一种倾向于引起各种人为问题的人为生活方式的最新牺牲品。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都在随着全球化的现代化进程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放眼当代中国,“银色浪潮”与传统道德的衰落同时出现,该书重在研究社会变迁对乡村老人行为的理解,同时又站在老年人这一社会特殊群体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变迁。作者在这一部分还指出了国外人类学的衰老和老年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生活过程理论框架等都做了简单地介绍,跨学科、跨文化比较是研究衰老人类学最主要的方法。作者接着就分析总结了中国老年研究的概况中国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关注中国的老年问题,改革开放之后老年问题研究领域获得了规模的发展。中国对老年的研究在宏观方面,代际关系变迁等领域获得了突破性成就,强调应用性、强调提出针对性的公共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中国学者在老年组织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老年群体的日常活动和群体内部的日常互动模式等方面还有待发展。这本书的中心论题是研究老年人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该书的假设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老人不仅能适应变迁也能参与和创造变迁。作者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将描述所研究的乡村“衰老的文化过程”的具体情况,记录中国乡村经历的变迁,从老年人的角度分析社会变迁给老年人生活造成的影响,最后描述老年人用何种行为来适应社会变迁和参与创造社会变迁。作者通过多次长期深入塘村,参加当地活动,观察当地风俗民情,具体访谈当地群众等来获取塘村老人的生活方式

和适应社会变迁的各种材料。

书的第一章为我们介绍了塘村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还有对塘村的历史文化、语言、村庄和“守巢”老年人等的介绍。塘村是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竹镇的村庄,主要是深丘地带,山坡与沟谷纵横分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村里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小麦、油菜、水稻、玉米、红薯等,村里农业劳动主要依靠传统农具。塘村人大多是清朝康熙年间由广东、江西等地移入,由于移民史的缘故,塘村的方言土语比较复杂。竹镇地区由政府和广东等地开展劳务输出协作,每年都有大量人口外出,主要是16—35岁的年轻人。“劳动力外出”现象对老年人有很大影响,他们的日常劳动强度增加,同时也赋予了老年人在家庭和社区中更积极的角色,乡村的基本关系开始转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基层组织,国家正式基层组织并没有完全取代以前的宗族势力,各家各户遇到一些事情依然偏向于找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来解决而不是村干部,村干部的权威若隐若现地在乡土秩序中履行。

第二章主要讲了一些老年人的模糊定义和在家庭中的称谓,还有家庭各个成员之间、村子内部人员的相互称谓等,这一部门帮助我们理解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接着作者从“老人与家庭”和“老人与村落”两条线索组织描述,老年人既是家庭关系的行动者,又在村落乃至跨村落层面创造自己的角色和独特行为。

在老人与家庭方面,作者从家屋和分家、养老和孝道、衰老的文化过程和老年人的能动性三个方面分三个章节展开。关于家屋,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塘村的家屋普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草屋——瓦房——平方——楼房的转变。在家屋的代际分配上,除了少数的家庭会让家里的老人住进较高级别的房子之外,老人普遍会住在老房子里面而不是子辈修建的新屋子里面。在村庄中,住宅是社会地位的标志,那么老人所住的相对“不高级”的住房就是现代化变迁背景下老年人地位相对较低的证据。分家已经在中国社会上呈现出了必然性,但是分家就会经济上(主要是养老)会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分家时财产和权利的交接与分割,对老人的赡养维系着各个小家之间的关系。分家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养老和孝道,对于塘村既保存了传统乡村的基本有儿子养老、招郎等模式,又有向儿女共同养老的方向发展的契机。在养老方案上主要是“称粮”,但是对于不同的家庭情况会有不同的传统的养老方案。传统的孝道因为社会变迁开始变得淡薄,在言语和行为等其他方面儿子辈对待老人的方式与上一代人或者老人心中理想的方式正在渐渐地变化,言语上的尊重渐渐淡出了孝道的领域。根据塘村孝道的行为结构随乡村文化模式的变化而变化,人们不是文化规范的消极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操控者。关于衰老的文化过程和老年人的能动性,家庭的周期与衰老过程,其实老人在分家之前总是担负养家的责任,但是到了一定时候因为生产效率的关系就必须动员分家,因为大家变小家,老人的家庭地位和责任也会发生变化。因为年轻人的外出导致祖孙之间的感情和平衡分出去的“小家”的关系成为老人在家庭中主要的感情因素。人在家庭之中的衰老,衰老的过程因此和文化所定义和规范的家庭及相关制度、观念和意识有着密切联系。在乡村社会变迁和传统家庭习俗的共同影响下,亲子之间“互为目的论”失衡,老年人权威丧失,地位下降。老年人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例相对下降,代际观念的冲突日渐明显,国家政治力量的出现都影响着乡村老人的生活和文化变化。面对晚年,老年人在家庭中衰老的过程中表现出能动性,他们一方面根据传统的作用在分家、“称粮”和“招郎”

等习俗,另外社会变迁为老年人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行动天地——社区。

在老年人与社区方面,作者主要从老年人的声望,兴起的“老年协会”和当地传统习俗“走庙”三个方面展开。声望是老年人在自己影响的乡村社区中别人的评价,当然这些评价是身边的人几乎统一的评价(大家一致认可),这种评价是根据周围的人对老人的劳动能力、政治背景、治家能力、经济能力、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当然在这些因素中有侧重点,比如政治背景、治家能力就比劳动能力显得重要得多。作者还特别提到了一个塘村“声望老人”声望的主要来源——1997年的上访事件,在塘村的大部分人眼中这是一个为人民尽心尽力的大事件,参加上访的人付出了很多一次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这件事说明在乡村个人政治生活史已经成为声望的象征资源,老人操控这样的资源从而影响乡村的政治生活。“声望老人”用各方面的声望在社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普通的老人也有自己的方式参加社区活动,其中“老年协会”和“走庙”就是非常常见的社区活动。“老年协会”是一种遍布乡村的娱乐场所,开展的主要活动是打牌,是完全不同于“村老年协会”的存在。“老年协会”是一个经营性的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打牌”的场所,虽然在那里打牌的年轻人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但是老年人有一个聚在一起消遣的机会,也算是打发时间。老年人经常聚在一起“摆龙门阵(聊天)”,但是他们因为没有更多的话题或者需要有人了解自己的生活状况,结果“说空话”(说自己的儿子儿媳不好的话)就出现了,但是这样会导致家庭的不和睦。从适应变迁的角度理解,由于老年人在自己家庭内事务的减少和权威的萎缩,在经历允许的情况下,他会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社区层面的活动中。老人参加的另外一个社区活动就是“走庙”,就是“逛庙会”。塘村的“走庙”基本上在老年人群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村落及跨村落社区范围内展开,这种行为在乡村社会发展与传统民间习俗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是分析和理解老年人和社区变迁关系的重要依据。参加“走庙”的人年龄特别集中在某一阶段,而且主要是老年女人多。“走庙”可能是参加跨村落的庙会活动,村落与村落之间老人的交流开始出现。作者特别用一个章节介绍“走庙”的行为和意义,作者详细记录了几次“走庙”的全过程,分析它的一般行为。塘村老人把“念佛”、“拜忏”、“请佛”和“摆龙门阵”作为“走庙”的基本行为。老年人的“走庙”依然存在一定的阻扰,因为年轻人认为这样的活动根本没有意义。另外“走庙”多为女性,这样后辈很不适应自己的母亲而不是父亲在社会层面上活动。在老人们看来,“走庙”是化解生活中的寂寞、不愉快等消极情绪的活动方式。这些不同的行为都在建立和发展交往互惠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人的心灵和神灵之间的交往。在“走庙”活动中也有竞争关系的存在,一方面是各个庙宇在争取各村走庙者上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是乡村内某些人物为争取声望和对更多村民的影响力而竞争。

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结论,这一部分做个总结了前面章节的内容,又一次指出本书的视角是将老年人视为积极的行动者,在变迁的社会中,老年人虽然难免的被动的接受,但是在实际生活过程的实践中,无论作为个体和群体,老年人都有可能凭借自己掌握的资源去实现生活的连续性,这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过程,老年人通过自己的时间在适应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还不断创造社会变迁。

三、浅谈为什么独树一帜选择这本书

首先,在老师给的众多的书目中我已经简单的看过那么一两本,比如《乡土

中国》、《万历十五年》、《江村经济》,我想看一点比较新的研究东西,所以我就选择了这本《塘村老人》。这本书并不是什么著名学者的著名巨著,只是一个研究者用新的视角来研究乡村的老人和文化变迁过程。与其说它是一本书,倒还不如说它是一个研究报告,参考了大量文献提出假设,然后根据作者自己到乡村的田野生活研究从一些细微的点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另外,另外我是一个来自重庆乡村的孩子,过去十几年的乡村变化都记在我的脑海里,塘村是四川的一个普普通工的甚至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乡村。我家乡的村庄和塘村在文化、语言、社会行为等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所以我想读一本记录我们那样的乡村的文化变迁的书,这样的书能够让我脑海中对家乡乡村变化的历程联系起来。

还有就是因为我的家庭背景,虽然我能够有机会亲身与家乡的老人接触,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他们的生活应该有什么?暑假的时候家里从我一生下来就一起生活的老人离开了我们,我开始反思家里的老人是否晚年过得幸福,怎样才能让老人在乡村生活中过的更好,他们需要一些什么?偶然在书架上看到这本《塘村老人》,觉得这本书可以回答我的一些疑惑,让我对老人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所以我就义无返顾的选了这本出版不久的并不出名的书。

四、从书中得到的东西

其实,读这本书确实是认认真真地读完了,但是在没有回顾这本书的内容之前我更多的是将这本书当作一本小说在读,这主要是因为这本书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记录了大量的老人家庭、社区文化活动的缘故吧。

从这本书中我有两点收获,一是这本书中包含的知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论点是很正确的,即使会有很多反对意见。乡村老人不是被动的接受社会变迁,他们在接受的同时也在创造社会变迁。“老年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有巨大研究价值的科学,读完这本书我能了解到国内外关于老年人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在老年社会学上有更加清楚地认识。“老年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等新鲜的字眼出现在我的脑海。另外就是研究方法,研究就需要跨文化比较、跨学科分析。在社会学的研究中不要为研究某一个人群而研究这个人群,更多的要把一个社会中这个人群的行为活动现象置于社会整体文化脉络中研究,社会学的研究需要点面结合,每一项研究都必须考虑社会整体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大环境下有不同的切入点,但是谁的研究都不能脱离社会整体文化而单独研究某一个点。

二是如何做知识,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在社会学方面研究的思考,作者杨晋涛的《塘村老人》在我眼里更像一个研究的具体报告,他从如何选题、如何分析研究背景、如何提出假设、采用何种有效的方法展开研究、然后怎么分析、怎么得出结论都做了一个模范。跟着这本书走一遍彷佛置身于他的这个研究当中,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另外就是研究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可能简简单单就能的到最后的可靠的结论,这对于研究者来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坚持不懈。作者先后多次长时间深入塘村,了解、访谈、跟踪、记录塘村老人的行为活动,从一些小小的行为方式中细致的分析,探根索源。

五、自己想说的话

老人是这个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群体,但是乡村老人的行为方式因为资源的原因和城市老人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就拿我身边的老人来说吧,那些年纪稍微小点的或者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老人经常要在自家的地里耕种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或

者让自己孩子的家庭好一点,那些孩子外出打工的老人在耕种土地的时候还要负责带孙子等一系列活动;他们那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干不动活的但是能够走得动步的就会想办法大家聚在一起通过打牌等方式消遣;那些上了年纪的什么都干不了的乡村老人他们每天就只能呆呆的坐在家门口守着自己的家,他们有些甚至看不懂电视,所以根本就没有打发时间的有效的方式,只能由天明等到天黑,再由天黑等到天明,直到死去。他们停止思考了吗?如果没有,他们又在想些什么?我们又能为这样的乡村老人做些什么?这些问题在我读完这本书后依然没有得到具体的答案。城市老人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吗?他们又是怎样在适应社会变迁的同时创造社会文化更新的呢?

另外就是在对待老人的方式上,我不希望现在的人都怀着“经济人“的头脑来对待老人,老人也许不说什么,但是他们心中很在意,很在意子女对待他们的方式。也许在老年人心中,言语上的尊重可能比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吧。请善待家里的老人吧,想办法给他们想要的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需求,这是一个刚刚失去一个至亲老人的忠告,记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参考文献】

① 杨晋涛:《塘村老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 Hooyman ,Nancy R.& Kiyak H.Asuman:《社会老年学:多学科的视角》,周云等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③ P.塞尔比、M.谢特克主编:《老龄化的2000年——对社会的挑战》,新蔚、黄育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④ 潘光旦:《祖先与老人的地位》,载于《潘光旦选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⑤ 雷洁琼、杨善华、蔡文眉:《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⑥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⑦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迁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费孝通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⑧ 石奕龙:《应用人类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⑨ 谢剑:《理论与实践——当代应用人类学简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第五篇:胡塘村演讲稿

在胡塘村公推直选党支部书记大会的演讲稿

胡丙楼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党员、各位群众代表:

大家上午好!

我叫胡丙楼,今年44岁,高中文化,中共正式党员。今天,在胡塘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大会上,能够作为党支部书记候选人参加竞选,我的心情十分激动。站在这个竞选舞台能与在座的各位党员和父老乡亲共同关心谋划胡塘村美好的明天,同样感到十分荣幸。如果我能得到党员推荐、群众信任,参选成功,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谋划科学发展、坚持依法办事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倾听群众的呼声,为民排忧解难,尽心尽责、廉洁奉公,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充分调动全体党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创业、带民致富。

二是集中村民智慧,谋划符合胡塘发展实际的任期工作目标。三是恪尽职守,努力完成镇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协调好胡塘村与周边村的友好关系。

四是正确处理好党支部与村委员的关系,达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有难同当。

五是带头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躬身听民声、为民办实事,廉洁自律,自我约束。

六是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同舟共济、同心同德谱写胡塘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

七是坚持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办事实行阳光操作,把我的一言一行显于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

八是坚持党和人民的事业高于一切。爱岗敬业,不计个人得失、埋头苦干,赢得群众口碑。

各位党员、各位群众代表,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候选人,我有信心竞选成功,同时,我也感谢组织上的大力支持,感谢在座党员和父老乡亲的信任。请大胆的支持我。

谢谢大家!

下载绿塘村环境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塘村环境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浦塘村主要事迹

    浦塘村主要事迹材料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浦塘为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精神。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使......

    塘村学校小学部2011

    塘村学校小学部2011-2011学年政教处 工 作 计 划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以活动系列化、形式多样化、......

    关于索伦村环境的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关于索伦村环境的调查报告 兴旺中心小学三年一班 谭志博 环境现状分析: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

    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 第1篇: 环境污染问题调查报告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

    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 大家是否觉察到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在日益被严重破坏?乱砍树木,污染水源与空气,破坏生态环境等等。无数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和政......

    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1 关于城市主要街道绿化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寒假计划安排,最近,我对我市城市主要街道的绿化情况进行了调查。我先查阅了相交资料,并到市区主要街道进......

    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条件越来越优 越了,但人们的健康问题却越来越令人担忧,这是为什么呢? 当你漫步街头时,会发现脚下踩的是各种腐烂的水果,鼻子里闻到......

    环境调查报告

    韶 关 市 技 师 学 院 课题:环境调查报告写作 教学目的或要求: 1、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通过分析环境污染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