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管理学论述
公共管理学——论述题
1、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特点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全能的政府”,实行一种“命令式经济”。弊端:(1)政企不分,政事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分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2、谈谈对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和主要障碍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表现在:(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效果的多样性;(3)政策资源的阻滞性;(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1、谈谈你对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认识。
参考观点: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是:(1)环境:经济状态、政治格局、法律制度、道德规范、文化观念、民族意识等;(2)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等;(3)目标与价值观的变化;(4)职能的变化;(5)组织成员的心理: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相一致的群体效应等;(6)专家的分析和论证(是特殊的动力);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有:认知、利益、成本、组织惰性、变革的不确定性;消解阻力的对策有:(1)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2)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3)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考与保障;(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抵制心理;(6)强化革新行为;(7)折中妥协;(8)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9)妥善安臵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适当举例)
2、谈谈你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内在运行机制的认识。
参考观点: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运行机制包括:1)分类机制。
主要是职位分类,以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为核心;2)竞争机制。包括: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考绩考核、功绩晋升、适才适用、同工同酬、劳酬相符等;3)保障机制。主要包含:公务员的职业身分保障、政治权利保障、经济权利保障、救济权利和其他法定权利的保障等;4)激励机制。现代公务员制度中,激励机制通过以下管理环节和措施予以保证:人事奖惩、考绩考核、职务升降、在职培训、工资晋级、辞退和奖金等;5)更新机制。包括:退休退职、教育培训、交流调配、任职回避、辞职辞退、双向选择和人才市场完善等;6)监控机制。监控包括:公务员的纪律、行政惩戒、人事档案等。(适当举例)
1、谈谈你对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所产生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对公共管理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促进使公共管理的一次次变革:(1)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如:“数字化生存”、“电子化生活”、“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2)信息技术为公共管理的变革提供了理想的发展空间,使人们对公共管理的变革,对政府的期望变为现实,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公共管理民主化的进程;(举例说明)
2、谈谈你对“用户满意原则”基本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效率原则一直是评价公共部门绩效的最高标准,但极端地奉行效率至上的评估标准,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效率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公平和民主);2)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是否满足公众需求和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3)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4)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到目的而的择手段。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作为其服务对象的社会和公众自然成为公共部门环绕运行的中心。公共服务对象就是顾客或用户,只有当公共服务满足其用户的需要并为用户所接受,才是有绩效。为此,考察公共
服务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社会和公众对这种服务是否感到满足,这一种政府绩效评估上的全新价值取向,就是“用户满意原则”。要使用户满足,需要做好如下工作:1)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2)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3)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公众的满意程度,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税负水平、受益程度、投诉申诉、工作效率。
3、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是:1)公共管理过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2)公共管理的政治学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了明显的缺失;3)政府无法在政治和经济职能之间取得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可分为: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是: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效益功能;∕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包括: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建设需要做好:1)公共管理伦理的立法;2)加强公共管理伦理的管理,包括:设立公共管理的伦理道德机构和加强公共管理道德的职业训练。(适当举例说明)
1、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详见教材P11—13)
答:(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
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详见教材P295—298)答题要点: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策略有:(1)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识,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改变政府垄断地位,将组织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相结合)(2)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从公众的立场和角度来评估部门和个人的绩效);(3)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完善政策和加强快立法);(4)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则;(5)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党组织和权力机关评估、专家评估、社会公众评估相结合);(6)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重视精神激励,个人激励和团体激励,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结果导向激励);(7)重视管理者的作用。
1.如何进行公共管理伦理的建设? 答:公共管理伦理 的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共管理伦理的立法,因为法律的强制性与普遍的规范性特征是其他任何社 会规范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公共伦理道德不能成为管 理者的自觉行为时,通过法律手段可以保证公共伦理 道德的实现。从世界各国公共管理伦理立法的基本状 况来看,公共管理伦理法规的表现形式集中于宪法、行政法和刑法典中的有关规定;专门的行政道德法典;职业守则及法律实施细则三个层面。二是通过建立专 门的伦理道德管理机构、进行伦理道德训练、提升伦 理道德基础等途径进行管理。2.谈谈你对公共管理责任机制的理解。答:公共管理 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根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 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公 共管理责任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责任机制。主要有 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以及司法控制机制。行 政控制机制:主要表现为行政监督权、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职能的发挥。立法控制
机制:主要表现在质询权、调查权、弹幼权、不信任表决权等方面。司法 控制机制:对政府来说,主要体现在诉讼责任和侵权赔 偿责任两方面。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 答:理解公共 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主要有以下几点:(1)公共管理是 公共领域的管理,无法放弃对价值问题的关注,公共 领域的特点决定了走伦理化之路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唯 一因素主要有:政治因素,主要指政 策本身的复杂性、政治体制、以及社会各利益团体对 政策的影响。行政因素,主要指政策执行机构、政策 执行人员、政策执行的条件资源等对政策本身所产生 的影响。沟通因素,对某一政策知晓的范围和接受的 程度也会影响这一政策的执行。8.分析、论述消解公共组织变革阻力的基本对策。答:1)客观分析影响组正确的方向。(2)公共管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固然 重要,但如果片面在追求科学化、技术化,忽视公共 管理的伦理化,则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发展。(3)政府无法在政治与经济职能之间寻求平衡,必须走公共 管理伦理化的道路。政治、经济、伦理应当是三位一 体的管理职能,而伦理职能是最终的发展方向。
4.分析、论述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因素。答:主 要有:政策本身因素,主要指政策的质量,可用合理性 和可行性衡量。政治因素,指政治体制、以及社会各 利益团体对政策的影响。行政因素,指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政策执行的条件资源等对政策本身所 产生的影响。沟通因素,对某一政策知晓的范围和接 受的程度也会影响这一政策的执行,因此,有效的沟 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释)5.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 答:公 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1)人们的认知,即人们 对组织变革目的、机制和前景的理解和态度;(2)利益 分配;(3)变革所需付出的成本;(4)组织的惰性;(5)变 革的不确定性。(对以上几点,要有自己的分析和解 释。)
6.分析论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答:1)对政府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缺少心理和理论上的准备。(2)国家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导。(3)政府信息化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 障。(4)政府信息化建设与政府实际工作有分离。(5)网络安全问题。(6)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不高。(7)人员素质问题。(要有自己的分析和认识)7.谈谈你对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因素的认识及理解。答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织变革的主要因素以及动力与阻 力的大小;(2)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3)进行 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 织变革的参与程度;(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 革的抵制心理;(6)强化和肯定革新行为;(7)做出适 当、必要的让步和妥协;(8)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9)妥善安臵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 人员。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主要内容的理解。公共管理伦理的主要内容有:(1)公共管理理想;(2)答: 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伦理中的制度伦理和道德定位。答: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首先是指公共管理伦理中的 制度伦理。因为个体的伦理是有限的,公共管理者的 腐败行为难以避免。而制度的伦理是深刻、广泛和稳 定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它可以引导和规范公共管 理者的行为,对其权力加以制约,对公民的利益加以 保护。其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应强调公共管理者的 道德定位。这是因为制度伦理虽然具有重要的规范作 用,但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周详地解决社会和公众的 复杂问题。公共伦理制度必须得到公共管理者个体道 德的支持。公共管理要求公共管理者摒弃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能够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发生冲突 时,选择公共利益。
论述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答: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臵的效 率达到最佳的情景。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包括政府公务
9.10.11.员,都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和政府的扩张性;政府腐败。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四点:(1)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 发展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3)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的改革的顺利进行。4)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人正常的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1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应如何转变。答:1.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方面:(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 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 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总 体上讲,在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工作应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13.谈谈你对 “用户满意原则”基本理念的认识和理 解。答:用户满意原则认为公共部门是为公众而设立 的,因此评价公共部门绩效优劣,不仅看它投入了多 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而主要是考察它所做的工作 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在公共管理 中倡导用户满意的理念,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上公共 部门的权威心态和公共部门为尊的状况,从而为公民 提供更好的服务。坚持以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公共管 理活动的绩效,首先,就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 务对象;其次,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第三,要 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14.说明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答: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 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 臵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包 括政府公务员,都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 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经 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 的判断得到质疑。主要表现为:(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3)政府组织的内部性和扩张 性;(4)寻租及腐败。15.谈谈你对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本精神的理解。答: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 本精神表现为:(1)功绩主义的精神。即以成绩和能力 作为公务员任用和晋升的标准。(2)法治主义的精神。即实行法制化的人事行政管理,做到一切有法可依、依法办事。(3)人本主义的精神。即明确人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发展。在制度建设上,重视发挥人的积极性 和潜在能力。(4)市场主义的精神。即合理运用市场法 则,重视人才的竞争与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人才 成长环境。(5)分权主义的精神。即转变人事主管机构 人事权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与职能部门合理划分人 事管理权限,发挥用人部门的积极性。
16.分析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效率至上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并说明其对策。答:作为公共部门来讲,仅有效 率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考虑公共部门自身的特点和 运行规律,极端地奉行效率至上的评估标准,必然会 出现一系列的问题:(1)效率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 门的核心价值。由公共部门的特点所决定的,公平与 民主才是其核心价值。(2)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 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在效率 至上原则下,我们经常会发现公共部门花费了大量的 资源所干的却是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3)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人活动而忽视其效果。(4)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17.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及消除?(关于消除阻力的对策
可侧重 阻力的对策?(关于消除阻力的对策可侧重 1-2 点)答: 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1)人们的认知,即人们 对组织变革目的、机制和前景的理解和态度;(2)利益 分配;(3)变革所需付出的成本;(4)组织的惰性;(5)变 革的不确定性。消除公共组织变革阻力的基本对策 是:(1)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2)尽心设计变革方案,加强宣传力度;(3)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 证;(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理;(6)强化 革新行为;(7)必要的折中妥协;(8)提高领导者的自身 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9)妥善安臵因改革受到冲 击的人员。(要有自己的分析。)18.现代公共管理提倡:“由以权力为中心转向以道德为核心;由以控制为目标转向以服务为宗旨;为核心;由以控制为目标转向以服务为宗旨;由一元治理模式转向多元治理模式”的全新理念,理模式转向多元治理模式”的全新理念,结合我国公 共管理者的角色转换,谈谈你对这一理念的认识。答: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发生着深刻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由以权力为中心转向以道德为核心,指:强调管理主体的内控,强调管理行 为的道德化及对自身的修养和约束。由以控制为目标转向以服务为宗旨,指:公共管理的定位不是控制而是 服务,以为社会、为公民服务为其宗旨。由一元治理模式转向多元治理模式,指:认为政府是公共利益的惟 一代表受到质疑,公共管理由政府一元化转向多元模式。公共管理者不再高居人上,而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以上三方面可有所侧重,但应结合实际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1.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要点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他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启示:论述要点:第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第二,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中来,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以及政府内部的公共管理(服务)竞争;第三,对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实行成本-效益核算,以防止过去那种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垄断条件下的预算最大化和政府规模恶性膨胀的趋势出现,要求把政府预算与政府工作的绩效联系起来,对政府进行效能监督;第四,倡导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中选择顾客导向的价值,即在公共行政中引入企业家精神。
1、谈谈你对政府失效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论述要点:
(一)政府失效论及其表现: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臵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其主要表现及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寻租及腐败。
(二)政府失效论的启示: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失灵;第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适当管理和干预;第三,在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第四,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的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换的认识和理解。(P56)论述要点:
1、由以权力为中心转向以道德为中心;
2、由以控制为目标转向以服务为宗旨;
3、由一元治理模式转向多元治理模式。
1、公共政策合法化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意义。(P93)论述要点:
1、政策要得以实行还要经过特定的行为使之取得合法化的地位。
2、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两个层面的问题。
3、政策的合法性要
解决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内容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
4、政策的法律化要解决的是政策立法问题。
2.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执行模式?(P95-96)要点: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模式。前一种从传统的行政理论出发,强调行政组织的集权和有层级,认为上级负责制定政策,下级负责执行政策。而后一种则认为政策执行机关应有一定的自主空间,重视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级组织的互惠和沟通。
1、结合实际说明公共组织在设计上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128-130论述要点:
1、职能目标原则;
2、完整统一原则;
3、精干效能原则;
4、法制原则;
5、职、权、责一致原则;
6、人本原则。
2、结合实际分析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并阐述消解其阻力的对策。P135-138论述要点:阻力是动力的对立面,有动力就有阻力。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认知;
2、利益;
3、成本;
4、组织惰性;
5、变革的不确定性;
6、习惯性。对策:公共组织变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不让那些阻碍变革的因素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消解反对变革的力量,使变革的阻力尽量降低。为此,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
1、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强弱;
2、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
3、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
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
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抑制心理;
6、强化革新行为;
7、折中妥协;
8、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
9、妥善安臵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
3、阐述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P139-140论述要点:公共组织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趋势:
1、功能的分化与重合;
2、结构的扁平化;
3、机构和人员的灵活化;
4、工作方式的弹性化;
5、工作单元的团队化;
6、组织系统的开放化;
7、管理取向的人性化;
8、管理机制的市
场化;
9、组织的虚拟化。
1.结合公共部门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点,阐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性:一般特性有: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人力资源的时效性、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自身的特殊特性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政治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道德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有效率、政治责任、个人就业的权利和社会公平等;划分人事行政管理权限,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范围是完整统一原则的实施,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基础;公共部门的目标上谋求公共利益,因而国家应该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规制,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行使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权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就人力资源的获取而言,针对政府组织的工作性质与公职人员的政治要求,应强化德才兼备的观念,“德”保证了忠诚和责任,“才”保证了效率和质量,二者不可或缺;就人员的评价机制而言,公共部门人员的绩效评价标准应该是灵活的,随着机构任务的不同而变化;就人员的激励机制而言,在公共部门中,依靠强调公共部门任务的重要性及组织成员的使命感、增加员工的责任范围、鼓励员工参与决策等非物质性的激励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2.根据所学习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P180要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提;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证;创新制度是完善公务员制度关键;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根本;健全法规体系是完善公务员制度保障。
第二篇: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
简答题:(共1道试题,每题10分)
简述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有哪些?
免费供应与有偿供应
(二)直接供应与间接供应
(三)直接经营与委托经营
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优势: 1.强制征税,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 2.节约交易成本,克服外部性 3.能较好的解决公正性问题、搭便车问题 劣势: 1.会导致效率低下、出现寻租、腐败现象。2.供给过渡 3.效益、效率难以核算 4.很难了解需求偏好
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一)人均数量少,浪费严重
(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三)生物资源锐减
(四)淡水资源严重短缺
论述题:(共1道试题,每题8分)
某住宅区接连被盗,这天,居民们逮住了一个小偷,居民怒不可遏,要痛打一顿泄愤,有的要他赔偿一切损失,你认为应如何处置小偷?如何平息众怒?
〈表态〉居民逮到小偷,情绪失控。这时候我应该在理解居民的基础上,克制自己、保持冷静去处理问题。〈处理〉首先,我必须对小偷进行处理。找间房子把绑起来的小偷关起来,防止逃脱,也防止被愤怒的居民殴打。然后,收集好小偷偷东西的证据,立即通知警察,请警察来处理。〈平息〉紧急处理后,我必须妥善平息众怒,让居民们也冷静下来。告诉居民,我家也遭遇了盗窃,但是小偷也是有人权的,我们需要依照法律来对他进行处理。警察就快赶到了,请大家相信司法部门一定会做出合理的处理和审判。然后,请被盗的户主留下,疏散围观的群众。统计被盗居民情况,等到警察到达,向他们说明情况,并请警察能多关注这个居民区的治安状况。最后,通过宣传,提醒各位居民虽然已经抓到一个小偷,但是防盗绝不能松懈,请大家务必做好防盗措施。〈反思〉每个人都有人权,包括小偷在内,我们必须尊重他的人权。尊重法律、依法办事和依法处理犯罪是我们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
1.甲流爆发,社区要给所有住户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但是却有几户人家经常不在这里居住,你如何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表态>现在甲流防控形势比较严峻,社区给住户接种甲流疫苗,非常及时,有利于降低甲流的传播速度,我会认真负责完成此项工作。<具体措施>遇到有几户居民经常不在这里居住,我会积极联系,争取早日联系到住户,并督促他们尽快做好疫苗接种工作。联系到居民后,详细了解他们现在居住的位置,所属的社区,如果这几户居民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如出差等,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来,那么与他们预约好时间,在他们回来时及时接种疫苗;如果他们是因为已经搬家到别的社区,那么我会详细告知他们要注射疫苗的事情,并联系他们所在社区居委会,沟通好相关事宜,如果能够在所居住社区注射,那么告知该社区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并对工作配合表示感谢;并保持与这些住户的联系,督促这些住户尽快接种疫苗。在这些住户完成疫苗注射后,保持与这些住户的联系,关注近期内反应,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及时给与帮助。<总结>甲流防控工作关系到全民身体健康,我会想方设法,严格按照上级指示完成工作。
1.某超市进行大米促销,每人限购15 斤,不少群众认为粮食紧张,顿时蜂涌而至进行抢购,如果你是超市负责人,应如何处理?
〈表态〉顾客的蜂拥而至会造成超市秩序混乱,影响超市销售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其他顾客购物。如果情况不能有效控制会带来更为恶劣的影响,作为超市负责人,我要及时有效处理。〈处理〉首先,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超市工作人员维持现场秩序,开通绿色通道,组织顾客有序购买。其次,通过超市广播或者扩音器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此次限购属于超市开展的促销活动,并非粮食紧张,对引起消费者的误解深表歉意,恳请顾客的原谅。再次,如果有消费者离开,则有序疏散群众;如果大量消费者仍不愿离开,则立即联系其他厂商开通其他优惠商品销售,或者增加购买渠道,搬部分大米放在超市外开阔地方售买,以力求引开部分人流。最后,在促销结束后,向未购买到
大米的消费者做好解释工作,并表示歉意。〈总结〉总结教训,及时调整类似的促销计划,避免出现类似的状况,拟报告上报
领导。
论述题:(共1道试题,每题8分)
1. 你是一个农药生产厂的部门负责人,现在有一群农民因为使用了假冒的农药导致颗粒无收,现在他们认定是你们公司的药有问题,你如何处理这件事?
〈表态〉顾客就是上帝,作为生产厂商我们应该忠诚的服务于我们的顾客,我应该以谦虚的心态去面对农民朋友,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处理〉首先,我会稳定农民朋友们的情绪,安顿他们坐下来喝杯茶。然后,请他们选出一两位农民朋友为代表来说明情况,请其他农民朋友离去,并请他们留下使用过的农药样品。做下记录后,我会请求政府权威质检部门对我公司产品和留下农药样品质量进行检验。随后,我会向农民朋友公布检查内容和数据,证明不是我公司农药的质量问题,而是农民朋友错误使用了假冒农药,并把假冒农药移交公安机关进行调查。接下来,我会组织工作人员做好对农民的解释安抚工作,并且以适当的形式帮助农民尽快摆脱困境,这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反思〉作为企业只有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我们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1.某镇发生禽流感,需要捕杀活鸡,农户不同意,情绪比较激动,你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出现不安和激动的情绪也是正常的,因此
我要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此事,并妥善处理这件事情。首先,我会态度诚恳地劝导情绪激动的农户,告知他们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弥补他们的损失。并请相关负责人向农户详细讲解政府对于捕杀活鸡的补偿办法,让农户能够放心。其次,会耐心地向养鸡农户讲解禽流感的危害,向他们说明不捕杀活鸡比捕杀活鸡给他们的影响更大,我想农户在权衡利弊之下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再次,取得农户的理解和支持下,组织人员对所有活鸡统一捕杀,并做好事后的进一步防疫处理工作。最后,为养殖户联系资金、技术和市场,帮助农户重新发展家禽养殖业,或发展非家禽产业,尽可能挽回农户经济损失,促进农民增收。
五
论述题:(共3道试题,每题5分)
1.你所在的街道委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都出差,只有你自己在,这时环卫工人罢工,外面垃圾堆积如山,群众为此来上访,你怎么办?同时,又接到卫生局下的通知要进行卫生检查,你会怎么做?
首先,我必须保持冷静,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一一处理。其次,我要找到环卫工人的负责人,了解环卫工人的罢工范围和罢工原因,及时打电话向领导汇报情况,联系和通知相关部门,例如环卫部门,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等;联系其他地区的环卫部门,请他们做好援助的准备。同时贴出告示,或者利用广播告诉上访的群众,垃圾没有及时清理是因为环卫工人罢工,我正在协调,我会告诉大家具体的解决时间,例如三小时,请大家放心,即便到了时间没能解决罢工问题,我们也会从别的地区抽调环卫工人来为大家清扫,保证大家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第三,我要迅速与罢工的环卫工人联系,平复他们的情绪,记录他们的问题,帮他们反映问题,联系上级主管部门,同时请求他们迅速复工,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居民服务好,我会帮助他们一起工作,一起清扫垃圾。第三,如果环卫工人能够迅速复工,就组织起卫生清扫大行动,可以充分动员人员,例如志愿参加清扫工作的居民,同时自己亲自参与,去做最苦最累最脏的工作,相信很快就能完成卫生打扫的工作,迎接好卫生检查。如果环卫工人没有立即复工,我会马上请求环卫部门调动别的小区的环卫工人予以支持。最后,在问题全部解决之后我会向领导做一个全面的汇报,同时关注罢工环卫工人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杜绝隐患,保证以后类似问题再不会发生。
2.黄金假期,游乐园人满为患,排队买票骚动,作为管理者,你怎么办?
(1)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启动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应对黄金周管理应急预案,妥善处理紧急事件,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2)要协调安保部门增加维持现场秩序的工作人员,确保秩序和安全。(3)要在现场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宣传,使游客知道现场的状况,自觉遵守秩序,注意安全,耐心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同时缓解游客因迟迟买不到票
而产生的焦虑甚至不满的情绪。(4)要做好现场的保障措施,可以准备一些雨伞、常备药品、开水,以备老人、小孩、身体虚弱者发生意外时使用。(5)针对游乐园排队骚乱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是否是售票的效率问题,如果是那么请游客原谅,同时增派售票人员,增开售票窗口。如果是游客的过激行为那么要耐心的进行疏导,同时对游乐园的旅客接纳量进行汇总,对已售门票进行统计,确保每日进园人数控制在旅客最大接待量之内。(6)通过当地电视、报纸通报游乐园的情况,引导游客避开高峰期,同时告知市民在高峰期购票的注意事项,自觉理解和配合游乐园的工作。
1.你所在的街道委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都出差,只有你自己在,这时环卫工人罢工,外面垃圾堆积如山,群众为此来上访,你怎么办?同时,又接到卫生局下的通知要进行卫生检查,你会怎么做?
首先,我必须保持冷静,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一一处理。其次,我要找到环卫工人的负责人,了解环卫工人的罢工范围和罢工原因,及时打电话向领导汇报情况,联系和通知相关部门,例如环卫部门,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等;联系其他地区的环卫部门,请他们做好援助的准备。同时贴出告示,或者利用广播告诉上访的群众,垃圾没有及时清理是因为环卫工人罢工,我正在协调,我会告诉大家具体的解决时间,例如三小时,请大家放心,即便到了时间没能解决罢工问题,我们也会从别的地区抽调环卫工人来为大家清扫,保证大家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第三,我要迅速与罢工的环卫工人联系,平复他们的情绪,记录他们的问题,帮他们反映问题,联系上级主管部门,同时请求他们迅速复工,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居民服务好,我会帮助他们一起工作,一起清扫垃圾。第三,如果环卫工人能够迅速复工,就组织起卫生清扫大行动,可以充分动员人员,例如志愿参加清扫工作的居民,同时自己亲自参与,去做最苦最累最脏的工作,相信很快就能完成卫生打扫的工作,迎接好卫生检查。如果环卫工人没有立即复工,我会马上请求环卫部门调动别的小区的环卫工人予以支持。最后,在问题全部解决之后我会向领导做一个全面的汇报,同时关注罢工环卫工人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杜绝隐患,保证以后类似问题再不会发生。
2.某镇发生禽流感,需要捕杀活鸡,农户不同意,情绪比较激动,你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出现不安和激动的情绪也是正常的,因此我要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此事,并妥善处理这件事情。首先,我会态度诚恳地劝导情绪激动的农户,告知他们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弥补他们的损失。并请相关负责人向农户详细讲解政府对于捕杀活鸡的补偿办法,让农户能够放心。其次,会耐心地向养鸡农户讲解禽流感的危害,向他们说明不捕杀活鸡比捕杀活鸡给他们的影响更大,我想农户在权衡利弊之下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再次,取得农户的理解和支持下,组织人员对所有活鸡统一捕杀,并做好事后的进一步防疫处理工作。最后,为养殖户联系资金、技术和市场,帮助农户重新发展家禽养殖业,或发展非家禽产业,尽可能挽回农户经济损失,促进农民增收。
论述题:(共3道试题,每题5分)
1.某住宅区接连被盗,这天,居民们逮住了一个小偷,居民怒不可遏,要痛打一顿泄愤,有的要他赔偿一切损失,你认为应如何处置小偷?如何平息众怒?
〈表态〉居民逮到小偷,情绪失控。这时候我应该在理解居民的基础上,克制自己、保持冷静去处理问题。〈处理〉首先,我必须对小偷进行处理。找间房子把绑起来的小偷关起来,防止逃脱,也防止被愤怒的居民殴打。然后,收集好小偷偷东西的证据,立即通知警察,请警察来处理。〈平息〉紧急处理后,我必须妥善平息众怒,让居民们也冷静下来。告诉居民,我家也遭遇了盗窃,但是小偷也是有人权的,我们需要依照法律来对他进行处理。警察就快赶到了,请大家相信司法部门一定会做出合理的处理和审判。然后,请被盗的户主留下,疏散围观的群众。统计被盗居民情况,等到警察到达,向他们说明情况,并请警察能多关注这个居民区的治安状况。最后,通过宣传,提醒各位居民虽然已经抓到一个小偷,但是防盗绝不能松懈,请大家务必做好防盗措施。〈反思〉每个人都有人权,包括小偷在内,我们必须尊重他的人权。尊重法律、依法办事和依法处理犯罪是我们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
2.地铁因故障而晚点,现场有人起哄,有人要退票,站台上人多混乱,如果你是现场的工 作人员,这时怎么办?
〈应急处理〉当地铁因为故障而晚点时,我应该立即把车站情况如实向值班领导报告,为地铁的修复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听从领导安排,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全面处理〉接下来,我会按照领导的指示,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展开工作。第一、在现场向乘客讲明实际情况,因为地铁发生故障,所以要占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检测和维修,请各位乘客对地铁的晚点能够谅解,并静下心来等待,并保证地铁工作人员一定尽快解决问题,从而安抚好乘客的情绪,以免增加不必要的混乱。第二、当乘客要求退票时,我会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认真办理乘客退票手续,态度要温和诚恳,以一流的服务取得乘客的谅解。第三、当地铁修复好故障,到达站台时,我会做好指挥和引导工作,维护好秩序,减少拥挤现象对乘客造成人身伤害,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让广大乘客有一个安全的乘车环境。〈事后管理〉事件圆满解决后,我会认真做好工作总结,吸取得到的经验,作为以后处理类似情况的参考和借鉴。
第三篇:公共管理学简答和论述(7号字体,小抄)
1、公共管理的内涵是什么?(与含义不一样)答:(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4)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运作过程。1-
2、简述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P5-6)答:(1)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主要给特定社区的人们提供非营利性的产品或服务,其目的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以营利为目的。(2)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则不同,法律在其活动中仅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它的原动力就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3)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发行债券,是公共的,必须公开化;而企业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投资的回报,来自于所获得的利润,不需要公开化。(4)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选举或任命而产生的,主要依赖于政治才干和政治倾向性,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5)绩效评估不同。公共管理评估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好坏、减少各种冲突的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其消耗程度等,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的评估指标主要是销售额、净收益率、资本的净收益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程度、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等,偏重于经济效益。1-
5、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如何?答:(1)是一门交叉学科;(2)是一门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3)是一门公共性与管理性相统一的学科;(4)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6、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1)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2)系统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案例分析法。
7、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P11—13)答:(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9、何谓公共管理?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特别是科学管理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1-
10、“新公共管理”运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1)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使政府“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2)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自治;(3)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1-
11、简述公共管理的特质。
答:公共管理的特质与私人管理存在本质的差别。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4、法的支配与意志支配。
5、政府与市场。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12、公共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1)因为公共管理学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清楚公共行政学的形成和发展。1845年法国科学家安培提出建立一门管理国家的科学的设想,被认为是行政学产生的胚胎;1887年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发表《行政之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明确提出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1926年美国出版了怀特的《行政学研究导论》、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学原理》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2)要清楚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知道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学的关系和区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兴起了一场公共行政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被称为:“重塑政府” “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公共管理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公共管理学以研究公共管理的问题为核心,融合了相关学科的知识,突破了传统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涉及了以往行政学所未涉及的许多领域和主题,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模式。
(公共管理的起源或形成与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公共管理是在1-
13、公共管理的演进历程。公共行政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即“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型的开始,公共管理发展的趋势是政府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1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公共管理及公共管理学的相关概念与体系;(2)公共管理的组织系统:公共组织的类型、特征、结构和体制;(3)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程序性职能(决策、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和任务性职能(政治、经济和社会职能);(4)公共管理的运作过程: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5)公共管理的战略;(6)公共管理的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管理、信息资源管理;(7)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8)公共管理的规范:责任与伦理;(9)公共管理的改革与发展。1-
15、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具体地讲,它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的活动过程及其环节(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控制、评估等);研究公共组织如何维护、增进与分配公共利益以及有效地向民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16、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1-
17、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1、政府职能的演变包括哪几个阶段?答: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3、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是什么?(P49—52)答: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是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 2-
5、当代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答:(1)管理认知能力;(2)管理诊断能力;(3)管理决策能力;(4)人际沟通能力;
7、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参考观点: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特点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全能的政府”,实行一种“命令式经济”。弊端:(1)政企不分,政事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分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9、简述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P39—40)答:(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分配;(5)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10、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理解。(P40-43)
参考观点: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特点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全能的政府”,实行一种“命令式经济”。弊端:(1)政企不分,政事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分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11、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P43-45)答: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政府失效论是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和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局限和失败问题。政府失效的表现及原因:(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4)寻租及腐败;
12、如何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 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精简政府机构,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合理局面;(2)改变非政府组织建立的方式,政府不应干预,而应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观念,由下而上的建立公共组织,并应形成社会动作、政府支持的环境,给予非政府公共组织良好的发展空间;(3)营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氛围,并逐渐形成社会机制。2-
13、市场失灵。
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国家经济运行机制,因此使用了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的情况,主要有垄断导致效率损失和降低商品服务质量;公共产品无法按定价收费或交易成本过高;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使等价交换原则不能贯彻;市场机制和竞争会产生收入上的不公平;市场经济会产生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市场机制难以全面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
在这里还需说明的是市场失灵可以靠政府的作用去弥补、纠正,但认为政府可以完全有效地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是不合实际的。事实上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因此必须是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一方面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改善和扩大市场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力量对改变政府低效率的运作起到积极作用。
14、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通技能。
15、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16、论述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答: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和政府的扩张性;政府腐败。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1)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3)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的改革的顺利进行。(4)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的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2-
17、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应如何转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资效率。总体上讲,在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工作应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型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
1、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公共性,利益选择性,目标指向性,权威约束性,功能多极性,动态发展性
3、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方法是什么?答:主要是体现在四个阶段:问题搜索、问题界定、问题表述、问题感知。
4、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优化原则。3-
6、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哪几个步骤?
答: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确立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评估政策方案、择优政策方案。
11、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因素。(P96-98)答:(1)政治因素:政策的特性(如:复杂性和合法性)影响政策的执行;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包括:权力分配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执行;(2)行政因素:政策执行机构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条件包括:职权明确、保证执行权威、有执行保护);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如: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等);政策执行的资
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3)沟通因素: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了解某项政策的意图;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做好政策执行中的交流(内外横向交流、上下协调)。
13、简述公共政策规划主体和基本原则。(P91-92)答: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其他机构。基本原则是: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和优化原则。
14、谈谈对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和主要障碍的认识和理解。(P100-102)
参考观点: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表现在:(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效果的多样性;(3)政策资源的阻滞性;(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3-
15、分析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科学化的必要性和基本对策?
答:公共决策科学化就是指公共决策这一主观活动要完全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体制进行决策。
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就是在公共决策的过程中,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并广泛听取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能够充分体现民意,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决策科学化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当前,实现我国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与途径有:(1)树立正确的决策指导思想。(2)正确认识具体决策对象和决策环境的特点和规律。(3)建立健全决策机制。(4)规范决策程序。(5)现代化的决策技术与方法。
当前,实现我国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和途径为:(1)决策观念的民主化。(2)决策过程 中的民主化;(3)决策环境的民主化。(4)决策体制的完善化。
16、简述什么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答: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两个层次的问题。政策的合法性要解决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内容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没有程序的保证,政策就可能成为极少数人的个体行为,使政策失去民意。除程序合法外,政策的内容也要合法,即要符合现行这个政治法律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政策的法律化要解决的是政策立法问题。3-
17、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主要表现在: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目标模糊、分散、冲突等现象,给政策评估带来困难。(2)政策效果的多样性。由于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很多,有时难以预料政策效果的真正性质,因而政策评估的准确性常常受到限制。(3)政策资源的阻滞性。政策资源从广义来讲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都可能影响政策评估的效果。(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政策是针对政策问题制定的,政策问题是极其复杂的。一个政策问题可能包含另外的未被发现的政策问题,不同的政策问题又可能相互交织。政策问题的复杂性给政策评估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18、公共政策的制定的含义及分析。
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的角度出发,将公共政策的制定理解为包括政策问题界定、政策方案抉择、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各个环节在内的整个过程。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将公共政策的制定理解为政策的形成过程,即从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及其合法化的过程。
关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将其理解为公共政策形成的过程,即从问题的界定到方案的选择及合法化的过程。制定政策是因为有问题需要解决,因而发现问题是制定政策的关键,但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成为政策问题。一般来讲政策问题可以归为三类:(1)社会普遍存在的大问题。社会充满各种矛盾问题,但在某一时期总有一些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普遍性问题,如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国有资产流失、贫困大学生入学、民办学校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都属于政策问题的范畴。(2)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新问题是相对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总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公共医疗卫生防疫系统的完善、计算机网络的管理,青少年进入网吧、私家车猛增与交通问题等,这些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也属政策问题应涉及的。(3)复杂的社会问题。政策需解决的问题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复杂,如腐败问题、国债使用问题等。为制定正确的政策,决策者必须善于分析问题,分析、诊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判明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和问题的性质、影响范围、程度,搞清问题的界限,从而有效、正确地制定政策。
19、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包括哪几方面。(1)从问题到政策问题。(2)政策问题的结构及特征。(3)政策问题建构的方法。(4)政策问题建构错误。3-20、公共政策的执行的含义。
政策执行是指执行主体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21、政策执行的本质和作用。(关于政策执行的本质,教材中介绍了行动学派和组织理论学派两种观点,应如何理解这两种理论。)
行动学派的代表人物查尔斯•奥•琼斯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付诸实施的一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尤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所谓解释就是将政策的内容转化为民众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指令;所谓组织就是指建立政策执行机构,拟定执行的办法,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所谓实施就是由执行机关提供例行的服务与设备,支付经费,从而完成一定的政策目标。”从行动学派对政策执行的阐述来看,指令的形成、政策目标的实现,都是靠行动的作用来完成的,要使政策得以执行就要采取坚强有力的政策行动,合理的政策执行甚至可以弥补政策决定的不足。
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组织机构、组织原则、组织措施等组织因素在政策执行之中的作用。政策组织被这一学派认为是影响政策执行是否有利的关键因素。例如,政策执行机构的主客观条件会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从主观上来说,政策执行机构能否理解政策,是否具有执行政策的积极性,都会影响到政策的执行情况。从客观上来说,政策执行机构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足够的执行能力等条件也会影响到政策的执行情况。
上述两种理论学派,虽然对问题的认识角度不同,但讨论的实质问题是政策执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行动学派认为政策的执行是政策实施行动的结果,组织理论学派认为政策的执行是政策组织作用的结果。而事实上这两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政策规划者、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的预期分析能力,对在政策执行中危机事件的发生以及控制和解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政策是面向未来的,其实施过程不可逆转,所产生的效果,可能符合政策制定者的愿望,也可能背离其愿望。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搞好政策预测,对未来政策环境及政策对象的变化状况有所把握,减少其不确定性。这些对政策的执行是非常重要的。
22、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模式。前一种从传统的行政理论出发,强调行政组织的集权和有层级,认为上级负责制定政策,下级负责执行政策。而后一种则认为政策执行机关应有一定的自主空间,重视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级组织的互惠和沟通。4-
1、简述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答: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是:组织人员、物质因素、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责分配、规章制度; 4-
2、简述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P119—121)。
答: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性、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
3、公共组织结构主要有几种类型?答:公共组织结构主要有:直线式结构、职能式结构、直线—职能式结构、矩阵式结构。4-
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怎样?
答: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某一特定规模的行政组织内呈反比关系。管理层次多,则每一层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窄;反之,管理层次少,则每一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窄。
5、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答:(1)以外延为主的变革和以内涵为主的变革;(2)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和以人为中心的变革;(3)激进式的变革和渐进式变革;
6、公共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答:公共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变革需求的认知、组织现状的诊断、变革目标和方案的确立、变革方案的实施。
7、简述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类,依法管理;(5)专业培训,素质更新;
10、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在“进”、“管”、“出”三个环节上。(1)进入环节包括:职位分类、考试录用、调入;(2)管理环节包括:考核、奖惩、纪律、职务升降、职务任免、交流与回避、培训、工资保险福利等;(3)退出环节包括:辞职辞退、退休、调出。
11、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P158—160)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1)人力资源的获取(规划、录用和选拔);(2)人力资源的发展(整合培训、职业发展、管理发展、组织发展);(3)人力资源的激励(联结报酬与绩效、工作再设计、提升工作的满足感、绩效评估);(4)人力资源的维持(人际关系和沟通问题、员工福利问题、工作环境问题、职业安全问题);(5)人力资源的研究(政策、规则、技术、方法);
12、简述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P185)
答: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是:(1)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2)把组织看作整体,不仅开发“力的资源”,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整体的“心的资源”,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3)在管理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4)在管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5)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威又强调民主;(6)在管理实践中既强调能力又重视资历。
答: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是功绩主义的精神、法治主义的精神、人本主义的精神、市场主义的精神、分权主义的精神。5-
13、谈谈你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内在运行机制的认识(P185—187)。
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电子政务的作用:(1)拓展政府服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2)扩大公民参政渠道,更新参政技术手段;(3)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促进公共管理公平;
7、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答:电子政务的应用(五大领域):(1)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2)政府部门之间的应用;(3)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应用系统;(4)涉及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核心的应用系统;(5)政府电子化采购; 7-
9、谈谈你对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所产生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参考观点: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对公共管理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促进使公共管理的一次次变革:(1)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如:“数字化生存”、“电子化生活”、“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2)信息技术为公共管理的变革提供了理想的发展空间,使人们对公共管理的变革,对政府的期望变为现实,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公共管理民主化的进程;
12、简述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含义。(P238—239)
答:公民知情权也可称了解权和知悉权,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广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狭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政府行政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公开包括:1)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2)政府向社会和公民公开信息。7-
13、简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P240)
答: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1)政府决策信息;2)服务信息;3)反馈信息;4)政府间交流信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对信息答:(1)职能目标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干效能原则;(4)法制原则;(5)职、权、责一致原则;(6)人本原则; 答:公共组织的设计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原则对公共组织结构及其功能进行设计的过程。通过组织设计使公共组织的各个要素合理配置、有机结合、协调运行、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4-
8、谈谈你对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认识。(P132—136)参考观点: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是:(1)环境:经济状态、政治格局、法律制度、道德规范、文化观念、民族意识等;(2)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等;(3)目标与价值观的变化;(4)职能的变化;(5)组织成员的心理: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相一致的群体效应等;(6)专家的分析和论证(是特殊的动力);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有:认知、利益、成本、组织惰性、变革的不确定性;消解阻力的对策有:(1)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2)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3)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考与保障;(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抵制心理;(6)强化革新行为;(7)折中妥协;(8)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9)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
10、公共组织变革的过程主要经过哪些环节?(P134)
答: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经历的环节有:变革需求的认知、组织现状的诊断、变革目标和方案的确立、变革方案的实施。
12、公共组织结构的含义。公共组织的结构就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亦即构成公共组织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的特定方式。
13、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4-
14、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
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5-
1、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是什么?答: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是:(1)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2)把组织看作整体,不仅开发“力的资源”,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整体的“心的资源”,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3)在管理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4)在管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5)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威又强调民主;(6)在管理实践中既强调能力又重视资历。5-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1)人力资源的获取(规划、录用和选拔);(2)人力资源的发展(整合培训、职业发展、管理发展、组织发展);(3)人力资源的激励(联结报酬与绩效、工作再设计、提升工作的满足感、绩效评估);(4)人力资源的维持(人际关系和沟通问题、员工福利问题、工作环境问题、职业安全问题);(5)人力资源的研究(政策、规则、技术、方法);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管理理念不同。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把人视为成本,人办资源管理则把人视为一种资源,最宝贵的资源,它可以持续地开发的有效地使用;(2)管理原则不同。传统人事行政管理注重以事为中心,将组织中的工作人员看成是被动的工具,具有附属性;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将组织中的人作为组织发展的主体,具有广泛的能动性;(3)管理方法不同。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靠纪律和监督来管理。是强制性、被动性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则实行主动性、开发性、有预见性的管理方式;(4)管理内容不同。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主要从事录用、考核、奖惩、工资管理活动,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则大大地丰富了,除此外还增加了预测与规划、人员的测评与甄选、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等;(5)管理部门地位不同。传统人事行政管理把人事行政管理部门看作是非生产、非效益部门,地位较低,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发展成为整个组织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部门;(6)管理机制不同。传统人事行政管理单纯采用行政命令的人员调配机制,靠行政系统自上而下的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则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的方式,通过建立各种人才交流中心,按照公开、平等、竞争、自主、择优的原则,进行个人择业和单位用人的双向选择,实现人才人优化配置。
7、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2)严格考核,功绩晋升;(3)政治中立,职务常任;(4)人事分参考观点: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运行机制包括:(1)分类机制。主要是职位分类,以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为核心;(2)竞争机制。包括: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考绩考核、功绩晋升、适才适用、同工同酬、劳酬相符等;(3)保障机制。主要包含:公务员的职业身分保障、政治权利保障、经济权利保障、救济权利和其他法定权利的保障等;(4)激励机制。现代公务员制度中,激励机制通过以下管理环节和措施予以保证:人事奖惩、考绩考核、职务升降、在职培训、工资晋级、辞退和奖金等;(5)更新机制。包括:退休退职、教育培训、交流调配、任职回避、辞职辞退、双向选择和人才市场完善等;(6)监控机制。监控包括:公务员的纪律、行政惩戒、人事档案等。
1、国家预算、预算会计和政府审计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国家预算又称财政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他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准的国家财政收支计划,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国家预算的作用:国家预算作为调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重要控制工具,具体规定计划内国家财政收支指标及其平衡状况,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程度、方向和政策,是政府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手段和财政机制,是财政管理的关键和中心内容,是政府会计管理的基础和处理其他财政问题的依据。
2、国家预算的管理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答:国家预算的管理过程包括:(1)国家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包括:拟订、审查、汇总和批准国家预算收入、预算支出指标体系数字,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逐级汇总的程序)(2)国家预算的执行(组织预算收入的执行、组织预算支出的执行、组织预算收入的平衡、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3)国家决算; 6-
3、预算会计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答:预算会计的内容和方法有:(1)会计科目(设立帐户的依据);(2)记帐方法(借贷记帐法);(3)会计凭证(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4)会计帐簿;(5)财产清查(对实物、现金的实地盘查,解决帐实不符的问题);(6)会计报表(基本要求:反映全貌、客观性、及时性、统一性和一贯性、项目分类清楚)。6-
4、政府审计的程序是怎样?答:(1)检查阶段:发出审计通知;审查凭证、帐表、查阅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等;(2)报告阶段:提出审计报告前,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出具意见书或作出处理、处罚的决定或制发协助执行审计决定通知书;(3)执行阶段:被审计单位应当缴纳的款项缴入专门帐户,依法没有违法所得,全部缴入国库;被审计单位或协助执行单位的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
5、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P201—203)答:
(一)资源配置的职能:
1、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2、矫正外部效应;
3、对不完全竞争的干预;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1、经济公平:强调投入与收入的对称(等价交换、按劳分配);
2、社会公平: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个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调节贫富差距);
(三)稳定经济职能: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
7、简述国家财政预算的原则。(P210)答: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是:(1)完整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可靠性原则;(4)公开性原则;(5)性原则; 6-
8、国家预算的分类、原则。国家预算的分类:(1)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2)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3)总预算和单位预算。(4)绩效预算和设计规划预算。
国家预算的原则有五项: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公开性原则;性原则。
9、预算会计的作用、层级。预算会计的作用:(1)通过预算会计活动,保证财政资金的供给和安全。(2)通过预算会计活动,为预算执行提供保证,为预算编制提供数据。(3)通过会计监督,协助政府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会计的层级分为两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6-
10、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是:(1)资源配置职能;(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3)稳定经济职能。7-
1、政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政府信息资源是指政府中与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和信息交流等能力有关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内容、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以及相关的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等。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1)政府决策信息;2)服务信息;3)反馈信息;4)政府间交流信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内容的管理、与政府信息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等活动,以及与资源有关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技术管理、标准管理等; 7-
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表现在:1)收集信息;2)处理信息;3)存储信息;4)检索信息;5)传输信息;6)管理信息;
6、电子政务的基本含义及其作用是什么?答:电子政务是政府面对信息技术的全面挑战,为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内容的管理、与政府信息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等活动,以及与资源有关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技术管理、标准管理等;
14、信息的特点是什么?答:信息的特点是:事实性、时效性、共享性、可加工性、可验证性、相关性;
15、公民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答:公民知情权也可称了解权和知悉权,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广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狭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政府行政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公开包括:1)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2)政府向社会和公民公开信息。
1、什么是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答: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绩效评估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为主体的业绩、成就和实际作为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
2、绩效管理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绩效管理的特性表现在:(1)讲究结果导向;(2)注重组织绩效;(3)重视动态管理;(4)强调战略管理;(5)关注系统管理。
3、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作用如何?(意义)答: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作用是:(1)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2)有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3)有利于明确公共部门的责任;(4)有利于强化激励机制;(5)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6)有利于改善公共部门的形象。
5、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P279—280)答:绩效评估的标准有:(1)经济标准:以最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2)效率标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在可供利用的资源的条件下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3)效果标准:关心社会情况是否得到改善,管理活动是否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要;(4)公平标准:关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平等性;(5)责任标准:政府承担“公仆责任”能否反映了公众的意志。
6、绩效评估的指标和方法有哪些?答:绩效评估指标的内容有:(1)费用指标(行政开支和业务开支);(2)时效指标(速度指标和时限指标);(3)数量指标(领导的工作量、中层的工作量、操作层工作量)(4)结构指标(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能划分的情况、组织层次的确定情况、组织活动的透明度情况、监督机制是否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的状况);(5)质量指标(领导的工作质量、中层的工作质量、操作层的工作质量、质量反馈)。绩效评估的方法有:(1)逻辑框架法。分为四个层次:投入、产出、微观目的、宏观目标;(2)对比法。主要有标准比较法(常模参照法)、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实验控制对比法);(3)快速农村评估法。做法:1)采用多学科小组人员参与;2)三角信息(不同方法收集相同信息);3)直接面向受益群体;(4)参与式评估法:管理者与受益者共同组成评估小组,受益者参与评估的全过程;
8、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难有哪些方面? 答: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难有:(1)垄断性。1)信息垄断,公众难以掌握充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评判;2)确定评价标准较困难;3)自身缺乏改进绩效的动力;(2)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目标多元化,没有统领各项具体目标的总目标,必然带来绩效评估的困难,目标弹性也难进行量化的绩效评估。(3)产品无形性和不可储藏。产品是非市场的中间产品,只有在提供者和接受者互动过程中来实现,难以评估其服务的量和效果。(4)生产过程的动态性。工作具有劳动密集性质,较难推行真正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差异性,难以准确评估。(5)管理机制。规模庞大,依赖正式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导致了按命令行事的心态,不利于绩效的评估;(6)公众监督。公共部门对信息的垄断,使公众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7)绩效评估的限制。大多数公共服务很难用客观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对于标准化的绩效评估造成困难。
10、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P295—298)答题要点: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策略有:(1)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识,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改变政府垄断地位,将组织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相结合)(2)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从公众的立场和角度来评估部门和个人的绩效);(3)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完善政策和加强快立法);(4)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则;(5)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党组织和权力机关评估、专家评估、社会公众评估相结合);(6)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重视精神激励,个人激励和团体激励,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结果导向激励);(7)重视管理者的作用。
11、简述绩效管理的特点。(P273—274)答:绩效管理的特性表现在:(1)讲究结果导向;(2)注重组织绩效;(3)重视动态管理;(4)强调战略管理;(5)关注系统管理。8-
12、谈谈你对“用户满意原则”基本理念的认识和理解。(P289—292)参考观点:效率原则一直是评价公共部门绩效的最高标准,但极端地奉行效率至上的评估标准,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效率
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公平和民主);2)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是否满足公众需求和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3)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4)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到目的而的择手段。
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作为其服务对象的社会和公众自然成为公共部门环绕运行的中心。公共服务对象就是顾客或用户,只有当公共服务满足其用户的需要并为用户所接受,才是有绩效。为此,考察公共服务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社会和公众对这种服务是否感到满足,这一种政府绩效评估上的全新价值取向,就是“用户满意原则”。
要使用户满足,需要做好如下工作:1)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2)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3)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公众的满意程度,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税负水平、受益程度、投诉申诉、工作效率。
13、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主要有:(1)经济标准;(2)效率标准;(3)效果标准;(4)公平标准;(5)责任标准。
14、绩效评估中效率至上原则的缺陷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绩效评估中效率至上原则的缺陷表现在:1)效率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公平和民主);2)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是否满足公众需求和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3)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4)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到目的而的择手段。
15、如何评价公共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
答:公共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大致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和衡量:税负水平、受益程度、投诉申诉状况、工作效率。8-
16、以用户满意原则评估公共管理的绩效,需要公共部门如何去做?答:公共部门应该:1)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2)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3)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3、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是怎样?答: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可分为: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4、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是什么?答: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是: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效益功能;
8、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包括哪些方面?答: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包括: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和司法控制机制。
11、如何进行公共管理伦理的建设?答: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首先是指公共管理伦理中的制度伦理。其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应强调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公共伦理制度必须得到公共管理者个体道德的支持。公共管理要求公共管理者摒弃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能够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发生冲突时,选择公共利益。
13、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认识和理解。(P311—314)
参考观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是:1)公共管理过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2)公共管理的政治学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了明显的缺失;3)政府无法在政治和经济职能之间取得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
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可分为: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是: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效益功能; 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包括:(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
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建设需要做好:(1)公共管理伦理的立法;(2)加强公共管理伦理的管理,包括:设立公共管理的伦理道德机构和加强公共管理道德的职业训练。
14、说明什么是公共伦理中的制度伦理?(P312)
答:公共管理的伦理化首先是公共管理制度的伦理化。因为制度的伦理是深刻的、广泛的、稳定的,它可以引导和规范公共管理者的行为,对其权力加以约束,对公民的利益加以保护;
伦理关系是制度的基本内容。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制度设计和社会结构之中,并总是通过制度安排发挥作用。所以,公共管理的运行也需要制度伦理建设。正义的制度是确定个人职责和义务的前提。
15、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P314)答: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包括:(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
16、简述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及主要内容。(P319—322)答: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包括:(1)行政控制机制:主要表现为行政监督权、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职能的发挥;(2)立法控制机制:主要表现为质询权、调查权、弹劾权、不信任表决权等作用;(3)司法控制机制:主要表现为诉讼责任和侵权责任。
17、在公共管理伦理中为什么要坚持制度伦理?答:在公共管理伦理中要坚持制度伦理的必要性是:1)公共管理过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2)公共管理的政治学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了明显的缺失;3)政府无法在政治和经济职能之间取得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
18、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答: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是公共管理职业特点所要求的。
5.决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关系的主要因素有:(1)行政组织工作任务的性质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2)要视工作种类的接近程度而定。(3)要看行政组织成员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4)领导者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1.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形成,人力资源发展的理论和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意义。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理论论证的基础之上的。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其著作《由教育形成的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中较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人力资源发展的理论和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意义。其主要观点:人力,即人的知识和技能是资本的一种形态,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投资的结果是将货币资本或财富转换为人的知识和能力形态,使人力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性主要表现为:(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2)人力资源的社会性;(3)人力资源的再生性;(4)人力资源的时效性;(5)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与模式。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面对政府组织人事管理权的归属,以及归属范围等问题。(2)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对政府组织人事管理权具有影响力的组织有: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其他政治组织或利益团体等。(3)在讨论政府人事管理权的归属范围时,我们可以将整个公职人员队伍按照职位层级或担任的行政职务,划分为高级公务人员和中低级公务人员。(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依据和原则是什么?即是以“人治”的方式,还是以“法治”的方式使用政府人事管理权,管理公职人员队伍。(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6)一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优劣评价,主要看它选拔和使用公职人员的整体质量和素质,以及它的人才发展机制和路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有以下几种:(1)行政机关的首脑或人事主管机关执掌公职人员管理的所有权限。(2)政党组织特别是执政的政党基本掌握了政府人事管理的主要权力。(3)执政党与行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组织划分人事管理权限。(4)“人治”式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5)“法治”式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9.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对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探索应明确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传统人事制度的弊端和不足。其主要表现为:(1)“国家干部”的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2)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3)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4)高度集中单一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竞争机制发生作用;(5)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机制缺乏法治规范。二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和基本内容。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8月颁布,1993年10月1日起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对公务员的进入、管理和退出等环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公务员的监督也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三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还应不断改进和完善。
5.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其主要意义是:(1)保证政府决策公正,遏制行政腐败。(2)促进公民参与行政,保障公民知情权。(3)简化行政运作环节,提高服务质量。
8.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构成、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决策功能,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分析、加工、存储、整理和传播的系统过程,其作用是用于管理决策,提高管理效能。
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使用者。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6方面: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传输信息、管理信息。
9.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强调的是“事物的处理”,而决策支持系统强调的是“决策活动”。具有更多的分析功能。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学、心理学、运筹学等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工具,以提高管理者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支持非结构化问题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10.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转移到网络上运做和完成,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的制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主要包括(1)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11.电子政务的积极作用(或作用)。
电子政务的积极作用表现为:(1)拓展政府服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2)扩大公民参政渠道,更新参政技术手段;(3)提高政府运做透明度,促进公共管理公开。
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伦理评价的含义。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公共管理伦理行为是指公共管理意识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活动方式。具体表现于管理作风、管理效果等方面。
公共管理伦理评价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依据一定的伦理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政治信念等对公共管理者的行为以及管理现状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6.公共管理责任的含义、特征。
公共管理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根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公共管理责任的特征:(1)对公共管理客体要求的回应性。(2)对政策制定的弹性。(3)对行为结果的负责性。
7.强调公共管理责任的必要性。(1)是实现民主政治的要求。(2)是实现责任政府的要求。
5.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制度伦理与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在公共管理伦理中为什么要坚持制度伦理)
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其一,是指公共管理伦理中的制度伦理。因为个体的伦理是有限的,公共管理者的腐败行为难以避免。而制度的伦理是深刻、广泛和稳定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它可以引导和规范公共管理者的行为,对其权力加以制约,对公民的利益加以保护。其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应强调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这是因为制度伦理虽然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但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周详地解决社会和公众的复杂问题。公共伦理制度必须得到公共管理者个体道德的支持。公共管理要求公共管理者摒弃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能够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发生冲突时,选择公共利益。
1.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两个层面的问题。
政策的合法性要解决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内容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政策的制定符合法定的程序,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化要求,没有程序的保证,政策就可能成为极少数人的个体行为,使政策失去民意。除程序合法外,政策的内容也要合法,即要符合现行政治法律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政策的法律化要解决的足政策立法问题。政策的法律化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法律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2.政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的决策信息、服务信息、反馈信息、以及政府之间的交流信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除包括信息内容的管理外,还应包括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等活动,特别是与信息内容及其资源相关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和技术规范、标准的管理。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观点:(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举例说明)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有何启示?参考观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1)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使政府“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2)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自治;(3)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我国的公共管理应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的八个方面的特征:(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应具有一些新的思路:(1)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2)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中来,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及政府内部的公共管理(服务)竞争;(3)对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实行成本---效益核算,以防止过去那种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垄断条件下的预算最大化和政府规模恶性膨胀的趋势出现;(4)倡导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中选择顾客导向的价值理念,即在公共行政中引入企业家的精神。
3、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理解。参考观点::政府对社会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全能的政府”,实行一种“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特点是命令式经济”。弊端:(1)政企不分,政事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分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总之,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特点是: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
4、谈谈你对政府失效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政府失效论是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和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局限和失败问题。政府失效的原因:(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4)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论的启示:(1)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赖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相互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2)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干预,但只是适当的,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围、权限。同时要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3)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4)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的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5、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换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现代公共管理者提倡全新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以权力为中心转向以道德为核心;(2)由以控制为目标转向以服务为宗旨;(3)由一元治理模式转向多元治理模式;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是由其社会地位、社会责任、社会义务所决定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改变了政府地位和职能,因此人们所期望的公共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一切带来了公共管理者角色的改变。
6、公共政策合法化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意义。
参考观点: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合法性(程序合法、内容合法)和政策的法律化(政策立法)层面。
(1)政策的制定要符合法定程序,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化要求,没有程序的保证,政策就可能成为极少数人的个体行为,使政策失去民意。(2)政策的内容合法化,要求符合现行政治法律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3)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正确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可以通过特定的法律权限和程序赋予其法律效力,使其具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7、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执行模式?
参考观点: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保罗•萨巴蒂尔和丹尼尔•马兹曼尼安。这一模式的理论认为行政组织是集权的、层级的和金字塔形的,上下级之间是行政与命令的关系,上级负责政策制定,下级负责政策执行,这有利于政策的贯彻落实。但这一模式又表出出一些较大的缺失,表现在:(1)强调中央政府、决策官员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作用,容易忽视其他行为者的作用;(2)仅从决策者的目标出发,难以判定政策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因果关联;(3)忽视了基层政策执行人员与目标群体采取的各项策略;(4)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有误导或毫无意义,因为化也不可能区分出一个独立的政策制定过程。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本尼•杰恩。此观点认为:应当给予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使之能够适应复杂的政策情境;政策决策者应当为执行者提供一个自主空间,使其能够重新建构一个更能适应政策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这一模式重视执行过程中机关组织间的互惠性与载量权,重视彼此意见的沟通与交流,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它与自上而下的模式相比,则过多地重视了边陲而忽略了中心。
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应尽量发挥两种模式的优点,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式。
8、结合实际说明公共组织在设计上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参考观点:(1)职能目标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干效能原则;(4)法制原则;(5)职、权、责一致原则;(6)人本原则;(适当举例说明)
9、结合实际分析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并阐述消解其阻力的对策。参考观点: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是:(1)环境:经济状态、政治格局、法律制度、道德规范、文化观念、民族意识等;(2)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等;(3)目标与价值观的变化;(4)职能的变化;(5)组织成员的心理: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相一致的群体效应等;(6)专家的分析和论证(是特殊的动力);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有:认知、利益、成本、组织惰性、变革的不确定性;消解阻力的对策有:(1)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2)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3)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考与保障;(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抵制心理;(6)强化革新行为;(7)折中妥协;(8)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9)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适当举例)
10、阐述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参考观点: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是:(1)功能的分化与重合;(2)结构的扁平化;
(3)机构和人员的灵活化;(4)工作方式的弹性化;(5)工作单元的团队化;(6)组织系统的开放化;(7)管理取向的人性化;(8)管理机制的市场化;(9)组织的虚拟化;(适当举例说明)
11、结合公共部门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点,阐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
参考观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一般特点有:能动性、社会性、再生性、时效性、高增值性;特殊性质有:政治性和道德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是:(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不只一个,包括:政治责任、个人就业的权利、效率和社会公平等;(2)公共部门是一个横向部门分化、纵向层级节制的庞大的组织结构体系,组织必须目标统一、领导指挥统一和机构设置统一;(3)公共部门的目标是谋求公共利益,因而国家应该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规制,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行使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权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4)就人力资源的获取而言,针对政府组织的工作性质和公职人员的政治要求,应强化德才兼备的观念;(5)就人员的评价机制而言,公共部门的产出或服务具有非量化的特征,无法用金钱来计算,公共部门人员的绩效评价标准应该是灵活的;(6)就人员的激励机制而言,公共部门雇员对稳定的工作、被委以重任、权力和赞赏等的偏好超过了金钱的奖励,因此,依靠强调公共部门任务的重要性及组织成员的使命感、增加员工的责任范围、鼓励员工参与决策等非物质性的激励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适当举例)
12、根据所学习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参考观点:
1、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提:(1)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2)形成良好的社会竞争环境;(3)加快配套改革的步伐(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4)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克服传统文化消极影响;
2、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证:(1)更新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竞争观念、民主观念、法治观念、利义观念);(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
3、创新制度是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关键:(1)理论创新:基础理论研究、环境研究、与国际接轨研究;(2)机制创新:职位分类机制、竞争激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勤政廉政保障机制等创新;
4、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1)加大培训力度,造就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国家公务员(高品位的“官德”和高水平的“官能”);(2)加强管理,造就一支高效廉洁、相对稳定的公务员队伍;(3)加强对公务员职能专业化与身分职业化的管理;
5、健全法规体系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障:(1)公务员的管理必须有法可依;(2)公务员行为必须用法律加以规范;(3)公务员的权益必须有法律保障;
13、如何理解公共财政的的基本职能? 参考观点:
(一)资源配置的职能:
1、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2、矫正外部效应;
3、对不完全竞争的干预;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1、经济公平:强调投入与收入的对称(等价交换、按劳分配);
2、社会公平: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个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调节贫富差距);
(三)稳定经济职能: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适当举例说明)
14、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公共财政的框架应怎样构建。参考观点:我国财政领域最根本、最引人关注的改革莫过于从国家财政模式向公共财政模式的转变;
国家财政模式的特点:以政府为基本的资源配置机制,政府财政几乎包揽了所有的事物并介入所有的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的角色: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政府仅仅是在市场失效领域发挥作用; 公共财政框架构建的核心表现:(1)对财政支出的规范(改变政府财政的“越位”、“缺位”或“不到位”;(2)政府财政职能的转变(公共与效率、生产与调控);(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政府财政的法律化;
15、如何理解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参考观点: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是:(1)完整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可靠性原则;(4)公开性原则;(5)性原则;(适当举例说明)
16、谈谈你对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参考观点: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对公共管理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促进使公共管理的一次次变革:(1)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如:“数字化生存”、“电子化生活”、“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2)信息技术为公共管理的变革提供了理想的发展空间,使人们对公共管理的变革,对政府的期望变为现实,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公共管理民主化的进程;(举例说明)
17、谈谈你对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和理解。参考观点:公民知情权也可称了解权和知悉权,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广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狭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政府行政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公开包括:1)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2)政府向社会和公民公开信息。(举例说明)
18、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 参考观点:我国电子政务的存在问题有:(1)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缺少心理和理论上的准备;(2)国家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导;(3)政府信息化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4)政府信息化建设与政府实际工作有分离;(5)网络安全问题;(6)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不高;(7)人员素质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的前景展望(应采取的措施):(1)确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逐步推行信息主管制度;(2)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政府信息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围绕政府部门主要业务,建设信息系统和网络,开发相应的信息库;(3)调整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运行机制,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实行信息资源利用预算管理,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本---绩效评价规范和制度;(4)扩大密信息开放,鼓励信息服务企业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商业开发利用;(5)强化技术培训,政府工作人员不定期接受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6)实施政府信息工程,建设政府信息交换系统;
要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工作重点是:围绕政府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市场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业务开展工作。主要工程是:(1)政府信息交换工程(建立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发布体系)(主要内容:建立政府信息交换中心,实现各类政府信息登记、公告、交换、发布功能);(2)数字区域和数字城市工程(运用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在数字地图上矢量放大和检索);(3)资信信息库工程(企业资信和消费资信);(4)积极推动数字化图书馆、教育课件库系统、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网络宣传系统、因特网信息资源发掘等信息工程建设。
19、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完善绩效管理的策略)参考观点: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策略有:(1)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识,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改变政府垄断地位,将组织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相结合)(2)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从公众的立场和角度来评估部门和个人的绩效);(3)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完善政策和加强快立法);(4)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则;(5)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党组织和权力机关评估、专家评估、社会公众评估相结合);(6)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重视精神激励,个人激励和团体激励,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结果导向激励);(7)重视管理者的作用。20、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有哪些?结合本单位情况谈谈这些标准的贯彻落实情况。
参考观点:绩效评估的标准有:(1)经济标准:以最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2)效率标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在可供利用的资源的条件下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3)效果标准:关心社会情况是否得到改善,管理活动是否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要;(4)公平标准:关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平等性;(5)责任标准:政府承担“公仆责任”能否反映了公众的意志。(举例说明)
2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
参考观点:在公共管理伦理中要坚持制度伦理的必要性是:1)公共管理过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2)公共管理的政治学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了明显的缺失;3)政府无法在政治和经济职能之间取得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无法放弃对价值问题的关注。(举例说明)
22、如何进行公共管理伦理的建设?
参考观点: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是公共管理职业特点所要求的。
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包括: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的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公共管理伦理的立法:(1)以立法手段促进公共伦理建设是许多国家首选的手段;如:我国1993年通过《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有关于公务员义务的职业道德规定;(2)公共管理立法的主要形式:1)宪法、行政法和刑法法典;2)专门的行政道德法典;3)职业守则和法律实施细则。(举例说明)
23、谈谈你对“用户满意原则”基本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效率至上所引发的种种问题)(论述)
参考观点:效率原则一直是评价公共部门绩效的最高标准,但极端地奉行效率至上的评估标准,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效率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公平和民主);2)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是否满足公众需求和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3)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4)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到目的而的择手段。
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作为其服务对象的社会和公众自然成为公共部门环绕运行的中心。公共服务对象就是顾客或用户,只有当公共服务满足其用户的需要并为用户所接受,才是有绩效。为此,考察公共服务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社会和公众对这种服务是否感到满足,这一种政府绩效评估上的全新价值取向,就是“用户满意原则”。
要使用户满足,需要做好如下工作:1)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2)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3)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公众的满意程度,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税负水平、受益程度、投诉申诉、工作效率。(适当举例)
24、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是:1)公共管理过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2)公共管理的政治学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了明显的缺失;3)政府无法在政治和经济职能之间取得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无法放弃对价值问题的关注。(举例说明)
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
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可分为: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是: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效益功能; 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包括:(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
心。
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建设需要做好:(1)公共管理伦理的立法;(2)加强公共管理伦理的管理,包括:设立公共管理的伦理道德机构和加强公共管理道德的职业训练。(适当举例说明)
1.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理解.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在现代社会,政府的管理职能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上,要为市场服务,要为企业服务,要为社会服务,要为公民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政企分开是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换的重要标志。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更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政府的管理主要是制定各项经济政策,依靠宏观调控手段,如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等指导宏观经济的运行,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一是转变观念,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二是精简机构、按照精简、提高效能、加强资源共享,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实现由微观干预向宏观指导的转变。三是提高素质,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实现政府工作的开放化、民主化、法制化。总之,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特点是: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
2.谈谈对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和主要障碍的认识和理解。
政策评估是一个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要坚持两个标准:(1)事实标准。事实标准主要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政策的效率要高,效能要大,就要充分反映政策目标要解决问题的实效性。(2)价值标准。价值标准主要反映的是利益分配状况。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需要兼顾,但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只能侧重某一标准。
政策评估的主要障碍是:(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目标模糊、分散、冲突等现象,给政策评估带来困难。(2)政策效果的多样性。由于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很多,有时难以预料它的真正性质,因而政策评估的准确性常常受到限制。(3)政策资源的阻滞性。政策资源从广义来讲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都可能影响政策评估的效果。例如,政策主体若抵制政策评估或评估经费不足都可能导致政策评估失真。(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它给政策评估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一项政策实施效果的优劣可能由多种交错的政策问题影响着,而政策评估有时难以找到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最重要原因。
3.谈谈你对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认识,并阐述消解其阻力的对策。公共组织的变革是由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要素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引起的,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也来源于此,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环境。组织的变革常常是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如经济状况、政治格局、法律制度、道德规范、文化观念、民族意识等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公共组织的变革。(2)技术。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在管理体制中广泛普及和应用,促使公共组织作出相应的变革。(3)目标与价值观。组织目标的制定或修正是组织价值观念体系平衡的结果,价值观念方面的变化必将引起目标的变化,并通过组织目标的变化对组织的行为方向和行为方式产生强烈的影响,进而引起组织的变革。(4)职能。管理职能的变化必然引起公共组织结构的变化。(5)组织成员的心理。组织成员的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相一致的群体效应对组织变革具有推动作用。(6)专家。专家的丰富和优越的系统知识、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对组织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途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而这些正是变革所必需的。专家是推动公共组织变革的特殊动力。
当变革可能带来不利的后果时,人们就会对变革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从而形成针对变革的阻力,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1)人们的认知。即人们对组织变革目的、机制和前景的理解和态度;(2)利益分配。当组织变革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低于预期成本时,人们就会持反对态度。(3)变革所需付出的成本。如果成本投入大于收益时,改革与发展就难以继续进行。(4)组织的惰性。变革的本质就是对既定模式和习惯的一种否定,容易受到组织惰性的抵制和阻挠。(5)变革的不确定性。(6)习惯性。公共组织变革通常意味着对某种习惯性的否定,这会给人们带来感情震荡,容易失去公正地判断变革的客观尺度,招致不良反应,产生抵制态度。
消除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的基本对策是:(1)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强弱;(2)精心设计变革方案,加强宣传力度;(3)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理;(6)强化革新行为;(7)必要的折中妥协;(8)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9)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
4.谈你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内在运行机制的认识。世界各国政府或人事行政主管机关根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制度安排的基本要求,围绕着公共行政管理的需要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设计并建立了一整套公务人员管理活动的规则或制度化措施,这就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类机制。广泛实行的分类机制是职位分类。职位分类的基本原则是以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为核心的分类方法,它改变了政府机关中那种传统的根据人的资历进行分类的管理办法。(2)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主义法则在公务员制度中的体现和应用,它促成了人才优胜劣汰、竞争发展的环境。(3)保障机制。保障机制的理论预设是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基本前提。(4)激励机制。人才的竞争必然要求组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作为配套措施,通过以下管理环节和措施予以保证:人事奖惩、考绩考核、职务升降、在职培训、工资晋级、辞退和奖金等。(5)更新机制。更新机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发展观念的集中体现,是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保证队伍整体素质和活力的必然措施。(6)监控机制。监控机制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制度设计。
5.谈谈你对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所产生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的影响无处不在,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空前的信息化社会。而公共管理是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执行人,根据信息确定问题、作出判断、进行决策。政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代表,在提高政府行政质量和效率,实现科学决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成功的信息管理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是权力,公共管理者应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收集和发布信息,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公共管理者必须尽快适应并作出积极的回应。这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1)公共管理是面向社会公众管理的公共组织,其管理与决策涉及社会
每一个成员的利益,它的管理和决策过程要比任何组织和个人更为复杂而且重要。(2)由于公共管理的性质,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发布对政府变得尤为重要。(3)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量信息的涌入,政府必须迅速作出回应,充分认识信息的价值,提高对信息处理、管理和运用的能力。(4)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和冲击,思考信息社会中政府面临的相应问题,保证政府信息管理系统的质量。(5)信息社会给予人的最大财富莫过于信息,人们预言未来社会的权力基础是知识,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人必将获得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确实是一种权力,政府必须有效、准确地运用这一权力。
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对公共管理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促使公共管理的一次次变革。一方面,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充斥人们的头脑,激发了人们对公共管理的变革和对政府的期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公共管理的变革提供了理想的发展空间,使人们对公共管理的变革、对政府的期望变为现实,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公共管理民主化的进程,如电子政务的产生。6.谈谈你对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和理解。(论述)
(一)公民知情权的含义。公民知情权也可称了解权和知悉权,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我们这里所说的知情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对政府工作、政府有关活动进行了解和获得相关资料的权利。广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主要包括政治知情、司法知情、社会知情和个人信息知情等几项权利。狭义的知情权则专指公民知悉、获取政府行政信息的权利。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政府信息的公开。政府信息应包括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收集、整理、传输、发布、使用、存储的所有信息。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二是政府向社会和公民公开信息。其主要意义是:(1)保证政府决策公正,遏制行政腐败。(2)促进公民参与行政,保障公民知情权。(3)简化行政运作环节,提高服务质量。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保障。保障信息公开就是保障和维护公民的知情权。我国正在拟订第一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其要点为: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12.我们应怎样把握组织变革的时机?或者说根据哪些情况判断公共组织需要变革?(论述)公共组织的变革是由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要素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引起的,所以,公共组织变革的原因源于环境、技术、目标与价值观、管理职能、组织成员的心理等因素的变化。组织的领导者应在组织的危机来临之前,从组织内部各种端倪中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当组织面临下列情景时,组织的变革是必不可免的:组织的管理职能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组织系统结构的混乱和管理功能(如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不能得到良好实现;持续性的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日益严重;缺乏制度上、管理上的创新,趋于保守与僵化等。
7.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认识和理解。
公共管理的绩效化在于能够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公共管理主体有能力控制自己,二是公共管理主体有能力管理要管理的对象。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重视公共管理伦理。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发展与公共行政理念的发展密切相关。从20世纪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来看,出现了三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思想倾向。一是韦伯等人所倡导的公共行政走科学化、技术化的道路的思想;二是极力维护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思想;三是要求政府以及公共领域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加以改造。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各国的行政改革主要受第三种思潮的影响。但是,由于公共领域的特殊性,市场机制在这个领域并未拓展空间。
一、公共管理的伦理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公共管理是公共领域的管理,无法放弃对价值问题的关注,公共领域的特点决定了走伦理化之路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方向。(2)公共管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固然重要,但如果片面地追求科学化、技术化,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则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发展。(3)政府无法在政治与经济职能之间寻求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政治、经济、伦理应当是三位一体的管理职能,而伦理职能是最终的发展方向。
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首先是指公共管理伦理中的制度伦理。因为个体的伦理是有限的,公共管理者的腐败行为难以避免。而制度的伦理是深刻、广泛和稳定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它可以引导和规范公共管理者的行为,对其权力加以制约,对公民的利益加以保护。其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应强调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这是因为制度伦理虽然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但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周详地解决社会和公众的复杂问题。公共伦理制度必须得到公共管理者个体道德的支持。公共管理要求公共管理者摒弃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能够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发生冲突时,选择公共利益。
8.阐述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答:公共管理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根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有: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司法控制机制。
(一)行政控制机制。是指公共组织本身所具有的维持行政责任的方式。具体来说,行政控制机制表现为行政监督权、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职能的发挥。行政监督权是一种控制权力,它反映的是行政机构的上级与下级之间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的存在而存在的命令服从关系。行政监察是指为了保证行政责任的实现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监察机关,负责监督行政机关以及公务员的公务行为的活动。它主要行使检查、调查、纠正、弹劾等权力。审计表现于外部审计与绩效审计两种情况。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绩效审计,都有利于对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以利于提高财务绩效、节约资金。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请求该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对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或适当性进行审查的活动。
(二)立法控制机制。是指通过制定法律维持管理责任的方式。这种控制主要表现于质询权、调查权、弹劾权、不信任表决权等方面。质询权是指议员对于政府的某项决议以个人或集体的名义,通过书面形式,向行政机关提出询问或质问的权力。调查权一般由调查委员会行使,往往涉及法律执行情况、政府官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等。不信任表决权是指议会对于政府的重要政策议案、财政议案、条约缔结等拒绝通过,或对政府某项重大决定通过不信任案,必须辞职的制度。
(三)司法控制机制。当公共管理者的行为违法时,为保护人民的法律权益,要通过司法途径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这种制裁构成对公共管理的司法控制。在司法控制机制中,对于政府来说,控制论责任和侵权赔偿责任是最重要的控制机制。政府的诉讼责任是建立在公民与政府平等的理念之上的,强调任何一方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或限制。政府的侵权赔偿责任是指政府作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公法人,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当政府侵害了同样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人民的权利而使其受到损失时,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9、在公共管理中为什么要强调伦理道德的问题,强调行政人员的道德规范,对此如何理解?论述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主要有以下几点:(1)公共管理是公共领域的管理,无法放弃对价值问题的关注,公共领域的特点决定了走伦理化之路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方向。(2)公共管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固然重要,但如果片面地追求科学化、技术化,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则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发展。(3)政府无法在政治与经济职能之间寻求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政治、经济、伦理应当是三位一体的管理职能,而伦理职能是最终的发展方向。
近些年来,在中国的公共行政研究中,行政道德的问题是人们普遍思考的问题,这是由于公共行政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把人们引向了公共行政道德化的思考。公共行政的道德化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共行政体系的道德化,即公共行政的法律制度、公共行政组织的结构和体制设置、公共权力的运行机制、公共行政的行为方式等,都必须贯彻公平、公正、正义、平等的原则和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二是公共行政中活跃着的主体即行政人员必须拥有作为行政人员的良知、义务感和责任意识,在一切活动中都能够从公共利益出发,而不是以个人利益的得失作为行为的准则。最为重要的是,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制度向度与行政人员的道德自觉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1)公共行政的道德化首先是公共行政的制度和体制的道德化,在制度安排、体制设置中贯穿道德原则是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基础工程,只有这一基础工程搞好了,才能时刻提醒行政人员自重、自省、自律,才能更好地发挥道德的导向作用。例如腐败、官僚主义等问题,腐败者和官僚主义者的自利追求、淡漠公共利益和对职业责任的麻木不仁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制度和体制中存在着种种漏洞。(2)伦理关系和道德原则也是制度的基本内容。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原则不仅存在和展开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中,而且同时也存在于制度设计和社会结构之中,并总是通过制度框架和体制安排而发挥作用。(3)制度和体制的道德性对个体道德具有客观性的约束力,行政体制以及它归属的制度的道德化对于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有着普遍的约束力。公共行政制度和体制的道德化对于有道德觉悟的行政人员还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对于道德觉悟低的行政人员,则可以表现为惩处和制裁的作用。
因此,在公共领域中,制度的伦理化是实现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前提,这就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建立一系列明确的公共行政道德规范,让行政人员知道什么是应当做的和什么是不应当做的,使行政人员有着正确的道德价值定位和价值取向。所以,在公共管理中要强调伦理道德的问题,强调行政人员的道德规范。
案例分析:
案例政府上网工程答: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转移到网络上运做和完成,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的制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21世纪是个信息时代,电子政务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各个政府部门。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拓展政府服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扩大公民参政渠道,提高政府运做透明度,促进公共管理公开。但是由于电子政务还处在发展的阶段,从这个案例我们不妨看出,电子政务工程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表现在:
(一)国家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导。当前我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再加上政府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导和有力的协调,导致各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规范,对信息化的管理也很不完善,不能适应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能反映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二)政府信息化建设下政府实际工作有分离。鉴于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许多电子化政府,只是停留于表面或形式上,并不注意与实际工作的改革相结合。
(三)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不高。目前我国大多数政府网站上只有少量的信息内容。这些网站大都只提供概况、单位简介、招商引资信息等资料,互动程度低,对电子邮件不能及时回复或较少回复。但没有充分发挥出电子邮箱所接受速度快的优势。鉴于以上这些问题,我想今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可以往以下几方面去发展。
(一)调整政府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运行机制,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招标、外包等模式,实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预算管理,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本――绩效评价规范和制度。
(二)扩大非密信息开放,鼓励信息服务企业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商业开发和利用。
(三)实施政府信息工程,建设政府信息交换系统。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改变政府工作作风,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
中共新领导层执政严厉 官员问责制震动中国政坛。
答:公共管理责任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责任机制保证。建立官员问责制就是政府落实责任机制的具体体现。公共管理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根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有: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司法控制机制。
(一)行政控制机制。
(二)立法控制机制。
(三)司法控制机制。
参见左边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5月29日)中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由中央有关部门规定杂费、书本费的‘一费制’收费制度。” 请依据公共政策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政策。评分的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300字。
答:1.本政策是国务院根据我国贫困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正确决策。
2.以政策规划原则中的受益原则为主要理论依据分析此案例。
受益原则是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的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够从中得到益处。受益有普遍性的,也有局部性的。有的政策规划反映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分配中普遍受益,有的政策规划特别注意反映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政策规划价值取向上向这些最需要得到政府关照的一部分人倾斜,使之受益。
3.本政策有明显的针对性,关注的是接受义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对推进我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4.改变我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状况就是促进了我国整体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的发展,因此本政策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长沙实施行政问责制 官员称“官越来越不好当” 结合案例说明你对公共管理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答:1.公共管理责任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责任机制保证。建立官员问责制就是政府落实责任机制的具体体现。
2.公共管理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根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
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是指公共组织本身所具有的维持行政责任和方式。它表现为行政监督权、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职能的发挥。行政监督权是一种控制权力,它反映的是行政机构的上级和下级之间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的存在而存在的命令服从关系,这种关系通过指挥、指示、认可或核准、备案或备查、视察、审核、撤销、变更、废止、奖惩、争议解决、行政立法及解释等形式发挥作用。行政监察是指为了保证行政责任的实现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监察机关,负责监督行政机关以及公务员的公务行为的活动。审计表现于外部审计与绩效审计两种情况。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请求该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对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或适当性进行审查的活动。
3.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 12.案例分析:法国小城镇的财务预算管理
基本特点:
1.小城镇财政预算管理和会计管理分开。
2.建立在预算收支平衡基础上的相对灵活的税收管理体制。
3.地方税种简明,财政靠地方税维持。在诺福赖特,地方税种仅包括以下几项:(1)居住税。(2)土地税。(3)就业税。
4.小城镇的财政支出基本用于办公人员开支和社区公共设施的管理,其中也包括幼儿园和学校的费用。
5.采取一定的财政政策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稳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限制农村人口的外流,保证农业的生产水平在欧洲和国际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能力,法国采取了支持乡村的发展政策,如增加贷款扶持农村的工业发展,增加农业贷款,对到农村定居的人口给予安居补贴,并对农村的各类企业实行减税政策等。
结合本章所学的财政管理知识,谈谈法国小城镇的财政管理有哪些可借鉴的地方。
答:1.法国在小城镇的财务预算管理和税收管理上,体现了现代公共财政的模式特点,完善的财政和税收体制,支持了小城镇政府管理功能的规范化发展。
2.财政开支体现了较强的公共性,有效的财政政策起到了稳定经济的作用,预算管理和会计管理分开,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建立在预算收支平衡基础上的相对灵活的税收管理体制,有利于筹集财政收入,支持当地的发展。
13.案例分析:P 324
我国某涉外单位,负责组织到某国的劳务输出工作。该单位工作人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便按照他们以为的“通行”方法,向劳务输入国的有关机构送了礼。结果,受礼者均被该国的司法机构逮捕,我国驻该国的这个劳务输出的办事机构也被查封,劳务输出工作蒙受了重大损失。依据公共管理伦理原理分析这一案例中我国涉外人员的做法。
答: 1.本案例中所陈述的事实是个深刻的教训,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共管理主体必须有公共管理的伦理意识,必须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遵守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理论依据:公共伦理的含义和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伦理的含义: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是公共管理职业特点所要求的。
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15.案例分析:
1、结合本单位情况,讨论所谓的“公文旅行”对政府绩效的影响。
2、结合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讨论N市的现场办公是怎样体现“用户满意”原则的。P 302
答:1.本案例提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既所谓公文旅行。过去单纯的由上级向下边下发文件,时间长,群众意见大,许多问题还是解决不了。2.绩效管理要考虑管理的最终结果,要考虑用户的满意程度原则,以用户的满意为第一原则是政府改革的首要问题。
3理论依据:绩效管理的基本特点和用户满意原则。绩效管理的基本特点:(1)讲究结果导向;(2)注重组织绩效;(3)重视动态管理;(4)强调战略管理;(5)关注系统管理。用户满意原则认为公共部门是为公众而设立的,因此评价公共部门绩效优劣,主要不是看它投入了多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要考察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只有当公共服务能满足其用户的需要并为用户所接受时,才是有绩效的。在公共管理中倡导用户满意的理念,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上公共部门的权威心态和公共部门为尊的状况,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坚持以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公共管理活动的绩效,首先,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即明确用户的含义;其二,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其三,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公共部门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大致可以从税负水平;受益程度;投诉、申诉状况;工作效率等四方面衡量。
16.案例分析:如何理解“有为”和“无为”的关系?
答:本题的理论依据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可结合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和特点,以及公共管理者角色的转换来谈。要围绕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职能来谈。
政府的角色在历史的长河中时盛时衰,政府的职能也随之不断演变,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或三个阶段:(1)限制政府干预。(2)主张政府干预。(3)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5)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基于市场失灵确定政府的职能)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包括:(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特点是: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
公共管理者角色的转换:现代公共管理者提倡全新的理念,主要体现在:
(1)由以权力为中心转向以道德为核心;(2)由以控制为目标转向以服务为宗旨;(3)由一元治理模式转向多元治理模式。
17、公开招考公务员几个月前,《S市报》上登出了新成立的监察局公开招考公务员的启事。而一项社会舆论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49.8%的人将政治体制改革列为最关心的一项,关于其中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31.1%的人对公务员制度不了解,有39.3%的人对实行这项制度缺乏信心。似乎深谙人们的心态,S市的决策者们深知抛出这只球的利害关系,决策之前理所当然地进行了一场认真的运筹和准备。要切实对公务员从吸收、录用、考核、晋升、辞退、奖惩、退休形成一套崭新的管理办法,而不能只换件“衣服”,或换块牌子。带着这样的思索,实验者搜集材料、掌握信息、外出考察、精密筹划。几个月后,S市人民政府机关公务员试行办法,政府现职人员转为公务员暂行办法,人才再开发暂行办法相继出台。措施既定,新成立的监察局便成为第一个实验场。实验在慎之又慎的态势下进行:公开招
考,但是范围有所限制。在全市现职在编干部中间,考试为主,考核为辅,但是试前规定了范围。然而,原则非常清晰,将择优、平等、公开的竞争机制引入干部管理体制,打破组织部门任
命主要负责人、人事部门配干部便“开市大吉”的传统方法。实验在新、旧体制交替的阵痛中进行。监察局定编20人,除1名政务类公务员和5名公勤人员外,其余16个名额在公开招考中产生。先进行文化知识考试,逐项打分,累积计算,够标准者录取,然后再进行考核。考试看卷面分数,考核则更全面,按16个因素对应试者进行测评,逐项打分,累计积分,够标准者录取,不够者不予录取。
登出启事的3天内,即有150多人打听报名情况,正式报名的有31人,但到考试那天,应试者仅剩下19人卜市政府一位25岁的司务长,看到启事便认定自己应该报名。他所在的行政科知道了,赶紧相劝,并许了许多愿:你一结婚就分给房子,而且是带液化气设施的,还可以调到行政科„„年轻人很快打消了报名的念头。有的单位听到本单位有了报名的,领导的脸色顿时来了个不小的变化:你不想在我这个位子,肯定是这单位不好,否则,你干吗要走?报名
者一般是要考虑后路的,万一不录取,人家也有权力啊,譬如穿个小鞋什么的。市妇联3个报名的,考试前一天开了个会,决定3人要考一块考,不考也一块不考,“法不责众”。还有一位青年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这位自学大专毕业的公安局干部,以考试第3名的成绩列入录取名单。谁想,青年人严肃申明拒绝录用。他说,我不是S市人,在此地没有关系。看了报纸,我就想试试你们,看是不是又来花架子„„看来你们摘的是真格的。
当然这场公开招考也使许多人如愿以偿:一位原轻工局组织科的副科长,市里曾几次抽调他到别的单位,他都不同意,这次他参加了考试,并被正式录取;50多岁的前工业局党委书记钟XX,被民主推荐为监察局的政务类公务员。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次监察局分开招考公务员的看法,以及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议。
答题要点:1.本案例中监察局积极改革人事制度,公开招考公务员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2.阐明公开招考公务员的积极意义。如: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用人机制,引入了竞争机制;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自主、择优的原则:体现了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体现了民主的精神,等等。
3.结合本案例中的具体做法长处和短处以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阐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议。案例分析:
答:制定公共政策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公正原则。也就是要兼顾政策相对主体的利益,不能以偏 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坚持公正的原则,政策规划才能被普遍认同。对“富人多子”使用经济调节手段,提高二胎“社会抚养费” 征收标准,显然是对穷人是不公正的。再比如:系统原则。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城乡差别明显,政策规划如果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则忽视了事物之间 的纵向系统性;如果仅仅注意局部而不顾全局,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横向系统性,从而影响政策规划的科学性,引起争论就不可避免。
答:贵州省人事部门招考公务员时面试引入公民旁听制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一改革措施是对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一次创新,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使得整个过程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也使得此项工作受到全面有效的监督。建议:(1)对公务员的监督要引入长效机制,仅仅是一次面试监督是不够的。(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政府职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加快配套改革的步伐。(3)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制度创新,大胆吸收两方先进的成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4)健全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
答:从公共管理责任的角度来看,这五起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一些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不扎实,执法不严格,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同时暴露了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对民众的要求没有及时了解和反映,工作效率低下,不依法办事,官煤勾结,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责任。
对策: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其中包括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和立法机制。所有安监总局将支持地方政府加大严惩力度,对违法矿主的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提高事故赔偿标准,实行行政问责制,并严查公务人员失职渎职的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答:(1)个人或团体可以组成私营化工作组,将部分市政服务私营化,替政府完成服务。
(2)标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但这种提供不限于直接提供,可组织私人部门提供。基础服务方面,政府应该在法规制度、政策安排方面有所作为。
(3)有效地将臃肿而又低效的官僚机构高额开支削减下来,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在服务质量提高和服务价格方面展开竞争,有利于政府实现自身职能。
预算会计是国家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帐、算帐、报帐和检查等一系列会计特有的活动,对国家财政预算收支执行过程中的资金活动情况及其结果,进行及时、系统、连续的核算、反映和监督,以促进国家财政预算收支任务实现的会计活动。它是追踪预算收支及使用情况的基本工具。
政府审计是政府机关依法独立检查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专业活动。其重要作用表现为:(1)政府审计是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2)政府审计是维护财经纪律,保护国家资产不受侵犯的重要手段。(3)政府审计是
完善国家财经制度,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工具。
1.简要说明什么是电子政务?
答: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转移到网络上运做和完成,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的制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主要包括:(1)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及网络信息化;(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2.简释公民知情权的基本含义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答:公民的知情权也可称了解权和知悉权,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主要包括政治知情、司法知情、社会知情和个人信息知情等几项权利。狭义的知情权则专指公民知悉、获取政府行政信息的权利。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政府信息的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二是政府向社会和公民公开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有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保证政府决策公正,遏制行政腐败;促进公民参与行政,保障公民知情权;简化行政运作环节,提高服务质量。3.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表现于:行政监督权、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职能的发挥。行政监督权是一种控制权力,它反映的是行政机构的上级与下级之间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的存在而存在的命令服从关系,这种关系往往通过指挥、指示、认可或核准、备案或备查、视察、审核、撤销、变更、废止、奖惩、争议解决、行政立法及解释等形式发挥作用。
行政监察是指为了保证行政责任的实现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监察机关,负责监督行政机关以及公务员的公务行为的活动。
审计表现于外部审计与绩效审计两种情况。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绩效审计,都有利于对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以利于提高财务绩效,节约资金。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请求该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对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或适当性进行审查的活动。
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
答:绩效评估的标准主要有经济标准,主要是指投入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描述;效率标准,即指投入与产出之比,费用与效用之比等。效果标准,通常是指那些难以量化的公共服务实现目标的程度。公平标准主要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时所应体现的平等性等。责任标准是指政府的一切公共管理行为,都必须符合公民的意志、利益和需求,都必须对公民程度责任。
四、论述题:
1.谈谈你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认识和改进的建议。(要点)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对政府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缺少心理和理论上的准备。(2)国家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导。(3)政府信息化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4)政府信息化建设与政府实际工作有分离。(5)网络安全问题。
(6)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不高。(7)人员素质问题等。
2.试分析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效率至上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并论述解决的对策。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效率至上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作为公共部门来讲,仅有效率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考虑公共部门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极端地奉行效率至上的评估标准,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效率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由公共部门的特点所决定的,公平与民主才是核心价值。第二,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在效率至上原则下,我们经常会发现公共部门花费了大量的资源所干的却是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第三,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第四,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的确要关注效率,但效率不宜作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全局性、综合性和终极性的评价标准而处于至上地位。公共部门的公共特性对传统的效率至上提出了挑战,要求给予效率合理的定位。
以上问题的解决对策: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作为其服务对象的社会和公众自然成为公共部门环绕运行的中心,社会和公众的意愿与要求是公共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果我们把那些公共服务的对象,即受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行为影响的人比拟为顾客或用户,那么只有当公共服务能满足其用户的需要并为用户所接受时,才是有绩效的。因而,评价公共部门绩效优劣,主要不是看它投入了多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考察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社会和公众对这种服务是否感到满意,这就揭示了政府绩效评估上的一种全新价值取向,即用户满意原则。以用户满意原则作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最终尺度,不仅是民主政治本质宗旨使然,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公共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公共管理中倡导用户满意的理念,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上公共部门的权威心态和公共部门为尊的状况,从而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坚持以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公共管理活动的绩效,首先就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其次,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第三,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第一章 公共管理学导论
1、公共管理的含义: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组织。
公共管理客体: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目的: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过程: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2、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型的开始,公共管理发展的趋势是政府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的社会化。1845年法国科学家安培提出建立一门管理国家的科学的设想,被认为是行政学产生的胚胎。
1887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行政之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明确提出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美国怀特的《行政学研究导论》;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学原理》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3、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主体及其行为特征
1、公共管理主体是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
2、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分配;(5)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3、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4、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1)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相互制约、协调。(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3)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能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的改革的顺利进行。(4)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的监督系统或机制中。
5、非政府的基本特征: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非政府公共组织活动的特点: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
6、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精简政府机构,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2)改变非政府组织建立的方式,由下而上地建立公共组织。(3)营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氛围,并逐步形成社会机制。
7、现代公共管理的发展方向:(1)以权力为中心转向以道德为核心。(2)以控制为目标转向以服务为宗旨。(3)由一员治理模式转向多元治理模式。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
1、公共政策含义:是指一定的政治实体在特定的环境中,为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2、公共政策的特征:(1)利益的选择性(2)目标的指向性(3)权威的约束性(4)功能的多极性(5)动态发展性。
3、公共政策的类型:(1)元政策(2)基本政策(3)具体政策。
4、政策规划的原则:(1)公正原则(2)受益原则(3)系统原则(4)权变原则(5)优化原则。
5、政策规划的程序是:确定目标方案、拟定政策方案、评估政策方案、择优政策方案。
6、政策执行的含义:是指执行主体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7、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模式。
8、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1)政策的合法性(2)政策的法律化
9、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表现在:(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效果的多样性;(3)政策资源的阻滞性;(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10、政策评估的含义:指政策评估专业人员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估技术和方法,对政策方案的内容、执行情况、执行结果的估计与评价。
11、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1)事实标准(2)价值标准
第四章 公共组织管理
1、公共组织的含义: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
2、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2)社会性(3)权威性(4)法制性(5)系统性。
3、公共组织结构的类型:(1)直线式(2)职能式(3)直线—职能式(4)矩阵式。
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成反比。
5、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因素:(1)环境(2)技术(3)目标与价值观(4)管理职能的变化(5)组织成员的心理(6)专家意见
6、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因素:(1)人们的认知(2)利益分配(3)变革所需付出的成本(4)组织的惰性(5)变革的不确定性。
7、消除公共组织变革阻力的对策:(1)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2)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3)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考与保障;(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抵制心理;(6)强化革新行为;(7)折中妥协;(8)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9)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
8、未来公共组织的发展趋势:(1)功能的分化与重合(2)结构的扁平化(3)机构和人员的灵活化(4)工作方式的弹性化(5)工作单元的团队化(6)组织系统的开放化(7)管理取向的人性化(8)管理机制的市场化(9)组织的虚拟化。
第五章 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1)宏观(2)微观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精神:(1)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2)把组织看作整体,不仅开发“力的资源”,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整体的“心的资源”,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3)在管理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4)在管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5)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威又强调民主;(6)在管理实践中既强调能力又重视资历。
3、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有:(1)人力资源的获取(2)人力资源的发展(3)人力资源的激励(4)人力资源的维持(5)人力资源的研究
4、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1)公开考试,择优录取(2)严格考核,根据功绩晋升(3)政治中立,职务常任(4)人事分类,依法管理(5)专业培训,素质更新。
5、西方公务员分类:(1)政务官(2)事务官
6、我国传统人事制度的弊端和不足:(1)“国家干部”的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2)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3)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4)高度集中单一的管理体制,了竞争机制发生作用(5)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机制缺乏法治规范。
7、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确立: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最初的开始;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8、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1)功绩主义的精神(2)法治主义的精神(3)人本主义的精神(4)市场主义的精神(5)分权主义的精神。
第六章 公共财政管理
1、公共财政管理的含义:政府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等管理活动的总称。
2、公共财政管理包括:(1)财政预算(2)决算(3)预算会计(4)政府审计
3、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一)资源配置的职能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三)稳定经济职能
4、我国财政领域的改革是从国家财政模式向公共财政模式的转变。
5、国家预算的原则:(1)完整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可靠性原则;(4)公开性原则;(5)性原则;
第七章 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政务
1、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最重要的是政府信息的公开。
2、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1)保证政府决策公正,遏止行政腐败(2)促进公民参与行政,保障公民知情权(3)简化行政运作环节,提高服务质量。
3、管理信息系统:(1)信息源(2)信息处理器(3)信息管理者(4)信息使用者。
4、电子政务的含义:政府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转移到网络上运作和完成,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的制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
5、电子政务包括:(1)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
6、电子政务的积极作用:(1)拓展政府服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2)扩大公民参政渠道,更新参政技术手段(3)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促进公共管理公开。
7、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重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政府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缺少心理和理论上的准备(2)国家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导(3)政府信息化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4)政府信息化建设与政府实际工作有分离(5)网络安全问题(6)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不高(7)人员素质问题。
第八章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的含义:利用绩效信息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帮助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其结果与目标符合的程度的管理过程。
2、绩效管理的特点:(1)讲究结果导向;(2)注重组织绩效;(3)重视动态管理;(4)强调战略管理;(5)关注系统管理。
3、绩效评估使绩效管理的核心。
4、绩效评估的标准:(1)经济标准:以最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2)效率标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在可供利用的资源的条件下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3)效果标准:关心社会情况是否得到改善,管理活动是否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要;(4)公平标准:关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平等性;(5)责任标准:政府承担“公仆责任”能否反映了公众的意志。
5、对“用户满意原则”的理解和认识:效率原则一直是评价公共部门绩效的最高标准,但极端地奉行效率至上的评估标准,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效率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公平和民主);2)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是否满足公众需求和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3)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4)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到目的而的择手段。
考察公共服务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社会和公众对这种服务是否感到满足,这一种政府绩效评估上的全新价值取向,就是“用户满意原则”。
要使用户满足,需要做好如下工作:1)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2)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3)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6、公共部门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分为:(1)税负水平(2)受益程度(3)投诉申诉(4)工作效率。
第九章 公共管理中的伦理
1、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1)公共管理是公共领域的管理,无法放弃对价值问题的关注,公共领域的特点决定了走伦理化之路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方向(2)公共管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固然重要,但如果片面地追求科学化、技术化,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则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发展(3)政府无法在政治与经济职能之间寻求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政治、经济、伦理应当是三位一体的管理职能,而伦理职能是最终的发展方向。
2、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
3、公共管理伦理的主要内容:(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
4、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效益功能
5、公共管理责任的含义:公共管理主体根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行
为规范的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
6、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1)行政控制机制:主要表现为行政监督权、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职能的发挥;(2)立法控制机制:主要表现为质询权、调查权、弹劾权、不信任表决权等作用;(3)司法控制机制:主要表现为诉讼责任和侵权责任。
第四篇: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的概念具有三重含义:其一,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中的管理;其二,公共管理是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三,公共管理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或组织对社会的管理。一般认为,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及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一、公共管理的主要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广泛的具有公共性的组织,或者说,一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而围绕着社会事务开展活动的组织都属于公共管理主体的范畴。
二、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具体表现则是提高社会治理活动的效率,促进社会发展的保证全社会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三、公共管理的手段或途径是多样的,概括的说,主要是由政治的,法律(政策)的和管理的三个方面构成。
四、公共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成的,以合作关系为纽带的和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统一整体。公共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新的类型,而人类的社会治理是与人类社会一道生成的,绵延至今,进化成了公共管理这一新的治理文明形态
2、论述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大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转折点,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工业社会已经走到了自己的顶峰,开始了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后工业社会是指工业社会以后的社会发展时期。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先提出。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后工业社会”的认识,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观是以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依据的,他将人类
社会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贝尔所描绘的后工业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轴心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知识日益成为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的源泉。自从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这一概念后,在知识界,一场探讨后工业社会并寻求建构方案的运动就展开了。后工业化与全球化为人类带来的是社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迅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危机事件的频发以及2008年开始出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都表明人类进入了一个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公共管理产生于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所要承担的是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显而易见,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首先冲击的是政府,它使得由政府这一单一治理主体承担的社会治理的状态变得难以为继。更为重要的是,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现实提出了社会治理主体重结构的要求。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公共产品供给途径的多样化将使公共产品的性质发生变化。总的来说,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产生与工业社会的治理危机,表现为人类寻求“善治”的不断努力。公共管理代表了人类社会治理的未来,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加以开拓和建构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3、公共管理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公共行政的终结?
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治理的模式,使原先的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分化和分离进程发生逆转,开始走向融合和统一。二,多元公共管理主体都必然是首先以组织的形式出现的,而所有进入公共管理合作体系中的组织又都存在着一个内部的管理即行政的问题,而且就它们作为公共管理主体而言,其行政无一例外地都应当是“公共行政”,都具有公共性。三,公共管理范畴中的公共行政从属于合作
治理的需要,以合作行政的形式出现。四,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行政在形式上是合作行政,而在实质上则是服务行政。
4、论述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学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是关于两种社会治理模式的两门不同的科学,在历史的维度中,它们有着前后相继的关系。而在实质上,就公共管理学是关于公共管理这一新兴的社会治理模式的科学而言,它是对公共行政学的扬弃,一方面,它有继承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科学成就;另一方面,它又实现了对公共行政学的超越,是对公共象征学学科的否定。公共行政学主要以国家的行政系统——政府为研究对象,而且主要是研究政府自身的管理问题,希望通过政府自身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政府外部职能的实现提供保障。公共管理的侧重点将放在公共产品的生产和运营问题上,着重研究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在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上得合作行动。对于公共行政学来说,效率追求是第一位的;而对于公共管理学而言,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才是第一位的。
5、论述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是一种客观的社会治理活动及过程,它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所要研究的是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公共组织(包括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自治力量)之间的关系,社会治理活动和所运用的手段。具体的说,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公共管理学担负着认识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学科使命。
二、公共管理学需要为公共管理的系统建构提供理论支持和全面规划。
三、公共管理学需要努力把握人类社会后工业化,全球化过程中的新的社会现象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四、公共管理学需要特别关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运用问题。
五、公共管理学还应承担起对人类社会治理历史的重新梳理的任务。
6、论述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公共政策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制定密切联系。公共政策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那些处于高层次政策管理职位的人,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定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依此,比较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向度。就研究取向而言,公共政策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的,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因此,对于这种公共管理论而言,公共政策所代表的是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柔性面”,而政策分析则代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硬性面”。
7、论述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一,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具有交叉性的特征,它是人们应用各种学科知识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的一个综合性研究领域。二,公共管理学是以应用为取向的科学,是一门理论见诸实践的科学。三,公共管理学体现了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四,公共管理学体现了公共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五,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和有效的方法。
8、为什么说合作治理是公共管理的理想形式?
合作治理是公共管理的理想形式,也是民主行政的真正实现。既然20世纪后期的政府改革造就了非政府组织等各种各样的社会治理主体,这就确定无疑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政府与这些社会治理主体合作治理的前景。从实践来看,由于政府改革所取得的进展,20
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都努力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间建立一种合作对话机制,各种非政府组织也都学会了以各种方式同政府部门进行协商,对话与合作。政府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已经开始自觉地与各种社会力量进行协商,并以协商的结果作为公共政策的依据。所有这些,都包括着走向造就合作治理局面的积极行动。相信要不了都久,一种成熟的合作治理方式就会成为社会治理的现实,它同时也意味着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成熟。
9、任务型组织的突出作用是什么? 任务型组织的灵活性和动态性机构决定了它可以在承担重大,一次性的和复杂性的任务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任务型组织可以为危机事件的处理提供新的思路。二,任务型组织可以提高政府的回应力。三,任务型组织可以发挥抑制组织规模膨胀的作用。
10、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及主要特征是什么?
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与政府相对应的一种公共组织形式。特点 :第一,正规性。第二,非营利性。第三,民间性。第四,自治性。第五,自愿性。第六,公益性。非政府组织是一种公益性组织,既不是政府组织,也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它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完全取决于其公益性质,是以服务于社会,公众及组织成员为目的的。
11、什么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共组织在特定环境中以相关人力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那些内容?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获取,人力资源开发,纪律与惩戒四项基本职能。如果把人力资源管理看做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化流程。则可以看到它是由三个环节组
成的,即公职人员的“入口”管理,“在职”管理和“出口”管理。其中“入口”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职位分类,招募甄选等内容;“在职”管理包括薪酬福利,绩效评估,培训开发,激励惩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出口”管理则是指退休,退职,调出,辞职,辞退,开除等内容。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一)人力资源规划
预算准备和人力资源计划;在政府雇员之间划分与分配工作任务;决定工作的价值是多少。(二)人力资源获取
招募,选录,甄补政府雇员。(三)人力资源开发
适应,培训,激励及评估雇员,提高其知识,技能和能力。(四)纪律与惩戒
确保,保证雇员和雇主之间的期望,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建立惩戒途径与雇员申述程序;健康,安全以及雇员宪法权利等。
14、政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内涵? 行政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广义和狭义的行政管理,狭义的行下管理就是指政府的内部管理;广义的行政管理除了包括政府自身运行中的管理活动,还包括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这种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表现为政府的外部职能。所以广义的行政管理概念是指政府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
社会管理:广义的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对包括经济、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管理;狭义的是指政府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自治、人口发展、婚姻家庭等社会生活、社会服务方面的管理。
15、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规范社会组织或团体,培育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
二、创设完整的社会规制体系,推行社会安全系统工程。
三、实施配套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正。
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育健康的市民社会。
五、调整社会管理招待机构,健全政府社会管理体制。
16、简述公共管理的新兴方法与技术?
指20世纪中后期产生与发展的新兴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工程方法、电脑信息技术、PDCA循环技术、ABC重点管理法、复杂性科学方法等具体方法与技术。
17、伦理精神?
伦理精神是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由社会整体所承载的文化心理状态,它对一个社会或一个历史阶段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指导意义,是一种无形的规范,能够发挥把人的社会生活整合成有机性的和谐整体的作用。
18、简述信息社会的特征
一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技术是计算机,其主要功能是代替和增强人的脑力智能。二是电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革命,产生了大量系统化的信息和科学技术知识。三是由信息网和数据库组成的信息公共事业取代了工厂,并成为社会的象征。四是信息社会中的主导生产部门是“智力工业”五是在信息社会中,目标原则成为社会活动中的基本原理,主要的社会体系值为目标六是信息社会以实现时间价值为目标。七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大量地生产知识,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需要八是信息社会是分散会的社会,人们可能在家中生产、学习、办公和娱乐。
19、信息社会会对社会治理产生哪些影响?
一、借助信息技术,如电信、计算机办文和办事、远程会议等,打破了时空限制,公共管理人员可以看到、听到、触觉到以前无法感知的事物,可以完成以前由体能无法完成的工作。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三、住处技术打破了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严格界限。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可逐步实现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信息提供给适当的管理者,这样就改善了决策者的有限理性。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会议系统、远距离控制、分布式工作的统一协调、动态网络计划成为可能。
20、论述电子政务的三种模式? 一是以电子行政为核心的模式。二是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模式。三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模式。
21、电子政务是如何推动治理变革的?一是电子政务建设将推动新一轮的政府改革。二是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推动了政府的管理创新。三是电子政务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四是电子政务正在促进公共服务整合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22、论述电子政务技术支持系统的构成?包括电子政务的基础平台,(包括网络体系、资源体系)以及基于基础平台的应用体系。此外还包括保证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安全体系和作为电子政务建设依据的标准体系。
23、简述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内容 一是办公环境的安全问题。二是内部网络的安全问题。三是对外服务的安全问题。
24、简述绩效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是绩效管理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绩效管理所依据的各项指标应是有效的。三是绩效管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四是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沟通和循环过程上。五是卓越的绩效管理应该对组织的成长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意义。
25、绩效管理活动包括哪些环节 一是绩效计划。二是绩效指标体系建构。三是绩效管理实施。四是绩效评估。五是绩效反馈。六是绩效评估结果应用。
26、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有3E评价法、标杆管理法、平衡计分卡法和360度绩效评估法。
27、公共危机的特征是什么? 一是突发性和紧迫性。二是不确定性。三是危害的易扩散性。
28、公共危机响应包括哪些重要环节 一是接警与初步研判。二是先期处置。三是启动应急预案。四是现场指挥与协调。五是抢险救援。六是扩大应急。七是信息沟通。八是临时恢复。九是应急求援行动结束。十是调查评估。
29、公共危机恢复的内容与过程是什么内容:一是最大限度地限制灾害结果的升级。二是弥合或弥补社会、情感、经济和物理的创伤与损失。三是抓住机遇,进行调整,满足人们对社会、经济、自然和环境的需要。四是减少未来社会所面临的风险。
过程: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反思阶段。30、什么是危机的社会动员。是指为成功地预防和应对非战时状态下的危机而有效地调动政府、市场以及其他的非政府部门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活动。
31、什么是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从事工作经历的总称,特别包括其职位变迁、职务变化以及个人通过工作实现理想的发展历程。
32、什么是人力资源培训
指公共组织根据自身需要为提高公共部门生产力及其整体绩效、改善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和素质而实施的知识增进、能力和技能提高以及价值观改造等活动。
33、公共部门中常见的薪酬制度包括哪些?职务薪酬制、职等薪酬制、结构薪酬制、职务级别工资制、技术等级薪酬制、岗位技能薪酬制。
34、什么是薪酬
表面看来,是雇佣关系中受雇用一方所得到的各种形式的金钱回报、有形服务与福利等的总和。而在实质上,薪酬则是一种满足员工内在需求的手段和要素,是用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从个体层面提高工作绩效的途径。
35、什么是人力资源获取?指在人力资源规划与预测的基础上,根据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识别、选取、发掘组织所需人才的过程。它分为广义和狭义,前者是指从组织外部招聘人力资源以及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再配置,即人员的招募、甄选、录用以及公职人员的内部流动等。后者仅指人员的招募、甄选和录用。
36、什么是职位评价:
是公共部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和获取活动的另一重要前提,它以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了组织中各职位的相对价值的大小,为人力资源需求、供给、获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标准,规范了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和获取的程序。
37、什么是工作分析:又称职位分析,是收集、分析、确定化共组织中职位的定位、目标、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绩效标准、任职资格等因素的过程,其主要成果是职位说明书。
38、官僚制组织的技术优势有哪些 一是权力的层级结构保证了决策的可靠性。官僚制组织的层级节制原则保证了对组织成员的控制,使组织活动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专业技术知识的运用是官僚制组织的一个主要优势。二是官僚制组织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39、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
第一步,进行工作分析。第二步,进行工作流程分析。第三步,初步确定绩效评估指标。第四步,修订绩效评估指标。
第五篇:公共管理学
案例讨论3——新到任的张科长
张科长在负责某市农村工作前在部队从事行政工作。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张科长一下子还没有适应过来,在部队里,一切都井井有条,大家各司其职,工作效率也很高,怎么这里的同事们却是闲的时候闲,忙的时候又忙得一团糟呢?
有一次开会,张科长感触颇深:会议时间定在上午8点,张科长准时来到会议室,却发现会议室的门都没有打开,一直等到8点半,秘书科的小王才过来开门,看到张科长一个人在那里等着,小王很奇怪张科长为什么来得这么早,他抱歉地说:“不好意思,会议室的钥匙是由秘书科负责保管,但是科长也没有规定具体由谁负责,今天要开会,科长让我来开门,我也不知道钥匙在哪儿,这不,找了好久才找到。不过您也未的太早了,按以往的情形,不到9点人来不齐呢。”果然,又过了10来分钟,人们才三三两两走进会议室。9点半主任宣布开会,并指定由小李做会议记录,小李有点不高兴,“我又不是秘书科的,为什么让我做记录!”当然,说归说,小李最终还是承担了记录的任务。
会上领导布置新一年的任务,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担负了不该承担的工作,所以争论得很激烈。会议一直开到中午12点还没有完,吃完工作餐后接着开会。看见没争出个什么结果来,主任发话了:“都不要再吵了,在座的各位大多是共产党员,共产党人是不怕吃亏的,多做一点少做一点有什么关系呢!就这么定了,今年各处室的工作就按我们领导班子定的任务来分配”。
散会了,张科长总感到有哪里不对劲,觉得该向主任提提建议,但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他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想明白。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