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月13日被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专题
12月13日被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据新华社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昨日下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就这两个决定草案向会议作了说明。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纪念日日期的确定,草案延续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国务院关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说明强调,制定本决定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决定草案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释疑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为何设定抗战胜利纪念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动,表明了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在那个时代,中华民族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最集中的爆发,这种精神应该继承和弘扬。
设立纪念日,一是对先烈和死难同胞表示哀悼,二是要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捍卫和平的决心和信念。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看,设立这两个日子很必要,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十分重大。明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以国家立法形式通过,有助于国家、地方举办各种纪念活动。
为何选9月3日未选8月15日?
昨天,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草案中,拟将9月3日确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3日,中国举国欢庆,庆祝抗战胜利。
1949年12月,政务院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8月15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51年8月,政务院发布通告称,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
这一认定,在1999年再一次得到确认。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仍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之前怎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李宗远表示,这次把两个重要纪念日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比之前的行政规定要高,使之成为一个法制化的纪念日。
中国政府此前对9月3日这一天就十分重视。1995年9月3日,抗战胜利50周年,江泽民等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大会。200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举行,胡锦涛到会并发表讲话。2010年9月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活动。
全国各地在这一天也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为何设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宪文表示,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按照国际惯例会选择本国重大民族灾难的代表性事件来公祭。
张宪文说,南京大屠杀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重大民族灾难事件,因此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非常有必要。众所周知,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我国死难同胞人数最多,日本侵略者违反国际法,违反人类基本道义,犯下了惨绝人寰的罪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可以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中的死难同胞,唤醒国民不忘国耻、开创未来的精神。
公祭日为何拟定12月13日?
决定草案拟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开始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侵占南京,开始了长达40多天的大屠杀,30多万人遭杀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上述历史作出认定。
张宪文表示,选择这一天作为公祭日,既符合历史史实,还可以让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的日期有更深刻的印象和了解。
此前,12月13日,也有地方性的纪念活动。如南京拉响警报纪念。张宪文说,和国家公祭日相比,这些纪念活动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从法律层面提高了纪念等级,这意味着全国都将举行公祭活动。
为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武汉大学宪法学教授秦前红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是一种立法形式,其“决定”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体现国家意志,具有国家性、统一性和约束性。
此前,政务院、国务院都确定了抗战胜利纪念日,各地也举行纪念活动。秦前红认为,之前的规定,层次相对比较低,没有经过立法确认,不能完全体现国家意志。
秦前红表示,国家公祭日是以国家的名义对死难者进行公共哀悼和纪念,是国家行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的形式,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国家公祭日,可以体现民众的意志,也容易获得国际上的认可
第二篇: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专题阅读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专题阅读
1、阮泽宇:13岁的遇难者后人
扬子晚报讯(记者 杨甜子 王璟)出现在公祭仪式上的还有13岁的少年,南京十三中红山分校初一(6)班的阮泽宇。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阮家田的第五代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侄孙,阮泽宇获得了为公祭日大鼎揭幕的机会。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阮泽宇的妈妈。阮妈妈告诉记者,今年12月19日,孩子即将满13岁。“一个月之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就联系了我们,要了孩子的相关资料和照片。11月29日,我们接到了工作人员的电话,正式通知我们孩子被选上参加公祭仪式,和领导人一起为公祭大鼎揭幕。”
“为准时赶上公祭仪式,我前一天晚上就带着孩子住在了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周边。”阮爸爸透露,此前,他多次带着阮泽宇来到纪念馆,参与公祭活动的彩排,并参观纪念馆。
“我们常给孩子讲祖辈的历史,告诉孩子不要忘了过去。”阮妈妈说。阮泽宇的祖辈阮家田去世时年仅47岁。1937年阮定东家住在南京水西门上下浮桥附近的柳叶街。1937年12月,日军轰炸南京时,把阮定东家住房连同店面一起炸掉了。阮定东的爷爷阮家田带着阮定东及阮定东的父母、大哥、二哥,全家逃难,决定逃回江北老家。在逃难到燕子矶的江边时,阮定东全家正准备上小船过江,却被日军追上。日军用刺刀凶残地刺伤了阮家田的大腿及腹部,阮家田当时鲜血直流,他忍着剧痛,紧紧地抱住和保护着阮定东,直到日军走了。阮家田简单包扎了伤口,强撑着上小船过了江。过江之后,阮家田就坚持不住了,无法行走。阮定东的父母回老家请人帮忙,总算将阮家田用门板抬回了老家,没过几天就去世了。
2、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艺萱 记者 杨甜子)在昨天的公祭仪式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公祭大鼎出自南京设计,南艺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邬烈炎教授,青年教师徐旻培、吴映月、李树,工业设计学院研究生张栩平等组成的师生团队共同承担了“国家公祭鼎”的体量、图案纹饰、文字、底座设计以及整体艺术效果设计工作。
“国家公祭鼎”以1933年在安徽寿县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为原型,鼎身古铜色,以显庄重与肃穆。“国家公祭鼎并不是对楚大鼎的简单放大,而是在借其神韵的同时,考量了场地大小、人群身高以及临近纪念性建筑的比例协调性等多方面因素。”邬烈炎告诉记者,“铭文是公祭鼎设计后期的关键部分。在字体的设计上,考虑到了现代人对字体的辨识力,设计团队选用了以魏碑和小楷记事文结合的方式呈现铭文。”
“关于国家公祭鼎的纹样设计,设计团队制定了二十余稿,考虑了避邪、梅花、云锦等代表南京历史地理文化的多种图案元素。”主要设计者徐旻培说,“设计团队历经了两个月的艰苦工作,日思夜想,反复修改,我们秉持着从地方性到共性,从复杂性到简单性的设计理念最终成功完成了国家公祭鼎的设计方案。”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吴含光表示,在创作过程中,江苏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高度关注设计进程,多次听取设计团队工作汇报,校党委书记管向群教授向设计团队提出了许多颇有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3、他俩和总书记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活了80多岁,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激动过。”8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说,“能与总书记一起揭幕公祭鼎,能亲眼看到国家举行公祭仪式,我真的非常激动。”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国家公祭鼎揭幕。站在总书记身旁的,是8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夏淑琴和13岁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阮泽宇。
4、夏淑琴:历史选择的“见证人”
在1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为什么是夏淑琴作为代表揭幕国家公祭鼎?在77年前的那场人间惨剧中,8岁的夏淑琴失去了7位亲人。1937年12月13日上午,一队日本兵闯进她位于新路口5号的家中,转瞬之间,九口之家就剩下了8岁的她和4岁的妹妹。
“当时我躲在床上的被子里,由于恐惧,吓得大哭,被日本兵用刺刀在背后刺了三刀,当时就昏了过去,不省人事。也不知过了多久,我被妹妹的哭声惊醒,看到周围全是亲人的尸体,我们俩哭喊着要妈妈„„”夏淑琴回忆道,姐妹俩靠家里仅剩的炒米、锅巴活了下来,14天后才被收养。
冥冥之中有天意,不幸的夏淑琴被历史选中。时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以及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的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用一架16毫米的摄影机,记录下了日军疯狂屠城的情景。片中,马吉牧师也拍下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夏淑琴等人当年的镜头,使得她们也都凭借这部纪录片,成为不容置疑的历史见证人。
因“经历了磨难并为历史作证”,12月9日,85岁的夏淑琴获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颁发的“特别贡献奖”。她是第二个获得这一奖项的幸存者。据新华社
5、国家公祭日 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全文):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 未来的坚定立场。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中国城乡战火连绵、硝烟四起,中国人民生灵涂炭、苦难深重,中国大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令人感动的是,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他们中有德国的约翰·拉贝、丹麦的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美国的约翰·马吉等人。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调查并从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论,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与严惩,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汽,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 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刚才,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庄严揭幕。我们设置这尊鼎,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此时此刻,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催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此时此刻,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第三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演讲稿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了不被忘却的纪念》。12月13日是我们国家法定的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避免忘却与麻木,以史为鉴,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
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南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血腥的人间地狱!这,已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痛苦记忆!南京大屠杀,中华民族的国耻!
沉痛悼念,勿忘国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有人会说,它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好了,干吗还要“勿忘”呢?这是因为忘记耻辱虽然可以减少伤感,但是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历史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都会拉响警报,以此悼念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在阵阵撕人心肺的警报声中,人们或伫立沉思,或默默哀悼。警报提醒每一位中国人,绝不能忘记国家和南京这座城市曾经遭受的凌辱!我们也不要忘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墙壁上,那一个个被铭刻的姓名,那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希望放下仇恨,让逝者安息!让亡灵超度!让幸存者安心!
可是现在,日本新的纳粹势力又在抬头,人类的安全受到了新的挑战!安倍晋三肆无忌惮参拜靖国神社,肆无忌惮修改历史教科书,肆无忌惮宣称钓鱼岛是日本的!日本右翼份子甚至无耻的称南京大屠杀是“善意的帮助”。我们举行国家公祭就是要震慑这些否认侵略历史的人,历史不容篡改,遇难者不容二次加害!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昏睡的雄狮,一旦他醒来,世界将会为之一颤。总书记说:今天,中国这只雄狮已经醒来,但是它是一只文明的狮子,和平的狮子,可亲的狮子!
是的,当今的中国,再也不是近代史上积贫积弱屈辱的中国,屈辱的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今的中国,正在用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东方的巨龙正腾飞在蔚蓝的天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将决定中国的未来,我们可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总认为学校约束了我们的自由,努力学习,让学校成为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成为我们成长腾飞的摇篮。不要沉溺于游戏,或是盲目的崇拜某个国家,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我们生命的根。响应光盘行动,减少浪费,因为粮食是国家的根本,过于依赖进口或许会让我们重新陷入被人鱼肉的境况。不要过于向往国外,若是国家积弱,走到那里我们都是二等公民。我们只有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外塑形象,内修素质,才能真正有尊严的自由的在世界行走。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用心生活,认真学习,珍惜时间,掌握本领,成为一个有理想的真正的中国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事实和时间证明:我们无愧于骨子里流淌的中华民族魂!
谢谢大家!
第四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方案
陈店小学“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方案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我国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和革命先烈,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灾难历史的记忆。今年12月13日是第三个国家公祭日。为了让学生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决定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勿忘国耻、振兴中国”系列教育活动。
一、活动宗旨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开展缅怀祭奠死难同胞、革命先烈活动,引导师生以史为鉴,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构建和谐学校、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活动主题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活动时间
2016年12月12日-16日
四、活动形式及内容
1.营造氛围。以学校电子屏、展牌、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张贴悬挂布置宣传标语,努力做到人尽皆知,营造革命传统教育氛围。
2.课堂渗透。全体教师应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及语文等课程教学,宣传烈士事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开展学习弘扬烈士精神主题教育。
3.专题活动。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
活动一:精心组织一次国旗下讲话;(2016年12月12日)活动二:全校师生组织一起进行“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专题讲座;(2016年12月13日)活动三:观看影片《南京!南京!》,1-2年级班级内口头交流观后感,3-6年级写好观后感每班上交2篇;(2016年12月13日晚自习)活动四:每位教师和各班分班在“国家公祭网”上进行网上祭奠;(2016年12月12-13日)
活动五:组织开展“勿忘国耻,振兴中国”班队会活动;(2016年12月16日)活动六:组织老师和学生进行“勿忘国耻,振兴中国”寄语签名;(2016年12月12日-16日)活动七:布置学生做“和平贴”,制作“和平贴”展板;(2016年12月12日-16日)全体教师和各班级要高度重视,要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与陈店小学“雅仁”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教育手段,让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员真正从中得到教育、受到启迪;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扬烈士英雄事迹和优良传统结合起来,让正能量在全校广泛传播。
第五篇:小学“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总结
小学“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活动总结
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强烈愿望,表达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家国情怀。xx小学于XX年12月1日至12月13日开展了以“国家公祭日——‘12.13’南京大屠杀悼念日”为主题的系列悼念活动。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
. 12月1日 教师例会上,杨建新校长作了“勿忘国耻、爱我中华”——首个国家公祭日动员大会。杨校在发言中说道:“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公祭将是对妄图否定历史的日本右翼又一次有力回击,举行国家公祭,体现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意志,表明的是捍卫历史的坚定决心。设立国家公祭日之举,唤起了全体中华儿女对死难同胞的深切缅怀。铭记历史,表达哀思,呼吁和平。”
2. 12月8日 早晨,我校利用升旗时间,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哀悼仪式。举行了以“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李志刚向全体师生讲述了这段悲惨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历史,勿忘国耻。并呼吁全体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3.我校在橱窗里张贴国家公祭日的宣传画,学校电子屏滚动显示:“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牢记历史、警钟长鸣”等标语,营造浓郁的祭奠氛围。
二、主题活动,突出成效
.观看相关影片。活动期间,我校利用活动课和电脑课组织学生观看了纪录影片《南京大屠杀》和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影片《南京!南京!》,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学生流下了痛苦的泪水,奇耻大辱震撼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血的教训,让大家深深地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中高年级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谈观后感,再次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布置学生在家观看电视频道关于“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活动报道,并利用双休日办了一期“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主题手抄报。
3.集中组织“虚拟城墙捐砖”活动。
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或业余时间,通过电脑登录“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全媒体宣传互动平台,进入“众志成城”页面,依次点击参与加砖、献花、点烛活动,向象征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进行虚拟捐砖,并选择寄语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思。三到六年级在学校电脑房完成,一二年级请家长参与完成,既为虚拟城墙捐砖,又是一次很好的家校联系机会。
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的开展,提醒学生不能忘记历史,要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练好本领,早日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