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国考申论热点解析:公共安全意识培养
2015国考申论热点解析:公共安全意识培养【背景链接】
2014年7月5日,杭州发生公交纵火案。杭州公共汽车纵火案的来龙去脉还未十分清晰之时,广州又传来公共汽车起火爆炸的消息。最近几年,在四川以及几个东南沿海城市等全国多个地方,已经发生多起公共汽车纵火案,但是仅今年,在这之前已经先后发生了2月27日贵阳公交纵火案、5月12日宜宾公交纵火案,这已经是第四起。公交纵火案造成的大量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传播快、扩散广、影响大,极易对社会心理形成冲击,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敲响了公共安全的警钟。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一是车上人员密度大,安全设备形同虚设。针对公交车的安全检查基本没有,一些不安全因素常常在事故发生时变成灾难蔓延、扩大的帮凶。
二是社会心理干预机制不足。几乎每一起公交纵火案的实施者都有着悲观厌世、挟私泄愤的心理问题,他们妄图通过极端手段报复社会或将自己的不堪境遇暴露出来引发关注。在谴责惩戒这种偏激行为的同时,也应反思当今社会心理危机干预的不足。
三是频发的公共安全事件中体现出公众相对欠缺的公共安全意识。起火之后,公交车上的多数乘客缺乏逃生的知识,不仅不会使用车上的救生锤、灭火器、逃生天窗,发生大火后更没人捂住嘴和鼻子,大声尖叫吸入浓烟导致呼吸道灼伤更是这次受伤乘客普遍的情况。
[对策措施]
从源头上遏制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需要关口前移,做好预防工作。
一是加大对公共安全保障机制的投入力度,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套完善。加强对车辆的日常检查,增配安全锤、灭火器等设备,在车窗上全部加装自动破玻器,拓宽公交车紧急疏散通道,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降低突发事件对乘客的人身伤害。
二是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危机心理干预机制,有效利用街、镇居委会以及各经营主体中的工会、社团,对敏感个人进行走访和心理疏导,为各种消极厌世情绪及时“排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排除安全隐患的效率。
三是强化关键部门、关键人员,社会公民的安全意识培养。保障公共安全,公众参与是重要力量。政府需积极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加强防范与自救意识的宣传教育,更要重视对公众安全技能的培训,举办必要的应急演练。全社会公众都要提升防灾理念和自助、互助意识,公共场所应配备相关安全防范设施、设备,公共服务及管理人员未经过安全培训不得上岗,等等。
更多申论热点解析欢迎访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第二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共安全意识培养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共安全意识培养
【背景链接】
2014年7月5日,杭州发生公交纵火案。杭州公共汽车纵火案的来龙去脉还未十分清晰之时,广州又传来公共汽车起火爆炸的消息。最近几年,在四川以及几个东南沿海城市等全国多个地方,已经发生多起公共汽车纵火案,但是仅今年,在这之前已经先后发生了2月27日贵阳公交纵火案、5月12日宜宾公交纵火案,这已经是第四起。公交纵火案造成的大量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传播快、扩散广、影响大,极易对社会心理形成冲击,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敲响了公共安全的警钟。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一是车上人员密度大,安全设备形同虚设。针对公交车的安全检查基本没有,一些不安全因素常常在事故发生时变成灾难蔓延、扩大的帮凶。
二是社会心理干预机制不足。几乎每一起公交纵火案的实施者都有着悲观厌世、挟私泄愤的心理问题,他们妄图通过极端手段报复社会或将自己的不堪境遇暴露出来引发关注。在谴责惩戒这种偏激行为的同时,也应反思当今社会心理危机干预的不足。
三是频发的公共安全事件中体现出公众相对欠缺的公共安全意识。起火之后,公交车上的多数乘客缺乏逃生的知识,不仅不会使用车上的救生锤、灭火器、逃生天窗,发生大火后更没人捂住嘴和鼻子,大声尖叫吸入浓烟导致呼吸道灼伤更是这次受伤乘客普遍的情况。
[对策措施]
从源头上遏制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需要关口前移,做好预防工作。
一是加大对公共安全保障机制的投入力度,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套完善。加强对车辆的日常检查,增配安全锤、灭火器等设备,在车窗上全部加装自动破玻器,拓宽公交车紧急疏散通道,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降低突发事件对乘客的人身伤害。
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8号苏豪大厦22层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二是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危机心理干预机制,有效利用街、镇居委会以及各经营主体中的工会、社团,对敏感个人进行走访和心理疏导,为各种消极厌世情绪及时“排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排除安全隐患的效率。
三是强化关键部门、关键人员,社会公民的安全意识培养。保障公共安全,公众参与是重要力量。政府需积极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加强防范与自救意识的宣传教育,更要重视对公众安全技能的培训,举办必要的应急演练。全社会公众都要提升防灾理念和自助、互助意识,公共场所应配备相关安全防范设施、设备,公共服务及管理人员未经过安全培训不得上岗,等等。
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8号苏豪大厦22层
第三篇:2015国考申论热点解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2015国考申论热点解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文件指出:“按照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廉洁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 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 等问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政策一出,社会一片叫好之声。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习近平
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习近平
[公车改革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务用车一直实行实物供给制度,对保障公务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传统公务用车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第一、公务用车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浪费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亿元,其中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 公”经费看,地方公车消费的占比更高。此次公车改革的原则之一,是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车运行支出总额。因此改革将节约政府开 支,促进建立节约型政府,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在事关民生的刀刃上。
第二、公务用车损害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多年来,公务用车超编超标准配备、使用费用偏高、公车私用严重、公车使用效率偏低等“公车数宗罪”饱受公众诟病,豪华公车满足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享乐欲望,也强化了他们的特权意识,但与群众渐行渐远。
第三、公务用车改革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
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
第四篇:国考申论热点
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
2014年以来,中国部分地区人口聚集的地方总是受到恐怖分子的袭击,从今年开始.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公安情报学反恐怖专业方向,面向全国进行招生.如果将反恐专业作为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问题,你又该怎样作答?华图教育国家公务员频道为广大考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和分析.让我们一起来谈谈你对反恐专业的看法!
背景材料:
近年来,境内外恐怖势力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为落实中央和公安部领导关于加强反恐工作的指示精神,学校开展反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公安大学2014年新增公安情报学反恐怖专业方向,计划面向全国招收80人。公安大学也成为全国公安系统院校里第一家开设反恐专业的高校。
公安大学反恐专业的课程将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理论方面将包括恐怖组织研究、反恐国际合作、反恐情报、风险评估等;而实践方面则包括网络犯罪侦查、针对具体涉恐案件如何指挥、布置战术等。
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反恐专业,你怎么看?
在反恐行动中,各国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抵抗和预防,比如说新加坡:人身上预置自保程序;美国:安全部设立应急预案!
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反恐专业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更是体现了国家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培养这种人才有助于发现恐怖主义活动的敌情线索,在恐怖案件的预谋阶段捕捉信息,能更好的打击恐怖分子!
我们都知道恐怖主义对于一个国家以及整个整个民族都是危害极大的,不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更加严重威胁着整个民族的团结和稳定,因此进行反恐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定的信念和义务!
于普通人来讲,反恐是一种预警、反恐更是需要我们身体里生根的一种意识,一种让我们免于灾难的潜意识。它需要科学指导、需要训练,当然,也需要我们避免把它盲目扩大。恐怖,它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恐怖,它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害怕。只要我们不断的研发和创建各种反恐组织,团结协作,一定能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稳定和世界和平!
第五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交纵火案之公共安全意识培养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交纵火案之公共安全意识培
养
【背景链接】
2014年7月5日,杭州发生公交纵火案。杭州公共汽车纵火案的来龙去脉还未十分清晰之时,广州又传来公共汽车起火爆炸的消息。最近几年,在四川以及几个东南沿海城市等全国多个地方,已经发生多起公共汽车纵火案,但是仅今年,在这之前已经先后发生了2月27日贵阳公交纵火案、5月12日宜宾公交纵火案,这已经是第四起。公交纵火案造成的大量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传播快、扩散广、影响大,极易对社会心理形成冲击,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敲响了公共安全的警钟。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一是车上人员密度大,安全设备形同虚设。针对公交车的安全检查基本没有,一些不安全因素常常在事故发生时变成灾难蔓延、扩大的帮凶。
二是社会心理干预机制不足。几乎每一起公交纵火案的实施者都有着悲观厌世、挟私泄愤的心理问题,他们妄图通过极端手段报复社会或将自己的不堪境遇暴露出来引发关注。在谴责惩戒这种偏激行为的同时,也应反思当今社会心理危机干预的不足。
三是频发的公共安全事件中体现出公众相对欠缺的公共安全意识。起火之后,公交车上的多数乘客缺乏逃生的知识,不仅不会使用车上的救生锤、灭火器、逃生天窗,发生大火后更没人捂住嘴和鼻子,大声尖叫吸入浓烟导致呼吸道灼伤更是这次受伤乘客普遍的情况。
[对策措施] 从源头上遏制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需要关口前移,做好预防工作。
一是加大对公共安全保障机制的投入力度,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套完善。加强对车辆的日常检查,增配安全锤、灭火器等设备,在车窗上全部加装自动破玻器,拓宽公交车紧急疏散通道,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降低突发事件对乘客的人身伤害。
二是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危机心理干预机制,有效利用街、镇居委会以及各经营主体中的工会、社团,对敏感个人进行走访和心理疏导,为各种消极厌世情绪及时“排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排除安全隐患的效率。
三是强化关键部门、关键人员,社会公民的安全意识培养。保障公共安全,公众参与是重要力量。政府需积极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加强防范与自救意识的宣传教育,更要重视对公众安全技能的培训,举办必要的应急演练。全社会公众都要提升防灾理念和自助、互助意识,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共场所应配备相关安全防范设施、设备,公共服务及管理人员未经过安全培训不得上岗,等等。
“更多详情请进江西人事考试网:
http://jx.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wt.mc_id=bk14393 也可加入江西中公教育官网微信平台:jx-offcn-com 或加入新浪官方微博:江西中公教育”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