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共精神(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7:0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共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共精神》。

第一篇: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共精神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共精神

问题的提出:2011年就你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新修订增加:培养学生公共精神和公共品质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核心价值体系

精炼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一、目前中学生中常见的公共精神失范

案例引入

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共意识失范。比如: 公共卫生习惯差, 随地吐痰, 乱丢杂物, 在 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违反学校规章 制度, 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就餐时任意插队, 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 助学贷款久拖不 还;不能尊老爱幼, 尤其是男 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集体主义观念不强,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艰苦奋斗精神差, 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不讲节 俭, 互攀比, 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不能 爱护公共财产, 图书失窃, 教室、实验室、宿舍等 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 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 大学生的主流, 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 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 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导致中学生公共精神、公共品质缺乏的主要原因

1.中学生自我意识膨胀,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利益,忽视社会、集体利益、公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社会责任感、公益心、集体观念淡薄,荣辱观淡漠,缺乏同情心,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在索取与奉献关系;缺乏是非观、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

2.中学生辨别是非 能力不强, 自控能力差,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

3.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诚信缺失等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不良诱惑、网络不健康的思想,社会不良环境、不良行为腐蚀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4.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公共精神的教育,学校重道德教育而轻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培养,学校缺乏创造学生参与公民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三、解决对策

提高学生的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尤为重要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 以“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加强对学生的公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2)加强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忍辱开展矮柜注意、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 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优良传统。

(3)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性活动、积极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参与、奉献、人道、公益、责任、互助、公平正义、助人为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共品德和亲社会行为。

培养大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和献身精神的重要环节, 也是最直观、最生动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增强劳动观念, 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4)优化社会大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全社会形成弘扬正气,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感恩回报、奉献社会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风尚。

运用公民知识、培育公共精神。

(5)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亲社会意识,“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培养清社会行为习惯,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和奉献意识,积极投身于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去。

只有投身于公共生活实践中才能培育公共精神;公共生活是生成公共精神的土壤,而公共精神则是滋养公共生活的灵魂。正是在长期的公共生活的训练、实践和反复搏弈中,产生和升华了以自治、自律、人道、公益、责任、互助、个性自由为底蕴的公共精神,学生必须要增强自身素质,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公共精神,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已是迫在眉睫的新课题。为此,新课标增加一个新的条目(三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初中生是媒介信息最广泛的接受者,但因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难以成为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并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能够借助媒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第二篇:如何培养中学生排球队团结协作精神

如何培养中学生排球队团结协作精神

由于现在排球运动的迅速发展,中学生的排球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要想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对于排球运动员之间配合的要求日益提高,运动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对比赛起着直接的制约和影响,为使排球教练及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重视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团结协作精神在中学生排球比赛项目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并对如何提高中学生排球队中运动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前言

现在的中学生排球赛,不仅是个人的技术和个性的发挥,包括个人的身体机能、运动技术、战术水平的对抗,也是一个团队集体发挥的较量。排球项目比赛中队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对比赛过程的直接制约和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对比赛过程的动力作用和协调作用。一场激烈的排球比赛无处不体现出团队中个体之间的协调配合。在比赛中,个体的个性表现应当建立在团队的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在比赛的顺境中,能依靠团队的默契配合,发挥应有的水平和能力,甚至超水平的发挥;在比赛的逆境中更能依靠团队队员之间的互相鼓励和团结协作,及时摆脱急于求成和泄气的不良情绪等困境,转败为胜。一个球队在比赛中难获佳绩的原因有诸多因素:如队员个体的技战术水平不高;人才的发现和使用不当;训练方法与质量存在问题等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团队队员之间缺乏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就是在平时训练中不够重视对运动员的个体团队意识的培养。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个性发展与团结协作的对立统一

1、对个性的理解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中获得的,并表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现代教育学认为,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活动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步形成的观念、态度、习惯与行为等。它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本质特征为:第一,个性的整体性,即个性是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个性的独特性,即个性的差异性。个性不是芸芸众生的品质,而是活生生的各不相同的人格;第三,个性的多面性,即个性是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经验和人性倾向等结构组成的;第四,个性的动力性,这是由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推导出来的特性,即个性是人体的一个内在动力因素,即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动。现在的中学生个性的表现十分突出,桀骜不驯的性格尤为明显,在排球的比赛中总想表现自己,很难顾及到团体。而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人才素质诸因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个体适应社会的选择社会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的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培养排球运动员健康的个性品质。在个性品质的培养中,应着重培养运动员豪放、勇敢、机警、自信的个性品质,培养热情、踏实、稳重、细致的个性特征,并养成专

一、克服困难的精神;防止运动员出现高傲、任性、散漫,轻浮的不良倾向,防止运动员有粗暴、因循守旧、谨小慎微的品格。所以在排球训练中,教练员应从制定训练计划开始,使训练目标与发展运动员个性的任务都得以完成,在充分了解运动员个性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训练的任务有所不同。特别是在中学生尚未形成定型的个性之前,教练员更应当通过个人的感染力去影响队员个性的发展,使排球训练效果和队员个性的健康发展得到统一。

2、对团结协作的认识

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部分的正式群体。团队就是有着互补技能的一小群人,为了共同的目的,建立一系列表现目标并通过共同努力而达成。排球运动中最显著的特征是运动员之间围绕团队目标所表现出的高强度、高频次的互动行为,包括集体练习、比赛、深度讨论、互相帮助等,但这一切行为都建立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之上。中国古语说:“人心齐,泰山移”、“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伊朗谚语中也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如果蚊子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团结协作在排球比赛中的重要性。在中学生排球队的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积极参与和激励队员之间的合作,引导和鼓励队员互相积极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倾听和尊重他人讲话,鼓励他人的参与,以及尊重队员之间技、战术水平的差异,善于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等。增

加排球队队员成功的赞赏和失败的鼓励,以增强队员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逐步掌握队员之间相处的技能,这也是我们教练员训练的重要目标之一。

团结协作是手段,对队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才是价值所在,它是一支球队的团队精神和力量的表现,是比赛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所以排球教练员要把团结协作精神渗透到整个排球队建设的过程中。在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在正规的排球比赛场上,都是团结协作精神教育的延伸与验证。这样队员的自主团结协作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这也是完善一支中学生排球队的最高目标和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

3、个性发展与团结协作的融合

事实证明,个人的作用贡献总是局部的、有限的,只有依靠集体力量才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任何人要施展才能都离不开团结协作。在排球比赛中,为了获得胜利,战胜对手,肯定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团结协作。集体的团结协作是个人努力的综合表现,个人努力和团体合作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个人努力的集体是缺乏生机活力的集体;没有团体协作导向的个人努力,将是各行其是、矛盾丛生的个人努力。

我们当排球教练(特别是基层教练)经常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带中学生排球队参加比赛,队伍的水平高低不是取决于球队中有几个球星,而是这支球队的整体水平和球员之间默契配合的程度。所以,我们教练员应当根据队员的不同气质特征,因势利导,塑造队员积极的个性品质。可以给队员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地训练和比赛。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个人技战术水平的个性魅力,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证明个人的能力,增强自信,促使队员个性得到健康活泼地发展。但同时,也要让队员充分认识到团结协作在集体作战的排球运动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具有很强团结协作意识的团队精神的球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队。

(二)、中学生排球比赛中因不团结或不默契影响比赛胜负的现象分析

当排球比赛激烈时,球队的队员对比赛的结果期望值较高,个别运动员,特别是队中的明星队员,就会过多地考虑比赛的重要性以及是否完成任务,这样的排球运动员可能会出现盲目自信,缺乏正确的团队协作意识,对即将来临的比赛中的困难和复杂性估计不足,过高地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能冷静思考,盲目乐观,以为凭借个人的能力就可以轻而易举获胜,往往会忽略团结协作的团队作用。所以,有经验的教练员在这样的比赛之前,往往会给队员强调团队的通力协作、默契配合才是取胜之道,才有更大的胜算,单凭个人的高超技能是很难在排球比赛中取得胜利的。

在排球比赛场地、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观众倾向性的噪声和比赛的压力下,都会使中学生排球运动员个人精力分散,产生急躁和反感情绪,从而直接影响运动员技术和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在场运动员之间互相鼓励的团结协作的作用尤为重要。

排球运动不仅具有激烈性,而且还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在双方快速防反转换中会呈现出暂时的比分领先、相持、落后等不同情况,这些也直接干扰和影响中学生运动员个人的技战术的发挥,比分越接近,比赛时间越接近结束,球场上气氛越紧张,对运动员的心理冲击就会越强烈。在比分领先时,运动员容易陶醉,思想放松,知觉能力下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影响比赛成绩。在比分落后时,运动员想尽快扭转局势,极怕自己失误,又埋怨别人失误,相互之间产生消极情绪,造成技术、战术的配合不好,因而不能抓住战机扭转局势,反而越打越糟。在比分相持和决战阶段,运动员思想过于集中,且思路比较狭窄,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另外,由于战局接近尾声,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增大,赛场上出现负责任的行为,情绪上的拘谨导致行为上的犹豫,往往会发生失误,失掉良机。出现以上情形时,就是对一个团队的一种考验,这时就需要运动员之间要团结协作,互相鼓励,让比赛的有利因素向本方倾斜。

(三)、提高中学生排球运动员之间相互协作配合的途径

1、强化集体的团结协作意识

近年来,由于体育明星效应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的作用,使得在培养中学生排球运动员时,教练员以及运动员个人本身有意识无意识之间会偏重于“发展个性”,对运动员缺乏团队精神的培养,运动员个人的技战术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而队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却相对薄弱。在排球比赛项目中,它的一大特性表现在运动员之间的合作性,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排球运动员必备的素质,一场排球赛,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如果没有同伴间的默契配合,单凭运动员个人的高超技能是很难取胜。

2、在平时训练中灌输协作意识。

为了不断提高中学生排球运动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我们的教练员应当在平时训练中注意提高运动员团队意识和运动技能水平。团队意识就是集体意识,就是队中的运动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达到某一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具有广泛的友好合作,就能集思广益,集百家之长,汇众人之力,组成生机勃勃的人才群体,产生出比单个成员力量的简单相加大得多的效果。在集体合作中,根据各自专长和工作需要进行分工,有人负主要责任,有人起配合作用,处理好主、配角的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各人优势,对集体在比赛竞争中取胜至关重要。排球运动是在集体参与中进行的,教练员应当教育运动员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必须树立集体意识,和谐与其他队员相处,融洽与同伴的关系,并认真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才能提高运动员之间的配合。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讲清楚,让队内的每个运动去探讨在排球训练中怎样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增强队员的团队意识。并结合实例,让队员讨论运动技能水平对提高队员之间配合的重要作用,以便与队友和谐相处,提高运动队的团结协作能力。另外,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队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这点也很重要,因为在比赛过程中,队员之间的配合靠的是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所以,要让队员及时沟通,把握好时机。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要让队员知道,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不断进行沟通,比如,在传扣球中,要打什么样的球,该做什么的手势,及时向队友传递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队员之间才能获得迅速、准确的反应。一场排球比赛中有多次的信息传递,而每次交往与传递的时间却很短,若稍有迟疑,便丧失机会。在平时的训练中,让队员亲身体验及时沟通和把握时机的重要性,让队员体验队友传递信息的意图是什么,以便心领神会,做出及时、准确的回应,这样,就能让队员在正规比赛中做到默契配合,不失战机。

3、在比赛中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

排球比赛多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如果没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密切配合将无法发挥个人技、战术的水平与作用。强烈的合作意识、积极的合作态度及相应的合作能力,是每个排球运动员必备的素质,是一个球队中队员之间保持密切配合的关键因素。在中学生排球比赛中,教练员要提醒每个队员正确处理个人与集

体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摆正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及个人行为对球队其他队员的影响。在中学生排球比赛中,常常由于队员之间信息交流的不够而连续失误,最终导致比赛的失败,所以教练员在比赛中要提醒队员能注意通过队友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副表情,就能形成默契的配合,使比赛更加激烈、连贯、有序,从而利用团队的团结协作取得比赛的胜利。

4、发挥球队中骨干的作用

在中学生排球队中,总有少数几个队员是这支球队的核心人物,队中的灵魂,他们的技战术水平在整个队伍当中是较高的,在比赛中会起关键作用的队员,是本队的当家球星,教练员如何利用这些队员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依靠他们起带头作用,不管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训练中,他们都要比其他人更早到训练场地,整理好器材,甚至要比别的队员有更多的训练任务。这样才能带动其他队员完成教练安排的训练任务。另一方面要求队中骨干队员能发挥集体主义精神,讲究奉献。比如队中的二传手:他是一个球队的主心骨,球队中的灵魂,能否利用和培养好二传手是建立一支具有强有力团结合作的球队的关键。如果二传手是一个相对较自私的队员,他就不能充分地把本队的技战术水平发挥出来,因为他的自私会限制着他在训练时或比赛中分球的合理性就不能够把教练的战术意图传送到整个队伍中。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要求每个队员在场下,可以为场上的队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场上的队员,可以为团队多争荣誉。这样一支排球队的队员才会做到队荣你荣,队耻你耻。只有让球队中的每个队员都能做到为这支球队无私奉献,队员之间能做到同心协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这样的中学生排球球队才有前途。

5、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团结协作的作用

我们的教练员不仅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比赛中,要注意球队中队员之间的关系,更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增进队员之间的相互了解。队员之间由于遗传的不同、家庭条件的差别、兴趣爱好的不同,个人的性格、行为习惯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队友之间相互了解,彼此熟悉队友各自的行为习惯,互相沟通,使队员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较好地与不同性格和行为习惯的队友进行友好的交往,促进队员之间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在平时的集体生活中,要让运动员对各自在队中所承担的运动角色的职责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样在比赛中,队员不

仅能各自认真履行自己的运动角色职责,而且能够从全局出发向同伴发送准确、可靠的信息,以达到队员相互之间沟通及时,默契配合的团队协作的效果。

四、结束语

排球运动不仅是需要双方运动员互相斗智斗勇而且需要集体配合的竞技比赛项目。在比赛中,影响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其中运动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应当引起我们教练员的重视。场上比赛情况瞬息万变,瞬间即得,瞬间即失,只有在团体的密切配合,运动员之间的互相鼓励,运动员个人才能根据临场的情况,随机应变,合理地组织各种进攻战术,积极贯彻教练的意图。尤其是当比赛双方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就不仅要依靠运动员个人过硬的技战术水平,更应依赖团队的互相配合,互相鼓励,通过集体的团结协作,调动起运动员个人的全面素质,充分发挥应有技战术水平,抓住战机取得最后胜利。因此,一支中学生排球队要想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胜利,不仅要求排球运动员个人要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战术水平和良好的竞技状态,更需要有良好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第三篇: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07-06-23 点击数:

809

阆中市盘马中心学校LiYing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应该以激发创造意识为起点,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形成创造能力为发展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探索一条能全方位发挥学生主动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努力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教育新路。

一、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潜能,且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心理学家奥托说过“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为了使学生在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不能一味地去追求考试成绩,要彻底改变以前那种高分低能、学成“哑巴式英语”的状况,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下功夫,使培养的人才具备本世纪所需要的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发表他们的想法,勇于畅叙己见、保持天性、展现个性、发展自我。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予以表扬和鼓励,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陈出新、追求创新,树立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积极探求、锐意进取、自由发挥个性创造条件。如初一学生学习表达职业时,What do you do ? I’m a student.Do you want to be a teacher one day ? What do you want to be one day ?学生回答各异,I want to be a policeman / a doctor /a football player / a businessman/ a manager,etc.当一名胆小的学生说:“I want to be a singer one day ”时,许多学生都笑了,“Oh, that will be good.”我插言道,紧接

着我又说:“Let’s give himapplause.”在掌声的鼓励下,其他学生也纷纷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愿望:“I want to be an artist / a writer /a dancer.”有的学生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工程师,急忙举手问这些词用英语怎么说,我把这些词写在黑板上,教了读音,没想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就这样,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踊跃的表达着自己。久而久之,他们以新奇为快、以表达有新意为荣,有些学生超前学习,以便自己能在英语课上创造性的发挥自己,更好的表现自己。学生学英语的热情越来越高,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学习成绩大大提高。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时的其他做法如:(1)课堂上让出点时间 多让学生来讨论、来讲解,由学生向学生提问。这种功能交际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能使教师改变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而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的课堂,信息交流广,有利于学生创新和提高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也给他们提供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2)不直接报答案。在处理单项题时,让学生给出答案,有争议的情况,就展开讨论,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比我给出答案的效果要好得多。(3)保留一些知识点给学生。我们没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讲解学生,而是把某些知识点留给他们自己思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们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帮助他们广大知识面。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智力,加大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构建主体—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以下具体尝试:

1、创设情境,导情激趣

教无趣,则必不乐学。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入门的向导。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我常通过“导语激情”、“巧问促趣”、“创境引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英语学科本身实践性强的特点出发,通过点化旧知识,引发学生新奇感;引用新材料,浓化学生兴致;采用新手段,深化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复习有关各类食物、颜色等词汇时,我准备了许多食物,如苹果、香蕉、橘子、梨、可口可乐、雪碧、橘汁、蛋糕、牛肉干、鱼肉片,又制作了鸟、狗、猫、鸡、猪、猴等动物的头饰,起名Polly’s party.这样,把学生带入一定的生活情境中,Polly’s says,“Welcome to my party.Let’s begin our dinner.What would you like Mimi?”“I’d like some fish”.“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yellow banana, Mr Monkey?”就这样,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英语交流着、享用着丰盛的食物,Dinner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2、质疑解惑,激活思维

心理学家把发现疑难看成是思维的路标,创造的基石。“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自我设疑—析疑—释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巧妙的设疑,安排刺激思考的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我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十分注意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把一些对话表演出来。如在教Book 3 Lesson 35时,我让学生上台扮演Uncle Wang,而让其他学生扮演记者采访他。有的问:A1:Uncle Wang , 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A2: How old are you ?Is your wife beautiful / How many children do yo have?A3: Does your factory have a gatekeeper?A4:Has your factory had an accident?A5: Has your factory ever been closed?A6 : Howcan big pieces of metal cut into small pieces ? 没有想到,角色一改变课堂气氛便非常活跃,学生不仅会用旧知识来提问,还会用Lesson 34中新知识来提问,达到了启迪思维、温故知新的目的。

3、更新手段,启发创新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

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例如我在创意制作课件Whereare you from? 时,设计了“See the World”板块,在这一板块中,课件呈现了世界各国的风景,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每个国家的名字并简单地叙述该国的风土人情。学生在这一课件呈现的课堂活动中,复习了旧知,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

4、激思活用,导向升华

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运用,我努力把学生引向真实的生活情境,以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思考和实践的积极性,将所学语言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的交际场合,使学生进入角色、交际角色、创造角色、欣赏角色,忘掉自我、投向自然,从而达到创造和表演的和谐、统一,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使所学知识得到艺术的升华。可采用以下几种活动形式:(1)游戏式;(2)讨论式;

(3)辩论式;(4)采访式;(5)主持式;(6)演讲式;(7)竞赛式;(8)表演式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挖掘学生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进一步使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三、精设课外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时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现有水平开展各种创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

我在组织学校英语课外兴趣活动时,同学生一起布置一些颇有童趣的English Corner。在英语角内学生们布置了Household Corner(生活功能区)、ReadingCorner(阅览功能区)和Audio-videoCorner(视听功能区),充分

利用身边的实物和场景来学习英语。并通过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创意制作英语小报和贺卡、写英语书评甚至设计英文个人主页等活动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已从在活动中单纯学习英语知识转化为在活动中用语言进行交际、用英语进行创造。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营造愉悦、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去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发现,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四篇: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江苏省淮安市韩圩九年制学校 张太恒

摘要】:当前国际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早已到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中学英语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从创新教育理论出发,阐明创新精神培养的意义、内涵及要求。创新精神培养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生问生答”教学方式的运用及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探索创新精神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主体性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是以传播和学习前人积累的文明成果与知识为中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受重视,甚至被忽视。以知识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时代已来到我们面前,知识和智慧成为创造财富的核心因素。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中国中学生年年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争金夺银,屡屡击败世界各国学生对手。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理念的扩散,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社会各界对我们曾倍感自豪的应试教育体系,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对我们提供的自认为高素质的教育“产品”不满和指责却日愈加剧。“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自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中国的专家教授能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困惑?” 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除教育的知识面太窄,缺乏基本素质的训练等多种不足之处,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老师不是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是满堂灌,填鸭式,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在科学上很难有所突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重心应转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以往不适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二、创新教育的理论综述

创新,即“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具体地说,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培养强调对知识“再次发现”的探究式学习观念。它是一种创新学习观念,是一种科学精神,它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主动进行自我探索,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人类以往积累的知识的参与式活动,强调对知识的整体及其联系的把握。创新精神还包含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将现有知识“重新组合”为新知识的能力,新组合的独特和新颖标志着创新。“重新组合”就是把原来几种知识联系起来合成为一种综合知识,或把一种知识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以新的形式将这些部分重新联系起来,成为具有新特征,新功能,新内容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能力则标志着创新教育过程的最终实现和实施效果。教育者要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把思想变成“产品”的创造空间,让他们创造出价值。创新教育的研究和试验必须着手改造教学内容,将科学知识的应用作为重要的方面纳入学习目标之中。要勇于打破教学常规,逐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讨论式的“小组作业”;要以各种活动形式如辩论会,表演等让所有学生参与;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把创新精神和上实践能力切实摆在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的首要位置。

三、创新精神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开

放性作业,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开展各种活动,多给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生问生答”的教学方式,如在教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一改过去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问题,再提出问题,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在阅读后提出以下问题:

1.What is the boy’s name?(这个男孩叫什么名字?)

2.How many men did Charlie’s father employ?(查利的父亲雇佣了多少人?)

3.Why do they have to work in the garden?(他们为什么必须在园子里工作?)

4.What does he think about the party?(他怎样考虑晚会?)

5.Who takes care of the garden?(谁照看园子?)

6.Why doesn’t he drink?(他为什么不喝酒?)

7.Where do they grow rice?(他们把稻子种在哪?)

8.What time does Charlie write the letter?(查利什么时候写信?)

9.What do Americans eat?(美国人吃什么?)

10.What’s Charlie feeling?(查利感觉如何?)

11.What did Charlie write in his letter?(查利在信中说了什么?)

12.What does Charlie’s friend drink in the party?(查利的朋友在晚会上喝了什么?)

13.Where do they cook meat?(他们在哪儿烤肉吃?)

14.Boys in China get up when boys in USA go to bed, don’t they?(当

中国的孩子起床时,美国的孩子正在睡觉,对吗?)

15.Who did Charlie write to?(查利给谁写信?)

16.Where did the letter come from?(这封信从哪儿寄来的?)

17.How many different time areas are there in China?(中国有几个

时区?)

18.Do you have to water the vegetable garden?(你必须给菜园子浇水吗?)

在这种轰炸式的“生问生答”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

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各种类型的问题,一篇300多字的文章,他们能提出几十个不同的问句,有一般疑问句,有特殊疑问句,也有选择疑问句。有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能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也有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的。

如此发问,学生智慧潜能的井盖被打开,在“生问生答”的过程中,每个学

生都在琢磨如何去提出一个新颖而又有意义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依据课文寻找问题,方式新颖,学生易于接受,这本身又是对课文的新的探索,再次发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在教授第一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时,提出如下开放性问题:

Do you think that people from Britain and America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Why do you think so?(你认为英国人和美国人能互相理解吗? 为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对这个问题应作肯定回答。课文中句子:However, most of the time, people from the two countries do not have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然而,大部分时间,两国人在交流上没有困难。)

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回答的:

No.Because I think they come from different places, they have different accent.My aunt lives in Guangzhou.I can’t understand her Putonghua.Her accent is terrible.(不,我认为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口音。我的阿姨住在广州,我就听不懂她的广州口音的普通话,她的发音实在太糟了。)

对于这个与课文原意完全相反的观点,不可给予否定,应肯定这位同学敢于

提出与别人不一致的观点:

You are great!Your opinion is different from ours and very interesting.You tell us some truth.You can keep your answer.(你太棒了!你的观点非常有意思,与我们不同,你说出了一些真实情况,你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与课文原意不符,但该学生的创新思

维非常值得鼓励和赞扬。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以求新颖的观点看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教师进行必要的精讲后,用大量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操练。发散思维就是让思想自由驰骋,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组合,产生出大量可能的答案、设想或方案。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要培养学生全面地看问题,善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某一个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散性地提问,广泛听取学生发言,尽可能征求多种答案,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提倡民主、平等,对学生的发言,教师不宜过早评价,尤其是对提问或答问离奇甚至错误的学生,不能打击其积极性和好奇心,更不能讽刺、挖苦。二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要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思维要敏捷、机灵,思路要开阔,转换角度要快且灵活,不拘泥,不死板。三是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要一个模式,要灵活变通。提倡

一题多解,寻求多种答案。如:我的工作是教英语。既可说成:My job is to teach English.又可说成:My job is teaching English.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经常随时变换。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多样,灵活自如,交替使用,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四是提倡思维的独立性。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不从众,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实,要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大胆创新,富于批评精神,追求新奇。对于那些善于奇思怪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正面引导,培养其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和思维特征。在操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质疑空间与环境,让他们敢于挑战老师、挑战课本,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思考,提出迥议,从而得出新的习得。

四、思考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学效果较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第一,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积极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第三,学生的英语成绩有较大提高。通过几次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英语成绩比平行班有较大提高。第四,这种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进行创新教育的应用研究中,虽说教学效果明显,但也存在不足:第一,缺乏研究理论基础,有时在教学中有一些感悟,很想再进一步研究,却感到困难。第二,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有时在教学改革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害怕失败。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感到课堂教学时间不够。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还有很多,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灵

活多变的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使学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接班人

参考书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叶平:《创新教育新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1年版

3、陈向明主编:《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张武升:《创造教育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教育研究》 1999年第8期

5、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9年第5期

6、朱永新:《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 1999年第8期

7、叶平:《创新教育解析》,《教育研究》 1999年第12期 【

第五篇:浅谈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太和一中王斌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中学教育所面临的首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但不少人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对象限定在拔尖学生这个群体,这就不能体现社会公正、教育公平。此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潜能不是少数学生或者少数尖子学生才具有的,每位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因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一、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21世纪,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将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对创新的要求是连续性、系统性和全员性的。未来的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素质外,还要具备与21世纪的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及应用新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呼唤。

其次,国际竞争需要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创新能力的竞争。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作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因此,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我国教育现状要求我们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国教育的总体水平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艺术教育。即使在智育领域也有偏见,如忽视对学生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等等。教育工作者存在的种种弊端已经严重影响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层次人才和劳动者的必备条件。因此,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必须从“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从“将全面发展为平均发展”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从“对教育平等”的片面理解中摆脱出来,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1、强化课堂教学

(1)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可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快竞争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做好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探究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互换的动态变化中,如设计集体讨论、分组讨论等。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就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将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教学。创新教育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识的学习,应该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

2、强化教师创造性水平的发挥

由于受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使得我国基础教育都存在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创新教育需要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相应规模的、确有保障的、较高水平的师资来源,我国教育的发展必将失去保障。”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基本素质。

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性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素质有以下要求:第一、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第二、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第三、教师必须具有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认识结构;第四、教师要有特殊的能力素质,包括:以整体观点科学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筛

选、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指导实践的能力,自身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

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关系到国家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大事。国家已经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创新体系的构建,就是把创新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对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3、强化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

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在学科教学中为他们创设开发潜能的平台。一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目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心理学研究表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信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学科学习的直接兴趣,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是引发学生兴趣的良好途径。如果能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激发。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传授质疑的方法,教育学生善于发现错误,不盲目接受结论,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强化学习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要帮助学生

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要是为学生制订适当的奋斗目标,并不断地鼓励、督促,促使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先用在市获奖这个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近期目标去引导他们,而后再提出在省、在全国获奖。第二,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教师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在挫折和失败时要学会自我调节管理,仍然保持成功的信心。对于暂时的挫折,要引导学生作冷静的分析和思考,在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成功打下基础。第三,培养学习的毅力。毅力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才是胜利者。要侧重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引导学生养成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

综上所述,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心理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学以致用报效国家的终身奋斗目标,创造敢为天下先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和翅膀,有一个创新的启动力。

2013年10月

下载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共精神(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公共精神(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我们更多的重视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方面的重要作用,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化学实验是进......

    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现在的学生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行为取向趋向选择实惠和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公......

    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中学生素质培养计划简介 我国正式开展素质教育已有20多年历史,各大中小学校也有自己的一套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并取到了不错的成绩,但不能否认,我们的素质教育还是有很多值得考......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写作能力

    浅议如何培养中学生写作能力云南省镇雄县五德镇第二中学 周显【内容提要】学生作文难写确实是当前中学生写作的一大障碍,如何让学生作文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是本文要解决的重要......

    如何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合集)

    在"D:ITEXAMWordST"文件夹中有一个Word文档"WORDST.DOC",请用WORD应用软件将它打开,按以下要求完成文字处理操作(没有要求设置的文字应保持原来的文档格式,考生不要做本题要......

    中学生性格培养

    中学生性格培养 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例如,有的人对任何事都认真细致,有的却粗心马虎;有的人对人总是很热情,有的却比较冷淡;有的比较谦逊,有的非常骄傲。这些都反映出......

    如何培养自律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④]这句名言明白地告诉我们,在学校培育具有自律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现代世界以国家的地区作为存在形式,自主不仅关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