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事经理的自述

时间:2019-05-12 17:1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人事经理的自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人事经理的自述》。

第一篇:一个人事经理的自述

一个人事经理的自述,企业内耗9现象

摘自:职场指南 2006-02-28

以下是最近广泛流传于网络的一篇文章,作者(姓名不详)原在一个生物技术企业做市场工作4年,最近一年被调到人力资源部当经理。一年的人事工作经历使他对企业里的坏毛病有颇多感慨和无奈。尽管作者的有些观点还值得商榷,但本刊予以删节刊载(文章标题由编者所拟)的原意是让职场中人都想一想:文章中的人和事 在我的身边发生过吗?

1人人相轻

中国人不是文人相轻,而是人人相轻,只要想轻视别人,总有相轻的理由。在企业里面,就表现为硕士轻视本科,本科轻视大专,大专轻视中专,名校轻视非名校,干部轻视职员,职员轻视工人。更搞笑的是学理科的轻视学文科的,学文科的轻视学理科的,市场部的轻视技术部的,技术部的轻视市场部的。这不是随口乱掰,我就常听到“他们技术部的水平不行,解决不了什么质量问题”、“他们市场部的人员素质太低了,基本的产品知识都不具备”这样的废话。都是一个公司的,别人不行要伸手帮忙,站在那里说风凉话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说句老实话,在一个公司里面,都是出来打工的,谁比谁高多少呢?

2缺乏团队精神

人人相轻,自然学不会相互合作。加之私心重、视野窄、眼光短,所以中国人在企业里面非常缺乏团队精神。

我最近在公司推行绩效考核,有些部门经理不爽了,因为他们一算,自己的奖金要变少,还要被公司考核,于是背后说坏话的也有,开会大吵大闹的也有,不闻不问的也有,种种姿态,不一而足。有同事问我:“不至于那么严重吧,不就是搞绩效考核吗?一个制度而已。”制度本身倒不复杂,但是损害了某些人的个人利益,于是这个事情就变得复杂了。这些经理不会说自己的奖金变少了,而会说本部门的奖金变少了,本部门的风险变大了,或者挑起部门员工对制度的敌意,来对我施加压力。

其实在一个企业,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公司好了大家好,公司垮了,个人也拿不了几个月薪水。老外很崇尚个人价值,但在企业和组织里面非常遵循个体服从整体的准则,这就是对企业的正确理解。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其实很不职业,就是没有团队精神,把个人或者部门凌驾于整个组织之上。开会讲话都是“我们市场部”、“他们技术部”、“他们物流部”、“他们财务部”,听起来不像是一个公司的,像有仇似的。我记得有次一个经理为他部门员工薪酬的事情问我:“你们公司„„”我当时反问:“我们是谁?公司是谁?”他一下子愣住了。

缺乏团队精神,企业内耗就多了,在我们公司,有40%的工作时间是去解决内耗的,因为部门间的摩擦太多,个人间的摩擦太多。这不是一个管理制度或者管理手段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的问题。私心太重,就不会顾全大局;不顾全大局,就学不会妥协;不会妥协,就天天吵架,你争我斗———企业就在这样的内耗中完蛋了。

3疑心大,不诚信

人事经理免不了和人沟通,我就发现我们公司人与人之间特别不坦诚,大家总是相互猜疑,经常听到:“我知道他是这样看我的„„”“他肯定在老板面前说了我的坏话„„”“这个事情我不好说,不想惹麻烦„„”人前不说真话,人后乱说坏话。于是,企业的市场问题、生产问题变成了人际关系的问题,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

我刚做人事经理的时候,很多人跟我说,人事经理就是老板的传声筒,做这个职位只有死路一条,千万不要做啊!我做了一年,发现其实老板没什么大问题,而是其他人天生爱猜疑老板,又不当着老板的面说实话。

我们跟老外打交道,有问题他们会当面指出,不管多难堪,也不妨碍他吃饭时跟你谈笑风生。所以老外开会,会上可能有10种声音,但会后只有1种声音;我们开会,会上没人说话,但会后可能有10种声音。我们老板开会结束时会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全体沉默。一出会议室,跑到自己办公室门一关就开起小会了!

4蔑视制度

当人事经理的第一天,老板就跟我说:你最大的任务就是把公司的管理制度化。起初还不大理解,后来明白了老板的苦心,公司的各种制度不少,就是基本上没人遵守。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设计本身有缺陷,二是员工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对制度的概念。

我上任后订了一个考勤制度,规定迟到一次扣10元,第二次40元,累积3次计旷工一天(因为公司的迟到现象很严重)。结果制度出来后,我一看有的员工迟到3次了,想着旷工罚款太重,心一软,就对员工说:“到了第三次迟到就补请一个事假吧,事假总比旷工好,下次不要迟到了!”结果有的员工下个月仍然迟到3次,刚开始请迟到后事假,后来请病假(因为病假扣的钱更少),后来每次迟到都请病假,到后来连请假条也没有了,打个电话就完事„„我痛定思痛,反思洪水泛滥起因是自己放闸,下了一个通知:“以后迟到一律不准事后补假。”不准事后请假,迟到的员工就把请假条的时间提前一天,反正经理们不管。我那时想到了《鹿鼎记》里面康熙对韦小宝说的一句话:“鳌拜逼朕一步,朕就要退一步,朕实在是退无可退了啊!”最后实在没辙,宣布“迟到一律不准请假”。实施的当月有个女职员迟到3次,我通知她被记旷工了,她委屈得快要哭起来:“我从小就没有旷过课,现在居然被记旷工,你可以问××经理我那天迟到是因为„„”最后一句是:“公司讲不讲人性化管理?!”

5敏感度太高

我在公司跟员工谈话,结尾通常会说:“今天我跟你谈话的意思只是这个事情本身,没有别的意思。”听起来有点绕口。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他们非常敏感。你说他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他会联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你问他们部门的工作量是否饱和,他会联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你问他最近有没有继续进修的打算,他会联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他可能根本不在意你跟他谈话的内容,而是花很长时间来琢磨为什么要炒他。

企业内耗多,有个原因是说实话的成本太高。大家喜欢猜来猜去,相互不信任。比如我对一个经理说“你处理这件事情有问题”,他可能联想到我不喜欢他这个人,有意针对他。然后他会思考我为什么不喜欢他,是不是上次请客没有叫我?最后一定找一个理由,于是误解就造成了。

6犯“君子”错误

这世界真正坏人不多,就像真正好人不多一样。但中国人喜欢把“好人”与“坏人”这个本身就很模糊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一个人企业行为。公司要炒人,就有员工说:“他很好,公司为什么要炒掉他?”拜托,如果只有“坏人”才能被炒,请告诉我“坏人”在哪里?我从不认为我们公司的员工中有坏人,我只评判他是不是合格的企业人。

我在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中规定,每个部门每年必须有5%的员工被评为不合格,经理们不愿执行,他们说:“如果我的部门员工都合格,你一定要弄出个5%,怎么办?我只好安排员工轮流坐庄了。”他们说得理直气壮,因为觉得自己是君子,对得起身边的兄弟。我的回答是:“GE公司的淘汰率是20%,你认为我们公司员工都比GE的员工优秀?”如果一个经理在符合组织利益的前提下做“君子”,与员工讲情义,绝对是好事,但如果违背组织利益去对员工做人情,那么这个“君子”不仅毫无价值,简直形同犯罪。

7推卸责任

我们公司的经理总抱怨老板不授权,权力太小,无法管理员工。可真正遇到麻烦时,他们会把问题往老板那里一交:“你看怎么办?”这些经理不去想,他的薪水比员工多,权力比员工大,问题就应该到他为止,不然老板要你做经理干什么?可他们总是把权力与责任分开,权力就是拿的钱多,管的人多,没想过其实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你有多少权,就要负起多少责。

在我们公司,人事和财务工作不好做,因为他们代表公司行使职权,最容易被经理们“转手”责任。当你正常过问他们事务的时候,经理们会很反感,认为你触了他的一亩三分地,挑战他的权力;可一碰到员工要加薪、预算被削减这样的事情,他们会说:“你加薪我是同意的,可是人事部不同意!”“花这个钱我是同意的,可是财务部不同意!”其实决定是大家一起下的,但出现问题的时候经理们不去与员工沟通,把责任和矛盾推卸到我们头上。8缺乏包容性

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取决于他的胸怀有多大。做了人事经理后,我对这句话的感受尤为深切。

我们公司有个部门经理,在公司创立初期做了很大贡献,公司也一直想培养他。但他的心眼特小,私心特重,毫无包容精神,这是个很要命的缺点。他几乎永远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任何事情,比如,他认定他的上级(总监)不如他,但年终奖比他高,令他无法容忍,所以他常跑到老板那里去说上级的坏话。我跟他说,别人能做你的上级,肯定有他的长处,即使别人有问题,你也应与他达成谅解和共识,原因很简单:你们是为一个目标工作,而且他是你的上级。可是直到今天,他还在固执地寻找一切机会攻击他的上级。组织行为学里面有句话说“屁股决定大脑”,就是本位主义,他的大脑就完全被他的屁股(个人立场)控制了。

与自己不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是对胸怀的一个极大的考验。做大事的人的胸怀都是被反对者撑大的,就像李敖所说“男人的胸怀是被女人撑大的”一样。摩托罗拉的总裁高尔文喜欢驾船航海,万科的总裁王石喜欢登山,那都是练胸怀去了,人面对大海和高山的时候,心胸自然开阔,连心思都要透亮些。所以我总劝员工在工作之外多想想生活,多见见世面,多长长见识。老窝在办公室那点地方,做手头那点事情,怎么大气得起来?有点事就急了。

9缺乏文化性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中国人在一家国内的跨国公司工作,有一个到海外出任分公司CEO的机会,结果公司把机会给了一个他认为专业技能、学历背景都不如自己的老外。他去问老板,老板说:因为公司觉得那个老外有更高的人文修养和更开放的心态,而到一个不同的国家,面临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需要他把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糅合在一起,去实现公司的目标,这远比技能重要。我周围的很多职业经理人用各种证书、MBA学历把自己武装到牙齿,恨不得一个个都变成经济动物,谈起工作都是专家,就是不会与人相处。

„„有的企业做不长,做不强,技术和管理是表象,真正原因是缺乏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那种文化传统和底蕴是气质,不是画个浓妆就学得会的。学历和技能是衡量一个人的硬件标准,但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他的软件,是性格和态度,是文化。所以外企招聘员工强调“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他们更注重内在素质,这才是决定个人价值的关键。

第二篇: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定稿)

作者:云中雪山(发表于天涯社区的职场天地版块)

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写给所有辛苦打拼着的从业者们)

我本科毕业于一所国家重点大学,由于读的是工商管理,所以找起工作来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其实大家也清楚,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在刚进入社会时,肯定不是你去管别人,而是别人来管你。管理这玩意儿说到底就是一门艺术,不是书本上学得来的。

毕业这么多年来,我先后在股份制银行、私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现在在一家大型国企的人力资源部担任要职。由于工作的性质,我接触到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在目睹了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时,我也常进行着自我反思,并考虑着未来的发展道路。

生活让我变得越来越现实,有时回想起过去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为时,都不免觉得可笑甚至是自责,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人只有在批判过去的基础上才会去发现未来。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以来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以至于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疑惑:知识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

对此我的回答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就如我曾经对一位蚁族朋友所说:“通过读书,你拿到了学位,找到了工作。也许你过得并不顺心,但至少你可以不用回家种田,不用去工地上做苦力,不用去血汗工厂出卖劳动力。你之所以认为读书无用是因为你的预期与现实差的太远。”

但知识仅仅只是能够改变命运而已,它并不能扭转命运。扭转命运要靠智慧,知识不等同于智慧,因为知识是理,智慧是心;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知识只能帮你解释许多现象,而智慧能够帮你解决许多问题。

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思考与总结。比如我们大家都是工厂里的工人,凡人往往只是依照所学的知识以及现有的操作程序来按部就班地干活,而智者想的是如何干才能提高效率,生产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书本上所说的工厂管理方法有哪些是值得吸取的,有哪些是不适用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干了一辈子还是个工人,而有些人却可以从工人一直干到厂长。

所以我们要常做有心人,不要被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烦恼蒙蔽了原本智慧的心灵,以至于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那么接下来,我想以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身份来阐述对于职业发展的看法。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谈起

当我们用一种理性的目光来看待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的那些成功人士时,不难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就是他们的成功不光是个人努力,更重要的是把握住了时代赐予他们的机遇。比如像一些五零后的省部级官员,他们一般都是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经在某些部门担任要职,或是在地方县市担任主要领导,这种情况若是放在今天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其原因是在八十年代中央提出了干部知识化﹑年轻化的政策,只要你拥有大学学历就会被快速提拔起来,那时每隔两三年就升一级的官员大有人在。

说完了八十年代,再来看九十年代。那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便有许多人下海创业。我所接触到的一些老板们都说,那个时候赚钱比现在容易得多,因为在私营经济刚起步时,相关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再加上国家也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便成就了许多的创业奇迹。

接下来到了本世纪初,也就是十年前的时候,当时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就是互联网,它孕育了一批财富新贵,比如陈天桥﹑丁磊﹑马化腾(想想也真够郁闷的,毕竟他们比咱们这些八零后也大不了多少)他们都是最早一批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人,而在他们之后从事互联网的基本都已失败告终,就如一句商场名言所说:先进场的永远都会有肉吃,后进场的连汤都没得喝。

那么着眼于当前,是否也存在着某种机会呢?我认为很难出现,因为整个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了。不知大家是否有这么一种体会,现在各行各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了,利润也越来越薄了,门槛也越来越高了,换句话说就是,无论什么行业,都越发的不好做了。我有个亲戚是卖IT数码产品的,他说在七八年前,当时卖一部数码相机有两三百甚至更多的利润,而现在卖一部数码相机顶多也就赚四五十块钱。

许多人都说我们八零后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到了比前辈们优越得多的成长环境,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八零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不幸的一代,因为当我们走入社会后就会发觉到,机遇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多了,而竞争倒是越来越残酷了。

对于那些一心想着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与渠道,那么我还是劝你把这个念头搁一搁,因为时代不同了。如果你想着去效仿一些企业家的成功案例的话,那么你十有八九会失败,因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正如那句股市名言所说:何时买卖股票比买卖何种股票更重要。

可能有些人会不甘心﹑不服气,觉得人就应该胸怀大志,只要奋力拼搏就能够取得成功。那么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在创业之初,绝不是像某些书中描述的那样雄心勃勃立志成就一番大事,而是认认真真的从小事做起,等自己的事业有了一定的规模时,正好社会又需要它,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即古人所说的顺势而为。

好了,说完了社会大环境,接下来我就要从个人自身谈起。

其实我觉得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认知水平,为什么有很多聪明绝顶,能力超群的人在经历了辉煌后又迅速的跌入谷底?其根本原因是认知上的偏差。

想法支配着行为,如果想法是错误的,那么所做的一切都将不会有意义。所以无论是对人对事,养成一种冷静并富于理性的观察力至关重要。

有很多人觉得关系非常重要,把自己混得不好归结为没有家庭背景。但我想说的是,你们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出身而烦恼,因为关系这东西,可以让你受益一时,但绝不会让你受益终身。

关系的核心是什么?是人。而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今天都还是朋友,没准明天就成了敌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当然了,父母是可靠的,但父母也有老去的一天吧,到时候你靠谁去?

人只能靠自己,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你指望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好处,可你有没有想过,别人还指望从你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好处呢。

只要看看那些杰出的政治家,优秀的企业家的简历时,不难发现他们几乎都是平民出身,可能有人会说:“他们当中还不是有官二代与富二代”。没错,是有。但你们是否注意到,他们在年轻时也都是经受了许多磨难的。都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这话一点都不假,因为

人只有在苦难中才会对一些人生道理有更深刻的体会,才能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如果一个人的成长总是顺风顺水,没有经受历练的话,即便是他仗着家庭背景一时风光着,但最终他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关系也不例外。就拿我的一位朋友来说吧,他九十年代初大学毕业时班里的许多同学都出国留学了,以他的条件其实也可以出去的,但他没有,他通过他爸的关系进了一家效益非常好的事业单位。后来由于他爸退休了,靠山没了,工作了几年专业也荒废掉了,自己又不会搞关系,所以到现在还只是个普通的办事员。今年年初见到他时,只见他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头发也白了不少。他唉声叹气的对我说:“当时真不该靠家里的关系,应该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应该出国留学去。我那几个出国留学的同学现在都过得非常好。”

不通过努力而通过关系得来的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人从来不会珍惜来得容易的东西,这是人性的弱点。注意,我说的是弱点而不是缺点,弱点是无法克服的。就像在股市中,尽管有无数的先例都证明了一定要见好就收,但还是有很多股民将原本轻易赚来的钱又重新投入以至于亏损累累。

所以当你看到某个人靠关系进了好单位时,你不要去羡慕他嫉妒他,相反你还真要替他担心,因为他不会珍惜这份工作,所以也就不会干得好。这样的例子我见得太多了。

说完了社会关系,下面再来谈谈学历。

我敢说现在绝大多数读研的人不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问题是当他们毕业时,却发现好工作依然难找。那些看似收入高的工作都是以高付出为代价的,实在称不上是好工作。

目前在一些城市,高学历白领过劳死的案例层出不穷,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学历与幸福感似乎越来越搭不上边了。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可能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社会竞争激烈了,求职的人太多了。但这一切都是很肤浅的解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每个从业者自身。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几乎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着知识,而很少去主动的思考,学来学去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符合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考得好就是学得好。

所以当不少人走入社会后,他们只能做着低微的事,干着辛苦的活,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受别人的剥削,因为他们没有思想﹑没有主见﹑缺乏创造性,面对复杂的问题他们不知所措。他们只会按部就班的干活,正如过去按部就班的解题一样。

我所认识的几个企业家学历都不高,而给他们打工的却尽是些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所以那些老板也觉得奇怪,这些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可为什么考虑起某些问题来却会如此的单纯幼稚?

你们不要小看那些学历低的老板,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因为那都是经过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得来的。正如我前面所说,扭转命运要靠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思考与总结。

如果你觉得加班很累,工作很辛苦,那么你就应该问问自己:你所做的工作技术含量高不高,如果不高的话,那么你辛苦是很正常的。因为有太多的求职者可以胜任你的工作,你只能通过拼命的干活来保住饭碗。

何谓技术含量?它不是仿造别人的东西,不是对着一堆表格去统计各种各样的数据,不

是去写一些没多少人愿意看的分析报告,也不是成天对着电脑编一些简单的代码。它是创新,是专业化。比如你提出的方案很新颖,也很可行,而且大多数人都想不到,那这就是高技术含量。再比如你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比别人更深刻,更全面,这也是高技术含量。

我经常发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本科学历的人常常后悔当初应该去读个研究生,因为有了这个头衔才会有升职的空间﹑加薪的可能以及跳槽的资本。而研究生学历的人常常后悔不该读研,因为他们觉得在花费了时间与精力拿到了硕士学位后,就业情况却并没有他们预想的那么美好。

我觉得他们都是把学历与职业发展划上了等号。就像对待读研,如果你抱着一个混学历的态度,那么最终吃亏的一定是你自己。如果你认为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增长自己的智慧,可以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那么你就去读,将来你一定会胜任许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

下面我要谈论的话题是考证热。

现在职场上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以至于很多人都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考各种各样的证书。

我有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去年报名参加了一个理财方面的资格认证考试,在考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在认认真真的复习着。有天我无意中翻了下他的那些复习资料,看到里面讲的都是些很复杂的数学模型与数学公式,比如像什么期权定价模型﹑投资最优化模型等等。于是我便问他:“你平时帮别人理财,用得着这么高深的概念吗?”

他回答:“肯定用不着了。”

是啊,既然用不着干嘛还要学呢?因为那是考试的内容。所以他学这些东西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等考试一结束便会忘得干干净净。

所以我觉得这完全是在做无用功,是对时间与精力的一种浪费。也许有人会反驳:“虽然学这些东西没什么用,但至少可以通过考试拿到职业资格认证。”

好了,那我就得问问你,除了收获到一个证书外你还收获到了什么,或许你会回答:“我多少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那我得遗憾的告诉你:考试资料上的那些东西大多不适用于我们目前的金融市场,那都是国外人提出的理论。他们的金融市场是以规则为主导的,而我们的金融市场是以人为主导的。人能够用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来分析吗?

所以我的观点是:与其辛辛苦苦的学习那些考试资料,还不如轻轻松松的看些财经评论﹑财经新闻,保证收获更大。

咱们就是喜欢自己折腾自己,都以为学习就得是头悬梁锥刺股,看电视那就是玩,就是不务正业,一大批书呆子便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孕育而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就会慢慢发现,证书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想要获得成功必须依靠自身内在的东西,说得明白点,就是自身的智慧。

我在前面曾说过:知识不等同于智慧,因为知识是理,智慧是心。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此我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比如有一个外形不规则的玻璃容器,需要测量它的容积。张三会用高等数学,立体几何等各方面的知识来对它进行测算;而李四则会用很简单的办法:先把容器里倒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筒中,水面上显示的刻度即是它的容积。

张三是靠知识解决问题,李四是靠智慧解决问题。显然,靠智慧解决问题更有效率。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张三根本就没有用心,他缺乏智慧。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例子而已,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采取李四的办法。但我想说的是,我见过太多的像张三那样的人,只知道一味的苦学加蛮干,而从不用心思考。所以即便是他有一大堆的资格证书别人也不会重用他,因为他干不好事。

其实我并不反对考证,正如一位朋友所说,现在中国的社会,还是很讲究证书、学历、职称的。

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考证你是否学到了很多真正有用的东西并增长了自己的智慧。我觉得从长远来看,这比获取一个证书更重要。

就像现在的高中生都想将来能上重点大学,但他们读大学恐怕不只是为了收获一个毕业证与学位证吧,他们主要还是想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很多使自己终身受益的东西。我始终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我见过不少重点大学的学生自从上了大学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成天都在玩,觉得只要能顺利毕业就行。所以他们在进入社会后便显得很平庸,还比不上某些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既拿到了证书也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那我觉得这就很好,他们的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

我觉得学习不能仅仅限于书本,报纸媒体网络都是学习手段,因为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相互支撑。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有许多职场人士在面对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或是在接受了一个新的工作任务时,总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往往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才好,常会觉得迷茫甚至沮丧。

我认为这是由于他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足够的了解。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只有在充分了解对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驾驭他,征服他。

或许有人会说:“我当然也想去了解许多情况,但这很困难。因为有些事情别人不会告诉你,而且还有不少人会对你防范有加。”

对此我只能说:持这种想法的人缺乏足够的智慧。

其实人所能感知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就好比走在大街上,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你视野范围内的东西,大多数东西你是看不到的。

但你可以从某些现象与细节中推断出一些事实来,比如你看到路边的一位车主手里拿着一张单子正在和交警商量着什么时,那你基本可以断定在那块地段是不让停车的。

你不了解真实情况,但你可以依据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人和事来推断出一些真实情况来。

当然了,有很多事情都非常复杂,使得你不容易察觉到其中的真相,这就需要你用心体会﹑用心思考,不要被外界环境与他人的闲言碎语所干扰。做到这一点往往是很不容易的,它需要足够的智慧。

有句话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有很多人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们反驳道:“那牛顿力学﹑浮力定律,还有几何学的那些定理,大多数人都清楚,难道它们就不是真理?”我觉得这是对真理的一种误解。真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比如计算一艘前进中的船所受的水的阻力,要是放在牛顿那个年代,即便是人们知道力学三大定律也无法将其算出。于是在后来,便有许多天才将牛顿的力学定律加以运用,加以深化,提出了流体力学的概念,从而轻易算出了水的阻力。

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但往往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道理是知识,真理是智慧。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思考与总结。

为什么说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就拿牛顿力学定律来说,大多数人只能用它去解释一些现象,只有少数人才能用它去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同样的,大多数人只能靠道理明白一些事情,只有少数人真正领悟着道理,并使自己在现实中受益。

第三篇:一个销售员的自述 (推荐)

销售成长

见到销售

我真正接触销售工作是在97年,我来郑州上学的时候经过一个亲戚的关系,接触到销售这个工作。那个时候刚刚从农村出来,各个方面都不懂,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土,不对,是土得掉渣。我那时候看到的销售是直销,这种直销和安利、完美、康宝莱的直销不一样,他们有点类似于保险,每天早上要开会,然后出发做销售,每个人都有一个固定的销售区域,每个销售员都要在自己所在的区域进行销售工作,他们的产品一般都是日用百货类的,成交价格一般都是10-50元之间的产品,所以要面对的顾客几乎是你所在的区域中的每一个人,用行话也就是扫街,而且还是陌生拜访,连起来就是扫街式陌拜。当我看到所谓的销售竟然是这样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失落,因为我是学市场营销学的,如果以后要是天天这样的话多没有意思,甚至觉得有些丢人。但是当时的那个销售队伍给我的另外一个感觉就是——激情,超级有激情,对于激情我当时(包括现在也是)真是向往不已,觉得这样的状态才是人生、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状态。如果不是这样扫街的话,如果是这样的工作状态的话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的,当然时隔多年以后的种种经历实证明了我当初的想象是不成立的,如果不是扫街的话,那样的状态是不会存在的,不过这是后话,以后我会讲清楚为什么不存在的理由和原因的。

接触销售

我真正地去尝试销售是在98年的暑假,我去了桂林去了97年我在郑州看到的那个公司了,在桂林开始我的真正的销售尝试,让真正意义上体会了销售,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暑假,他改变了我整个的人生轨迹,我从事了这个领域,我学会了这个领域当中的很多的方法、技巧、经验,也在销售这个领域中收获着喜怒哀乐、收获着成功和失败,同时也收获着我的成长。

我之前已经说过了,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我上学的时候基本上不敢跟班里女生说话的,一说话就会脸红的,上课更是一个不发言的 “好学生”,害怕、恐惧与别人进行语言的沟通,我发自内心的希望自己能够顺畅地和别人进行交流,但是我做不到。内心深处做过无数的挣扎、彷徨,一直矛盾着、自卑着,所以上学的时候开始特别是来郑州上学的时候开始驼背了,走路低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选择了做销售来锻炼一下我自己,当然更多的时候我非常自信的告诉我自己我不适合这个行业!我做不了这个职业!呵呵,后来的结果证明了我当初的感觉是错的。这个事情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其实无论什么事情,只要自己愿意去尝试愿意去付出,就一定有办法的,当然也一定会成功的,在努力程度一样的前提下,付出时间的多少决定着成就的大小。也就是说别人做一个事情做一辈子,我们只做了一天,那么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古人也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我的第一天

第一天有个人组长带我做销售,他大致给我讲了一下怎么见顾客?见到顾客应该怎么说?如何达成交易?因为我的自卑,他说了很多我都不太清楚,但是又不好意思问清楚(后来再看第一天带我做销售的组长,我很鄙视他,实在是太不专业了,如果那样的人在我手下的话肯定是要被骂死的),就这样我稀里糊涂的就开始做销售了。在去见客户之前我很矛盾:害怕、不好意思、恐惧……但同时我也在问我自己:你到底来桂林是为了啥?纠结、矛盾、彷徨,明明知道见客户是对的事情,但就是战胜不了自己内心的胆怯……在外面犹豫了两个半小时以后,我终于卖出了销售生涯的第一步,我去见了我的第一个客户,进去以后我也不知道我自己说了什么,只记得那个大姐说我不要你走吧我很忙……从那里出来以后不但没有继续彷徨反而让我觉得其实也不过如此而已嘛,下一个……就这样一直坚持下去,两个多小时过去了都没有成交,这个时候又开始怀疑自己了:我不行的、我不适合做这个工作的、我太内向了、我不会讲话……再一次的矛盾、纠结,何去何从?

一个上午我总还是卖出去了产品,第一次成交的感受我就不说了,我相信很多做销售的人都经历过的。整个第一天给了我两点感受:首先,做销售没有什么丢人,相反应该是值得支持的值得鼓励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好这样的事情,这是一个意志力和沟通能力自我挑战的过程,这是一个自我蜕变和成长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凡事应该以结果论英雄(当然很多人都说过程很重要,结果不重要,我觉得很扯淡,这是自我逃避的一种借口而已,或者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罢了。结果就是对过程最有力的证明,没有正确的结果再好的过程也是枉然的),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做到:让理性战胜感性!举个例子,你把一根筷子放到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你看着水里的筷子是弯的,但事实是直的,所以不要让你的感性占领你的理性。管理上也是这样的,你很多时候明明知道不应该这样干,但是周遭的一切的因素出于感性的原因我们就经常出现妥协,最终丧失了理性的原则而导致了失败。其次就是遇到事情不要怕,做销售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呢?顾客会不会直接暴打你一顿呢?会不会直接骂你?会不会送你去监狱……最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不成交而已,所以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关键看其后果你能不能承受,如果能就 大胆地去做就行了,如果不能承受那最好就不要做了。

做了一个暑假的销售,我每天都要去见客户,从开始陌拜几十个客户到后来每天要陌拜200个客户,一天一天地锻炼,由于无数次的沟通练习和不断的坚持,让我变得自信了、口才更好了、更加积极了,我感觉非常值得,对于销售我谈不上喜欢或者是热爱,更多的是感恩,我感激销售带给我的改变和成长!从一个内向变得乐观豁达;从自卑变得自信;从不会说话的小孩变成了可以面对几千上万听众侃侃而谈的演讲者……

做销售工作让我收获了韧性

做销售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人的意志力的一种考验和磨砺,要想做好销售就要具备足够的意志力,我们每天面对那么多的挑战(拒绝、打击、没有业绩等),其实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底的,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要怀疑你就一定不会成功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的坚持需要我们无条件的坚持,坚持我们都能够做到,关键是很多的坚持其实你是看不到结果,甚至是得到一个失败的结果都不一定呢,所以在这个过程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就格外地少了,当然那些坚持到底的人最终的收获也就显得非常丰厚了,一切都是相对的。

我做的销售不同于行业销售,是大规模的人海战,基本上都是快消类的产品,行业销售领域的客户相对来讲客户的局限性要强一些,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战略我们关注更多的战术,他们不用像我们这样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陌拜做支撑才能实现销量的丰收,一开始我也抵触这样的大量消耗体力和精力的陌生拜访,我们都向往那些拜访成功一个客户就可以吃一年的那种销售,我们每天都会说同样的话见不同的人,在整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愿意看到的、不愿意看到的、高兴的、痛苦的……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无条件接受的,除非你有更好的办法来绕开那些你不想要的遭遇,当然对于那些新手来讲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些个经历他们不经过的话根本没有应对那些事情的经验,当然除非你是天才。我们每天都要见够200个客户(这一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刚刚开始还行因为有早会的激励,上午如果成绩好些还行,如果成绩不理想还要坚持去见每一个顾客的话会很有难度的),因为我是新手,老手不需要那么多,高手只需要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拜访量就够了时到今日我才发现当初的那种历练真的很有意义,如果不是当初那样的历练我想我还不一定做的现在呢,这个过程是非常乏味的、机械的、没有挑战的,当然最大的挑战就是意志力的挑战了,在整个过程中充满了诱惑、寂寞、孤独、打击,这也是很多不懂得自我调节的人后来我发现其实那个时候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面对人生面对生活的态度。感激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到了现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过去的很多经验的支持我激励我鼓励我,所以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学到!人生最怕的就是习惯,一但成了习惯就很恐怖了,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在过去做一线销售的时候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成为超人,所以我一直都很严格地要求自己,当然或许是因为自己很傻,经理说什么我就信什么。现在想想真是感慨太多了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呀。聪明的人很少能够做好销售的,因为聪明的人关注更多的是技巧是方法因此很多聪明的忘记了成功是累积出来的结果。我一直都坚信这个世界永远都是公平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如果你没有得到回报那是因为你付出的还不够多。

现在很多在做销售的朋友或者是准备做销售的朋友一定要记住,钱真的是身为之物,如果你真正地掌握了内在的东西,那么能不能赚到钱就不是你应该担心或者是考虑的事情了,运气和实力往往是成正比的。目光要长远一些,锻炼自己的能力才是你要追求的核心,现在你看到的都是一些蝇头小利而已,如果你真正掌握了足够的能力了,赚钱只是顺带的事情了!不要老是和公司那几个人比,你要学会把你的能力和竞争对手的高手作比较、学会和行业第一名团队的高手做比较,一旦掌握了这样的能力还怕没有钱吗?笑话!

再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指望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没有个三两年的坚持是很难做到的,除非你是一个自制力特别强的人,但是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太多了,需要我们很强的自制力才能做到的,而人性的弱点往往让我们做不到坚持,当然就是不断地磨练不断地改变才能不断地成长的。请大家记住,你是想要一时的还是想要一世的?

克尔曾经是一家报社的职员,刚到报社当广告业务员时,对自己很有信心,因此他向经理提出不要薪水,只按广告费抽取佣金。经理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一些很特别的客户,这些客户都是以前没有洽谈成功的,并且公司里的业务员都认为是不可能与其合作的。

在拜访这些客户之前,克尔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站在镜子前,把名单上的客户念了10遍,然后对自己说:“在本月之前,你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之后他怀着坚定的信心去拜访客户。第一天,他和20个“不可能的”客户中的3个谈成了交易;在第一个星期的另外几天,他又谈成了两笔交易;到第一个月的月底,20个客户中只有一个还不买他的广告。在第二个月,克尔并没有去拜访新客户。每天早晨,那位最后拒绝买他广告的客户的商店一开门,他就进去请这个商人做广告,每天早晨,这位商人都回答说:“不”。可是每次当这位商人说“不”的时候,克尔都假装没有听到,然后继续前去拜访。

到第二个月的最后一天,对克尔已经连着说了30天“不”的商人说:“你已经浪费了一个月的时候来请求我买你的广告,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为何坚持这样做。”科尔说:“我并没有浪费时间,我等于在学习,而您就是我的老师!我一直在训练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那位商人点点头,接着克尔的话说:“其实我也等于在上学,而您就是我的老师!您已经教会了我坚持到底这一课,对我来说,这比金钱更有价值,未来向您表示我的感激,我要买你的一个广告版面,当作付给你的学费。”

克尔完全凭着自己在挫折中坚忍不拔的精神达成了成功的目标,在生活和事业中,我们往往就是因为缺少这种精神而与成功失之交臂。而销售则最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

销售让我学会了工作其实就是推销自己的过程

做销售就是做人、在销售人、在销售自己。做销售就是自我推销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成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改变、练习、尝试、修正等,这是一个自我蜕变的过程,所以要想做好销售就先 “做好人”,人做好了销售做好只是顺便的事情了。如果我们每一个就是一个产品的话那么我们刚刚开始的时候都不是一个好产品,那么如果想要把自己这个产品卖好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人也是产品,想做好销售就想办法先把自己销售好了再说吧。这也正是很多人会在销售中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原因了。

我自己把销售分成三个阶段:1.靠产品优势成交;2.靠销售者自身魅力成交;3.靠技巧成交。

靠产品优势成交:我们刚刚已经说了,做销售就是在推销自己,那么我们自己这个产品的优势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很多做销售的人都想快速成交或者说想绝对成交,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用很多的手段让顾客产生了购买的欲望进而产生了购买的行为。特别是刚刚做销售的人,其销售技巧不够纯熟、对产品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等因素下造就的成交基本上都是靠运气来的,所以你问他为什么会有业绩呢?很多人都回答不出来个一二三的,那是因为他确实不知道为什么的。那么一开始做销售的人很多都是靠产品自身的优势来换取客户的购买,当然最关键的就是,每个产品的出现都会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或者是市场购买力滴,所以前期做销售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大量客户的拜访,不停地寻找你的客户,这是一个必由之路没有捷径可选的。我一开始做销售的就是这样,不断地去见客户,遇到了成交就认为自己运气好反之就是运气差,所以一开始每天去疯狂地见客户就是为了能碰到好运气,呵呵,现在想来还真是有意思。刚刚做销售的时候很有意思,每次运到挫折了就读读那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进行一下自我的激励。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有一次我一个上午都没有成交,休息的时候我读那个书的时候上面有一句话“成功就藏在拐角的后面,除非拐了弯”我再一次拜访客户的时候就想到了那句话,拐弯以后碰到两个学生我一看就知道没有戏了,结果却让我很吃惊——两个学生都买了!天啊,圣经呀,太神奇了吧?到现在我都用这个话来激励我自己,在创业的道路上要面对的诱惑和压力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自己就必须学会自我调节。靠销售者自身魅力成交: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顾客这样讲“其实这个东西我是不需要的,就是因为你我才买的”“你感动了我,我才买你东西的”……所以学会跟客户建立信赖是非常关键的,包括你的服装(第一印象非常关键,所以你的穿着打扮很重要,以前非常不理解那些穿西装打领带的人,后来我发现这一点其实很重要,但是有些人的头发乱乱的却打着领带就有点不太协调了)、发型、言行举止、精神状态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是第一印象不好我们要花时间去纠正的话那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外在的形象和内在举动、状态决定了成功的系数。我们经常讲付出=回报,那么你带给客户了什么客户就回馈给你什么,外在形象好办,内在的东西就比较难办了,关键是你要在上班的时候一直保持着,这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其实在做销售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强调“习惯”,能否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核心因素,这个习惯不但是你做销售的要有做领导的时候更要有,其实领导也是销售员,他在销售他的思想,很多销售人员做销售没有问题,一但做了领导就不行了,好习惯的核心是没有变的只是表现形式变了,但是很多的人适应不了这个变化。比如我们见客户要保持态度,做销售的时候能做到,做领导了往往做不到了(遇到下面业务员长时间没有业绩、公司业绩的压力等等因素导致了自己不能保持态度,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了),做销售,做好销售的前提就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有魅力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有魅力的人呢?言行一致的人才是最有魅力的人!这个观点可能会有些偏颇,但事实就是这样的。靠技巧成交:

做销售最高的境界就是拥有高效的销售技巧了。这个阶段的销售者很自信、业绩也好、付出和收获的比例非常协调。我们原来做销售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运气很重要,运气,什么运气呢?运气是我们先运(努力、付出、劳动)而后才有气的,老祖宗很智慧,他们发明的很多东西都是经过了千万次的实践以后才创造出来的,就比如“舍得”为什么他没有说“得舍”呢?做销售的公司往往都会给销售人员定业绩目标,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如果能完成所谓的目标我觉得就是运气好,如果完不成那就是运气不好,对于那些完成目标的人我也是认为他们的运气好。等到后来我慢慢地改变了我的看法,等到我的技巧到达一定程度以后我会算出来我的成交比例,也就是正常情况下我要见到多少的顾客才会出现一次成交,以此累计就行了,比如我见10个顾客会成交一个,那么我今天要想实现20个顾客的成交就必须要见到200个顾客。那么真正的技巧要经过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地练习才能取得的,要想运用自如就要不断练习,这就跟武功一样,只有不断练习才能实现熟能生巧掌控自如的结果。我在98年学习销售的时候,我们有现成的广告词(也就是见客户的话术),我每天都背那些广告词,那一年正好是世界杯,我的同事都去隔壁看世界杯,我在旁边的屋里(当然,我对世界杯没有兴趣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背话术,他们看到三四点我就背到三四点,到现在我都很佩服我自己当初的努力程度,然后等白天的时候去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实践,到现在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我要做什么事情,我一定要弄明白这个事情的所有环节进而不断努力一定想办法要把这个事情做到最好。记得有一次,客户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我就对那个客户说,稍等一下,我就拿出包里的广告词来找答案,其实你的技巧都是练习的结果,你产品的优势和你的魅力都是可以通过技巧让他们变得更好的。我们公司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只要是销售做得好的人,我们都不会让他再做一线销售了,我们让他带团队,让他复制他的销售技巧给给更多的人,这样的好处我想我不用讲了吧?方方面面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做好销售就做了你自己,把你自己这个产品包装好,要想容易首先要易容,先把自己做好才是关键的事情。做工作、无论什么工作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而已,要想办法把自己变成优势突出、全面优秀才是工作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事情。老祖宗讲活到老学到老嘛!先历练自己吧,金钱名誉等等东西都会随着你的成长而紧跟而来的!

世界著名推销大师乔•吉拉德在35岁前是个全盘的失败者。他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换过40个工作仍一事无成。身负巨额债务几乎走投无路。他说,去卖汽车,是为了养家糊口。第一天他就卖了一辆车。掸掉身上的尘土,他咬牙切齿地说:我一定会东山再起。他做到了,在此后的15年中共销售13001辆(每次只卖一辆)汽车。这项记录被《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收入并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多年前他就养成一个习惯:只要碰到人,左手马上就会到口袋里去拿名片。“给你个选择:你可以留着这张名片,也可以扔掉它。如果留下,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卖什么的,必要时可以与我联系。”所以,乔•吉拉德认为,推销的要点是,并非推销产品,而是推销自己。他到处用名片,到处留下他的味道、他的痕迹。去餐厅吃饭,他给的小费每次都比别人多,同时放上两张名片。出于好奇,人家要看看这个人是做什么的。他甚至不放过看体育比赛的机会来推广自己。他买最好的座位,拿了1万张名片,而他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在人们欢呼的时候把名片扔出去。于是大家注意了乔•吉拉德——已经没有人注意那个体育明星了。人们在谈论他、想认识他,根据名片来买他的东西,经年累月,生意便源源不断。

销售之学会做一个好听众

每一个人都渴望交流,而交流的目的就是希望别人能理解自己。作为营销员,如果只关心生意是否谈成,而忽略了聆听客户的想法,有时候也是一种失败。和客户洽谈时,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势必会漠视别人的存在,就不可能有耐心去倾听别人内心的感受,再好的技巧也掩盖不了我们对客户的心不在焉,最后结局是客户一个一个远离了我们。

我个人在做客户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年龄的大的阿姨,他们老是喜欢谈论家庭,特别是他们的孩子。所以我在做客户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阿姨,我就会引导她来讲家庭讲孩子。他们经常会问“小伙子,做这个工作很辛苦吧?”“你们收入高吗?”“不容易呀,年轻人就要好好锻炼一下的”……我就会把我们工作中最辛苦的事情讲给他们听,最后一定要记住“你的孩子做什么的?”“他一定很厉害吧?”这时候他们只有两个反应:我的孩子很好和我的孩子很差。如果说孩子很好的话,那么我们要回答的就是“哇,这么厉害?是不是真的呀?”他们就会滔滔不绝地讲如何好的话题了,我就会不断地说“哇,这么厉害?是不是真的呀?”在她讲得最为兴奋的时候推动一下就会实现成交了;另一种情况的回答就是:“不会吧?你要求太高了吧?”他们也是会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孩子存在的问题,剩下来的动作也是一样的,稍微推动一下就实现了成交。所以,在遇到年龄大的顾客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往家庭那边去引导。其实自始至终我都在充当一个听众的角色,不断地给他认同,那么我认同她了,她也就认同我了。付出=收获,也就是付出了什么我们就能收获什么,付出了认同收获了认同,成交只是认同的一种认同的表现形式。

不要为了销售而做销售,要跳出来销售做销售才是正确的选择。

这样的事情,不但在销售上可以用的到,在生活中也是可以用的到的。我发现只要是老人(年轻一点的人没有老年人那么喜欢表现自己,所以这些经验在他们那里会有些难度的)都是灵验的。所以说学会做好一个听众也可以做好销售的,同样正确的聆听也是一种销售的技巧,而且是一个了无痕迹的技巧。

第四篇:一个英语老师的自述

《一个英语老师的自述》读书报告

首先,我了解了一下本文作者刘润清教授的生平,他读研究生期间,师从了许国璋、王佐良先生。许国璋、王佐良都是中国外语界极其著名的学者。许国璋教授倾其一生心血在我国外语教育和与语言研究事业上,王佐良教授在英国文学、语言学和文学翻译上都作出了很大的成就。刘润清在这些教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在科研道路上前进,有了自己对教学,科研的认识,也取得了自己出色的成就。于是接下来,我怀着敬畏的心情,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

本文他以一个英语老师的角色,给读者娓娓道来不同学习阶段学习研究的建议和忠告。

关于本科教学,有四点,我感受颇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点,在他本科教学期间,他每天花大量时间备课,培养了两个好习惯——查字典和查英语语法书。关于查字典,他这么描述到,“正是这段时间,我养成了多用字典的好习惯,而且常常被优质的编纂所打动。有时候,我无意中被其他词的词义和用法所吸引,在一个词上不知不觉地花上好长时间,记下很多与备课无关的词语搭配,并且乐在其中,很有满足感。”我看到这个地方,很感动。我高中的时候,学习英语也特别喜欢查字典,经常在查字典上花费好长时间,因为字典,我喜欢上了英语。但现在的我,自从手机里下载了查单词的软件,就很少碰我的牛津高阶词典了,有点自责。因为手机软件远没有那本厚厚的词典专业。

第二点,刘教授说了四个字,“教学相长”,我也特别喜欢。因为他带的班级学生英语基础不错,所以他在认真备课的期间,自己的英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在大四期间,也有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我负责过小学生的英语教学,也负责过初中生的英语教学。我给小学生上课的那段时间,基本上没有得到什么锻炼和进步,因为教学内容简单,我根本无需备课。但给初中生上课时候,我提前把自己的语法知识整理了一下,列出大的框架,然后细化到各个分支,并且一些语法知识点间建立联系。在教学的同时,把自己的英语也复习巩固了一番。从教学的实践中,也体会到知识能够被活用,才真正属于自己的。

第三点,本文提到北外教学的优良传统——上课的同时,给学生介绍一点与课文有关的历史的、社会的、百科的、文学的知识背景,让学生的理解不停于表面。在我眼里,有魅力的老师是那些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老师们。这一点,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尤其是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

第四点,由于社会的大背景及市场需求,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成为热门。培养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在学好英语的前提下,熟悉另一门专业,如商务英语就是很好的结合了英语专业和商务专业。俗话说,大而不精。所以我觉得,像这种复合型专业的学生要比纯英语专业的学生花上多一倍的时间,才能算合格。刘教授在文中给出的一点建议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道理,“不管在专业倾向上花多少时间,都不应以牺牲英语水平为代价”。

接下来,刘教授讲了他硕士生教学的经历。这个部分我反复研读,因为我刚刚踏入研究生生涯,脑袋里有很多的问号,我期待在这篇文章中能得到解答或指引。不负所望,我大致了解硕士生要做好哪些事了。

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正确的阅读。创造性思维从素质教育开始,国家就鼓励学生能够拥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它也算是时代的一大主题。创造性思维在写论文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一篇论文没有一项自己的发现,那就算是白写。一味地翻译,借用别人的研究成果,算是写论文最忌讳的事情了。

本科时,就从老师那里得知,研究生要从大量的阅读开始。所以怎么读,读什么至关重要。刘润清教授关于阅读,给了两点建议——静下心读书和读关于一门学科的至少三本书。他解释得很中肯,却能说到我的心坎里。我会一步一步按照他的步骤慢慢由浅入深,从仰视到俯视。在读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读不懂的地方,那就意味着我们和所要达到的水平有差距,那些不懂的部分就是我们需要花时间去学习的。有很多时候,还需要查阅其他的相关书籍来帮助我们理解。这就有点“以书找书”的意思了。还有,读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一本书要有始有终。

读刘润清教授的这篇文章,就好像自己正坐在他的课堂听课一样,受益良多。他的写作风格简单易读,重点都一一罗列清楚,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让人读的同时享受,也学到了很多道理和学习方法。但是,我觉得还存在一点不足。因为刘教授主要研究语言学,所以举的好多例子都是从语言学家的角度出发,这对于其他方向的研究生来说帮助不大。以上就是我对这篇文章的一些感触和理解。

第五篇:一个优秀教师的自述

一个优秀教师的自述

我叫潘一,1994年参加工作,二十岁走上三尺讲台,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带着百倍的热情认真工作,力争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老师,所以每一节课都做了认真的准备。上《爬山虎的脚》一课,自己就亲自去采集爬山虎的样本;上《背影》一课,就挤时间和父亲在一起去感受父爱;上《春》一课,就走进自然,感受春的美好等等。所以,那时候虽然教学经验不足,却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交心,也得到了学生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带了几届学生之后,对于课文知识点、教学方法等都熟知于心。这样在上课时就习以为常了,再也没有了新鲜感,甚至有些迷惘,不知该如何去上语文课了。就像一个老中医说的:“开始当医生时,自己认为无病不知;可是治了几年病之后,感觉自己对病是狗屁不通了;现在才感觉对病是略知一二。”自己就是带着这种迷惘求索着、专研着。现在才感觉对语文教学是略知一二。语文并不是一般人所说,学与不学,教与不教一个样,语文的学习也是有章可循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把语文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章可循,触类旁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上语文课的实用性,最终让他们真正知道语文课很有趣,并且简单易行。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有所专攻,不断求索,不断创造出语文教学的好方法。

教师的一生就是奉献与清苦相伴,这也让教师得到了一种闲静与恬适,也就有时间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不断的创造着自身的崇高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路还很漫长,我将坚定走好,不留遗憾。

下载一个人事经理的自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人事经理的自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事经理岗位职责

    人事经理岗位职责 岗位名称:人事经理 直接上级:总经理 直接下级:文员、 主要职责: 一、行政方面: 1、协助总经理做好综合、协调各部门工作和处理日常事务; 2、协助参与并起草公司......

    人事经理辞职报告[大全]

    人事经理辞职报告(15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事经理辞职报告......

    人事经理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人事经理工作计划15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事经理工......

    人事经理年度计划范文大全

    人事经理年度计划怎么写?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和工作品质,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持续不断地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培养员工工作的计划性和责任心,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

    人事经理辞职报告[精选合集]

    人事经理辞职报告15篇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事经理辞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事经理辞职报告[精选合集]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含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和员工关系。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事经理辞职报告最全5篇模板。人事经理辞职报告篇一尊敬的领导:......

    人事经理辞职报告范文大全

    人事经理辞职报告范文 篇1敬爱的领导: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组织提出辞职报告。当我执笔写这份辞职报告的时候,内心怀揣着不舍和感恩。光阴似箭、时间荏苒,在我们公司这个温......

    人事经理辞职报告

    人事经理辞职报告 领导: 人力资源是支撑中集未来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因素。因此,不管我是否在中集,都希望您们以及集团总裁班子能够继续给予人力资源管理以强有力的支持。在今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