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者献礼祖国60华诞征文:国家发展助我圆梦
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走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旺,进行了卓越的努力,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作为在改革开放光辉照耀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我深深感受到国家强盛、人民生活富裕,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变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化,助我圆了一个个美好的梦。
饱饭梦
我出生在贫困的山区,房子是上世纪六七时年代的土屋,四处开裂,经常是外面大风里面小风,外面大雨里面小雨;由于是搞集体经济记工分,所以有三个孩子的我家工分稀少、常年青黄不接,尤其是在收割小麦前的三四月份,我们经常喝玉米羹,几天才能吃上米饭。那时候,就有一个梦想:要是天天都能吃上饱饭该多好。国家的发展和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我带来了福音:家里分到了一人一份的旱地和水田,我们可以在自己承包的地上种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红薯等农作物了!全家非常兴奋,在自己那份地里辛勤耕种着,整地、播种、施肥、锄草,收割、归仓,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虽然谈不上大丰收,但是比以前强多了,最起码以前总是“崆崆焉”的“扁桶”装了个大半满、至少我可以不再整日喝玉米羹,可以天天吃饱饭了,而且还可以吃上自留地地种出来的新鲜蔬菜,还可以逢年过节的时候吃上回锅肉了。后来,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实施,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求学梦
以前,上完小学就算“高学历”了,上初中高中不敢想,因为既需要“大量”的钱,还需要门路,象我这样没钱没门路的穷困孩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跟着父母“修地球”。国家的发展,农民有了更多的自由,不再被禁锢在土地上,可以在农闲的时候去城里打工。父亲那时候就到建筑工地做饭、扛水泥袋和沙包;家里则利用剩余的粮食,养猪、鸡鸭等家畜家禽,在自留地地种植一点蔬菜,既可以改善生活,还可以换些零用钱。我们就能走进学校读书了,在上学的过程中,学校针对特别贫困的学生,还有减免学杂费的政策,我也经常享受贫困生待遇。更重要的是,教育部门实施了公平的招生录取政策,而不是“推荐”和“介绍”,只要学习成绩好、道德品质好,不论家庭、不论贵贱,都能上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我就是乘着这样的东风,凭着一股争气的韧劲,得以顺利走进了乡镇初中、县城重点高中的教室,并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在知识的殿堂里接受知识的熏陶,感受快乐的生活。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免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稳定提升,高等教育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巩固壮大,越来越多的人能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记者梦
知道记者这个职业,是在上初中的时候,看学校订的党报上的新闻,觉得做一个记者非常荣幸,可以反映身边的好人好事,可以抨击陋习,我梦想着有一天报纸上也有我的名字。在大学里我成为校报和校记者团的记者,几乎每期报纸上都有我的新闻或者文艺作品,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但是我不满足于此,我期望着能做一个全职的记者,做一名有记者证的真正的记者。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给我提供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平台。2000年,我参加了一家报纸的招聘考试,虽然我不是“科班出生”,但是我有在大学里从事的新闻工作经历,有在对新闻职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我对新闻的强烈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我从上百名应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记者。我勤奋工作,踏实敬业,传递政策措施,反映民情民声、沟通民意民愿,我深入基层、深入社区,关注城市发展、关心百姓疾苦,采写了大量受到老百姓好评的热线新闻,我的工作量月月排在单位前列,并荣幸地被评郭报社的“十佳员工”,作品还获得省级新闻奖、全国晚报(都市报)好新闻成功策划奖。今天,新闻事业的发展,使得记着在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群众的权益方面,作出着杰出的贡献。
公务员梦
公务员就是为人民服务,受一位亲戚的影响,我也期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公务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在以前,出生贫贱的我要想进入公务员队伍,要想走进机关大门,是难以想象的。随着公务员录用制度改革,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实行“凡进必考”,这给我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参加了公务员招考,顺利通过了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公示等环节,成了一名政府机关公务员。我能从繁杂的材料中提炼出领导需要的东西,能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做好助手,能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实现领导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自己满意,不愧对“公务员”和“人民公仆”这个称谓,不辜负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和期待。虽然公务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些贪污腐败行为,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是我恪守我作为一个公务员的基本准则,严格遵守党纪国法,绝不为
逆隋 异界太极眼 狐色生香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小学教师献礼祖国60华诞征文
我的网络情缘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让我们这些昔日与粉笔、黑板和书本打交道的乡村教师从繁琐的教学活动中解脱了出来。心中是那般的喜悦与豁达,回想起自己从教23年来的亲身经历,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教育手段的深刻变化。
1984年2月,高中毕业后,我做起了一名小学民办教师,开始了“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
”的教师生活。那时,年青气盛的我,精力充沛,对工作充满激情。我每天都要花费四、五个小时来备课。每学期结束,我都要向学校上交写得密密麻麻的几本备课笔记。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我就要编制一份试卷进行考试。制卷时,我将腊纸垫在钢板上,用坚硬的蜡笔一笔一划地刻写出来,然后用油印机印出一张张字迹模糊的试卷发给学生。那时,我每天早起晚睡,忙于备课、刻印试卷。尽管如此,我那时的教学业绩依然平平,真是苦不堪言。那时,我最大的烦恼,就是自己的书写能力比较差。备课要用钢笔,上课离不开粉笔,让我这个先天书写能力不足的教师受尽了苦头。由于字写得不好,我那时最怕的事情就是讲公开课。尽管我的教学功底比较扎实,但我那难堪的粉笔字总会给听课的同行们留下“不雅”的印象。为了练字,我不得不经常利用假期临摹字帖。
过了几年,教育界开始风行电化教学了,收录机、幻灯片等电教设备成了老师们的“宠物”。我自然也不甘落后,频频将电教设备搬进了课堂。但是,由于学校为数不少的收录机十分“紧俏”,磁带、幻灯片等资料的成本高,操作又不方便,粉笔、黑板依然是我们教师手心里的“宝”。
20世纪末,电脑悄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教育部门分期分批组织我们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偏远乡村对知识传播的阻隔。从好奇到熟练,从欣喜到习以为常,从尝试使用到熟练操作,现代信息技术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乡村教育这块干涸的土地。有了网络,先前需要到处托人寻找的教辅书,如今在网络上应有尽有,以前需要将备课内容一笔一划地书写到黑板上,如今不仅可以用电脑备课、制作漂亮形象的课件,而且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调出来,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要说迷上电脑,那还得从98年说起,乡镇教研领导指定我上堂公开课。我选择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为了丰富自己的备课知识,为了充实自己的课件材料……,我穿梭在市内的大小音响店、电脑城,就是想找寻与公开课相关的图片资料、影片资料,其结果自然是一无所得。正当我迷茫的时候,我想起了上网。可怜那时,我校还只有几台旧电脑,是用于电脑老师教学生dos的;我家还未达到小康水准,自然买不上电脑。好在我的同学在一所有名的高中当电教老师,是他帮我圆满完成了这个任务。那堂公开课下来,听课老师反响很大,可能取决于那些图片资料、影片资料的有效组合吧。这次公开课的成功,激发了我教学的自信,了解了网络的魅力。从此我便与网络结下了情缘,98年底,就在家中什么家电都没的情况下,我却倾其家囊买下了一台当时较为时髦的电脑,别人还在用dos的年代,我却静心地钻研着windos,练就了一手快速五笔,成了我校的电脑高手。后来就在自己的摸索下,学会了powerpoynt、autroware的课件制作技巧。自从家中按上了拔号上网后,我更是如鱼得水,网上看新闻、网上读小说、网上下载资料、陪孩子网上看漫画、欣赏图片、上新知堂英语……大千世界无其不有!
最令我兴奋地是,网络让我轻松教学。由于我是语文老师,经常要出试卷,什么段考、期中考、期未考、平常训练,这本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但你是知道的,语文课文的字数是最多的,一篇短小的课文也有着二、三百字,如果让你认认真真坐在电脑边打字,腰酸背痛、脖歪头昏且不说,那涩胀的眼睛足会让你痛苦不堪。为了减轻自己的身体痛苦,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我又一次想到了网络。东找找,西点点,四一语文试题、语文教学设计、作文技巧,找寻个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千呼万唤之中,终于遇上了好心的赵老师——他是**县实验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他真是一位好老师啊,他自立了一个网站,它不仅收集了许多各地的语文教学资料。最感动我的是他真诚的话语:语文老师太幸苦了,整天忙于上课、备课、改作文,为了让语文老师得到片刻轻松,我这样做是自己多年来的心愿,希望网络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多么朴素的话语,多么诚挚的情感,多么无私的奉献……无论用什么样的词语也无法表达我对赵老师的感激!根据需要,我时常留恋在这个网站,直到现在,我的电脑里还储存着许多从赵老师网站上下载的资料呢。不好意义的是,我从来都没想到过写封信给赵老师,表示对他的感激,今天就借这块空地,我面对着东方,深深地鞠一躬,由衷地说:“赵老师,谢谢您这么多年的默默奉献!”
有了这样的真情互动,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可以网络空间的教与学中寻觅到自己的知音,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传达自己最真诚的教诲。所以说,远程教学,无“网”不胜,探索网络教学的艺术,是远程开放教育的一个不变的主题。网络真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将一生牵手网络,走向成功与辉煌.
第三篇:献礼祖国60华诞诗歌征文
坐落在春天之上的祖国,请允许我替您打开心底深埋的记忆和一片泪水积淀的废墟
大地一般的肤色曾经历了多少折磨和热烈
五千年的脊梁承受了多少灾难与压迫
一条长河满载或深或浅的烙印
展开它的身体,展开了它盘旋向上的曲折
呵,祖国!
抚摸着结疤的伤痕,还有什么比得上您的长途跋涉
多少命
运用灾荒和租息说话,多少饥饿和流离被战争逼迫
多少山河的争夺,让一条条边界被鲜血诱惑
多少外来的侵略,把一个个生命与和平踏破
多少数不清的多少呵,一支单薄的笔怎能描绘得出那么多的沉痛和惨烈
黄土的胃消化了这一切
炎黄子孙的骨节支撑了这一切
一个民族的胸怀和博大包容了这一切
该保持怎样的姿势和敬意,该盛开怎样的花朵和赞誉
该铺展怎样的感恩和诚挚
掩上卷册幽深的叹息,掩不住泱泱中华的繁盛
大禹治水的决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精神
四大发明的辉光,领跑了多年的风采
咬紧山海和嘉峪两道牙关,长城挥鞭抗击侵略
泵活无数朝代,长江黄河变迁了多少沧桑无奈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波澜
龙的图腾让华夏展开一路沉重又飞翔的歌声
太多的荣耀闪亮如同白天
太多的灾难沉重好比黑夜
历史就这样一页页翻过来
我们谁都无法忘记那样一群人
他们衣服缀满补丁,思想通红
他们平凡的身体里有着伟大的理想
他们在一座大山、两座大山、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说要革命
他们没有枪、没有炮、但要敌人给他们造
他们锻打出铁锤,在自己的旗帜上绣出金黄的麦穗
其中有个湖南口音最为嘹亮
他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说农村包围城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他领着这样一群人,砸开了束缚这块土地几千年的锁链
他们的镰刀斧头所向无敌
他们用红旗点燃了中国的神奇
一九四九年的一声霹雳惊天动地,中国人的精神不再弯曲
地球上所有目光感觉到东方的重量
饱经创伤的祖国终于可以恢复休养
一大片一大片废墟上盛开了同志的光芒,五十六朵团结的向日葵围着太阳
人们挽起袖子,夯实了无数个计划
一个个宏伟蓝图树起了框架
忙碌的眉毛上挂着喜悦的金黄
到处充满了建设四化的力量
但不幸又一次降临
人们聚集所有的钢铁炼出了一个“浮夸”的神话
内心的良知被天大的收成淹死
“海瑞罢官”罢出一场十年的黑暗,冤屈反而像阳光一样普遍
幸亏一位个子不高的人站了出来
他用实事求是的语气,告诉人们检验真理的标准
他借一九七八年的春风,催活了经济
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壤上,放大了丰收的标准
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就让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
他把科学技术当作第一生产力,把教育放到新的高度
他在沿海圈点出颗颗明珠,还把紫荆、白莲移入祖国的花圃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
就这样驾驶着黄肤色的大龙船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三个代表挥动着最广阔的民心
与时俱进的号角吹响了整齐的迈进
洪浪滔天,高不过精诚团结的中国心
非典肆虐,敌不过众志成城的民族魂
万水千山只等闲,密密麻麻的交通网车速飞快
可上九天揽月,星罗棋布的新楼群高耸入云
数不清的风流看今朝,割不完的金黄在田野
一望无际的祖国呵,一望无际的收获
谁能说,听不到您飞翔的歌声
谁能说,看不到您天翻地覆的变革
谁能说,触摸不到您强有力的脉搏
今天,在您的第六十个生日里
请允许我微不足道的声音在一首诗里飘荡
请允许我们打开一千个春天的绿叶,让您永远生机勃勃
请允许我们打开所有的嗓子,打开嗓子里虔诚的黄金
请允许我们打开一片泪水上升的天堂
打开天堂里一条河流奔涌的青春
让长江黄河的纤绳,拉动浩瀚的文明
拉动每一寸国土上的阳光和繁荣
请让十月的声带,在九百六十万公里的音域上
激荡出一首澎湃昂扬的盛歌
让五十六个民族的山坡,带领十三亿的森林
演奏出一场鸟语花香、百凤朝圣的热烈!
第四篇:公务员献礼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公务员献礼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1962:与母亲同歌
高处。
国大饥馑!
我兴奋不已的母亲,做了堂堂正正的母亲!她把那对干瘪的乳房,那两口闪烁圣洁之光和无比慈爱的粮仓,献给一双伸向天空的小手,献给在饥寒中苦苦寻觅温饱的孩子。
得到幸福的人子,一边享受甜蜜的琼浆,一边哼唱苦涩的歌
谣:“苦啊,苦啊……”
XX/3/29
1976:与祖国同悲
4月5日的祭奠在悲痛与怀想中继续演绎,滴滴答
答的苦雨浸淫着中国大地。一场又一场比苦雨更深的伤痛,风暴一样,击打中国。
蜒的山路上踽踽独行,若有所思。这个曾经顽劣的学生,从
此郁郁寡欢,默默不语。的四川老者。
960
XX/3/29 1979:与一辆开往远方的车同行
万平方公里的大纸上绘了一幅蓝图,并给10亿中国人一人一张进入富裕的入场券。
一摸,就给了几百万学子一人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附带一张通往神秘远方的车票。
亲母亲紧紧拽住的视线,踏着晨露,迎着曙光,吮着芳香,我——义无返顾地上路,奔向远方!
XX/3/29
1983:与一曲歌和一首诗一起出发
康定溜溜的城。”
和爱的追求者。李家大姐,张家大哥,你的情哥哥,你的情妹妹,我来也!
原和森林,淳朴的牧民和醇厚的牧歌,是诗!红军与长征,牧人与爱情,酥油与糌粑,美酒与骏马,是歌!
/干杯吧!朋友/撕一片蓝天和白云/揩揩嘴,干杯/我们不要都市的色彩/不要!听自然的音籁/在牛马的背脊酿造古朴的情感/山雀儿唱起轻快的歌儿/一个弱女子/唱起牦牛的歌。”
——献给:为了祖国民族地区建设和民族团结而奉献青春的有志青年们。
——献给:我的青春和人生。
XX/3/29
1986:像爱情一样幸福
笑容满面。或者爱情就是笑容,温暖和煦。
《阳光真好》!
地栖居在落英缤纷的山腰,一段小路深入山间,我便梦见我心地善良的妹妹。妹妹就在山脚下。她仰望雪的姿势和眼神,让我激动。我感到,春天就在此山中。这时候,我似乎理解了爱情的真谛,并且说:阳光真好!”
XX/3/29
——
1997:在广安缅怀小平
平故园。青青河边,一口被写进历史的古井溢满清澈,汩汩流淌。我看到,广安、四川和全中国的禾苗,都被这些解放
了的思想浇灌,茁壮成长。
是小平后来回国做了官,要不是小平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跌倒又爬起,要不是小平在肥沃美丽的南中国划了一个圈,并让老百姓围绕这个圈摸着石头过河,并让白猫黑猫和所有的好猫多抓老鼠先富起来,并让久旱的中国天空下了一场及时雨,要不是这些偶然走向了必然,小平故园的那口古井永远就是一口普通的水井,爬满青苔、淤泥和腐烂的落叶,直到被荒芜的时间尘封。
理!”
一棵树的高度,他比不过随便一座山的高度,他比不过随便一片云的高度,他甚至没有一口水井的深度。但小平是一代伟人,他比一棵树更伟岸,他比一座山更坚强,他比一片云更实在,他比一口井更深邃。他的根深深扎在广安的故园里,他的基稳稳矗在中国的大地上,四海三山五岳。
儿子!”
XX/3/29 XX:在地震废墟看到一只坚强的手
5月12日,14点28分。中国,四川,汶川。
——中国人的苦难史,注定记下这个时间;中华民
族的心灵史,注定记下这个地点。
毁,尸横遍野,哀号不绝。在报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汶川人!”
纸、广播、电视、网络制造的无数废墟中,我因极度悲痛而几近失明的眼睛忽然一亮:一只坚强的手,从画面伸出来!
志。它用力一挥,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就从高山之巅,就从江河之渊,与飞鸟和蛟龙一起升华。
手,一亿只手,十三亿只手,如同十三亿座大山,齐刷刷举向天空!的行列。
上。
露。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XX/3/29
XX:与母亲比岁
想;一边自由自在地游戏和思索。面对一座巍峨的高山,看见一只梦想飞越的小鸟,我想起了母亲和我——
——孩子就是孩子,母亲永远比你大!
1949年,母亲诞生,我并不存在;
1962年,母亲13岁,我来到这个世界;
XX年,母亲60大寿,我早已步入中年;
2049年,母亲100岁,我也垂垂老矣;
11949年,母亲万岁时,我能多少岁?
第五篇:市民献礼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嗬!姚老太又搬家了!
屈指算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姚老太这是第六次搬家了。这一回,姚老太搬进了140平米的大房子里,窗明几亮,简约的装修仍不失家境的殷实和生活的富足,姚老太心里那个欢畅啊简直写满了脸上的菊容,每一条皱痕里都溢满了欢喜,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话说:“我这个搬家啊,一次比一次心里舒坦,一次比一次心里敞亮。”
姚老太可是有故事的人。单不说她那97岁的高龄,足以作为一个世纪的见证。就是姚老太的几次搬家的经历,也足以让人悲喜交集,感慨万千。
姚老太的家庭是一个革命家庭,她的丈夫做了八路,离家一走杳无音信,在战乱年代里姚老太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东躲西藏,颠沛流离,没有一个安定的住所,曾经因为丈夫的缘故蹲过监牢,受尽磨折,从此落下了夜不能眠的毛病。“那个年代啊,有个窝窝藏就不错了。”姚老太每每说起来,长吁不已。她最大的遗恨就是丈夫不知下落,“别人都有信了,就是他没有,都怪我把结婚的被子送了人,要不——”说到这里她就不再往下说了,于是在场的人都劝她:“您老(本文来自中 http://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这不是好好的吗。儿孙混得都不错,可都是党员啊,老一辈的事业可是代代相承呢!”
听到这些,姚老太自豪地笑了。可她还是谦逊地说:“都是党领导得好呀,我这个老太婆沾了共产党的光呢。”解放后老人被定为烈属,她一直没有再婚,住着几间破泥屋,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两个孩子,大男孩考取了大学,入了党,当了教师,直至做了教授,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女孩子学习比哥哥还要好,可是那年代家里穷,女孩子自动放弃了上学,这让老人一辈子歉疚,总觉得对不起女儿。
儿子在城里工作,姚老太带着儿媳孙子在乡下居住、劳作。期间老人搬了两次家,住的好了些。八十年代按政策规定儿子可以带全家入住城里,享受城镇户口,姚老太第三次搬家。刚进城里时,没有专门的家属楼,和儿子同样的还有几家,大约四五户吧,大家都住在一排大教室改装的“家”里,一个教室住一户,这一住,就是十年。好在大家都是吃惯了苦的人,邻里和睦,倒也满足。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步伐日渐明快,国民经济日渐富强。儿子单位也因此第一次盖家属楼,姚老太第四次搬家,第一次住进了楼房,房子不足百米,还是一楼,但是带个小院,姚老太把历次搬家必带的“光荣人家”的牌子端端正正地安放在院门上,心中想:这一辈子总算有个着落了。搬家那天,一家人欢天喜地,祭了死者,放了鞭炮,还邀请了乡下的老亲旧戚。那时的农村,还没有多少小楼别墅,农民们还向往着城市户口。姚老太她们算是过上了农村人艳羡的城里人生活。
这时候,姚老太的孙子也上了大学,在学校里就入了党,姚老太经常教育孙子们:“可要好好学习,听老师、领导的话,可不能忘了本,给祖宗丢脸。”邻居们对这个革命家庭更是赞不绝口:“瞧人家老太太,真是教子有方啊!”话自然会传到老人耳里,姚老太对这个社会更是感恩和满足,当然,也是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斗转星移,转眼进了21世纪,社会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儿子单位又盖了一次居民楼,论资排辈,姚老太跟着儿子又搬了一次家,这次住的房子比原来的大了不少,大概有120平米。姚老太也是90多岁的人了,老家不时有人来看望她,不过他们这时候不再眼馋姚老太的生活了。姚老太听说这家盖了五间大厦屋,那家盖了两层小别墅,这个办工厂,那个跑运输,反倒是姚老太称叹不已,她不再为老家人担心生计了。姚老太很想回老家看看,可家里人怕她年老体衰,于是老人就央求老家人多来看看她,说说庄里乡亲的变化。人哪,生活在外无论多么舒适,总是那么叶老思根啊。
姚老太欣喜故乡日新月异的同时,也欣喜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自家明亮宽敞的客厅里,姚老太足不出户从电视里观看了香港、澳门回归,三峡水库建设,西藏铁路通车,神舟飞船上天……姚老太很关心国家发展,她觉得自己虽是风烛残年,可是那颗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社会大家庭,总是和时代的脉搏一同跳动……中国人是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的,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也拥有这般赤子之心。
如今,姚老太第六次搬家了。儿子已光荣退休(本文来自中 http://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孙子也成家添丁,四世同堂,共享天伦。在新居里,姚老太在儿孙们的陪伴下,2008年又从屏幕上欣赏了北京奥运,目睹了“嫦娥”奔月,也看到了国人众志成城抗击震灾的荡气回肠,老人更坚信党领导人民会度过一切大灾大难。
到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就六十周年了,姚老太这个97岁高龄的老人和所有中国人都怀着一个赤诚的祝愿:国泰民安,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