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区县交通路网规划建设调研组专题调研报告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
扎实抓好我县交通路网规划建设
—山区县“交通路网规划建设”调研组专题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全会及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按照县委的部署,山区县交通路网规划建设工作调研组,最近围绕“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如何抓好交通路网规划建设”这一课题,对我县的交通路网现状和规划发展前景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我们认为:在思想大解放的环境下,进一步抓好路网规划建设,构建适应我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大交通网络,积极发挥交通运输这个“先行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对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实现山区绿色崛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县公路建设现状
“八五”以来,在省、市的支持指导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十五”期间,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扶持山区发展交通事业的有利时机,在全县掀起了新一轮以国、省、县、村道改造为重点的大规模公路建设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仅2003—2007年,共投资57055.33万元,相继完成了G206线28.64公里的改造,建成或改造了二级公路73.38公里,三级公路60.3公里,农村公路574.45公里,开通了104公里通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十五”期间是山区交通公路发展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至2007年底止,我县通车里程达976.7公里,公路密度从“九五”期末的62.42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70.7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现有一条国道51.6公里,三条省道92.1公里,十二条县道173.2公里,乡道659.8公里,提前一年实现了县通镇通三级以上公路的目标。2006年底在全市领先提前实现行政村通公路水泥硬底化的目标。目前,我县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省道为主骨架,县道为纲,乡道为网的公路网络,大大改善了我县的交通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二、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速公路、铁路仍不沾边。我县是全市唯一不通铁路、高速公路的山区县,出行必须到**市区才能上高速和铁路,严重制约我县开放发展的速度。在“**是??的山区,山区是**的山区”的现实中,如果路网不进行科学的规划,规划停滞在传统的思维中,没有建设大交通的超前思维,那么山区在处于区位劣势的格局中就会更加边缘化。
2、公路等级低,安全系数不高。至2007年底全县976.7公里的通车公路,还没有一条一级公路,二级加宽的公路只有国道206线51.6公里和环北路,仅占5.3%,标准二级路只
有177.6公里,占18.18%;三级公路只有60.3公里,占6.2%,其余大部分虽进行水泥硬底化改造,实际上仍达不到三级标准,这些路段服务水平较低,通行和抗灾能力不强。干线公路通达深度较低,可靠性不高。出省公路等级较低,而且好大部分公路无法供大型客货运输车辆通行。综上所述,各级公路的等级和质量标准已不适应我县人流、物流、车流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的发展。
3、路网布局不够合理。近年来,交通规划、建设等问题每年都成为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反映较多的热点问题之一。各界认为近年来我县公路建设一方面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一方面在交通规划和城市道路规划等方面表现出相对滞后。一是以平城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干线公路,缺乏高等级的环城公路将其连接沟通,未形成县城环路,车流疏散不畅,形成交通瓶颈;二是路网结节,连接不合理。全县交通建设项目缺乏统一规划,不够协调,发展不平衡,造成全县公路不能有效衔接,外连内接不畅;三是县内城市规划和路网规划也不够协调,出现先有道路,后才有城市、圩镇规划的现象,通盘考虑城市、圩镇建设中的路网规划较少,没有真正发挥路网的最大效益。
4、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在加大。一是筹措资金难。由于县、镇两级财政较为困难,在公路建设中,既要支付公路建设工程资金,又要承担征地拆迁费用,有限的建设资金分两块使用,加重了公路建设的筹资压力;二是做群众思想工作难。尽管修路架桥是一项公益事业,国家规定了土地、房屋的补偿标准,但在征地拆迁工作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矛盾和利益的冲突,群众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与我县发展建设的矛盾较为明显,有的还阻碍了建设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把握标准难。由于各种时期征地价格不一样,土地、房屋等补偿标准也根据不同时期作出相应调整。如县城环北路建设,至今历时七年仍未完成,时间跨度大,要启动又涉及征地补偿标准前后不一,难于做群众工作。
5、建设(改造)资金缺口仍然很大。2002年后,省虽然提高了公路改造补助标准,但与建设资金差距较大:一是因公路质量要求及等级标准提高了,加上建设材料如水泥、砂、碎石、钢筋等价格的提高,大大增加了造价成本;二是因我县是山区贫困县,财政较为困难,难于落实配套资金;三是群众筹资能力较差。因此,造成我县建设(改造)资金缺口大,成为我县交通公路建设最大的制约因素。
6、公路建设与养护未能做到均衡发展。随着建设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公路等级逐步提高,但公路养护方式和技术相对落后,养护水平与养护资金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机械化、专业化养护水平还不够,不能适应公路发展的需要。
7、超载超限运输严重、路面使用寿命降低。虽然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治理公路超限运输,但是经营业主因利益驱动,超限运输现象仍然严重,大量超过公路、桥梁限载标准的运输车辆在公路上行驶,致使公路严重损坏,大大地缩短了其使用年限。
三、在大交通建设中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新课题
“思想大解放,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是指导我们这次调研活动的指导思想。我们通过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作风的进一步深入,结合实际,大胆谋划,提出了在规划和建设中要积极研究解决的四个新课题。
(一)在**市被交通部列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的形势下,如何打造山区出省通道?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构筑“闽粤赣三边交通枢纽”为发展目标,因此我县应构筑与
这个目标相适应的路网规划。出省路网规划要充分体现山区作为闽、粤、赣三省交界城市的特点,主要是突出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主干线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改造,集中抓好重点项目的规划、立项、建设等工作。要利用省大型交通项目的功能辐射作用,以梅赣高速公路和向汕铁路为依托,利用毗邻三省的有利条件,做好我县高速公路、铁路网和三省通道的规划和建设。现梅赣高速公路路线规划,线路走向初步敲定,向汕铁路规划立项建设事宜已呈报省发改委立项审批。为此,我县要积极主动,认真做好高速公路和铁路立项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以争取早日立项建设,解决通赣路网建设问题。目前,在与福建路网连接方面,直接和间接通往福建武平的有S331线、S332线和X967线,标准都不高,不能适应省际、县际经济协调发展和平战结合原则要求,为此要从战略的角度规划通闽路网建设。一是要把S331线、S332线和X967线按国防公路的标准进行改造升级;二是要积极争取立项建设山区通往福建的高速公路。通过建设高标准的干线使寻乌、武平、山区三县连成一体,彻底改变山区交通边缘化的现状,让山区成为联系三省的交通枢纽和中转站,促进三省边贸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在**市提出打造“四十分钟交通圈”的目标中,如何完善通往市内各县的交通网络?目前,针对山区交通网络存在的问题,按照市提出的市、县之间实现“四十分钟交通圈”互达的交通目标要求,2006年我县编制了《山区县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我县要在全市路网的统一框架下,拟定了我县公路主骨架、干线公路网和乡村道路网的规划蓝图,重点是规划我县道路网和全市各邻县主骨架公路的连接线。在通往县外公路规划建设时,将充分考虑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要打破公路规划的区域界限,与邻县共商交通大事,按城市快速干道规划和高等级标准建设,达到与各邻县路网规划的统一协调,相互连接,实现我县通往邻县“四十分钟交通圈”的规划目标。
(三)在目前我县交通规划建设的框架内,如何进一步优化县内路网?根据公路路网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及交通位线的分析,在我县原有“一纵六横一环”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三纵九横两环”的发展框架,以适应大交通建设需要。要充分利用我县现有道路资源优势,经过整合和优化,规划建设(改造)三条(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纵贯南北;九条(S331线、X040线、X041线、丹良公路、S332线、S225线、大柘至贤关公路、X039线、长田至石正公路)横贯东西;两条环城路(环东路和园形公路)的公路运输大通道。与此同时,合理利用道路走向,在2008年加快大柘至贤关、河头至麻楼、石正至长田公路建设的同时,打通断头路,达到各镇互达畅通要求,形成规模相当、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三纵九横两环”的主骨架干线公路网,在汽车站场建设方面,新建县城南汽车站一个,在各中心镇新建、续建五级以上客运站5个。着手在全县普及发展农村客运,2008年新建设农村客运候车亭(招呼站)20个。规划发展公交客运,优先发展东石—大柘—石正公交客运,以方便群众出行。
(四)在建设生态经济县的热潮中,交通如何服务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县委提出建设“一园三区”的工业园区新布局,以便更好地实行对外招商。为更好地服务于“一园三区”建设目标任务,交通公路部门要搞好园区路网规划和建设,着重做好县产业转移工业园二、三期等的路网规划建设,优化园区路网建设,为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优良的交通硬环境,以增强发展后劲。为适应我县开发生态旅游的要求,要突出旅游公路的规划建设,按照“赏茶花—拜大佛—品脐橙—游五指---泡温泉”旅游热线,为推动生态旅游建设,要重点抓好通往国家AAA级五指石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世界第一天然大佛”南台山景区、龙文自然保护
区、石龙寨景区、黄田水库、大河背、程旼公园、程旼故居、姚雨平名人纪念馆等的旅游公路建设,并进行优化升级改造,完善安保和绿化工程,打造旅游景观路,促进生态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规划工作思路
工作目标:
1、至2030年基本建成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一级和二级公路为主干线,集散公路和乡村公路为基础,与周边各县联系便捷,县域各镇通达顺畅,布局合理,适应发展,适度超前,并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
2、力争对干线公路、国道、省道进行较高标准的改造,大部分通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达到二级以上标准,连接站场、工业区、产业园、著名旅游景区等节点的干线公路都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把旅游生态公路建设成文明样板路。
3、推进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消灭县道砂土路和乡村“断头路”,推进农村公路网络进大自然村,500人以上自然村通上机动车道,使农村公路与国、省、县道连线成网。
4、进行养护体制改革,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确保全县公路“畅、洁、绿、美”。
5、建设高标准县城新型客、货运输站,逐步建设中心镇客运站场,确保群众出行安全、便捷、畅通。
6、加强运输市场监督管理,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文明、有序”的运输市场环境。
建设要点:
1、近期建设任务(2008—2010年):
2008年,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二贯通二突破二推进”交通建设目标,具体要完成以下建设或改造任务。
(1)高速公路立项建设工作有新突破,在汕尾至寻乌高速公路立项中寻求各级多方支持,主动衔接,力争立项工作有新进展、新突破;
(2)铁路立项建设工作有新突破,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推动向塘至汕尾铁路的立项工作;
(3)规划完成山区县坝头至白岭公路16.8公里二级公路改造;
(4)规划完成山区县外环东路(鸭麻桥至县纸厂)10公里二级公路建设;
(5)规划完成G206线与X039线连接线8公里二级公路建设;
(6)规划完成工业园第三期公路4公里二级公路;
(7)规划完成石正至长田12公里二级公路;
(8)规划完成X038麻泗公路13公里三级公路;
(9)规划完成G206线新汽车站至山区大厦及环东路沥青工程;
(10)完成X037线上举至湍溪13.7公里三级公路改造;
(11)规划完成县道X038线东石矿山危险地段7.5公里二级公路改造;
(12)规划完成县道X020马山至石正5公里公路改造。
(13)规划完成X039线长田至热柘10公里二级公路改造;
(14)规划完成X042线大士宫至中行2.5公里二级公路改造;
(15)规划完成X040线肥田至赤鸡坳15.6公里三级公路改造;
(16)规划完成X041线快湖至河头6.2公里三级公路改造;
(17)规划完成象牙至麻楼7公里三级公路改造。
2、中期建设任务(2011—2020年):
(1)立项建设G206线山区至**47公里一级公路;
(2)立项建设大柘至河头黄田水库10公里二级公路;
(3)立项建设湍溪至泗水普滩16公里二级公路。
3、长期建设任务(2021—2030年):
(1)立项建设G206大柘至江西30公里一级公路;
(2)立项建设山区大柘至**城东高速公路40公里;
(3)立项建设S331线38.7公里一级公路;
(4)立项建设仁居至东石至大柘36公里一级公路;
(5)立项建设X967线大外环20.3公里一级公路;
(6)立项建设山区县圆形公路20公里一级公路;
(7)立项建设山区至武平70公里高速公路。
五、工作措施
今后,我县交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学谋划,围绕上述目标任务,要着力抓好如下五项措施的落实,实现交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完善规划推动。要切实解决好路网规划管理问题,用科学规划指导建设、争取计划,交通建设要走上“建设一批、立项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轨道。首先要重视公路建设项目的规划及论证。应组织相应的专家论证小组,认真做好交通公路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工作,形成近期、中期、长期规划。要乘《**市2006—2030年公路网规划》东风,结合县情,对公路网进行重新规划,使之与周边地区相协调。同时,在城市规划上,要优先考虑交通路网规划。其次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绿色崛起”的工作思路,结合山区交通现状和实施“三大战略”的要求,用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全局的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交通建设力度,这样才能为山区交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重新修编和调整交通规划,从“三大战略”角度出发,着眼山区1381平方公里考虑交通网络的发展定位问题。县交通局要积极协助抓好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立项建设,重点抓好地方公路规划建设,县公路局要抓好国、省道改造。交通公路部门对今后每年的工作重点要制订一个有目标、有责任、可行性强的工作方案,以加快构筑枢纽型功能性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速构建大交通新格局。
2、项目建设拉动。虽然我县采取了由下至上报计划和由上至下核计划的办法,制订了山区县30年路网规划(省、市已认可),但我们要继续抢抓机遇,捕捉各种信息,主动出击,积极对外宣传山区,及时掌握和研究国家、省有关交通的各项政策、部署,要充分利用各种关系,积极跑市上省到部,向上级领导勤请示勤汇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山区山区交通建设的扶持,争取早日立项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此外还应多上山区县30年路网规划中其它省、县道建设项目,以提高我县的公路等级,完善公路网络。
3、多方筹资启动。我县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在不新增债务包袱的前提下,要想尽千方百计,全方位、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要向上级多争取支持。要进一步拓宽思路,眼光向外,积极争取省、市交通、公路部门的更大支持,把主要精力放在跑市上省到部,跑项目,跑资金上。一些已立项或准备立项的较大项目,落实专人甚至专项工作班子抓好跟踪落实,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二是调动各方面的建设积极性。积极发动外出乡贤和热心人士对家乡公路建设进行赞助,也可采取立“功德碑”的形式,发动社会各界捐资修路。三是要合理严格使用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四是县、镇两级财政适当安排公路建设和养护配套资金。五是部门帮扶一点。利用省市扶贫对口单位,市直联系单位,工作队驻点单位帮扶公路建设。六是以“以地换路”的办法,解决征地拆迁资金。
4、规范管理驱动。首先要加强工程管理。要继续实行领导挂路负责制,并派施工员跟班抓工程质量、安全及进度,讲求科学,落实监督。其次要抓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执行“三合同”制,即在施工过程中,要签订《施工合同》、《廉政合同》、《安全合同》,严格按照“三级质量保障体系”抓好工程质量,做到干净干事,打造“廉洁、高效”的阳光工程。
5、管理养护触动。应继续探索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和应对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交通管理等工作,坚持建设与养护管理并重,全面养好公路;此外要加大执法力度,下大决心整治车辆超限超载现象,联合有关部门加强路政管理,打击毁路和占道经营行为,消除交通事故隐患,保护公路桥梁,切实把公路建设成果巩固好,维护好。
六、三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路网规划建设。公路路网规划及建设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关系到方方面面,都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首先要成立交通路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机构,由县领导挂帅,成员由县委办、县府办,各镇党委、政府,交通,公路,发展和改革,公安,财政,建设,国土,林业,环保,电信,移动,联通等相关单位组成,负责指导、协调交通公路规划建设工作。其次要将交通公路建设纳入各镇及有关部门月和年度政绩考核内容。三是县汕尾至寻乌高速公路立项建设领导小组,要尽快做好前期准备,争取早日立项建设,同时,要尽快成立县向汕铁路立项建设领导小组,做好铁路建设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坚持统筹协调联动,创造一个好的建设环境。由于省补助的公路建设资金还不够完成路基、桥涵和路面等工程的建设,因此我们的征地拆迁工作显得尤为困难。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县政府加大对交通项目建设的协调力度,解决好用地征地问题,着力解决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建设(改造)等交通重点项目碰到的用地、征地等问题;二是采用行之有效的“谁家孩子谁家抱”的原则。征地和房屋拆迁工作由当地党委、政府负责;涉及管、线的拆迁,由各部门自行负责解决,原则上不予补助;三是各镇应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做好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四是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应对交通建设审批规范的新变化,共同解决好项目审批、工程建设中碰到的各种难题,做到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三)支持落实配套资金,确保交通建设良性循环。一是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多向上级交通、公路主管及有关部门建议,使上级交通、公路主管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
对我县的交通基础设施给予政策及资金上的倾斜和扶持;二是建议县、镇两级财政适当安排公路建设和养护配套资金,以减轻建设压力。
为构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交通公路网络,确保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全县上下要做到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从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科学制定交通路网规划建设蓝图,不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公路工程建设任务,为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建设富裕和谐绿色新山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交通路网建设意见建议(本站推荐)
交通路网建设意见建议
自2004年全国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来,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年初,我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14公里,至2010年年底,我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328.43公里,平均每年以增加113.13公里的速度递增,有效解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同时受地域、地理环境、财力等方面制约,农村公路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达深度不足,断头路较多,公路路网水平较差。主要原因:目前,农村公路主要按乡镇、建制村行政区划单位,实行单向“一乡一路”,“一村一路“的方式建设,只解决乡镇、建制村的通畅、通达问题,未考虑我县是纯牧业地区,农牧民群众居住较分散的客观情况。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有树状结构的农村公路将难以满足相邻乡镇之间,建制村之间,网络化客化运输便捷交通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满足建制村延伸至自然村(社)内部交通联系的需求。
二是农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行能力和服务能力不足。“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突飞猛进,但公路技术等
级和服务水平仍然较低,主要是以四级公路和四级以下公路为主,路面宽为4.5米,大部分农村公路线型较差,弯多、弯急、坡度大,运输车辆回车困难。
意见建议:
1、我县是纯牧业县,根据农牧区群众居住分散,点多、面广的实际,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对藏区的扶持力度,同时与农业村区别对待,适当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减少配套资金,使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建设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2、目前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导向是“一乡一路”、“一村一路”,已修建的农村公路大部分只能通达该村村委会和重要集散点,通达和通畅率较低。建设上级部门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入力度,并考虑农村公路向自然村(社)延伸,使受益面得到进一步扩大。
3、以“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为依据,把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通达率做为重点,实施干线公路与乡村连接、城乡与农牧民集中居住点连接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布局。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 “十二五”期间对乡村道路扶持力度的重大机遇,充分考虑我县发展实际,科学编制全县乡村道路建设长期规划,规划的编制要体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适度超前性。
5、随着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建议进一步充实交通专业技术人员力量,适当增加编制,从而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第三篇:山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 重要性的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到底是一项治穷的工程,是一项发展的工程,而“三农”问题表现最为突出、最为迫切的是在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山区抓起。
**区是一个农业大区,而东南部山区乡镇面积又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受自然、区位、交通等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相对缓
慢,“三农”问题较为突出,所以,东南部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是全区全面奔小康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做为起“龙头”作用的规划,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把东南部山区作为研究的重点,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的巨大作用,以规划引导、项目带动为手段,优化配置、整合各种资源,努力促进东南部山区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
第二部分 现状分析
一、概况
**地处**省中部,从**城市群发展格局上,是**省中心城市之一。**区位于**市域中部,是**城市组群之一,全区现辖3个办事处、15个镇、3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全区总面积1000.06平方公里,总人口69.35万人。
**东南部山区是**地势较高的地区,辖淄河、东坪2个镇,张庄、峨庄、太河3个乡,区域面积370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人。该区域处于**东南部,南邻博山区、沂源县,东邻青州市、临朐县,属于大鲁山林水洞生态区,是**市的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山体、植被较多,自然生态环境非常优秀,区内有马鞍山、峨庄瀑布群,梦泉、太河水库等自然风景区。
二、“三农”问题的表现特征
**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非均衡的态势,东南部山区与全区的平均水平差异显著。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农业人口:全区总人口69.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万人,占总人口的49%;东南部山区总人口9.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59万人,占总人口的6.4%。
(2)人均收入:城区人均收入10528元,全区农村人均收入5332元,东南部山区人均收入2560元。
(3)产业结构: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2:65.1:32.7,东南部山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5:20:35。
(4)居民点规模对比:全区平原乡镇 11 个,215个村,500人以下的村35个,东南部山区5乡镇共141个村,其中500人以下的村68个,达总数的近50%。
(5)人口密度:全区总面积1000.06平方公里,总人口67.35万人,每平方公里内670人;东南部山区总面积370平方公里,总人口9.15万人,每平方公里内270人。
三、制约发展因素
(1)资源环境容量潜伏着一定危机。由于农业人口比重较高,加剧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强度,形成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态势。
(2)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该区域为**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第二产业的发展受到强制性的限制。
(3)交通条件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东南部山区山体、水域较多,自然地形起伏较大,内部交通条件非常差;境内只有洪峨路、博幸路、黑太路三条县乡路与外界相连,距离城区最近的村民居住点与城区的距离也在10公里以上,农民出行非常不便。
四、优势条件
(1)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区域内有马鞍山抗日遗址、齐长城及其附属设施遗址、齐桓公的活动史迹、隋唐时期的庙宇、宋代农民起义军的遗址、近千年的古楼等特有的人文自然资源。
(2)自然植被覆盖率高。该区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林地34.2多万亩,山林覆盖率22.8%,有大片的森林植被斑块,并存有大量的国家级保护植物,生态质量优秀。
(3)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巨大的地势差异使区域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独立完整的生态水系、丰富奇特的地质景观、多彩多姿的生物资源、潜力很大的泉、瀑水景、保留较好的山地民居,使它蕴藏着世外桃源般的魅力。
(4)气候条件、空气质量优秀。由于区域地形地貌的影响,东南部山区同北部平原区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夏天山区平均气温比平原区低5℃左右,非常适合避暑纳凉,加之地势高,视野开阔,大气洁净,能见度好,具有消夏避暑等良好的气候条件。
第三部分 规划研究
一、规划思路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只有“生产发展”,才能实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因此,新农村的规划首先要突出“生产发展”的中心地位。做为“三农”问题表现突出的东南部山区的规划,更应该抓住“生产发展”这条主线,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制定山区发展目标。
东南部山区山体、水域面积占80%以上,特殊的地形条件致使“一产”的集约、机械化发展受到限制;同时,东南部山区承担着城市“绿肺”及“饮用水源地”的重要任务,“二产” 的经济受到强制性的制约。因此,要发展东南部山区经济,就需
要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以乡村田园、自然风景、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为依托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带动东南部山区农村的全面发展。
二、规划方法
1、整合资源,构建大旅游规划框架。东南部山区是一处自然资源丰富,品位较高,具有一定规
模的旅游地,但各景区整合不力,建设中缺乏大创意,大手笔,以至于出现低水平建设,粗放式经营,产业化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如不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科学规划,势必影响东南部山区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所以,规划要坚持“区域整合”的原则,一是将区域内的不同资源进行整合,合理的进行分工,统筹考虑各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分布和共享,充分利用“马鞍山、齐长城、峨庄山野生态”等品牌效应,大力培育适销对路的新型旅游项目;二是站在**区、**市乃至**省的角度进行科学规划,将区域内资源与周边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多种旅游线路组合和联合促销手段,使东南部山区的旅游能有机地融入周边的整体旅游环境中去,在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思想指导下构建系统完整的规划框架。
2、以旅游产业为依托,科学规划、正确引导新农村的全面发展。旅游开发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等都具有直接的作用。在山区新农村规划编制中,应充分考虑旅游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
(1)旅游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富民产业,是比较容易直接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根据东南部山区地域宽广、居民点分散等特点,可以规划一些以采摘、农家乐、传统耕种、民俗大院等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直接为游客提供服务,形成家庭收入。
(2)旅游开发最终是服务产业,是文化产业。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挖掘当地的人文资源,提供旅游休闲产业需要的文化内涵。
(3)充分考虑旅游开发对村容村貌、文明卫生建设的客观需要。规划中要考虑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对农村村容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环境治理等方面多下功夫。农家民俗接待户要追求民居风格的特色化,硬件酒店化。要破除农村房屋建设“一张图”的陈旧习俗,打破村庄面貌“千村一面”的局面,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化等特性,形成与乡村环境协调、富有区域乡土特色、满足休闲生活需要的个性化民居。
(4)通达性是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条件,发展东南部山区交通是规划的重中之重。在区域规划的编制中,要注意做好该片区的对外交通联系,做到与公路建立方便的连接。同时,应充分考虑区内重要景点之间交通联系。
3、坚持“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首先,东南部生山区既是生态资源经济区又是城市的生态敏感区,应慎重处理在开发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该区域的开发建设要强化对山体的保护,努力增强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有计划的形成山区生态廊道,围绕土地、水、矿产、生物等资源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合理进行农业、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
第四篇:交通建设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甘政协党组„2010‟8号 签发人:何 涛
中共政协甘孜州委员会党组 关于上报《政协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 关于加快甘孜藏区交通建设的调研报告》的报告
中共甘孜州委:
现将政协第十一届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第12次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政协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关于加快甘孜藏区交通建设的调研报告》呈上,供决策参考。
中共甘孜州政协党组 2010年10月18日
—1—
主题词:政协 交通 调研报告
抄送:州委办公室,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州政府办公室; 州发改委,州交通局,州公路局,州国土资源局,州国资委,州财政局,州扶贫办;各县政协。
政协甘孜州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1月3日印
(共印40份)
—2—
政协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 关于加快甘孜藏区交通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精神,促进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经州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重点选择制约和影响甘孜藏区跨越发展中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突出问题作为今年州政协重点调研课题之一。据此,州、县政协采取联动的方式开展调研工作。在州发改委、州交通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州政协组成调研组,从7月中旬至8月下旬,赴康定等15个县深入到60多个乡村开展调研工作。调研期间,调研组在县上四套班子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重点查看了农村公路建设情况,与乡、村干部座谈,同县委、县府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共识,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下面着重就甘孜藏区交通建设现状、困难和问题、对策与建议报告如不。
一、甘孜藏区交通建设和公路养护现状
(一)全州交通设施现状
在国家和省的支持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州发改、交通、公路等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甘孜州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21562公里,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4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1024公里、省道1746公里、县道2892公里、—3—
乡道4272公里、专用公路1455公里、村道10173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125公里、三级公路1062公里、四级公路15924公里,等外级公路4451公里。截止目前,全州共建有44个农村客运村。甘孜州是四川省唯一没有一级公路的地区,且二级公路仅占0.58%,同时也是全省唯一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地区。康定机场于2009年4月建成并实现通航,是目前全州唯一的空中通道。
今年,省下达甘孜州交通民生工程建设任务通乡油路300公里,通村公路2500公里。截至7月,全州共完成通乡油路路基工程245公里(含续建),完成通村公路737.4公里(含续建)。同时,向省厅请求在第一次预安排我州3195公里的基础上,将我州规划剩余的1520公里作为第二批计划下达,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通村通达建设任务。今年我州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将首次突破10亿元。
为推进全州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政府主导、政企分开、市场运作、责权利统一的交通投资、建设、发展新机制,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实现优势互补、规模经营、滚动发展,州委、州政府成立了甘孜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组建甘孜州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公路交通监理咨询公司。为确保完成今年通乡通畅工程300公里目标任务,在州财力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州政府决定对303.2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通乡通畅工程予以资金配套,按照每公里配套10万元,共3032 —4—
万元,确保年底完成通乡油路建设。
(二)公路养护现状及有效做法
1、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现状
管养全州7条共2700多公里国省干线。其中:国道2条993公里,省道5条1700多公里,有养护道班172个。现有养护机具75辆(挖掘机4台、推土机15台、装载机33台、洒油车8辆、运料车15辆),其中45.3%的养护机具购臵年限长,达到报废年限。甘孜州干线公路均系穿越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翻越4000米以上山头20余座。沿线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是我国及世界上地形、地质最为复杂的山区之一。
2、农村公路养护现状
目前全州共有县道2892公里,乡道4272公里、村道10173公里。由于投入不足,这些公路标准低、道路状况差,一旦遇到冰雪、洪涝、泥石流等灾害,路阻、断道时有发生。农村公路养护体制不顺,养护力量十分薄弱,养护资金严重缺乏,这是州内各县急待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
3、部分县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好的做法
新龙县政府将县公路段在职人员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解决了后顾之忧;针对公路养护线路长、养护人员严重不足的实际,在全县范围内招聘临时合同制养护工人,与县公路段签订养护责任书,实行全脱产养护。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办法》、《农村公路路政养护质量检查评
—5—
定暂行办法》、《农村公路路政及养护管理考核办法》等管理办法,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目标考核。二是明确养护主体责任。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原则,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路政管理和养护责任书》,各乡(镇)又与村委会签订养护协议,受益村按户划分责任路段,并以村规民约固定养护责任。三是强化路产路权保护。组织路政人员送法规进村入户,强化群众对路产路权的保护意识。全力支持路政中队依法开展工作,强化路政执法管理。巴塘县每年投入养护资金100万元,炉霍县每年投入养护资金50万元。泸定县最近将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明确了县财政每年每公里投入县、乡、村经费分别为:3000元、1500元、1000元,细化了考核指标。2009年以来九龙县财政投入安保设施建设经费200多万元,为县、乡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了保障。
此外,泸定县政协就雅康高速公路选线方案,组织交通等部门的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既缩减路距、节约建设及维修成本,更缩短了藏区与内地的时空距离,又让高速公路特有的便捷、高效、舒适、安全等功能最大化的FK线方案的建议。
二、目前甘孜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公路养护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全州农村公路建设成本高,资金短缺严重
甘孜州远离中心城市,有的县达1000多公里;全州平均海 —6—
拔3500米以上,气候十分恶劣,地质结构复杂,灾害频发;公路建设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建材运距远,建设成本是内地的2至3倍。在农村公路的改造和建设中突出表现为:一是缺乏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不能按照发展需要储备应储备的项目;二是各级各部门项目审批程序多、时间长,不适应跨越发展的需要;三是州、县财力十分薄弱,无力予以配套;四是国家补助资金按照设计需要缺口太大,难以按设计标准实施,甚至出现招投标时无人竞标的情况;五是国家的补助资金到位迟缓,一般在当年的5至7月才到位,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六是桥涵无专项资金建设,形成新的断头路;七是无资金投入安保设施建设,埋下了交通安全隐患。
(二)联网程度低,通行能力弱
甘孜藏区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目前还有45%的乡不通油路,52%的行政村不通公路。全州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4公里,干线、支线连接程度低,断头路达一万多公里,盲肠路多,内联外接路网没有形成,加之我州地质灾害严重,常年受到冰冻、雨雪、滑坡、山洪、泥石流的灾害侵蚀的损毁,外加现有公路等级普遍低,抗灾能力弱,通行能力差,建养成本高,经常出现断道塌方事故,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了藏区对外的公路交通运输,不能满足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
(三)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不适应交通建设打翻身仗的需要
—7—
随着全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部门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也随之凸显。目前全州大部分县交通局现有的技术人员少则1人,多则3人,部分县交通局从设计到施工直到编制竣工资料等全过程,仅有1名工程技术人员,实难保证全县各项交通工程的有序运转。由于工程建设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导致工程进度慢与质量管理不到位,部分工程完工之后,因工程资料不完善而不具备竣工验收条件,使其不能纳入公路养护管理的范畴,造成道路通行能力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四)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养护职工缺员严重
1、国、省干线养护问题
国、省干线养护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养护力量薄弱。全州干线公路日常养护工编制数为3142人,目前全州13个分局仅有1039名正式养护工,聘用临时工528名,缺员达1575人,养护力量难以支撑庞大的养护任务。二是养护资金投入不足。燃油税改革后,公路养护经费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从数据上看,养护资金有所增长,但离退休人员、供养遗属的工资就占有很大比例,实际投入公路养护的资金非常有限。三是生产一线道工房大多修建于60、70年代,年久失修,冷冻浸损,破损严重,急需更新。四是因缺乏专项资金,限速、限载设备和标志不能按规定要求安装,道路损毁严重。四是养护手段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且数量少,远远不能满足养护工作的需要。五是公路沿线部分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差,损坏公路设施、砍伐公路沿线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8—
乱倒垃圾、占道堆放建筑材料以及在公路边坡采石取土现象突出。特别是乡镇过境路段、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责任主体及管理权限不明确,成为公路环境整治的难点。
2、农村道路养护问题
乡村道路养护问题集中表现:一是公路养护主体责任不落实。二是养护资金严重短缺,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困难。三是没有养护站点和稳定的公路养护人员,造成养护管理“盲区”,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改造建设成果应有作用的发挥。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甘孜藏区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和交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在中央和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运用超常规的思维方式,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用五年的时间,在全州掀起一场交通建设的新高潮。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彻底改变甘孜藏区交通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局面
今年,省委刘奇葆书记提出“甘孜州交通三年要打翻身仗”和“一年小变样,三年中变样,五年大变样”的指示精神。这是全州各族人民多年的期盼和美好的愿望。根据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坚持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纲,按照“增强密度、提高标准、形成网络、四通八达”的交通建设总体构想,突出公路、铁路、航空建设三大重点,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四
—9—
纵四横五联和三大枢纽”公路网络,彻底破解全州交通瓶颈制约。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克服千难万险,想尽千方百计,围绕交通建设这篇大文章,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一是州、县要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工作,大手笔、高起点,科学规划“十二五”交通建设蓝图;二是各县要组建领导机构、工作班子,确保交通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州、县要加大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并将工作经费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四是以只争朝夕的工作作风,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做好项目储备;五是用好“骆驼兵法”,编制好州、县“十二五”规划,并进一步做好与国家、省“十二五”交通规划对接,力争在五年内开工建设或建成川藏铁路、川青铁路、雅康及川藏线汶川至马尔康至甘孜州境(经甘孜县德格县进西藏)高速公路、亚丁机场、甘孜机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沿江路出县出州通道,重点旅游公路、产业路、通乡通畅工程改造,通村通达工程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域、辐射周边,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创新交通发展体制机制,提高质量和效益,突破薄弱环节,为建设人民富裕、环境友好、城乡协调的新甘孜,为促进甘孜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二)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和设计要求,努力争取政策支持 科学发展理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投资,必须以一种科学的态度,进行科学规划、科学设计,按照工程规模进行科学测算和投资,不能人为的采取行政手段搞“一刀切”、—10—
“一盘棋”。为此,建议国家和省按照甘孜藏区的实际情况,为适应甘孜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出台更加灵活、优惠的特殊政策。一是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由国家全额投资;二是改造国道公路由国家全额投资;三是改建省道公路按国家投资80%,省补助20%建设资金;四是县道及出州通道按国家投资70%,省补助30%的比例落实建设资金;五是农村公路通乡通畅工程在现有国家补助40万元/公里基础上,由国家再增加补助40万元、省补助20万元/公里;六是通村通达工程在现有国家补助20万元/公里基础上,由国家再增加补助5万元、省级补助5万元;七是通村通畅工程在现有国家补助10万元/公里基础上,由国家再增加补助30万元、省补助10万元。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补助农村公路大中桥梁、安保设施、道班房、农村客运站建设等资金。
(三)加大培养和选拔交通建设人才的力度,为交通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今后五年,甘孜州交通建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时期,其点多面广、工程量大、路线长的特点,需要大批强有力的工程建设技术队伍进行科学设计、监督和管理。由于现有工程技术人员量少质弱,工作任务繁重,管理难度大,根本不适应大交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此,建议:一是从内地引进或招聘一批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我所用;二是招录一批从大专院校毕业的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充实各县交通部门;三是培训在岗专业技术人员,—11—
提升专业技术素质;四是继续争取援藏干部支援我州的作法,加大对州、县交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配备力度,逐步缓解技术管理人员短缺的矛盾。
(四)加强在建项目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在全州大交通建设的高潮时期,工程开工量大,资金投入量大,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应当引起各级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严格遵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严肃责任追究。要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作用,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和项目“业主、监理、施工”三方独立检测制度,严肃查处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优良。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州、县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要提前介入,对建设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管,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不被截留、挤占和挪用。对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制定计划,明确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目标,并将建设进度落实到具体项目,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对在建项目要制订和落实加快建设的工作方案,倒排工期,细化目标,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交叉作业,同步推进,加快推进交通建设速度。
(五)深化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路养护工作体系 经过“十二五”期交通建设大会战,全州将逐步形成以二、三级公路为主体的国、省干线公路主骨架,高、中、低结构合理 —12— 的内联外接、南北互通、联接成网的交通网络,交通“瓶颈”制约明显改善,从此,以交通建设为重点将逐步转移到建管养结合,以管养为主的轨道上来。
各级交通部门应进一步强化职能职责,加大交通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知法、懂法、守法;建立健全辖区内的客运站点及货物中转,为老百姓出行和货物运输营造良好的环境;切实负责好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建、管、养、安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管;维护路产、路权,做好抢险保通工作。同时,要积极主动争取省交通厅等部门的政策支持,将二郎山西洞口收费权下放给甘孜州;启动甘孜州二级以上公路收费和贷款公路收费,用于甘孜州境内公路养护和还贷,以缓解建设养护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各级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公路养护工作,并将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解决当前公路养护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坚持并完善州负责管理国省干线公路、县负责管理农村公路的体制,认真贯彻落实《甘孜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深化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拓宽投入渠道,搞活养护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体系。首先要主动争取国家和省的投入,解决养护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06‟42号)文件精神,建议国家和省考虑一定比例的农村公路小修保养养护资金,参照西藏昌都地区标准予以补
—13—
助:县道公路已铺装路面每年每公里5300元,未铺装路面每年每公里3700元;乡道公路已铺装路面每年每公里2200元,未铺装路面每年每公里1500元;村道已铺装路面每年每公里900元,未铺装路面每年每公里600元。并逐步落实农村公路养护大中维修资金,为农村公路养护提供必须的保障,确保正常养护和建设成果。第二,按照“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的工作思路,要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专门机构,建立以专业养护为主,常年养护和群众参与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机制,实现建管养并重,巩固已建农村公路成果,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十二五”期间,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养护中心或站点。养护中心按30~35公里建设,养护站或班按15~20公里建设,需建养护中心60个,养护站或班47个。第三,把国省干线公路机械化养护费用纳入国家补助,增加养护机械设备的投入,购臵机械化养护设备、机械、机具,大力推进机械化养护。第四,制定道路安保建设规划,完善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州、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适当设臵波型护栏、防撞墙、防护墩、减速垫等,确保我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取得实效。
—14—
第五篇:交通建设调研报告
交通建设调研报告
交通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县政协工作安排,在许爱荣副主席的带领下,县政协文史委调研组一行8人于6月13-17日,对我县的交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参观了县城西外环路和张桥到吴圩公路的建设情况,同时又察看了县级公路如永康到靠山,青洛到能仁等公路和乡级公路如西卅店到朱湾等道路的情况。通过调研,我们看到我县的交通建设投入较大,交通基础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为xxxx的经济建设做出较大贡献。通过调研使我们获益匪浅,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交通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xxxx2年全县共完成交通基础建设项目17个(公路项目13个,危桥项目4个),总投资2.925亿元,是我县交通基础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项目最多、设计标准最高的一年。不包括高铁连接线。
1、公路项目。里程126.95公里,投资2.84亿元,其中:二级公路2条45公里(岱山至藕塘、永康至吴圩);三级公路5条64.1公里(仁和至大包、朗峰至大桥、站岗至卜店、炉桥至年家岗、大桥至中原局);四级公路6条17.85公里(义和至陈集、滴水寺路、池河至天河、年家岗至赵圩、严桥兴南村、七里村交通大道)。
2、危桥项目4个(大桥桥、九梓桥、沙河桥、盐矿桥),总投资850万元。作为民生工程项目,我们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项目建设,在去年年终全市民生工程考评中我县名列第一。
(二)xxxx年交通基础建设情况
今年全县计划新建交通基础建设项目xxxx个(公路项目8个,危桥项目10个、客运中心1个),计划投资4.31亿元。
截至1-6月份:已新开工项目17个(公路项目7个,危桥项目10个),总投资3.11亿元;7月份计划开工项目2个(S311至滴水寺、客运中心)。
1、公路项目。里程79.29公里,计划投资3亿元。
——一级公路1条。S311与S101连接线(西外环),里程5.15公里,投资1.5亿元,目前清表完成95%,污水管道完成90%,雨水管道完成80%,12月底完工。——二级公路4条:①炉桥至长丰10.14公里,投资2944万元,9月底完工;②蒋集至费集6公里,投资1500万元,11月底完工;③X010至西大岗4公里,投资1xxxx万元,11月底完工;④S311至金山滴水寺6公里,投资xxxx0万元,施工方案和施工图已完成,招标局已挂网,准备开标,7月份开工建设。
——三级公路3条:①定城至斋朗6公里,投资720万元,水稳已完成80%,7月底完工;②盐矿-早庙17公里,投资2040万元,路基完成70%,11月底完工;③藕塘-观寺25公里,投资4600万元,11月底完工。
2、危桥项目。危桥项目10座,投资1100万元。①中型桥2座:金王桥和大庙桥,目前两个桥下部工程已完成,正在施工桥上部工程,桥梁主体工程8月底完成,两头接线工程10月中旬完工。②小型桥8座:完成1座站岗桥,其余7座(山埂桥、小王桥、大户桥、尹岗桥、庞岗桥、朱湾桥、佘家桥)正在按序时进度向前推进,均在8月底完工。另外,金王桥和山埂桥是今年民生工程,推进速度较快,8月底两座桥主体工程完工,两头接线工程10月上旬完工。
3、客运中心项目。占地110亩,计划投资1.2亿元,已通过规划局初审,正等待上规委会,规委会批准后即可设计。
(三)加大谋划项目推进力度
加快推进滁淮高速、窑河复航等一批重点项目,力争项目早立项、早开工、早受益。滁淮高速和窑河复航项目已经列入全省重点工程督查督办。
1、滁淮高速。该项目起点位于滁州市沙河镇,接宁洛高速,终点位于长丰县罗塘,接合淮阜高速,全长124公里(xxxx境内约55公里),在我县拟设三处互通立交。现前期工作已完成,线路走向已确定,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力争xxxx4年开工建设;
2、窑河复航。该项目已完成预可(可行性报告),省交通运输厅将此项目纳入“十二五”中期调整,我县正在与淮南、蚌埠两市对接;
3、S101(xxxx至合肥)升级改造为一级公路。xxxx境内55.4公里;
4、S311(炉桥至滁州)升级改造一级公路,xxxx境内93公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上级计划补助少。如:xxxx2-xxxx全县交通基础建设新建项目34个,总投资7.23亿,上级有计划的只有14个,补助资金也只有约1.775亿元,其余全靠财政配套。另外,谋划项目前期工作费用也较大。因此,资金紧张仍是阻碍交通建设的最大问题。
2、农村公路重建设轻养护
俗话说,公路是“三分建,七分养”,但我县公路重视建设,轻视养护的情况一直存在。我们看到永康到靠山和青洛到能仁的县级公路,建好没有几年时间,但公路上大水坑连着小水坑,汽车通过时摇摇晃晃,并且严重影响行人的出行和安全,又比如西卅店到朱湾的乡级公路,临近朱湾镇不远处有一朱湾桥,我们看到朱湾桥是民生工程,桥边上的工程牌显示,桥是xxxx1年5月竣工的,现在桥的两端的连接路已严重毁坏,如不尽快养护,很快就不能通车,将直接影响到朱湾镇人民的出行情况。
3、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没有落实。《xxxx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暂行办法》已于xxxx0年经县政府同意出台,虽然养护体制已经建立,但养护经费一直没有落实,由于养护经费缺乏,导致农村公路养护跟不上,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从而影响人民群众的出行。
4、施工过程中,因路树砍伐、杆线迁移、征地拆迁、自来水管道迁移等不能及时完成,导致许多项目不能及时开工或开工后工程进度慢,比如,今年新开工的藕观路、盐早路、蒋费路等杆线迁移、拆迁等至今还没有完成。
三、几点建议
我县交通系统干部职工为了我县的交通事业付出了辛劳,使得交通事业成绩卓著。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是交通人还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探索新形势下公路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第二,超前谋划项目
县财政资金的能力有限,要针对我县的交通情况超前谋划项目,多争取中央省市项目的资金支持。
第三,多部门支持加快工程进度。对于公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协调多部门配合,加以解决。虽然公路建设的主体是交通部门,但受益人却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第四,加强公路建设的质量管理不放松,公路建设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偷工减料等直接影响公路质量的问题。比如路肩问题,公路部门应加强质量管理不放松,让审计与质监部门参与公路建设的全过程,让项目监理者与公路共存共荣。
第五,农村公路养护应尽快落实主体。农村公路养护究竟由谁负责,资金问题怎么办,这些问题应该搞清楚。雨季已经来临,雨水对路面的损伤特别大,如果能够尽快落实主体,及时排除路面积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损伤。从而延长公路的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