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省级三公经费公开乏力格外刺眼

时间:2019-05-12 17:4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省级三公经费公开乏力格外刺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省级三公经费公开乏力格外刺眼》。

第一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省级三公经费公开乏力格外刺眼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省级三公经费公开乏力格外刺眼

近期,一批省级政府公开“三公”经费的举动吸引了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然而,一些省市交出的答卷并不尽如人意。有媒体报道称,当前还有10个省市没有公布“三公”经费,即使公开了的省份,多数也只是公布了几个省级部门的“三公”经费情况,并非全部省级部门都公开了。

“三公”经费公开渐入公众视野,民意对此多有殷殷期待,希望这种公开范围更大一些、项目更细致一些;中央政府对此也多有要求,继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公开之后,国务院前不久也要求,2014年3月前所有省都要公开“三公”经费。可见,“三公”经费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已经成为潮流,不可阻遏。也因此,眼下省级“三公”经费公开半遮半掩的现状,就显得格外刺目。

那么,省级“三公”经费为何公开乏力?果真如有关专家所言,只是缺乏预算法的刚性约束吗?答案显然没有那么简单。法律的要求是一种约束,而权力运行的封闭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若想真正实现省级“三公”经费的公开,根本之计在于将权力置于阳光下晾晒,接受公众监督。

省级“三公”经费公开乏力在于:其一,“三公”经费公开并非出于地方政府的理性,更多是一种压力之下的勉强公开。既然是勉强的行为,当然很难要求这种公开能够做到让公众满意。在已经公开的省份中,很多省份要么只是公布一个笼统的数目,公众莫知其详;要么只是公开个别部门的“三公”数目,且只是粗线条的勾勒,缺乏细目。这样的公开,与其说是制度层面的进步,到不如说是对民意的搪塞之举,并不具有实质的信息公开价值。

公开“三公”经费的制度初衷,并不是为了公开而公开,而是为了改变目前公务消费增长迅速且缺乏透明的现状,从而降低居高不下的行政运行成本。这种公开,一方面,可以让公众知情,了解公共财政的去向;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政府自身消费缺乏约束、肆意而为的现象,让政府权力多一些理性、多一些监督约束。

其二,省级“三公”经费公开过于粗线条或者干脆不予公开,也与监督缺失有关。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往往深深隐藏在财政预算的大盘子当中,公众很难从中明了具体的规模。这种混沌状态,也使得公众的很多质疑、批评要么是大而化之的“骂糊涂街”,要么就是针对若干已被曝光的个案条分缕析,很难对于整个“三公”经费状况过多置喙。

这些年来,社会公众乃至研究机构往往是通过审计报告了解“三公”经费的具体情形。

这样的信息渠道显然有些偏窄,且很难制度化。因此,有必要继续拓宽监督渠道,比如,通过人大的介入审查,一方面,赋予政府“三公”支出以合法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多一道屏障,遏制那些并非必要的支出。又如,政府应该主动公开,积极公开,以接受民众的审视,从而对政府行为产生倒逼。

省级部门承上启下,一举一动有着极强的波动效应。省级“三公”经费公开如果乏力,既关系到中央公开“三公”的政策效果,也会影响到市、县一级能否持续、彻底公开。目前,国务院已经开列了公开的时间表,时间紧、任务重,地方政府部门没有理由继续无视中央的要求,更没有理由继续忽略民间要求公开的声音。

“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是政府部门应该履行的责任,也是社会公众监督政府法定权利实现的手段。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部门既不能吞吞吐吐、半遮半掩,甚至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拖延、推脱,更不能将“三公”公开形式化、简约化,仅仅列出一些笼统的数字,用来应付差事,这样不仅不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反而在各地产生极为恶劣的负面效应,不可不察。文章来源:中公教育

第二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三公经费”公开,需要更加细化

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三公经费”公开,需要更加细化“三公经费”公开,本质上是让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接受监督。如何不让“三公”公开在实际中走偏,变成应付领导和舆论的“形式主义”,最终需要“三公”更详细地公开。昨日,中央部门2012年财政决算公布。其中,中央部门决算中“三公经费”最受关注。根据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总体看,2012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

中央部门实际“三公”花费的减少,值得肯定。

而且在“三公”公开的方式上,有的部门也比去年进一步细化。如审计署对其“三公”支出做了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在公布因公出国的团组和人数基础上,又公开了部级领导以及司局级、处级及以下审计人员出国团组和人数。

不过,纵观中央部门的“三公”决算报告,目前的公开仍然存在不少让公众困惑的内容,这需要接下来更加详细的公开,向民众解释说明。

对比有些部门最近两年的决算报告,有些数据感觉不太对劲。比如,中国气象局2011年的决算报告显示其有公车3380辆,到了2012年就成了4614辆,多出来1200多辆。而其报告称,2012年公务用车购置费286.07万元,只更新了22辆。财政部2011年有368辆公车,到2012年的报告中,这个数字就成了412辆,而其2012年公车购置只花了100.99万元,只更新了4辆公车。

这些数字怎么算都对不上。是因为统计口径的问题,还是由于其他什么原因,在相关部门的报告中没有说明。

有些部门的因公出国经费也让人看不懂。商务部因公出国(境)费4952.45万元,虽然比上年减少800多万元,但其中仅单列项贸易促进、境外培训及业务调研考察等支出就高达1367万元,超过因公出国(境)费用总额的四分之一,却没有任何详细的说明解释。

在公务接待方面,公众大都看到了钱是花了,但每次接单费用多少、接待了谁,都不知道。2012年,交通运输部公务接待费支出相较预算有超过10%的缩减,但其决算情况中,对公务接待费支出结算情况,却只有一句说明:“公务接待费支出939.37万元。主要用于对外开展合作交流和智力引进工作、与国内相关单位业务交流等发生的接待支出。”如此,以寥寥数语简单概括,只见开支总额,不见支出方向的公务接待费说明,在已公布决算情况的中央部门中不在少数。而有些部门统计口径的不明确更令人生疑。

无论是“三公”预算还是决算,公开得越详细越好。不彻底的公开,不但影响“三公”公开的公信,给民众心里留下疑惑,也给有些部门留下藏“猫腻”的空间。

“三公”公开本质上是让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如何不让“三公”公开在实际中走偏,变成应付领导和舆论的“形式主义”,最终需要“三公”彻底而详细的公开。推进预算和决算公开,“三公”公开已经先行一步,接下来,继续推进“三公”预算和决算公开,完全可以成为预算民主改革的一个切入点、突破口。

第三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

2013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 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19日零时,中国地震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1年决算书――新一轮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大幕自此正式拉开。截至19日19时,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92个中央部门纷纷在各自网站上公布了本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就已公布的情况来看,速度较快,特点明显。(7月20日新华网)

今年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较去年而言,呈现出三个比较明显特点:一是公开集中且快,中央90多个部门在19日一天之内同时在各自的官方网站首页的突出位置进行了公开;二是公布的内容更丰富、规范、具体,决算表格由2张增加到6张,并增加了大量的图表对收支数据进行解释,有的部委还详细列出了去年因公出国人次、公车数量等信息,使公众能读懂公费都用在了什么地方;三是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有一个非常的亮点,那就是各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也向社会进行公开。

“三公经费”公开既是政府尊重公众知情权的一大体现,也是接受公众监督打造阳光政府的必须。在建设阳光政府、廉洁政府的道路上,“公开”永远是抵达公平与正义的必经之路。

今年的“三公经费”公开较去年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完善。一要对“三公经费”涉及内容事项进一步细化,应公开到“项”甚至是“目”,并作出解释说明,每一笔经费用在了哪里、怎么用的,都要具体明了,让公众能够读懂;二要明确界定出“三公经费”的涉及范围,是不是要将部门行政事业性收入和支出也列入公开范畴;三要广开言路,听取多方公众声音,认真分析研判,为下次的公开工作提出改进建议,不要等到公开之后,让公众疑团重重,议论纷纷。四要强监督严问责,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对违规违法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严惩违规违法相关责任人,达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从根本上降低“三公经费”,规范公务支出,实现标本兼治,才能让公众越来越满意。

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既是构建透明政府的必须,也是满足公众知情权,接受群众监督需要。政府“三公”消费,可通过群众监督,有效压缩,预防违规支出和腐败现象发生。中央的“三公”消费都能公开,地方政府的“三公”消费还有什么理由捂着盖着?中央“三公”经费支出向社会公开,给地方政府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表率有了,标杆有了,是不是地方各级政府都能够切实地仿效办理了呢?恐怕未必,我担心有的地方不可能心甘情愿,甚至能拖则拖,能忽悠就忽悠。公开“三公”消费,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太难为”地方政府了,有点“与虎谋皮”的味道。以往“三公”消费“暗箱”操作,随便估估匡匡报给人大就完事了。正当的不正当的、合法的不合法的,一律冠之以冠冕堂皇的项目,再多的猫腻也可以马虎过去。

而要确保“三公”消费公开落到实处,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最起码要包括这么几点。首先需要人大前置关口。按照法律规定,政府开支的预决算必须上报人大审查批准。为确保公开,人大宜明确,政府“三公”经费支出未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点评”的,人大不予受理、审议。这个前“逼”硬杠一设,恐怕各个党政机关的“三公”开支不想公开也得公开了。

其次要明确公开的程序内容。一是公开的形式,为了便于群众“点评”、“监督”,应该在当地报纸上公示,或者印制专门资料张贴于公示栏中,不能只在广

播和电视上读一遍走个过场。二是公开的内容尽可能细化,公款招待、公费出国和公车开支,应细化到次、人、车等。大而化之,“西瓜葫芦一锅煮”,就难免“隐弊”。三是要给群众留出一定的评议时间,公示时间不能少于5个工作日。再次要有严格的追究机制。鉴于当前“三公”消费普遍畸高,民怨激烈的状况,必须明确压缩的指标。对于“三公”开支弄虚作假、偷梁换柱、虚报冒支、铺张浪费等行为,数额较大的,必须问责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并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罚。

第四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如何挤掉“三公经费”水分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扫描我 公考小助手(微信号:huoffcn)实时提供公考动态

【申论热点】

形形色色的“隐性福利”,用的大多是财政资金或国有资产,不少支出均由“三公经费”“埋单”。要降低行政成本,过“紧日子”,就要下大力气摒除不合规的“三公”消费,挤去其中的水分。

多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约束,政府“花钱计划”缺少足够的监督,一些地方“三公”经费增速屡屡超出经济发展速度。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手段降低“三公经费”。

浙江不少基层干部提出,先“刹车”,实行总量控制,是降低“三公经费”的先决条件。海岛县浙江玉环近日出台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实行费用规模和进度“双控制”,其中在总量方面,以近3年决算平均数为基数,至少下浮5%;天台县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实行季报制度,增幅排名靠前的进行通报,责令其说明情况,并提出整改措施;三门县对违反“三公经费”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或效能处理,截至目前,已对35家单位进行了通报。

此外,“晒账单”也是接受各界监督、挤掉“三公”水分的有效手段。在浙江温岭,所有乡镇(街道)、71个一级部门预算单位及下属单位的2013年预算和“三公经费”,全部在网上或当地报纸上公开。

“公开”只是“能看见”,更主要的是“看得懂”,能“提意见”。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挤掉“三公”水分最根本的措施,是进行公共预算制度的改革。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政策法规其实不少,但如果没有一个制度性监督平台,很多规定就可能流于形式。

在被不少学者称为“21世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道新曙光”的温岭市,用8年的时间探索了以“公民广泛参与协商,代表全程监督修正”为核心的“参与式预算”。在此过程中,积极利用民主恳谈为预算“挑刺”,逐步推进预算细化、公开,不断强化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预算编制更科学,需要预算内容更通俗。据温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明介绍,今年温岭率先启动了“部门预算票决制”。记者看到,与大部分地方部门“天书”一样的一两页纸不同,被审查的农林局的预算有厚厚的70多页,将每项支出尽可能详尽地列出。在现场,代表们毫不客气地提了101条意见,在认真吸纳相关合理意见后,农林局今年的“账单”才予以通过。

湖北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洪山科技创业大厦9楼

电话:027-87596637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教授认为,提升财政预算的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将政府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都纳入预算,实行统一完整规范的管理。在法律上,要进一步厘清“三公消费”的概念、标准和统计口径。同时,设立结算中心,实行“三公消费”与费用结算完全分离,并建立公务招待网站,接受全民监督。

湖北省公职类考试交流学习的平台

点击在线咨询,即时获取专业解答

湖北省公职类考试QQ交流群,体验多人即时互动 湖北中公教育官方微博,演绎实时现场的魅力

中公教育官方YY语音学习频道:35631,体验语音互动学习的乐趣

湖北中公微信:huoffcn

湖北公务员考试论坛,公考信息聚集地

【申论热点】

形形色色的“隐性福利”,用的大多是财政资金或国有资产,不少支出均由“三公经费”“埋单”。要降低行政成本,过“紧日子”,就要下大力气摒除不合规的“三公”消费,挤去其中的水分。

多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约束,政府“花钱计划”缺少足够的监督,一些地方“三公”经费增速屡屡超出经济发展速度。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手段降低“三公经费”。

浙江不少基层干部提出,先“刹车”,实行总量控制,是降低“三公经费”的先决条件。海岛县浙江玉环近日出台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实行费用规模和进度“双控制”,其中在总量方面,以近3年决算平均数为基数,至少下浮5%;天台县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实行季报制度,增幅排名靠前的进行通报,责令其说明情况,并提出整改措施;三门县对违反“三公经费”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或效能处理,截至目前,已对35家单位进行了通报。

此外,“晒账单”也是接受各界监督、挤掉“三公”水分的有效手段。在浙江温岭,所有乡镇(街道)、71个一级部门预算单位及下属单位的2013年预算和“三公经费”,全部在网上或当地报纸上公开。

“公开”只是“能看见”,更主要的是“看得懂”,能“提意见”。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挤掉“三公”水分最根本的措施,是进行公共预算制度的改革。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政策法规其实不少,但如果没有一个制度性监督平台,很多规定就可能流于形式。

在被不少学者称为“21世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道新曙光”的温岭市,用8年的时间探湖北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洪山科技创业大厦9楼

电话:027-87596637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索了以“公民广泛参与协商,代表全程监督修正”为核心的“参与式预算”。在此过程中,积极利用民主恳谈为预算“挑刺”,逐步推进预算细化、公开,不断强化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预算编制更科学,需要预算内容更通俗。据温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明介绍,今年温岭率先启动了“部门预算票决制”。记者看到,与大部分地方部门“天书”一样的一两页纸不同,被审查的农林局的预算有厚厚的70多页,将每项支出尽可能详尽地列出。在现场,代表们毫不客气地提了101条意见,在认真吸纳相关合理意见后,农林局今年的“账单”才予以通过。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教授认为,提升财政预算的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将政府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都纳入预算,实行统一完整规范的管理。在法律上,要进一步厘清“三公消费”的概念、标准和统计口径。同时,设立结算中心,实行“三公消费”与费用结算完全分离,并建立公务招待网站,接受全民监督。

湖北省公职类考试交流学习的平台

点击在线咨询,即时获取专业解答

湖北省公职类考试QQ交流群,体验多人即时互动 湖北中公教育官方微博,演绎实时现场的魅力

中公教育官方YY语音学习频道:35631,体验语音互动学习的乐趣

湖北中公微信:huoffcn

湖北公务员考试论坛,公考信息聚集地

湖北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洪山科技创业大厦9楼

电话:027-87596637

第五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缩减三公经费 节用裕民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缩减三公经费 节用裕民

背景链接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3月6日 新华网)

综合分析

[原因与意义分析]

一个地方和一个家庭一样,只有勤俭节约,用好每一分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过上好日子。而政府能否真正过紧日子,关键是全体干部尤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节俭意识。坐30万元一辆的车和坐10万元一辆的车,同样能办事;住五星级的宾馆和住三星级的宾馆,同样能开会。节俭不仅影响不了改革和发展,影响不了政府的正常运转,而且政府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着想,更能提高党政机关的办事效率和在群众心中的威望。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尤其在当前各地经济增速减缓,财政增收困难加大,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严峻形势下,政府和官员更应带头“勒裤带”过“紧日子”。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责任,体现出一种与国家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的责任与担当。过去我们党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创造辉煌,现在仍然需要这一优良传统作精神支撑,砥砺意志、顽强拼搏。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领导干部都必须以身作则,勤俭办事,带头过紧日子。

同时,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受人民委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就应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所以,领导干部能否带头“勒裤带”过“紧日子”,不仅是应对当前形势,加强党性修养和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的需要,更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考验。

参考对策

整治不留“死角”。应继续加大整治力度,从严从细整治。除了对顶风违纪者要痛下杀手外,对打“擦边球”者绝不能批评了事,应该严肃追责。要切实看到,打“擦边球”其实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客观反映。只有全面较真,全力碰硬,才能规范权力,使“三公”经费牢牢控制在预算内,防范“超支”、“越线”。

加强全面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纪检、媒体和人民群众共同监督,确保公共资金使用安全。特别是要及时公开 “三公”经费的用途和支出情况,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

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确保“三公”经费合理、合规、合民心民意。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氛围,才能使“三公”经费管理逐步走上正规,真正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也花不出去。

建立长效机制。整治“三公”经费超标的“顽症”,不可能 “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积小胜为大胜。因此,应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用制度制约权力,筑牢法治“篱笆”。比如,对“三公”经费管理使用、审批程序、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以及财务报销等方面,全面强化制度的约束力,便于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把这几年压缩“三公”经费的成果一点一滴地固定下来,形成新的观念和惯例,也才能使良好作风真正定型。

下载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省级三公经费公开乏力格外刺眼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省级三公经费公开乏力格外刺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