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南工业园区简介
武南工业小区于1994年6月由原武威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全国星火技术密集区”。地处武南镇交通枢纽区,规划范围内拆迁的建筑物少,是武南镇最具活力的经济区。武南工业小区南邻G30高速和G312国道,北靠武黄公路,西连武威市工业园区,东接武南镇区及武南火车站(西北铁路交通运输的枢纽站和列车编组站),原规划占地面积710公顷,后新增兰新铁路线以南近520公顷区域及武南煤化工园区733公顷,现总体规划面积达1963公顷。区域内兰新铁路、干武铁路、G30高速、G312国道、金色大道、荣华大道及武黄公路横贯全境。园区内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光缆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截止目前,园区内共建成道路5条8.3公里,硬化面积达15万多平方米;建成供水厂1座,日供水能力达0.5万吨,铺设供水管道近5.8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8000吨,铺设排污管道近5.4公里;建有1座110KV变电站,架设高低压供电线路5.2公里,供电能力为33.5KVA,并实现双回路无间断供电;架设路灯共120盏,栽植各类风景树10000多株;铺设通讯光缆6.5公里,通讯线路及宽带、因特网在小区实现全覆盖。
经过近17年的建设发展,园区初步形成以响煤集团武威选煤公司为代表,以洗精煤和煤矸石砌块砖等煤系列产品生产为主的煤化工业;以双美公司、吉祥铝型材厂、恒泰建材厂为代表,以装饰材料、铝型材、胶合板、钢模板、烧结砖等生产为主的建筑建材业;以天祥公司、金业麦芽、益民熏醋、华源肥业、甘鑫种业为代表,以肉食品、麦芽、酱醋、复合肥、玉米制种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省粮食储备库武南大库、亿达商贸为代表,以粮食储备、农产品储运为主的仓储物流业等四大产业发展格
局。
第二篇:工业园区简介
甘肃酒泉工业园区简介
甘肃酒泉工业园区是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省政府命名的首批省级重点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58.9平方公里,由南园和西园两部分组成(其中南园36.8平方公里,西园22.1平方公。园区自2000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投资9.5亿元(其中2011年1.87亿元),高标准配套道路、绿化、供排水、供暖、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3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21亿元,入驻企业303户,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煤电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生化制药、商贸物流、建筑建材等主导产业,已发展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配套、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省级重点工业园区。2011年,园区新、续、扩、改项目4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实现各业总产值245亿元(新能源装备制造完成产值195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就业人数达到2.6万人。园区被省发改委和省科技厅命名为“甘肃酒泉风光电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
近年来,酒泉工业园区管委会在酒泉市委、市政府和肃州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历史机遇,规划建设了10平方公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其中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光电装备产业园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光伏装备制造产业。先后与35家风光电装备制造领军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其中上市公司15家,中央企业10家。国内排名一、二、三,全球排名二、四、七位的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等风机总装企业和国内排名一、二、三,全球排名二、三、四位的中复连众、中材科技、中航惠腾等叶片制造企业纷纷入驻。目前,园区入驻风电装备制造项目28个,建成投产22个,完成投资37亿元,形成了风机3000台、叶片3000套、机舱罩2500套、法兰轮毂主机架等机加工30000吨、玻璃纤维7000吨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产品型号最多、聚集效应最佳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光伏设备制造方面,东方电气5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酒泉正泰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基地一期150兆瓦光伏电池生产项目已投产,今年,园区将形成1000兆瓦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明年,光伏产业(电池生产、组建、逆变器、支架)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第三篇:工业园区简介
自治区级焉耆工业园区简介
焉耆盆地位于北纬41°23’至43°31’,东经86°39’至 88°20’,东西方向长约: 160km 南北方向宽60-90km 面积55200平方公里,东南部与博湖县接壤,北部连和静、和硕两县,南依库尔勒市,西南以霍拉山东面往西北走向的山脊与库尔勒市、轮台县毗邻, 县城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53公里。全县东西长约128公里,南北宽约45公里。全县行政面积2570.88平方公里。
工业园区始建于1995年,2005年开始筹备申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焉耆工业园区于2013年6月13日正式审批升级成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依托地域资源优势,按照“一区三园”进行规划布局,一区:即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三园,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包括酿酒葡萄产业园区),焉耆廊坊产业园(包括新能源产业园区),石材加工产业园。园区总规划面积119.1平方公里,其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4.4平方公里;酿酒葡萄加工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2.69平方公里;焉耆廊坊产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50平方公里;新能源产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51.7平方公里;石材产业加工园规划用地面积10.31平方公里。
2013年焉耆县大小工业企业总数66家,规模以上企业20家,其中:园区规模以上企业13家,各类商业、零售企业、工商户400余家,累计总建成面积2.54平方公里,园区2013年工业总产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4.6亿元,企业完成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完成企业用工人数3000余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7000余人。
一、发展优势
(一)产业优势。焉耆县随着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依托优质酿酒葡萄、工业番茄、辣椒、甜菜和万头奶牛等优势特色资源,逐步培育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及以红柱石为代表的特色矿产业和石油天然气产业。
(二)交通优势。具有特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南疆铁路、和库高速公路、325省道、218国道、206省道、“西气东输”工程都在境内通过,是连接南北疆的交通要道。
(二)资源优势。焉耆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铜、花岗岩、水晶、云母、红柱石、绿柱石等各类矿藏80余种。霍拉山红柱石储量是国内最大,世界罕见的超大矿藏,储量达3.5亿吨。已探明油气资源储量达3.8亿吨,石油地质储量4270吨,天然气储量75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114万吨。
地表水,开都河在境内长62公里,平均流量112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33.4亿立方米,为焉耆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全县可灌溉面积44.8万亩。年用水量3.49亿立方米。相思湖是县内唯一的天然淡水湖,它旁依博斯腾湖,平均水深3米,水域面积8.76平方公里,是发展水产养殖的理想之地,现已开发为旅游度假区。
地下水,焉耆盆地土层中有丰富的潜水和承压水,天然年补给量13亿-18亿立方米,可供长期开采,每年可开采5亿立方米,现已成为向库尔勒市输送饮用水的水源地。
(三)用地优势。进行园区建设园区用地选择上贯彻国家
土地政策,用地均为国有未利用土地,利用戈壁荒滩,不占耕地且成本低。
二、园区发展概况
(一)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包括酿酒葡萄产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25平方公里,园区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扎实推进。原规划用地面积4.8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规划增加了商贸流通产业。产业园建设采用“一轴线、一环路、两片区”的结构形式进行规划布局,即以325省道为中心景观轴线与园区外部环路将园区东西两侧有机联系起来。已入驻的工业企业有:中粮屯河食品、中粮屯河番茄、红帆生物、光明保鲜库、丁丁食品、西部九王、意诺科技、荣达驾考中心、县交警队等36家,企业用工3000余人。入驻的商贸流通产业有:粮油、农资、果蔬、牲畜、屠宰、建材、运力等七家专业市场及汽配城等。固定业主800余人。2013年正在建设的企业及单位有鑫泰加气站,牙生江食品厂等,园区上下水管网已纳入县城管网规划,经325省道县城段改造,路灯已铺设到园区旁。
功能定位:在一期启动区内,仍保持原规划不变,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特色农副产品综合精深加工项目区。在二期预留地内(沙河工业园沿325省道以西),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产业,以光明路七大专业市场为孵化器,围绕商业圈、市场群,打造业态相对集中,业种门类齐全的商贸流通产业项目区。
酿酒葡萄产业园区:位于乡都酒业西侧,规划面积2.69平方公里。依托10万亩葡萄基地,打造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体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酿酒葡萄产业项目区。重点发展农业综合开发、食品业、旅游业、酒业等产业,现已入驻酒类企业有乡都酒业、海瑞盛、望中酒业、中菲酒业等,2013年开工建设企业有焉耆金果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焉耆星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5家酿酒葡萄企业。2013年园区完成架设10KV线路1.2公里,安装变压器一台,打机井一眼,安装滴管及自来水管道7公里,植树150亩。
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葡萄酿酒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打造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酿酒葡萄产业项目区。
(二)焉耆廊坊产业园(包括新能源产业园区)
焉耆廊坊产业园:焉耆廊坊产业园位于焉耆县南端,与库尔勒市塔什店镇接壤,与库尔勒市塔什店金川工业园区毗邻,紫泥泉收费站出口处。园区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距焉耆县城30公里、库尔勒市区20公里、库尔勒机场40公里,园区内750KV、220KV、110KV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均有分布,和库高速公路、218国道、325省道、南疆铁路贯穿园区。根据州委书记彭家瑞在焉耆县《关于成立焉耆廊坊产业园区及相关事宜的请示》上的批示,建议将紫泥泉新兴工业园区列入全州产业发展体系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定位;与库尔勒市塔什店工业园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招商、统一建设、共同发展园区建设;自治州招商引资项目优先向该园区倾斜,依托自治州相关政策,把焉
耆县工业、商贸经济融入库尔勒经济发展大环境,主动接受库尔勒市辐射带动。目前,园区已纳入《自治州工业园区“十二五”总体规划》。
该园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与塔什店接壤处地下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目前气化北四县管道在园区预留接口,正在建设阀室。完成招商宣传牌3块,12.8公里道路路基建设,新打机井1眼,完成林带种植200亩,新架设10千伏主干线路12公里。已入驻园区企业有华城水泥、兴达化工、宇航科技、佳信食品等企业,正在建设焉耆星鑫源精细化工、邢美矿业、金碳煤业、荣德金属制造等企业,目前招商洽谈的企业有国泰宏远能源公司等4家LNG、CNG加气站和相关下游化工产品生产等项目。
功能定位:依托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库尔勒半小时经济圈,规划布局主要以大型矿产资源、建材、钢材、仓储物流、交易和生物能源、石油石化、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为主,以各类综合服务设施为辅的综合产业园区。
新能源产业园区:位于焉耆县葡萄基地华萄园西北侧、七个星霍拉山村东侧,规划面积51.7平方公里。适合光伏能新能源项目建设发展。
目前,该项目区已与县人民政府签约投资意向的企业10家,其中,华电焉耆太阳能有限公司一期20MWp光伏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已于11月并网发电。新奥集团已于12月30日并网发电,其他三家(光润、特变电工、国信阳光)。已获得自治区发改委“路条”,园区基础设施道路已修建4.2千米,打机井1眼。
功能定位:依托750KV、220KV、110KV变电站可上网销售电
能优势,重点发展清洁能源项目,用于安排新能源、新材料类企业,主要发展太阳能发电等企业,形成绿色新型能源项目区。
(三)石材产业园
总体规划与功能定位:焉耆县石材加工产业园区位于218国道628公里至633公里处,总体规划面积10.31平方公里,主要依托已探明的霍拉山矿区石材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石材加工、粘土制砖产业,引进一批新型石材企业入园,形成石材加工产业区。
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思路,焉耆石材加工工业园区计划分五期建设完成。石材产业园位于218国道628公里至633公里东、西两侧。于2011年年底启动石材加工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规划面积4935亩(3.29平方公里),拟引进入园企业23家;二期工程规划面积2115亩(1.41平方公里),拟引进入园企业14家,园区远期规划建设面积达到7485亩(4.9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拟达到60余家。园区总体规划修建道路50余公里,架设电路总长20余公里,打井5眼,平整绿化带2000余亩,基本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工业园区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石材产业、安排60家以上新型石材企业,5家左右制砖企业,形成以石材加工为主的产业区。
矿区基本情况:矿区主要位于焉耆县霍拉山许古尔鲁克花岗岩矿,距焉耆县城80公里,距石材产业园区40公里,初步探明花岗岩储量为88.06平方公里,探矿方案设置15个区块,探矿证办理按区块进行招拍挂。进标企业由园区管委会协同国土资源部门再按每50万平方米加工能力,为企业配置1平方公里采矿区,矿区配置按企业加工能力比例增减;企业矿区资源耗尽后由
工业园区管委会给予配置新矿区;企业生产经营效益良好,提产扩能后,由工业园区管委会酌情给予配置新矿区。基建项目完成后,一年内未达到申报项目规模,园区管委会将按企业规模重新配置采矿区。
目前已由石材加工企业投资修建矿山道路18公里,矿区35千伏变电站正在州供电公司程序受理当中,计划下半年开始投资建设,矿区目前有(富华石业、森源石业、富兴石业、铭石石材)4家企业正在做探矿工作。
目前建设及入驻企业情况:目前开工建设的一期工程位于218国道628公里至631公里西侧,于2011年12月开工建设,规划面积2.67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现已完成一期道路修建15.5公里,架设电力线路6.1公里,打井3眼,场地平整2200亩,绿化带平整405亩;协调路政海事局、通信部门基本完成了道路口开、光缆加固工作;完成3个花岗岩商标的申报(七星白、霍拉金、焉脂红)工作;并取得商标证书。35千伏临时变电站项目已建成并接火通电,110千伏变电站相关的前期报批资料已向电力部门提供。截止目前,石材园区已注册石材加工企业24家,计划总投资9.79亿元。现已开工建设企业6家(富华石业、森源石业、富兴石业、铭石石材、金源石业和佳山矿业),到位资金达1.47亿元。目前(富华石业、森源石业、富兴石业、铭石石材)已开工生产。
2013年内4家以上企业投资达产,自治县石材加工产业预计3年内招商引资企业达到20家以上,GDP占全县的10%左右,预计实现产值5.4亿元,贡献地方财政4500万元。
焉耆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已向全国全面展开,欢迎投资商前来“疆南水乡、秀美焉耆”洽谈投资。
第四篇:工业园区简介
工业园区建设相关情况简介
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平方公里,其余为旅游度假区。启动区.平方公里土地已得到省国土厅建设用地规划批复。目前累计投资万元建设了部分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今年又投资多万元对基地的近万平方米场地进行平整,工程预计在月上旬全部完成。投资万元的KV变电站也已完成场地平整及基础建设工作,将在年投入使用。
园区以建筑卫生制造为主业,兼顾高新技术、新型装饰材料、琉璃制品和日用等,并延伸产业链,逐步发展专业化配套生产体系,包括原燃材料供应、机械装备配套、技术、信息服务、产品展示与商贸洽谈、现代物流等,争取用十年时间,把建成北方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把产业建设成为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已有两家企业入驻。项目总投资.亿元,已于年月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万元。有限公司生产线项目已累计投资万元,建设了第一条生产线的窑炉车间、成品库房、煤气发生站和办公生活用房,购置并安装了原料加工设备、挤出成型设备、煤气站设备和窑炉、配电设备。年月日点火温窑,预计在今年月份正式投产。
第五篇:南大简介
南京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南京。自1902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去掉“国立”二字,迳名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的文学院、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并将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今天的南京大学包括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风景优美,建筑规模宏大,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已发展成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的一流大学。现任校长为地球化学家陈骏教授。5月20日为校庆日。
南京大学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早在“五四”时期,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是南京地区爱国学生运动的中坚。20年代初,一批共产主义先驱就在这里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在此举行。抗战时期,以中央大学著名教授潘菽、梁希、金善宝等为主体的“自然科学座谈会”和“民主科学座谈会”,高扬民主、科学精神,为坚持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而奔走呼吁,不懈斗争,后来发展成为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九三学社。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始终站在爱国民主运动的前列,1947年5月20日,中央大学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爱国学生运动。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以后,这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得到继承发扬。1978年5月,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经修改后,冲破重重阻力,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第一声春雷”。
近百年来,南京大学俊彦云集,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李瑞清、吴有训、竺可桢、茅以升、柳诒徵、胡小石、陶行知、郭秉文、陈鹤琴、汤用彤、马寅初、李叔同、熊庆来、童第周、金善宝、闻一多、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严济慈、吴健雄、李国鼎、罗家伦、顾毓琇、李方训、吴宓、朱光亚、赵忠尧、赛珍珠、杨杏佛、吕叔湘、梁希、戴安邦、陈白尘、匡亚明等名家大师们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有6位是南京大学校友。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逐步形成了人文、社会、自然、技术、生命、现代工程和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南京大学设有21个学院,62个系,拥有本科专业8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13个,专业硕士学位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3个,博士点147个(其中44个为学校自主设置),博士后流动站2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在全校2080名专任教师中,共有教授71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5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博士生导师663人。
依托多科学的综合优势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南京大学的办学水平和效益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统计,1992年以来,南京大学被国际权威的科研检索资料《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论文数连续7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首位,被引用论文数也连续8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一。10余年来,南京大学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8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40余项。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从1994年以来,南京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全国高校中也名列前茅。
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现有各类学生43477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1030名。在国内,南大的毕业生以“基础厚、后劲足、能力强、素质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国际学术界,有7位南京大学的毕业生获美国总统奖。以南大研究生及其导师的姓氏命名的科学成果就有“周——龚分步相变理论”、“吴孤子”理论等。而在英国举办的国际英语演讲比赛中,南大学子先后两次获得冠军。1994、1995年,南大学生辩论队技压群雄,先后夺得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和国际大专辩论赛桂冠。1999年,南京大学又以优异成绩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率先通过了国家教育部举行的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
南京大学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学校图书馆藏书量491余万册,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学校建有各类研究所127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98个,并拥有现代分析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大型教学科研实验基地。
南京大学是我国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最活跃的大学之一。1979年以来,南大已与近30个国家的2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主办国际会议120余次,6000余人次的教师出国留学、访问或进修,聘请外国专家学者4200多人次来校讲学与合作,6000多名海外留学生先后在南大进修学习。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普列高津、格拉肖、芒德尔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授予名誉教授或名誉博士称号。美国前总统布什、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等国外政要也先后来南大访问。南京大学为直接借鉴国外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模式,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办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与德国哥廷根大学联合建立了中德法学研究所、与日本邮政省共建了中国唯一的“多媒体远程卫星教育系统研究室”等,其中,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经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中美两国在教育学术领域合作的成功范例,受到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重视和称赞,被誉为“不出国的留学园地”,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南京大学的改革和事业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199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南大视察,并挥毫写下了“把南京大学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和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研中心”的题词。1994年,南京大学被列入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序列。1999年7月和2006年10月,国家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两次签订协议,在“985工程”一期、二期中连续共同注资重点建设南京大学,支持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2002年5月,南京大学以“承百年传统、展辉煌成就、扬南大精神、创世界一流”为主题,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成功举办了“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追问大师”等一系列旨在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纪念活动,授予冯元桢等7位校友“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25000余名校友及包括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20多位院士、100多位大学校长的数千海内外来宾抵宁参加校庆活动,各界校友和贤达为校庆认捐总额超过1.39亿元,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新的世纪,南京大学将继续弘扬传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富有南京大学特色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争取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