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园区简介(罗)1
海勃湾千里山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一、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千里山工业园区是自治区人民政府1998年8月批准设立的,按照“一园多区规划、分区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经过十多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千里山工业园为核心,洗选加工区、小型加工区和商砼区为配套的产业多元互补的循环经济园区。工业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以煤为主到多产业并存的发展历程。现园区已初步形成煤-焦-化工、煤-焦-钢铁-机械制造—汽车生产、煤-焦-煤气-天然气-天然气综合利用、煤矸石-电-粉煤灰-水泥—混凝土、煤矸石—高岭土—陶瓷、煤矸石—高岭土—高档填料等多个产业链条,构筑起了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优势产业框架体系。目前,园区共有企业90户,职工1.3万人,1—7月,完成工业总产值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5.9亿元,上缴税金9987万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焦炭630万吨、钢材200万吨、水泥熟料300万吨、天然气23万吨、天然气重卡5万辆、镀膜玻璃360万重量箱、多晶硅6000吨、高档填料20万吨,预计实现产值430亿元。
四个功能区情况:
(一)千里山工业园
千里山工业园规划面积36.5平方公里,近年来,千里山工业园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的主题和新的战略目标,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 1
业支撑转型、培育新型产业引领转型等举措,园区产业结构由早期的单纯资源型产业发展为现在的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为主的四大传统产业和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四大新兴产业的新型产业格局,经济发展开始由过去的资源型产业的单极带动转向优势传统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的多元驱动。目前累计引进企业60户,协议投资额188亿元,其中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18个。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分区入驻,产业逐区聚集初步形成:
一是煤化工产业。园区现有6个百万吨焦化项目,在做强做大煤化工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焦化企业集中的优势,引进了乌海华油、华清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延长煤焦化产业链。
二是冶金产业。引进了包钢万腾钢铁有限公司200万吨钢、200万吨轧材项目,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正在积极开发下游产品,推进特种钢、小五金产业的发展。
三是加工制造产业。引进蓝星玻璃有限公司360万重量箱低辐射镀膜玻璃项目。依托已投产的黄河工贸集团100万吨水泥、海美斯陶瓷有限公司450万平方米瓷砖项目带动配套加工项目发展。
四是装备制造产业。引进陕重汽年产5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冀东汽车年产3000量自卸车项目、神州机械年产120台套选煤设备等6个大型机械装备制造项目,配套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以节能环保为切入点,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了隆兴佰鸿年产8万件LED节能照明设备项目、蓝星15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及2兆瓦非晶硅光伏地面电站项目、昊华高科
真空变相热管节能环保项目等新能源项目。同时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引进了天宇化工年产20万吨高岭土高档填料等传统产业高端化产品项目。
(二)小型加工区。
该区位于摩尔沟口西北侧、运煤大通道东侧,规划占地面积257公顷,规划入驻企业90户,已开工建设16户,建成投产3户。主要入驻机械、轻工等产品的加工服务和各类新型特色加工服务业。园区完全建成后将具备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
(三)煤炭洗选加工区。
该区位于在卡汗车站东北侧,现已入驻洗煤企业9家、设计产能2600万吨,已经建成7家,“十二五”期间,煤炭洗选能力将达到6700万吨。
(四)商砼区。
该区位于铅矿搬迁居民原址,总占地面积26.2公顷,拟入驻建设13个商砼站,已建成4个。完全建成后,可为我区建筑市场提供充足的商砼供给。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抓好项目布局的同时,累计投入资金6.8亿元,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园区范围内基本实现“四通一平”。其中,修筑道路43.45公里,建成110KV和220KV变电站各一座,完成北区四回路10KV输电线路工程,架设输电线路27公里,铺设供热管网22公里,建成供水机井10眼,铺设供水管网31公里,完成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了集办公、会议、商贸洽谈、产品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楼和公寓楼;目前,正在实施的园区污水处理、供水、固废渣场、集中供热、南区四回路10KV输电线路等工程也即将陆续投入使用。同时,认真开展园区“四化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栽种各类树木、灌木100余万株,绿化面积达39万平方米。这些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园区发展环境。
三、对园区企业的服务与管理情况
为确保项目落地投产见效,对重点项目我们从前期洽谈、手续办理到后续基础设施配套,全部实行专人负责、一对一跟踪服务。严格按照《千里山生态工业园区企业入驻及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规章制度,从项目的入园申报、规划管理、用地管理、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着力解决项目建设用水问题。积极协调自治区水利厅、市交通局、铁路等部门,完成引水工程等各项手续的办理及相关许可工作;积极利用原有企业闲置机井,并入园区供水管网,充分利用了园区现有资源,有效解决供水不足问题。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并将相关内容纳入项目入园审批程序,积极协调工商部门驻园区管委会工作站为进行企业集中年检,先后为多个新入驻项目提供办公场所、住宿公寓,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篇:工业园区简介
甘肃酒泉工业园区简介
甘肃酒泉工业园区是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省政府命名的首批省级重点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58.9平方公里,由南园和西园两部分组成(其中南园36.8平方公里,西园22.1平方公。园区自2000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投资9.5亿元(其中2011年1.87亿元),高标准配套道路、绿化、供排水、供暖、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3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21亿元,入驻企业303户,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煤电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生化制药、商贸物流、建筑建材等主导产业,已发展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配套、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省级重点工业园区。2011年,园区新、续、扩、改项目4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实现各业总产值245亿元(新能源装备制造完成产值195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就业人数达到2.6万人。园区被省发改委和省科技厅命名为“甘肃酒泉风光电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
近年来,酒泉工业园区管委会在酒泉市委、市政府和肃州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历史机遇,规划建设了10平方公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其中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光电装备产业园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光伏装备制造产业。先后与35家风光电装备制造领军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其中上市公司15家,中央企业10家。国内排名一、二、三,全球排名二、四、七位的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等风机总装企业和国内排名一、二、三,全球排名二、三、四位的中复连众、中材科技、中航惠腾等叶片制造企业纷纷入驻。目前,园区入驻风电装备制造项目28个,建成投产22个,完成投资37亿元,形成了风机3000台、叶片3000套、机舱罩2500套、法兰轮毂主机架等机加工30000吨、玻璃纤维7000吨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产品型号最多、聚集效应最佳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光伏设备制造方面,东方电气5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酒泉正泰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基地一期150兆瓦光伏电池生产项目已投产,今年,园区将形成1000兆瓦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明年,光伏产业(电池生产、组建、逆变器、支架)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第三篇:工业园区简介
自治区级焉耆工业园区简介
焉耆盆地位于北纬41°23’至43°31’,东经86°39’至 88°20’,东西方向长约: 160km 南北方向宽60-90km 面积55200平方公里,东南部与博湖县接壤,北部连和静、和硕两县,南依库尔勒市,西南以霍拉山东面往西北走向的山脊与库尔勒市、轮台县毗邻, 县城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53公里。全县东西长约128公里,南北宽约45公里。全县行政面积2570.88平方公里。
工业园区始建于1995年,2005年开始筹备申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焉耆工业园区于2013年6月13日正式审批升级成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依托地域资源优势,按照“一区三园”进行规划布局,一区:即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三园,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包括酿酒葡萄产业园区),焉耆廊坊产业园(包括新能源产业园区),石材加工产业园。园区总规划面积119.1平方公里,其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4.4平方公里;酿酒葡萄加工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2.69平方公里;焉耆廊坊产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50平方公里;新能源产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51.7平方公里;石材产业加工园规划用地面积10.31平方公里。
2013年焉耆县大小工业企业总数66家,规模以上企业20家,其中:园区规模以上企业13家,各类商业、零售企业、工商户400余家,累计总建成面积2.54平方公里,园区2013年工业总产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4.6亿元,企业完成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完成企业用工人数3000余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7000余人。
一、发展优势
(一)产业优势。焉耆县随着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依托优质酿酒葡萄、工业番茄、辣椒、甜菜和万头奶牛等优势特色资源,逐步培育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及以红柱石为代表的特色矿产业和石油天然气产业。
(二)交通优势。具有特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南疆铁路、和库高速公路、325省道、218国道、206省道、“西气东输”工程都在境内通过,是连接南北疆的交通要道。
(二)资源优势。焉耆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铜、花岗岩、水晶、云母、红柱石、绿柱石等各类矿藏80余种。霍拉山红柱石储量是国内最大,世界罕见的超大矿藏,储量达3.5亿吨。已探明油气资源储量达3.8亿吨,石油地质储量4270吨,天然气储量75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114万吨。
地表水,开都河在境内长62公里,平均流量112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33.4亿立方米,为焉耆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全县可灌溉面积44.8万亩。年用水量3.49亿立方米。相思湖是县内唯一的天然淡水湖,它旁依博斯腾湖,平均水深3米,水域面积8.76平方公里,是发展水产养殖的理想之地,现已开发为旅游度假区。
地下水,焉耆盆地土层中有丰富的潜水和承压水,天然年补给量13亿-18亿立方米,可供长期开采,每年可开采5亿立方米,现已成为向库尔勒市输送饮用水的水源地。
(三)用地优势。进行园区建设园区用地选择上贯彻国家
土地政策,用地均为国有未利用土地,利用戈壁荒滩,不占耕地且成本低。
二、园区发展概况
(一)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包括酿酒葡萄产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25平方公里,园区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扎实推进。原规划用地面积4.8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规划增加了商贸流通产业。产业园建设采用“一轴线、一环路、两片区”的结构形式进行规划布局,即以325省道为中心景观轴线与园区外部环路将园区东西两侧有机联系起来。已入驻的工业企业有:中粮屯河食品、中粮屯河番茄、红帆生物、光明保鲜库、丁丁食品、西部九王、意诺科技、荣达驾考中心、县交警队等36家,企业用工3000余人。入驻的商贸流通产业有:粮油、农资、果蔬、牲畜、屠宰、建材、运力等七家专业市场及汽配城等。固定业主800余人。2013年正在建设的企业及单位有鑫泰加气站,牙生江食品厂等,园区上下水管网已纳入县城管网规划,经325省道县城段改造,路灯已铺设到园区旁。
功能定位:在一期启动区内,仍保持原规划不变,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特色农副产品综合精深加工项目区。在二期预留地内(沙河工业园沿325省道以西),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产业,以光明路七大专业市场为孵化器,围绕商业圈、市场群,打造业态相对集中,业种门类齐全的商贸流通产业项目区。
酿酒葡萄产业园区:位于乡都酒业西侧,规划面积2.69平方公里。依托10万亩葡萄基地,打造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体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酿酒葡萄产业项目区。重点发展农业综合开发、食品业、旅游业、酒业等产业,现已入驻酒类企业有乡都酒业、海瑞盛、望中酒业、中菲酒业等,2013年开工建设企业有焉耆金果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焉耆星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5家酿酒葡萄企业。2013年园区完成架设10KV线路1.2公里,安装变压器一台,打机井一眼,安装滴管及自来水管道7公里,植树150亩。
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葡萄酿酒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打造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酿酒葡萄产业项目区。
(二)焉耆廊坊产业园(包括新能源产业园区)
焉耆廊坊产业园:焉耆廊坊产业园位于焉耆县南端,与库尔勒市塔什店镇接壤,与库尔勒市塔什店金川工业园区毗邻,紫泥泉收费站出口处。园区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距焉耆县城30公里、库尔勒市区20公里、库尔勒机场40公里,园区内750KV、220KV、110KV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均有分布,和库高速公路、218国道、325省道、南疆铁路贯穿园区。根据州委书记彭家瑞在焉耆县《关于成立焉耆廊坊产业园区及相关事宜的请示》上的批示,建议将紫泥泉新兴工业园区列入全州产业发展体系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定位;与库尔勒市塔什店工业园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招商、统一建设、共同发展园区建设;自治州招商引资项目优先向该园区倾斜,依托自治州相关政策,把焉
耆县工业、商贸经济融入库尔勒经济发展大环境,主动接受库尔勒市辐射带动。目前,园区已纳入《自治州工业园区“十二五”总体规划》。
该园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与塔什店接壤处地下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目前气化北四县管道在园区预留接口,正在建设阀室。完成招商宣传牌3块,12.8公里道路路基建设,新打机井1眼,完成林带种植200亩,新架设10千伏主干线路12公里。已入驻园区企业有华城水泥、兴达化工、宇航科技、佳信食品等企业,正在建设焉耆星鑫源精细化工、邢美矿业、金碳煤业、荣德金属制造等企业,目前招商洽谈的企业有国泰宏远能源公司等4家LNG、CNG加气站和相关下游化工产品生产等项目。
功能定位:依托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库尔勒半小时经济圈,规划布局主要以大型矿产资源、建材、钢材、仓储物流、交易和生物能源、石油石化、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为主,以各类综合服务设施为辅的综合产业园区。
新能源产业园区:位于焉耆县葡萄基地华萄园西北侧、七个星霍拉山村东侧,规划面积51.7平方公里。适合光伏能新能源项目建设发展。
目前,该项目区已与县人民政府签约投资意向的企业10家,其中,华电焉耆太阳能有限公司一期20MWp光伏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已于11月并网发电。新奥集团已于12月30日并网发电,其他三家(光润、特变电工、国信阳光)。已获得自治区发改委“路条”,园区基础设施道路已修建4.2千米,打机井1眼。
功能定位:依托750KV、220KV、110KV变电站可上网销售电
能优势,重点发展清洁能源项目,用于安排新能源、新材料类企业,主要发展太阳能发电等企业,形成绿色新型能源项目区。
(三)石材产业园
总体规划与功能定位:焉耆县石材加工产业园区位于218国道628公里至633公里处,总体规划面积10.31平方公里,主要依托已探明的霍拉山矿区石材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石材加工、粘土制砖产业,引进一批新型石材企业入园,形成石材加工产业区。
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思路,焉耆石材加工工业园区计划分五期建设完成。石材产业园位于218国道628公里至633公里东、西两侧。于2011年年底启动石材加工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规划面积4935亩(3.29平方公里),拟引进入园企业23家;二期工程规划面积2115亩(1.41平方公里),拟引进入园企业14家,园区远期规划建设面积达到7485亩(4.9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拟达到60余家。园区总体规划修建道路50余公里,架设电路总长20余公里,打井5眼,平整绿化带2000余亩,基本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工业园区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石材产业、安排60家以上新型石材企业,5家左右制砖企业,形成以石材加工为主的产业区。
矿区基本情况:矿区主要位于焉耆县霍拉山许古尔鲁克花岗岩矿,距焉耆县城80公里,距石材产业园区40公里,初步探明花岗岩储量为88.06平方公里,探矿方案设置15个区块,探矿证办理按区块进行招拍挂。进标企业由园区管委会协同国土资源部门再按每50万平方米加工能力,为企业配置1平方公里采矿区,矿区配置按企业加工能力比例增减;企业矿区资源耗尽后由
工业园区管委会给予配置新矿区;企业生产经营效益良好,提产扩能后,由工业园区管委会酌情给予配置新矿区。基建项目完成后,一年内未达到申报项目规模,园区管委会将按企业规模重新配置采矿区。
目前已由石材加工企业投资修建矿山道路18公里,矿区35千伏变电站正在州供电公司程序受理当中,计划下半年开始投资建设,矿区目前有(富华石业、森源石业、富兴石业、铭石石材)4家企业正在做探矿工作。
目前建设及入驻企业情况:目前开工建设的一期工程位于218国道628公里至631公里西侧,于2011年12月开工建设,规划面积2.67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现已完成一期道路修建15.5公里,架设电力线路6.1公里,打井3眼,场地平整2200亩,绿化带平整405亩;协调路政海事局、通信部门基本完成了道路口开、光缆加固工作;完成3个花岗岩商标的申报(七星白、霍拉金、焉脂红)工作;并取得商标证书。35千伏临时变电站项目已建成并接火通电,110千伏变电站相关的前期报批资料已向电力部门提供。截止目前,石材园区已注册石材加工企业24家,计划总投资9.79亿元。现已开工建设企业6家(富华石业、森源石业、富兴石业、铭石石材、金源石业和佳山矿业),到位资金达1.47亿元。目前(富华石业、森源石业、富兴石业、铭石石材)已开工生产。
2013年内4家以上企业投资达产,自治县石材加工产业预计3年内招商引资企业达到20家以上,GDP占全县的10%左右,预计实现产值5.4亿元,贡献地方财政4500万元。
焉耆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已向全国全面展开,欢迎投资商前来“疆南水乡、秀美焉耆”洽谈投资。
第四篇:工业园区简介
工业园区建设相关情况简介
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平方公里,其余为旅游度假区。启动区.平方公里土地已得到省国土厅建设用地规划批复。目前累计投资万元建设了部分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今年又投资多万元对基地的近万平方米场地进行平整,工程预计在月上旬全部完成。投资万元的KV变电站也已完成场地平整及基础建设工作,将在年投入使用。
园区以建筑卫生制造为主业,兼顾高新技术、新型装饰材料、琉璃制品和日用等,并延伸产业链,逐步发展专业化配套生产体系,包括原燃材料供应、机械装备配套、技术、信息服务、产品展示与商贸洽谈、现代物流等,争取用十年时间,把建成北方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把产业建设成为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已有两家企业入驻。项目总投资.亿元,已于年月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万元。有限公司生产线项目已累计投资万元,建设了第一条生产线的窑炉车间、成品库房、煤气发生站和办公生活用房,购置并安装了原料加工设备、挤出成型设备、煤气站设备和窑炉、配电设备。年月日点火温窑,预计在今年月份正式投产。
第五篇:沂水县工业园区简介
沂水县工业园区简介
1、沂水经济开发区
沂水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发改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审核批准的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8.2平方公里。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集聚,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后投入资金2.8亿元,进行了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基本实现了供水、供电、供汽、排污、通讯、互联网、有线电视、道路 “七通一平”,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截至目前,入区企业已有46家,总投资92.94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21个,外资项目3个,初步形成了电子、纺织服装、生物化工、板材家具、机械、食品等几大产业体系,具备了现代工业新区的雏形,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07年,区内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7.6亿元、实现税收1.083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172%和103.4%。
沂水经济开发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打造开发区服务品牌,倡导“政策有底线,服务无止境,承诺一定兑现,服务不留遗憾”的新型服务观念,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实行项目落地建设前、中、后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各种手续,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坚持实行“扎口管理”制度,由管委会代表企业统一协调对外关系,严格规范和限制对企业的检查、收费行为,为企业生产经营-1-
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为投资者提供热情细致周到的服务,沂水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投资的沃土,创业的乐园。蓬勃发展的沂水经济开发区竭诚欢迎中外客商前来投资洽谈、共谋发展!
2、庐山工业项目区
该项目区位于沂河西岸,县城西南10公里处,总规划面积25.7平方公里,主要承接机械、精细化工、造纸等二、三类工业项目。目前正进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修建总长达5148米的鲁洲南路、光山路、庐山中路三条主路,预计8月份竣工。3万吨工业专用水场和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选址,110千伏变电站即将动工。现已有投资10.7亿元的鲁洲化工项目、投资2.5亿元的久力化工公司城市供气项目、投资1.5亿元的恒宇纸业公司再生书写纸项目和投资1亿元的九星化工公司生物制药项目动工建设。
3、城北工业项目区
该项目区位于县城北部,规划面积19.5平方公里,主要承接轻工纺织、电子、生物科技等符合国家一、二类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目前,已建成了7.12公里长的“两纵两横”四条道路,污水管网、电力设施等也在加紧建设。随着路网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现已有投资1亿元的隆科特公司生物酶制剂项目、投资4亿元的青沂生物科技公司蛋制品项目入区建设,隆科特公司的生物酶制剂项目计划2008年8月份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