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机关事业保险处主任刘瑞峰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试点工作从1993年开始,1995年已全面启动。运行十多年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机关事业保险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法规,负责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支付和养老保险档案的记载管理工作。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内容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养老保险制度又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养老基金的筹集和管理;二是养老待遇审核、计算;三是退休人员的管理与服务。
养老保险部分
一、基本情况
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起步于1994年7月。1996年1月,根据日政发[1995]147号文件要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统筹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始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截止2011年12月,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的在职人员18283名,共有1827名离退休人员的养
老金由机关事业保险处支付,2011年全县累计收缴养老保险基金5829万元,支付离退休费5798万元,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结余5518万元。为保障广大干部职工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具体规定
(1)统筹范围:按照日政发[1995]147号文件规定,凡纳入我市各级政府管理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中央、省属驻日照的机关事业单位均应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但目前我县未将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固定工单位部分纳入养老统筹范围。
(2)缴费比例:1994年7月,我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开始实施后,确定固定工缴费比例为23%(个人2%,单位21%),合同工为21%(个人2%,单位19%)。2007年1月,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首次调整,固定工由23%提高到26%(个人2%,单位24%),合同工与固定工执行统一标准。后随着事业单位退休人数逐年增长和养老金支付标准逐步提高,养老基金呈现收不抵支的趋势,2011年7月,缴费比例再次进行调整,由26%提高到36%(个人2%,单位34%),并实行至今。
(3)离退休费支付项目:包括基本离退休费、增发离退休费、生活补贴、职务补贴、地方福利补贴、物价补贴、护理费等项。
(4)办理退休程序: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单位应到机关事业保险处申请办理养老金审核,并由后者出
具缴纳证明,然后根据管理权限到有关部门办理退休审批手续,未经审核的,保险经办机构不予拨付退休费。由于单位原因造成延期办理退休的,延期内的退休费由单位承担。办理程序是:当月到龄后,次月办理退休手续,下一个月发退休费。
(5)养老金领取资格证年度审核: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到龄退休后,必须到机关事业保险处办理《养老金领取资格证》(享受遗属补助待遇人员需办理《供养直系亲属待遇领取资格证》)。资格证年度审核办理时间为每年的4月份,需本人持证办理;对异地居住或行动不便的,可委托其亲属持本人近期照片代办。对过期未办理年审的,停发本人养老金。
(6)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实行的是“先缴后拨”。按照日政发[1995]147号文件第十条规定,单位应先缴纳养老保险金,再办理离退休费的拨付手续。
失业保险部分
一、基本情况
根据日政发[1995]147号出台的《日照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业保险暂行办法》,我县机关事业单位的失业保险工作从1996年1月开始运行。截止2011年12月,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4793人,累计实现失业保险基金结余2066万元。
二、具体规定 目前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的统筹范围同养老保险基本一致,只有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的固定工暂不缴纳。缴费比例方
面,失业保险从开始运行至今始终为3%(单位2%,个人1%)。
工伤保险部分
一、基本情况及有关规定
根据日劳社[2008]2号文件要求,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从2010年1月起开始运行,参保范围是全县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改企单位除外)、民间非营利组织。缴费比例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0.5%,其他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1%。
二、工伤待遇支付认定
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后,其工作人员发生工伤的,社保机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支付工伤保险费。2010年1月前已发生工伤的,其原工伤待遇不变,有关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
对办理工伤(残)鉴定的,凡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工作年限满10年的工作人员,需带本人申请、单位事故报告、病例档案及本人身份证等材料到机关事业保险处申报,并统一组织鉴定。
第二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机关事业保险处主任 刘瑞峰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试点工作从1993年开始,1995年已全面启动。运行十多年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机关事业保险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法规,负责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支付和养老保险档案的记载管理工作。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内容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养老保险制度又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养老基金的筹集和管理;二是养老待遇审核、计算;三是退休人员的管理与服务。
养老保险部分
一、基本情况
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起步于1994年7月。1996年1月,根据日政发[1995]147号文件要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统筹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始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截止2011年12月,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的在职人员18283名,共有1827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机关事业保险处支付,2011年全县累计收缴养老保险基金5829万元,支付离退休费5798万元,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结余5518万元。为保障广大干部职工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具体规定
(1)统筹范围:按照日政发[1995]147号文件规定,凡纳入我市各级政府管理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中央、省属驻日照的机关事业单位均应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但目前我县未将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固定工单位部分纳入养老统筹范围。
(2)缴费比例:1994年7月,我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开始实施后,确定固定工缴费比例为23%(个人2%,单位21%),合同工为21%(个人2%,单位19%)。2007年1月,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首次调整,固定工由23%提高到26%(个人2%,单位24%),合同工与固定工执行统一标准。后随着事业单位退休人数逐年增长和养老金支付标准逐步提高,养老基金呈现收不抵支的趋势,2011年7月,缴费比例再次进行调整,由26%提高到36%(个人2%,单位34%),并实行至今。
(3)离退休费支付项目:包括基本离退休费、增发离退休费、生活补贴、职务补贴、地方福利补贴、物价补贴、护理费等项。
(4)办理退休程序: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单位应到机关事业保险处申请办理养老金审核,并由后者出具缴纳证明,然后根据管理权限到有关部门办理退休审批手续,未经审核的,保险经办机构不予拨付退休费。由于单位原因造成延期办理退休的,延期内的退休费由单位承担。办理程序是:当月到龄后,次月办理退休手续,下一个月发退休费。
(5)养老金领取资格证审核: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到龄退休后,必须到机关事业保险处办理《养老金领取资格证》(享受遗属补助待遇人员需办理《供养直系亲属待遇领取资格证》)。资格证审核办理时间为每年的4月份,需本人持证办理;对异地居住或行动不便的,可委托其亲属持本人近期照片代办。对过期未办理年审的,停发本人养老金。
(6)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实行的是“先缴后拨”。按照日政发[1995]147号文件第十条规定,单位应先缴纳养老保险金,再办理离退休费的拨付手续。
失业保险部分
一、基本情况
根据日政发[1995]147号出台的《日照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业保险暂行办法》,我县机关事业单位的失业保险工作从1996年1月开始运行。截止2011年12月,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4793人,累计实现失业保险基金结余2066万元。
二、具体规定
目前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的统筹范围同养老保险基本一致,只有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的固定工暂不缴纳。缴费比例方面,失业保险从开始运行至今始终为3%(单位2%,个人1%)。
工伤保险部分
一、基本情况及有关规定
根据日劳社[2008]2号文件要求,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从2010年1月起开始运行,参保范围是全县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改企单位除外)、民间非营利组织。缴费比例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0.5%,其他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1%。
二、工伤待遇支付认定
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后,其工作人员发生工伤的,社保机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支付工伤保险费。2010年1月前已发生工伤的,其原工伤待遇不变,有关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
对办理工伤(残)鉴定的,凡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工作年限满10年的工作人员,需带本人申请、单位事故报告、病例档案及本人身份证等材料到机关事业保险处申报,并统一组织鉴定。
第三篇:XX年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解读
XX年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政策解读
7月30日讯:省政府新闻办7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韩金峰,副厅长房波对7月28日发布的《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进行解读。山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省份,标志着我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式进入了启动阶段。
“从我省看,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覆盖6570万人,全省35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还没有实行真正的养老保险,成为制度覆盖的‘短板’和‘孤岛’。因此,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是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必然选择。”韩金峰介绍说。
改革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建立与企业职工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统一的缴费标准、待遇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从制度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二是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四是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五是改革在全省范围同步实施。
我省提出,此次改革适用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改革范围主要涉及4方面问题。
一是严格执行编制管理规定。严格按照编制管理确定参保人员范围,编制管理不规范的单位,必须先按有关规定进行清理规范,待明确工作人员身份后,再纳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二是事业单位参保范围。我省确定:1.凡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含公益一类、二类、三类事业单位),都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划分为生产经营类、但转企改制尚未到位的事业单位,暂时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转企改制到位后,再按有关规定纳入企业养老保险范围。3.对目前尚未确定分类类型的事业单位,已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分类类型确定并改革到位后,再纳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三是编外人员的处理。改革前已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试点的编外人员,已经退休的,可以保留在参保范围内;未退休的,应逐步划转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继续参保。
四是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的处理。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不纳入这次改革范围,资金从原渠道列支,可以由原单位发放,也可以委托社保经办机构代发。
在缴费政策上,我省提出,总的原则是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其中,单位按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之和作为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缴费;个人按国家和省统一规定的工资和津贴补贴项目之和作为缴费基数,按8%的比例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按规定计息,余额可以依法继承。机关事业单位个人缴费工资和企业一样,实行“3倍封顶、60%托底”的政策:超过省或市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60%的,按60%计算缴费基数。
韩金峰表示,机关事业单位缴费基数与企业略有差别,主要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总额中包含
了现行规定不纳入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部分,例如一些奖励性补贴、特殊岗位津贴等,还包含了编外人员的工资,这些部分需要在计算缴费工资基数中予以扣除。
对于个人缴费基数的确定,我省规定——机关单位(含参公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以及年终一次性奖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其他项目暂不纳入个人工资缴费基数。各地具体项目,将由省里统一确定。改革后,纳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统筹项目为国家和经国家批准由省政府规定的待遇项目,其他自行增加的项目和提高的标准,仍从原渠道列支。
此外,上述提到的“省或市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各市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时,有的是依据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有的是依据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了保持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政策统一,各市既可依据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也可依据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但要与本地企业养老保险一致。总的方向是以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标准。
为保证改革平稳过渡,避免改革前后退休人员待遇大幅波动,此次改革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办法”。
韩金峰介绍,改革前已经退休的“老人”,继续按照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今后的待遇调整政策;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退休时按这次改革确定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对于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为更好地保障“中人”待遇平稳过渡,自改革之日起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按照“保低限高”的原则,实行新老办法对比,新办法计发待遇(含职业年金待遇)低于老办法的,按老办法补齐;新办法计算待遇高于老办法的,高出部分,分按比例予以封顶限制。
例如,若按老办法计发4000元,按新办法计发3900元,老办法高于新办法,则按4000元计发。若按老办法计发3900元,按新办法计发4000元,则过渡期内第一年退休的人员按3910元计发,第二年退休的按3920元计发,以此类推,到第十年退休的按4000元计发。
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与企业办法基本相同,需要同时达到以下3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退休手续;二是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缴费义务;三是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至少满15年。其中,XX年10月1日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启动实施期间,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可先按老办法计发相应的退休费待遇,待后续政策进一步明确后,再重新核定养老金,多退少补。
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工资增长等因素,合理确定待遇调整办法和调整水平,既有效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又使他们合理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韩金峰表示,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不再与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工资同步调整,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统筹安排,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
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进行了明确:一是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指设区的市,含省直)内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的,只转接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二是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转移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的,在转接养老保险关系时,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按规定转移部分基金。韩金峰表示,无论采取哪种转移方式,工作人员转移前后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都连续计算,参保人员的利益不会受损。
据悉,我省提出,对改革前曾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应予确认,不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并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他情形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在本人退休时,根据其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及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等因素计发基本养老金。
对于从机关事业单位辞职和按规定辞退的编制内工作人员,辞职、辞退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改革前原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连续工龄,按规定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并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在本人退休时,按照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在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改革范围内的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包括已退休人员)都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据介绍,工作人员在达到规定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由本人选择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分两种方式:一是可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受相应的继承权;二是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享有继承权。但本人选择任一领取方式后,不能再作更改。
按照改革前有关规定,机关事业单位获得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人员退休时,基本退休费计发比例可以提高5%15%。此次人社部文件规定,改革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等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在职时给予一次性奖励,退休时不再提高基本退休费计发比例,奖励所需资金不得从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对于改革前已获得此类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本人退休时给予一次性退休补贴并支付给本人,资金从原渠道列支。“其他人员”主要包括独生子女父母等符合条件的人员。国家要求,退休补贴标准国家不作统一规定,由各省根据平衡衔接原则予以确定。我省确定:一次性退休补贴标准=本人退休时的月基本工资×提高的计发比例× 180个月来确定。其中,计发月数主要是根据我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平均退休年龄等因素确定。
第四篇:小店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问答
小店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问答
(一)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改革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机关事业单位退(离)休人员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
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是什么?
答: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坚持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合理负担,坚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自身特点,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坚持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
1、本区内经区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并核定人员编制的国家机关的合同制人员和全民、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和退(离)休人员。
2、原区属事业单位,经区政府批准改制为非事业单位的,其职工可整体挂靠区人才交流中心;挂靠人员可享受改制前事业单位职工的参保待遇。缴费标准、发放标准仍按改制前事业单位的标准执行。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多少?
答:国家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单位缴费部分按单位在职人员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纳;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单位缴费部分按单位在职人员缴费工资总额的38%缴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单位缴费部分按单位在职人员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5%,退(离)休人员不缴纳养老保险费。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什么?
答: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以国家人事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以及按工资审批权限审批的工资为准。缴费基数以本区机关事业社会保险中心核定为准。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是什么?
答: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
1、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费,由区机关事业保险中心核定缴费基数后,单位缴费部分由区财政按月拨付各参保单位后,连同个人缴纳部分由各参保单位按月一并缴纳区机关事业保险中心。
2、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区机关事业保险中心核定缴费基数后,单位缴费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由各参保单位按月一并缴纳区机关事业保险中心。
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从自有经费中税前列支。单位缴费全额纳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由本人所在单位按月从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
4、区人才交流中心挂靠的原区属事业单位挂靠人员基金的缴纳,由区机关事业保险中心每年核定一次,区人才交流中心每年统一缴纳一次。拖欠养老保险费一年以上的,按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结算办法是什么?
答: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额收缴、全额支付的结算办法。参保单位和个人逐月按核定的缴费工资和缴费比例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不得逾期。跨欠费,按实际缴款新核定的缴费基数补缴,不再分段计算。本实施意见及细则实施前发生的欠费,统一按2007核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计算缴纳。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如何计算的?
答:
1、固定工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按国家和省、市规定的连续工龄为视同缴费年限,可与以后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缴费年限。
2、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合并为缴费年限,是参保人员退休时确定养老保险待遇的基本条件。
3、合同制人员从参加工作之月起缴纳养老保险费,同时计算缴费年限。
4、聘用制干部从初聘之月起缴纳养老保险费,同时计算缴费年限。
5、临时工、农民合同工、集体所有制人员等转为合同制人员,符合政策规定的连续工龄段补缴养老保险费后,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的支付渠道是什么?
答: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从2008年8月1日起实行社会化发放。区机关事业保险中心委托银行或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为参保单位退(离)休人员建立基本养老金账户,并按月将应付养老金划入银行账户,退(离)休人员持卡就近领取。
退(离)休人员死亡的当月,参保单位承办人要及时向区机关事业保险中心申报,否则造成多发、冒领的损失由参保单位负责追回。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辞退、辞职、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其养老保险关系如何处理?
答:参保人员因参军、入学、失业、出国、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原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在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情况下,区机关事业保险中心为其办理停缴手续,其个人账户予以保留,个人账户的储存额不间断计息。如何办理统筹内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答: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档案;由调出单位承办人填写《太原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统筹范围内流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单》,调入、调出单位盖章,报社保经办机构业务人员审核、业务部门负责人复核,经复核无误的,报分管领导审定后,签盖业务专用章,办理保险关系的转出转入手续。
如何办理跨统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答:参保人员在跨地区或跨统筹范围转移,在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档案的同时,个人帐户累计本息予以转移。由调出单位承办人填写《太原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转移通知单》,调入、调出单位盖章,调入单位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盖章后,报调出单位所在地社保社保经办机构业务人员审核、业务部门负责人复核,经复核无误的,报分管领导审定后,签盖业务专用章,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累积储存金额由财务部门审核后予以转出。
统筹外转入,由调入单位承办人到社保经办机构财务部门查询转移资金到帐情况,由财务部门审核核对到帐金额,负责人签字后,在规定的时间办理人员增加手续。个人帐户按照转移金额和个人缴费累积本息分别记帐。
参保人员调出至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已经缴纳的养老保险如何处理? 答:参保调出人员接收地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参保单位承办人填写《太原市小店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停保单》,经审批,其个人帐户暂予以保留,不间断计息。
参保人员出国定居或者死亡的,如何办理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一次性领取?答:参保人员出国定居或者死亡的,在办理养老保险关系终止后,个人帐户可以一次性领取。
个人帐户一次性领取业务携带的资料:
1、《养老保险手册》;
2、出国定居或死亡证明;
3、领取人和被领取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4、《太原市小店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停保单》。
个人帐户一次性领取办理程序
参保单位承办人在办理退保手续后,填写《太原市小店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一次性领取审批表》,携带上述资料报社保经办机构业务人员审核,业务部门负责人复核,经复核无误的,报分管领导审定后,加盖业务审核专用章,领取人本人在社保经办机构财务科办理领取手续,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办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待遇审核需携带哪些资料?
答:退(离)休资格审批、待遇审核手续由参保单位经办人负责办理,办理时需携带以下材料:
1、退(离)休人员本人档案;
2、退(离)休人员本人身份证和建行存折或储蓄卡原件及复印件;
3、经有关部门批准后的离退休审批表原件及复印件;
4、《养老保险手册》;
5、特殊工种需本人申请和从事特殊工种的相关资料;
6、病退人员需出具劳动鉴定部门病退审批的相关材料;
7、社保经办机构规定的其它材料。
退(离)休、待遇审核手续如何办理?
答:养老保险待遇审核:参保单位承办人填写《太原市社会统筹机关事业单位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审批表》,携带上述资料报送社保经办机构。业务专管员初审、录入信息资料,建档编号,业务部门负责人复核,经复核无误的,报分管领导审定后,参保单位承办人通知退休人员本人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领取退休费首次资格认证。认证通过的,养老保险待遇从社保经办机构核准的下月起支付。
为什么要进行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答: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广大参保职工的“养命钱”,开展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是杜绝冒领养老金现象、确保广大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足额发放、维护养老保险基金安全完整的有效途径。
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的方法?
答:核查离退休人员及遗属的生存状况是否具备待遇领取资格。目前生存状况核查认证采用指纹识别系统进行,每年至少核查一次,对行动不便的离退休人员,社保经办机构要提供上门服务。社保经办机构在认证期间提前向所需认证的人员发放指纹采集通知,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指纹数据信息。
1、集中居住的需提供活体采集的指纹数据;
2、省外异地分散居住的可提供有当地社保机构协助认证的指纹表;
3、新增退休人员的在核准、计算、发放待遇前必须提供本人的指纹数据。
第五篇:机关养老保险政策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有哪些?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是:我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及其人员,中央和省驻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人员,军队所属驻我市机关事业的非军籍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欠费或中断缴费怎么补缴?
欠费或中断缴费原则上按现行基数和现行比例补缴。如果按欠费时的工资为基数,除缴清本金外,还要按目前加收应缴额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参保单位中断交费后又续保的,除补缴本金外,还要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死亡或终止养老保险关系,保费如何退还?
在职参保人员死亡或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其单位须持死亡证明,终止养老保险关系证明及保险手册到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经审核属实的,将个人缴费部分退还给该单位,由单位支付给当事人亲属。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如何转移?
职工在省内机关事业单位或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只转移基本养老关系,不转移基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调往省外的,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缴费总额。办理转移时需提供调令、保险手册、调入单位、参保机构全称及开户银行账号。
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符合什么条件可以办理退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符合下列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休:
(1)男年龄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 满10年。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生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
(4)因公致残,经医生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符合什么条件可以办理退职,退职待遇是怎样规定的?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已经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如满足一下任一条件,只能办理退职,按月领取退职生活费。
1、工作年限不满10年;
2、男不满50周岁,女不满45周岁。
退职待遇,退之后的退职生活费,按本人退职前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20年的,按7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60%计发;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50%计发。
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什么标准计发?
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养老金包含基本离退休费和离退休补贴两部分。
(1)公务员退休后的基本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与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工作年限10年不满20年的,按70%计发;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50%计发。退休补贴按本人职级的补贴标准。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基本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70%计发。退休补贴按本人职务或职称的补贴标准。
(3)机关事业单位工人退休后的基本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与技术等级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70%
计发。退休补贴按本人技术等级的补贴标准。
(4)离退休人员按本人离休前职务工资与级别工资之和或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之和全额计发。
机关事业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工亡补助金)标准和计发办法是如何规定的? 机关单位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烈士为本人生前80个月基本离退休费;因公牺牲为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离退休费;病故为本人生前20个月基本离退休费。
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因公牺牲为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离退休费;病故为本人生前20个月离退休费;烈士抚恤金、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离退休人员以本人基本离退休费为基数计发,即本人离退休时的基本离退休费和历次按国家规定增加的基本离退休费之和。
退职人员以本人基本退职生活费为基数计发,即退职时的基本退职生活费和退之后历次按国家规定增加的基本退职生活费之和。
怎样进行养老金年审?
单位在办理新增退休人员待遇手续后,填写《离退休人员登记表》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证》。根据《领取证》上单位已选定好的年审时间,每年由单位组织离退休人员本人持证参加年审。
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如何发放?
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办理退休手续时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①本人档案(县级以上干部需要组织部批文)或人事局阅档证明;②身份证复印件(二代身份证反正两面复印,一代身份证需18位的号码);③退休审批表和退休费审批表;④养老保险手册;⑤在职最后一次工资套改表。
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单位如何申报?
单位要在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及时将《减员报告单》和殡仪馆的火化单据报所属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经办机构。居住在省内的3日内报送;居住省外、国内的7日内报送;国外的10日内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