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农村养老保险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有关农村养老保险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前言: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养老问题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使维权护老成为新世纪的一个社会性问题。二在老年人群中,农村老人约占80%,在农村,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出现了几多不便,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严重。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先,积极推动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对于改善中老人生活水平及移动内需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继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的第三大农村社保制度,将使农民也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对农村相关养老保险情况的调查分析,展现了当前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实施成果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老师要求我们在这个暑假期间做一些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于是我对我们村子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问题进行调查。探究现阶段十点的新型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
我在我的村子周围展开调查,我对部分老年人进行寻访调查,了解他们对新型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的认识以及自己的看法。
三、调查内容及方式
每天我都和乡政府的叔叔阿姨在去走访周边的老人,乡机关人要有两方面的不同,过去的劳农保较以前员告诉了我一些关于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基本知识,他们告诉我自从我国政府出台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后,全国已有25个省、305个县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新农保较以前主要有两方面的不同:首先,筹资的结构不同。过去的劳农保主要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存储的方式。新农保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结合是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第二,劳农保主要是建立农民的账户,新农保在支付机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
此外,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几率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存储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养老金的待遇条件是只要年满十六岁的人就可以参加投保,一直投保到五十九岁为止,在此期间参保人员每年只需选择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这五个档次中的一种缴费即可,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当年龄达到六十周岁时即可开始领取保险资金。
在外面走访的两个多星期中,访问了不少的村子。寻访的人有老人也有中年人,参与养老保险的人中以40-50年龄段最多。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人对养老保险知道比较清楚,而三分之二的人对其不太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度与普及度有待提高。根据调查的结果得知目前不买养老保险的原因中,村民目前的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这一项占很大的比例,而又少数的人是因为不太了解农保的政策和制度不敢贸然参与,还有些人认为以后每月拿到的养老金比较少从而不远参加投保。而已经买了养老保险的人中,不少人是为了减少 子女的负担才参与投保的,也有不少人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老年生活,参保的人中大部分人都觉得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所要交纳的保险金额比较合理,他们觉得政府实行的关于农村的养老保险的一系列措施对于农民的切身利益比较有利,也有人有其它的原因。
虽然现在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但也有人认为养老保险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对于养老保险的预期很高。
通过我和叔叔阿姨一起走访的各个家庭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其中有位爷爷很高兴的对我们说:现在我们中国变的越来越好了,现在呀!我们不只不用交农业税,而且还给我们补贴,还给我们这些有年纪的老人发放养老金,以前都是没有的,可能补贴的资金不算很多。但至少可以减轻点家里的负担。他还说了很多话,大多都是关于国家政策怎么怎么好的话。
尽管养老保险制度有很多的好处,但却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制度的不稳定。有些人认为基金的保值增值困难,并且覆盖面积小,而且,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农村居民仍然延续了家庭养老的现状,只有少数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优抚安置和商业保险等某一种或多种养老保险待遇。所以说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并不理想,农村养老保险现状急需改善。
虽然只是一个简短的实习,但我却更那些叔叔阿姨学到了不少。以前我只知道有农村养老保险这一项惠民的政策,从爸爸的口中偶尔听到有关养老保险的信息,但都是些表面上的东西,没有像这次一样那样深入的去了解有关养老保险知识,走访了不少的地方,我除了更详细的了解有关养老保险的信息,还了解了其他方面的事,因为走访了不少的地方,所以认识很多的人也了解了更多的事,他们还教会了我如何为人处事,他们对客人的热情感染了我,总的来说这次的实践收益匪浅。
第二篇: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村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一、调查主题:农村村民养老保险情况
二、调查对象:重庆市渝北区农村村民
三、调查时间:2012年5月——2013年5月
四、调查地点:重庆市渝北区
五、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方式为主,资料调查为辅,将问卷调查的结果及查阅资料相结合得出本次调查的结果。
六、调查人:11秋会计专科王娟
七调查背景: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今天,养老问题成为我们日趋 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积极推动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 养老保险对于改善中老年人生活水平及推动内需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继农村低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的 第三大农村社保制度,将使农民也能够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 会保障权益。此次城乡调查,我们通过对农村相关养老保险情况的调查分 析,展现了当前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实施成果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八、调查目的:社会福利权益平等是社会文明发展和公平的标志性指标。在国家经济经过持续三十多年的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尽管城乡差距客观存在并且非短期内可以填平,但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都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将农民排斥在国家和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农村养老保险的建设与推广尤为重要。目前,政府推出
了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虽然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变和调整,但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
为了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重庆市渝北区各乡镇发放了问卷并进行了个别访问调查,以获得与调查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并对相关调查数据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以便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为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建设与推广尽一份力,同时也查阅了当地不少的人文资料,得到了不少相关信息。九.调查结果: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农村养老保险是目前较热门的话题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基本情况,此次调查,我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度,合理性,利益性,存在问题,发展前景以及人们的期望值进行了调查访问。在对调查数据及资料的汇总分析后得到如下的基本情况:
1.年龄段分布:据统计,此次调查对象中有13%处于35-40年龄段,有69%处于40-50年龄段,有9%处于50-60年龄段,另有17%年龄在60岁以上。参与养老保险的人中以40-50年龄段最多。
2.调查发现有13的人对养老保险制度比较清楚,而23的人对其不太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度与普及度仍待提高。
3.据问卷及资料查询结果显示,目前不买养老保险的原因中,村民目前的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这一项占了很大比例,达到了总人数的54%。而有33%的人是因为不太了解农保的政策和制度不敢贸然参与,有18%的人认为以后每月拿到的养老金过少,还有8%的人是由于其他种种原因。而已经买了养
老保险的人中,有44%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有39%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有14%是为了其他原因,其中有80%的人认为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所要缴纳的保险金额比较合理。
4.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利益性,被调查人员中有57%认为政府实行的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一系列措施对于农民的切身利益比较有利,另有38%的人认为利益效果不明显。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更为不理解,问题说自己很有可能拿不回来。
5.虽然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但仍有39%的人认为养老保险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48%认为养老保险在农村还会有一
定的发展。人们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的预期值很高。
(二).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优点与不足是此次调查的重点。目前,我国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提高农村生活保障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完全统一与完善,因而在实施建设中难免存在着不足与缺陷及旧农保中原有问题的遗留,如制度不完善,政府官员行为阻滞,基金保值增值困难,覆盖面小等。1.农村养老保险的利益性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又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使农民也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在解决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的基本生存得到安全预期,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减轻中青年养老负担以及拉动经济危机下内需增长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调查显示,在参保人员中,有44%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有38%是为了保障自
己的老年生活,有18%是为了其他原因。这一结果正是显示了农村养老保险在减轻子女负担,保障农民老年生活方面的重大利益性。2.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上。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4个相关选项: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 ;制度不稳定;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 覆盖面小。所以说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并不理想,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亟待改善。3.原因分析
在了解了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调查所得结果及相关资料对于其原因进行了探究。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在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思想根深蒂固的前提下,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信赖不高,认识不深,投保的兴趣与意愿不高。在此情况下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求农民在较短的时间里抛弃“养儿防老”的旧观念,改为通过投保而养老,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农民的投保观念与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认识上的混乱。这就使得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与普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养老资金筹集困难,筹资能力弱。这是农村养老保险建设实施的核心难点。目前农村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投入,二是农村集体经济,三是农民自身收入。在国家财政投入少,农村集体经济给予补助的政策落实出现困难的条件下,农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更加大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难度。
(3)养老金无法起到保障基本生活的作用。我们知道农民领取养老金的数量完全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和累计时间的长短,只有缴费越多,投
保时间越长,收益才越多。但是原有养老保险保费的标准低,参保效益低,难以真正实现养老的功能。
(4)缺乏合格的管理运营人才,农村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困难,隐藏着潜在的支付危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操作难度,又有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由于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的组成,以及缺乏合格的管理运营人才等多重原因。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营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方,不仅增值困难,甚至连保值都成问题,潜藏着巨大的兑付危机。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信心及积极性受到打击。
十、问题与建议
不过,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无可挑剔,虽然,新农保在很多方面做了许多政策上的修改与完善,但仍然还有一定的问题与缺陷。所以我觉得还应该制定一系列辅助政策来为新农保保驾护航,使新农保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农民收入偏低,城乡之间有一定差距。政府在制定相关措施时应适度向农村倾斜,为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与完善提高政策与财政方面的帮助。真正为农民的养老保障负起引导带领责任。
(二)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为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在不同区域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现状基础上,以不同的养老保险方式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与实施,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相适应,真正为农民谋利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三)改革基金管理模式,提高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推行投资代理,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而不是如同现在将全部基金缴入银行。同时,加强民众及法律的监督力量,以保证参保农民的合法权益,明确投入资金的动向。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站等,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宣传农村社保的政策及其效益,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使农民真正意识到社会保险是养老的可靠的保障,从而自觉、积极参保。
都说:“老年人是我们的宝!”他们奋斗了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经验与财富。让老年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才会更加宽广。所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工作刻不容缓。
十一、经验体会
我想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实践和完善,在农村普遍深入和广泛开展,各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得老百姓从当初的不理解、不配合、动员参加合作医疗到目前的自愿、积极、主动的参加,农民群众“互助共济、大病统筹”的观念也已逐步建立。由于现阶段农民社会保障的意识较差、参保率较低,应在我国建立强制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制度, 但考虑到农村地区之间发展及农民自身意识的差异性, 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又必须与自愿相结合。
(一)、农民养老社会保险可采取法定保险方式,由立法确立各地最低必须缴纳的标准,同时规定不同的缴费档次,由各地农民自愿选择保障水平。
政府拿出诚心,不断调查研究改进实施方案,让老百姓能产生试试之心,有试的胆,最终达到自愿的目的。
二、, 目前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以法律手段促进和谐农村的构建, 实现社会公平,打消老百姓的顾虑,对政府的这一政策充分信任。
三、建立健全以保障生存权为基础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法律制度,给予农民以法律上的特殊的扶持和保护,是生存权理念之要求。
四、应遵循如下指导原则:①根据群众经济承受能力,坚持低保障标准,自由选择;②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坚持以个人或家庭保障为主,集体保障为辅;③采取自助为主、互济为辅、储备积累的保险方式;④坚持农村各类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方向,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养有所健,乐有所为”的社会养老总目标。
五、要有一定措施:首先,政府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国家承担的份额不宜低于三分之一。当然, 政府对收入水平不同地区的农民补贴水平应有区别,适当增加对贫困地区农民的补贴份额。这里也可以结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建议国家和集体加大对农村独生子女的父母的补助力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其次,建议根据各地区农民收入状况,提高农民个人的缴费标准。为了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建议国家和集体的补贴适当与个人缴费比例挂勾,个人缴费高的,补贴也适当提高。同时也建议对于收入过低者,经申请可以免除其缴纳保费的义务,纯粹由国家和集体补贴。
十二、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意见
(一)、要合理确定农民个人承担比例。这次农村养老保险在资金来
源上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者合理分担原则,但如何分担,还是个未知数。在我看来,农民个人承担比例不能太高,应该以国家投入为主,但也不能完全由国家承担。同时,农民个人承担比例也不宜搞一刀切,而要视当地具体经济情况来确定。
(二)、要加强对农民养老资金的监督。我之所以说要加强对农民养老资金的监督,是因为国内曾发生过多起农民养老金被挪用甚至是贪污事件。虽然犯罪份子最终都被法院依法判刑,但农民养老资金却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加强对农民养老资金的监督非常有必要。
(三)、要强化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农民养老保险工作能否成功关键在钱,而钱的关键又在于地方的配套资金能否落实到位。在农民养老保险问题上,中央要加大督查力度,及时督促地方政府落实配套资金。
总之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好思路,要搞好必须政府牵头、政府投入,作好监督,同也要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更需要我们老百姓踊跃参与和维护监督。愿这一惠民政策“大放光彩,从此老百姓们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养有所健,乐有所为
第三篇: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报告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人,全国老龄办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
以上数据表明,养老已成为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事情。
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业时代,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形式很好的适合了时代的要求。然而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危机。农村户口的老人面临养老问题压力急剧增加,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现如今我国政府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新思路,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以下我将根据自己的调查,列出我国农村现存的主要养老模式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村民对于新农保的认识、实施情况以及具体的落实情况,当然还有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最后是面对这些困难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对于我村村民养老模式的调研
通过我与我村村民的交流以及我对我村情况了解,知道我国农村主要三种养老方式: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而在我们四川这样的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大省,主要还是依靠家庭进行养老,即一般是依靠子女对父母进行赡养,而赡养父母的主要责任人是儿子,这也是为什么农村人重男轻女。虽然这种思想在逐渐的改变,但仍然需要时间磨合。在对于父母赡养上,一般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子女较少的父母,在父母年老无法进行劳动,没有了经济来源时,父母的赡养完全依靠儿女;另一种是子女较多的父母,在父母老年时,子女在父母的吃穿住行以及生病医疗上的花费进行分摊。在我国现行农村主要是以第二种情况较多。再加之这里农村生产力较为低下,农民经济收入少,单个子女很难承担赡养父母的重任,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为凸显。
现行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
中国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而且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较少。当他们因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时,生活只能完全依靠子女。在我国农村主要以多子女赡养父母的情况下,往往在分摊父母花费时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农村老人经济来源少,缺乏生活保障,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致使照料老人较难,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年老者的养老存在不稳定性。
有关养老衍生的部分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问题一:“依靠儿子养老”的思想直接导致的男女比例失调; 问题二:“多要儿女有人养”的思想,使得后代受教育的程度一般都不高,孩子的成才率低; 问题三:农村孩子受教育程度不高,退学较早,一般都早婚早育,进一步降低了所生育的孩
子的优质程度,同时又加重了家庭负担。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对养老的过分担忧以及思想上的认识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应当制定适合我国农村现况的养老制度和法律,消除农民后顾之忧;再者就是增加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真正地减少农村家庭教育上的花费负担,使农村孩子有条件考入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
我村村民对于新农保的认识以及我对新农保的介绍
在与我交流的大爷大娘中,大部分都知道有新农保这项政策,但是他们对于新农保的具体措施基本上都不是太清楚,只知道要先给政府交钱,等到自己的年龄达到60岁时就可以领钱。但从他们的语气中,我明显地感觉到了茫然与无奈。通过上网查资料,我了解到,新农保的任务目标是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当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新农保的实施情况以及具体的落实情况
我村以前的参保情况是以个人缴费为主、完全个人账户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称老农保)。据跟我介绍的村民说,去年新农保刚实施到我们当地,年龄达到60岁的已经开始领到钱了,但年龄未达到60应当参保的人员愿意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并不是太多。比如,根据资料显示我们城市截至2010 年7月中旬参保人数14.4万人,其中老年参保人数5.4万人,占老年应参保人数的90%;中青年参保人数9万人,占中青年应参保人数的41%,中青年参保比例不到老年人的一半。而我们村村长也介绍称我村中青年只有20%参加了“新农保”。总的看来新农保的实施和落实总体上还是令人较为满意的。
新农保实施过程出现中的问题和困难
国务院规定,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但在调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由于村级集体经济普遍实力薄弱,村级集体补助几乎没有,新农保参保人员年龄结构明 显失衡。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保积极性很高,而16-59岁的中青年则显得较为消极。三:户籍和银行信息错误导致部分农民参保困难。四:“新农保”经办机构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对推进新农保面临的困难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应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地位,加快完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立法,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便于操作并提高制度的稳定性。同时,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法律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运营的规范性,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并通过合理运作使其不断增值,以更好的满足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需要。
二、应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民养老保障的投入,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把符合条件的老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加快农村社区建设,为留守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实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
三、各级财政应给予补贴。缺少政府扶持是农民缺乏投保热情的根本原因,各级政府应给予补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参保人个人账户上的基金收益明显高于储蓄收益,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四、健全农村社会救助机制进一步保障新农保的实施。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运转灵活的新型社会救助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农村老龄公益事业的投入,推进农村医疗救助、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工作,规范农村“五保”制度,加强对受灾户、特困贫困户、残疾人、军烈属、留守老人等应急救助。大力发展社会捐赠事业,积极培育民间慈善机构,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五、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应重视基层农保机构建设。基层农保机构建设与农保业务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关联性,基层农保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强硬,经办经费充足,农保业务的开展就相对要顺畅一些,反之亦反。而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将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制度创新和实施机制的完善上,对基层农保机构的建设关注度稍显不足,这将无疑成为制约新型农保试点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六、与时俱进,及时完善制度和相关的配套措施。根据我国国情和现实条件的约束,新农保制度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不能马上解决,但是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应该使新农保制度符合时代的步伐,与现实同步发展。
结尾语
家庭作为家庭成员生存的一个稳固载体,并作为农村养老的主体,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传统的思想观念决定的。家庭养老模式早已作为一种传承深入人心,这主要是受传统的孝道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对农村老年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老年人所渴求的、向往的。家庭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资料,还提供了完善的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因此,必须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加强年轻人孝道文化熏陶,提高群众家庭养老意识,巩固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因此,我相信家庭养老模式仍将是养老模式存在的主要形式,就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老人不仅仅需要物质生活上的照顾,更需要家的温暖和精神上慰藉。
班级:XXXXXX班
姓名:XX XXX年XXX日
第四篇:农村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捆绑式参保 弊端的调查与分析的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10—6班
姓名:张克彬
学号:311008001627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张万玉
关于河南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捆绑式参保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摘要:在农村随着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功能的弱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担心自己未来没有儿女保障,养老成问题。2009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农保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渠道,由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新农保基金中的个人缴费分为每年100元到500元5个档次,投保人自主选择,而已经年满60周岁的老人,则可以直接享受国家支付的养老金。然而其中一条规定: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子女包括:儿子、儿媳、未婚的女儿、入赘的女婿及女儿、孙子、孙媳、孙女等家庭成员)。却引起了社会的热议,本次假期我利用暑假期间对该项规定的实施和人民的反应做了相应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字:河南 农村 养老保险 捆绑式
时至今日,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已经在河南省实现了全面覆盖,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已年满60周岁的农民不用缴费,可以直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条原则性规定在许多地方演变成了“家庭成员捆绑缴费”的强制性措施,子女不参保,父母就不能领取国家的基础养老金。这一条款被学者称作“捆绑式条款”。暑假期间,针对人们对河南省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捆绑式参保的热议,从7月30日到8月12日,我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太山乡辛章村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社会调查,调查期间,我对该村的随机选出近二百户居民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是一种真正的利国利民,真正惠及底层劳动人民的政策,然而大家又一致认为捆绑式的参保带来了很多弊端,例如与子女有矛盾的老人无法参保,子女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低收入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无法解决等等一系列问题。
我走访的家庭中多数都有两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下面只拿出最典型的几家做具体的分析和应对。
案例一:
李大爷今年73岁,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在外打工,三儿子由于身体上的原因在家务农,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我刚和李大爷提到捆绑式参保,李大爷就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这都是乡里边村里边的干部们为了赚外快想的坏主意,本来国家发给每个老人每个月60块钱补助多好,现在村里边却说自己为了每年领到720元养老金,还得为三儿子一家4口交400元。我不忍心告诉老大爷这是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但事实是老大爷的确是面对生活贫困的三儿子一家没有办法。另外老大爷还告诉我,大儿子和二儿子加的孩子现在在外边打工,年轻人说自己还年轻,不想那么早就开始交保险金,后来是老大爷费了好大劲才说服他们交的。
由于国务院有政策: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据了解当时政策的制定者认为这种捆绑式的参保让参保人更加了解到养老保险是谁参保谁受益,但是地方政府把这项政策当做是扩大参保率的法宝。老人不关心政策,已经七十有余的他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如今年迈,只想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如今让他去承担起一个督促说服子女甚至是孙子参保的责任的确是有很大不妥。再次,老人的三儿子家庭条件困难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然而相关部门却无法制度外“开恩”,原因是在农村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我想地方政府想要扩大新型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最应该做的是加强宣传教育。应积极研究问题,寻找对策,发动群众参与,做到应保尽保,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从新农保中受益。一是继续做好新农保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特别是应针对青年农民进行有效宣传,提高他们的认同程度。二是适时组织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凝聚基层干部群众智慧,总结推广他们创造的新鲜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开展。三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基本经验、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尤其是要宣传参保农民从中得到的现实利益,吸引更多群众投身到这项惠民工程的伟大实践中来。而不是去为难这些老人。案例二:
张大爷今年65岁大娘68岁,两个儿子都是建筑工地的包工头,在县城都有房子,家庭条件很不错。但是张大爷的儿孙们却都没参保。问起老大爷原因,老大爷说子女们都参加了社会上的其他保险,而他们老两口想要领保险金需要两个儿子家一共十几口都得参加这个保险,还不如儿子们把保险金直接给自己。这是一个典型的宣传不到位的案例,本来新型养老保险是谁参保谁获利,但是老人认为儿孙们交钱是为老人交的,却没有认识到这是儿孙们为了自己以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了一份保障,记得一个故事讲,风和太阳比赛谁可以把行人的外衣给脱掉,然后风就使劲的吹啊,但是结果是不但没有把行人的衣服吹掉反
而使行人把衣服紧紧的裹在自己身上。风停了,太阳用自己的光和热包围着行人,不一会儿行人满头大汗,自己把外衣给脱掉了,这里说到这个故事只是想告诉那写政策的执行这们,自己强制执行或者是为了使政策得到推广扩大而设置各种障碍的的方法远不及让人们切实的感受到政策的好处和优点而自己积极参保的。案例三:
张大爷和张大娘今年都是72岁,有四个儿子。但是两位老人与二儿子因为一些家庭的事情不和,走访到他们二儿子家的时候我刻意把新型养老保险的好处强调了一下,没想到他却说两位老人从来没考虑过他们的,这次参保他故意没给自己在外打工的小儿子参保,就是不想让两位老人拿到每个月120元的基础养老保险金。
遇到这个家庭的情况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清官尚且难断家务事,我这个理工科出身的学生又能做点什么,我不禁想国家给农村基础养老金是很好,但我希望刚开始的时候,对这1亿多农村老人,国家不要有任何捆绑条件把每个月55块钱直接给他们,这个对农村发展是相当好的,纵观其它发展中国家也有好多都是这么做的,没有说农村老人的子女必须参保。因为农村老人拿这个养老金对我们国家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有很大的作用。好多人曾问过,像家电下乡,原来我们一年理想的标准是能够带动农村2千多亿的消费,最后发现只有500多个亿,20%还不到,比标准值差很大,原因是什么?可能农民从这些政策中真正得到的实惠很少,期间有各种各样的流失。有种开玩笑的说法是“八二准则”,即国家拿出100块,到农民手里可能20块都不到。但是养老金如果直接发到农民手里,那么1亿多农村老人一个人55块,全国就有很大数目的钱直接送到老人手中了,农村老人的生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为期两周的社会调查结束后我心里一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知道任何一个政策的实施,刚开始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在发展过程中慢慢的改善的,但是我决策层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都将是一次地震。
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但又感觉到自己力量的渺小,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在报告的最后,我只能希望政府能够早一点取消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捆绑式参保制度,让农村的老人们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
2.《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18号
3.《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
4.《养老保险》 董克用 王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6
第五篇: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内容:对该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情况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及社会变化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经济是教育的基础。教育与经济紧密联系。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调查方法:走访、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调查结果及解决方法:首先了解到该村的经济发展情况
一、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该村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调查结果看,农民对目前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物资(化肥、种子、农药等)供应比较满意的分别占74.0%和85.1%;而拥护国家的粮食综合补贴、畜牧业生产补贴和免除农业税政策的农民分别占到94.2%、86.0%和96.7%。
二、存在问题依然突出
虽然该村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总体看,现代农业发展滞后仍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最突出的矛盾。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我镇农业生产受水资源短缺、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收、机电灌溉率不高。农民出售农产品多以原粮、活畜为主,农产品深加工少,附价值很低。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目前,在该村农村劳动力中,文盲率为0.6%,小学文化程度占17.4%,初中文化程度占64.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7.4%。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五)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山区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该村的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让人们能够更快的适应新农村的步伐,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的发展带动教育的进步,而教育的发展反过来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关注农村的教育问题。
经过调查,我发现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两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如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其次,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两年前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已经通过“普九”验收的1242个县中,失学率超过5%的有209个县,超过10%的有63个。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
还有,由于种种家庭原因,很多孩子的辍学都成为家长经济负担不起的一个直接结果,这种因为学费而无法上学的情况让我国的教育“普及化”成为虚有其表的大话,废话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2001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比如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农村教师资源极度缺乏,很多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到乡村教书;而一些能力较好的老师则选择到求职;还有就是一些年岁已大的,不想在奔波的老教师留职任教,这就导致乡村老师日渐减少,供给不足。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该村仅有小学老师25人,而其中会电脑的却还不到5人。6.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区级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教师极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四、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我觉得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及完善,农村很快的就能飞速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就将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那么,农村的教育事业也会得到飞快发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农村建设会有质的飞跃的。
刘春艳 0806092030 小教双语师范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