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转换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们在审计中发现不少的内部审计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如何更好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笔者认为:有“为”才能有“位”。除了大力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提高领导的认识外,最重要的是要认清形势,找准位置,干出成绩,让领导觉得内部审计是一个得力的工作助手,使其感觉到内部审计是在为企业加
强管理、提高效益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得到领导的重视和群众的支持。因此,内部审计应拓展审计思维,转换工作方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1、改变理念,实现从查错纠弊到向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转变。内部审计产生的基础是企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需要监督;而其内部经济责任的发展变化,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动力。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多,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强大提供了空间。因此,内部审计的立足点应该是加强企业单位内部管理,帮助最高管理层更好的履行其责任,监督企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目前,我国大部分内审人员往往将工作精力放在查错纠弊上,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事实上,真正存在问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往往存在于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财务错弊也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职能必须转向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内审工作应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其工作重点也应向分析、评价内控制度方面转变。
2、转换角色,实现由监督者逐步向控制者的转变。内部审计一度曾被定位于“监督者”的角色。作为指导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指南的“特恩布尔报告”(即1999年公布的《内部控制:综合准则董事指南》)认为,内部审计师的主要作用是“确证和建议”,而不再是以前的“监督和复核”,这一转变赋予了内部审计更多的内涵。在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下,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策略联系在了一起,内部审计利用对当前的风险分析,保证其审计计划与企业的经营计划相一致。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管理控制的扩展,应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转,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为工作重点,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最终脱离狭隘的会计之源,在企业全面管理中发挥更高价值的功能。
内部审计扎根于企业内部,熟悉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了解其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这是外部审计所不及的。内部审计的任务就是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而企业的管理制度是贯穿于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的,外部监督机构难以做到彻底查清弄明,服务内向性是内部审计一个重要的特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之间就不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成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相互依赖关系。
3、拓宽领域,把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发展方向。随着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变化,由“控制”转向“风险”。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之外,更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已成为关键流程,促使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再是测试控制,而是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在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中,控制仍然重要,但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才是内部审计的焦点。
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我们应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从强调确认和测试控制完整性,逐步转向强调确认和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从传统的强调关注风险因素,逐步转向关注情景规划;同时,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建议应不再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该是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防止经营风险的产生,从而达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林业内部审计思考
1998年以来,全国各大林区都执行了禁采政策,对天然林实行了保护工程。林业工作重点的转移,给林业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认为现阶段林业内部审计应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做好财务衔接期间的审计
国有林场由生产经营型转化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型,其转化过程中存在着财务衔接问题。在衔接环节上,内部审计应做好如下工作:1应收账款的审计。由于国有林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其销售业务锐减,与客户业务往来逐年减少。对此,审核清理应收账款十分必要,做到早审核、早动手、早清理,以免时间越长,呆死账越多,给林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2存货的审计。在存货审计中重点对产成品进行核对,首先搞清产成品是否账实相符,如果存在亏库现象,要找出原因,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意见;其次,审核产成品的结转成本真实性,是否存在潜亏问题。3固定资产的审计。该项审计的重点:一是审核固定资产是否账物相符,是否存在资产流失现象;二是分清使用与闲置的界限,为日后确定计提折旧基数做好准备。4应付职工工资的审计。在负债中应付工资是最敏感的项目,如果应付职工工资处理不好,就直接影响着职工的情绪,影响着生产效益,影响着全场的安定。为此,在应付职工工资审计中,首先审核应付职工工资的真实性;其次,分龄级分性质进行统计,对直接影响职工生活水平的基本工资部分想方设法给予解决。5林木资源的审计。在核定林木资源总数基础上,划分天然林与人工林界限,为核定天然林保护工程基数做准备;其次,摸清人工林林分的组成,为人工林抚育提供资料。
二、开展天然林保护经费的审计
天然林保护经费属于专项资金,具有特定的用途。这项审计重点是经费到位及使用情况,是否存在着挤占、截流及挪用现象,如发现有违反使用规定情形,要严肃处理,并建议有关部门扣减该单位下一的投资;其次,审核是否执行了专项资金预决算制度,预算的合理性和决算的真实性;是否执行了专项资金使用前审批制度和使用后报账制度;是否存在超审批范围和超审批金额使用资金及报账的口径是否一致,对违反规定和使用程序的单位严肃处理,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
三、继续经营收支审计
在经营收支审计中,首先对经营收入的确认进行审核,是否存在着超前和推迟现象;其次,审核确认收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在经营支出中审核支出的真实性及项目核算的合规性。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还需对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进行审核,产成品的成本是否真实、客观,要求符合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四、重视事业收支审计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事业收支将成为林场的主要业务,做好事业收支审计,为林场把好关十分重要。该项审计首先审核事业收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是否将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如果存在问题必须予以纠正。其次,审核收入的确认是否适时以及原始凭证的合规性;事业支出审核实际支出的合法性、真实性及按项目核算的准确性。对有经营活动的林场应正确划分事业支出与经营支出的界限,不得将应列入经营支出的项目列入事业支出,也不得将应列入事业支出的项目列入经营支出。
五、对营林资金的专项审计营林资金是用来恢复和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的资金,具有指定用途。该项审计重点是审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真实性,使用项目中是否含有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因素。如果含有挤占或挪用资金现象,要严肃处理,确保营林生产的质量。对未按规定要求完成营林生产任务而结余的资金,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收回或另做安排。
第三篇:乡镇职能转换过程中干部工作方式问题的思考
乡镇职能转换过程中干部工作方式问题的思考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保垒,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乡镇干部是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的一支干部队伍。乡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建设的步伐。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以
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目前乡镇机构设置和干部工作机制已很难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
一、当前我市乡镇职能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法制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等因素,乡镇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些突出的矛盾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富余人员增多,人浮于事,干部队伍庞大。计划生育主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法》的实施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规。计划生育工作已由过去的全体干部一起抓变为计育办人员常年抓。农村税费改革后,财税所干部就成了在家开票的税务人员。其它业务上划单位的干部也一样,全部富余出来不知到干什么?二是乡镇财政困难,难以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农业税的降点、林特产品税的取消,以及其它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本来就十分困难的乡级财政更是促禁见肘,债务进一步加大,不仅无力偿还债务,而且难以保证乡镇人员的工资和最基本的运转支出。三是政府职能消弱。事权、责任无限增大,人权、财权不断弱化。通俗的说“有油水”的事上边都收回去了。但收回去的只是人权、财权,事权、责任仍在乡镇,有了成绩是上边业务单位的、有了问题永远是乡镇的。如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林业、土管、综合治理等。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年龄角度看,目前我县乡镇干部的年龄偏大,加之近年来实行“逢进必考”,大部分年轻干部被市、县部门招录,更加剧了乡镇干部队伍年龄的差异。从文化结构看,乡镇干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第一学历有大专毕业的,有中专毕业的,有高中毕业的,有初中毕业的,更多的是部队退伍军人,多数乡镇干部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缺乏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从专业技术角度看,技术型干部少,真正从农、林、水专业院校毕业的干部不多,严重制约着新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之干部培训和外出学习机会少,知识更新慢,为农民群众服务本领亟待提高。五是乡镇工作到底怎样干?近年来,各乡镇实行了机制改革,取消了“领导包片、干部驻村”机制,实行村民自治。转换而来的是各种专业服务队或办公室或服务组等,名称不尽一致,而内容一样,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虽然变换了名称而内容没有变,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甚至还不如以前包片联村办法有效。乡镇干部成了乡村的“通讯员”、“传话筒”。有的干部名为到村服务,实不到村,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能推就推,能避就避。由于没有一定的“利益”关系来约束,单凭一腔政治热情,单凭干部的自身素质,他们深入不下去,也办不了事,也不知到怎么干?
二、转变乡镇职能,建立新工作模式的主要做法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乡镇面临这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乡镇党委、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本质是服务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乡镇党委、政府如何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增加财政收入?农民群众需要政府怎样服务于他们?税改后,根据乡镇当地实际情况,政府应形成怎样的工作模式?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主要希望,一是政府“多予”,即希望多给政策,指明方向;多给资金,积极扶持;多给技术,提高本领;多给信息,加强引导。二是希望乡镇政府积极创造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领农民多业发展。通过调查和不断探索,我认为乡镇政府的职能应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将“利益导向加激励机制”引入干部管理中。应该从四大方面下功夫。
1、改革乡镇机构设置,建立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机构。各乡镇要立足乡镇实际优势资源和产业重点,按照“精简、便民、效能”的原则,着力构建为民服务的新机构。对过去重复设置、职能不清和工作越位错位的机构进行撤消;对业务工作相近,工作性质相似的机构进行合并;对业务单一,工作量相对小的机构进行挂靠。就我乡而言,现有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农牧蚕桑办公室、林业办公室、基础设施办公室、财政税收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等7个办公室,机构相对臃肿,有人浮于事的现象,应重新整合干部力量,重构乡镇职能,建立党政综合办公室、农林牧水蚕桑技术服务办公室、社会事务综合管理办公室、基础设施办公室、财税办公室等5个办公室。各乡镇可根据产业方向,围绕经济发展灵活设置一批产业技术服务队;为农业经济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帮助农民依靠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2、改革乡镇工作模式,改变乡镇干部行为方式。在市场条件下,农民群众所愿接受的工作方式不希望是行政命令和空洞说教,而是帮他们寻找致富门路,传
第四篇:乡镇职能转换过程中干部工作方式问题的思考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保垒,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乡镇干部是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的一支干部队伍。乡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建设的步伐。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目前乡镇机构设置和干部工作机制已很难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
一、当前我市乡镇职能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法制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等因素,乡镇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些突出的矛盾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富余人员增多,人浮于事,干部队伍庞大。计划生育主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法》的实施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规。计划生育工作已由过去的全体干部一起抓变为计育办人员常年抓。农村税费改革后,财税所干部就成了在家开票的税务人员。其它业务上划单位的干部也一样,全部富余出来不知到干什么?二是乡镇财政困难,难以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农业税的降点、林特产品税的取消,以及其它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本来就十分困难的乡级财政更是促禁见肘,债务进一步加大,不仅无力偿还债务,而且难以保证乡镇人员的工资和最基本的运转支出。三是政府职能消弱。事权、责任无限增大,人权、财权不断弱化。通俗的说“有油水”的事上边都收回去了。但收回去的只是人权、财权,事权、责任仍在乡镇,有了成绩是上边业务单位的、有了问题永远是乡镇的。如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林业、土管、综合治理等。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年龄角度看,目前我县乡镇干部的年龄偏大,加之近年来实行“逢进必考”,大部分年轻干部被市、县部门招录,更加剧了乡镇干部队伍年龄的差异。从文化结构看,乡镇干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第一学历有大专毕业的,有中专毕业的,有高中毕业的,有初中毕业的,更多的是部队退伍军人,多数乡镇干部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缺乏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从专业技术角度看,技术型干部少,真正从农、林、水专业院校毕业的干部不多,严重制约着新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之干部培训和外出学习机会少,知识更新慢,为农民群众服务本领亟待提高。五是乡镇工作到底怎样干?近年来,各乡镇实行了机制改革,取消了“领导包片、干部驻村”机制,实行村民自治。转换而来的是各种专业服务队或办公室或服务组等,名称不尽一致,而内容一样,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虽然变换了名称而内容没有变,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甚至还不如以前包片联村办法有效。乡镇干部成了乡村的“通讯员”、“传话筒”。有的干部名为到村服务,实不到村,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能推就推,能避就避。由于没有一定的“利益”关系来约束,单凭一腔政治热情,单凭干部的自身素质,他们深入不下去,也办不了事,也不知到怎么干?
二、转变乡镇职能,建立新工作模式的主要做法
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乡镇面临这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乡镇党委、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本质是服务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乡镇党委、政府如何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增加财政收入?农民群众需要政府怎样服务于他们?税改后,根据乡镇当地实际情况,政府应形成怎样的工作模式?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主要希望,一是政府“多予”,即希望多给政策,指明方向;多给资金,积极扶持;多给技术,提高本领;多给信息,加强引导。二是希望乡镇政府积极创造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领农民多业发展。通过调查和不断探索,我认为乡镇政府的职能应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将“利益导向加激励机制”引入干部管理中。应该从四大方面下功夫。
1、改革乡镇机构设置,建立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机构。各乡镇要立足乡镇实际优势资源和产业重点,按照“精简、便民、效能”的原则,着力构建为民服务的新机构。对过去重复设置、职能不清和工作越位错位的机构进行撤消;对业务工作相近,工作性质相似的机构进行合并;对业务单一,工作量相对小的机构进行挂靠。就我乡而言,现有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农牧蚕桑办公室、林业办公室、基
第五篇:乡镇职能转换过程中干部工作方式问题的思考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保垒,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乡镇干部是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的一支干部队伍。乡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建设的步伐。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目前乡镇机构设置和干部工作机制已很难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
一、当前我市乡镇职能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法制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等因素,乡镇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些突出的矛盾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富余人员增多,人浮于事,干部队伍庞大。计划生育主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法》的实施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规。计划生育工作已由过去的全体干部一起抓变为计育办人员常年抓。农村税费改革后,财税所干部就成了在家开票的税务人员。其它业务上划单位的干部也一样,全部富余出来不知到干什么?二是乡镇财政困难,难以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农业税的降点、林特产品税的取消,以及其它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本来就十分困难的乡级财政更是促禁见肘,债务进一步加大,不仅无力偿还债务,而且难以保证乡镇人员的工资和最基本的运转支出。三是政府职能消弱。事权、责任无限增大,人权、财权不断弱化。通俗的说“有油水”的事上边都收回去了。但收回去的只是人权、财权,事权、责任仍在乡镇,有了成绩是上边业务单位的、有了问题永远是乡镇的。如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林业、土管、综合治理等。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年龄角度看,目前我县乡镇干部的年龄偏大,加之近年来实行“逢进必考”,大部分年轻干部被市、县部门招录,更加剧了乡镇干部队伍年龄的差异。从文化结构看,乡镇干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第一学历有大专毕业的,有中专毕业的,有高中毕业的,有初中毕业的,更多的是部队退伍军人,多数乡镇干部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缺乏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从专业技术角度看,技术型干部少,真正从农、林、水专业院校毕业的干部不多,严重制约着新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之干部培训和外出学习机会少,知识更新慢,为农民群众服务本领亟待提高。五是乡镇工作到底怎样干?近年来,各乡镇实行了机制改革,取消了“领导包片、干部驻村”机制,实行村民自治。转换而来的是各种专业服务队或办公室或服务组等,名称不尽一致,而内容一样,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虽然变换了名称而内容没有变,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甚至还不如以前包片联村办法有效。乡镇干部成了乡村的“通讯员”、“传话筒”。有的干部名为到村服务,实不到村,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能推就推,能避就避。由于没有一定的“利益”关系来约束,单凭一腔政治热情,单凭干部的自身素质,他们深入不下去,也办不了事,也不知到怎么干?
二、转变乡镇职能,建立新工作模式的主要做法
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乡镇面临这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乡镇党委、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本质是服务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乡镇党委、政府如何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增加财政收入?农民群众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需要政府怎样服务于他们?税改后,根据乡镇当地实际情况,政府应形成怎样的工作模式?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主要希望,一是政府“多予”,即希望多给政策,指明方向;多给资金,积极扶持;多给技术,提高本领;多给信息,加强引导。二是希望乡镇政府积极创造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领农民多业发展。通过调查和不断探索,我认为乡镇政府的职能应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将“利益导向加激励机制”引入干部管理中。应该从四大方面下功夫。
1、改革乡镇机构设置,建立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机构。各乡镇要立足乡镇实际优势资源和产业重点,按照“精简、便民、效能”的原则,着力构建为民服务的新机构。对过去重复设置、职能不清和工作越位错位的机构进行撤消;对业务工作相近,工作性质相似的机构进行合并;对业务单一,工作量相对小的机构进行挂靠。就我乡而言,现有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农牧蚕桑办公室、林业办公室、基础设施办公室、财政税收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等7个办公室,机构相对臃肿,有人浮于事的现象,应重新整合干部力量,重构乡镇职能,建立党政综合办公室、农林牧水蚕桑技术服务办公室、社会事务综合管理办公室、基础设施办公室、财税办公室等5个办公室。各乡镇可根据产业方向,围绕经济发展灵活设置一批产业技术服务队;为农业经济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帮助农民依靠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2、改革乡镇工作模式,改变乡镇干部行为方式。在市场条件下,农民群众所愿接受的工作方式不希望是行政命令和空洞说教,而是帮他们寻找致富门路,传授致富的技术。乡镇政府在形成新的乡镇机构设置基础上,大胆探索。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而农民想的是致富,难的是技术,缺的是资金,缺的服务,靠的还是乡镇干部。目前,农村广大农民不仅缺乏技术、资金,而且更难承担投资带来的风险,为什么说?农民接受新鲜事物的能
力差,新技术、新产品在我县农村推广慢,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基础薄弱、承担投资风险能力低,因此左顾右盼,是可以理解的。白河提出“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我理解为,就是要改变现在干部工作方式,大胆将干部管理推向市场,鼓励乡镇干部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或与当地厂矿企业合作入股。其具体操作方式是,一项产业或一个项目,将干部工资的30%-50%与农村大户“捆绑”,干部出资金,农民出土地、资源、劳力,成功了干部、农民双受益,比例则应是4︰6为好,失败了损失则应是8︰2为好,总之,无论是什么岗位的干部将“利益导向”引入管理中,一些头痛问题,迎刃而解,现行的干部管理方法,周一开会,周二至周五干部都下村去了,是下村去了吗?谁也不知道,假若他在村上投入几千元资金与农民共同发展一个项目,我想,你一定会看到他真心实意的在为农民服务,你不用去管他,他的自觉性、主动性都出来了,这就是“利益导向”的作用。因此,要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将乡镇干部与农民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项目、共同经营、共同发展、共同谋利。使乡镇干部与农民形成共同的利益体,让乡镇干部真正体会到农民群众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让乡镇干部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如我乡双河村三组,有一户走“敞养圈养”相结合的养殖大户徐德金,截止目前,羊饲养量120只,牛饲养量13头,猪饲养量11头,马饲养量3匹,骡子饲养量2匹鸡饲养量80只,据徐德金介绍,任畜牧养殖业一项年纯收入40000多元。根据现在的市场,徐德金还想将养殖业规模扩大,再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徐德金更希望干部与他共同经营,投入一定股份,为他全方位的提供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
3、提高乡镇干部和农民素质。做好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前提是要不断的做好提高干部素质工作。首先,提高干部素质应着重提高干部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政策理论水平的专业技术知识。加强政治理论,科技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强农、林、牧产业专业培训,提高乡镇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农村工作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技能。二是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增强干部的宗旨意识,学会用说服、教育和示范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三是依法行政能力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使乡镇干部自觉用法律约束行政行为,用政策来指导各项工作。其次是教育农民提高素质。乡镇政府要围绕主导产业方向,请专家开展短期技能培训班,科技知识讲座等,同时把培育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理想、讲诚信、懂法律、会技术,能致富新型农民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要通过教育、引导、带典型农民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4、建立健全乡镇干部管理制度。健全干部管理制度是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益的关键所在,一是对改革中岗位发生变化的干部,实行“三变三不变”的优惠政策,即“变工作岗位,不变干部身份;变工作职能,不变原职务职级;变分配方式,不变开支渠道”。二是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要改革过去数量考核,建立数量考核和质量考核并重制度,坚持以业绩为民取向,以民意为根本,不以票数定格次。因此,在乡镇建立合理考核是激励干部为民服务的关键,基层条件艰苦,生活单调,一些干部干了二三十年还是个科员,加之工资和职务又低,长期以来干部失去了上进心,对未来失去了信心。有些年轻干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没有动力来做工作。因此对引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做出贡献的干部,实行重奖,并进行评优和职务晋升,使乡镇干部心为民所想,力为民所出。对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三是健全乡镇干部社会保障制度。把乡镇干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政策等福利待遇落到实处,对乡镇干部子女上学可享受与市、县机关干部子女上学同等待遇。领导要对工作不努力的干部批评教育,对工作遇到困难的乡镇干部要主动帮助解决。使乡镇干部在艰苦条件下,解除后顾之忧,真正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民增收、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从而使乡镇工作形成一个真正受群众欢迎、干部拥护、上级认可的工作模式。
总之,乡镇职能转变,创新工作模式是新形势下乡镇必经之路。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的“样本”可以参照。因此,我认为乡镇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走各具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