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8:0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第一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解读

——读《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

关键词:《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或《手稿》);马克思;工人阶级;共产主义;中国国情

正文: 想必在我国没有人是不知道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到底讲的是什么则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了解。首先我们看看马克思这个人吧。马克思被定位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由此我们大概是能想象得到《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大概内容了吧。是的,《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确是马克思对阶级之间的斗争的思考。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这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先行者,这这是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共产主义的绝好资料。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指出它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把劳动提高为‘唯一原则’,揭示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并探讨了私有财产的各种运动规律,指明了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反比关系。但是它把私有财产当作当然的前提,把私有财产的规律想象为永恒的自然规律。这就暴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私有制辩护的立场。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在手稿中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大阶级的经济生存条件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他吸取了当时德国哲学中广泛使用的异化概念,把它同私有制统治下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试图用异化来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其后还有马克思吸取了L.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成果,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批判了G.W.F.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充分肯定了他的辩证法的巨大意义。并且论述很多思想,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费尔巴哈而接近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些都是大家通过各种

途径得知的最普遍的知识。也是我们能够想象到能够看到的一面。我们应当是承认的。

但是在这本书中我们想到的绝对不止这些,尤其是结合到现在我们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所谓共产主义我们就不得不思考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共产主义设想未来的所有阶级社会将最终过渡成为共产主义的无阶级社会。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行上,需要每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在《文稿》中马克思也从无产阶级的角度思考关于利润,工资,土地等方面所受的阶级压迫。这些所有都说出我们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理想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但是这样的思想在我国只是一种最高理想,所谓的最高理想便是只可追逐不能实现的状态吗?中国从古至今就有很多农民起义,这是被压迫阶级的反抗。而这些起义不是因为起义到最后为转化为当时的压迫阶级,就是被打压下去。其中有几个大家众所周知的起义,像是黄巢起义,像是太平天国起义等都提出所谓的要求平均土地,有饭同吃,有房同住,有钱同使之类的口号。这些在某些方面可以看做是当时共产主义的要求。而这些在现在的历史中又是怎样的结论呢?太平天国的失败被评为是因为犯了绝对平均主义。这样我们能怎样想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方向,但是能否实现却是有待商酌的。

再者我们现在看看中国的国情吧。中国从建国之后,我们不能脱离整个国际而成为所谓的独立的共产主义,为此犯过的错我们还记忆犹新,大跃进时期的公社运动,这些种种证明当时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水平。后来我们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巩固和发展的问题中提出,中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种种间隙变的也越来越暧昧。关于政治和经济,关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这些所包含在无产阶级的人们也越来越值得我们细细的看了。我们国家是鼓励通过一部分的人先富带动其他人,但是这些先富的人的确是先富了但是结局怎样?我们的确是比之前的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能吃上饭,能住上房。我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丰富了。但是这是对于我们之前的生活可是社会不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的嘛?我们比之前的生活要好可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这是人类社会的必然结果。但是对于处于同一个社会的人来说呢?我们可见的是现在的社会不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实在是差的太多了。工资的差距,福利的差距。有的人住高楼住别墅美食衣服关于衣食住行是极尽优越,而又的人却是住在城市的贫民窟,每天忧于生活,衣食住行。现在社会出现很多的仇富现象不就是对于现在社会之间的财富差距感到不满的最好的体现吗?关于这一方面,我有一个问题,我们社会该给这些个富人和普通的工人农民分个阶级的吗?大概这样的问题都是错的吧?被灌上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这就涉及到执政问题了,姑且不谈。这样想着我们就只能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的吧!

想想现在想想以前我们就会觉得平均主义是好的。我们的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我们普遍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关于平均共产我们是没有做到但是现在确实比以前要来的公平和正直的多了。我们可谓是实现减少贫富差距的距离小了。我们笑着说我们还是看好我们的发展我们的共产主义,只是

我们该思考我们的共产主义该怎么走才行。揭示错误和不好的一面很简单但是我们最是关注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期待着我们实现共产主义道路上种种探索。

第二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联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在马克思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也是他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初步探索。在此篇文章中,马克思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尽管《手稿》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美和美感的起源,为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光辉起点。手稿的发表,引起了西方人研究马克思主义转向,不断从政治学和经济学转向哲学,促使了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要是由三个笔记组成:

一 是马克思在研读了让·巴·萨伊的《论政治经济学》和亚·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两部著作,并写了摘要。马克思把斯密学说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这三个经济范畴加以比较分析,揭示了斯密学说的矛盾。他把笔记本I分作三栏,各栏分别加上标题《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

是马克思对约·拉·麦克库洛赫《论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发展特殊对象和重要性》(法译本)及该书译者吉·普雷沃写的《译者对李嘉图体系的思考》作了摘要。把“现代国民经济”即“李嘉图、穆勒等人”的观点同斯密、萨伊的观点相对照,看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内部的差别。

是马克思的思考与笔记1和2的补充。补充一:《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先就有产和无产的对立向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发展作了简短补充,然后以比较长篇幅论述通过扬弃私有财产来抛弃人的自然异化。补充二: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补充三:是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

以上这些含有从书中的摘选和百度百科的诠释,我自己把它归纳为:

(1)以异化劳动学说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2)以人的本质为思考中心的哲学批判;(3)以扬弃异化为核心的共产主义批判;

(4)对黑格尔哲学的全面清算:批判已不再局限于黑格尔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而是对黑格尔一般辩证法的批判。

说实话,对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篇有着很深奥义的文章,我觉得读着令人很头疼,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学识浅薄,能完全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就难,更别提使劲的往深处去想。所以只能就我看到的某句话或字词来说一下自己联想到的。

首先,马克思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但又揭示了它的缺陷。他认为古典经济学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剖析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因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能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给自己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

和灭亡的规律的任务。“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

从这里我的感受就是处理事务的态度的问题。或许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下做事必须要有耐心而且要勤奋。正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平凡朴实的话,但是告诉我们对待事务要认真,看问题尤其是研究学问更要有专研的精神,才能探究到问题的本质。

其次,“异化劳动”这一概念是我第一次接触。从《手稿》中知道“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生产出了产品,而由于产品不属于劳动者本身,因此,产品生产越多,劳动者的价值就相对越低。这里似乎是一个相对的关系,劳动者和产品两者之间的对立。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而劳动产品是人的劳动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劳动产品本应属于劳动者。”这一点就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因为劳动者是一切活动的价值的起点。所以我觉得农民工应该有更大的法律保障,来维护他们应得的权力。

最后讲的货币。货币是固定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但是它却是人与生活,人与人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是颠倒一切的目标和工具。其实这些话语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货币是实现物质之间交换的媒介,也是万恶的”。

第三篇: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感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4月----8月在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写的著作手稿(本文简称《手稿》)。《手稿》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这些手稿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笔者对《手稿》的理解,逐一对手稿部分章节的内容写出感想。由于笔者先前接触此类的书籍或是著作较少,加之在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虽然对某些方面写出了观点,但叙述时采用的角度或是讨论的深度可能不准确或是不够深入,还待进一步的努力。

关键词:《手稿》 ; 马克思 ; 读后感 ;

《手稿》是马克思政治思想进入决定性转折的巴黎时期的产物。

《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用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自己的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做综合的阐述。

本文阅读了《手稿》中的部分章节,其中包括“序言”,“第一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第三手稿”的全部内容。那么在下文将对以上介绍的部分内容逐一写出阅读感想。

一、对“序言”的认识

马克思在“序言”中主要阐述了写作的主旨,方法和《手稿》的哲学基础。在写作过程中由原先打算着重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后经过对国民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和批判,改为把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当做主要批判对象以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剖析为主要内容,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同时着重揭露和批判了鲍威尔为首的黑格尔分子的唯心主义观点,指出他们的根本错误在于坚持“自我意识”哲学,把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变成主观唯心主义,反对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哲学,并且指出剖析黑格尔哲学的必要性。

二、对“第一手稿”的认识

本文将对“第一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这一部分内容从两个方面写出感想和提出疑问。

2.1 揭露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局限性,提出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首先,马克思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但又揭示了它的缺陷。他认为古典经济学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剖析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因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能科学

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给自己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的任务。“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

以上段落的描述其实我不是很懂,但是我看到了其他的东西。那就是处理事务的态度的问题。或许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下做事必须要有耐心而且要勤奋。正如:“天才是来自于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很平凡朴实的话,但是告诉我们对待事务要认真,看问题尤其是研究学问更要有专研的精神,才能探究到问题的本质。

2.2 论述异化劳动理论

“异化劳动”这一概念是我第一次接触。从《手稿》中知道“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生产出了产品,而由于产品不属于劳动者本身,因此,产品生产越多,劳动者的价值就相对越低。这里似乎是一个相对的关系,劳动者和产品两者之间的对立。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而劳动产品是人的劳动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劳动产品本应属于劳动者。”

但是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产品要属于劳动者呢?仅仅是因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而劳动产品是人的劳动的结晶吗?”

我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生产资料是属于私人的,那么如果要是说产品是属于劳动者的,那么就是说劳动者从资本家的手里夺取了物质的占有权,则劳动者不就变成“资本家”了吗?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之后可以得到代替产品的货币。所以我认为:首先我是同意“异化劳动”这个观点的,但我觉得这个异化的程度是有待商榷的。就是支付劳动者的产品和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之间的比例,来确定劳动者贬值的程度。

三、对“第三手稿“的认识

“第三手稿”分为“私有财产和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私有财产和需要”,“分工”以及“货币”五个章节。本文对其中一些章节内容给出自己的想法。

3.1 私有财产和劳动

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作为自为地存在着的活动、作为主体、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就是劳动。

3.2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在这个章节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的理解。马克思在此提到了五种共产主义的理论,即:普鲁东小资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以傅里叶为代表的空

想社会主义,以巴贝夫为代表的平均共产主义,议会的共产主义,无政府共产主义。

其中马克思重点批判了平均的共产主义。认为他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马克思认为它把私有财产的扬弃仅仅理解为以原始共同体的方式对私有财产的重新占有,甚至想用强制的方法来消除人的本能,想象力等。

同时,马克思还批判了议会的共产主义。他认为它只是理解了私有财产的概念,而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即没有超出物质财富的范畴来把握私有财产作为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特性。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合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在读过这本书之前,我的“共产主义”观念就是“空想社会主义和平均共产主义”的结合版。记得以前不知谁说的,共产主义就是每个人想干嘛就干嘛,需要什么就去管理部门去拿,后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也没有系统认真的去研究过。现在想想我的这个社会要想成立,那么基础必须是人民的素质要绝对的高,而且不能存在一个瑕疵品,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且都在完美地履行着。

但是又想想,如果真的这样了,好像活的又没什么意思了,就好像这段时间网上说的,吸毒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当你觉得已经被正常化的文化给麻木了,或是这些文化已不能再给你带来激情和顿悟,那么你只有寻找别的,或是变成另一个样子、身份去体验新的思想,探求新的刺激。

3.3 私有财产和需要

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某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某种新的生产对象,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在私有制范围内,则具有相反的意义。每个人都指望是别人产生某种新的需要,以迫使他作出新的牺牲,以便使他处于一种新的依赖地位并且诱使他追求一种新的享受,从而陷入一种新的经济破产。”

这段话指出了在两种制度下,“需要”产生的不同原因和引起的不同结果,但他们同时都在强调着“新”。这让我想起以前看的一部电视剧《生活》“由胡军主演一名研究生毕业后分到卫生局从一个职员到局长的成长历程”。其中,电视

剧中胡军的老婆“小梅”她扮演一名护士在胡军事业最低潮的时候和胡军走在了一起,那时她是一个温柔贤惠,懂得心疼人的贤妻良母,随着胡军在单位位置的升迁,小梅的性格和她的人生追求,以及她的欲望需求都在慢慢的转变着,膨胀着。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映了“新”。所以我认为人的需要是随着人的位置不同而随时改变的,就好像是人没钱的时候,不择手段的去赚钱,等到有了钱后,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一个好的名声。

3.4 货币

这里讲的货币是人与生活,人与人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是颠倒一切的手段。其实这些话语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货币是实现物质之间交换的媒介,也是万恶的”。引用马克思的话“因为货币作为现存的和起作用的价值概念把一切事物都混淆了、替换了,所以它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混淆和替换,从而使颠倒的世界,是一切自然的品质和人的品质的混淆和替换。”

四、总结

《手稿》是马克思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虽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但其内容极为丰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过程中一份独特的文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源地。作为处于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它是马克思在前一阶段已经达到的成就的基础上前进,是对《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重要论点的进一步发挥,从而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

当然,《手稿》是一部过渡性的著作。马克思在《手稿》时期,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大量使用了费尔巴哈哲学的术语。但是,在内容上,马克思又大大超越了费尔巴哈。这就是说,尽管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同费尔巴哈的重大分歧,尽管《手稿》中充满了费尔巴哈式的概念、术语,具有人本主义的因素,出现了内容和形式的不一致,什么是矛盾,但是,《手稿》在内容上却力求向历史唯物主义接近,处处闪烁着新世界观思想的光辉。

最后,本文是笔者第一次真正阅读哲学类书籍后写的一些感想,由于笔者先前接触此类的书籍、著作较少,加之在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虽然对某些方面写出了观点,但叙述时采用的角度或是讨论的深度可能不准确或是不够深入,还待进一步的努力。文中有不正之处,希望老师能不吝赐教,让我在此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更深的感悟。

参考文献:

【1】王良铭.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选导读.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第四篇: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从社会关系的异化到人与自然关系异化

摘要:本文根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与劳动、社会、自然关系的相关阐述,分析了社会关系异化、劳动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初步的提出了在改善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简单看法。

关键词:人,社会关系,劳动,自然,异化

一、劳动的异化不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

人类同自然的活动,经历了早期人类的敬畏自然、觉醒时期与自然斗争、工业文明时期完全征服自然的思想观念,以致当前社会我们呼吁的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对自然的感情也经历了一个敬畏、斗争、完全的占有、敬畏的过程,但我们发现无论人类与自然处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形态之下,人类最终只有一个目的——生存。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和人类可谓是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最初的存在维护了自然内部的和谐关系,就如同我们常常说的生态平衡,人类也是其中的一个平衡因子,无疑人类也起到了这样一种作用。

同人类社会一样,不同的历史时期,导演历史的主角是不一样的,随着人类逐步的成为导演自然的主角,自然对人类的意义,也随着自身内部历史主角的改变发生着变化:敬畏自然的时代,自然是人生存资料的来源和精神追求的寄托;与自然抗争的时代,自然依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料,人类对其原始的精神崇拜变成了怀疑、畏惧、抗争;工业文明时代,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内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一方面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提供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所需的资料。”【1】自然界,从最初的提供生存资料,到工业文明时代的从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工人本身肉体生存所需的资料和提供劳动的对象,可见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为人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的范围。当然,自然界一开始就为人类提供了劳动对象,但是这种劳动是与人类所需要的生存资料相对应的,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人类早期一旦生存资料得到了满足,他们既没有了劳动的欲望与需要。在人类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同时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人类的劳动所得完全可以轻松的满足个人肉体的需要,产

品便有了剩余,劳动的异化已经悄悄的滋生。因此,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劳动的异化,人类同自然关系的异化,不是工业文明时期的产物,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确切的说是劳动产品开始有剩余、私有产生那一刻起,社会关系的变化的导致劳动的异化已经悄然地开始,随着交换和分工,这种劳动的异化更加强化,在工业文明时代,这种异化达到了巅峰。工业文明时期的劳动使得人在其劳动对象和获取生活资料时空前异化,完全成了劳动对象的奴隶,“这种奴隶状态的顶点就是: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作为肉体的主题的生存,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2】“工人生产的越多,他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自己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3】同时,工人劳动的这个过程,也被异化,他所生产的产品仅仅是对劳动异化的一种总结,劳动对人自身来说超出了人的本质的东西,成了一种外在的东西。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的劳动不仅是私欲促使的劳动,更加变成了一种被其他主体强制的劳动。

二、人与自然和谐的打破——人社会性的异化

“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但是人类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决定了人的社会性,自然界不仅被人类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同时也作为艺术的对象,是人精神的无机界。同时,作为维持人类肉体生存资料的来源,是人类无机的身体。“既然自然界既是人的无机身体, 又是人的精神食粮,那么它就成了内在于人的东西。因此, 人和自然应是内在合一的关系。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说, 破坏整体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因此, 人类理所当然地应该保护好自然界, 因为这也就是保护好自己的无机身体和精神食粮, 保护好人类自身”。【4】但“异化的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同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同他人、同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人的异化,一般的说人同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5】“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只有在社会中,人与自然才能实现高度统一”。【6】所以,人同整个自然界的关系也只有通过人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由此推知人的正常的社会性的异化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一社会性的异化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私有制导致的人与自然的疏离和异化可以归纳为三点:“首先,劳动者同作为自己的对象物的劳动产品的异己化,或者说疏离、异化。这实际上也即是人与作为自己的存在对象的自然界的疏离和异化。其次,人与自己的‘对象化活动’(在此即生产劳动)的异己化。最后,主体与自身也疏离了,异己化了。”【7】在生产关系领域则是:以生产资料私有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主要通过这一劳动制度体现出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自然界作为生产资料的直接来源,大部分都被资本家占有,大多数人失去了与自然界正常的关系,那么人只能在作为工人的时候才能维持自己生存的需要,只有与资本家形成雇佣关系时个人的生存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这就使得人在生活面前失去了主动性,变成了生活的对象,生活的奴隶。资本家最大限度地压榨剩余价值的本性则使得工人的劳动越来越低贱,越来越没有价值。在私欲的驱使下资本家越是得到好处,越是不停剥夺,不断的压榨为了生存拼命的工人,不断攫取生产资料,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工人作为人,同时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但作为个体的自身被不断的剥夺,作为自己的整体的自然界也不断地被剥夺。同时,人本身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人不是直接的从自然界获得生存的生活资料,而是通过资本家的雇佣劳动间接的获得生活资料,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打破了人与自然原本的和谐,资本家的私欲使得人类从自然界中攫取的东西远远的超过了工人自身的需要,这剩余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依此,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而是资本家是统治自然界的力量,其中也包括统治工人,这种魔力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使得人与自然相异化。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种异化在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

三、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社会关系的调整

在当前,在我们的工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这种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步的凸显出来,并引起了人类共同的重视,当泥石流,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匮乏,大气污染等资源和环境问题摆在人类面前的时候,这种长期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将让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恩格斯早就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8】因此,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成了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既然人的正常社会性的异化是打破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原因,那么社会关系的调整或许可以重新找回人与自然新的应该的平衡。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通过人并且是为了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9】马克思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共产主义是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矛盾的最好形式,也是共产主义的目的。“ 为了从根本上恢复人与自然的天然的关系,必须扬弃异化劳动,从源头上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10】这种源头就是消灭私有制,将社会化大生产公平的服务于每个劳动者,将私人占有变为公共占有,通过合理适度的生产满足每个人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不是过度的从自然中攫取。既然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就应该顺应自然自身的规律,让自然界内部的规律来调节人类的生存方式,而不是凭借自身的私欲对自然界为所欲为。

虽然,目前依靠共产主义对社会关系调整的条件尚不成熟,人类具有的生产力远远达不到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对其的要求,但马克思这种人自身社会关系异化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异化,无疑对我们现今改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通过改善目前人自身的社会关系来适应当下的自然状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劳动的异化是人类社会关系异化的结果,这种社会关系的异化伴是随着劳动产品的剩余和私有意识的产生开始的,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这种异化表现得更加突出。由于人的社会性,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只有在社会中人与自然才能实现高度统一。所以,人的社会关系的异化,必然影响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当这种异化最终影响到人自身生存的时候,我们还得从自身社会关系的调整中去改善它。

参考文献

【1】【2】【3】【5】【9】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人民出版社,2004.【4】钱伟.《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和自然的关系及其当代价值[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五期,2009,9.【6】【7】冯婉玲.论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自然—社会”的统一[J].经济研究,2009.139-140.【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83.【10】徐水华,冯丽娟.生态·实践·历史: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三维视角———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哲学当代视野,2009,2.

第五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1844年4—8月于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写的著作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现在的名称是后人加的。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现部分原稿已轶失。1927年,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达·梁赞诺夫将《手稿》第3部分整理后,发表在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卷上,后重印于192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3版上,标题为《〈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1929年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法文杂志上以《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和《关于需要、生产和分工的札记》为标题发表了一些片断。1932年,德国社会党人S·朗兹胡特和J·P·迈耶尔对手稿进行整理后,用原文发表在《卡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著作)》第1卷中,标题是《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这个版本略去了《手稿》的第一部分。同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第1部分第3卷首次用原文全文发表了《手稿》,标题是《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中译文编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现在出版的《手稿》的结构是编者加工整理而成的。《手稿》中的有些篇章(《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等)的标题是马克思原稿就有的,另一些篇章的标题是编者加的。

《手稿》是马克思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研究工作的记录。它主要由马克思在阅读过程中对原书的摘录、概括的转述、批判性的注释以及马克思自己在研究中产生的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组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手稿》共27页。在这27页稿纸上,马克思每页都分为“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三个纵栏。前16页,马克思在这三个标题下主要摘录了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并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从第17页开始,马克思只写“地租”一部分。从22页到27页是马克思自己的批判研究,编者给这部分手稿加了“异化劳动”的标题。“第二手稿”的前39页轶失,只剩下第40—43页。“第三手稿”的内容包括:对“第二手稿”第36页和39页的补充、全部手稿的序言(现在被放到全书的前面)、对黑格尔的批判和论述货币的一个片断。《手稿》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第一个大纲,也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首次较全面的深刻批判,体现了马克思在巴黎时期把哲学研究同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的特征。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批判,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马克思初步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世界观的基本特征,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与共产主义学说,把正在形成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结合了起来。由于《手稿》是马克思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时期的著作,它在对一些基本原理的论述中还带有明显的旧哲学的痕迹,经济学思想也不够成熟,所以,马克思把它看作马克思主义的“胚胎发展的一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完整体系的一个开端。《手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批判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吸收了其中的一些合理因素。第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工资、利润、地租问题,对阶级和阶级斗争作了经济学的理解。马克思继承了这一点,但没有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而是从中看到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资本、地产、劳动三者的分离,从而揭示了工人、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对立的经济根源。第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工人工资的增长看作社会的繁荣的结果,从而必然要把工人 1的前途和命运寄托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上。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整个工人阶级着眼,从工人沦为机器的奴隶,从过度劳动造成工伤事故和缩短工人的寿命,从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得出结论:在社会衰落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日益加剧;在财富增进的状态中,工人的贫困具有错综复杂的形式;在达到繁荣的顶点的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持续不变。第三,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指出,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资本家拥有这种权力并不是由于他的个人的 人的特性,而只是由于他是资本的所有者,他的权力就是他的资本的那种不可抗拒的购买的权力。也就是说,资本不仅仅是物或对物的占有,而是一种生产关系。此外,马克思还研究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等问题,从不同的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异化劳动是《手稿》的基本思想。马克思在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中取得了建立异化劳动理论的哲学成果。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从一般的商品生产劳动出发,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但他们只研究劳动而不研究劳动者、不研究劳动者的处境。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方面,看不到劳动的消极方面,看不到资本主义制度给劳动者带来非人化的后果。马克思则相反,他在肯定劳动的伟大作用的同时,着重研究了雇佣劳动,揭示了异化劳动所包含的阶级对抗。马克思从“现有的经济事实出发”,即从劳动者所生产的产品为资本家所掠夺、无产阶级处于贫困的地位这个现象入手,分析劳动异化问题,发现异化劳动表现为四个具体的方面:从生产的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者与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从人的类本质方面来看,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从人际关系来看,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手稿》中,马克思把异化和对象化区分了开来。马克思认为:对象化劳动是劳动的肯定方面,它是人们在对自然界改造和占有的劳动过程中劳动的实现,说明了任何劳动都创造产品,而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劳动,所以,劳动的对象化是任何社会物质生产的共同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异化劳动是劳动的否定方面,因为,劳动者生产出因而它是私有制下的一种特有的劳动形式;对象化劳动不等于异化劳动,而异化劳动却包含着对象化劳动,对象化和异化只是在私有制的前提下才联系在一起,即对象化在私有制度下发生异化。

《手稿》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作了初步探索。他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来解决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问题。他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把社会历史归结为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过程,从而把生产劳动看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认为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人的劳动是一种客观的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劳动具有社会性。社会性质是整个运动的一般性质,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直接往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的。不仅我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都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活动,因此,我从自身所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的存在物。在所有社会活动中,物质生产是最基本的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的实现或现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并且受物质生产支配。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但私有财产一经产生

之后,又反作用于异化功动,成为异化劳动进一步恶化的原因。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是以往全部生产发展的结果,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又必然导致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以及工人和农民区别的消失,从而最终使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阶级——有产的资本家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又由于其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所以,工人阶级要使自己获得解放,就必须扬弃异化劳动。

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是《手稿》的中心内容。在这里,马克思把历史上各种共产主义学说与私有财产的历史运动结合起来作历史的考察,正确地分析了它们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性,并提出了他自己当时对共产主义的理解。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而且,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这是人和人,人和自然界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在这种社会里,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就是说:(1)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运动发展的结果;(2)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途径是私有财产 的积极扬弃;(3)实现共产主义的标志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手稿》中,马克思探讨了工业和科学对于人的全面解放的伟大意义。马克思认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人的本质和力量应该在劳动、生产、工业以及它的历史中得到理解,尽管劳动、生产、工业以及它的历史是在异化中发展起来的,但它毕竟是人的历史和人的本质的最现实、最有内容、最易感知和理解的成果。共产主义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占有、全面发展和全面解放,绝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而科学,只要它想成为真正的科学,也绝不能脱离它的这一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是自然科学巨大发展的现实基础,反之,自然科学又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但是,在私有财产下,由于自然界与人的分离,它又具有另一性质:它的每一步发展都只能是私有财产力量的增强,对人的异己统治的加强。真正的科学必须从自然界和人的统一这个现实的基础出发,所以,关于自然的科学和关于人的科 学必将成为一门科学。

《手稿》中,马克思制定了新世界观的基础,提出了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由于马克思把生产劳动看作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征,因而抓住了实践的最基本内容——生产活动。马克思指出,人确证自己之为人,不是靠单纯的意识活动,而主要是靠人改造无机自然界的生产劳动。这种生产劳动既是创造生命活动,又是人的类生活。马克思探索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认为理论难题的解决是实践的任务,并以实践为中介;真正的实践是现实的和实证的理论条件;关于人的科学本身是人在实践上的自我实现的产物;共产主义理论只有从现实的共产 主义运动中诞生,对它的能思维的意识说来,又是它的被理解到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马克思认为,理论并不能实现什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能动地改造世界。要消灭私有财产的思想,有共产主义思想就完全够了。而要消灭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

《手稿》中,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费尔巴哈的历史功绩,指出,费尔巴哈是唯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的态度的人;费尔巴哈在批判了唯心主义之后,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较之先前的纯粹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更为优越的“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费尔巴哈揭露了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的唯心主义性质,并用唯物主义原则同它相对立。但是,费尔巴哈在揭露、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时,连同它所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要素也一并抛弃了。因此,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没有完成克服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因而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分析仍然是完全必要的。

《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是以《精神现象学》为主要对象的。《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导言,马克思把它看成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批判黑格尔哲学必须从这里开始。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既揭露了其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又肯定了他的积极成果,开始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马克思既指出了黑格尔的根本颠倒思维与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和把现实事物的异化归结为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化的双重错误,也指出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中所包含的合理因素: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抓住了劳动的本质,从而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于马克思在其中开始把经济学、哲学、共产主义学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雏形。《手稿》是马克思的学说同其思想来源的批判与继承关系的首次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在这里都取得了初步成就。马克思依据自己正在形成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形成了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最初阶段。而这种批判和研究反过来又对唯物史观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马克思的经济研究和形成中的唯物史观帮助马克思正确认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对黑格尔加以批判和继承,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当然,《手稿》是一部过渡性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正处于形成过程中,虽然从整体上看,马克思这时已远远超出了费尔巴哈,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还随处可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发表之后,掀起了一场国际范围的讨论、研究它的热潮。研究者各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解释《手稿》,或褒或贬,不一而足。资产阶级学者无限度地抬高《手稿》的地位,称它是“新的福音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马克思的中心著作”,“概括了马克思的全部精神的唯一文献”,“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正隐秘的含义”,对论证“新马克思主义具有决定的意义”,等等。其目的就是要把《手稿》同后来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同恩格斯以及同以后全部的马克思主义都根本对立起来,并且用他们所理解的《手稿》的精神来修改或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把它打扮成一个适应资产阶 级意识形态要求的所谓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另一些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自居的学者则对《手稿》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只有成熟时期的马克思著作才代表真正的马克思的著作;认为《手稿》是不成熟的,其中使用的异化概念,不过是对资本主义“表示道德上的愤概情绪”,而“不是为了分析真正的经济和社会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关系”;说《手稿》不过是一种道德的而非科学的作品,是从五花八门的思想理论中拼凑而成的、没有内在联系和统一性的、没有马克思本人的明确观点的一盘大杂烩。从而抹煞了《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这种倾向都是错误的,前者是从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解释《手稿》,而后者由于割断了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和逻辑的联系,最终也必将背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下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浅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浅析 摘要:1844年3月,马克思因受到恩格斯《德法年鉴》中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影响,认为仅停留在哲学的研究上,还不是“针对原本,而是针对副本......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全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马克思 (1844年5月底6月初-8月)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我们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的我们采用了它的语言和它的规律我们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最近选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来读,闲来无事写一下感受。在以前从未关注过相关的东西,别说思考了。也很少思考过资本家与工人之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介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经济学时写下的一部手稿。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26岁)流亡在巴黎,写下这批手稿,所以又称“巴黎手......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5篇)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通常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奠基人。从这本手稿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所质疑......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5篇范文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摘要: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仅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而且还包含着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之二

    于彪,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09级研究生。 8.“人怎样成为生产基金的所有者?他怎样成为用这些生产基金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所有者?根据实在法。”(第21页) 评述:实在法保护私有产权的原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它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