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系型借贷 金融危机下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共赢之路
关系型借贷 金融危机下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共赢之路
朱博 张媛媛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和其对实体经济影响的逐渐显现,国内大批中小企业由于难以承担高昂的经营成本而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其中资金短缺、融资不畅等问题尤为突出。在金融实践中引入全新的融资理论和观念是这次危机带来的重要启示。加快关系型借贷的发展将会有效提振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的信心,并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关键词:金融危机 关系型借贷 中小企业 银行
一、关系型借贷理论的概述
根据美国学者伯林和麦斯特(Berlin and Mester)的分类。商业银行的借贷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交易型贷款”(transactional lending),一种是“关系型贷款”(relationship lending)。交易型贷款所依据的是企业的“硬信息”,比如财务报表、抵押品的质量和数量、信用得分等,这些信息容易数码化,不具有人格化的特征,可以很方便的在所有人员之间传递;交易型贷款多为一次性或短期交易行为,信用需求不会反复发生。关系型贷款与交易型贷款相对,其决策所依据的信息称为“软信息”,也称为意会信息。它是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广泛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比如财务和经营状况、企业行为、信誉和业主个人品行等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具有模糊性,难以用书面报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归纳和传递。
二、关系型借贷的需求分析
从需求的角度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积累较小,内源融资无法满足自身资金需要,外源融资中的直接融资方式更是由于资本市场容量小、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和信息披露要求等因素而受到制约,所以从长远看银行仍将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但由于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小、稳定性不够、管理能力弱及信用观念淡薄等原因,银行常常选择交易型贷款。中小企业必须着眼于持续发展策略,主动与出资者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以此改变出资者对自身风险的判断。
(一)关系型贷款适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其失信率,提高信用等级
目前国内信用体系不完善,失信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资金链紧张,利润率下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频频爆发,失信率也在逐步上升。同时我国的信用中介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也存在一些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市场运作机构和信用产品,但规模较小,而且行业整体水平不高,缺少独立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这样银行贷款一般将会发放给一些规模较大、管理更加规范的大企业。但在银行与企业建立关系型借贷的基础上,银行通过委派代理或参与企业董事会等手段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报告与财务管理制度,协助企业做好资本管理,从而提高其还贷能力,降低失信率;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而言,确立一家主关系银行,不断与其开展业务上的联系,既向外界展现了自己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
(二)关系型借贷能提高中小企业即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的贷款可获得性
信息不对称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基本原因。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由于它们规模小,内部透明度低,信息壁垒严重,导致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银行常对它们实施信贷配给。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由于信贷风险加大且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有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受到严重的影响,此时如果企业与银行建立起较稳定的长期关系,他们获取关系贷款,获得银行救助的机会将会明显增加。
(三)关系型借贷能极大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Petersen和Rajan认为,在对借款者不太了解的初期,银行提供贷款的利率较高,随着对贷款者比较了解,银行会将提供的贷款利率将逐步降低,资金可获得性增强。另外,关系型贷款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抵押担保可以减轻贷款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无法提供不动产等容易监督的抵押品,而只能提供诸如存货或应收账款等价值易变、不易监督的抵押品,这样贷款人就不愿贷款,但在关系型借贷中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不过是银企合作关系的副产品,关系银行可以很方便的从企业的银行帐户上及时的了解抵押品价值的变化,因而能够实现对抵押品的监督。同时Boot和Thakor也指出,对抵押的要求与合作关系的长短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一个企业与银行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那么银行要求其提供抵押的要求会比较低。
三、关系型借贷的供给分析
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国内各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如开辟了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针对中小企业特点推出诸如“小康贷款”、“便捷贷”、“展业通”、“好易贷”等创新产品等措施,充分表明银行越来越重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一)向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可以拓展银行业务。增加利润增长点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各国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的挑战,也要面对全球各个国家金融机构的竞争。在此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及各家股份制银行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及稳定的收入来源,信贷市场上的惜贷及信贷配给等问题也丞待解决。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其蓬勃发展的势头及旺盛的投资需求背后隐藏的巨大收益无疑将成为中外银行争夺的焦点,建立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融资迫在眉睫。国内银行应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把发展中小企业业务作为自身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积极的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本土优势,在外国金融机构尚未完全进入之前抢占市场份额,开拓业务范围,增加利润增长点,以迎接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二)关系型借贷能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避免不良资产率的上升
当前时期宏观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利润下滑而难以归还银行贷款,甚至面临着破产倒闭的命运,而一旦企业因无利可图或亏损退出市场,将对银行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也因此不断攀升,但在中小企业中,也不乏大量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或者项目,因此银行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避免在执行信贷政策的时候一刀切,将所有的中小企业排除在外。银行应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从中筛选出有良好收益的项目和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关系型放贷,不仅有望开拓自己新的利润增长点,更能因此避免出现新的呆账坏账,控制银行不良资产率。
(三)从长远来看,长期租金的存在是银行发放关系型贷款的主要动力
在商业信贷市场上作为贷款人的商业银行向借款人提供关系型贷款,其主要的动力是获取长期关系租金,在关系型借贷的具体实践中,租金来源比较广泛,具体包括如下几种:
1.信息垄断租金
通过长期的银企合作,银行可以创造出有价值的、私有的关于企业的“软信息”。这类信息不仅涉及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还包括企业的社会信誉和业主的个人品行,是银行产生的关于特有企业及其业主的专有知识。关系银行凭借此类专有信息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削弱出资者对风险判断而产生的逆向选择行为,也可以排除其他行的竞争,同时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并对借款人和贷款人抵押品和担保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甚至对借款人的管理决策施加影响,使企业朝着有利于银行的方向发展。
2.业务扩展关联租金
商业银行借助关系借贷,能够实现业务的扩展和延伸,并获取关联租金。例如:关系银行可以要求关系借款人对获得的贷款实行封闭管理(作为贷款发放的条件),在本行内部建立存款帐户,通过有贷户存款保持其存款市场份额,防止资金漏损。类似的这种业务延伸可以从传统的“存、贷、汇”及中间业务一直扩展到全能化银行的各项金融服务领域。此外,关系银行还可以通过关系借款人的产品价值链路径向其关联方(如供应商、经销商等)实行关系营销,从而为企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金融服务空间,实现关系价值的最大化。
3.贷款条件的跨期优化
商业银行在向关系借款人提供关系贷款时,一般会从长远关系出发,考虑均匀分担融资成本。因此,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即使贷款条件并不优惠,商业银行仍有积极性向借款人融资,因为它预期到在长期内其将可以得到借款人一定的补偿,最终获得投资净收益。另一方面,如果关系银行具有垄断优势,那么它也可能在关系初期对借款人收取较高费用,而随着相互关系的稳定发展,再逐渐降低贷款利息,从而达到长期融资成本平均。
4.相机性治理
在关系借贷中,商业银行利用在借款人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还可以创造并占用一种特别关系租金。当借款人企业内部出现道德风险问题时,关系银行可以发出“控制权接管”的威胁;当借款人陷入困境时,关系银行可以采取救助行动;而当借款人企业运营良好时,关系银行则不会介入企业治理。这种治理结构模式即为相机性治理。关系银行的相机性治理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确保项目贷款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为关系银行自身也带来了投资收益。
四、发展我国关系型借贷的政策建议
(一)金融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软信息”和“关系型借贷”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性
“软信息”和“硬信息”一样,都可以作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依据,都可以降低贷款风险,保障贷款安全。金融机构可以选择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贷款,也可以选择基于“硬信息”的交易型贷款。具体选择那种方式取决于金融机构获得相关信息的成本和贷款对象所能提供的信息两个方面。金融工作者要转变过去的经营理念,避免盲目贪大,在中小企业缺乏“硬信息”的现实下,开发和利用“软信息”、重视和采用关系型贷款技术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为关系型贷款业务的开展提供更合理的组织架构
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放贷方面有着大银行不具有的优势,即中小银行的组织结构单一,运营成本低,流程简单,代理成本低,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和灵敏的外部反应很容易获取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因此要适时建立中小金融机构,或将现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行作为中小金融机构的某种替代,同时将关系型贷款的决策权下放给掌握着软信息的基层行,减少委托代理和信息传递的层次,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三)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融合银企之间的关系
银行提供关系贷款的目的在于获得长期收益,只有使关系银行相信中小型市场是一个健康、持续的发展市场,银行才会在现时条件不太理想也会积极提供融资,但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较大,每年破产清算的企业以百万计,加上担保制度的不完善,保证、抵押和质押等担保形式作用有限,严重制约了引起双方的关系型借贷。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银企之间的关系型借贷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律支持环境;其次,坚持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政府支持的作用,着重发展商业性质的信用担保公司;再次,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制度。担保体系是建立在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基础上,没有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也就没有一个健康的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制度,强化企业信用观念,通过信用等级确定贷款和担保,强制中小企业提高自身信用等级。最后,加强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协调。如建立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增强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使得中小企业的贷款渠道变得更加畅通;建立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彭文平关系型融资理论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6)
[2]韩刚.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J].商场现代化,2006,(1)
[3]闵宗陶,关系型融资与我国银企合作机制优化[J].学术研究,2005.(12)
第二篇: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路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路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 由美国次贷危机中引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小企业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探寻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促进我国劳动就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创新
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的中小企业,尤其的沿海的企业是中国对外出口的关键点。现在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明显减少,这样更加重的中小企业的负担,很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中小企业的破产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大批的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薪水低等等。如此下去,必定定会衍生出更多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来。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就显得非常之迫切了。
一、我国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1、企业大量倒闭、停产,经营十分困难。10年前,亚洲金融风暴曾经给中小企业以惨痛的打击,10年后的今天,更为猛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凶猛袭来,我国中小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从我国过去5到10年的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来看,经济形势较好的年份,每年大约有5%至6%的中小企业倒闭,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可能达到8%至10%,仅在2008年上半年就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大约是8.5%的比例。显然,我国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已经进入低迷时期。沿海地区80%以上的外向型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裁员、降薪、给工人放长假已经是很多企业的应对措施。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领域的继续蔓延加深,中小企业未来的日子还将充满艰险。
2、市场状况不佳,产品销量下滑。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除供应本国市场以外,还畅销世界各地,远销东南亚、西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呈现出较大的外贸依存度。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朝着国家宏观调控方向!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发展,保持健康、快速的运行势头,但自2008年第4季度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国民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出现明显困难,主要表现为:部分产品订单减少、产量回落、库存增加、出口下滑,摩托、服装、鞋帽、丝绸、鞋类和塑料制品、玩具等传统出口商品尤甚,且有逐渐加重之势。
3、资金趋紧,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一是中小企业现金流紧张,银行控制信贷投放规模,缺少抵押物的小企业贷款首当其冲被压缩掉,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性加大,一部分企业开始倒闭,产生银行债务,中小企业大多互相担保,资金链断裂的连锁效应将使更多企业受影响。由于资金紧张局面持续,银行中小企业年融资综合费率达12%以上,部分企业短期民间“过桥借贷”,月利率高达到4分、6分,中小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仅为95.9,处于不景气区间。二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中长期贷款,这些企业往往扩张势头猛,需要技改投入,需要中长期贷款,但银行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一些大集团、大企业,几乎所有银行都对中小企业贷款持谨慎态度,没有抵押物一律“亮红灯”,惟恐受到金融危机的牵连,融资困难已经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
4、难以承受用工成本,被迫开始裁员。受各种因素影响,2008年以来企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扬,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劳动力报酬增长15%以上,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对我国中小企业用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保覆盖率不到70%,若按法律要求全覆盏,企业用工成本必将大幅增加。某地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总数上千人,若实现]方案-范文'库.整理.“五金”全覆盖,需增加费用100多万元,加上提高工资水平尚需资金投入,累积用工成本大幅增加,占该企业全年利润20%以上。因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下,部分企业为减少“负担”,已经开始裁员,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内在原因
“只有大潮退去的时候,才能看清谁在裸泳。”这一次,巴菲特的名言再一次成为了现实。众所周知,世界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当然是中小企业处境艰难的外因。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多年来高速发展中无暇顾及的诸多管理短板,在此时也一一暴露,无疑是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内因。
1、经营模式和基础管理粗放。在基础管理上,我国大多数的管理都属于粗放型的管理,没有建立自己的规范和制度,有的建立了,但执行不到位,效率不高,在金融危机大面积爆发之前,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基地和出口大国已经受到很大的冲击,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能够赚取的是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利润,或国家退税政策的补贴,但这些补贴在过往的政策中逐步取消了一部分。此外,由于美国的石油和战争政策使物价大幅度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生产的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已经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的盈利岌岌可危。随着新的劳动法实施导致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步减弱,而东南亚的越南、印度、泰国等国更加低廉的成本,对外资、出口型企业有相当的吸引力,导致很多外资企业向这些国家转移,如仅在深圳中核集团工业园内28家外资和港台企业中(基本是台资企业),在2007年就有超过9家企业在越南办厂,同时关闭中国大陆的工厂,而派去的屈指可数的几位大陆同胞都是技能和技术上的精英,大型的外资和港台企业的转移导致和它相配套的供应商企业也逐步将他们的重心转移到这些国家,这些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又加剧了中国大陆经济环境的变化。
2、运行机制落后,市场反应迟缓。在企业机制上,我国企业缺乏以市场或客户需
求的价值链管理流程和机制,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迟缓,业务流程不顺畅,过程不增值,运行效率低下。企业没有建立基本的数据库,缺乏对成本掌控和分析,遇到需要决策时,不能为决策提供依据。大多数企业和企业主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不能明确自己和自己企业的未来所在行业和位置,以及用什么手段达到这个位置等。这样缺乏明确的方向!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和对员工有吸引力的愿景,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能形成合力,企业也就缺乏核心竞争力。
3、管理规范不健全,用人机制不科学。在许多中小企业中,能人文化和大厨文化主宰企业运行,对于规范、流程和制度的意识薄弱,没有建立一套企业成体系的管理规范,企业的成败和兴衰仅靠某个有能力的人。在企业度过创业期后,这些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将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更谈不上建立一个百年老店,并保持基业长青。许多企业的经营者是改革开放后自主创业一路走来,缺乏企业管理经历,知识结构呈现多样化,在创业中一边闯市场一边凭感觉和经验对企业进行经营与管理。有的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一旦企业出现新问题,即由经营者临时制定措施来救火,或者借用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来解决本企业的问题,而不考虑新措施与原有制度及其他制度是否配套、衔接,不考虑借用来的制度是否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储备和培训上,很多企业不愿意更多的投入,许多中小企业在用人问题上只用人,而不关心培养人,希望直接能够从社会取来人才使用,马上创造价值,导致整个社会的人力技能提高速度缓慢。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多为应急式或被动式,没有将人员培训当作投资来看待,对员工的发展空间、激励机制没有很好地规划,从而无法建立员工与企业间的归属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凝聚力。
4、财务管理滞后,无法支撑企业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普遍比较落后,仅是对账物的管理和现金的保管,而没有作为一种资源管理,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的管理,缺乏资金管理的有效机制和手段。财务预算不严谨,财务报告不准确,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不能有效地进行现金流管理,不充分研究、利用各种融资渠道,使得在经济波动时企业资金链承受不了形势的快速变化而断裂。
5、自主创新不足,欠缺核心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赖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方^案范%文库-整理^&,部分行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尽管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所提高,但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而且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愿投入和积累,热衷于模仿和加工,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因此容易受市场左右,抗风险能力相当薄弱。
三、我国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目前,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已足以让一个国家破产,如冰岛这个国家走到了需要借贷或破产的境界,其危害程度和范围、周期远远大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由于历史的欠账,再加上这次垒球的金融海啸,而且人民币还在继续升值,我国的经济又雪上
加霜,经济将更令人担忧,作为我国的企业将更举步维艰,如履薄冰。因此,国家决定启动4万亿元,地方政府启动18万亿元资金来拉动内需,央行从2008年9月16日至2008年12月23日短短的百日内5次降息,增加出口退税、改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等政策。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一)转变发展思路,推动企业转型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面对发展中的困境,中小企业所有者首先要带头转变发展思路,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升级转型是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想带领企业在危机中走出困境,必须走出原有的发展思维定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企业有限的发展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研发和创新上来,不断开发更加贴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原有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竞争力,通过产品创新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使企业能够在危机中求得生存,实现继续发展。
(二)促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
促进中小企业产业进行升级,是一个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加大省财政对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支持,并引导社会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投资,重点对中小企业合并、收购重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给予扶持。第二,对于适合中小企业产业梯度转移的政策措施,需要在结构调整中赶紧制定实施。第三,积极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多方面的协作。尤其是在产业链条中,大企业链条中的许多部分,可以由中小企业协助完成。第四,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各种力量,推动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发展。第五,强化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核心科技技术,打造自主品牌,争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六,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中小企业如高污染的企业、高能耗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差的企业,要依法有序规范的让其退出市场。
(三)弹性营销投入,降低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常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迷失之中:遇到市场环境不利,就加大营销费用的投入,想以强势营销的方式冲出市场困局。还有一些企业则是遇到这样的情况,甚至彻底停止营销活动,以求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其实,本文中提到的各种问题,说是问题就是问题,说不是问题就不是问题,因为,对与错之间就看你怎么把握,就是一个尺度的问题,把握得正确,危机就会转化为机会。在营销投入上我们很多中小企业还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现在市场不景气,营销投入就要精打细算,要避实就虚,不进行大规模、高投人、风险性大的营销投入,减少大众化广告传播和品牌传播费用,可以专攻一个点,或进行低成本营销,比如品牌营销、网络营销等。营销操作的原则是投入要小,方法要巧。
(四)多方积极筹措,拓宽融资渠道
面对资金压力和困难,中小企业应该多渠道开展积极融资。一方面,借力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信贷支持的相关政策,以厂房、机器设备都权益物为抵押积极争取商业银行的贷款获得企业发展的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其他资本缓解资金困难,当前我国民间资本已经较为活跃,对中小企业而言,可以积极利用民间资本,通过增强自身信用和吸纳民间资本解决企业自身发展中的资金困难。
(五)吸引优秀人才,完善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的方式,企业的经营管理大多缺乏科学性可言,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式,有远见的中小企业家应该从企业内部管理出发,对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进行梳理改进,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另一方面,在团结好企业的骨干队伍的同时,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合理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科技创新。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和人才建设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和自身竞争力,积极应对当前困难。
参考文献
[1]胡翠.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法商论丛,2008,(1).
[2]公斌.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企业,2008,(6).
[3]王言伦.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之我见[J].民风,2008,(12).[4]姜诗明.寻找中小企业发展的金钥匙[J].中外企业文化,2008,(3).
[5]崔小花.浅谈小企业的管理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7,(35).
第三篇: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如何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特别是对我国中小企业带来的巨大挑战,是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展示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危机下的严峻现状,并分析研究了其陷入困境的内在原因,提出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节支降耗、调整产品结构、弹性营销投入和慎用裁员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创新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约43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以其充沛的活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已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自2008年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并迅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演变成为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我国中小企业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应对挑战,度过严冬,是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紧迫而现实的课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1、企业大量倒闭、停产,经营十分困难。10年前,亚洲金融风暴曾经给中小企业以惨痛的打击,10年后的今天,更为猛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凶猛袭来,我国中小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从我国过去5到10年的情况来看,经济形势较好的年份,每年大约有5%至6%的中小企业倒闭,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可能达到8%至10%,仅在2008年上半年就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大约是8.5%的比例。显然,我国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已经进入低迷时期。沿海地区80%以上的外向型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裁员、降薪、给工人放长假已经是很多企业的应对措施。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领域的继续蔓延加深,中小企业未来的日子还将充满艰险。
2、市场状况不佳,产品销量下滑。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除供应本国市场以外,还畅销世界各地,远销东南亚、西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呈现出较大的外贸依存度。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朝着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发展,保持健康、快速的运行势头,但自2008年第4季度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国民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出现明显困难,主要表现为:部分产品订单减少、产量回落、库存增加、出口下滑,摩托、服装、鞋帽、丝绸、鞋类和塑料制品、玩具等传统出口商品尤甚,且有逐渐加重之势。
3、资金趋紧,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一是中小企业现金流紧张,银行控制信贷投放规模,缺少抵押物的小企业贷款首当其冲被压缩掉,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性加大,一部分企业开始倒闭,产生银行债务,中小企业大多互相担保,资金链断裂的连锁效应将使更多企业受影响。由于资金紧张局面持续,银行中小企业年融资综合费率达12%以上,部分企业短期民间“过桥借贷”,月利率高达到4分、6分,中小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仅为95.9,处于不景气区间。二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中长期贷款,这些企业往往扩张势头猛,需要技改投入,需要中长期贷款,但银行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一些大集团、大企业,几乎所有银行都对中小企业贷款持谨慎态度,没有抵押物一律“亮红灯”,惟恐受到金融危机的牵连,融资困难已经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
4、难以承受用工成本,被迫开始裁员。受各种因素影响,2008年以来企业劳动力成本
大幅上扬,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劳动力报酬增长15%以上,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对我国中小企业用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保覆盖率不到70%,若按法律要求全覆盏,企业用工成本必将大幅增加。某地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总数上千人,若实现“五金”全覆盖,需增加费用100多万元,加上提高工资水平尚需资金投入,累积用工成本大幅增加,占该企业全年利润20%以上。因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为减少“负担”,已经开始裁员,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内在原因
“只有大潮退去的时候,才能看清谁在裸泳。”这一次,巴菲特的名言再一次成为了现实。众所周知,世界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当然是中小企业处境艰难的外因。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多年来高速发展中无暇顾及的诸多管理短板,在此时也一一暴露,无疑是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内因。
1、经营模式和基础管理粗放。在基础管理上,我国大多数的管理都属于粗放型的管理,没有建立自己的规范和制度,有的建立了,但执行不到位,效率不高,在金融危机大面积爆发之前,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基地和出口大国已经受到很大的冲击,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能够赚取的是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利润,或国家退税政策的补贴,但这些补贴在过往的政策中逐步取消了一部分。此外,由于美国的石油和战争政策使物价大幅度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生产的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已经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的盈利岌岌可危。随着新的劳动法实施导致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步减弱,而东南亚的越南、印度、泰国等国更加低廉的成本,对外资、出口型企业有相当的吸引力,导致很多外资企业向这些国家转移,如仅在深圳中核集团工业园内28家外资和港台企业中(基本是台资企业),在2007年就有超过9家企业在越南办厂,同时关闭中国大陆的工厂,而派去的屈指可数的几位大陆同胞都是技能和技术上的精英,大型的外资和港台企业的转移导致和它相配套的供应商企业也逐步将他们的重心转移到这些国家,这些情况又加剧了中国大陆经济环境的变化。
2、运行机制落后,市场反应迟缓。在企业机制上,我国企业缺乏以市场或客户需求的价值链管理流程和机制,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迟缓,业务流程不顺畅,过程不增值,运行效率低下。企业没有建立基本的数据库,缺乏对成本掌控和分析,遇到需要决策时,不能为决策提供依据。大多数企业和企业主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不能明确自己和自己企业的未来所在行业和位置,以及用什么手段达到这个位置等。这样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对员工有吸引力的愿景,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能形成合力,企业也就缺乏核心竞争力。
3、管理规范不健全,用人机制不科学。在许多中小企业中,能人文化和大厨文化主宰企业运行,对于规范、流程和制度的意识薄弱,没有建立一套企业成体系的管理规范,企业的成败和兴衰仅靠某个有能力的人。在企业度过创业期后,这些情况将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更谈不上建立一个百年老店,并保持基业长青。许多企业的经营者是改革开放后自主创业一路走来,缺乏企业管理经历,知识结构呈现多样化,在创业中一边闯市场一边凭感觉和经验对企业进行经营与管理。有的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一旦企业出现新问题,即由经营者临时制定措施来救火,或者借用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来解决本企业的问题,而不考虑新措施与原有制度及其他制度是否配套、衔接,不考虑借用来的制度是否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储备和培训上,很多企业不愿意更多的投入,许多中小企业在用人问题上只用人,而不关心培养人,希望直接能够从社会取来人才使用,马上创造价值,导致整个社会的人力技能提高速度缓慢。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多为应急式或被动式,没有将人员培训当作投资来看待,对员工的发展空间、激励机制没有很好地
规划,从而无法建立员工与企业间的归属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凝聚力。
4、财务管理滞后,无法支撑企业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普遍比较落后,仅是对账物的管理和现金的保管,而没有作为一种资源管理,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的管理,缺乏资金管理的有效机制和手段。财务预算不严谨,财务报告不准确,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不能有效地进行现金流管理,不充分研究、利用各种融资渠道,使得在经济波动时企业资金链承受不了形势的快速变化而断裂。
5、自主创新不足,欠缺核心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赖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行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尽管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所提高,但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而且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愿投入和积累,热衷于模仿和加工,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因此容易受市场左右,抗风险能力相当薄弱。
三、我国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目前,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已足以让一个国家破产,如冰岛这个国家走到了需要借贷或破产的境界,其危害程度和范围、周期远远大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由于历史的欠账,再加上这次垒球的金融海啸,而且人民币还在继续升值,我国的经济又雪上加霜,经济将更令人担忧,作为我国的企业将更举步维艰,如履薄冰。因此,国家决定启动4万亿元,地方政府启动18万亿元资金来拉动内需,央行从2008年9月16日至2008年12月23日短短的百日内5次降息,增加出口退税、改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等政策。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1、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企业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以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屹立不倒。因此,创新能力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技术创新是根本,管理创新是保证。一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优化整合范式。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严峻挑战,创新管理,内部挖潜,从完善自我人手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过冬的必由之路。要创新供应链管理,守住企业命脉,供应链管理能有效帮助企业节约成本,降低库存,开源节流,保证资金链不断,也是当前最短时间内提高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最急迫、见效最快的方式。要创新管理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树立竞合观,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在于合作是为了培育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实力,从合作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中小企业主动纳入竞争与合作的企业网络之中是中小企业发展新模式。其次,要确立学习观,组织学习能力和员工的学习能力是决定中小企业竞争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决定因素,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学习氛围、学习型文化、创新文化,是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要创新管理内容,首先,要注重核心能力管理,核心能力管理包括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规划、培育、应用和维护等五个环节。其次,要重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处理——传递——应用”这一完整过程进行引导和约束,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流动,使知识在企业中实现增值,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目标,并最终造就企业市场竞争的持续优势。再次,要健全危机管理,要有积极的危机和风险防范态度,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从单纯的承担风险转变为有计划有组织地分类控制风险,健全危机预警机制,以全程风险管理为中心采取综合防范,努力化解风险。要创新管理方式,以电子商务和物流为中心,沿着全球价值链,通过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M)、制造资源规划(MRP-)、企业资源规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M等现代管理技术,使中小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资源,实现专业分工,发挥特定价值环节上的价值创造能力。二是技术创新。首先要开拓中小企业创新的模
式。跟踪型技术创新模式是指中小企业要关注并及时跟踪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最快的速度效仿,开发出与之相类似的新产品。这种模式适用于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资金不足,又不愿承担创业风险的中小企业。实施跟踪型技术创新应该是在学习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是在前人肩膀上再向上走一步的创造性活动。对大多数经济、技术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合作型模式来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既可以是纵向合作——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也可以是横向合作——产品及规模均较为接近的中小企业共同组建研究中心,共同承担风险,获得利益。合作型技术创新模式是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其次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服务。一是要构建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从总体上包括物质激励,也包括精神激励;既包括正激励,也包括负激励,其中物质激励应是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二是要优化人才汇集环境,在企业内部,应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倡导和营造创造性、自主性、人情化的企业,形成宽松和谐、奋进的独特文化力,产生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进而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三是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的难题。建议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督促他们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时,允许国有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收取更高的利息,使大银行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或者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
2、加强成本管理,做好过冬准备。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要向自然界的动物们学习,冬天时尽可能降低自身消耗,只管控好心脏、呼吸等关键环节,以挨过寒冬。企业也是如此,此时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降低非必要性开支,消减企业中可有可无的部门,控制营销投入,减少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库存量,取消不必要的扩张计划等。当然,战略性扩张与储备等计划除外,但必须严格控制在风险线以下才能实施。
我国的企业很多还都是粗放式经营,管理成本很高,浪费很大,遇到市场不景气时尤其应该及时进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初也是因为市场前景不清晰、原材料价格波动非常大、市场低迷等因素才逼出了零库存管理方式。而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产品、原材料库存等不合理带来的消耗,人员利用率低或不恰当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负债结构问题造成的利息损失,各种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等问题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市场情况乐观时,这些问题被掩盖了、当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此时应该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解决各种浪费与消耗问题,财务方面要严格监控资金链的健康运转,减少负债,增加资金流动性,减少呆坏账。经营上要缩短
当年,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在汽车行业不景气时没有盲目裁减员工,而是进行了合理调配。当时企业的研发工作基本全部停止,技术人员就是多余的了,三菱集团没有把这些经验丰富,业务专精的人才辞退,而是向他们表明态度:企业不舍得赶走你们这些与企业一起打拼的伙伴、行业的精英,但是又实在没有工作给你们做,建议你们到“战场”的最前线——当销售人员,与企业一起渡过难关。大部分技术人员都留下来做了销售,他们最了解汽车不过,是当之无愧的专家,做销售时他们的专业得到了顾客的认可,销售额比普通销售人员好得多,在市场危机时为企业增加了很强的竞争力。当经济危机过去以后,汽车销售开始复苏,那些研发人员又被招回去做技术研发,因为做过了销售,这些研发人员更知道顾客最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开发出了很多受顾客欢迎的汽车。由此可见,重要岗位的员工不可以轻易地被裁掉,否则当企业再需要他们的时候将付出高昂的成本,企业在迫不得已需要裁减员工时,主要是裁减可替代性强的岗位,比如没有熟悉、适应工作成本的低技能岗位。而核心或高技能岗位的员工尽可能通过变通的方式将其留下,因为企业面临经济寒冬已经很不好过,此时在体内大量失血,必将更难挨过危机,虽然眼下看来这些人才“没什么用处”,但是,寒冬终将过去,春天来时还需要他们帮助企业一起耕耘,而在寒冬中帮助企业比同行更快地复苏也
主要仰仗这些人才。
经济寒冬的来临,对中小企业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却很美好”。现在我们很多中小企业不是见到残酷的今天而却步,就是倒在艰难的明天。但是,对于真正有准备的中小企业来说,只要事先做到未雨绸缪,沉着应对,就能捱过今天、明天,见到后天。只要能正确抉择,勇往直前,就能捱过寒冬,迎来春天明媚的阳光。经营周期,放下架子与贪念,不过分苛求经营的高利润率,因为高利润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与激烈的竞争,可以选择利润率虽低,但风险小,竞争相对较小的经营方式,把功夫放在如何提高周转率上。沃尔玛成为世界第一大卖场,1年数千亿的美元收入,不是靠的高利润,他们的利润率不过2%—3%,但是他们的资产周转率竟然可以到达24次/年。而我们一些企业宁可承担高额风险去追求商品的利润率,结果资产1年周转不了几次,总体收入并不理想。
3、调整产品结构,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中小企业必须敏感地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所销售的产品,很多中小企业面对滞销,不是减产就是全力促销,从不想自己现有的商品是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需求。其实,有时只要根据市场情况,因时而动,调整产品,就可以回避滞销。比如,当原油价格高涨时,一些汽车制造商洞悉商机,推出小排量节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减少大排量汽车的产量,回避了商品积压的风险,还获得了商机。我国家电行业也是如此,刚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时,就有一些家电企业敏锐地发现了危机与其背后的机遇,不再研发、生产昂贵的高端家电产品,而是在商品的节能、实用、便宜上下功夫。在卖场里,虽然商品上贴有大大的打折条幅与诱人的降价金额,但高端家电展位前依然是门可罗雀,而高性价比的中、低端家电展位前却人头攒动。很多家电企业还把握住了商机,推出一些迷你型小家电,单价相较大型家电便宜很多。而商家的利润率却并不低,销路也出奇的好。
4、弹性营销投入,降低经营风险。中、小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常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迷失之中:遇到市场环境不利,就加大营销费用的投入,想以强势营销的方式冲出市场困局。还有一些企业则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大幅减少,甚至彻底停止营销活动,以求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其实,本文中提到的各种问题,说是问题就是问题,说不是问题就不是问题,因为,对与错之间就看你怎么把握,就是一个尺度的问题,把握得正确,危机就会转化为机会。在营销投入上我们很多中小企业还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现在市场不景气,营销投入就要精打细算,要避实就虚,不进行大规模、高投人、风险性大的营销投入,减少大众化广告传播和品牌传播费用,可以专攻一个点,或进行低成本营销,比如品牌营销、网络营销等。营销操作的原则是投入要小,方法要巧。
5、慎用裁员措施,保存企业发展后劲。我国企业在用人上常犯的通病是:经营战略的短视导致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经营情况良好时不去管理可能已经臃肿庞杂的内部组织,导致人浮于事,造成很多人力成本的浪费。当企业经营情况不利时,才想到削减成本,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量裁剪员工或降薪,这样虽然暂时地减少了成本开支,但是可能因为企业短期大量“失血”而引发更大的危机。当危机渡过后,岗位缺失,自然又大量招募员工,这一裁一招便产生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浪费,因为一名新员工要熟悉并胜任工作岗位,必须有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所能产出的价值是很低的。
参考文献:
[1]Andrew Campbell&Kathleen Summers Luchs,CoreCornpeteney_based Strategy,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Press,1997.[2]查尔斯,M.萨维奇,著.谢强华,等译.第五代管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3]崔小花.浅谈小企业的管理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7,(35).[4]王言伦.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之我见[J].民风,2008,(12).[5]刘车.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俞仁龙.中小企业技术创新[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7]周立群,谢思成.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第四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建议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建议与思考
作者:许伟达 王柱国
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11期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
1.广泛开展员工培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抉择
金融危机一方面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困难,但另一方面也带来机遇。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员工,变“熬冬”为“冬训”,是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危”与“机”辩证关系的智慧体现。在国家出台产业振兴规划的契机下,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培训员工并促使自身转型升级,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抉择。
2.广泛开展员工培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通过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企业的和谐建设至关重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的外部需求减弱,订单减少。如果企业为此而大量裁员,就会造成人员的大量失业。失业人员工作没有保障,生活来源无着落,就会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与此相反,如果企业紧紧抓住这段非常时期,主动安排闲置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就可以减少失业人员,凝聚人心,共克时艰,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3.广泛开展员工培训,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实际上是为员工打造内部成长机制,可有效地开发企业的内部人力资源,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金融危机结束后,目前受到冲击的中小企业必然面临着重组或重新洗牌的局面,而在金融危机中与企业同甘共苦的员工此时必然显示出其不同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接受的培训将促使其迅速成长,其丰富的自我储备和个人阅历,将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4.广泛开展员工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培训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员工经过培训,能够提高整体素质,最终起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小学学历员工比文盲提高劳动生产力43%,初中学历比小学学历提高108%,大学学历比初中学历提高300%。因此,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需要强有力的培训来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中小企业与国有等大型企业相比,在人力资源方面、专业技术方面、管理者素质方面,明显具有劣势。因此,在金融危机面前,培训工作对中小企业虽然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困难与不足。
1.出于成本支出方面的考虑
明知员工培训重要,却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投入。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萎缩,使很多企业削减用于培训的开支。有85%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与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培训相比,维持生产更为实际。实际上,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在2009预算中,减少了员工培训开支。
2.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在金融危机面前,对培训什么,怎样培训无从下手
由于在以往的生产实践中,中小企业管理者并不重视员工培训,企业员工往往得过且过。以至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不注重实际情况,使得中小企业的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盲目性和随意性。
3.企业员工对培训缺乏认同感和积极性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中小企业往往采用“指令性”的方法主导培训的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受训的积极性。有些员工认为,培训的目的性和自主性不强,不能解决其实际的工作问题。但在企业的逼迫下却不得不参加。因而,从一开始即采用敷衍的方式对待培训,导致培训资源浪费。
4.辅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缺乏相应的培训学校与培训师资
目前市场上承接企业外包培训的各类机构和学校,普遍存在布局分散、各自为政,条件不完善、设施不配套,培训层次低、培训效益差的弱点。有的培训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离规定相差甚远,其所教的知识并不适用于企业的需要。金融危机下的员工培训,如果没有专业的培训学校与培训师资,最终将劳民伤财。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于中小企业员工开展合理培训的建议与思考
1.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员工培训,要大打“危机”牌
抓住金融危机给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生活所带来的困境,广泛教育员工树立危机时期不同于以往的观念,居危思危,居危思进。制度管理上以严为准,建立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可以多开办以金融危机为主题的各类讲座,促使员工加强学习、钻研业务、努力工作、多出成绩,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2.在中小企业管理者中树立培训有用的观念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各方面逊于大型企业,对于金融风暴的冲击,抵挡能力更弱。为了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中小企业就应加强培训,树立培训有用的观念。认识来自实践。有远见卓识的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培训虽然是一项需要长期投资的工作,但更是一项价值无限量的事业。由于培训带给企业的是间接的经济效益,产生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而让人看见的却是企业顶着金融危机继续给自己增添压力。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足够的勇气。
给企业最大的帮助便是提高员工的素质。应该看到,通过培训,企业产品质量得以提高,企业声誉得以上升,企业生产成本得以下降,这才是企业金融危机下真正的发展之路。
3.科学的分析市场环境,制定培训计划,选择培训方式
从金融危机的实际出发,分析企业所在地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特别针对国家新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开展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专业培训。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对于目前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生产经营化比较稳定的中小企业,重点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一位员工扎实、熟练掌握本企业本岗位的操作技能,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对于受金融危机冲击比较大,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产品老化,市场萎缩,开工明显不足的中小企业,则重点开展转岗专业培训,以利于员工储备新技能,适应企业调整生产经营领域,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拓展新市场的需要。
从金融危机的实际出发,制定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培训计划。根据受训员工本身的特点,在拟订计划时,应以“缺什么,训什么;干什么,训什么”为原则,并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需求、培训成本,如实制定培训计划与方案。
从金融危机的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方法。一是树立长、中、短期培训相结合,以短期培训为主的标准;或树立集中脱产培训和在岗业余培训相结合,以在岗业余培训为主的标准。使员工“离岗不离厂、轮休变轮训”。二是针对员工缺乏认同感和积极性,可采取激励机制促进培训良好开展。根据培训的成效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三是采取员工自我培训方式。在企业内部,员工根据自身需求,规划自我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与方法。企业根据员工制定的计划设计课程,并通过网络、多媒体这些媒介向员工授课。开展员工自我培训,可以成为金融危机下企业因资金困难而控制培训成本的主要方法。四是企业培训要进一步与高校结合。高校作为服务企业的主要力量,正在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具有强有力的师资力量、专业的培训知识和系统。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可以及时弥补中小企业自身缺乏培训师资与培训设施的不足,避免企业将培训外包后带来的风险。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牢牢把握培训这个关键环节,不断完善员工培训机制,逐渐建立完善员工培训系统,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人本管理—企业与员工的共赢之路
人本管理—企业与员工的共赢之路
2014-07-05 芯烨科技
很多人说到人力资源,可能第一想象就是人员招聘,然而现代人力资源是将人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而对于员工来说,不仅是安排工作,还要根据组织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培训,不断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岗位或职位调整,充分发挥个人才能,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事实上芯烨就是这样做的,芯烨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这样体现的,公司为员工提供的不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份事业。因为芯烨始终把公司的员工作为最大的财富,让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为员工提供实现理想的平台,使员工在芯烨这个大家庭能感觉到家的温暖以及作为公司一份子应尽的责任。
公司不断加强人才的引进,除对外网络、媒体、校园、各类招聘会外,更注重打造内部人才晋升机制,充分贯彻、执行、彰显芯烨公司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具体表现为:定期晋升、不定期晋升(包含内部招聘)、破格晋升三种形式,拓宽晋升渠道,使员工的工作更有目标性,让员工在成长与进步到一定阶段后,能够找准下一步的位置,使大家看到希望,并感觉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有能力就有平台,有担当就有晋升机会。
公司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基本素质,也使各级管理者通过对下属在考核期内的工作业绩、态度以及能力的评估,充分了解公司员工的工作绩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绩效考核方式的调整,由季度的考核调整为月度考核,同时,公司薪酬政策将原来的职务工资划分成12个等级标准进行激励,当然这种薪酬制度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区别的薪酬管理方法,对于表现比较好、业绩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员工给予高薪酬,这样可以很大的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些制度的不断完善,主要是为了增强组织的运营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最终使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
2014年公司成立了学习和纪律两大体系组,为提升公司整体的专业技能,让所有芯烨人找准学习方向,挖掘公司各部门的人才;为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纪律意识,打造特有的专业企业形象的成果而奋斗。两个体系组在总学委及总纪委的带领下,与体系成员每周至少一次会议探讨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信息策划组、各技能培训组、氛围中心小组、工作规范小组及6S小组,推动员工在学习中得到成长。
公司根据战略发展,建立健全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公司管理制度,致力于提高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塑造、维护、发展公司企业形象与文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关注芯烨官方微信:x-printer
关注芯烨,活动精彩,惊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