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为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时间:2019-05-12 18:5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课为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课为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第一篇:第三课为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第三课为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军队领导与军队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要夺取证券,巩固执政地位,离不开军队,必须始终坚持对军队的领导,把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我们这支军队是党缔造、领导和指挥的,没有党也就没有我们这只军队,所以,军队要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就必须强化‚军魂‛意识,自觉接受党的绝对领导,听从党的指挥,永远跟党走。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江泽民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军队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予以高度关注,明确指出:‚一个军队要有军魂。我看,我们军队的军魂就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447页]他还多次强调:‚我军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419页)江泽民用‚军魂‛来概括党的领导对 军队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刻解释了我军作为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的本质所在;深刻解释了永远听党的指挥是我军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深刻揭示了无论时代怎样发展,社会环境怎样发变化,我军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政治特色和特有优势。江泽民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建军的根本原则,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也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保证。这就从特色和优势的角度,揭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本质特征和重大意义,为我们深入思考和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确立了一个基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我军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有七个基本特点:

在领导地位上,党对军队的领导具有之高无上的‚权威性‛。这首先表现在党与军队的关系上:军队要服从党的领导,:其次,是表

现在军队内部党为与手掌的关系上首长要服从党委,行政领导要服从党委领导。

在领导主体上,党对军队的领导具有‚唯一性‛。坚持军权独掌而决不与其他党派分掌。这种唯一领导,既排除敌对势力插手,又防止野心家篡权,也不允许其他政治势力插手。在政权问题上,我们实行‚一党执政,多党参政‛、‚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但在军权问题上,只能一党独掌。党外人士可以到政府做官,而不能到军队任职。绝对领导,从党的角度讲就是实行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一党领导;从军队的角度讲,就是只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唯一领导。

在领导权利上,党对军队的领导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

在领导内容上,党对军队的领导具有‚全面性‛。党对军队的领导是对一切组织、一切如能源、一切重大问题的统一领导,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全面领导。决不允许其他政治组织在军队活动决不允许其他政治主张在军队宣传。

在领导方式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直接性‛。不搞两套班子,不经过中间环节,是直接领导、直接指挥。

在领导原则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集体性‛。我军的根本领导制度,是党为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这就使党对军队的领导权,在每一个部队中,都是一种集体领导权,是党委、支部的‚集体领导‛,而不是首长的‚个人领导‛。

在领导实质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领导工作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政治行为。任何政党对国家、对军队的领导,都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鲜明的阶级性。西方国家执政党对军队的领导,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军队的领导。我们党对军队的领导,在本质上是工人阶级对军队的领导,这是‚绝对领导‛的阶级性、政治性和先进性之所在。

以上七个基本特点表明,党对军队的领导绝对领导,作为我军的特色和优势,确实具有科学而丰富的内涵,是一种崭新的军事领导模式,是独树一帜的军事文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区别于资本国家军队的一个根本标志。西方国家政党不能直接领导和指挥军队,一个重要原因是军队非政党所缔造。资本主义政党是在原有国家形态中产生的,一开始就不能直接领导和指挥军队。西方国家军队虽然被执政党所控制,但必须以‚服从元首‛的面貌来体现。马克思注意 执政党于西方执政党不一样。工人阶级一般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瞎,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因而军队一开始就受马克思注意执政当的领导。我军是中国共产党亲自缔造的,自诞生之日起就接受党的领导。1927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改变时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这是当领导军队的起点标志。1929年1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来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原则、措施方法,明确党不仅要管党员、关政治工作,而且要管军事、关打仗。后来,毛泽东又从政治原则的高度明确了党同军队的关系,鲜明地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毛泽东创立的党对军队 绝对领导的理论及其一整套制度,对于消除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把这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新型的无产阶级人民军队,为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党缔造了军队,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就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

首先,党伪军队提供政治理念,塑造了军队的军魂。军队为什么打仗,怎样打仗,打仗的政治原则和军事战略是什么,这些关系到军队思想和政治方向的重大问题,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解决。

其次,党的领导是军队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政治保证。我军的体制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都是与领导密切联系的。离开了党的领导,军队的指挥系统就会混乱;离开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军队就会像一盘散沙,失去战斗力。

最后,军队的领导干部和优秀战士都是共产党员组织的。没有党的领导,军队就失去了灵魂、核心、骨干,必然失去智慧能力和作战能力,也必然失去用于冲锋陷阵的优秀战士。我军的这种政治优势是我军独有的政治特色,是任何资本主义军队所无法比拟的。

(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现实的需要。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具体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认识。

其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军在7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发展壮大,最根本的是靠党的坚持领导。只有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只有在党的正确理论、路线、方针的指导下,我们的军队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其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赢得军事斗争胜利的客观要求。江泽民指出,回顾历史,我军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卓越的贡献,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不渝地坚持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他还反复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保持强大战争力、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江泽民的论述告诉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经是我军革命化的保证,而且是我军战斗力源泉。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星火燎原。创造这个军事奇迹,需要强大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战术优势。只有党,才能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结合,才能集中无产阶级的最高智慧领导我军打胜仗。

其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江泽民指出,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是关系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他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打下的红色江山能否用不变色,我国的社会主义视野能否兴旺发达,同我党能否真正牢靠地掌握军队紧密相关。我们党把军队真正掌握住了,国家就出不了什么大的乱子,遇到不管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的什么风浪,都比较容易对付。他还指出,只要人民解放军是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那么,不管世界上风云如何变换,都能做到‚我自岿然不动‛。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坚决抵制三种错误政治观点影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这一根本原则问题上,我们面临的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最严峻挑战,就是他们散步和鼓吹的‚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三种荒谬论调和错误政治观点。为了更好地坚持党对

领导,我们必须对这三种论调、三种错误政治观点进行坚决抵制和批判,使军魂意识在部队官兵的头脑中牢牢扎根。

(一)抵制“军队非党化”错误政治观点,强化人民军队的党性观念。江泽民指出:‚西方敌对势力为实现其‘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正伺机对我军进行渗透和破坏,他们鼓吹的‘军队非党化’和‘军队非政治化’那一套,就是妄图改变我军的性质,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军队的同志特别是高中级干部,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军队高中级干部理论学习读本》,第915页)江泽民这段重要论述充分说明,抵制和批判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军‚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对于保持我军性质,使我军始终处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极端重要性。

(二)抵制“军队非政治化”的错误政治观点,保持我军鲜明的政治本色。江泽民1999年7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标榜不参与政治,实质上资产阶级对军队的思想控制、精神灌输里来是非常厉害的,它们也是很重视做人的工作的。西方国家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为价值观而战’,就是一种对它们的军队进行政治宣传的口号,以鼓励它们的军队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服务。‛江泽民强调:‚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钢铁长城,也是体现我们党和国家政治优势的重要力量。我军在国家生活中的这种特殊的职能和地位,坚定了讲政治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精髓和军队建设的灵魂。‛(《军队高中级干部理论学习读本》,第913页)江泽民的这些重要论断,充分说明无论是资产阶级的军队,还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离开政治的‚纯碎部队‛是绝对不存在的。

(三)抵制“军队国家化”的错误政治观点,捍卫党的执政地位。江泽民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是我们军队的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现在,国内外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鼓吹所谓‚军队国家化‛,其实质就是要我们的军队摆脱党对领导。它们企图用无中生有、挑拨离间等手段来制造这样一中舆论,引导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对和批判。江泽民的这一段话,是对‚军队国家化‛的深刻批判。

第二篇:关于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几点思考

2011年07月07日07:29来源:金融时报作者:葛华勇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华诞。经过90年的奋斗与发展,历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作为执政于中国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长期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将要长期面临和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战略课题。在此,本人结合当前形势变化,就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一、深刻认识党执政地位的历史与现实必然性

(一)从历史中看待和把握党执政地位的必然性,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给予中国人民深刻的启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都不能完成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革命急需新的革命阶级的兴起,急需新的革命理论的指引和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铸造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夺取革命斗争胜利的三件法宝;规划了“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等等,从而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开始全面地建设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历史业已表明:中国近现代史上,唯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地摆脱了外来压迫,获得了民族彻底解放和独立,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唯有中国共产

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经过反复比较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二)从现实中看待和把握党执政地位的必然性,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实践证明,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13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须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这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比如,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等。这些都是党的基本纲领、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始终保证我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

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正确区分和处理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只有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最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能够通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通过党对国家机关、经济组织、人民团体实行正确而有效的领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同心同德地为实现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客观分析当前党在执政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一)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党提出新要求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任

务艰巨;地区发展不平衡,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平衡经济发展问题突出;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明显加深;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深化改革将触及到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价值取向逐步多元化,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等等。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这些都要求我们党增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升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

(二)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对党提出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仍然很不太平,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主要表现在:一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对其全球战略进行了调整,将战略指导思想从崇尚武力的“政权更迭”调整为“巧实力”的软硬兼施,将战略手段方式从“单边主义”调整为“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企图重温单极独霸的旧梦。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与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并存。由于全球化进程实际上由发达国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频繁使用包括绿色标准、技术标准等在内的各种非关税保护措施,并将贸易问题和政治问题挂钩,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三是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人才、战略资源等方面的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无论是合作还是斗争,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更加复杂多变。四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甚至非常尖锐。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三)党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使党面临新考验

经过90年的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状况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首先,党员的数量和结构显著变化:全国党员人数已达到8000多万,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比超过5%;党员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其次,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的新老交替,一大批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干部逐步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与此同时,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也面临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比如,在新经济(310358,基金吧)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如何解决随着择业的自由化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此外,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适应、不符合,一些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三、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路径选择

(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实践无数次证明,密切联系群众不仅符合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优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也是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最为丰厚的土壤和最为坚实的基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积极探索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机制和途径,切实搞好党群关系;要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在办实事、解难事中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要着力建立和完善各种利益表达渠道和诉求机制,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和愿望出发,倾听群众呼声建议,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正确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要求;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政务公开、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培育群众政治参与意识,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

(二)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党的内部组织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党的内部组织,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举措。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五湖四海”原则,拓宽视野选拔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着力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鼓励党的基层组织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实际,创新基层组织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要抓紧培养建设一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需要、得到群众拥护的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基层组织发挥作用选好领路人;要以提高党员党性素质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形成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

(三)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进一步提高党的决策水平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切实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党的决策水平,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前提。要改革和完善党的决策机制,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进一步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加强纪委和巡视监督力度,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使监督制度经常化、制度化、固定化;要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要合理确定党务公开的内容,健全党务公开的程序,创新和丰富党务公开的形式,使党员能够及时、便捷地了解应该知道的党内信息。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引领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引领,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要手段。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通过完善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让党员、干部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筑牢思想防线;要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不懈地同腐败作斗争,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党必须在很好地发扬传统优良作风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在新的实践中形成新的优良作风。要在全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

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要以坚强的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要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着力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进一步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定不移惩治腐败。

第三篇:创先争优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和巩固其执政地位

创先争优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和巩固其执政地位,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所谓创先争优就是创立先进争取优秀。因为中国共产党根植于群众,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个分子共产党员及其组织都在群众中生活,共产党员尤其是共产党员身份的领导者和群众比较无疑应该先进一些,优秀一些,否则就不成其为共产党员了,所以创先争优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显得十分必要。那么,创先争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只能是群众满意,没有别的。因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语)从创先争优活动的标杆方向、内在要求、动力源泉、检验尺度来看,都与民心意愿、群众满意密切相关。

一、群众满意为什么是创先争优的根本标准

1、群众满意是创先争优的标杆方向。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毛泽东讲得更朴实:“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让群众满意。群众的满意度就是镜子,就是标杆,就是方向,可以反映出创先争优活动的优劣,检验出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衡量出创先争优活动的好坏,所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为依据、标杆和方向,把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做出成效来。

2、群众满意是创先争优的内在要求。今年1月20日至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时,温总理真诚地说:“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的意见使我们知道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知道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所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创先争优活动的各项工作也一样,其内在的本质要求是让群众高兴、让群众答应、让群众满意,唯有如此,共产党人创先争优活动才能知民情、解民忧、顺民意、得民心。

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成对创先争优工作来说极为重要,创先争优工作的最大危机就是脱离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古往今来。历代王朝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黄炎培语)的周期性规律已经验证了这一道理。创先争优活动重在干好事、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不能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墙壁上,而要落在实践中、行动中、干事中。在创先争优活动的各项工作中应该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清代郑板桥语)的亲民之情,用实际行动让群众满意,让群众赞成。否则,怨声载道的话,那么与创先争优活动的初衷就背道而驰、格格不入了。

3、群众满意是创先争优的动力源泉。东汉政论家王充在《论衡•书解篇》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当今对创先争优活动最了解的是广大群众,最有资格评价创先争优活动的也是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满意度是创先争优活动不竭的源泉和强大动力。在人民群众中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无穷的智慧,创先争优活动一旦深入到群众工作中去,听取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真正把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群众满意了、高兴了,就会有汲取不尽的力量和智慧。相反,创先争优活动若不是深入群众,只是做些表面文章,不解决实际问题,哗众取宠,群众不高兴、不满意的话,自然创先争优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就显得十分仓白。

4、群众满意是创先争优的检验尺度。把群众满意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检验尺度,就要把群众满意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始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始终坚持面向群众开展活动,切实做到“让群众知情,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检验”。要想扩大创先争优活动在群众中的影响,就要让群众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要虚心接受监督,真正让群众来检验和评判。对共产党员及其组织做出的公开承诺,要组织群众进行评议;对共产党员及其组织所完成的具体工作,要组织群众代表进行考察;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尺度,并根据群众的评议、考察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从而努力把创优争先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反之,如果把领导满意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检验尺度,那么,就会脱离群众,置创先争优活动的本来意义而不顾,由此违反了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

二、创先争优达到群众满意的若干措施

创先争优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各地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暴露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在务必从创先争优的主体、方法、内容、目标等方面入手、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由此推动创先争优达到群众满意的客观效果。

1、创先争优的主体是共产党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创先争优的主体是共产党员及其基层党组织,他们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作用贯穿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推动着活动的每一步进展。他们能不能自觉、主动、积极投身于创先争优活动,直接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创先争优活动的标杆方向,需要他们来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法,需要他们来操作;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需要他们来落实;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需要通过他们的努力来实现。

要想把创先争优不断推向深入,就必须充分发挥这个主体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广大共产党员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创新思维。决不能把创先争优当作“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与已无关的活动。作为共产党员及其领导干部无疑要积极、主动的参与。且在活动中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把自己武装起来,以自己的模范形象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为把共产党人的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群众的满意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先争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要进一步便于操作。创先争优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关键是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要便于操作。基本的方法是:

一是要主动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请群众广泛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即以公开承诺为主线,突出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实施形象亮化工程;以主题活动为抓手,突出提升服务水平、树立服务品牌、拓展服务内涵,实施服务提质工程;以群众评议为纽带,突出服务对象评、上下互动评、对照标准评,实施党群共创工程。

二是要通过“四评”工作法将群众满意化成动力。群众要把创先争优履行公开承诺情况评出来,党员要把相互之间的意见说出来,支部讲评把组织评价亮出来,领导要把争创成效点出来。这就是“群众参评、党员互评、组织讲评、领导点评”相结合的“四评”工作机制。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创先进,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争优秀。

三是要做到解民忧创先进,惠民生争优秀。把创先争优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办顺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做稳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好事,使活动成果体现在人民群众得实惠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创先争优的内容是具体复杂,要进一步切合实际。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是具体的复杂的多方面的,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焦点是切合实际干实事、干好事,这些实事、好事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在发展经济上创先争优,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共产党员及其基层党组织,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仍是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城步在今年乃至“十二•五”或更长一些的时间,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项目兴县、产业富县”的三大战略,加快建设好“四个新城步”──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新城步。“城步在2011年要确保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突出产业优势,强化项目管理,改善基础设施,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创新能力。”(县委书记蒋伟2011年2月14日《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而让群众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

在改善民生上创先争优,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以民生为导向,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从群众最需要、反映最迫切、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入手,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提过高的目标和不切实际的口号,切实解决好职工群众的问题,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特别要解决好群众就业、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让群众的呼声有体现,群众的反映有落实,群众的意见有反馈,真正取信于民。城步要把“生态立县”贯穿到经济工作的全过程,把“项目兴县”当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抓手,把“产业富县”作为是富民强县的主战场。通过这些扎实的工作,让群众的问题得到解决,收入得到增加,生活得到改善,使其觉得得到了实惠和感到了幸福。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创先争优,让群众的监督作用强起来。党员及其基层组织生活在群众之中,党员是否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基层组织是否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是否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己往往不一定清楚,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群众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党员及其基层组织只有随时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会“四季常青”。

事实上,党员及其基层组织的作用与群众的监督,两者是成正比相辅相成的,如果党员及其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好,可能是群众的监督没有发挥作用;相反,如果群众的监督不到位,党员及其基层组织的作用断定发挥不好。所以说在基层组织的建设上创先争优,就要让群众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扩展群众参政议政渠道上创先争优,让群众的主人翁感树起来。创先争优要使群众满意,就要给群众充分的“话语权”,要让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要让群众开得了口、想开口、愿意开口。要把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单位要做什么决议,先要让群众讨论,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鼓励群众参政、议政,群策群力,集思广义,这样创先争优活动才会深入民心。同时要建立官员政绩与人民满意相挂钩的机制,官员的政绩如何要由群众说了算,使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真正树立起来。

4、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是“健身”富民,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一是“健身”,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战斗力;二是富民,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加幸福指数。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战斗力,包括首先是要提高学习的能力,其次是要提高思维的能力,再次是要提高管理的能力,还要提高率先垂范的能力以及廉洁自律的能力。“一个不善于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不善于学习的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人。善于学习是做共产党人的起码要求,否则是不称职的。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增强思维能力,不至于人云亦云,分不清方向。作为共产党人,势必管理或多或少的工作,具备并提高其管理能力,在工作中率先垂范、廉洁自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具备。

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加幸福指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广大党员及其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自己的中心工作谋划推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把创先争优的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为民造福的工程来抓,把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带给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真正让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生活舒心,切实让群众过上有尊严又体面的生活。

总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务必要坚持群众满意这个根本标准,把各项工作做得扎扎实实,确保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取得科学发展增动力、人民群众得实惠、党员干部受教育、基层党建上水平、执政基础更巩固的实际效果,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真正高兴

第四篇:红色旅游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

红色旅游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作为弘扬伟大名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律建设的文化工程、作为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不仅无污染、可持续,同时有利于培育发展红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发展红色旅游时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红色旅游既是革命精神教育活动,又是旅游观光活动,为开展有声有色 的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红色旅游实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乐。通过红色旅游活动,传输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能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红色旅游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 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 主义教育效果从而更加满怀信心的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去。

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 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国家必将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力度。

由于历史的原因,红色资源大多分布在省区交接地带,区位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这些地区的共性。在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区中,除了京津和上海局部地区外,其余大部分革命老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帮助老区人民 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 将历史、文化 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存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总体来说,发展红色旅游能够激活当地经济、有效地整合、优化 经济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激活当地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对外开放意识、勤劳致富意识、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加强革命旧址、遗迹的修缮,加快景区道路、供电、消防、环卫、给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建设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使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繁荣、人民富裕,经济快速发展的红色旅游城市。一业兴、众业旺。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整个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多项关联产业的发展。

第五篇: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的作用

文章标题: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的作用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面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环境和条件发生的深刻变化,有的企业党组织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陈旧,创新发展能力不强;有的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难以发挥作用;有的党员素质偏低,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影响了党的先进性;有的企业特别是

改制和特困企业普遍存在着党员教育管理难、开展活动难、发展党员难的现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势必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我们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把我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与时俱进,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几个重要关系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这种治理结构下,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等重大事项由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使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不管如何变化,都必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和国有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不是以党代政、以党代企,而是通过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行,确保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通过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党的政治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目标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必须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找准党组织在企业及企业决策管理中的位置,进一步理顺企业党组织与企业决策层、管理层之间的关系。

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与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关系。企业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做好“服从和服务”这篇大文章。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党的工作,是企业党组织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不是降低了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而恰恰是企业党建工作摆正了位置,找准了着力点。如果脱离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就失去了生命力。同样,如果没有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没有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有力保证,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就容易出现偏差。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开展工作,并不是说党建工作要依附和局限于生产经营,而是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引导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

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与市场化选聘人才的关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是确保党对国有企业实行政治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组织保证。如果不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党的领导就成了一句空话,坚持社会主义的经营方向就失去了保障。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并不是说企业的所有干部、各类人才都由党组织直接任免、选拔,而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选人用人制度,参与和监督选人用人全过程,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原则,确保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得到贯彻落实,真正把那些讲政治、善经营、会管理、职工群众拥护、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企业经营管理岗位上来。同时,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必须适应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支持和保证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组织考察推荐与市场化选聘人才结合起来,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与董事会直接决策的关系。依法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是董事会的基本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党章》规定的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保证监督的前提,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党组织参与决策,不是参与生产经营具体问题的决策,更不是直接指挥生产经营,而是参与企业改革发展和市场竞争中带有方向性、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不是代替董事会和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而是对需要决策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在,有的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不力,有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对生产经营不熟悉,参与不进去;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不与党组织沟通情况、征求意见,甚至不愿意让党组织参与。就党组织来说,如果不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不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就是失职;就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如果不让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就是违规。党组织要切实增强参与意识,努力熟悉经济工作,懂得生产经营,不断改进参与方式,提高参与水平。同时,党组织负责人要坚决

支持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

二、突出重点,开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围绕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关键是要探索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机

制,使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要明确程序和范围,落实好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不明确范围,参与就会落空;不规范程序,参与就没有保证。凡是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这“三重一大”问题,党组织都要积极从源头入手参与决策。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范围是: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方针、财务预决算;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中的重大问题;企业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企业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及内部机构的设置调整;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党组织参与决策的程序是:决策前,党委和企业经营管理主要负责人要及时沟通,党委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党员、职工代表及各方面的意见,充分酝酿,集中集体智慧,形成党委会参与决策的意见和建议;决策时,由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中的党委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反映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使党组织的主张在企业决策中得到重视和体现;决策后,决策层要把决策结果反馈给党组织。党组织要发挥政治优势,统一思想,发动党员团结带领职工群众,推动决策的实施。党委会与董事会讨论生产经营工作报告,二者在职责上是有异同的,不能以党政联席会议代替党委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范围,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党委会的监督保证作用。

要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选聘结合起来,建立选人用人的新机制。党委要做到“四管”:一是管原则,把好导向关。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充分调动各类人才投身企业改革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管标准,把好入口关。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和不同类别岗位性质,确定选人用人标准,研究推荐人选,建设好后备人才队伍。三是管程序,把好规则关。要以制度规范选人用人的工作程序,严格组织考察,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四是管监督,把好调整关。要加强对董事会、经营管理者选人用人过程的全方位的监督,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对于提拔使用的企业领导人员要加强监管,对不称职的及时提出调整建议。同时,要探索党管人才原则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和方式,逐步实行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者。

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职代会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要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把法人治理结构与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把依法管理企业与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结合起来。要定期召开职代会,确保职工的民主管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企业重大决策必须及时向职工代表通报,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必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企业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必须向职代会报告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的情况,并由职工代表进行民主评议。

要建立健全机制,充分发挥保证监督作用。要重点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和落实企业负责人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谈话诫勉制度以及任前公示、任职和公务回避制度。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按照“集体研究、分别体现、双向反映、科学民主”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力、运转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

第二,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不断创新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方法。要把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与提高业务能力结合起来,既要重视科学理论的学习,又要大力倡导党员学技术、学业务、学管理,成为本岗位的行家里手。要结合企业特点和实际,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采取集中与分散、脱产与业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组织活动。要适应生产经营组织结构多元变化的趋势,适时调整组织设置和隶属关系,保证哪里有党员,那里就有党的组织。近年来,许多企业党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实践活动,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找到了新的途径,在生产经营中展示了新的作为。

第三,坚持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全面加强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一是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和保障党员行使权利,按照“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八个字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二是着眼于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机制。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目标,以提高战斗力为重点,切实加强一线支部建设,进一步完善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制度,对支部开展活动的情况定期分析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三是着眼于提高素质、稳定队伍、优化结构,建立健全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机制。经营管理人员和党务工作者的配备,要通盘考虑,同等对待,真正把那些素质好、能力强、潜力大、熟悉生产经营和党务工作的优秀干部配备到党务工作岗位上来,努力建设一支梯次合理的复合型党务工作队伍。

第四,坚持以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目标,切实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一是坚持把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与企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二是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建立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三是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职工、贴近生活。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考核。

三、抓住关键,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根本的是要抓好理论武装工作,首要的是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要重视对市场经济理论、最新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要认真落实中心学习组制度,建立个人自学、中心组学习、脱产进修“三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机制。进一步建立和落实企业领导干部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把企业领导干部学习情况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着眼点,努力提高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首先要强化市场竞争意识。要研究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善于用市场的思维、市场的手段来破解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其次,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发展观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企业改革发展的陈旧观念和体制弊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再次,要强化经营管理意识。要学习借鉴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掌握现代经营管理手段,不断创新经营管理体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增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当前,我省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对如何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认识不深刻,行动不自觉,“用人一人定,财务一支笔,决策一人拍,会议一言堂”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民主集中制可以有效地保证法人治理结构分权、分责与制衡机制的有效运作,也是依靠集体对领导干部个人进行监督、使其不犯或少犯错误的重要手段。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把民主讨论、集体决策与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结合起来,既要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又要防止名为集体负责、实则无人负责的现象,保证国有企业领导班子高效、协调运转。要健全党内生活,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做好会前准备、会上开展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整改三个环节的工作,保证民主生活会不走过场。要切实维护班子的团结与和谐。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支持,努力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以人为本、强企为民”,充分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的问题,既要坚持效率优先,又要统筹兼顾,把企业人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出台各种改革措施,一定要照顾到绝大多数职工群众的利益。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克服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急功近利,创造出出资人认可、市场验证和职工认同的政绩。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和清正廉洁的作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权力约束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的作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的作用。

下载第三课为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课为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