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洋学院学子成长感悟
忆往昔,国家总理亲批海运半军管;看今朝,海大学子英姿飒爽展雄风。时光匆匆,岁月无痕,今年大连海事大学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已经五十周年了。五十年和衷共济,风雨同舟;五十年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有人说大连海事大学的军训在全国普通高校里面是最严格的。不错的,新生来校之后要接受一个月的严格军训。许多同学都感到疲惫不堪,他们流了
汗,也默默的流过泪,但是最终大家都挺了过来。军训之后,你便能看到同学们焕然一新的面貌。每天早上你都能在校园里听到嘹亮的号角声,之后同学们便会迅速到集合场集合跑操。口号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使海大校园里焕发出勃勃生机。无论你走在海事大学校园里的哪一个角落你都能看到同学们身着制服整齐地走在校园里的小路上,给校园增添了几分肃穆与典雅。
海事大学的半军管制度是严厉的,它对同学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让同学们颇有身在军队的感觉。同时海事大学的半军管制度也是宽松的,他在星期天也给同学们足够的自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是海事大学半军管的魅力所在。同学们即能有充裕的时间学习知识,又能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和身体素质。
身在学校,同学们都以为半军管制度是一种束缚,但是步入工作以后最让同学们怀念还是那半军管制度。当你看到有人昂首阔步的走在路上,不用多想他很可能是大连海事大学的校友。当你在海运公司漫步时,你能听到人们对海事大学提供的优秀人才的不绝赞誉声。从海事大学走出去的有共和国的将军,在半军管制度的沐浴下成长出的有共和国的部长,也有成功的企业家,在他们身上你同能看到半军管制度培养出的那种军人所具有的高贵品质,这些都是海事大学严格的半军管管理制度说给予的。
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是海事大学的优良传统,是学校稳步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的核心所在,同时也赋予学生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半军管制度的指引下我校所取得的成就举目共睹,看看那整齐的分裂式,听听那嘹亮的口号声,飒爽的英姿,全新的感觉。
身为海事大学的一员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能在半军管制度的沐浴下成长我感到非常幸运,同时我也相信我能够在这里让希望的种子发芽,开出绚丽的成功之花。今天我们以自己海大为荣,明天海大以我们为荣是我们不懈的最求。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适应半军管,融入半军管,热爱半军管,让他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半军管制度给予我们的果敢,坚毅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高昂斗志将是我们终身受益。
我相信我们将赢在海大,赢在半军管。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第二篇:一位清华学子学佛感悟
一位清华学子学佛感悟
我的父母曾经不解地问过我:“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学历好歹也是个博士了,为什么还要信佛呢?”以他们的观念来衡量,似乎学佛只应该是下里巴人经营的买卖。我的不少同学也有类似的疑问,在对佛法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误解和偏见以及排斥,总是挂在他们那随意就妄加评论的嘴边。在大多数我所接触过的普通民众中,他们似乎都认定佛教是一个坏东西(bad thing),因而根本就没有了解它的必要。不仅如此,还应该避而远之,甚或大加讨伐。
这种对佛教的态度让我感到很伤心,因为我自己接受佛教,是这么些年来不停地求知、思索、观察和体验的结果。但我最终捧若至宝的佛教,却被大多数的人们因不识而误解甚至丢弃,这让我确实有种难以言述的悲哀。
在我的理解当中,“佛教”即是觉悟者的教诲。当我认真深入到佛法的智慧当中时,不由得就要高声赞美它的伟大。若要简述它的价值,则从个人方面而言,佛法好比一盏明灯可以驱除我们内心的黑暗,开启我们的慧眼,让我们得以透过智慧的审视和判断来观待事物,当然也包括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我们内心各种不正确的想法以及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将在自我调节中得到医治。如此一来,岂不人人都可远离痛苦、获得安乐?若从佛法对家庭、单位或社会的指导作用而言,它无疑可以协调我们与别人和谐共处于一个社会范围之内,并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总之,以我目前的学佛与理解水平来看,佛教所倡导的是要人们做真正的智者(觉悟),做真正的好人(慈悲)。这样的一种指导个人修身与解脱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全人类乃至全社会健康,平衡地沿着精神与物质的双行道稳步上升的理论及实践体系,为什么会遭到如此广泛而持久的误解呢?
回想自己从一开始碰到佛教,到逐渐了解它,再到最后全身心皈依它的过程,我并没有什么惊涛骇浪般的特别感受。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水到渠成,就像原本并不玄奥、也不离世间觉的佛法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我就从对物理学的痴迷,滑向了对佛法的深深眷恋。
记得在高中时代,对我影响最大的伟人便是爱因斯坦。他的言论以及关于他的传记,曾在很长时间内左右着我的灵魂。他影响我的不仅仅是让我确立了未来的人生目标与努力方向,还有他的研究以及做事的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的性格与人格。比如他特别注重独立思考,以及不轻信和实证的态度。还有一些就关乎做人的立身之本了:诸如他执着地探索着世界的真相,很少关心名与利;他非常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并且以身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他崇尚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等等。
可以说,我的生命取向以及价值观,乃至审美观都打上了他深深的烙印。所以,我不但大学选择的是物理专业,就连上硕士及博士,也都把清华的物理系当成了此生不可更改的研究园
地与归宿。而且他的种种严肃、认真、求实、负责的人生态度,在我对佛法的认知过程中,都扮演了非同一般的角色。
初识佛法是在大学期间,那时我碰到了一些有关禅宗方面的浅显读物。正是由于受我所崇拜的科学巨人,那种对一切不了解的认知领域都充满尊重与好奇的态度影响,我才没有像绝大多数同学一样,于嘻嘻哈哈之中就把它们扔到一边。我想了解一下这种我从未接触过的思想体系。结果在把一本非常薄的小册子读完之后,我忽然醒悟到原来人生还有超出自己的想象,以及普通人经验世界之外的别样境界,那是一种彻悟的、自在的境界,非科学公式所能描述的境界。
从此之后,佛法就进入了我的认知领域。但是当时对佛法的自由生命境界的向往和认识,还不可能对我的人生目标有太大的改变,它只是提醒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已。我最热衷的仍然是对外部世界的探索。
经过努力,我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物理系专业的研究生,并在这里读完了硕士和博士。在经历了更多的人与事,看了更多的佛学书与世间书,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以后,我依然是想当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但这个理想已不再是我所追求的全部。相比以前,我对禅者彻悟后的境界有了更强烈的向往,因为我终于认识到,一个会思考、能感受的生命,如果感受不到生命的底蕴、思考不了生命的终极目的的话,那他就是把物理研究到最细微的组成成份上,也依然是个不明人理的显微镜而已。
想想看,当世人拘泥于不管是钱财、名利、酒色,还是家庭、感情、事业中时,无论他从事的是多么美好的拯救人世的世间种种营生,还是在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在不了解自性本来面目这一点上,无有任何本质区别。世间公认的高尚道德标准,当然于社会人生有不可估量的正面价值。但我是多么希望能回复到禅宗的那种取消一切对立状态的大空性之中啊!只有在一种无有任何价值判断的状态下,我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平等与清净。
实际上,佛教的价值远非我可以说尽。而且同是信仰佛教之人,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想要强调的只是:一个人如果在有生之年不去真正地了解一下佛教,那实在是太可惜了。然而在当前,听说过“佛教”这个词的人是太多了,但真正对佛教有一点正确了解的人却太少了,而一旦缺乏了解往往就会产生误解。特别是当前的社会风气,实在是有些过于虚浮。许多人(包括我在内)做人、做事都不够实在,信口开河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甚至在一向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界,这些虚浮的风气也不少见。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踏踏实实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做学问的更少;严谨与诚信不再被很多人认同,夸夸其谈反而大行其道„„
对此,我并不想做过多的分析与揭示,我只想重复一下圣人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真想大声呐喊:朋友啊,来真正地了解一下佛教吧,千万别再听信道听途说,或者随意想
象了。否则这么好的一个大宝贝真要被你们自己糟蹋掉了!而你们最终糟蹋掉的还是你们自己!因为佛法这个大宝贝揭示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天真本性、大好风光。
跟我同一个专业的一位博士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根本就不用了解佛教,也可以大致知道它的内容。”我知道他敢于这样说,是因为他有一些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但即便如此,我也坚决不能同意他的说法。我当时就反问了他几个问题:世尊在《金刚经》中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法”与“非法”有几层含义?另外世尊亲口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且说法四十九年。为何又说自己实无一法可说?且如若认为世尊已然说法,即为谤佛?他当时的反应是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所以我要说,即使一个人聪明如那位博士,他要对佛法有一些正确的了解也没有那么简单;更何况“远观”所得到的看法,就愈加缺乏可靠性。当然,如果你对佛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你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这种信仰,都可以拿出来讨论,也绝不会有佛教徒把刀搁在你脖子上,逼你信佛。但即使你不愿接受,能够了解一些它的义理,对你也只有百利而无一弊。对此,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况且,科学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因而我们也不能过于执着当前的一些学说,以为它们就是最终的或者唯一的理论和理解方式。如果要找终极真理的话,我倒建议朋友们不妨进入佛法中去领教一番。因为佛法开宗明义便曰“无生”,既如此,当然也就“无死”。那么一切的发展、变化、演进便不过是一个个假相而已,终极就于焉诞生。
我现在最想表达的就是发自内心的深深谢意——对伟大的佛陀以及历代的祖师大德;对佛法,也对所有给予我启发和帮助的各位法师以及所有众生!
作者:龙行天下
第三篇:成长感悟
成长感悟
2017.11.28
樊笑 临床医学院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在不同人生阶段领悟到不同的东西。这种不同一方面是已有认知的深刻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就是形成新的认知,或者叫感悟。对我这个刚刚进入大学的人来说,如今尚且处在对新生活的适应之中。众所周知,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日后步入社会的踏板。从这个角度出发,现阶段产生的人生感悟对于我日后大学生活乃至再往后步入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想从学会选择、形成动力、超越自我这个三个关键词出发,来梳理一下我初入大学三个月的人生感悟。
首先是学会选择。学会选择就意味着要学会说“不”,学会有所舍弃。大学与中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自由度更大。我来自一所十分强调自主选择和多元发展的中学,在中学时我觉得大学的模式也无外乎如此。但真正步入了大学,我才发现这两者为学生提供的自由度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刚开学的一两个月,自己面临着选课、社团、学工上的很多选择,在做选择时就意味着要有所舍弃,不能面面俱到。但在选择放弃时,还是会觉得不舍和惋惜,因此我尽可能多的兼顾了很多事,对各种组织安排给我的任务基本来者不拒,都是一口答应下来。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没过多久我就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且A事情的忙总会被我当成B事情没做好的理由,而A事情没做好又会赖B事情耽误了太多精力。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我在与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庄明科老师交流时,忽然醒悟其实成就感并不源自于做事情的多,而是取决于做的效果。用庄老师的话来说:“如果说你做五件事,五件事你都做不好的话,其实你心里感觉是不好的。但你只做了三件事,但三件事都做得很好,那你自己的感觉也会很好。”从这个角度思考,说“不”以及有所舍弃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做自己选择的事。做选择时在自己的整个精力范围之内还是很重要的。有些时候不能满打满算地超越自己的精力范围,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此外,人也是需要平衡的,不能单一。只做一样事情并不意味着比做两件事情能做的更好,因此在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到平衡,平衡是很关键的。最后,在这两三个月的切身体会中,我领悟到从学会选择,有所取舍衍生出来的其实是一种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那些可以兼顾课业成绩、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的优秀学长往往有一个共同性,那就是做事的认真和投入程度。虽然看起来这些生活方法和做事习惯显得很普通,很平常,远不及有关梦想、人生价值的思考来得高大上,但我觉得在任何仰望星空过后都是要回归于脚踏实地的,而在现阶段重视起对这种做事态度的培养,其实是有助于整个人生中脚踏实地前行的,因此它也是让人终身受益的。
第二个关键词是形成动力,具体来说是在大学阶段形成新的动力。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问题:每天早上是什么让你起床,爬出温暖的被窝?很多人说是闹钟,但我觉得答案应该是动力。这个动力可能源于梦想,或者是追求。对于一个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的咸鱼来说,闹钟能吵醒他的身体,却唤不醒他的内心。刚开始大学生活的我总觉得自己跟原来相比堕落了,晚上没课时总会犹豫要不要去上自习;夜里总会在刷剧与上床早睡之间纠结;早上起床的动力仅仅是执着的不想刚上大学就翘课……回顾高三一年乃至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动力似乎全部来自考上北大这个俗套的目标。如今目标达成了,支撑自己继续努力的动力却失去了;心态浮躁了,曾经一坐三个钟头钻研问题的踏实不见了。
曾经以到北大读书为目标,但现在目标达成了,又怎么样了呢?难道在北大读书的八年就是我人生的巅峰了吗?扪心自问,我显然不想这样。在大学,尤其是北大这种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环境中,我首次领悟到了主动性的重要。曾有人跟我说过:“在大学,你每分钟的用心程度,都直接关联着你的收获。”北大的资源如此丰富,但它绝对不会像以往的好资源一样被送到我们嘴边,被“填”到我们肚子里。相反,它需要我们主动地提出需求。这又让我联想到计算概论课上的一句话:当你不在系统中主动发起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就不会有反馈。具体到我自己身上而言,我的专业是临床医学,那么将来做大夫面对患者时,需要的就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还有人文关怀和文化的积淀。在北大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利用好了的话,不都是积累的过程吗?
众所周知,学医很苦很累,甚至现在刚刚大一我周围的一些同学就开始刷夜了,我自己有时也不例外。但仔细想想,很多时候之所以熬夜,可能仅仅是为了假装努力和感动自己,你只看到了自己深夜不睡的奋斗,觉得熬夜就是努力,就了不起,以此来掩盖自己白天堕落时的丑陋样子。我很喜欢北岛在他的作品《波兰来客》中的一首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无论如何,我不想几十年后的自己也只能听到梦破碎的声音。
第三个关键词是超越自我。在我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与我关系最近的除了家长、同学,便是老师了。而这许许多多的老师中,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还因为他对人生有了些许感悟。
这位老师便是我的高中物理老师。他出身河北农村,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虽然很刻苦,但是依然只能考上个三本大学,十八岁只身赴外地求学。尽管在同乡眼中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但他却蔑视自己的处境,大学四年付出了比别人多许多的努力,考到了中科院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误差分析。博士毕业之后来到我的高中成为了一名物理老师。十年间,从第一次课小心翼翼,为了防止气氛尴尬特意背段子,到现在讲课已经落落大方,游刃有余。小有名气的他然而他还在改革,还在创新,不仅是高中的课程,还主管着学校竞赛和大学先修课程的事务,企求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平台,提供更良好的教育。
今年十月份校庆时我回去看这位老师,其间又聊到了他之前的经历。他在人生中不断的超越自己,取得了成绩却把它们看得很轻,甚至不屑,在为了创造更多价值的路上不断奋斗。我认为我们的人生起码就应如此。正如之前提到的,如果你的人生理想只是考上北大,或者成为一名医生、一位科学家抑或是挣一个亿,那么完成之后呢?你的动力来自何处?因此这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理想。人生理想应该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可以引导你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断超越自我便是如此。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便是如此,层层递进,引导人们超越自我。道家从有到无的主张同样如此,从有功、有名到无功、无名,从有为、有待到无为、无待……古代先贤们就意识到超越自我的价值,这是精华而非糟粕,我们应当继承并且发扬。
既然人生价值是可以超越的,那么就是有大小之分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理论在这里依然适用。儒家“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境界依旧略有局限。我的想法与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说更为相似。在此,我借他的划分之名来阐述我的感悟。人生分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最低的一等,是像动物那样无意识的顺应着本性、习俗做事,没有有意识的主观思考。功利境界上一等,是有意识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这并不一定与公德、集体利益相悖,但有时候的确与集体利益相悖。道德境界再上一等,这个境界的人是为了集体,乃至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在奋斗,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天地境界最高,他们心中挂念的是天地万物,摒弃了自我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而是站在对万物的博爱的视角看待一切。前所述及的这位老师大约处于二三境界之间或偏左或偏右,因此我觉得自己虽然要以此为标杆,向他看齐,但切不能满足于此,向上还有更高的境界等着我们去追求,我们还要继续超越。
然而说得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我们作为一个人,首先考虑自我利益的保有是与生俱来的,是在自然选择中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然而我们想超越自我,进阶到更高的境界,就需要跳出我们人的身份,看到别人,看到世间万物,放下一些自己的患得患失,而去追求人类、万物的利益最大化,就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上升几个层次——不仅是满足自我,而是舍小家而为大家。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我作为一名北大医学生在入学时进行的庄严宣誓。然而能真正做到它,又谈何容易?我觉得,一个医生人生价值在于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我认为这是十分神圣的事业。对我自己而言,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拘泥于小我盯着蝇头小利锱铢必较而不去不断超越自我,体验更多的生活经历,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呢?
第四篇:感悟成长
感悟成长
如悄然飘落的冬雪,如淅淅沥沥的春雨,如夏日浓阴里沙沙而过的风,如秋风漫卷中萧萧舞动的黄叶,成长的诗集总在时光中页页翻动
伴着风,伴着雨,我走过了十七岁的沟沟壑壑,在我人生漫漫旅途中,留下了歪歪斜斜的足迹。偶然拾起往昔曾疏落地只言片语,才发现那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文字诉说,它们或明或暗的星光闪烁在我记忆我天空中。当油菜花烂漫在心灵的布景时,蝴蝶便成了布景中的点缀,是那么生动美丽。
风筝与飞鸟比翼的童年,我像一条快乐的小鱼游曳在孩童的小河里,稚嫩的脸上永远洋溢着不尽我光彩,而生活编制的七彩纽带是幼小年龄段的孩子们心中永远不变的美。童年是一幅永久不失淡雅我风景画,挂在我记忆的长河中。
不知是怀着怎样的情愫,有一天,心里突然有一个陌名的声音在喊:我要长大了,我要长大了。生活便犹如跃进了一个陌生的房间,让人一时无法敌从。忘不了一个个绿肥红瘦的日子中那傻傻的接收老师的批评,憨憨地面对众多的掌声;忘不了中考失利后躲在小屋中的哭泣;忘不了为自己点燃的十六岁的蜡烛在这成长的每一步上,我真实的做着属于自己的每一份任务,我用自己真实而又写意的画笔认真涂抹我生命我布景。在这成长的每一步上,都有我苦心经营的痕迹哭过、笑过、无数次的跌倒,可正是不服输的倔强性格和不肯走下坡路的精神撑着我,又一次次爬起,怀着一颗既喜悦又忐忑我心情走入高中,开始了我高中的生涯。或许,这是一段郁郁葱葱我成长之路;或许,这是成长布景中的又一种新的色彩。
回头看看自己一路走过的征程,我不觉发现:成长真的是一个既艰辛充满喜悦的过程,唯有用心经营才会留下坚实的脚印当看到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会感到自己朝气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当看到黄叶飘零时,想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这才是成长啊!
风追问着情愫这成长的路还有多少未知我幕体验成长的每一步跨过时间的横途去品味那一番新月疏星
多么激昂的韵律。我们能不好好珍惜自己成长的每一分、每一秒吗?让我们牢牢把握手中青春的彩线,将它放的有价值、有色彩、光芒四射。
第五篇:成长感悟
成长感悟
班主任的责任就是引领学生发展,就是通过创造班级文化来引领学生发展。发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由学生来实现,但是环境不能仅仅由学生创造,而是由学生和教师在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影响下一起创造的,其中最重要的责任人就是班主任。
——题前语
在加入原新国老师名班主任团队之前,我做过四年的中职班主任。如果要问我这四年的感悟,那我只能说:“实践的经验有一点,但整体来说还是东一枪西一炮的,在学校的大指挥棒下疲于奔命”。加入心语团队的时间大约有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我迅速成长起来。不仅仅在班主任的工作中能轻车熟路的驾驭班级,而且能够在繁杂的班主任工作中寻找乐趣。
不断的学习是成长的基础。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年轻班主任,要成长起来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在原新国老师的带领下,2009年我开始在鲁东大学攻读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学位,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在职研究生的课程,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威海市为例》,于2011年6月获得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学位。除了攻读教育硕士学位,三年里我还阅读了大量有关班主任的书籍。通过学习《》《》《》《》等书,给我日常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
收获的幸福是成长的动力。凭心而论,班主任的工作是繁琐枯燥的,这是很多中职班主任的共识。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其中蕴藏的乐趣与幸福。2009年教师节,我收到来自学生的短信祝福共计86条,其中有我现任班级学生发的,也有毕业学生发的。有这么多可爱的学生支持,我何尝能不好好工作呢?
心语的交流是成长的台阶。在心语团队这片海洋中,我们交流成长的心得,我们分享成功的喜悦。偶尔,我也会将工作中的困惑交给心语团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帮我出谋划策。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帮助下,我开始昂首阔步,披荆斩棘大步向前走。
实践的指导是成长的捷径。提到实践中的指导,我更要感谢在实际工作中给与我无数帮助的原新国老师。碰到突发事件时,他告诉我要冷静;遇到待优生时,他告诉我要耐心;碰到生病的学生,他告诉我要有爱心;碰到不公平的事情时,他告诉我要静心„„没有他的帮助,我是不可能这么快成长的。
文字的积累是成长的保证。没有文字的积累,学习、实践就像黑熊掰苞米一样,尽管在往前走,但却没有任何成绩。看到原老师堆成小山似的读书笔记和教育随笔,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他的文字经常能够在各种教育杂志上出现。也许是耳熏目染的影响,我也开始我的“原始积累”。读书笔记、教育随笔、教学后记、工作日志、还有班上学生写给我的小纸条等等,我都像宝贝一样收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不懈,我的“小抽屉”也逐渐满起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也有了小小的收获。《如何开展后进生的工作》发表于《现代教育与管理》(2008.11);《中职毕业生的求职技巧》发表于《学习与创业》(2010.12);《写给威艺高一新生的一封信》发表于《少年素质教育报》(2011.12)等。
三年来,在原老师和众多前辈的帮助下,我取得了小小的成绩。但是距离名师、名班主任,我知道我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今后我会加倍努力,争取与他们的距离在近一点!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