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发改委历任主任(推荐)
国家发改委(计划委)历任主任
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
高 岗(1952年11月-1954年8月,兼任)
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主任
李富春(1954年9月-1975年1月,兼任)
余秋里(1975年1月-1980年3月,兼任)(革命委员会主任)姚依林(1980年8月-1983年6月,兼任)
宋平(1983年6月-1987年6月,兼任)
姚依林(1987年6月-1989年12月,第二次出任,兼任)邹家华(1989年12月-1993年3月,兼任)
陈锦华(1993年3月-1998年3月)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曾培炎(1998年3月-2003年3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马 凯(2003年3月-2008年3月)
张平(2008年3月—2013年3月至今)
徐绍史(2013年3月至今)
第二篇: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及简历
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及简历
罗贵波(1949。11-1950。01)
张经武(兼,1950。09-1952。01)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肖向荣(兼,1952。01-1965。11)
杨成武(代,兼,1965。11-1967。08)
路 扬(1967。08-1968。12)
肖剑飞(1969。05-1971。04)
?(1971。01-1975。01)
胡 炜(兼,1975。01-1977。02)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肖洪达(1977。10-1985。09)
刘 凯(1987。10-1990。07)
李际均(1991。05-1992。11)
程建宁(1993。04-1996。03)
董良驹(1996。03-1999。12)
谭悦新(1999。12-2003。12)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贾廷安(2003。12-2007。12)
罗贵波(1907。7。14-1995。11。2)江西省南康县潭口镇人。曾用名李文华、罗心夷。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师范肄业。1924年7月在江西赣州省立师范学校肄业。1926年任江西省南康县潭口镇小学教员并从事地下工作。1928年1月组织领导潭口镇农民暴动,任潭口镇区委委员。同年8月任江西大庾县工委书记。10月任江西安远县委书记。1929年1月任安远游击大队大队长。8月任赣县县委书记兼赣县游击队队长、政委。1930年初任赣南红军第28纵队政委,后任红22军第3纵队政委。同年10月任赣县县委书记。11月任红35军政委。1931年9月任红1方面军独立第3师政委。1932年夏入红军学校上级干部队学习,后任红军学校政治总教官。1933年冬起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训练处副处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央红军中央纵队干部团3营政委,上级干部队队长兼政委。到陕北后任抗日红军大学第3科(又称中央红军教导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政治部民运部部长。1937年10月任晋西北工委委员,晋西北临时省委委员,晋西北省委副书记。1938年8月任晋西北区党委副书记。12月任120师358旅政委,抗敌决死纵队总指挥部政委。1939年12月任晋西北新军政委、党委书记,晋绥分局委员。1940年百团大战中任晋绥边区南线指挥。1942年冬任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第8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吕梁区党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书记兼军区政委。1948年8月任晋中区党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48年10月任太原警备司令员。1949年6月任第1野战军第7军政委。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950年1月任中共中央驻越共中央联络代表,中国驻越南民主共和国政治顾问团团长、总顾问。1954年任中国驻越南大使。1957年10月任外交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8年12月任山西省委第2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12月-1983年4月任山西省委第2书记、省长。6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7大代表,8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11中递补),12、13届中顾委委员,14大特邀代表。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早期的外交家之一,1995年11月2日在北京逝世。
张经武(1906-1971)曾用名张仁山。湖南酃县人。湖南衡阳第三师范学校毕业。1924年考入建国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任排长、参谋,湖北警备军连长、副营长。1930年在樊钟秀部干部学校任大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工农红军学校队长、政治营营长、教导团团长。1933年任军委直辖第3师师长,中央警卫师(工人师)师长,红1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3师师长。同年10月红九军团成立时,任第14师师长,后任第3师师长、广昌警备区司令员。1934年任军委总参谋部五局副局长,军委教导师师长,红5军团参谋长,红9军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至5次反“围剿”。长征中任军委第2野战纵队参谋长。1935年9月任陕甘支队第3纵队参谋长。同年10月到达陕北,任红1方面军司令部、西方野战军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后被派往山西、山东、河北、绥远等地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任中共中央驻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1938年8月率领1批干部赴山东,同年12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参与领导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10月回延安。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副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长。1945年任晋绥野战军参谋长,参与指挥晋绥区大反攻作战。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副参谋长、第30执行小组中共代表。后任晋绥军区参谋长。1948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参谋长。1949年任西北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野战军暨西南军区副参谋长,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同年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1955年(1954年10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主任,仍兼中共西藏工委书记。1958年11月到1967年5月兼任西藏军区政委。1960年后任西藏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西藏工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兼西藏军管委员会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当选为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后递补为中央委员),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71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1971年10月27日含冤逝世,1978年6月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昭雪。
肖向荣(1910-1976)广东省梅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梅县地委秘书,中共东江特委秘书长,闽粤赣省委秘书长,永定县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干事、秘书长兼军委直属队总支书记,红1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统战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军委总政治部统战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兼《八路军军政杂志》主编,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十五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政治部主任兼广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兵团政治委员,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国防部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科委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杨成武(1914。10。27——2004。2。14)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2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11师32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2师四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师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独立第1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2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第20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参谋长,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第1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1-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11-12届中央委员。
路扬(1917—2001。6。6)原名路天庚河北省临城县人,1937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工作团员,县委秘书,任129师先遣支队第2团政治处主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宣教科科长,冀中军区教导团政治处教育干事,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教育股股长,前线报社社长,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19兵团63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政治部主任。1953年10月起,他先后任军委办公厅总长办公室主任,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任兼秘书长,军委办公厅主任,河南省军区政委等职。他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我要发起辩论
辩论小贴士
更多关于 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 的新闻
第三篇: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改委主任讲话))
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同志发言: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做一个简要发言。
今天,中办、国办召开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对改革工作做全面部署,一会杨晶同志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按要求抓好贯彻落实。现在我就如何具体做好这项工作做发言:
一、按照中央精神和文件要求,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和组织协调工作。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两个文件发布后,根据中央精神和文件要求,报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管局、中直管理局牵头,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资委参加,成立了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我和焦焕成同志担任组长,各人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具体协调指导和沟通联络工作。我们将按照职责分工努力为各地区各部门的改革实施做好各项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将根据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及时跟踪研究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回应协调,帮助解决各地区各部门在改革中遇到的具体政策问题,努力做好改革的信息交流、总结评估、督促检查等工作,确保改革任务按时间节点完成。7月22号,焦焕成同志主持召开中央公务用车制
度改革领导小组筹备会议,对各项改革实施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7月28号至29号,我们分别组织了中央和地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培训,148个部门,31个省区市,共670名同志参加。8月26号,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研究制定了近期工作安排和各项改革既定的准备工作。各省区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各部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组也正在分别筹建。可以说,中央、地方、部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责任主体已经明确,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基本就绪,今天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各地区各部门的改革工作就将正式启动。
二、狠抓落实,在改革实施的关键点和重要问题上下功夫、做到位。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我们要认真做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专项检查、决定领导等各项工作,不折不扣、细致又细地逐一落实到位。定制、把握好时间节点,科学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各省区市按照《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统计测算、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好整体方案,12月以前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各部门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制定好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9月以前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核批准。中央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由中
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牵头制定,11月以前报领导小组审批。中央垂直管理系统驻地方二级地市单位改革方案由各垂直管理部门本级负责制定,2015年1月以前报经财政部审核后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各地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由各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定,2015年6月以前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
按时做好方案实施各项政策衔接,首先要分类保障好公务出行。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社会化、市场化保障方式要跟上,特别是各地区要尽可能把影响社会化公务出行的各种因素考虑周全,做好各项政策转换的工作衔接,切实做好纪要通行、应急、专业技术、执法执勤车辆定向化保障,中央各部门按规定可保留5辆以内纪要通行、应急公务用车,各省区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保留车辆数量。其次,要在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时,符合节支的原则,补贴发放总额不能超过改革前公务公车运行总成本,这是发放补贴的底线。补贴标准层级划分要有利于工作,指导一切对地方补贴标准规定的上线、原则。考虑到地方实际,补贴标准层级划分可以不与中央完全对应。再次,要做好城区内公务出行与餐饮费标准衔接。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是城区内的公务出行,城区外公务出行可以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通过餐饮费方式保障。
三、认真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
两个文件出台后,中央公务用车改革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做出了70余条政策的解读,并组织了专门培训,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的政策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与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沟通,办公室会并提醒领导小组研究,及时予以明确和回复。办公室将畅通沟通渠道,加强信息互动交流,及时推荐各地区各部门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同时,还将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改革进程情况。另外,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使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支持改革,凝聚改革共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发展改革信仰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将按照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健全工作机制,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上下联动,切实完成好各项任务,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国家发改委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08年 第37号
为进一步贯彻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做好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工作,提高委托咨询评估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精神,以及《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9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1169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4〕1973号)的有关规定,我委编制了《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若干要求》和《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现予以公告。
附件:
一、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若干要求
二、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日
附件一:
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若干要求
一、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是指符合资质要求的工程咨询评估机构,根据项目核准机关的委托要求,对企业报送的项目申请报告进行评估论证后编写的作为项目核准时重要参考依据的咨询评估报告。
二、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投资建设《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内的项目时,应按照有关要求编写项目申请报告,并报送项目核准机关申请核准。项目核准机关根据项目具体情 1 况,决定是否需要委托工程咨询机构进行评估,并可根据需要,在委托评估时提出评估重点。
三、工程咨询机构承担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评估工作后,要按照委托方的要求,重点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角度进行评估论证,编写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报送委托机关,作为核准项目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在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开头部分,应编写内容提要,扼要介绍报告正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评估的基本背景、主要评估内容及重要评估结论和建议。
五、在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正文部分,应根据项目自身情况、行业特点和委托方的具体要求,有选择地确定咨询评估报告的内容和论述重点。咨询评估报告正文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二)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评估;
(三)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评估;
(四)节能方案评估;
(五)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评估;
(六)环境和生态影响评估;
(七)经济影响评估;
(八)社会影响评估;
(九)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评估;
(十)主要结论和建议。
六、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原则上应对项目是否具备各项核准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若项目核准机关认为相关专项审查内容不需要进行详细评估,应在委托要求中予以注明。
七、为了全面、清晰地表达咨询评估报告的相关内容,应重视有关附件、附图及附表的编写,作为咨询评估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具体章节安排,应结合项目自身情况及行业特点进行设置。如果拟建项目不涉及其中有关内容,可以在说明情况后不再进行详细评估。对于行业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准内容,可不受本编写大纲的章节限制,根据需要设专门章节进行评估论证,以反映行业特殊性要求。附件二:
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
一、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通过对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要经营范围、基本财务指标、股东构成、股权结构比例、以往投资相关项目情况、已有生产能力等的核查分析,提出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以及是否具备承担拟建项目投资建设的基本条件等评估意见。
(二)项目概况。通过对项目建设背景、建设地点、建设年限、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产品及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上下游配套工程情况、投资规模、资金筹措方案等方面的阐述,为拟建项目的核准咨询评估相关章节编写提供项目背景基础。
二、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评估
(一)发展规划评估。通过分析与拟建项目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以及城乡规划等各类规划的 3 相关内容,评估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各类规划要求,提出拟建项目与有关规划内容的衔接性及目标的一致性等评估结论。
(二)产业政策评估。分析有关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产品发展方向、产业技术创新等政策对项目方案的要求,评估拟建项目的工程技术方案、产品方案等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的要求。
(三)行业准入评估。分析有关行业准入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建项目的要求,评估拟建项目和项目建设单位是否符合有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四)自主创新和采用先进技术评估。对于采用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的企业投资项目,分析拟建项目产品技术方案的技术创新水平、先进技术的采用情况、技术路线的先进性、技术装备国产化或本土化程度,评估是否符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要求。
(五)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在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等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评估拟建项目目标及功能定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与项目相关的各类规划要求,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等规定,是否满足行业准入标准、重大布局优化、自主创新和采用先进技术等要求,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提出评估结论。
三、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评估
(一)资源开发方案评估。对于资源开发类项目,通过拟开发利用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的分析评估,对开发方案是否符合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是否符合保护资源环境的政策规定、是否符合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及综合利用的相关要求等提出评估
意见。
(二)资源利用方案评估。对于需要占用重要资源的拟建项目,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角度,对主要资源占用品种、数量、来源情况、综合利用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与国内外水平的对比分析,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提出评估论证意见;评估拟建项目是否会对地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三)资源节约措施评估。对项目申请报告中提出的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措施方案的合理性提出评估意见;对拟建项目采取资源节约措施后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估项目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资源节约及有效利用的相关政策要求;对于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消耗及主要金属矿、非金属矿等资源消耗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可行提出咨询评估意见。
四、节能方案评估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评估。评估项目建设方案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有关合理用能标准、节能设计规范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充分考虑到行业及项目所在地的特殊要求,内容是否全面、标准选择是否适宜。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根据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通过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对比分析,评估项目建设方案所提出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是否可靠,分析项目方案所采用的能耗指标选择是否恰当。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对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设计标准及节能减排政策要求等方面所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 5 措施是否可行提出评估论证意见。对项目方案的节能效果提出评估意见。
五、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评估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评估。通过对项目建设地点、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取得土地方式等方面的分析,对项目选址和用地方案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提出评估意见;对项目选址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影响防洪、通航及军事设施安全等其他不利影响及其处理方案的合理性提出评估意见。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评估。对项目用地是否符合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的要求,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保护耕地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少占耕地、减少拆迁移民等原则要求,提出评估论证意见。
(三)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评估。对于涉及征地拆迁的项目,应结合项目选址和土地利用方案的评估情况,分析论证征地拆迁范围的确定是否合理;通过对生产生活安置方案、征地补偿原则、范围和方式的分析论证,评估安置补偿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定及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受影响人群原有收入水平,征地拆迁后对受影响人群收入的影响程度,采取的收入恢复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实施后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移民生产安置、生活安置、收入恢复和就业重建等措施方案的可行性;评估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申诉机制、实施组织机构及监督机制等规划方案是否完善,以及地方政府对移民安置规划、补偿标准的接受程度;对移民安置补偿费用估算结果、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及资金平衡状况提出评估意见。
六、环境和生态影响评估
(一)环境和生态影响程度评估。通过对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情况、生态环境条件、特殊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以及拟建项目的排放污染物类型及排放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分析,评估项目对其所在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对整个流域及区域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后果。
(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评估。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评估拟建项目能否满足达标排放、保护环境和生态、水土保持等政策法规的要求,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合理和可行提出评估意见。
(三)地质灾害影响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建设项目,要结合有关部门提出的地质灾害、地震安全等方面的专题论证结论,评估项目是否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存在地震安全隐患,对所提出的防御措施和对策是否可行提出评估意见。
(四)特殊环境影响评估。对于涉及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自然景观和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环境保护的建设项目,评估拟建项目的环保措施是否符合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对所提出保护措施是否可行提出评估意见。
七、经济影响评估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的评估。对于产出物不具备实物形态,且明显涉及公众利益的无形产品项目,如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具有明显外部性影响的有形产品项目,如污染严重的工业产品项目,应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进行经济费用效益、费用效果分析或定性经济分析; 7 要评估经济费用、效益的识别计算是否恰当,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恰当;对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提出评估意见。
(二)行业影响评估。对于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拟建项目对行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论证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形成行业垄断进行分析,对如何发挥拟建项目对行业发展的正面影响效果提出评估意见。
(三)区域经济影响评估。对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拟建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方面影响的角度,评估拟建项目对区域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对如何协调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发挥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效果,以及是否可能导致当地市场垄断等提出评估意见。
(四)宏观经济影响评估。对于投资规模巨大的特大型项目,以及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战略性资源开发等项目,应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角度,分析拟建项目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重大产业优化布局、重要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以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项目,应结合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分析,评估项目建设和运营对国家产业技术安全、资源供应安全、资本控制安全、产业成长安全、市场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影响,提出评估意见和建议。
八、社会影响评估
(一)社会影响效果评估。通过对有关社会经济调查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评估拟建项目对就业、减轻贫困、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效果。
(二)社会适应性评估。通过调查分析拟建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目标人群对项目建设内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分析预测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当地居民支持拟建项目的程度,对拟建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提出评估意见。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措施评估。在确认项目可能存在负面社会影响的情况下,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的社会关系,避免项目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和各种潜在社会风险因素,对解决相关社会问题,减轻负面社会影响的措施方案提出评估意见。
九、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评估
(一)主要风险综述。在前述评估论证的基础上,总结论述项目在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护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
(二)风险影响程度评估。对拟建项目可能存在的重要风险因素,对其性质特征、未来变化趋势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后果进行分析评估。对于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还应通过敏感性分析或风险概率分析,对拟建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评估。
(三)风险应对措施评估。对于可能严重影响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效果的风险因素,提出风险应对措施,并对相关措施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提出咨询评估意见。
十、主要结论和建议
(一)主要评估结论。在前述评估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核准咨询评估的主要结论,并对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核准条件提出明确的咨询评估意见。
(二)主要措施建议。对评估中发现的拟建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措施建议。
十一、利用外资项目核准评估的特殊要求
(一)对于外商投资项目,按照《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除论述以上内容外,还应在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方面提出咨询评估意见,为核准机关对项目审核提供参考依据。
(二)对于外商并购境内企业的投资建设项目,原则上应遵循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评估的一般要求进行评估论证。对于不涉及扩大生产及投资规模,不新占用土地、能源和资源消耗,不形成对生态和环境新的影响,其核准评估内容可以适当简化,应重点对境内企业情况及是否符合外商准入政策规定,并购企业职工及债权债务安排情况,并购后企业的经营方式、范围和股权结构、融资方案,中方通过并购所得收入的使用方式及其合理性进行评估论证。在经济影响分析中,应强调分析论证外商并购对国家经济安全、行业及区域市场垄断等方面的影响,对所采取的对策措施及其可行性提出咨询评估意见。
(三)借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核准咨询评估,按照《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除应遵循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评估的一般要求外,还应阐述国外借款类别或国别、贷款规模、贷款用途、还款方案、申报情况等内容,对使用外债的必要性、可能面临的风险及规避措施提出咨询评估意见,为项目核准机关对外债管理等事项进行审核提供依据。
第五篇:国家发改委主管
国家发改委主管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
引领中国汽车文化的东方龙头
——上海汽车汽配商厦掠影
上海汽车汽配商厦-国内汽配业的龙头
成立于1994年的上海汽车汽配商厦,矗立于蜚声海内外的上海市十大专业街之一的“威海路汽车汽配街”最中心地段
——威海路350号,系集汽车、汽配经营为一体的专业性商厦,形成了进口、国产汽车汽配规模经营的局面,年销售额达亿元。
上海汽车汽配商厦作为上海静安区汽车汽配协会会长单位,引领着400余家商铺的上海市威海路汽车汽配街,成为全国著名的汽车汽配集散地,每年销售额高达一百多个亿(达到200亿)人民币,不仅为培育和开发中国汽车文化、上海汽车支柱产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为中国汽车汽配市场的规范运作、文明经商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样板。在上海汽车汽配商厦的推动和带动下,威海路汽车汽配街已然形成的具有海派特色的汽车文化,是中国汽车文化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威海路汽车汽配街浓缩了上海乃至中国汽车文化的培育和发展的历史,更是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乃至中国汽车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历程。
上海汽车汽配商厦的发展可谓是日日高歌,有首小诗这样描述着该企业的发展历程:
首战鳌头三春秋,独领风骚一千天。(第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四轮奔驰是沧桑。(第二年)
两岸青山相对出,新舟一叶日边来。(第三年)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第四年)
一泓海水杯中泻,新舟已过万重山。(第五年)
汽车文化堪称誉,回眸笑慰小菸免。(第六年)图为李培昇和成思危
短短十几年,上海汽车汽配商厦已经由一个小小的“纸头船”逐步成长为领航中国汽配行业的“航空母舰”了。汽车进入平常家庭-预言的华丽蜕变
上海汽车汽配商厦作为威海路的奠基者、冠名者、建设者,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形成了中国·上海·威海路汽车汽配街的国内外闻名的著名品牌。
现在威海路汽车汽配街已拥有全国两个“一”:
一是国内外影响最大的全国唯一的汽车汽配专业街;
二是作为威海路上的领头羊,上海汽车汽配商厦早在1994年向全国第一个公开预言:汽车在5-6年后必定进入平常家庭!
在1994年的“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高级研讨会上,孟建柱、蒋以任等市领导、专家莅临参加。上海汽车汽配
商厦首先提出“汽车文化”理念,在全市率先倡导并实行
24小时全天候一条龙服务。上海汽车汽配商厦长期保持了
市、区工商管理部门授予的“重合同、守信用”荣誉称号,是与市、区工商管理部门新型管理模式标准接轨的典型企
业,曾获得国家工商总局等七部委认可。被誉为“威海先
生”的上海汽车汽配商厦法人代表李培昇先生,目前正在为重新建造新威海路(后现代汽车文化)而创造性地工作
着,并高瞻远瞩地提出“世界汽车文化总部经济”(高层
次)、“汽车大道”(中层次)、“汽车汽配街”(低层次)的“三箭齐发”发展战略。图为李培昇和费孝通亲切握手
时隔13年,汽车文化的演进,“汽车走进寻常家庭”的预言,早已被国内外业界权威、高层领导、市场、家庭所确认!并一度成为时尚汽车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无穷„„它既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科技、知识经济的综合反映;它似乎离发展中国家很远,但又那样令人神往、志在必得„„
汽车工业的发展,将带来制造、旅游、工艺、房产、宾馆、食品等市场的发展,是追求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现代文化,体现了品位、层次,体现了实力、形象。汽车文化谛造的是:综合国力的加强、国家民族的兴旺、社会文明的进步、国际地位的增高。上海汽车汽配商厦无疑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上海汽车汽配商厦的明天无疑会更加辉煌!
李培昇-商海中的驭浪人
上海汽车汽配商厦董事长总经理李培昇,国际经济、工商
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擅长研究哲学、历史、经济等,并且
专长于乒乓球运动,曾做为乒乓球一级运动员,代表过上海工
人队出赛。
李培昇先生的成功要诀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定位、标准、否定、合力。在大家的眼中,李培昇先生富有激情,成熟自信,睿智豁达,工作中更是认真、刻苦、坚持,秉承永往直前、永
不放弃、永不言败、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的格言,他带领着上
海汽车汽配商厦的同仁、引领着上海威海路汽车汽配街,在市
场的大潮中不断前行。
图为李培昇和厉以宁友好会晤李培昇先生现任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物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拟聘请的中小企业文化专家,2006年12月11日当选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已成为上海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领航人物之一。李培昇是一位锲而不舍追求事业更大成功的经营家。自1985年始,他毅然决然离开市政府侨办“华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领导岗位,在国际级大企业竞聘中以最优异的成绩加盟,是全国第一代融入国际级竞争的代表性人物;1993年,他又策划、筹建了市政府支持的“上海中外企业精品展销有限公司”。他持之以恒地挖掘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理念、管理标准,立体化开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他担任多家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其中上海汽车汽配商厦、威海路汽车汽配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信誉与知名度。他是全国唯一的独具品牌特色的汽车汽配专业街的冠名人、奠基人、创始人;是1994年全国第一个指出“汽车必然进入寻常家庭”的预言人,是中国“后现代汽车文化”的超前构建者、建设者、聚焦者。他是一位讲“经济、政治、军事”,集智商、情商、胆商于一身的企业经营家,他的许多论文曾在《人民日报》、《文汇报》、党政论坛等媒体上发表。
李培昇先生提议建立《民营企业家论坛》、民营企业家俱乐部的提案被上海市政协采纳。2004年9月9日举办了《民营经济——黄浦论坛》,李培昇先生积极参与并作主题演讲,题目是《民营企业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十多年来,李培昇先生在“架桥”、“团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事业轨迹中,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判断力、果敢的决策运筹力,驾驭了企业资源、社会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的“整合”,在“商品运作、资本运作、国际运作、人才运作”上提高了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集聚了巨大的综合优势,奠定了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底蕴。
(文/小雅 责编/康强 校对/湘夫)